论秦王嬴政称“皇帝”的原因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巍巍华夏、历史悠悠,朝代更替频繁,帝王将相如烟。
一部皇帝从何开篇?溯根追源自由当秦朝说起。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
它第一次结束了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它第一个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它从秦王嬴政开始了皇帝称谓。
秦始皇声振宇内!秦始皇是大名人,必然会有大的争议,誉之者称他“千古一帝”,毁之者视之为“暴君之首”。
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的、一分为二地认识秦始皇的功过是非?通过讨论,我们将要达到这个目的。
[主持人]秦始皇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出生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诸侯割据,强国争雄,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他13岁父亲去世,被立为秦王,22岁开始亲政,他以惊人的胆识和气魄,消除政敌,夺得实权;接着又审时度势,决心统一中国,经过17年的兼并战争,先后击败了韩、赵、燕、楚、魏、齐六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定都咸阳,成就了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为了巩固统一,他勇于改革,大胆开拓,做了不少顺应历史潮流的事情;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政令、文字、货币、度量衡,做到了“车同轨书同文”,他修筑长城,北击匈奴。
尽管修长城在当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它对阻挡匈奴南侵,保护生产发展,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暴君,他钳制思想、焚书坑儒,致使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被“万马齐喑”所代替,为了追求享乐,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修阿房宫,筑骊山墓,为了镇压人民反抗,秦始皇疯狂使用残酷刑罚……岁月之河静静的流淌着,秦始皇走了,带着一身的功和过,走入历史的苍茫之中,他永远是他,变的只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秦始皇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之首”?你有什么看法,大胆说出来吧!正反两方我们已经分得泾渭分明了,在我左手边的是正方代表队,他们的观点是“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在我右手边的是反方代表队,他们的观点是“秦始皇是…过大于功的‟”。
秦始皇历史资料
秦始皇历史资料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
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
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
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秦始皇(公元而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国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38年~公元前210年在位。
他以武力统一中国,并进行了一些根本性的改革。
自此,这些改革措施成为中国在文化上保持统一的重要因素。
秦始皇(即赢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
为了理解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情况。
秦始皇出生于周朝末年,该朝大约建立于公元前1100年。
在秦始皇以前的几个世纪里,周朝开始衰败,中国处于诸侯割据的局面。
诸侯间战争不断,小的诸侯国不断被吞并。
秦国是当时势力较强的诸侯国之一,位于中国的西部。
秦国的统治者采用法家思想实行变革。
在治国理念上,诸子百家各不相同。
法家强调法治,主张集一切权力于君主一人;儒家提倡仁义、礼乐,主张德治;老子则讲求无为、自然。
或许是由于采用法家思想、地理位置优越以及统治者有能力等原因,秦国势力逐渐壮大,到秦始皇出生时,它已成为诸侯国中的第一大强国。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即位,那一年,他才13岁。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亲政,他厉兵袜马,出兵攻击他国。
公元前 221年,秦灭掉了最后一个诸侯国家,诸侯割据称雄的时代结束,中央集权的汉族统一国家得以建立。
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意为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避免出现周朝以来的诸侯割据局面,立即实行一系列重要改革,废止旧制。
他把全国分成36个郡县,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可以调动。
中央官制有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职,平衡文武百官。
大小官吏不是世袭,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
评价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摘要: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由努力指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
由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革命。
秦始皇就是在这场革命的后期即战国末期涌现出来的地主阶级革命的杰出领袖。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王朝,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的改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对推动我国历史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秦始皇统一中央集权制度暴政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汉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
定都咸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是一位功大于过的皇帝。
功首先体现在秦统一六国。
秦王嬴政即位时,同一条件基本成熟。
那时,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富国强兵,实力超过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嬴政掌权后,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全国战略和策略。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东方六国,此后秦又统一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形成中国历史上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始皇
他们大肆贿赂,送给金钱、珍宝,让他们回齐国充当内应。这批人从秦
国回来后,就积极地制造亲秦的舆论。他们说齐王建应西去朝秦,又说 齐秦是姻亲,根本不用备战抗秦,也不要帮助三晋、燕、楚攻秦。正是 在这种情况下,王贲南下伐齐,率军长驱直入,来到临淄,齐王建不战 而降。齐国灭亡。 至此,秦国走完了削平群雄、统一六国的最后一程。
中央设置
三公
九卿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御史 大夫
(监察 )
பைடு நூலகம்
皇帝
三权分立,又相互 制约,皇帝集大权 于一身,从而确保 对全国的统治。
丞 相
(行政)
太 尉
(军事)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地方设置
皇帝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有利 于消灭封建割据势力。
中央机构
郡
三公九卿
郡守、郡丞、郡尉 县令、县丞、县尉
强干弱枝
县
乡
里
三老、啬夫、游徼
里典
书同文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 地通行的蝌蚪文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新文字,称为 “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 废除其他异体字。
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的监狱, 在坐牢的10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中进行总 结。此举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为 御史,命其“定书”,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 “隶书”。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 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 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的出发点是帝国统一的需 要,不仅给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而且对 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统一心理的塑造也
十五在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秦始皇
金字塔式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 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 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 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 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 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 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④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
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 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 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2,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 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 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
⑤交通上: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 建 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量:容积单位
衡:重量单位
度:长度单位
兴安灵渠
秦始皇为什么被称为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奠基人?
原因: 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 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 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1、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史实结合 ; 2、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 ,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 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 3、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知识拓展:皇帝称号的由来
皇帝称号的由来
皇帝又称天子,是中央集权统治的核心,而在夏商周时代,最高统治者多称王。
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故命大臣进献尊号。
李斯等人根据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贵之说,建议以“泰皇”为号,秦王嬴政下令:“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自己称“始皇帝”,秦始皇还规定皇帝自称“朕”,“令”称“诏”。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国沿用了两千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路”:秦直道在秦修筑的9条主要“国道”中,出咸阳之北的云阳(今淳化)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全长900余公里的秦直道被誉为古代的“高速路”——为快速集结调动军队和运输粮食等物资用的超级车马专用道路,是可与长城相媲美的边防战略要道。
公元前212年,为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秦始皇命令大将蒙恬主持修建直道,动用人力40万,花费约两年半时间筑成。
此道建成后,一旦北方有匈奴入侵,秦军就可以循着这条直道由都城直抵九原,迅速予以反击。
此道在长城之内的路面宽60米至80米,长城之外的路面宽164米,最宽处可供100驾马车并排行进,其宽度是今天世界上任何高速公路都望尘莫及的。
直道要求路面尽量取直,以便车马急速驰驶。
它是世界上最早、最长、最宽的超级车马路。
1 / 1。
秦始皇:千古第一帝
秦始皇: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前259—前210),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原称华夏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他生在正月,所以名字叫正,后来改为政,等到回到了秦国,才改成了国姓嬴。
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国家大权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
嬴政做了秦王之后,吕不韦的权势更大了,而且取得了“仲父”的称号,他食封大邑万户,还拥有上万名家僮,财富巨万。
同时,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又召集很多的门客,让他们搜集史料,最后编辑成了《吕氏春秋》。
这样,在秦始皇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他母亲的情人嫪毐。
在秦王八年,即公元前239年,秦始皇满二十一岁,依照秦国的旧制,第二年要举行加冠礼,然后就可以亲政了。
而吕不韦和嫪毐却在此时向他示威:吕不韦公开拿出了《吕氏春秋》,嫪毐则依仗赵太后的势力,私自分土封侯。
秦始皇在挑衅面前不动声色,而是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而嫪毐却等不及了,他想乘机叛乱,杀掉秦始皇,结果被早有防备的秦始皇平息,自己被捉,最后处以车裂酷刑,诛灭三族。
他的同党被诛杀的有二十多人,牵连的多达四千多家。
赵太后和嫪毐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赵太后则被软禁起来,经过群臣的劝说,秦始皇才把母亲释放。
除掉嫪毐的第二年,秦始皇又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之职,赶出咸阳,让他到自己的封地洛阳。
两年后,秦始皇为了避免吕不韦和其他国家串通作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却能封土洛阳,食邑十万?你和秦国又有什么亲缘,却到仲父的称号?你快给我滚到西蜀去吧!”吕不韦知道自己去也是最后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杀了。
把对自己政权的威胁都清除了,秦始皇便开始对东方的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他继承了祖辈的基业,而且发扬光大。
在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和尉缭,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
介绍秦始皇的总结
介绍秦始皇的总结秦始皇,原名赢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也是秦朝的创始人。
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篇文档将全面介绍秦始皇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1. 秦始皇的生平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是秦国国君赢徐的长子。
他登基前称赢政,后来改名为秦始皇。
秦始皇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统治措施,包括集权政治、聚敛财富、推行法制等。
他的统一政策和改革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
2. 统一六国秦始皇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以征服其他六个诸侯国,最终统一了中国。
这个过程被称为秦灭六国,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
3. 改革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
他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他推行了一套严苛而有效的法律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
4. 建设万里长城秦始皇还大力推动了修筑长城的工程,主要是为了保卫边疆和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这个工程最终演变成了今天我们熟知的万里长城。
5. 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为了加强统一,秦始皇还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
他统一采用了秦朝的标准文字,方便了统治和交流。
同时,他还统一了度量衡标准,方便贸易和统一计量。
6. 兵马俑的发现秦始皇陵墓中的兵马俑是世界著名的考古发现。
这些兵马俑被认为是保护秦始皇灵柩的排兵布阵。
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代军事和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7. 后世影响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政策和改革影响了后世的封建王朝。
他的集权思想和法律制度对后来的王朝都有借鉴意义。
此外,他的建筑工程和文化传统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改革和政策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统一政策、军事胜利、文化建设和考古发现都是秦始皇的重要遗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事迹(5篇)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事迹(5篇)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事迹精选篇1秦始皇,一个在历史上绝大多数人都听过的皇帝,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首先,开创皇帝称谓。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取自三皇五帝,组成皇帝称号,成为第一个在历史上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在秦始皇以后,所有的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就都被称为皇帝了。
第二,是统一六国。
秦始皇用多年的时间吞并了六国,结束了周朝灭亡后长期割据和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局面,进入了君主的帝国时代。
正是秦朝统一了中原,这才让整个中国有了一个国家的概念。
第三,是开疆扩土。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军队一共兵分五路,一路去进攻东瓯和闽越,两路去进攻南越,两路攻西瓯。
经广西北部的越城岭,向百越进军,这一战加上前后共打了三年。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兵再次进攻百越,秦军大胜。
此战后整个岭南地区入了秦朝的版图之中。
早期的岭南是蛮荒之地,文明相对落后。
秦军来到岭南地区后,带来了先进技术和文化,使岭南地区的农业和文化,较比之前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第四,是开发北方边地。
公元前211年,迁徙民众三万家到北河,渝中定居。
这些迁徙去的民众,到了这些地区以后,进行垦荒和训练军队,对北方边地农业和军事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是开拓西南。
秦始皇为了让西南各族人民,和中原地区有着长期的交流和往来,决定打通西南,于是派遣常打通西南,常頞和其他民工们,开凿出了一条通往西南一带的栈道。
栈道开通后,大秦的势力直接抵达西南各地。
秦始皇得以在西南地区设立了驿站和郡县,使西南各个郡县之间能够进行快速的联络。
在此之后西南地区的各族人民和中原地区的人民互通有无,加强了各民族的统一。
第六,是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以秦国的度,量,衡为通行的测量单位标准,同时禁止不是同一标准的度量衡进行使用。
在测量田地上规定以六步为尺,六步按今天的换算是以厘米为单位,六步大约是230厘米,二百四十步为一亩。
秦始皇之功过
秦始皇之功过绪论:始皇帝之功历来受万世所推崇,然则其过错亦为千古诟病。
其功绩诸如统一六国、确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大兴驰道、开拓疆域之类,实为后世皇帝之楷模;但其过错如焚书坑儒、苛捐杂税之类,弄的民不聊生,却也为后世皇帝所不耻。
笔者虽才疏学浅,却也想就此讨论一番。
细数秦始皇之功过。
摘要:霸业一统雄心图变功过相依后世骂名一、霸业一统细数秦始皇之功过自然要从秦国一统开始。
众所周知,始皇帝吞并六国,结束了几百年的战国纷争。
然而秦之强大并非始于秦始皇,而应当从商鞅在秦国变法算起。
商鞅是一个绝顶聪明之人,他(一)立信:南门徙木,立奖能人,说话算数。
(二)立威:太子犯法不能处罚,拿太子的老师问罪。
割鼻子,脸上刺字,震动朝野,再无人敢不听令。
商鞅素好“刑名之学”,所变之法极为险恶,例如(1)编民为十伍,严行连坐法。
“不告奸者腰斩。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2)下令每户有二男而不分家者,加倍增收赋税。
(3)重赏军功。
(4)禁止私斗。
(5)奖励农耕,抑商抑末。
(6)统一度量衡。
(7)明法令,禁游说,焚毁《诗》、《书》等。
极大地加强了国家对社会各阶层和各方面的控制。
变法十年,秦国大治。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是在强权之下出现的假象。
短期效果良好,但却后患无穷。
此法虽为秦国强盛做出巨大贡献,却极度残酷暴力,使百姓人人自危。
商鞅死后秦国仍沿袭此法度,国力虽强,民心却不聚。
百多年时间的积淀加上嬴政的雄心壮志,秦国在十多年间先后攻破六国,完成一统。
秦王嬴政更是创出皇帝一词,谓自己为始皇帝。
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
二、雄心图变既然自称为始皇帝,自然要做出与前世帝王有所不同之事。
嬴政很快便在大臣的建议下开始改革。
改革大致如下:一、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在此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的商或周对各诸侯国的控制能力有限;各诸侯国之间常发生战争,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度,设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县、乡、亭、里等多级管理基层结构;这样的管理结构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延续。
为什么秦始皇被称为“千古第一帝”?
为什么秦始皇被称为“千古第一帝”?
秦王嬴政吞并了六国,统一中国。
他觉得自己的功绩就是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也比不上。
于是,他决定用一个比“王”更尊贵的称号。
后来,他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因为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
全国统一后,秦始皇决定废除分封的办法,改用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面再设县。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各国的文字是不一样的,秦始皇规定了统一的文字,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这叫做“书同文”。
后来,秦始皇又规定了全国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秦始皇又将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在一起,这就连成了后来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
秦始皇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因此被称为“千古第一帝”。
高中历史皇帝制度选择题
高中历史皇帝制度选择题(考试总分:12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30 小题,共计 120 分)1、(4分)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
其主观目的是()A.炫耀文治武功B.宣扬君权神授C.制造暴政依据D.树立专制权威2、(4分)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表明()A.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B.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C.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D.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3、(4分)从下图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4、(4分)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玉印称“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这些都是皇帝专用的,其它人不得使用,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秦始皇实行暴政B.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C.秦始皇进行文化创新D.秦始皇树立专制皇权权威5、(4分)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这反映出《吕氏春秋》()A.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B.阐述了反对专制的政治倾向C.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6、(4分)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出()A.重视人才B.皇权独尊C.尊崇自然D.宗法观念7、(4分)皇帝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A.地方受中央直接管理B.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C.中央各官职彼此牵制D.皇帝直接管理地方事务8、(4分)在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而“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证实万物的最高天神。
皇帝称谓与文化
皇帝称谓与文化皇帝是专制体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被奉为“九五之尊”“万乘之尊”。
然而,这个曾经声名显赫的词语,随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将永远被尘封在历史烟云中。
从秦始皇自称“皇帝”到清朝溥仪退位,这一称号流传了两千多年。
本文通过追溯“皇帝”这一称谓的由来,考察与“皇帝”有关的别称、用法以及与皇帝有关的用语,探讨了“皇帝”背后隐含的独特文化内涵。
标签:皇帝君主称谓来源相关用语文化意蕴一、“皇帝”一词的由来“皇帝”作为古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由秦始皇首先使用。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三皇”“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但从中可以看出,三皇五帝的故事在秦以前早已流传。
“皇”本为形容词,原义是“大”和“美”。
《离骚》:“朕皇考曰伯庸”。
后来引申为“天”和“天神”,才具有了名词的性质。
《诗·周颂·桓》:“於昭于天,皇以间之。
”郑玄笺:“皇,君也。
”可见,在《诗经》时代“皇”就有了“君”的涵义。
《说文》:“,大也。
……始皇者,大君也。
”“皇”即“煌”的古字,本义为灯火辉煌。
金文形体为,像灯火辉煌形,释为光辉,美丽,伟大。
《说文》:“,谛也。
王天下之号也。
”《白虎通·号》:“德合天地者称帝。
”先秦时期,最高统治者可称“后”“王”“天子”。
“后”的称谓源自原始社会,夏最高统治者称“后”,如夏后启。
商汤始称“王”,周王称“天子”。
周王室衰微后,诸侯国的君主也有称“王”的,如楚庄王、齐威王。
“帝”最初指上天权利最高的神,在词汇发展过程中,该词“神”的色彩逐渐淡化,为最高统治者使用。
秦统一前,由于不满于“王”的称号,秦昭襄王曾约齐湣王共同称帝。
同时,称最高统治者为“帝”,也使皇权蒙上了神圣、尊严、伟大的色彩。
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从秦始皇开始,然“皇帝”最早见于《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
”此例中“皇帝”二字作为词组,是对前代帝王的尊称,即伟大的先帝。
“皇帝、陛下、上皇”称谓的由来
皇帝、陛下、上皇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一讲“皇帝、陛下、上皇”这几个称谓的由来。
【“皇帝”的由来】古人所说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之主。
中国历史上最早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后”或单称“皇”、“帝”,如:帝尧、帝舜、夏后禹、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等。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统一天下。
嬴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就“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
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
嬴政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决定兼采“皇”、“帝”之号,就将这两个称呼结合起来称为“皇帝”,从此皇帝便成为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嬴政自称“始皇帝”,后世俗称“秦始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近代以来汉语中对于中国以外的帝国元首虽然也有称“皇帝”,但很多常使用音译(如奥古斯都、哈里发、苏丹、沙皇等)。
对应的英文单词是Emperor,作为与King(国王)的区分。
【“陛下”的由来】“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
“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每当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
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
后来,就用“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礼仪上不能有失尊卑。
【“上皇”的由来】上皇,是太上皇帝,也就是太上皇的简称。
秦朝末年,楚汉争霸,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刘邦十面埋伏,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项羽突围不成,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汉高祖刘邦最终取得了胜利。
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每天都去参拜自己的老父亲。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皇帝称谓的由来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皇帝称谓的由来 皇帝的称谓是谁发明的?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
下⾯⼩编给⼤家讲⼀讲皇帝称谓的由来的故事。
皇帝称谓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些国⼒强⼤的诸侯国的国君也⾃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赵王、燕王等。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六国,平定天下。
赢政⾃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连三皇五帝也⽐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研究⼀下怎么才能改变⾃⼰的称号,以显⽰⾃⼰的“丰功伟绩”。
李斯等⼈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
秦王反复考虑,认为⾃⼰“德⾼三皇,功过五帝”,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以显⽰⾃⼰的尊贵。
皇帝的称谓到底是谁发明的另⼀种说法: 秦灭六国后,秦王政觉得⾃⼰的功绩超过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号,显不出他的伟⼤,更不能让后代明⽩他的豊⾼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们商议改帝号之事。
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的名称,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本⾝所占有的领⼟,不过⽅圆千⾥,⽽⾃商周称王后,才真正拥有天下,⽽且周维持了⼋百年的朝代,所以⾂认为王的称号最好。
” 秦王政不悦的说:“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百年的天下,⽽是要万世永传的朝代。
” 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内都已成为郡县,法令由中央统⼀,这是⾃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
⾂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尊贵,⾂建议称泰皇。
” 秦王政⼀听,⾼兴的说:“泰皇仍与以前分别不出来,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
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世、三世、直⾄万世,传之⽆穷。
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
”就这样,赢政被称为“秦始皇帝”,通称“秦始皇”。
皇帝为何⾃称寡⼈、⾃称朕 寡⼈,寡德之⼈。
秦始皇统一六国称皇帝的故事
秦始皇统⼀六国称皇帝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第⼀个⾃称为皇帝的⼈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统⼀了六国。
那么秦始皇是怎么统⼀六国的呢?下⾯我们就来看看秦始皇统⼀六国称皇帝的故事吧! 秦王统⼀六国称皇帝 荆轲⾏刺秦王失败,这件事更加深了秦王对燕国的憎恨,于是秦王便加紧对付燕国。
燕太⼦丹亲⾃带兵出战,可惜根本不是秦军的对⼿,被秦军打得七零⼋落。
燕王喜和太⼦丹被迫带着⼀部分兵马退到了辽东,可是秦王势必要拿住太⼦丹,燕王喜只得杀了太⼦丹,由此向秦王求和。
秦国的谋⼠尉缭向秦王建议说:“韩国已经兼并,燕国也退到了辽东,赵国只剩下了⼀个代城。
因此我们不如先将南⽅的魏国和楚国收服,等到将这两国拿下了,辽东和代城也就不在话下了。
于是秦王将北⽅的军队撤回,派兵攻打魏国。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了魏国,接下来遭殃的就是楚国了。
秦王派兵⼆⼗万,没想到吃了败仗,损失惨重。
秦王⼤怒,亲⾃把王翦接到宫中封为⼤将,让他率领六⼗万兵马继续进攻楚国。
临⾏前,王翦拿出了⼀张单⼦来。
秦王⼀看,原来是王翦要求要咸阳的上等⽥地,上等的宅院,希望秦王能够应允。
秦王⽴刻答应了下来,⼼中暗想,王翦这个⼈太⼩家⼦了。
于是王翦率领着六⼗万⼤军出发了,在路上他⼜派⼈回去向秦王要求给⾃⼰修⼀个花园,没过⼏天,⼜恳求秦王赏赐⾃⼰⼀个养鱼的⽔池⼦。
看到他这番做派,副将蒙武笑道:“将军不断地提出请求,难道还怕打完胜仗没有赏赐吗?”岂料王翦悄悄对他说道:“⼤王交给了我六⼗万⼤军,⼏乎将全国的兵⼒都交到了我⼿上。
如果我不这样向其要求,秦王怎能不⼼⽣猜疑?我这样做就是让他安⼼呀!” 蒙武这才明⽩过来,称赞将军的深谋远虑。
王翦将军队驻扎在天中⼭下。
没多久,楚国⼤将项燕率领⼆⼗万兵马,副将景骐也带了⼆⼗万兵马,向王翦挑战。
可是⾯对敌⼈的挑衅王翦根本不理睬,⽽是将⼀部分⼈马分派在了运输粮草上⾯。
就这样过了⼀年多,王翦的兵马没有任何要打仗的迹象。
项燕想,秦军原来是来驻防的。
于是他便放松了对秦军的警惕,将精⼒放在别的上⾯去了。
对秦王嬴政的评价
对秦王嬴政的评价秦始皇(前259---前210),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秦始皇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始皇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皇帝称谓的出现,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
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和其他一些神明,称“皇”。
“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
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
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
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
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
以秦国原有的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
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将没收得来的武器,销毁并铸造了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鞭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
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直达九原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
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承等制度都以六为数。
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罚酷法的实施。
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私学。
秦朝政治变革的积极意义
秦朝政治变革的积极意义秦朝政治制度变革的内容及意义1.皇帝制度内容: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决定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称“皇帝”。
嬴政时,天下事无大小皆取决于上,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等。
嬴政自称“始皇帝”。
特点:第—,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
国家的一切权力即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
第二,皇位继承制。
2. 三公九卿制内容: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不统属,互相牵制。
三公之下,秦朝中央政府还设有许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利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事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影响: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确立和完善,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3. 郡县制内容: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共分郡、县、乡、里四级。
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
每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长)、县丞和县尉,他们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
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全国百姓。
特点:郡县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地主阶级的统治;与分封制不同的是,郡县长官完全由皇帝任免,他们负责管理人民、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徭役等。
影响: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君主掌握着人事的任免权,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使君主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高中历史秦国知识点
高中历史秦国知识点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1)“始皇帝”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合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权力: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3)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主要官职①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④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特点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3)影响:利: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3.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
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封建帝国。秦初并天下 , 令丞相 、 御史曰 : “ ……寡人以眇眇之 身, 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 , 六王成伏其辜, 天下大定。今名号不 更, 无以称成功 . 传后世 。其议帝号。” 丞相绾 、 御史大夫劫 、 廷尉斯 等皆日:……今陛下兴义兵 . “ 诛残贼 , 平定天下, 海内为郡县 , 法令 由一统, 上古以来未尝有 , 自 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 有地皇、
2上帝支配年成 ( 帝令雨足年 、 ) 帝令足雨
天王下之号。 从上声束。古文作上 。古文诸 丽字皆从一, 篆文皆
从二 , 二古文上字。” 许慎之意就是帝是审视的窟摁 , 它是统治天下 王的称号。吴大淄说 : 帝字“ 象花蒂之形。……蒂落而成果 . 即草木 之所 由生, 枝叶之所由发 生物之始 , 与天合德 , 故帝足 以配天。” @
( ) 帝令雨弗其足年。 2 贞: 3 帝令雨足年。恰 集》0 3 119
②帝降旱
在甲骨 卜 辞和金文有不少“ 字 。 帝” 胡厚宣也认为:从丰富的甲骨 “
卜 辞看来, 殷代在武丁 时就有 了高高在上主宰着 自然和人类一切 命运 的‘ 统一之神 ’ 的宗教信仰。殷人相信在天上存在着这样一个 具有人格和意志的至上神, 名叫帝或上帝 ” ⑥ 甲骨 卜 辞有“ 的记载 : 帝”
一
神演变为主宰风雨 、 生活生产等等的天神 权利和能力位于群神之 首, 是创造天地 ^三界的大神。 太” , 而“ 者 始也。 一” “ 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因此三皇中“ ④ 泰皇” 为之最贵。
( ,帝” 说文》 二) “ 在《 里的字l【 , 今三月帝令多雨。《 3 S卜 合集》43 ll6 ②上帝令降雷 () 1 癸未 卜 争贞: 7 , 生一月帝其弘令雷。 贞: 生一月帝不其弘令雷。 贞: 不其雨。( )42 正 (  ̄ 118 ③帝令雹 () 2 丁丑 t, o -争贞: 不雹 帝隹其。 丁丑 卜, : 争贞 不雹, 帝不隹。( )4 5  ̄ 1 16 ④帝令风 (1贞 : 2) 翌癸卯帝其令风。 翌癸卵帝不令风。夕雾。《 合集》7 正 62 ⑤帝云 () : 2 贞 燎于帝云。《 2 合集》4 2 12 7
功伟绩必然要以特殊且与众不同的称号来彰显。因此,皇帝” “ 称号 的出现也就具有 了必然性 。然而, 秦王赢政采用“ 皇帝” 之称谓 , 除
( 五鼓 ……上帝若 , 受】 2 ) 王[ 又=。《 合集) 0 8 ) 38 3 ( 口口【 】出 】 . 上帝 ……祝……《 3 ) 卜, . …・ 合集)4 7 ) 99 2 可见上帝是高高居上的天神 , 主宰世间万物。 ( 戊申 卜 争贞: 4 ) , 帝其降我旱。一月。 戊申 卜 争贞 : , 帝不我降旱。 《 合集》0 7 正 111 (贞: 5 帝不降大旱 。九月。《 ) 合集)0 6 ) 17 1
‘ 泰皇’ 而取 ‘ 皇帝’ 称号。 其用意是 : 他要做天、 、 地 人三界 力量的总 领袖 , 也就是 ‘ 宇宙’ 之统领。 笔者比较赞同杨先生的说法。 ” 而为何
“ 泰皇” 为三皇之最?商朝的开国者汤是商代的至上神 ,帝” “ 是其别 称, 汤名曰“ 乙”即为“ 太 , 太一”在道傣 思想 中“ , 太一” 是宇宙的主 宰, 又计作“ 泰一”“ 、太乙” 丽 。 根据《 楚辞九歌》 中记载的“ 东皇太 ” 就是太阳神。随着时代变迁和人们的宗教思想更加浓烈 , 太阳
随着时代变迁和人们的宗教思想更加浓烈太阳神演变为主宰风雨生活生产等等的天神权利和能力位于群神之首是创造天地三界的大神
历史 回廊
论秦王赢政称“ 皇帝" 的原因
闫佩 超
(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 贵州贵 阳 5 0 2 ) 5 0 5
摘要:皇帝制度的存在及其职能的 实现 .不仅仅依赖它 自身 “ 所具有的物质力量, 同时还 需 要社会成员的普遍认 同。( ”在混乱的 战争时代 , 出现一位有才能的帝王是民众迫切需要的; 而帝王的丰
(1贞: 1) 今一月帝令雨。 () 1 今二月帝不令雨。《 2 合集) 4 3 ) 14 1
(一 ,白虎通・ ’ )《 号篇》 中记载:皇 , , , , “ 君也 美也 大也 天人之 总, 美大 之称也” 那么可以肯定天皇、 。 地皇、 泰皇三皇是具有天神属性 的, 主宰天 、 、 界的整个宇宙 。杨东晨先生说:秦王政不取 地 人三 “
间, 已过诸侯峰岭干 重。公元前 2 1 ,六国毕, 2年 “ 四海一”秦王赢 , 政统一六国 , 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混乱局面, 建立起 中国历史上第
( 癸亥 卜翌 日 6 ) : 辛帝降 其人于大。在。《 合集》08 336 ( 口口 卜, : 7 ) 贞 我其巳宾作 , 帝降若。 口口[ 】 : 卜, 我勿巳宾作 , 贞 帝降不若。《 合集》4 8 I 9 5 ( 贞: 8 帝不隹降。 ) 贞: 帝隹降。《 合集》4 7 11 1 ( 贞: 9 卯帝弗其降祸。十月。 集》47 ) 恰 1l6 ( ) … 睐 岁席 不降永。 1 … o
一
来岁( 帝其降永。在祖乙宗。十月 卜 《 ) 3 戌) 。 屯南)2 7
以上 卜 辞都是 卜 问上帝是否降下什么的。可见 “ 上帝”简称 “ , 帝”人们以求上帝降下福祸。 除此之外 , 辞中上帝的职权 足可证明商人对上帝十分敬畏。 卜
1 上帝掌管风雨等 ①上帝令降雨
有泰皇, 泰皇最贵” “ 。 王日:去‘ ’ 皇 ”, “ 泰 著‘ ’ 采上古‘ ’ 帝 位号, 号日 ‘ 皇帝’ , 。一 自称始皇帝, 后延千秋 。那么, 秦王赢政为什么要 自称 始皇帝呢?究其原因, 我认为主要有 下四点:
了有社会等原 因外, 还有其 自身的因素。 本文试图从秦始皇的心理 角度. 分析其称“ 皇帝” 的原 因。
关键词 : 秦王赢政 ; 皇帝; 原因 中图分类号: 2 文献标识码: K3 A 文章编号 :6 3 2 1(0 20 -2 00 17 - l12 1 )5 04 -2
经春秋看似静止的历史和战国时代奔流湍濑的历史,顷亥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