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学数学教育人文精神分析语文
数学文化与人类文明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代社会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以下是 数学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的几个方面:
数学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首先,数学文化在科技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现代科技的许多领域都离不开 数学的支持。例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量子力学、统计学等都需要数学作 为基础。数学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了这些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也促进了现代社会的 科技革命。
数学文化的影响
数学文化的影响
数学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深远。首先,数学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摩天大楼,从古老的算盘到现代计算机,数学始终是人 类文明进步的关键驱动力。其次,数学塑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能够提 高人们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处理日常问题和面 对挑战时也十分重要。
数学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地位
其次,数学教育培养科学精神。数学是科学的基础,许多科学问题都需要运 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数学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追求真理和 科学的精神,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地位
再次,数学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数学 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 素质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内在
数学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内在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数学一直以其独特 的力量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古埃及的象形数字到现代的数字化时代,数学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数学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数学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内在
数学文化的影响
最后,数学为人类认识宇宙和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持。从天体运动到 量子力学,从宇宙大爆炸到黑洞理论,数学帮助人类逐步揭开自然界和宇宙的奥 秘。
高等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研究
教, 使数学丧失人文价值 。 在数学发展 中体现为不但能够 自由地发表 自
己的见解 , 而且还能够充分尊重不同见解发表 的权利。 5 审美、 、 情趣 美是一切事物生成和发展 的本质特征 。数学美不 同于 自 然美和艺 术美 , 它是 一种 带有哲理的美 , 在学 习过 程 中不易为 中学生所 接受 , 这 就需要数学教师作耐心细致的剖析 , 深入浅出的讲解 , 通过 揭示数学美 的内涵 , 使学生明 白什么是数学美 。 正如罗素说 :数学 , “ 如果正确的看 , 不但拥有真理 , 而且也有至高的美 。 数学具有简洁美 、 ” 抽象美 、 统一美 、 和谐美 、 神秘美 、 常数美等等。对于数学美的探讨 , 可启迪人们的思维 , 开阔人 们的视野 , 激发人 们的热情 , 同时 又可谕示数学发展前景 , 引 指 人们 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 三、 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 、 加强 自 我人文精神 的提升 在传统上 ,教材建设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 , 能适应 新的社会需 未 求, 传统的大学教育教材过分追求逻辑 的严 密性 和理论体 系的完整性 , 重理论 而轻实践 , 剥离 了概念 、 原理和范例 的几何 背景 和现实意义 , 进 而造成了学生“ 学不会 , 用不 了” 的尴尬局 面; 数学知识也就一直作为可 靠知识 的范式 , 是一种附有证 明的命题形式的真理 , 因为如此 , 正 数学 教师很容易在教 学中专注 于解题 的方法 、 技巧技能 的研究 , 使接受性教 学受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 中占据 主导地位 ,导致学生对数学无法产生 良好的感 受。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 首先 , 不断提高教师 自 身的品质修养 , 良好的心理素质 , 满 自信 , 有 充 对事业一丝不 苟; 其次 , 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 ,耐心挖掘和解释充满数学美 的逻辑推 理 。这当然需要教师平时多收集素材 , 熟悉哲学 、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数学 史等基本原理 , 了解一些历史 、 地理风情 、 文学艺术等 , 才能在课堂上纵 横驾驭。 教师的这些素养 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 , 需要 日 积月累。数学 课 中对人文精神 的渗 透 , 同样需要教师一 如既往 、 坚持不懈地开展 , 因 此, 教师还必须加 强教学研究 , 比如记 录教学点评 、 加强教研组人员 之 间的交流学 习等 。 2 贴近社会生活 , 良好 的课堂文化 , 、 营造 激发学生 的主动性 数学是 理性 的 、 逻辑 的、 着密切的形式化体 系, 有 同时有着巨大 的 实用价值 , 正如著名的数学 家华罗庚 所说 地球之变 , 生物之谜……数学 无所不在 。 数学这种源于生活 , 用于生活的事实使得在数学课堂上体验 生 活、 感受生活成为可能。如果将数 学教学与社会 生活相结合 , 么在 那 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 也能使学生接触 到社会科技及生活 的方方 面面 。 例如 , 土地测量是一个数学 问题 , 而对土地 的合理分 配还涉及法律 、 习 俗等 因素 ; 再如 , 高等数学在经济学 中的广泛应用等 。获取数学知识并 不是最终 目的 , 应用数学知识 去解决科研 、 生产 、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 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 因此 , 在学习知识 ( 下转 第 3 页 ) 7
数学教育应体现人文精神
杂 问题 简单化 , 做 到深入 浅 出 , 才易 于让
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
如
不
等式
的性
质
“
:
若
有一 定难度 ,我把钟面上 的时针和分针转成
则 有 这 条 很 不 容 易 b d a > ,c > ,
db ”
a—
> c —
,
一
直线时 ,提 问学生这是不 是角? 这时 ,学生 反 记 忆 , 可 以 用 “ 大头 一 小 头 > 小 头 一 大头 ”
热情 , 帮助他们树立 高 尚的科学 道 德 ,锻炼
正 确 的思 维方 法 。 事实上 , 数学 的许多 内容
中都涉及 到众多 的数学 史 。 应合理 有效地 开
发 利用 这 些 “ 人 文 财富” ,挖 掘其 中的“ 人 文
精神” ,
最 大限度地 培养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和
要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 了解学生 的
需要 ,并且 对数学充满兴趣 ,怀着满腔 的
热情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给学生树立 无 声
的榜 样 。 教 师还 要 用 自然 亲 切 的 教 态 精 、
练幽默的语 言 、 简 明工 整 的板 书来感染学
生 的情绪 , 引发学 生 的情感 , 通 过 师生情
感交 流 , 产生 共 鸣 ,从 而 达 到教得扎实 , 学
参
付
、
得 主 动 , 教 得 生 动 学 , 得 有 趣 的 教 学 目 的 。
’∞ …
*
实际应用等 ,这也 是美 的。 难怪 数学菲尔
其 次 , 教 师 要 注 意 对 学 生 激 情 的 调 兹 奖 获 得 者 丘 成 桐 教授认 为 , 数 学 的 目标
数学教育与人文精神
数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数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摘要: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数学本质力量的体现和人文精神的全面提升.人文精神是以人的真、善、美为价值取向,以崇高的做人品质为核心.本文从数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相互关系入手,阐述了如何在数学教育与人文精神中相互整合,相互渗透,以及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关键词:数学教育;人文精神;素质教育数学是所有科学发展、人类文化发展的灯塔.数学教育更是数学教学中一种内在的文化传播.对于数学知识的传授,那只是数学教育本身的一个方面,数学教育更多的还是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一种培养与提高.我们从广义的教育范畴中可以看出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个人自我完善的一种工具.所以它的真正价值也应该首先从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衡量.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思想内涵,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数学知识学习的每个环节中,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人文精神具体体现的魅力所在.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和自由生活的基础,更是我们追求真理,发现真理,探究真理的根本动力.它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是人类从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总结归纳出来的。
所以,要想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并将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要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充分结合起来。
一、当前数学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1.1对数学理性的过分强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数学定理、公式时,过分注重推导及证明过程,忽略了其理论的背景及适用条件.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缺少主动性、趣味性.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倦心理,对数学新知望而生畏.1.2教学方法陈旧“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我国根深蒂固,陈旧落后的教学指导思想,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落后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感受新知时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最终,学生只是在一味的被动吸收数学知识,且使得课堂“死气沉沉”,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鼓励与引导.1.3课程体系单一,内容覆盖面小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只教授考纲范围内的重点,大量的习题充斥着数学课堂,对于知识”前因后果”及其历史背景却谈及甚少,以及数学知识对相关交叉学科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又或者从历史的角度对新兴学科起到的作用等都涉及微乎其微.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上感到枯燥乏味,更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需求.1.4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通常数学教师只注重专业素质的提升,会讲题,会解难题成为了衡量优秀教师的一般准则,而忽略了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对数学文化、数学史等知识的摄入,没有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以上几点原因我们可以看出,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所表现出的众多问题,充分地说明数学教育缺乏人文精神的现状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充分发挥和体现其固有的人文精神是全面提升中学数学教育现状的最佳途径.二、数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数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指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简论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对语文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的影响
简论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对语文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的影响简论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对语文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的影响主义思潮对百年语文教育实践的影响,可以为当前的融合趋势下的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论述两者对语文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这两大方面的影响。
一、科学主义主导下的语文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回顾语文教育一百多年的历史,科学主义思潮是推动其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语文教育的体系就是按照科学主义的原则建构起来的。
狭义的科学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体系比其它任何知识体系都更客观、更合理,具有特殊的文化和社会地位;广义的科学主义认为科技的应用不仅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且能够解决人与人的矛盾,即科技乐观论、科技万能论。
在其影响下,语文从古代综合性的教育中分离出来,发展为具有科学框架体系的独立学科。
1.科学主义对语文课程设置的影响我国古代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课程,而是文、史、哲融合在一起的教育形式。
这种情况在科学主义影响下有了改变,并从此奠定了语文课程的总体格局。
(1)独立设科19世纪语文得以独立设科,是封建统治风雨飘摇的内忧和外国资本主义、自然科学发展的外患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受了西方科学主义的推动的。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科技破门而入,使国人反思重伦理轻技术实用的古代教育。
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首倡西学,认为学习西学是清王朝由弱转强的关键,因此大力倡导建立新式学堂。
新学堂借鉴西方经验,实行分科教学,至此语文才成为与算学、物理等并列的独立学科。
最早设立国文科的是1878年,张焕纶在上海创办的正蒙书院,以“俗语译文言”“讲解与记忆并重”[1]为特色。
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堂按年级设立“字课”“读经”“作文”等语文教育课程,但未能实施。
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规定初等小学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字”;高等小学和中学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科。
这标志着“语文”真正从传统综合性教育中破茧而出、独立门户了。
语文教学要讲逻辑素养更要讲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要讲逻辑素养更要讲人文精神作者:龙霞飞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7期龙霞飞2018年8月21日,腾讯历史频道“短史记”中发表了其频道主编、历史研究者谌旭彬先生的《语文教材里的“四大论证方法”逻辑混乱,是有害的》一文。
文章主要剖析了中学语文教材中最为常见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四大论证方法存在的逻辑缺失问题。
谌先生引用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对上述四种论证方法进行了分析评点,其主要结论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四大论证方法本身并不是一个有逻辑的东西,有些甚至是与逻辑背道而驰的”,进而认为“这些所谓的‘论证方法,遮蔽了真正的逻辑教育”,对语文教育中的逻辑缺失问题提出了批评。
文章论点明确、论据较为充足,对我们审视、反思中学语文中的逻辑教育问题有一定启发意义,但也不可否认,文章引证论据以及作者对语文教学旨归认识偏差难以得到笔者苟同,值得深入讨论和商榷。
一、谌旭彬对“语文教材中的论证方法”问题的批评谌旭彬先生在他的《语文教材里的“四大论证方法”逻辑混乱,是有害的》一文中依次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四种常用论证方法进行一一点评,每个点评都列举了一定的案例作为论据,基本做到了论点明确,论据充足。
在评点“举例论证”时,他列举了语文教科书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一段话:“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众所周知,在这段话里,孟子列举了六个出身苦难而终成大人物——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由此得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结论。
谌先生认为“这种举例论证无疑是错误的”。
其理由是:孟子举出一万个出身底层饱尝苦难的成功者,他人亦可举出一万个出身显赫未逢苦难的成功者。
论数学教育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基础和自主求索知识、 运用知识、 创新发展、 服务社会的观
念和能力。 ”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 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被动局面。这 是由于多年来过分强调数学“ 为专业服务” 的一面, 忽视了 数学作为一个理性思辨系统在人类文明中的独特作用, 忽 视了数学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特殊作用, 从而对数学教 育的作用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 正确、 全面地认识这 个问题, 努力实现数学教育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我们今
[ 文章编号] 1009一2323(2008)03一0161一02
求反映到高等教育领域, 必然要求高等教育首先确立与之 相适应的价值观。因此,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 “ 面发展相统一” 的新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必然是科学教育与 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新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高 等教育在评价人才和教育质量的标准上偏重于科学知识和 技能的习得 , 而相对忽视人文素质的培育和养成, 在当代科 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大趋势下, 高等教育的人才 标准与质量标准也要重新构建, 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追求 知识教育、 专业教育与人的思想理念、 价值信念的统一, 从 而实现高等教育中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 数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文精神. 数学教育不仅具有 科学的内涵, 而且还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数学既是一种 知识体系, 也是一种研究活动。 同时, 数学还具有一定的社 会功能. 可见, 数学文化的要素包括数学知识、 数学方法和 数学精神。其中数学精神是数学本性所要求的各种价值观 念、 思想观念、 行为准则以及道德与意志品质的总和。数学 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就是具有数学特质的人文精神, 它的主 要内容是 : 1. 勤奋与 自孩 在数学学习中, 证明和求解数学题是意志教育, 如果在 数学学习中有机会尝尽为证明和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 那么数学学习就在最重要的地方成功了。这些成功经验能 够培养人对事业的锲而不舍的追求。 2. 感知与概括 数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是人们用统一的方法去描述这 些根据感知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所反映的各种具体属性而 产生的。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 要经过对现象进行分类整 理、 归纳加工、 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例如函数、 导 数、 定积分等概念的形成。这些活动的经验和方法会 自觉 或不自觉地被移植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这有助于人的 整体能力的提高。 3. 敬业与责任 数学的精确性表现在定义的准确性、 推理的逻辑严密 性和结论的确定无疑与无可争辩性。数学的精确性所蕴含 的人文精神能使人养成缤密、 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有助于培
遑论人文对数学科学的反哺
遑论人文对数学科学的反哺张其亮(安徽大学数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摘要:数学对科学技术及其他领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人文教育对数学科学又具有反哺的作用。
本文的撰写目的是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在数学科学的发展、教学和研究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意义与必要性。
关键词:数学科学;人文;反哺中图分类号: G423.04 文献标识码:Reflections on the Impact of the Humanities on MathematicsZHANG Qi-liang(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9)Abstract: Mathematics is highly signific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fiel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le the humanities also have a great impact on mathematics. A full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had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humanities in relation to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mathematics.Key words: mathematics; humanities; impact数学对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地位也日益提高。
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学的应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加迅猛,科学数学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可以说,数学的应用几乎涉及所有学科。
甚至有人说: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可以用消耗多少数学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数学发展水平基本能代表这个国家的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
这种说法看上去有点武断,但不难发现确实有它的道理。
要不然,美国怎么会在《科学与国家利益》的报告中,明确把大力发展科学、数学、工程技术摆在突出的位置呢。
浅论数学教育中的科学人文精神
样多时 ,洗得最 干净,这是 由于它遵循了~ 个数学原理:一 个 正数被分成同样大小的三个数时 ,其积最大。 些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有赖于数学模 型的建 立。这种 对 规则的敬重迁移到人和事物 上,使人们形成~ 种对社 会公德 、秩 序、法律等内在 自我约束力, “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 是数 便 学规则影响人们行为规范的最好诠释 。
一
一
3 数 学 的 论 证 -_可 见诚 信 、 - -
、
人文 精神是人类在 自身认识 、发展和完善过程 中形成的 ,并 规范、指 导、约束着人 类自身的各种活动 ,表现为人生观和价值 观。其特点是追求 “ ”与 “ 善 美” ,主张一切认识和实践都 要以
人 为 出 发 点和 归 宿 即人 文 关怀 。
数学早在古希腊欧几里德时代 ,就有 了公理体系 ,研究就 “ 有法可依” 了。如 。 对顶角相 等”、 “ 平行公理”等 ,公理本 身是人们在对有关现象进行大量 考察、探索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建立的 ,学生学 习数学首先是建立在对公理深信不疑的基础 上 ,初 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 ,培 养他们求真求实的品质很重 要 。平面几何教学 中的推理论证 ,使他们理性地认识 了什么是 真?什么是假?在他们的心灵里刻上了 “ 真是来不得半点虚假” 的哲 学道理 ,这种求真务实的学风会影响和迁移到学生的生活 中, 对建立诚信社会起到促进作用,它使人类生活在秩序、文 明、讲求信誉的社会环境中。
近年来,教育界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 养 .从素 质教育的视 野来看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人文学科 的任务 ,而且是 实施 素 质教育的一个综合性课题 .在知识 经济时代 。 “ 学 与 “ 科 人 文”由分野到整合 ,并呈现出以 “ 科学人文 精神 ”的整合形态出 现的趋势 。科学人文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途径。数学教 育不仅仅是知识 的传授 、能力 的培养 ,更是一种文化传播 a实施 素质教育 ,培养公民的科学人文精神 ,数学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 代的重要地位。
分析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
2019年第15期(总第634期)科学咨询/教学研究教学探讨代 甫(四川省中江实验中学 四川 618100)分析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将人文精神逐渐引进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时代发展的保障还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种重要工作。
但是一直到现在为止,我国很多教师还没有完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没有在语文课堂中完善落实人文精神渗透的主体地位,这对高中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现状进行很入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阐述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人文精神;渗透对于高中生来说,教师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不仅仅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需要针对高中生的特点落实新型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高中生才能在日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教学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更多的学生对于教育模式已经有了更高的需求,所以教师为了有效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还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有效开展教学,从而通过合理地方式来开展文化建设。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本身就有责任更好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中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为多样化的知识点,从而拥有更为崇高的思想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
一、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现状在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第一个方面就是语文教学理念中缺乏培养人文精神的相关内容,第二个方面就是语文课程的安排缺乏人文思想。
(一)语文教学理念中缺乏培养人文精神的相关内容一直到现在为止,虽然我国已经逐渐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落实人文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人才的选拔模式还属于比较传统的状态。
而且很多教师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成绩,导致很多教师都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反而忽视了人文思想的渗透。
人文精神在大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2 0 1 4 年 第 8 9 期鼋 试 周 刊
人 文 精 神 在 大 学 数 学 教 育 中 的 作 用 分 析
周 艳 巍
( 延边大学 理学院 数学系 , 吉 林 延 吉 1 3 3 0 0 2 )
摘 要: 人 文精 神 是 加 强 学 生 综合 素质 教 育 的重 要 方 式 . 受到广 泛的重视 , 尤其是 大学阶段 的数 学教 育 . 其 有 着 至 关 重要 的作 用 。本 文 主 要 对 人 文精 神 在 大 学数 学教 育 中的 重要 性进 行剖析 . 并 对 提 高 大 学数 学教 育 中人 文 精 神 的 应 用途 径 进 行 分析 。 关键词 : 大 学数 学教 育 人 文 精 神 应 用 分析 展 的 因素 , 对人才 的要求 逐渐趋 于严格 , 不 仅 对 专 业 知 识 有 定 的要求 , 对能 力与综 合素质 也有 一定 的要求 . 这 是 大 学 教 育 中 需 要 融 人 人 文 教 育 的 重 要 因 素 。人 文 教 育 可 以 帮 助 学 生 树立 正 确 的 三 观 , 将 其 培 养 成 推 动 社会 发 展 的 人 才 。 就 我 国教 育 的现 状 来 讲 , 应 试 教 育 依 然 占据 主 导 地 位 。 这 种 方 式 的教 育 过 于 重 视 学 生 的成 绩 .从 而忽 视 了学 生 的 素 质 培养 , 对 大 学生 的全 面发 展 有 一 定 的 负 面 影 响 。 虽 然 在 影 视 教 育 的主 导 下 , 学 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较扎实 , 专 业 能 力 与 水 平相对较高 , 但 好成 绩 主 要 是 依 靠 题 海 战 术 得 来 的 , 通 过 不 断 训练获取知识 . 在很 大 程 度 上 限 制 了 学 生 的 思 想 。 也 正 是 由 于 这种严密的逻辑推理方式 . 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 对 数 学 学 习 不感 兴 趣 . 思 想 受 到 限制 , 对 数学学 习的理解相对 较狭隘 。 例如. 现 阶段 , 很 多 大 学 生 无 法 对 数 学 的价 值 进 行 全 面 了解 , 只是 按 照 固定 的规 律 与模 式 学 习 ,对新 事 物 的 接 受 速 度 相 对 较慢 , 不努 力尝 试 创 新 等 , 这 一 系列 问题 不利 于对 学 生 的潜 能 进行挖掘 。 综上所述 . 在大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 . 对 人 文 教 育 进 行 科 学 、 合 理 的运 用 至 关 重 要 ,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对 其 进 行 正 确认 识 , 并 有 效 地 在 教 学 中融 人 人 文 精 神 。 二、 人 文 精 神在 大 学数 学 教 育 中的 作 用 ( 一) 大 学数 学教 育 中 实现 人 文 教 育 的 原 则 首 先应该 做到 主体性 鲜 明 , 简单 地说 . 就 是 在 大 学 数 学 教 学 过 程 中遵 守 主 体 性 的原 则 , 尊 重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教 师 主要 对 学 生 进 行 正 确 的 引 导 , 通 过 不 同 的方 式 帮 助 学 生 发 现 问题 、 探 索 问 题 及 解 决 问题 , 提 高 学 生 的实 践 能 力 , 将 人 文 精 神 与大学数学教育进 行完美融 合 , 从 根 本 上 提 高 学 生 的综 合 素 质与 实践能力 : 其次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应 该 遵 循 渗 透 性 的 原 则 . 在对 大学数学 教学过 程 中 , 应 该 对 传 统 的 应 试 教 育 模 式 进 行改 善 . 对传统 的填鸭 式教 育进行 创新 , 将 数 学 中 所 蕴 含 的 人 文 知 识 渗 透 到 不 同 的教 学 环 节 中 , 通 过 潜 移 默 化 的 方 式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与 积 极 性 , 以 此 培 养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的 意 识; 最后 , 要 求教师贯彻坚持 性的原则 , 由 于 人 文 教 育 并 不 是 时 可 以完 成 的 . 因此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应 该 始 终 坚 持 这 一 观点 , 为学 生提供 平 台 , 使 其 充 分 展 示 自身 的 个 性 特 点 与 创 新 意识 。 ( 二) 人 文精 神 在 大 学数 学教 育 中应 用的 途 径 随着信 息时代 的到来 , 社 会 发 展 的不 断 加 快 , 社 会 对 人 才有 了更严格 的要求 , 所 以对 复 合 型 人 才 的培 养 至 关 重 要 。 人 才 是 推 动 社 会 发 展 的 主 要 动 力 , 想 要 提 高 我 国 的 国 际 竞
高校数学教学中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初探
高校数学教学中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初探【摘要】人文精神是大学和教育的灵魂,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在大学人文精神日趋失落的今天,确立现代大学理念,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人文精神教育功能,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当前社会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从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出发,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科学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路。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文精神大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22-02一、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内涵所谓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也就是一切以人出发,一切以人为本的精神。
它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和价值意向,它包含态度、方法、价值、情感、意志、动机、责任等人文内涵。
今天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是新的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哲学家周国平先生将“人文精神”解悟为以下三点:第一是人性,即对人的尊重;第二是理性,即对真理的追求,也就是“科学精神”;第三是超越性,即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1]因而,当代的人文精神培养,亦即对学生进行了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的教育。
二、我国高校教育的现状分析从学生层面分析,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现代社会个人本位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尤其是近年来“读书无用”论的泛滥,大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其信念、信仰、理想受到动摇。
特别是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原有的“天之骄子”的地位已不再瞩目,透过教育通向成功之门的压力越来越大,原有的铁饭碗不复存在,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沉重的就业压力困扰着当代大学生,他们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造成严重的心理冲突,人文精神日趋失落。
从教师层面分析,长期以来,高校数学教学重视学科知识教育而漠视人文精神教育,导致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科知识以外的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意志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度的责任感等品质的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高校的数学教学逐渐丧失人文精神教育的功能。
2019精选教育花开花落两由之──《祝福》人文教育内涵初探.doc
花开花落两由之──《祝福》人文教育内涵初探一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落实到中学语文教学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⑴即帮助中学生扶植精神支柱,夯实人文底色,奠定思想基石;帮助其塑造灵魂.端正思维,健康情感,挖掘人性中真、善、美的成份。
相反,人文教育绝不是粉饰现实,美化生活的捷径。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时,仅量应“客观地做你的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把自己的信仰强加在别人身上,而是要让他们在在自己身上发现这些源泉。
”⑵这种观点可以给人文教育新的启示:教师尽可能把关于某一课题的争议观点、价值取向、情感倾向一一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感知和筛选,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撞出创造火花,融于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在传承文化遗产的同时,潜在地拉伸了学生思维的长度,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是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泛政治化倾向,道德说教的泛化以及主流意识的强烈排他性,导致了评价标准的过于单一,从而不能适应评价的需要”。
⑶更不能满足张扬教师个性与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单一的观点、定论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人性及其丰富性、复杂性简单粗暴的抹杀。
高中语文教学中真正需要鲁迅那种充满理性的冷峻态度,在《祝福》中袢林嫂问“我”,“人死了之后到底不没有灵魂的?”鲁迅照例没有在作品中给祥林嫂铺下一层在虚幻中走向死亡的慈悲底蕴,而是让她如生活本身真实地怀着惶恐和绝望走向生命的终点。
这种关于生死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诸多反映,比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了营造某种情景,讲授时就要放哀乐刻意制造悲剧气氛?事实上《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项脊轩志》这些作品都表达怀念而不是绝望,其中都包括对死的感慨对世事无常的怅然。
本来人生不可回避的两大主题就是“为生计”或“”为死计”,做为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宗教领域的基本问题,中学教育对这种人文教育问题如何看待?就范例而言,祥林嫂问死最具典型性,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生死之问,是“我”无法回答的,是多年来教学中无法透彻分析的,对生我们可以大发感慨,对死以及死后我们却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生死相依”的真谛不能破解,又怎能帮助学生去面对亲人的疾病、伤痛或者死亡呢?而这正是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藉于以上认识,以鲁迅《祝福》为契机对“灵魂的有无”另作些探索。
小议中职数学解题中的人文精神渗透
小议中职数学解题中的人文精神渗透1. 引言1.1 探讨中职数学解题中的人文精神渗透中职数学解题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学题目,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还需要运用人文关怀和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人文精神的渗透,是指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利用数学解题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数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索。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关注他们的困惑,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只有关怀学生的人文需求,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中职数学解题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提升了数学教育的品质,也培养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更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2. 正文2.1 数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数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中职数学解题中,人文关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通过关心、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学习中将更加专注和投入。
人文关怀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怀上。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和理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人文关怀也包括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注与指导。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帮助他们规划未来学习和就业方向,为他们的人生道路提供必要的指引和支持。
数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沐浴人文关怀 感受生命之光
文化探索101摘要: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母语教育、知识教育,同时还应该承当人文教育,这就要求语文课程教师不仅在课程教育中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语言功能,更要在课堂中强调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通过更加全面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创设人道的课堂氛围,弘扬人文精神,教育学生树立人本主义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人本教育;缺失;原因;对策曾有个著名国语教师说过,没有人本主义的语文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将人与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学生才能从中获得提升,才能体现语文教育真正的价值。
为此,语言教育不仅要赋予学生知识的意义,还要赋予学生人本的意义,提高学生对语言文本中“人”的兴趣的理解,通过激发人本主义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发展理想健康的人格,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以此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先简单分析如今的高中语文教育缺乏人本教育的情况,进一步探讨人文教育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方法。
一、现今高中语文教育渗透人本精神的现状和原因如今的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比较简单,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语言在陶冶情操方面的情况,没有考虑学生的生活取向价值,只有一个评价标准限制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语文教育的人本影响。
现在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生中忽视人本教育是很常见的现象[1],学校家长对此也并没有不认可,主要是因为高中教育直接和学生未来的理想大学挂钩,学生要想进入理想的大学首先必须学习成绩足够好,教师、学校、父母也希望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助其实现理想,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人本主义精神教育上。
二、如何更好地将高中语文课堂与人本精神相结合1.教师应该在高中语文课堂加入情感教育仔细讲解高中语文课文是该课程教学的基础,但是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除了单纯讲课文字词、搭配、含义以确保学生掌握汉语以外,还可以联合实际生活讲解作者的思想,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情感影响,必须表现文本的情感内容,表现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人文精神的情感理解。
数学教育的任务——传承数学文化
数学教育的任务——传承数学文化摘要:近年来数学文化成为数学教育各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数学文化作为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本文以问题解决教学为例探究了如何渗透数学文化。
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目前课堂上数学文化渗透主要有两个问题:(1)教师意识到了数学文化的重要性,但渗透的广度和深度还有所欠缺;(2)学生对数学文化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
其次提出了几点在问题解决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建议:(1)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2)创造“历史”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精神(3)呈现数学美,感悟数学内在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育;数学文化;问题解决一、什么是数学文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其进行的释义是: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
[2]二、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2021年,顾超[3]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文化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发现:数学文化的渗透多为表面文章;教师意识到了数学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对数学文化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上有欠缺;学生对数学文化没有引起重视。
2019年,郝倩[4]在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现状调查中发现:教师已经有意识的渗透数学文化,但渗透方式有待探索;渗透不深入、出现偏差等问题较多;事实上,关于数学文化渗透现状的相关研究很多,可见数学文化也逐渐收到了人们的重视。
从以上调查看出目前的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教师开始意识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但渗透的广度和深度还有所欠缺;(2)学生对数学文化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
三、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以问题解决教学为例这里将结合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内容谈谈如何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1.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笔者认为,数学思想是贯穿学生整个数学生涯的“灵魂”,如数形结合、方程与函数、分类讨论等,因而教师在开展问题解决教学时,应当注重将这些数学思想提炼出来,这也是触摸数学文化重要途径之一,下将结合数学问题将这些数学思想通过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如表1。
什么是核心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各位老师,祝好!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给我这次研究的机会,让我近距离聆听专家们的教导,感受最前沿的教学理念。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研究中收获的素养知识和体会。
一、素养素养是一个动态和整合的概念,指的是个体为健全发展必须具备的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和态度,以应对生活情境的需求。
广义上,素养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和能力才干等方面。
具体而言,“素养”是个体基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其内部情境的社会心智运作(包括认知、技能、情感等行动)的先决条件,以获得知识、能力和态度。
二、核心素养2001年版课标提出“双基”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011年版课程标准提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015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它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
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21世纪核心素养分为三大类:1)研究与创新素养,包括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2)数字化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ICT素养);3)职业和生活技能,包括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和领导力等。
三、为什么提核心素养提出核心素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包括研究和工作中的技能,还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数学教育人文精神分析
一、大学数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人文精神关注人的发展和完善,强调人自身的价值与需要。
从字面意思来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对应。
科学精神体现为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强调价值的中立;人文精神则主要强调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应追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并行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既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也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这也是当代大学教育的共同目标。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古老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数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往往具有较高的学科素养,但人文素养相对不足。
多元化社会追求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因此,在高校数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意义重大。
(一)人文精神以数学为载体
数学是一门定义非常严格的学科,知识的理论推导必须具备严密的逻辑性和精确性。
自20世纪以来,数学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进入各个学科领域并为其所用。
基于此,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数学的巨大作用。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概念、数学符号等具有抽象性,可以让人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锻炼思维能力。
部分数学知识会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而被遗忘,但因其产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思辨能力却能使人们终生受用。
正是出于这层意义,数学的客观存在被认为
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成果,对人文精神来说则是一种重要载体。
(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将科学知识内化为潜在的能力、品质、精神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虽不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却为基本道德修养与社会风气的形成指明了方向。
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并非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不同领域,它们存在相互渗透的关系。
对数学学科这样的基础课程来说,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关注人文精神培养,是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基本手段。
二、大学数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可能性
传统观念认为,数学教育与人文精神之间似乎毫无关系,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数学只是一种抽象的、理性的学科,开设这门学科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机械的训练,以帮助他们掌握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服务于日常生活需要。
所以,大学数学缺乏人文学科的情感,而人文精神却是相对内隐和模糊的,具有整体化、动态化、无规化、无序化的本质内涵,两者表面上看起来互相对立,但事实上,数学作为一种相对外显并且清晰的方法,有趋于静态化、规则化、序列化的趋势,且大学数学本身的求真、求善、求美精神与人文精神相通。
另外,数学在让人满足求知、求真欲望的同时,也给予
人承受深刻精神教育的熏陶。
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这就决定了人们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长期过程,正是在这个艰苦寻求、验证、积累的过程中,人们经历了无数的验证、求证次数,在这期间付出的艰辛很难想象。
如果把学习大学数学过程中的精神加以挖掘,就能发现其与人文精神的某些部分不谋而合。
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往往运用多样性的数学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秉持严谨认真的学科教学态度,与学生之间相互建立诸如信任、宽容、崇敬等情感,这些情感无不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使大学数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成为可能,成为大学数学能够真正走入学生内心的关键,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人格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大学数学教育应蕴含的人文精神
(一)严谨、朴实
数学概念、命题都是最根本的准则,且不需要任何多余的修饰性词汇进行修饰。
学习数学能够去除浮躁、深化灵魂,任何华丽的词语修饰数学,结果都是苍白的,更别说其他的夸大词语。
与学科性质相似,严谨、朴实是所有学数学,以及研究数学的学者应具有的基本科学态度,且慎密、严谨、有条理的思维态度,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二)理智、自律
数学知识体系是理性精神的表现。
数学结论是经过不断证明
复杂逻辑得出的结果,并非情感世界的宣泄。
解决数学问题必须遵守相应的数学规则,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则,只会得到与真相背道而驰的错误答案。
这种经由数学熏陶产生的、基于规则的敬畏感被成功迁移到人和事物上,是人们逐步养成理智、自律等良好习惯的原因。
因此,理智、自律,是大学数学应蕴含的人文精神之一。
(三)诚实、求是
在数学领域,伪科学不容存在,更不允许其他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亵渎这一学科。
其中,数学结论对科学性、真实性的要求极高,如数学结论的语言必须精确无误,真实有效。
因而,诚实、求是是大学数学必须具备的人文精神,实事求是的学习大学数学必备的科学态度。
(四)勤奋、自强
数学学习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不可投机取巧。
数学学习生涯充满困难因素,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领略数学的真谛,激发自身求知欲,对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和热情,并发挥主体性,主动探索,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探索精神。
因此,勤奋、自强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将人们对数学真理的追求扩大到永无止境的探索活动中。
(五)开拓、创新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大胆探索、猜想的过程,数学问
题的解决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思路正确,任何方法都能得出正确结论。
因而,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探索定理、结论以及解决问题都需要学生创新思维、开拓精神,加上现代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所以,开拓、创新精神是学习大学数学需要具备的重要人文精神。
四、结语
综上可知,若要全面打开数学之门,充分探索数学的奥秘,需要在数学中融入人文精神。
而在大学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不仅是数学教学的突破,还是实现学生个人发展、提高审美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有助于数学教学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