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居住的地球。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是一本教材,主要涵盖了地球系统、人口与资源、城镇与农村、经济与农业、经济地理、交通与通信等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第一章:地球系统地球系统是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球系统的组成。

地球由大气层、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地球系统。

第二章:人口与资源人口与资源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人口增长与分布、资源分布与利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章:城镇与农村城镇与农村是地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城市的特点与发展、农村的特点与发展、城乡发展差距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城镇与农村的差异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经济与农业经济与农业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主要介绍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与农业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第五章: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章主要介绍了区位与交通、工业与城市发展、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地理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第六章:交通与通信交通与通信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主要介绍了交通和通信的基本概念、交通工具与设施、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影响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交通与通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合理的发展方向。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是一本很重要的教材,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现象,增强我们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八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

八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

八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地理是研究地球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大的方面。

在八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教材中,我们将学习人口与环境、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服务业与旅游业等内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人口与环境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主要学习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人口的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其中包括人口密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

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等都会影响人口的分布。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迁移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指由于人口数量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农业与工业农业与工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学习农业的类型与地理分布、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农业的类型与地理分布是指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发展出了不同类型的农业,如粮食农业、经济作物等。

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是追求农业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交通与通信交通与通信是联系人们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学习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和地理环境、交通与通信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内容。

交通与通信的发展与地理环境是指交通通信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如地形、水系等。

交通与通信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指交通通信的发展对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积极影响。

服务业与旅游业服务业与旅游业是现代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学习服务业的发展与地域分布、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开发等内容。

服务业的发展与地域分布是指由于地理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的不同,服务业在各个地区的发展和分布存在差异。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开发是指不同地区由于地貌、气候、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拥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

53中考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53中考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53中考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地理八年级下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包括地理科学发展概述、地理信息技术、地理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讯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相关技术和方法、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第一单元介绍了地理科学的概述,在概述中介绍了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意义。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学科,它涉及了地球表层的形成、变化规律、资源分布与利用、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记录观测、统计分析和模型研究等,这些方法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表层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地理学研究和地理信息服务的重要支撑,它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生产、军事侦察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习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初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前景。

第三单元介绍了地理生态环境,地理生态环境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这一单元中,学习者将了解地球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初步了解地球生态环境的运行规律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四单元讨论了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了人口的分布特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和管理等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学习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初步了解人口与城市的关系和城市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五单元介绍了农业与工业,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支柱,它们的发展状况和结构性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管理都有着重要影响。

地理八下湘教版笔记

地理八下湘教版笔记

地理八下湘教版笔记地理八年级下册湘教版的笔记可以按照不同的章节进行整理,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笔记内容,供参考:一、中国的自然环境1. 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中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 中国的气候特征:显著的季风特色和大陆性气候。

4. 中国的河流:外流河为主,内流河为辅,长江、黄河、珠江等是主要的河流。

二、中国的自然资源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3.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4. 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不均,相对集中。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1. 农业: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 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3. 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4. 旅游业: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四、中国的地理差异1.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 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五、认识省级区域1. 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 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 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六、认识省内区域1. 各省内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各省内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3. 各省内区域的发展条件和方向。

七、认识跨省区域1. 各跨省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各跨省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3. 各跨省区域的发展条件和方向。

八、走向世界的中国1. 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发展状况。

2.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3.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1节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1节

04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 第1节难点解析
难点一: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总结词
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 是本节的难点之一。
详细描述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为人类提 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同时也制约着人类活动的范围 和方式。例如,气候、地形、水文等地理因素会影响 农业、工业、城市规划等人类活动的布局和发展。同 时,人类活动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如过度开发 、污染等行为会导致环境恶化。因此,理解地理环境 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 关重要。
难点二: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总结词
掌握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本节的另 一个难点。
详细描述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例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等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地形会影响气候的形成 和分布,气候又会影响水文的运动和分布,水文则会影 响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土壤和植被又相互作用,形成一 定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这些 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05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 第1节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01
02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 · 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 但不限于生产生活、经 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等。
03
04
05
1. 生产生活:地理环境 决定了可利用资源的种 类和数量,进而影响生 产方式和生活的质量。 例如,平原地区适合农 业种植,而山区则适合 发展林业和旅游业。
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势 南高北低,主要山脉有南 岭、武陵山等。
自然地理特征
水文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和联系【教学目标】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点、相互间的交通联系2.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特点的差异3.理解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4.感悟“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沙、株洲、湘潭三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差异;长株潭城市建设两型社会的现状和意义。

难点:长株潭发展的内部联系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回顾已知,引入新课1.长江三角洲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和“丝绸之乡”。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二)迅速完成下列问题1.长株潭城市群主要有、、三个城市。

2.三城市中,城市定位:省会指的是,铁路枢纽是,湘潭是。

3.机械行业来说,长沙侧重、株洲侧重,湘潭侧重。

4.冶金行业,长沙侧重、株洲侧重,湘潭侧重。

5.两型社会是指,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两型社会的时间是年。

6.长株潭城市群交通部门采用在三市之间开行,方便百姓出行。

(三)请同学们按要求绘图1.描出长沙、株洲、湘潭3城市,以及京广铁路、沪昆铁路的大概位置(红色笔)2.描出洞庭湖、湘江(黑色笔)3.标出贵州省、陕西省的大概位置(蓝色笔)三、精讲点拨交流提升思考课本活动题。

小组交流(组长组织,组员参与)全班交流(小组长把疑问板书在黑板,师生共交流,对回答者所在的小组记分)四、自结采用自己对照黑板上学习目标,自己逐一回顾总结---2分钟五、达标检测当堂过关1.长株潭城市群位于()A.湖南南部B.江西西部C.湖南东部D.湖北南部2.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交通方式有()A.铁路、公路和航空B.铁路、公路和河运C.航空、河运和公路D.海运、河运和铁路3.关于长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市中城市规模最大B.计算机、杂交水稻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C.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D.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基地4.下列措施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是()A.设置城市“绿心”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鼓励私人汽车发展D.把湘潭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4篇)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4篇)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生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因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级整体情况不太好,基础打得不行。

全年级二百多名学生,有____个教学班级。

四班基础较好些,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但课堂纪律有待提高。

二班课堂反映较慢,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每个班有5、____名学生基础很差,学习没兴趣,转后任务很重。

三、教材分析(一)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从世界看中国,这章内容是本册课本的总领,大体概括了中国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共三个方面的内容。

为后面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

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

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总体现状及特征,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学习他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湘教版八下第六章第1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课件

湘教版八下第六章第1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课件

(3)长白山脉有美丽的天池,天池的成因是( B )
A.地壳运动 B.火山喷发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缺点: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分要素 识环境
地形
气候


河流
环 境
土壤
植被
……
分要素 识环境
➢ 说一说,如何来描述某地的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构成


地形分布状况
45状况
起伏状况
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
分要素 识环境
1 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日本:岛国,有利于发展海上交通,渔业等海

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

中国:海陆兼备,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
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有利于发展海
交通运输 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
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
陆内部,邻国众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读地图描位置
(2)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 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夏季风带来
的雨水补给

积雪融水

补给

图1 东北地区的植被分布
图2 哈尔滨
图3 松花江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 朝
水文特征:河流含沙量较小;结冰期较长;流量季节变化大;有春汛鲜
和夏汛。
分要素 识环境 理清要素联系
地形
气候
结冰期 汛期 流量
河流
植被
黑龙江蜿蜒流淌
黑龙江原为中国内河, 仅次于长江、黄河,为第三 大河流。清代,沙俄迫使清 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 珲条约》《北京条约》,上 中游被划为中俄两国界河。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 俄罗斯联邦签署最后边界协 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 基本界限划清。

八年级地理下册课标内容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课标内容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课标内容(湘教版)第一单元: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1.1 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形地貌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发展。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地形地貌的影响,并了解人类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地形地貌的例子。

1.1.1 地形地貌对农业的影响不同的地形地貌对农业有着不同的影响。

平原地带土地肥沃,河流众多,适宜农业的发展。

山地地带则面临着土地利用受限、水土流失等问题。

学生需要了解地形地貌对农业产出、农作物的选择等方面的影响。

1.1.2 地形地貌对工业和交通的影响地形地貌对工业和交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平原地带适宜进行工业化发展,并且交通便利。

而山地地带则交通不便,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学生需要认识到地形地貌对工业和交通的重要作用,并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特点和局限。

1.1.3 人类改变地形地貌的例子人类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地形地貌的例子有很多。

例如修筑水利工程、修建高速公路、开发土地等。

学生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人类改变地形地貌的意义和影响。

1.2 地形地貌问题与保护地形地貌问题对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护环境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地形地貌问题的现状,并了解如何保护地形地貌。

1.2.1 土地沙化问题土地沙化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学生需要了解土地沙化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防止土地沙化的方法。

1.2.2 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是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生需要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水土流失的方法。

1.2.3 地震与人类活动地震是地球的自然现象,也是我们生活中面临的重大灾害。

学生需要了解地震的成因、预测以及人类如何应对地震的方法。

第二单元:人口与城市的发展2.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统计人口和人口变化的规律,并了解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地理八年级下册课本目录湘教版

地理八年级下册课本目录湘教版

地理⼋年级下册课本⽬录湘教版 ⽬录,对于湘教版⼋年级地理下册课本来说就如纲、领。

在湘教版⼋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利⽤教材⽬录,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下⾯⼩编给⼤家分享⼀些湘教版地理⼋年级下册课本⽬录,⼤家快来跟⼩编⼀起看看吧。

湘教版⼋年级地理下册课本⽬录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节四⼤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节北⽅地区和南⽅地区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然环境 第⼆节东北地区的⼈⼝和城市分布 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节⾹港特别⾏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第⼆节澳门特别⾏政区的旅游⽂化特⾊ 第三节珠江三⾓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第四节长江三⾓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第五节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第⼋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第⼆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新疆维吾尔⾃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 第五节黄⼟⾼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活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年级地理下册课本湘教版知识点: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体位于长城-祁连⼭脉-阿尔⾦⼭脉-昆仑⼭脉⼀线以北,包括新疆、内蒙古和宁夏三个⾃治区及⽢肃北部。

⾯积约占全国的30%,⼈⼝约占全国总数的4%。

全区汉族⼈⼝占三分之⼆,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2、本地区地形以⾼原、盆地、⼭地为主。

⽓候以⼲旱为主的⽓候,属于温带⼤陆性⽓候。

降⽔从东部的400mm,往西减到200mm,再到50mm以下。

地表植被:由于降⽔的影响,从东到西。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西北地区的⾃然特征及其成因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然环境特征是⼲旱,原因是它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脉对湿润⽓流的阻隔,来⾃海洋的湿润⽓流难以到达,所以这⾥降⽔稀少,⽓候⼲旱。

4、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受⽓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以上四个⽅⾯: ①⾼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显著,西部有浩瀚的⼽壁、沙漠。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一课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特点。

2. 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

3. 掌握地理用语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1.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2.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

3. 地理用语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1. 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特点。

2. 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图示法。

3. 案例教学法。

教学内容
1.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2.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

3. 地理用语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1. 通过图片了解中国的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环境。

2. 对比周边国家的地理环境,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

3. 结合案例研究地理用语的基本概念。

4.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案中的“地理大比拼”环节。

研究方式
个人、小组。

评估方式
1. 课堂笔记。

2. 讨论表现。

第二课看图识地
...(略)。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全套》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全套》课件

400mm年等降水 量线
东南半壁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雨热同期,以农耕为主
西北半壁 地处内陆,少部分山地地区降水较多,水热资源不协调,重要 牧区
课堂小结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1课时 北方地区
导入新课
← →
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1、掌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 工农业发展状况。
2、了解南北方地区的工农业差异,分析产 生的原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概况,掌握秦岭—淮 河线的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能指 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位置。
讲授新课
秦岭
淮河
讲授新课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状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A C
B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 图中A界线大概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及季风区与非
季风区的分界线相吻合,因而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A C
B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与我 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及秦岭—淮河一线相一致。其主导 因素与气温和降水相关,即气候因素。
讲授新课
秦岭—淮河 以北
内蒙古高原以南
大兴安岭 以东
青一藏、高北原方地区 东地临理渤范海围、:黄海
讲授新课
二、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1.主要农业区和林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地区。大 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中国重要的林区。 2.农业特点

2023年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

2023年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

2023年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
本教材是湖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最新版地理教材,适用于2023年八年级下学期。

教材共分6个单元,包含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
第一单元介绍地球的构造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包括地球的形状、地壳板块运动、火山和地震等。

第二单元介绍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包括地球的水循环、冰川、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

第三单元介绍地球的大气环境和气候,包括大气的组成、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等。

人文地理
第四单元介绍人类的居住环境和城镇化,包括人口与城市、城市规划和交通等。

第五单元介绍经济地理,包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等。

第六单元介绍文化地理,包括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等。

本教材充满了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意识。

同时,本教材的知识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1-1农业1、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农业部门:(种植业)、(牧业)、(林业)、(渔业)。

3、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

4、我国的(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6、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6、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7、粮食作物种类: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

8、主要粮食基地:东北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成都平原)。

14、南方有一个制糖厂,设想在附近开辟一个甜菜生产基地,以满足制糖原料的需求。

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不正确,甜菜主要分布在北方,而南方主要作物是甘蔗,应开辟甘蔗生产基地。

15、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等地。

18、我国的四大放牧区:内蒙古牧区:代表畜种(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牧区:代表畜种有(新疆细毛羊)。

青海牧区:代表畜种是(牦牛)。

西藏牧区:代表畜种是(牦牛)。

§1-2工业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2、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3、我国第一大能源-(煤炭):(1)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

(2)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

(3)(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4)我国的煤碳工业基地:3、电力工业主要有水力发电(南方)和火力发电(北方)两种形式。

4、我国第二大能源-(石油):(2)我国的石油工业基地:A、黑龙江:大庆油田B、山东:胜利油田C、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中原油田D、河北:华北油田E、新疆:克拉玛依油田(3)大庆油田:A、正式投产时间:1960年B、已生产原油(到2001年年底):15.71亿吨C、剩余可采储量:6.63亿吨(4)我国石油工业的“新宠”--新疆A、三大盆地: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B、石油资源量:192亿吨C、天然气资源量:10万亿立方米5、水力资源: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松花江上游。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地域差异。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域差异。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学习小组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环境的整体布局,引发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然后,分别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如北方地区的寒冷、南方地区的温暖、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的高原特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地域差异。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022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

2022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

2022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2021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2021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大洲和大洋一、课程标准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二、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从地图中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步骤[由历史事件导入]【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外名叫尤瑞·加加林(_ _ _ _ _ _ _ _ )的前苏联宇航员乘坐飞般环绕地球轨道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中的人。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_ _ _ _ _ _ _ )有幸成为登上月球表面的第一人。

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出第一步时,他说“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一大步) EG: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这是一句震惊世界的话。

其实太空第一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也说过一句同样有意思的话。

你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吗?“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球,应叫它水球。

”【承转】水星无水,地球少地,看来人类真的把地球与水星的名字给颠倒了。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一下地球的真实面目。

(出示图2-1 地球---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讲解与提问】这是一张地球卫星图片,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出了什么?图上白色代表大气,黄色代表陆地,蔚蓝色代表的是海洋,虽然有的地方被云层遮住了,但还是能明显看出海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重难点细目表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重难点细目表
第三章五大自治区
第一节内蒙古自治区
重点:了解内蒙古的位置、地形、自然环境的差异。
难点:内蒙古的主要矿产资源和分布及贸易条件。
第二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重点:新疆的地形特征主要牧种,绿洲农业
难点:新疆的地形特征
第三节西藏自治区
重点:西藏的位置地形
难点:西藏的农业及资源
第四节宁夏回族自治区
重点:宁夏的地形及农业
难点:运输方式的选择及经济效益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
第节“祖国心脏”北京市
重点: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难点: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华北门户”天津市
重点: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既有利条件
难点: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既有利条件
第三节“燕赵沃野”河北省
重点:河北的农业及其发展条件
难点:河北的农业及其发展条件
第四节“辽海重地”辽宁省
重点:辽宁的工业及其发展条件
难点:辽宁的工业及其发展条件
第七节“东方明珠”上海市
重点:上海市的城市职能及其地理位置,地形特点
难点:上海市的城市职能
第十二节“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
重点:香港的国际贸易特征,位置及其组成
难点:香港的国际贸易特征
第十三节“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
重点:澳门的经济特征
难点:澳门的地图变化及原因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重难点细目表


重难点
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农业
重点:农业概念,部门及有利条件
难点:畜牧业的种类名称及品种
第二节工业
重点: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
难点:基础工业的概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高技术产业
重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难点:高级产业的分布因素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分布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地区北方小麦等旱地作物为主东北是XXX麦,华北是冬小麦南方水稻等水田作物为主特色花生和大豆山东河南是花生的主产区。

油菜子甜菜秦淮以南的丘陵山地是茶叶华南黑龙江、吉林、黄河流域的主产区。

是热带经济作内蒙古、新疆物基地:椰子、XXX、咖啡甘蔗棉花长江流域新疆长绒棉福建、浙江、云南是主产茶区棉花长江流域是油华南、四川盆地菜子最大产区,和广西四、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商品粮基地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一、畜牧业漫衍:农耕区畜牧业的家畜占主要(80%)两类畜牧地区分布地区主要畜禽种类发展的有利条件西北部的天然放牧业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草原辽阔,牧场宽广。

(我国四大牧区)新疆新疆细毛羊、XXX水草肥壮,畜牧业历史悠久。

青海青海牦牛西藏藏绵羊、藏牦牛东南部农耕区的禽畜四川、湖南、河南、生猪、鸡、鸭、鹅等农耕区饲料丰富养殖业江西、江苏二、影响农业的身分:气候、地势、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量体裁衣: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第二节工业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我国工业的发展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革: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本地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本地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完整版)新湘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新湘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欢迎阅读页脚内容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 秦岭—淮河线 1.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3.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西安、兰州等。

16:着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3.民族: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4.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6.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7.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8.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剑麻、矿产资 湾日月潭等 四.西北地区 1.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3.民族:汉族约占全国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4.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

5.自然环境特征:干旱6.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7.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8.地面植被: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古朴秦川”——陕西省》教案重庆市第九十五中学谢萍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作为中国区域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了“古朴秦川”——陕西省的地形地貌、渭河平原、省会西安。

为增加学生对陕西的了解,教材安排了“活动”、“阅读”、“陕西在中国的位置”图、“陕西地形图”、“秦陵兵马俑”图,丰富了教材内容。

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曾经是秀美山川,而如今千沟万壑,多风沙,少植被,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因此,教师在本节课中加入了对于黄土高原环境变化和治理的讨论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另外,根据陕西省的资源状况及其在中国西部地区中的地位,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我为陕西发展献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陕西省的位置和地形特征,运用地图说出陕西省的位置、范围和相邻省区。

2、了解渭河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及主要农作物。

3、了解省会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地位。

4、充分利用大量的阅读文段、景观图片等资料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运用各种专题地图,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指导学生分组收集陕西省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2、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适时的填图练习(教师课前准备的陕西空白地图:相邻的省区、主要的城市、主要地形区),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欣赏、展示、交流、讨论等活动,进行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朴秦川”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同时,了解革命圣地延安,回顾中国近代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通过学生收集资料,了解陕北黄土高原的环境状况,并对其环境治理加以讨论,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师生互动,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渭河平原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2、省会西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难点1、陕北黄土高原的环境现状和对其进行有效治理的措施。

2、陕西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区,如何充分利用本土优势条件,扬长避短,在西部大开发中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背景图片:陕西风光)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奔腾的黄河在内蒙古高原中部,突然急转南下,进入了陕西省。

千百年来,滔滔黄河水在这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中华民族在这里起源,灿烂的中华文化在这里发祥、传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陕西省。

(板书)第四节“古朴秦川”——陕西省一、位置和范围引导学生读“中国政区图”,找出陕西省的位置,并在空白地图上填注陕西省相邻省区的名称及简称。

由课前收集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相关资料的同学介绍陕西省的面积和人口情况。

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图1、让学生从黄河源头开始,依次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名称。

2、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河口、旧孟津,及其二者所在的省区。

3、根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明确陕西省是位于黄河的哪个河段。

(提问)黄河中游河段,泥沙含量迅速增多,与陕西省的地形有什么关系?多媒体展示:陕西省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原因:流经黄土高原,地形支离破碎,土质疏松,雨水冲刷地表的泥沙。

(提问)你认为,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上都有所认识和了解,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环境恶化一方面有自然原因,气候环境比古代要冷和干旱,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不合理利用。

主要是人口的增加对耕地的需求,土地的开垦破坏了天然植被,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许多天然湖泊消失,河流含沙量增加。

(提问)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有哪些?分组讨论,明确结论: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板书)二、主要的地形教材P88“活动3”,即引导学生读“陕西省地形图”:1、观察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间低2、主要的地形区: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被称为“关中”的渭河平原;南部是秦岭山脉和江汉谷地。

3、在空白地图上填注三大地形区名称,掌握陕西省的地形分布情况。

(穿插简介)“关中”的得名——关中地处群山环抱,南依秦岭,西靠陇山,北凭子午岭、黄龙山脉,四面又据关塞坚守,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因而谓之“关中”。

4、从发展种植业的条件看,你认为是陕北的条件好,还是关中(陕西中部),或者是陕南的条件好?(关中,即陕西中部的渭河平原发展种植业的条件好)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关于“渭河平原”的文字部分。

1、渭河平原号称什么?(“八百里秦川”)?2、渭河平原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中,水源充足)(多媒体展示:中国温度带划分示意图,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陕西省温和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3、主要农作物有哪些?(小麦、棉花)4、陕西的工业、城市、交通等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为什么?(主要分布在渭河平原。

原因是: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农业发达;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达等)(提问)形成渭河平原的主要是哪条河流?陕西省境内还有哪些河流?引导学生在教材插图“陕西地形图”上,找出陕西省主要的河流:渭河、泾河、汉江、洛河(过渡)“泾渭分明”这一成语人们已经沿用了千余年。

但是今天,泾河与渭河已不是一清一浊,而是一浊一黑。

渭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关中人,但如今已不堪重负。

大量的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造成了淡季断流,工业污染则让这条河漆黑一团,当地必须花费巨资治理这条河流。

而与之一山相隔的汉江却因两岸植被繁茂,土壤侵蚀弱,泥沙含量小,因此水碧若玉,装入瓶中,可直接做矿泉水饮用。

这一重要的界线就是划分中国南北方的秦岭。

(讲述)秦岭是在中国的中心地带崛起的庞大山系,地处中国的核心地区,是中华文化最发达、最悠久、也是人类开发最早的地区,山南山北景观截然不同。

有人说,没有秦岭,中国将不成为中国,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为了促进陕西省内外交通的发展,促进经济腾飞,近年来相继修建了穿越秦岭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如西汉高速公路、西康铁路。

(穿插简介)秦岭公路隧道——亚洲最长的公路隧道,全长18.02公里。

该隧道是国家公路网规划的西部大通道包头-西安-重庆-北海、银川-西安-武汉线上的特大控制性工程,是沟通黄河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也是陕西省规划的“米”字形公路网主骨架西康公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西省与周边省市的经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提问)陕西省境内有一条中国东西铁路线中的骨架铁路,对于陕西的对外交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哪一条铁路干线?在陕西省境内主要连接了哪些城市?(陇海铁路,在陕西省境内连接了西安-咸阳-宝鸡)(讲述)秦巴山区之间的汉中地区,汉江东西贯穿,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汉江平原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并且有非常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种极多,储量较大;秦巴山区动植物资源丰富。

(过渡)陕西省北、中、南三地的地势特点使三地的军事战略价值相得益彰,易守难攻,制控全国,而关中又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因此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都挡不住定都关中的诱惑,其中,西安是个最典型的历史名城。

(板书)三、主要的城市学生在教材插图“陕西省地形图”上找到西安市,并在空白地图上填注名称,掌握地理位置。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西安。

多媒体展示:由课前收集“陕西历史”资料的同学展示西安及陕西省其它地区的著名文物古迹和自然景区:半坡遗址、秦兵马俑、明城墙……学生在教材插图“陕西省地形图”上找到西岳——华山,并在空白地图上填注名称,掌握地理位置。

(讲述)历代王朝在陕西建都历时1180年。

翻开现代史,陕西同样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陕北高原上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13个春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杨家岭、南泥湾、王家坪、宝塔山、枣园、洛川会议纪念馆、瓦窑堡会议旧址等。

(过渡)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中外闻名的自然景区,还是革命先辈们留下的战争足迹,都是陕西省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

而在这片热土下,还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尤其是陕北的黄土高原。

尽管,它给人的印象是土壤侵蚀严重,到处沟壑纵横,生产落后,自然灾害频繁。

可是,这里却可能是陕西今后非常富有的地方!教材P89“阅读:陕北,我国新的能源基地”学生在教材插图“陕西省地形图”上找到榆林市,并在空白地图上填注名称,掌握地理位置。

由收集“陕西省自然资源”的同学介绍榆林丰富的能源资源,教师可适当补充介绍。

(过渡)陕西省除了有我们上述了解到的旅游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外,还有其它的哪些资源呢?(板书)四、丰富的资源资料交流:由课前收集“陕西省自然资源”的学生交流、介绍。

(参考资料:“陕西省丰富的自然资源”附后)陕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是我国东部和西北、西南地区联系的交通要地,同时也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区。

资料交流:由课前收集“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同学交流、介绍。

通过交流、介绍,要求学生明确: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

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陕西省的经济水平目前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经济亟待发展。

那么请结合,我们对陕西省资源、环境、交通等地理状况的了解和学习,假如,你是陕西省发展规划的领导,你将会有怎样的建议和策略呢?学生讨论活动:我为陕西发展献策略(探究开放性问题,调动学生踊跃发言,综合运用前边学习的知识总结概括,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灵活运用知识得能力)涉及的内容:改善自然环境状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打造以西安为轴心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进一步充分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加强能源重化基地,使其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

(全课总结)学生自己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编写本节内容的板书和知识结构体系,可将教师的板书作为学生的借鉴。

教师简单小结,并对学生编写的提纲进行评价,可采用提纲式、树枝状式等多种形式。

课堂有限,知识无限。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多地了解陕西。

提供参考书籍:《中国国家地理》总第535期、536期《陕西专辑》;参考网站:华夏经纬网/zjsx.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