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本文档旨在为小学科学3-6年级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精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
3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置于室温下,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2. 将温度计放入冰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3. 将温度计放入温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结果: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实验结论: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实验材料: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结果。
2.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实验结论: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4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三: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实验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实验科学实验一:漂亮的彩虹雨。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1个、小杯子4个、剃须泡沫、食用色素4瓶、滴管(勺子或注射器均可替代)、水。
实验步骤:1.稀释食用色素。
小杯子中装少量清水,让孩子往杯里滴入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2.在玻璃杯里倒入2/3的清水,在杯顶挤上大量剃须泡沫,做出云朵的形状。
3.用滴管依次吸取有色液体滴到云朵上,看它变成彩虹雨慢慢落在杯子里。
解密时刻:这个实验与密度有关,因为刮胡泡沫由大量小气泡组成,密度低于水,所以是浮在上面的,跟木头密度小于水浮在水面上是一个原理。
滴入色素后,色素迅速渗过泡沫到达水面,色素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当色素到水面时,就能以较快地速度向密度更低的水中扩散,形成“彩虹雨滴”的现象。
科学实验二:漂浮的硬币。
实验材料:一次性杯子、曲别针、硬币、水。
实验步骤:1.将一次性杯子装满水。
2.用手将曲别针或硬币放到水面,观察其是否会沉入水中。
3.将曲别针折成L状小工具,托住曲别针或硬币,再次将曲别针或硬币放入水中,观察其是否会沉入水中。
解密时刻:没有使用工具,曲别针或硬币在入水时难以保持平衡,水的表面张力被破坏,于是曲别针或硬币沉入水中。
当使用曲别针制作的小工具时,比较利于保持平衡,水的表面张力托住了曲别针,于是就漂浮在水面。
科学实验三:拉不开的两本书。
实验材料:两本书。
实验步骤:1.将两本书的每一页依次重叠。
2.然后尝试和孩子拉开它们,但你们会发现,怎么拉都拉不开。
解密时刻:物体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就会产生摩擦力,拉力大于摩擦力或接触面较光滑时,就能分开两个物体。
当拉力小于摩擦力时,两个物体就难以分开了。
科学实验四:五颜六色的娃娃菜。
实验材料:娃娃菜、色素、塑料杯。
实验步骤:1.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倒入不同颜色的色素。
2.向杯中倒入水。
3.将娃娃菜菜叶放入杯中。
4.静置一天左右,就会发现杯子中的娃娃菜变色了。
解密时刻:植物是通过根部吸收水分的,叶子中有很多“管道”,“管道”半径越小,水份上升高度越大。
物理实验1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Δx =aT 2).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 打一次点.(2)工作条件⎩⎪⎨⎪⎧电磁打点计时器:4 V ~6 V 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 V 交流电源 (3)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利用纸带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v 4、…,若v 2-v 1=v 3-v 2=v 4-v 3=…,则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等,由此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a =Δv Δt =Δv 1Δt =Δv 2Δt=…. (2)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x 3,x 4…,若Δx =x 2-x 1=x 3-x 2=x 4-x 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 =aT 2.3.速度、加速度的求解方法(1)“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1所示的纸带,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 ,且满足x 6-x 5=x 5-x 4=x 4-x 3=x 3-x 2=x 2-x 1,即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然后取平均值,即a =a 1+a 2+a 33,这样可使所给数据全部得到利用,以提高准确性.图1(2)“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得到如图2所示的纸带,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 ,n 点的瞬时速度为v n .即v n =(x n +x n +1)2T .图2(3)“图象法”求加速度,即由“平均速度法”求出多个点的速度,画出v -t 图象,直线的斜率即加速度.图4图5三、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四、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3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图32.测量与记录(1)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2)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 =0.1 s .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设计的表格中(3)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4)增减所挂钩码数,再重复实验两次.3.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1)由实验数据得出v -t 图象①根据表格中的v 、t 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对于每次实验,描出的几个点都大致落在一条直线上. ②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 -t 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由实验得出的v -t 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两条途径进行分析 ①分析图象的特点得出: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5所示,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Δt 时,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Δv ,由此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②通过函数关系进一步得出:既然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kt+b,显然v与t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五、注意事项1.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要符合要求.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调节振针的高度和更换复写纸.3.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4.先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5.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6.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速度太小,使纸带上的点过于密集.7.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开头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相邻计数点间所选的时间间隔T.8.测x时不要分段测量,读数时要注意有效数字的要求,计算a时要注意用逐差法,以减小误差.考点一完善实验步骤例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其中错误的步骤有________.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D.取下纸带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加速运动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以上步骤完善并填写在横线上(遗漏的步骤可编上序号G、H……);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纸带数据的处理例2(2010·广东理综·34(1))如图6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图6(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图7B 两点间距x =________;C 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例3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7.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 、B 两点,B 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 ,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用直尺测量A 、B 之间的距离s ,A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 1,B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 2;③将滑块从A 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 ;④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t ;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 f 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 α;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作出F f -cos α关系曲线.(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①斜面倾角的余弦cos α=________________;②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________;③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 =______________;④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f =________.(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8所示,读得d =________________.图8实验原理迁移创新高考实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即所谓情境新而知识旧.因此做实验题应注重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针对本题,纸带的处理、游标卡尺的读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以及牛顿第二定律,都是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只要熟练掌握,就不难解答本题.图9 1. 如图9所示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一部分.图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测得第二个、第三个计数点与零点相距d 2=6.0 cm ,d 3=10.0 cm ,则 (1)第一个、第四个计数点与零点相距d 1=________;d 4=________;(2)物体经过第一个、第二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v 1=_____,v 2=________;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_.2.(2010·重庆理综·22(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 =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10所示,A 、B 、C 、D 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 A =16.6 mm 、x B =126.5 mm 、x D =624.5 mm.图10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2)打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x A 、x B 、x D 和f 表示).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1所示,是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图11(1)在打点计时器打B 、C 、D 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 B =________ m/s ;v C =________ m/s ;v D =________ m/s.(2)在如图12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v -t 图象.图12(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___,此速度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13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图13图14(1)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___(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A .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B .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C .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D .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2)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v -t 图象外,还可作________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__________,横轴表示的是________.5.(2011·课标·23)利用图14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 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滑至乙所用的时间t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 ,记下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 、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 t 、测量值s 和t 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15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s t-t 图线;图15(3)由所画出的s t-t 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__________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6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过程如下:在斜面上铺上白纸,用图钉固定;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末端,在小车上固定一平衡物;调节滴水计时器的滴水速度,使其每0.2 s滴一滴(以滴水计时器内盛满水为准);在斜面顶端放置一浅盘,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调好的滴水计时器盛满水,使水滴能滴入浅盘内;然后撤去浅盘并同时放开小车,于是水滴在白纸上留下标志小车运动规律的点迹;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立即将小车移开.图乙为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用刻度尺量出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是x01=1.40 cm,x12=2.15 cm,x23=2.91 cm,x34=3.65 cm,x45=4.41 cm,x56=5.15 cm.试问:图16(1)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课本上介绍的________原理类似.(2)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v4=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课堂探究例1 AD G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BEFCADG 例2 (1)0.02 s (2)0.70 cm 0.100 m/s例3 (1)①1s s 2-(h 1-h 2)2 ②d t③d 22s t 2 ④mg h 1-h 2s -m d 22s t 2(2)3.62 cm 随堂训练1.(1)2.67 cm 14.67 cm (2)30 cm/s 36.67 cm/s 66.67 cm/s 22.(1)0.1 (2)2.5(3)(x D -3x B +2x A )f 2753.见解析4.(1)D (2)v 22-h 速度平方的二分之一 重物下落的高度 5.(1)s =v t t -12at 2或s t =v t -12at (2)见解析中图 (3)2.06.(1)打点计时器 (2)0.20 0.19。
实验一—标准一致性实验
0(c) 2(d) 1(p2) 3(q2)
合计
2(p1) 2(q1)
检查者统计
检查者A
参考检查者6(c)
9(b) 22(d)
合计
29(p2)
31(q2)
2(ad-bc)
K(Kappa)=
=0.5011
p1q2+p2q1
合计
32(p1) 28(q1)
Kappa值与可靠度的关系
检查者之间的偏倚:选15-20名受检者, 由检查者及1名参考检查者对受检者各做 1次口腔检查。然后每个检查者的检查结 果按相同牙位与参考检查者比较,观察 检查者之间技术误差大小。
选3名检查者,剩下同学作为受检者。由 检查者及1名参考检查者对受检者各做1 次口腔检查。然后每个检查者的检查结 果按相同牙位与参考检查者比较,观察 检查者之间技术误差大小。
Kappa值 0.40以下 0.41-0.60 0.61-0.80 0.81-1.0
可靠度 不合格 中等
优 完全可靠
二、诊断标准
冠龋的诊断标准是:牙的窝沟或光滑面的 病损有底部发软,釉质有潜在的损害或沟 壁软化者即诊断为龋齿。
对于釉质上的白斑、着色的不平坦区、 探针可插入的着色窝沟但底部不发软及 中到重度斑釉所造成的釉质上硬的凹陷, 均不诊断为龋齿。
三、记录方法
16 26
46 36 参考检查者 龋(+) 非龋(-) 非龋(-)非龋(-) 记录表格
检查者A 龋(+) 非龋(-) 龋(+) 非龋(-)
检查者A
龋 非龋 合计
参考检查者
龋
非龋
1(a)
1(b)
0(c) 1(p2)
2(d) 3(q2)
合计
一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引言:科学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一年级的科学课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通过实践探索,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报告将对其中几个实验进行描述和分析。
实验一:浮力实验目的:了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实验材料:一杯水、一块小纸片、一根铅笔。
实验步骤:1. 将水倒满杯子。
2. 将小纸片轻轻放在水面上。
3. 慢慢将铅笔插入水中,观察纸片的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当铅笔插入水中时,纸片开始浮起来。
当铅笔完全插入水中时,纸片完全浮起来。
这是因为水对纸片产生了一个向上的浮力,使其浮起来。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浮力是一种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浮力将使物体浮起来。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游泳时能够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日晷实验目的:了解日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材料:一个小纸板、一个铅笔、一个太阳。
实验步骤:1. 在纸板上画一个直角。
2. 竖直插入铅笔,使其成为一个支架。
3. 将纸板放在太阳光下,调整角度,观察阴影的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纸板上的阴影也会发生变化。
阴影在早上和傍晚较长,中午较短。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展示了日晷的原理。
日晷利用太阳的光线,通过阴影的变化来确定时间。
当太阳高度较低时,阴影较长,表示时间较早或较晚。
当太阳高度较高时,阴影较短,表示时间较中午。
实验三:植物生长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了解植物的需求。
实验材料:一颗豆子、一块湿棉花、一个透明塑料袋。
实验步骤:1. 将湿棉花放入透明塑料袋中。
2. 将豆子放在湿棉花上。
3. 将塑料袋系紧,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实验结果:经过几天观察,我们发现豆子开始发芽,并且植物的根部开始向下生长,茎部向上生长。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需要光线、水分和养分来生长。
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我们可以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了解到植物的需求。
试验一_寄存器试验
1实验一:寄存器实验实验要求:利用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开关做为DBUS 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包括累加器A ,工作寄存器W ,数据寄存器组R0..R3,地址寄存器MAR ,堆栈寄存器ST ,输出寄存器OUT 。
实验目的:了解模型机中各种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实验说明: 寄存器的作用是用于保存数据的,因为我们的模型机是8位的,因此在本模型机中大部寄存器是8位的,标志位寄存器(Cy, Z)是二位的。
COP2000用74HC574来构成寄存器。
74HC574的功能如下:1. 在CLK 的上升沿将输入端的数据打入到8个触发器中74HC574工作波形图第一部分:A,W寄存器实验寄存器A原理图寄存器W原理图寄存器A,W写工作波形图连接线表- 2 -将22H写入A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22H置控制信号为: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A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A 寄存器。
放开CLOCK键,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22H被写入A寄存器。
将33H写入W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33H置控制信号为:按住CLOCK脉冲键,CLO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W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W 寄存器。
放开CLOCK键,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33H被写入W寄存器。
体会:1.数据是在放开CLOCK键后改变的,也就是CLOCK的上升沿数据被打入。
2.WEN,AEN为高时,即使CLOCK有上升沿,寄存器的数据也不会改变。
第二部分:R0,R1,R2,R3寄存器实验3- 4 -寄存器R 原理图寄存器R 写工作波形图连接线表将33H 写入R0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33HR0寄存器。
放开CLOCK 键,CLOCK 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33H 被写入R0寄存器。
实验1实验报告
实验1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的理解,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
(根据实际实验内容填写对应的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列出所用仪器的名称)
2.(列出所用材料的名称)
四、实验步骤
1.(详细描述实验的各个步骤,注意顺序和细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列出实验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
2.(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可以进行图表展示)
六、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结论)
七、实验总结
1.(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八、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中参考的文献或资料,按照规定格式书写)
以上是实验1的实验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的实验内容和格式要求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不同学校、不同实验室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请务必在撰写实验报告前仔细阅读所提供的实验指导书或相关规定,并根据要求进行合理的修改和调整。
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完整性对于实验成果的总结和学习效果的评估都至关重要,希望您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报告的撰写。
大学化学实验1
•
•
• •
•
6.锌粒回收至指定容器中。
• 由实验结果比较HCl和HAc的酸性有何不同?为什么?
• 2.同离子效应 • (1)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mL 蒸馏水,2滴NH3· H2O溶 液,再滴入1滴酚酞溶液,混合均匀,观察溶液显什么颜 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4勺NH4Cl固体,振荡使之溶解, 观察溶液的颜色,并与另一试管中的溶液比较。 • 根据以上实验指出同离பைடு நூலகம்效应对电离度的影响。 • (2)取两支小试管,各加入5滴0.1mol· L-1 MgCl2溶液, 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5滴饱和NH4Cl溶液,然后分别在 两支试管中加入5滴2mol· L-1NH3· H2O,观察两支试管中 发生的现象有何不同?写出有关反应式并说明原因。
六 注意事项
• 1.用pH试纸试验溶液的性质时,方法是将一小片试纸放在干净饿点滴板上, 用洗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观察其颜色的变化。注意:不 要把试纸投入被测试液中测试。 2.取用液体试剂时,严禁将滴瓶中的滴管伸入试管内,或用试验者的滴管到 试剂瓶中吸取试剂,以免污染试剂。取用试剂后,必须把滴管放回原试剂瓶 中,不可置于实验台上,以免弄混及交叉污染试剂。 3.用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过多,一般以不超过试管体积的1/3为 宜。试管夹应夹在距离管口1~2cm处,然后挟持试管,从液体的上部开始加 热,再过渡到试管下部,并不断地晃动试管,以免由于局部过热,液体喷出 或受热不均使试管炸裂。加热时,应注意试管口不能朝向别人或自己。 4.操作时注意试剂的用量,否则观察不到现象。 5.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安全,参阅“酒精灯和煤气灯的使用”一节中有关内 容。
• 3.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 • (1)两支试管中各加入3mL去离子水,用精密pH试纸测定其pH值, 再分别加入5滴0.1mol· L-1 HCl或0.1mol· L-1NaOH溶液,测定它们的 pH值。 • (2)在1个小烧杯中,加入1mol· L-1HAc和1mol· L-1NaAc溶液各5mL (用量筒尽可能准确量取),用玻璃棒搅匀,配制成HAc-NaAc缓冲 溶液。用精密pH试纸测定其pH值,并与计算值比较。 • (3)取3支试管,各加入此缓冲溶液3mL,然后分别加入5滴 0.1mol· L-1 HCl、0.1mol· L-1NaOH溶液及5滴去离子水,再用精密pH 试纸分别测定其pH值。与原来缓冲溶液的pH值比较,有何变化? • 比较实验情况,并总结缓冲溶液的性质。
实验1: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预习思考题要点
1. 功率因素的提高的实验是强电技术基础实验,通过实验 功率因素的提高的实验是强电技术基础实验 通过实验 要掌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明确镇流器在日光灯起动及 要掌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明确镇流器在日光灯起动及 工作的作用,起辉器在起动时的作用。 工作的作用 起辉器在起动时的作用。 起辉器在起动时的作用 . 改善电路的功率因素既可以提高供配电系统的设备利 用率,又可以降低线路电能损耗 提高用电效率。 又可以降低线路电能损耗,提高用电效率 用率 又可以降低线路电能损耗 提高用电效率。 通过实验,明确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 明确视在功率S,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Q以及用 通过实验 明确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以及用 电设备的输入功率P1,与额定功率 的关系。 与额定功率P的关系 电设备的输入功率 与额定功率 的关系。
表1-2 并联C 并联
(uf)
提高功率因数的实验记录表
(A)
P (W) COSφ U (V) I
ILR(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C(A) 计算S
(VA)
0 1.0 2.2 3.2 4.7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电流相量关系并计算相应的视在功率S. 根据实验数据 验证电流相量关系并计算相应的视在功率 验证电流相量关系并计算相应的视在功率 分析电路功率因数提高的原因。 分析电路功率因数提高的原因。 说明:电子镇流器式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可另查有关资料。 说明:电子镇流器式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可另查有关资料。
2.改善日光灯功率因数的实验 并联电容 改善日光灯功率因数的实验--并联电容 改善日光灯功率因数的实验 在日光灯电路上并联可调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的测量 提高功率因数的测量。 在日光灯电路上并联可调电容 提高功率因数的测量。可 用电流表通过电流插座分别测量三条支路的电流 分别测量三条支路的电流。 用电流表通过电流插座分别测量三条支路的电流。改变并联 电容值,分别测量相应的各支路电流 功率因数COS φ . 各支路电流, 电容值,分别测量相应的各支路电流,功率因数 记录在表1-2中 记录在表 中。
15.中考物理专题03 力学实验(一)
专题三力学实验(1)实验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核心考点【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长木板、毛巾、棉布等;(2)实验步骤: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如图所示,改变水平面表面得粗糙程度,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
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将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分析现象】水平面越光滑,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距离越远;【实验结论】①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运动的越近,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
②若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②转换法: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长短来间接判断小车所受阻力大小;③科学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交流与讨论】(3)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继续前行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4)小车最终会停下来的原因:受到摩擦阻力(非平衡力)的作用;(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牛顿第一定律得到的方法: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总结归纳出来的,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
(7)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对小车受力情况的判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 重力 和 支持力 相互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到阻力的作用,做 减速 直线运动;(9)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功与能量转化:从斜面顶端滑动到水平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动能和内能 ;从水平面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不守恒 ,但能量的总量 不变 ;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的关系:321W W W ==,功率:321P P P >>(依次为毛巾、棉布和木板)。
一年级科学实验探索
一年级科学实验探索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参与、观察、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规律。
本文将以一年级科学实验探索为题,探讨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项目。
实验一:色彩变幻的魔法实验材料:酒精棉球、黑色眼罩、透明杯、水、食用色素(红、蓝、黄)。
实验步骤:1. 将黑色眼罩戴于实验者眼睛上,确保实验者无法看到实验过程。
2. 将透明杯中注满清水,使水面平静。
3. 实验者握住酒精棉球,将其轻轻放入水杯中。
4. 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原理:色彩变幻的魔法实验利用了酒精的独特性质。
酒精棉球在水中时逐渐膨胀,破裂后,酒精与水迅速混合,形成漂浮的云雾状。
云雾中的水蒸气与空气中的光线发生作用,产生折射、散射以及反射,使得看起来仿佛有彩虹在水杯中形成。
实验二:小风车的旋转实验材料:牙签、纸片、透明胶带、饮料瓶盖。
实验步骤:1. 将牙签插入饮料瓶盖的中间,固定后竖直插入实验桌面。
2. 用剪刀将纸片剪成螺旋形。
3. 用透明胶带固定纸片的底端于牙签顶端。
4. 吹气或用风机等工具向风车吹气。
实验原理:风车的旋转实验利用了空气的压力差。
当我们对准风车的纸片吹气时,气流经过螺旋状的纸片,由于风的作用力,导致风车旋转。
这是因为气流对纸片的前后表面产生压力差,前面的气压比后面的气压低,从而形成向前的压力,推动纸片和风车转动。
实验三:蓝色与红色的奇妙变化实验材料:红色和蓝色的食用染料、清水、透明杯、搅拌棒。
实验步骤:1. 将两个透明杯分别注满清水。
2. 向一个杯子中加入红色染料,并搅拌均匀。
3. 向另一个杯子中加入蓝色染料,并搅拌均匀。
4. 将两个杯子中的液体慢慢倒入一个干净的透明杯中。
实验原理:蓝色与红色的奇妙变化实验反映了光的颜色混合原理。
当红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时,它们会产生一个全新的颜色-紫色。
这是由于红光和蓝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当它们叠加时,我们的眼睛就会接收到这些不同波长的光,从而产生紫色的视觉效果。
一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下册
一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一:观察水果
实验目的:观察各种水果的外形、颜色和味道,学习观察和描述事物的方法。
实验材料: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橘子、葡萄等)。
实验步骤:
1. 观察水果的外形,记录它们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 剥开水果,观察里面的种子和果肉。
3. 品尝水果的味道,记录它们的甜度、酸度、苦度等。
4. 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二:种子发芽
实验目的: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
实验材料:各种种子(如绿豆、黄豆、玉米等)。
实验步骤:
1. 将种子浸泡在水中,观察其变化。
2. 将浸泡过的种子放在湿润的纸巾上,观察其发芽情况。
3. 记录种子的发芽时间和生长情况,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验三:昆虫观察
实验目的: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和行为,学习分类和识别昆虫的方法。
实验材料:各种昆虫(如蝴蝶、蜜蜂、蚂蚁等)。
实验步骤:
1. 观察昆虫的外形,记录它们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 观察昆虫的翅膀、脚、触角等特征,了解不同昆虫的特征。
3. 观察昆虫的行为,如飞行、采蜜、觅食等。
4. 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学习分类和识别昆虫的方法。
以上仅是一个示例,具体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和卫生,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经验和收获。
实验一实验报告表
实验一实验报告表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_____在_____条件下的_____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验证相关理论和假设,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基于_____原理,该原理指出_____。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控制_____变量,观察_____因变量的变化情况,从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机制。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实验设备主要设备:_____,其型号为_____,精度为_____,用于_____。
辅助设备:_____,用于_____。
2、实验材料材料名称:_____,其规格为_____,纯度为_____。
材料用量:_____。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检查实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按照规定的用量和规格进行称量和配制。
2、实验操作步骤一:_____。
步骤二:_____。
步骤三:_____。
(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测量指标,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记录表格如下:|时间|测量指标 1 |测量指标 2 |测量指标 3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采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平均值、标准差等,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数据分析绘制实验数据的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等,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并与实验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结合具体数据和图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结果一:_____。
结果二:_____。
结果三:_____。
2、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结果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与相关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讨论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无机化学实验1
无机化学实验1实验一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本课程为在我校是化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实验课程,而本章内容为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第一章,第一节,着重于让学生熟悉无机化学实验室的规则要求,领取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并熟悉其名称规格,了解使用注意事项,落实责任制,学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是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入门环节。
说教程:实验内容:1、认识无机化学常用仪器和使用方法(1)容器类:试管,烧杯……(2)量器类:用于度量液体体积:如量筒,移液管……(3)其它类:如打孔器,坩埚钳……2、仪器的洗涤,常用的洗涤方法(1)水洗:用毛刷轻轻洗刷,再用自来水荡洗几次,向学生演示洗涤的方法(2)用去污粉、合成洗涤剂洗:可以洗去油污和有机物。
先用水湿润仪器,用毛刷蘸取去污粉或洗涤剂,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荡洗。
(3)铬酸洗液洗仪器严重沾污或所用仪器内径很小,不宜用刷子刷洗时,用铬酸洗液(浓H2SO4+K2Cr2O7)饱和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对有油污和有机物的去污能力很强,注意:①使用前,应先用刷洗仪器,并将器皿内的水尽可能倒净。
②仪器中加入1/5容量的洗液,将仪器倾斜并慢慢转动,使仪器内部全部为洗液湿润,再转动仪器,使洗液在仪器内部流动,转动几周后,将洗液倒回原瓶,再用水洗。
③洗液可重复使用,多次使用后若已成绿色,则已失效,不能再继续使用。
④铬酸洗液腐蚀性很强,不能用毛刷蘸取洗,Cr(VI)有毒,不能倒入下水道,加FeSO4使Cr(VI)还原为无毒的Cr(III)后再排放。
(4)特殊污物的洗涤依性质而言CaCO3及Fe(OH)3等用盐酸洗,MnO2可用浓盐酸或草酸溶液洗,硫磺可用煮沸的石灰水洗。
3、仪器干燥的方法:晾干:节约能源,耗时吹干:电吹风吹干气流烘干:气流烘干机烤干:仪器外壁擦干后,用小火烤干烘干:烘箱,干燥箱有机溶剂法:先用少量丙酮或酒精使内壁均匀湿润一遍倒出,再用少量乙醚使内壁均匀湿润一遍后晾干或吹干。
一年级科学实验大全
一年级科学实验大全引言本文档将为一年级的学生们提供一些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
这些实验旨在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每个实验都提供了所需材料和步骤说明。
实验一:彩色洒落材料:- 一杯水- 不同颜色的食用染料- 白色纸巾或咖啡过滤纸步骤:1. 在水中加入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染料。
2. 将纸巾或咖啡过滤纸折叠成小方块。
3. 钳子或手指轻轻蘸湿纸巾的一角。
4. 将湿润的纸巾轻轻按在水中,观察颜色如何被吸附和扩散。
实验二:浮沉之谜材料:- 一碗水- 不同材质的物体(例如:木块、塑料球、铁钉、橡皮泥)步骤:1. 将碗装满水。
2. 逐个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浮在水上还是沉到水底。
3. 分析物体的浮沉原理,探索不同材质的密度和浮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三:降雨预测材料:- 透明塑料杯- 水- 冰块步骤:1. 将透明塑料杯填满一半的水。
2. 将冰块放入水中。
3. 观察杯子外部是否会有水滴聚集在杯壁上。
4. 解释为什么会有水滴聚集,讨论水蒸气和冷凝的原理。
实验四:能量传递材料:- 乒乓球- 笔- 直尺步骤:1. 将笔竖直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 将乒乓球放在笔尖上。
3. 尽量轻轻地用直尺敲击乒乓球的另一端。
4. 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分析能量如何从直尺传递到乒乓球。
结论这些简单的实验能够让一年级的学生们在观察和探索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实践,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并研究基础的科学原理。
注意: 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务必遵守安全规范,并在有监督的情况下进行。
实验1探究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精选ppt课件
7
3.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1) 取两个50mL锥形瓶,分别贴上编号为3、 4号的标签。向两锥形瓶各加入 10mL0.1mol•L―1Na2S2O3溶液。另取两支试 管,各加入10mL0.1mol•L―1H2SO4溶液。
• (2) 取编号为4号的锥形瓶和其中一支盛有 10mL0.1mol•L―1H2SO4溶液,同时放入盛有 热水的烧杯中,片刻后将锥形瓶和试管从 热水中取出。
• 这种浑浊现象的出现,有快有慢, 实际上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通过 本实验设计,经过实验结果的比较, 从而得出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 影响因素。
精选ppt课件
3
(三) 实验用品
• 0.1mol•L―1Na2S2O3溶液, 0.1mol•L―1H2SO4溶液,蒸馏 水。
• 50mL锥形瓶,烧杯,试管, 温度计,秒表,白纸,黑色记号 笔。
精选ppt课件
12
• 2.实验比较法,常常是指通 过平行实验或先后的系列实验 作观察和对比,分析影响因素 的一类方法。“比较”是人们 研究各类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即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再进行分析。Biblioteka 精选ppt课件13
3.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影响的研究
不仅在实验室里有重要意义,而且 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确 定工业生产条件时,要充分考虑条 件对化学反应限度、速率等方面的 影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例如, 工业合成氨生产中,就是对温度、 压强、反应物氮氢气体体积比进行 优化,使合成氨产率大大提高。
分重要,可以试着改变上述实
验所采取的浓度、温度条件, 探究出本实验最佳条件。
精选ppt课件
10
2.Na2S2O3溶液应是新配制且透明澄 清的,浓度以0.04~0.2mol•L―1为宜。 原因是,Na2S2O3具有还原性,久置 于空气中会被氧化而析出单质硫, 使溶液出现浑浊。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看实验写报告(全)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看实验写报告(全)
实验一:测秤
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了解重量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材料:
- 一台秤
- 不同物体
实验步骤:
1. 取出一台秤,确保它是准备好的。
2. 选择不同的物体,如钢笔、书、苹果等。
3. 将选中的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在秤上,读取并记录物体的重量。
4.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
实验结果:
通过此实验,我们测量并记录了几个物体的重量。
结果表明,
不同物体的重量是不同的。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重量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特性,可以通
过使用秤来测量。
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重量,这取决于物体的大小、材料和其他因素。
实验二:测温度
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和测
量方法。
实验材料:
- 一个温度计
- 温水
- 冰水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一个温度计。
2. 首先,将温水倒入一个中,并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3. 然后,准备一个装有冰水,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
通过此实验,我们测量了温水和冰水的温度。
结果表明,温水的温度高于冰水的温度。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温度是物体热度的表示,可以通过使用温度计来测量。
温水的温度高于冰水的温度,这是因为温度是表示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情况的一种方式。
...
(继续写下去,总共800字以上)。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共49张PPT)
图实12
(1)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a)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 系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 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 计时器下端; ________,________,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换新纸带重复 实验. (2)图(b)和(c)是实验获得的两条纸带,应选取________(填“b”或“c”)来计算 重力加速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仍小于当地 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________.
5.纸带选取: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 点. 6.准确作图 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 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 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高考方向 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例 1] (2015· 广东高考)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图实17
单位:cm x1 x2 x3 x4 h s
10.76 15.05 19.34 23.65 48.00 80.0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物块的加速度 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利用逐差法,得 x3-x1=2a1T2 x4-x2=2a2T2 a1+a2 1 a= 2 ,又知 T= f =0.1 s 联立以上各式得 a≈4.30 m/s2. (2)如果斜面光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a′=gsin θ=g h 2 = 5.88 m/s >a,所以斜面是粗糙的. s h 【答案】 (1)4.30 (2)a<g s =5.88 m/s2
小学一年级科学小实验
小学一年级科学小实验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科学小实验就像是一场神奇的冒险,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适合一年级小朋友的有趣科学小实验吧!实验一:会跳舞的盐材料准备:一个碗、保鲜膜、食用盐实验步骤:1、首先,把碗口覆盖上一层保鲜膜,要注意尽量把保鲜膜拉平,没有褶皱。
2、接着,在保鲜膜上均匀地撒上一些食用盐。
3、然后,让小朋友们对着碗口大声喊叫或者用小喇叭对着碗口发声。
神奇的现象发生啦!小朋友们会发现,碗上的盐开始跳动起来,就好像在跳舞一样。
科学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我们对着碗口发声时,声音引起了碗内空气的振动,进而让保鲜膜也跟着一起振动,于是保鲜膜上的盐就跳起舞来了。
实验二:神奇的鸡蛋材料准备:一个生鸡蛋、一杯清水、一个勺子、一些盐实验步骤:1、把生鸡蛋轻轻放入装满清水的杯子里,小朋友们会看到鸡蛋沉到了杯底。
2、这时候,用勺子往杯子里慢慢加盐,并且搅拌让盐充分溶解。
随着盐的不断加入,小朋友们会惊喜地发现,鸡蛋竟然慢慢浮起来了!科学原理:当盐溶解在水里,水的密度就会变大。
当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就会浮起来。
实验三:彩虹桥材料准备:几个透明杯子、纸巾、色素(红、黄、蓝三种颜色即可)实验步骤:1、把几个透明杯子并排摆好,在每个杯子里倒入适量的清水。
2、分别在三个杯子里滴入不同颜色的色素,比如红色、黄色和蓝色。
3、把纸巾折成条状,将纸巾的两端分别放入相邻的两个杯子中。
过一会儿,小朋友们就能看到颜色沿着纸巾慢慢爬升,最后几个杯子里的水都变成了漂亮的颜色,就像一座彩虹桥。
科学原理:这是因为纸巾内部有很多细小的管道,就像毛细管一样,能够吸附水分并将色素一起带过去,从而形成了颜色的混合和扩散。
实验四:自制泡泡水材料准备:洗洁精、白糖、水、一个塑料瓶、一根吸管实验步骤:1、在塑料瓶中倒入一些洗洁精和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接着,加入少量的白糖,再次搅拌。
然后,小朋友们就可以用吸管蘸取泡泡水,轻轻吹出大大的泡泡啦!科学原理:洗洁精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形成泡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试卷
推荐下载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2007广东物理,14,8分)如图11(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起初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
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图11(b)中a、b、c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打a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m/s2.
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
大速度可能出现在b段纸带中
的.
打点计时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