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单元二
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2) 课件---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用气卿(能不断鼓入空气的装置) 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然后停止 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高锰酸钾的作用是提供氧气 C.该装置有利于进行硫粉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试验 D.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气
四、实验过程(考点、步骤、现象、结论分析、注意事项、得分点)
考点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分析 注意事项 得分点
(1) 清 点 、 检 查 实 验
1 木 炭 用品
在空气 (2) 点 燃 酒 精 灯 , 用 表面或边
中燃烧 坩 埚 钳 夹 取 一 小 块 缘红热 木炭,在酒精灯的
尽量选取扁平 2分
的木炭
得分点 1分
1分
考点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分析 注意事项 得分点
稍微移开盖在集气
3检验木
瓶口的毛玻璃片, 澄清石灰 木炭在氧气
炭燃烧后
小心迅速地倒入少 水变浑浊 中燃烧产生
2分
的产物
量澄清石灰水,振
二氧化碳
荡,观察现象
考点
操作步骤 (1)取一根表面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 旋状,下系一根火柴)。用坩埚钳夹 紧铁丝的一端,将细铁丝上的火柴 用酒精灯外焰点燃
实验现象 铁丝红热
结论分析
注意事项
得分点 1分
(2)火柴快要燃尽时,取出装有氧气 铁丝剧烈燃 加热的条 4铁丝在氧 的集气瓶(底部预先装有少量水)稍微 烧,火星四 件下,铁 燃着的铁丝 气中燃烧 移开盖在集气瓶瓶口的毛玻璃片, 射,生成黑 丝与氧气 勿靠近、触 1分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梳理-第二单元空气 教科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空气课堂知识重现1. 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色、无味、能占据空间、能流动、密度很小。
2. 通过与石块、水对比,可以确认空气是真实存在的。
空气的特征:不易被观察,容易泄漏,不太容易感受到它的质量,占据一定的空间等。
3. 捏一捏充满空气的大袋子,可以感受到大袋子很软,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同时也容易被挤压;抛气球后可以看到气球缓慢落下,说明袋中的空气很轻;吹口哨时可以感知到空气的流动,能使口哨发出声音。
这些活动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空气的这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4.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可以从形状和体积方面来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5. 将内底部粘有纸团的杯子竖直倒扣到水里,直到水面没过杯底。
由于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水不会进入,纸团也不会湿。
在杯底扎个小孔后,按原方法操作实验,水槽里的水进入了杯子,是因为杯子里的空气从小孔向外逸出,腾出了杯子里的空间,杯子外的水就流了进来。
从小孔向杯内打入空气后,空气占据了水杯内的空间,杯子里的水会被挤出去。
6. 取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橡皮胶或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小孔,将活塞慢慢向下压,观察空气和水的变化。
然后将活塞慢慢向上拉,观察这两者的变化。
实验结论:空气分子间距比较大,容易压缩和扩张;水不容易压缩和扩张。
7. 在制作空气压缩枪时,我们发现用力压活塞,堵住管口的橙子皮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了,这说明压缩空气有弹性。
在一定的范围内,空气的压缩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8. 常见压缩空气的机器叫空气压缩机。
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来源,应用范围很广,如:飞机的喷气发动机,打捞船的浮囊、浮箱,氧气瓶,打气筒,充气广告,气枪。
人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教案:六年级上册全册
人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教案:六年级上册全册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全面掌握人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教材上册的内容,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计划第一单元:科学实验- 实验一:水的凝固点- 实验二:石头和砖头的密度比较- 实验三:酸碱中和反应第二单元:生活实践- 实践一:制作果酱- 实践二:制作风车- 实践三:制作简易电路第三单元:社会实践- 实践一:参观博物馆- 实践二:参观农场- 实践三:参观工厂第四单元:艺术实践- 实践一:绘画创作- 实践二:音乐创作- 实践三:手工制作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制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研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合作研究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 通过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 针对每个实践任务,设置评估标准,包括任务完成度、创意程度和合作能力等方面。
-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实践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 人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教材上册- 实验器材和材料- 图书馆、博物馆、农场和工厂等实践场所- 绘画、音乐和手工制作工具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研究。
参考资料- 人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教材上册教师用书- 人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教材上册学生用书。
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返回
①⑤
C.
焰对准被加热药品所在的部位进行加热
排水法
D.
)
返回
化学
(1)装配一套该实验装置,除选用序号为FGHI的仪器外,还需 要用到的仪器有 ABD (填字母)。 (2)装配该气体发生装置时,小科在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后,放 置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将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 架台上,固定试管时应做到
排 水 法(氧气 不易溶于水 ) 返回
化学
3.实验步骤(总结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巧记:茶
庄定点收利息)
实验步骤
操作方法
(1)查: 检查装置 的气密性
先组装好仪器,然后将导管一端浸入 水中 手紧握试管,如果看到水中的导管口有 气泡 出, 松开手,过一会儿,导管内形成 一段水柱 说明装置不漏气
燃酒精灯 外 焰对准被加热药品所在的部位进行加热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如图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当气泡 连续均匀 冒出时
(5)收:收 集气体
实验结论: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了
。
用排水法收集时,刚开始产生气泡就收集气体(或“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就收集”等,合理即可)
④①用⑤排5水.集小气法收科C集. 氧用气,⑤从如水槽图中取出所导管,示的科学仪器装配“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3.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安全操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观察水的沸腾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3. 实验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4. 实验四: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检验三、教学过程1. 实验一:观察水的沸腾(1)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沸腾现象,了解水的沸点及其影响因素。
(2)实验步骤:① 准备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等。
②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③ 观察并记录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沸腾现象,同时测量沸点。
④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水沸点的因素。
(3)实验注意事项:① 加热时要用石棉网,防止烧杯直接接触酒精灯。
② 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实验原理: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了解酸碱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2)实验步骤:① 准备实验器材:试管、胶头滴管、指示剂、酸碱溶液等。
② 将酸碱溶液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加入适量指示剂。
③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酸或碱溶液,观察指示剂的变化,记录中和点。
④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规律。
(3)实验注意事项:① 要注意滴加溶液的速度,避免反应过快。
②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防止液体溅出。
3. 实验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实验原理:通过观察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现象,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其防护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准备实验器材:金属片、试管、电解质溶液、防护剂等。
② 将金属片分别放入不同试管中,加入适量电解质溶液。
③ 观察金属片的腐蚀现象,记录腐蚀程度。
④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
(3)实验注意事项:① 要注意金属片的选择,避免活性差异过大。
2021春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第二单元)
3、把橡皮回形针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看看它能不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不亮。
观察到的现象:
我们在设计制作小开关的过程中,当使用回形针这种导体材料时,制作的小开关能够控制小灯泡的亮与不亮,当使用橡皮这种绝缘体材料时,制作的小开关不能够控制小灯泡的亮与不亮,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一根导线, 把 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2、将小灯泡安入灯座。
3、用连接电池盒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灯座, 确定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电池盒和灯座能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组装一个电路。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
2021春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学 校
年(班)级
年级班
观察到的现象:
断开开关时,电路中断,小灯泡不亮;闭合开关时,电路接通,小灯泡亮起来。
结论: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
2021春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学 校
年(班)级
年级班
实验者
时 间
实验名称
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检测电路故障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
我的猜想:造成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会很多。
实验步骤:
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
( 3 ) 用电路检测器的两根导线分别接触l号和4号接线柱;
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放出就开始收集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燃着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
口向下缓慢插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D.用W形管进行微型实验可以节约试剂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化学
4.实验室常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1)可选用装置A与B连接制取氧气。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b
a.先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再点燃酒精灯
b.集满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②收集过程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集氧气。
(3)利用装置D验证氧气性质时,铁丝只持续红热,并未出
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浓度较低(合理即可)
(写一条)。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化学
5.(2022福建中考节选)实验小组与老师一起完成高锰酸钾制
取氧气的实验活动,同学们分工如下:
(1)甲同学负责选择组装气体发生和
收集装置的仪器。他选择了铁架台、带
有导管的橡胶塞、水槽、试管,还应选
酒精灯
集气瓶
择右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
(2)乙同学负责取用试剂。他先检查了装置的气密性,再用
纸槽小心地把高锰酸钾粉末送至试管________(填“中部”或
底部
“底部”)后直立试管,抽出纸槽。
乙 →_____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第二章
氧气中:
5、取少量硫放入燃烧匙中,加热到硫燃烧,观察现象。再将燃烧匙伸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空气中:
氧气中:
6、用坩埚钳夹住螺旋状的铁丝,并点燃铁丝下的火柴,待火柴杆将燃尽时,将它们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7、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第二章实验报告
一、完成表格
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容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
4、将一小块木炭用坩埚钳夹住,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待燃烧结束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实验报告1、地球结构模型所需材料:红、黄、蓝三种橡皮泥。
制作方法:按照地球结构模型,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代表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结构,从里到外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2、地震的成因实验材料:分成两半的小盒子、塑料薄膜、水、土、小铲子等等。
实验方法:①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
②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
③等泥变干之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者挤压。
④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盒子的两半迅速拉开时,泥土分裂开来;盒子的两半迅速挤压时,盒子中的泥土被挤成一团。
实验结论: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3、火山的形成原因实验材料: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等等。
实验方法:①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
②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适当的稀释一下),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的现象。
实验现象:通过加热,密封在“火山”内部的“岩浆”不断上涌,最后冒着热气,并伴随着大量气泡,从薄弱的火山口喷涌而出。
实验结论:火山喷发的成因是由于地壳的不停运动。
地球内部充满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之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从而造成火山喷发。
4、风对岩石的影响实验材料:放大镜、砂纸、岩石等等。
实验方法:①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前的岩石;②用砂纸打磨岩石;③再次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后的岩石。
实验报告:我的观察记录我的预测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会产生影响。
观察结果利用砂纸打磨岩石,发现有白色粉末,岩石表面被砂纸打磨掉了。
我的解释当大风卷起沙石从岩石上刮过时,岩石的表面会被沙石慢慢打磨了。
5、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实验材料:泥土、有颜色的沙子、报纸、小桶、喷壶、塑料盒等等。
实验方法:①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红磷燃烧实验》PPT
课题1 空气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汉川市官备塘中学:熊辉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唐朝诗人李娇写过一首小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自然现 象—风,风是无形的,空气 流动形成了风。空气是一种 什么样的气体?它是由什么 组成的?
知识点
问 题(一)
反应过程中产生什么现象?
问 题(二)
通过反应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问 题(三)
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1 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 后,不能继续上升,说 5
问 题(四)
1 瓶内空气总容积的 5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
归 纳
(1)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冷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松开弹簧 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 1 的水约占集气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5
1 ,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红 5
磷的量不足;红磷熄 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
讲-讲
【例1】如图213所示,用此装置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在燃烧匙中加入红磷,红磷与空 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请按要求填空。 燃烧匙 ,②____________ 水槽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 。
含有________;
(2)空气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3)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色固体,说明空
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4)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实验梳理单
实验结论
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实验名称
观察牛奶的变化
所在课目
8、牛奶的变化
实验目的
观察牛奶和一些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实验器材
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
实验步骤
1、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梳理单
实验名称
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所在课目
5、蜡烛的变化
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干玻璃ຫໍສະໝຸດ 、试管夹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实验名称
探究食盐的变化
所在课目
6、食盐和水泥
实验目的
探究食盐的变化
实验器材
杯子、筷子、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拳、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把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2、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3、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4、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1、牛奶中放醋,牛奶中出现混合物凝集现象。
2、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变成絮状。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步骤专项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步骤专项练习1. 实验名称:酸碱指示剂验酸碱实验材料:- 酸碱指示剂(如甲基红、兰红等)- 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试管- 滴管实验步骤:1. 取一只试管,将酸碱指示剂倒入试管中。
2. 用滴管滴入适量的盐酸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3. 记录溶液变化的颜色和观察结果。
4. 清洗试管,将酸碱指示剂倒出。
5. 取一只新的试管,将酸碱指示剂倒入试管中。
6. 用滴管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7. 记录溶液变化的颜色和观察结果。
2. 实验名称:测量小球滚动的距离与斜面高度的关系实验材料:- 小球- 斜面- 尺子或测量长度的工具实验步骤:1. 将斜面倾斜一定角度。
2. 放置小球在斜面顶端,让小球滚动下来。
3. 使用尺子或测量长度的工具测量小球滚动的距离。
4. 将斜面角度调整,重复步骤2和步骤3。
5. 记录不同斜面角度下小球滚动的距离。
6.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小球滚动距离与斜面高度的关系。
注意事项:- 实验时要确保斜面的表面光滑。
- 实验前要保证小球和斜面的初始位置相同。
3. 实验名称:水的沸腾点测量实验材料:- 水- 温度计- 带刻度的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带刻度的中。
2. 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确保温度计的指针完全浸泡在水中。
3. 加热水,同时观察温度计的指针。
4. 当温度计的指针开始上升,且不再上升时,记录此时的温度。
5. 这个温度即为水的沸腾点。
注意事项:- 实验时要小心避免烫伤。
- 加热时需要家长或老师的指导和监督。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步骤专项练习的内容。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际操作时要遵循实验安全知识和相关规定。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专题梳理及练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九上实验专题总结第二单元实验实验一、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选择红磷的原因: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为固体;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
不选择木炭和硫的原因:燃烧生成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
不选择铁丝的原因: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不选择镁条的原因: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2.实验中,红磷要足量,原因是确保空气中的氧气被完全消耗。
3.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5.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集气瓶内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氮气不溶于水。
6.误差分析:①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少于1/5,原因有哪些: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②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多余1/5,原因有哪些: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弹簧夹未夹紧导致燃烧时部分空气逸出。
【巩固练习】1.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A.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且放热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大于五分之一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I、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请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P+O2P2O5。
(2)如图1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BD(填序号)。
A.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B.红磷量不足C.实验中发现导管口有气泡置出D.装置漏气Ⅱ、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某同学利用图2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发现,产物中还出现少许黄色固体。
已知: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但在空气中燃烧镁条时很难观察到生成物中有淡黄色固体,原因是镁更容易与氧气反应。
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该同学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中考物理讲义课件 第2主题 单元专题2 热学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采用了 控制变量法 和 转换法 的研究方法。 2.完成此实验需控制器材:(1)两试管或容器的型号相同;(2)加热的器 材 相同 。 3.通过控制两种物质的 质量 相等、液体升高 相同 的温度。
4.相同的加热器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 热量 相同,被加热的物体吸收 的热量 相等 。通过比较它们加热的 时间长短 ,来说明不同物质吸 热能力的强弱,运用了 转换法 。 5.实验中玻璃棒不停搅拌的目的是 使液体受热均匀 。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加热时间 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4)分析图丙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温较快的是 沙子 ;若 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水 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 水 的 比热容较大。
3.如图所示是“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左右两图中,除 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都相同。完成该实验还需 要 温度计 ;在此实验中,我们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 质 吸收热量的多少 ;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
5.(2021·黄石改编)某兴趣小组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进行了如下 的实验: 【提出问题】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 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 的日照条件,为什么不同物质的温度不一样呢?
【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除了图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 ,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 (或量筒) 和 停表 。 (2)本实验的主要探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 法和转换法。
; (2) 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
(3) 在烧杯上加盖 。
5.如果实验时发现水的沸点不是 100℃,原因可能是:(1) 实验时气压不
实验二-算术逻辑单元实验
实验二算术逻辑单元(ALU)的设计与实现实验目的1.认识算术逻辑单元的功能及意义2.掌握算术逻辑单元的结构与实现3.进一步熟练Modelsim、Vivado软件和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使用4.理解Digilent N4 DDR FPGA开发板上数码管显示原理实验原理1.ALU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Logic Unit , ALU)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
其内部由算术和逻辑操作部件组合而成,可以实现整数加、减等算术运算和与、或等逻辑运算。
一个典型的算术逻辑单元由两路N位输入、一路N位输出、一组功能选择信号和一些标志位(flag)组成。
两路N位输入数据作为参与运算的两个操作数,输入到ALU中,通过改变功能选择信号,控制ALU对两操作数进行不同的算术或逻辑运算操作,并将N位的结果输出,与结果一同输出的还有运算产生的标志位,例如运算结果为零的标记信号Z(zero)与运算结果溢出的标记信号O(over)、进位标志C(CY)、符号位S(SF)等,如图2-1所示。
图2- 1ALU模块示意图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把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长度定为4位,数据输入命名为A、B,数据输出为F,功能控制信号输入为opcode,进位输入为C n,只产生结果为零的zero标志位。
功能控制信号opcode的定义如表2-1所示。
例如:opcode=0001,运算器实现加法运算。
2.数码管显示关于N4 DDR开发板上数码管的显示原理,参见前面的实验准备部分内容。
实验内容1.基础实验。
用实验调试软件验证ALU的功能,并操作分析、记录结果。
图2- 2 ALU虚拟实验示意图(1)运算功能和控制信号①输入输出对于的开关指示灯分配如下:输入信号A:SW(4-7) B:SW(3-0) Cn:SW8 opcode:SW(12-9)输出信号F:LD(12-15) 标志位S :LD(3) Z LD(2) O: LD(1) C: LD(0)②各种运算对应的控制信号及功能,如下表。
第二单元-实验室制取氧气
2019-2020学年度???学校3月月考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3.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4.现用氧气传感器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等体积两瓶CO2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如图),然后换算出瓶内空气体积分数(O2占空气的体积按1/5计算),最后推算得到实际收集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为87.5%B.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小木条置于瓶口,熄灭,说明集气瓶中CO2含量为100%C.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含CO2气体较纯的是排空气法D.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为94.2%5.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实验相关实验内容和结论说法错误的是①具有可燃性;②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③有氧化性; ④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底必须放少量水吸收产生的气体;⑤食物腐败与氧气无关⑤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瓶内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热量,防止瓶底炸裂⑦木炭燃烧生成CO2和H2OA.2个B.3个C.4个D.5个二、科学探究题6.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工业大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office应用》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单元二Excel的操作及应用
实验四Excel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和格式化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工作表的建立与保存方法。
2、掌握工作表数据的格式化操作方法。
3、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实验环境】
安装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Excel应用软件的PC机。
【实验内容】
按照教材171页的实践“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和格式化”完成相应操作,要求Excel表格数据由学生自行输入,并且有一条数据是本人的。
【实验步骤】
(此项由学生自己完成)
【实验结果】
(以截图的方法呈现)
【实验体会】
(至少150字)
实验五Excel创建图表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掌握图表的插入和基本编辑。
【实验环境】
安装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Excel应用软件的PC机。
【实验内容】
在之前Excel实验操作结果的基础上按照教材172页的实践“图表”完成相应操作。
【实验步骤】
(此项由学生自己完成)
【实验结果】
(以截图的方法呈现)
【实验体会】
(至少150字)
实验六Excel数据管理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列表的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数据表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实验环境】
安装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Excel应用软件的PC机。
【实验内容】
在之前Excel实验操作结果的基础上按照教材172页的实践“数据管理”完成相应操作。
【实验步骤】
(此项由学生自己完成)
【实验结果】
(以截图的方法呈现)
【实验体会】
(至少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