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智力性和创造性

合集下载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我们常说培养小孩的创造力可以和智力一起,那么智力与创造力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从1869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出版《遗传与天才》,第一次对“创造性”进行研究以来,各国心理学家对“创造性”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学家们对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

吉尔福特对这些研究的结论是:◆从一般趋势来说,智力高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也是高的。

◆智力越高者与创造力的相关程度越低。

也就是说,那些高智力者,其创造力不一定是高的。

◆智商在130以上者,创造力测验所得分数甚为分散,有的很高,有的很低。

创造力不同于智力。

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都是非智力因素。

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个依赖性很强的人,一个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摧毁常规障碍的人,甚至可以是—个个性有缺陷或者懒惰的人。

但是,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的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在常规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

因此,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

智商极高的学生可以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惟有创造力极强的人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智力强就自然有创造能力了,用不着专门培养,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创造能力需要一定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做依托,但是基础知识不等于创造能力,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一个人即使有广博的知识,超群的智力,出众的能力,也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创造力。

如果知识多就能创造,那么大学毕业不就都成发明家了,中、小学生也就什么也创造不了了。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由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发明的,就说明这一道理。

创造也需要较高的智力,但一般的智力不等于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知识要点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章节)1、问题、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创造性、发散思维等基本概念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3、问题解决的过程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5、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的有效措施6、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一、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1.含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的基本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指那些阻碍实现目标状态的因素,它因人而异。

3.问题的分类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1)有结构问题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如,一般的数学应用题。

(2)无结构的问题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如,怎样更好地为奥运服务?(二)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如,白日梦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

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3.问题解决的类型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

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已有的观点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与苛勒的顿悟说是阐述问题解决的两种早期的心理学理论观。

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通过尝试.使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的过程。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过程,了解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方法。

掌握创造性的含义与心理结构,理解如何培养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创造性思维;难点是问题解决的训练。

教学过程: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占有突出地位。

关于问题解决的学说有联想理论和格式塔理论。

本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出现了新的转折。

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人看作主动的信息加工者,将问题解决看作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并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此来检验和进一步发展对人的问题解决的研究。

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及其分类1.问题的界定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含3个基本的成分:给定、目标和障碍。

第一,给定成分: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的描述,即间题的起始状态。

第二,目标成分: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也就是问题的目标状态。

第三,障碍成分: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与各个步骤。

2.问题的分类(1)结构良好问题结构良好问题有二个基本特征。

第一,问题的明确性。

第二,解法的确定性。

在结构良好问题中,有一类问题被称为“谜题”(puzzle problems),这是较早的研究问题解决的认知心理学家所采用的问题。

学校情境中的结构良好问题一般都是与一定的知识领域相联系的。

是指对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都作了明确规定,并最终会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

这种类型的问题在其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可能操作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算子都是清楚的。

明确限定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归类结构问题、转换问题和重新排列问题。

归纳结构问题给予几个成分,而问题解决者必须发现隐含再这些成分中的结构形式。

例如:类推问题转换问题给予一个最初的状态,而问题解决者必须发现一系列到目标状态的操作。

例如:著名的河内塔问题,传教士与野人过河问题,水罐问题等常见于研究的问题。

第九章 智力

第九章 智力

(二)信息加工途径
1、注意的作用 智力行为依赖于注意资源的分配与灵活运用 2、加工速度 基本的信息加工速度在决定智力行为中具有 一定的作用
3、智力三元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提出,主要
受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论的影响。 认为个体之所以智力上有高低之分是因为 其面对刺激情景时个人对信息处理的方式 不同,设法测量个体在认知情景中信息处 理的方式,即可鉴别其智力高低。 人类的智力是有连接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 力统合体,智力统合体的三边是构成智力 的三种成分:智力成分,智力经验和智力 情境 。
(1)智力成分亚理论(component sub-theory of intelligence)
元成分: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 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 操作成分: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
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 息,以及作出判断反应的过程,负责执 行元成分的决策
知识获得成分: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
9岁
关于对硬币使用的知识 用一个法郎购物后的零钱换算 说出一种物品的几种用途(马、桌子、餐叉等) 回答一般生活问题(如乘火车迟到了怎么办) 说出每个月的名称
比-西量表题目举例
15岁 复述7位数的数字 复述有26个音节的长
句 解释版画内容 举出3个相同韵母的 单词 从事实中推理
成人 图形空间位置推测 根据记忆构成图案 区分、比较抽象概念
高智力者的主要表现特征
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能力:
包括逻辑思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创造性和 适应性 与认知过程有关的特征: 包括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自信等 非智力因素: 包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独立性强、善于表 达和有良好的动手能力等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简答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在某种条件下相互关联,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这说明,高智力只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高创造性是高智力的充分条件。

影响问题的解决有哪些因素?[答案要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2)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如前所述,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指认识到问题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明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提出假设是指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在解决较简单的问题时,上述几个阶段可能并不明显,往往比较简缩,如在理解问题的同时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假设。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 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7.创造性与( )无关。

1)。

A.智力 B.发散性思维 C.生活条件 D.人格 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发散思维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 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10.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

这体 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11.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 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 )。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1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地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13.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教育心理学第09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第09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是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

加涅认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个人适应性问题。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问题的解决者。

人类的文明史,从火的发明到宇宙飞船上天,就是一部问题解决史。

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显然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内容。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一)问题1.什么是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断地去解决它们。

要详细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首先应了解到底什么是问题。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们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其实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处理当前所遇到的疑难情境。

也就是难题。

事实上,任何问题都必然含有四个基本的成分。

一是目的,即在某种情境下想要干什么。

一种情境可能有许多目的,也可能只有一种目的;目的可能很明确,也可能很模糊。

教学情境中的大多数问题目的是相当明确的。

二是个体已有的知识,这是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一开始就已具备的知识技能。

三是存在的障碍,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需解决的因素。

四是解决的方法,个体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步骤。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方法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能力、知识、工具等。

另外,某一情境或事件是否成为问题,取决于个体主观的认知与感受,对缺乏某种知识经验的人可能是问题,而对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则未必是问题;对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是问题,对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者则未必是问题。

2.问题的分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研究者倾向于把问题分为两类。

(1)有结构的问题。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非常明确,个体只要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就呵获得问题的答案。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2)结构不良的问题。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比较模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第九章能力

第九章能力

有的人观察力强,有的人记忆力好,有 的人善于思考。 有的人对音乐的节奏更敏感,有的人则 音乐的旋律更敏感。 有“自古英雄出少年”,又有“大器晚 成”。
三、能力的个别差异
(一)一般能力的差异 知觉:综合型、分析型、分析综合型。 记忆: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动作记忆、混 合记忆 言语和思维:生动形象型、逻辑联系型
二、能力的种类
1.
2.
一般能力(general ability) :在各种活动中 都会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 也称为智力。 特殊能力(special ability) :在某种专业活 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人要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一般能 力和该种活动的持殊能力。 一般能力在某种活动中的特别发展,就可能 成为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 发展了一般能力。
“第十名现象” 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用来达到 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与传统的学业智力有 本质的不同。 分析性智力:进行比较、判断、评估等分析性 思维的能力,用来找到问题所在。 创造性智力:进行发现、创造、想像、假设等 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用来发现好的解决方法。 实践性智力: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用来 解决实际问题。
什么?智商等于智 力年龄除以实际年 龄?我的实际年龄 不断地增加,而智 力年龄却不怎么增 加,那我的智商不 是一年比一年低? 我不是越来越笨吗?
3、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离差智商(Deviation IQ),用个人智力测验的
分数在本年龄群体中的位置来表示,
IQ=100+15Z
Z代表标准分数,X代表个体的测验分数,X 代表团体 的平均分数,SD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能力、才能和天才
能力(ability):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 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才能(talent):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 天才(genius):才能的高度发展。

精选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关于创造性章节练习.docx

精选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关于创造性章节练习.docx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7.创造性与()无关。

A.智力B.发散性思维C.生活条件D.人格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10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

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11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2 .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地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13 .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14 .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9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9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9章幼 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创造性学习是指通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幼儿对世 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以积极主特点
1 自主性
幼儿在创造性学习中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主 题和方式,展现个性和独创性。
2 多样性
创造性学习注重多样的表现形式,鼓励幼儿 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为幼儿提供具有启发性的材料,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鼓励独立思考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3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
营造积极的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创造性学习与幼儿教育的结合
创新的教学方法
运用创造性学习的方法设计丰富 多元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 习兴趣。
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环境
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和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 力和想象力。
注重反馈和评价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 努力和进步。
创造性学习的方法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体验不同的角色和情境,培养表达和合作能力。
绘画和手工艺
通过绘画和手工艺,幼儿可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培养手眼协调和观察力。
丰富的教学资源
综合的评价方式
提供创造性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 满足幼儿的知识和想象力的需求。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幼 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3 探索性
4 合作性
幼儿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和探索, 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创造性学习倡导幼儿与他人进行合作和共同 探索,促进思想的碰撞和良性竞争。
创造性学习的原则
激发幼儿兴趣
通过灵活的教学策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

心理学中的智力与创造力

心理学中的智力与创造力

心理学中的智力与创造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智力和创造力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提及,但你是否真正思考过它们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内涵和关系呢?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智力。

智力通常被认为是个体在认知、学习、问题解决和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能力。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智力可以通过一些标准化的测试来衡量,比如智商测试。

这些测试涵盖了数学、语言、逻辑推理等多个方面。

然而,仅仅依靠这些测试来定义智力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智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它不仅包括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还涉及到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例如,人际交往中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等,这些都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智力并非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我们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智力水平,但在成年后,由于环境和自身努力的不同,其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那么创造力又是什么呢?创造力可以理解为产生新颖、独特且有价值的想法、产品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与智力相比,创造力更强调突破常规、打破思维定式。

具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联系,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答案,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比如,发明家创造出改变人们生活的新设备,艺术家创作出引人深思的作品,科学家提出全新的理论,这些都是创造力的体现。

创造力并非是少数天才的专属,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力。

只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这种潜力被激发和展现的程度有所不同。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智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一个具备较高智力水平的人,通常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更好的学习能力,这些都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高智力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创造力。

有些人虽然在智力测试中表现出色,但在面对需要创新的任务时,可能会受到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难以跳出常规,提出新颖的想法。

相反,一些智力水平看似一般的人,却可能因为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强烈的好奇心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展现出较高的创造力。

第九章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

第九章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

第九章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一、创造性及其特征(一)创造性1.创造性的含义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2.创造性的类型根据“新”的程度不同,创造分为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

真正的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类似的创造产生的成品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类创造是手段,真创造才是目的。

(二)创造性的基本特征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法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与发散思维相对,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

一般认为小学阶段流畅性最高。

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

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二、影响刨造性的因素(一)环境从环境方面来说,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在家庭方面.父母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

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气氛、老师对学生自主性的鼓励和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影响学生的创造性。

(二)智力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创造性与智力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创造性与智力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于1806年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意义学习是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果中原有的观念、命题,建立起客观的、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

它包括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和代表学习。

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1)复杂性、创造性。

(2)连续性、广延性。

(3)长期性、间接性。

(4)主体性、示范性。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乌申斯基)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 (4)功能固着。

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可逆性,其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又包括计划策略、监测策略和调节策略。

与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微观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每一个单元必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主题、任务和评价标准。

主题是课程单元的主要内容范围。

任务是在一定的课程单元中,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必须完成的学习作业。

评价标准是对于任务完成状况做出判断的依据。

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 C.凯兴斯泰纳 D.涂尔干退行是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心理状态像是退回到儿童水平。

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4)高效效益观。

5、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特征?以马克思主意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原则。

6、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案例分析邱少云:我认为这种方式不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方法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生动活泼的完成学习的一种教学知道思想。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9章 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9章 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第三节 幼儿创造性与创造性学习
(一) 幼儿的创造性 2. 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识记) 4-6岁是儿童创造性自我表现的一个高峰 期。 ① 幼儿的创造性主要属于表现性创造。 ② 幼儿的创造性是种了解和接触新事物的 “心向”。 ③ 幼儿的创造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
22
第三节 幼儿创造性与创造性学习
(二) 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 P310 (1)认知的作用: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认知风格、思考型——冲动性认知风格 (2)环境与教育的作用:社会文化与幼儿 创造性发展、学校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家庭 教育与儿童创造性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
明州学院
1
第九章 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第一节 创造性的概述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与创造性 第三节 幼儿创造性与创造性学习
第四节 幼儿创造性的测量
第五节 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2
考核要求





(一)创造性的概述 1.创造性的含义(理解) 2.创造性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理 解) 3.创造性人格(了解) 4.创造性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了解) 5.创造性与智力之间的关系(理解) 6.华莱士提出的创造性过程“四阶段 论”(识记) 7.邓克提出的三水平创造模式(了 解) 8.王国维先生的创造性过程的“三境 界说”(理解)
5

第一节 创造性的概念
一、 创造性 (一). 创造性的含义(理解) (二). 创造性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理解) (三). 创造性人格(了解)Βιβλιοθήκη 6第一节 创造性的概念
一、 创造性P299 (一). 创造性的含义(理解) 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 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人 价值的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 判别标准有三:是否新颖,是否独特,是 否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教育心理学智力及其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智力及其创造力

编辑ppt
39
五、影响青少年创造性的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
教师方面:开放、民主 教育环境方面:提供发展创造力的机会
社会文化因素
平等、开发、民主
编辑ppt
40
六、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 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 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٥ 知识技能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٥ 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 低智力者难以有创造力 • 高创造力者大多有高智力 • 智力高者未必有、创造力与知识、智力的关系
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200以上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90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80以上 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180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65 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165 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160 微软创始人比尔 盖茨160以上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 霍金:140以上
第九章 智力与创造力
编辑ppt
1
课程大纲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第二节 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
编辑ppt
2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编辑ppt
3
一、什么是智力
智力是一般认知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注意力、观察 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五种基本认知能力的有机结 合。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编辑ppt
4
二、智力测验
٥猜容易的谜语最有趣(测坚持性)
٥我喜欢玩我熟悉的游戏,不喜欢玩新游戏(测变通性)
٥我喜欢把东西拆开,看他们是怎么回事(测好奇心)
编辑ppt
37
四、创造力的评定
(三)以创造性个性为指标的调查问卷
你属于哪一类人

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是什么

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是什么

1.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是什么?低智商不可能有创造性、低智商的智商水平有可能高、也可能低、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智商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设有利于创造性的适宜环境、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保持好奇心、解除学生答错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逻辑思维能力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相结合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5.创造性想象产生的条件?强烈的创造性思维、丰富的表象储备、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的作用6.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储备的质量和数量、教授和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8.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自觉概括9.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灵活运用实物直观和模糊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的过程10.如何运用记忆规律,知识的保持?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适当过多地学习、合理进行复习11.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改进教材呈现的方式、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对学生的评价1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的定势和态度、认知结构的特点、学习的策略和水平1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作业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及时的反馈,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1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15.如何依据性格倾向性对学生因材施教?对胆机质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对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制力关心、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检查,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对粘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培养开朗的个性特点对抑郁质的学生,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关心、爱护16.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小事点滴做起1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集中思维和发生那思维相结合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18.如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运用启发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言语交流训练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19.如何促进学生概念的掌握?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变式、正确运用言语表达、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到实践中去20.创造性想象产生的条件?强烈的创造愿望、丰富的表象储备、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的作用21.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侧罗,合理组织教学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22.如何合理组织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及时复习、分散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把握复习的量2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变成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抗干扰的能力24.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遗憾的是,今天广泛使用的智力测验并没有反映出这一复 杂的智力观。
霍华德· 加德纳认为测量人类智力的单一智商分数并没 有意义。他认为存在多种智力,但大多数都被标准智力测 验的提出者忽视了。 与其告知“你有多聪明”,不如回答“你是怎么聪明 的”。
• 加德纳(1983,1999)提出,至少存在8种不同的心理能 力: 1.语言智力:语言技能,就像诗人对词的运用能力。 2.逻辑-数学智力: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表现出的抽象思 维及问题解决能力,是皮亚杰所强调的能力。
(三)斯腾伯格的三重智力理论
同加德纳的看法一致,罗伯特· 斯腾伯格(1985, 1988)认为传统智力测验不能概括“聪明”所代表的全部 含义。 因此,他提出三重智力理论,强调了智力行为的三个 方面:情境成分、经验成分和信息加工的成分。
图 斯腾伯格的三重智力理论
1.情境成分 • 首先,斯腾伯格认为,如何定义智力取决于它所处的社会 文化背景。 • 聪明的人会适应所处的环境,或者改变环境来更好地适合 自身,或者又去寻找更好的环境。具有“街头智慧” (street smarts)。
3.信息加工成分 • 斯腾伯格认为,智商测验的理论基础——智力理论,忽略 了人们是如何得出智力答案的这一过程。 • 他指出,智力行为的组成成分涉及从识别问题到使用策略 解决问题广泛的领域;智力全景不仅包括正确答案的数目, 还包括得出答案的加工过程以及加工过程的有效性。
• 总结斯腾伯格的理论,要全面评价一个人有多聪明,必须 考虑他所处的背景(年龄、文化以及历史阶段);他对该 任务的先前经验(他的行为是对新颖事物的反应还是自动 化的加工过程);以及他的信息加工策略。
• J﹒P﹒吉尔福特(1967,1988)提出,至少存在120种 不同的心理能力!在他的智力结构模型中,心理能力=4种 智力内容×5种心理操作 ×6种智力产品=120种可能。
• 吉尔福特的智力模型,可能是因为它过于复杂,还没有被 真正地用于测验。
2.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 雷蒙德· 卡特尔和约翰· 霍恩关注智力的两种主要维度:流 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 流体智力是指积极运用思维解决新颖问题的能力,例如, 解决言语类比、回忆无关词对或者辨认几何图形间的关系。 • 晶体智力使用的是从学校获得的知识和其他人生经验。如 一般性信息,词的理解,以及数字能力等都是晶体智力的 测验形式。
(一)心理测量学方法
• 使标准智力测验得以发展的 是心理测量学方法。 • 智力是使一些人远远超出 其他人的一个特性或一组 特性。
• 研究的目的就是准确地鉴别出这些特性并且进行测量,描 述出个体差异。
1.单一属性还是多种属性? • 确定智力是单一能力还是多种能力的一种方法是让人们完 成大量的心理任务,然后使用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来分析 他们的表现。 • 因素分析将彼此高度相关的任务或测验项目聚为一类(称 为因素),而该聚类与其他项目的聚类相关较低。 • 查尔斯· 斯皮尔曼(1927)是首次使用因素分析确定智力 是一种还是多种能力的人之一。
一、智力是什么
• 关于智力是什么没有统一的看法。
• 皮亚杰将智力定义为“适应性的思 维或行为”。 • 有些认为智力是抽象思维或有效解决 问题的能力。 • 智力的早期定义假设智力是一种天生的能力,由基因决定, 从出生开始就固定不变。 • 但现在越来越明确的是,智力不是固定的,它是可变的, 并且受到环境的影响。
第九章智力性和创造性
• 从弱智到天才,人类认知能力的变化范围是极大的。 •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认知发展的探讨还主要集中于人类思 维的共有方面,而不是个体差异。 • 本章将继续阐述生命全程中人类思维的一般变化,介绍研 究思维的另一种方法:智力的心理测量学或测验方法。 • 创造性,是一种没有被智力测验测量出的智力能力。
• 显然,因素分析并没有解释清楚智力是什么。 • 但,智力更多的被视作一种层级结构:⑴最上面的是一般 能力因素,它影响着人们在许多认知任务上的表现;⑵一 些较广的维度,它们在因素分析中彼此独立(例如,流体 智力、晶体智力、记忆容量、知觉技能以及加工速度); ⑶处于低端的大量特殊技能,例如数字推理、空间辨别、 词汇理解等能力,它们仅仅影响到与特定能力有关的特定 认知任务的表现。
• 斯皮尔曼提出智力有两个方面:g为一般心理能力,它对 多种不同类型任务上的表现都有作用;s为特殊心理能力, 每一种都对应于一种特殊类型的任务。 • 路易斯· 瑟斯顿对八年级学生和大学生的测验成绩进行因 素分析,确认出7种不同的基本心理能力:空间能力,知 觉速度(快速识别视觉细节),数字推理(算术技能), 言语意义(定义词)、词汇流畅性(辨认词的速度)、记 忆以及归纳推理(从一组观察变量中形成规则)。
虽然一般能力、流体 智力、晶体智力的概 念以及能力的层次性 在理论上相当有用。
但最终,心理测量学 引导下的智力测验, 仅仅以智商分数说明 人的一般智力能力, 这只评估了人类所掌 握的特殊技能中的一 部分。
下面是有关智力的另外两张看法,它们代表了对引领 智力测验发展的传统观点的挑战。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心理学家一定要开始将智力理解为处于真实世界中的行为, 而不只是在测验中表现临一项新任务时,智力行为的表现肯定不 同于当他对该任务有了丰富经验之后的表现。 • 第一种智力,对新颖事物的反应能力,需要积极和有意识 的信息加工过程。 • 然而生活中,人们在不断重复的任务上也或多或少表现出 了智力行为。 • 第二种智力,反映出个体的自动化,也就是在实践中逐渐 提高信息加工效能。
7.内省智力:对自身感受和内心生活的理解。 8.自然智力:精通于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 加德纳还提出了其他的智力诸如精神、存在和道德等, 尽管如此,这些仍不能完全满足不同的智力标准。
• 传统智力测验强调语言和逻辑-数学智力,以及一定程度 的空间智力,也许因为这些能力是西方社会所看重的,并 且也是学校最努力培养的智力形式。 • 然而,这些智力测验却忽视了其他形式的智力。 • 低能天才综合征:表现为心理迟滞的个体却在某个特殊领 域表现出了非凡的天才。 • 加德纳还证明了每种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
3.音乐智力:建立上对声音模式敏锐感受性的基础上。 4.空间智力:非常明显地表现在伟大艺术家的身上,他们 能够精确地感知事物并能把所看到的事物传递出来。
5.身体-运动智力:灵巧地运用身体各部分创造手工艺品、 表演,或者维修器械;如,舞蹈家、运动员和外科医生等 具有这种能力。
6.人际智力:社会智力、社交技巧,对他人动机和情绪的 异常敏感性;如销售人员和心理学家便具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