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心理学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第1章概论壹、填空1.工程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壹门新学科。
它以人-机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的工作效能,人于系统中的行为特点,以及人机间的合理配合等。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有人把人机系统概念扩大为人-机-环境系统。
这里说的“机”是广义的,包括简单的工具和复杂的生产技术装备;这里说的“环境”,不仅指各种物理环境,也包括劳动组织、工作制度等社会环境条件。
2.要解决好人、机、环境三者的关系,必须对人于系统中的认识的俩种对立观点:机器中心论和人中心论。
3.人机系统指于劳动和工作中人和使用的机器以壹定的方式互相结合而构成的系统。
工程心理学研究人机系统,就是为了使人机间建立最合理的结合关系,使系统获得最好的效益。
划分方法:⑴人机系统按人机连接的方式,可区分为串联式人机系统和且联式人机系统。
串联式人机系统中,人机连环串接,人机任何壹方停止活动或发生故障,均会使整个系统中断工作;且联式人机系统中,人机且接,俩者可互相替代。
⑵人机系统仍可作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的区分。
区别于于人是否能够了解系统活动的结果,即有没有所谓结果反馈。
闭环人机系统中有信息反馈回路。
人机系统按人于系统中的作用特点区分为三类:即手控式人机系统、机控人机系统和自动化人机系统。
人机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人机系统中的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人机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
人和机器是俩种性质不同的系统,但俩者于功能上有相似的地方。
人和机的活动均包括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
人的这三个环节,通常用S-O-R表示。
S表示刺激作用;O表示机体组织;R表示身体反应。
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称为效应器官。
⒋人机配合包括俩方面的涵义:壹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于构形和性能特点上的匹配。
⒌泰勒被认为是最早对人和工具匹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
他开创了“时间研究”和吉尔布瑞斯创始的“动作研究”合称为“动作时间研究”,迈开了工业心理学研究的第壹步。
工程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
⼯程⼼理学——名词解释、简答⼯程⼼理学——名词解释、简答⽹友:弗洛伊德原创转载请注明原创作者⼯程⼼理学——名词解释1⼈机系统:在劳动或⼯作中,⼈与他使⽤的机器以⼀定的⽅式互相结合⽽构成的系统,称为⼈机系统。
系统可以层层相属,系统之间也可联合成新的系统。
2⼈机界⾯:控制器、加⼯器或运算器、显⽰器是机器系统的三个环节。
机器和⼈通过控制器、显⽰器进⾏信息交换,⼈们把它们叫做⼈机接⼝或⼈机界⾯。
3信息模型:⼈从显⽰器中所感知的不是被控对象本⾝,⽽是代表被控对象变化状态的符号、标记或图像,显⽰器上所呈现的这些符号、标志、图像等叫做“信息模型”。
4观念模型:⼈感知到信息模型后,就要对它进⾏解析或译码,即在⼤脑中把它转化成被控对象状态的映象,这种映象叫做“观念模型”。
5⽬标模型:⼈对机器进⾏控制或调整,是为了使它按照预期⽬标运转。
⼤脑中以映象形式存在的预期⽬标称为“⽬标模型”。
6⼈机匹配:⼈机系统只有当机器设计得与⼈的⾝⼼特点相匹配,系统才能效率⾼,安全可靠。
⼈机匹配主要通过两个⽅⾯的⼯作。
⼀⽅⾯是通过选拔与训练,使操作⼈员能够与机器要求相适应。
另⼀⽅⾯,⼈与机器相⽐,机器在构造和性能特点上,可以有很⼤的变化,⽽⼈的⾝体结构和功能特点,在很⼤程度上受⽣物遗传因素制约,具有较⼤的不变性。
因此,⼈机匹配不能仅依靠⼈对机器的适应,应主要依靠把机器设计成符合⼈的特点来实现。
⼈机相互作⽤,主要表现为⼈机双⽅通过显⽰器与控制器进⾏信息交换。
7准实验研究:也叫现场实验,它是在实际情境中研究⾃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法。
由于准实验是在实际⼯作环境中进⾏的,有许多条件⽆法控制,因此在实验设计⽅⾯与实验室研究不同。
8模拟研究:是实验研究的⼀种特殊形式,它是以物质形式或观念形式对实际物体、过程和情境的仿真。
9通道容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信息量,叫做⼈的信息传递率,也称⼈的通道容量。
10希克-海曼定律:在做选择反应时,⼈传递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与刺激信号的平均信息量成线性关系,称为希克-海曼定律。
工程心理学内容概要
工程心理学内容概要(第一部分)工程心理学是以人—机—环境系统为对象,研究系统中人的行为及其与机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特点的工业心理学分支。
它的目的是使工程技术设计与人的身心特点相匹配,从而提高系统效率、保障人机安全,并使人在系统中能够有效而舒适的工作。
人—机—环境系统是多学科研究的问题。
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有心理学家,生理学家、人体测量学家、医生、工程师等。
在不同的国家或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往往使用不同的名称。
中国、美国、和苏联等的心理学界多称“工程心理学”,美国还使用“人类工程学”、“人的因素工程学”等名称;西欧各国则普遍称“工效学”。
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在研究内容上也各有侧重:工程心理学家强调研究系统中人的行为和身心功能特点,为系统设计提供有关人的数据;而工效学家或人的因素工程学家则侧重于研究把有关人的数据应用于系统设计。
使人适应机器的要求,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机关系研究的基本特点,工程师设计机器往往只着眼于机械力学性能的改进,很少考虑使用者的要求;心理学家的工作也局限于为现成的机器选拔和训练操作人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武器性能和复杂性大大提高,即使经过选拔和训练的操作人员也很难适应,由此发生了许多机毁人亡或误击目标事故。
这便迫使人们去重新审查装备的设计,并促使人们认识到机器和操作者是一个整体,武器只有与使用者的身心特点匹配时才能安全而有效地发挥作用。
由这种认识出发,又提出了人机系统的概念。
这样,人们开始了从主要研究由人适应机器转向研究使机器适应人的阶段,由此形成了工程心理学这门学科。
40年代和50年代初期,工程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指针式仪表和开关按钮设计中的人机匹配问题,因此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工程心理学发展中的“开关和表盘”时代。
50年代以后,由于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影响,工程心理学采用信息接收、传输、加工、反馈、信道容量、系统控制等概念分析人和机器的相互作用过程,使人机系统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工程心理学
第一章概论§1.1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工程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它以人—机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的工作效能,人在系统中的行为特点,以及人机间的合理配合等。
任何人机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人的工作效能和人机关系都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有人把人机系统的概念扩大为人—机—环境系统。
“机”是广义的,包括人在工作、学习、生活和休息中所使用的各种人造器物。
“环境”不仅指各种物理环境因素,也包括劳动组织、工作制度等社会环境条件。
工程心理学—人类工程学—人类因素学—人类因素工程学工程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它以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从事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必须熟悉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2.怎样解决好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对人在系统中的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机器中心论,认为机器在人机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在系统设计中要求人去适应机器的特点。
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人是劳动的主体,机器是为人服务、供人使用的工具,机器的设计应首先考虑操作的利益和要求。
因此在人机系统的设计中,除了强调机器和环境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人的身心特点和满足人的要求外,同时也要考虑如何通过选拔和训练,使操作者适应机器与环境的问题。
§1.2工程心理学的内容1.工程心理学的主要内容:⑴人体生理心理特点和人的工作能力限度。
在人机系统中,人机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特性匹配。
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就要对人的身心特点,特别是对人在各种情况下的工作能力和行为特点进行研究。
⑵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和人机界面的设计要求。
在人机系统中,人机相互作用是通过信息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实现的人机信息交换的过程。
⑶工作空间的设计要求。
在人机系统中,工作空间的大小、显示器与控制器的位置、工作台的高低、座位的尺寸、机具和加工件的排列、工作间的距离等,都会地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系统的安全发生影响。
自考医学类工程心理学复习笔记(第2章)
自考医学类工程心理学复习笔记(第2章)
一、填空
1.科学研究就是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最终目的就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而对事物的发展加以
预测与控制。
搜集材料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搜集什幺材料?用什幺方法搜集?向什幺人搜集?
2.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工程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主要涉及行为变量,这种变量有两个主要的维度:定量维度和定性维度。
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往往需要先对一些行为
变量定性,然后在定性的基础上做定量的比较。
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候还会遇到控制变量。
2009年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
Unit 6Grammar & V ocabularySection A1. What great trouble we had ___________ where his house was.A. in findingB. to findC. findD. found2.catch the first bus, he got up very early this morning.A. In order toB. In order thatC. So as toD. So that3.While ___ along the street, I met an old friend of mine.A. I walkingB. was walkingC. I am walkingD. walking4. ____ telephone is working here. You have to get them____.A. Both; repairedB. Neither; repairedC.Either; to repairedD. All; to repair5.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 is ____ important to the student, and it’s also challenging.A. no more thanB. no less thanC. more thanD. not more than6.I told Sally how to get here, but perhaps I ___ for her.A. had to write it outB. must have written it outC. should have written it outD. ought to write it out7. My manager told me ____ the same mistake again or I would be fired.A. don’t makeB. not makeC. not to makeD. to not make8. Dean is very popular with young people ____ he has been dead for many years.A. ever sinceB. even ifC. as ifD. so that9. I really don’t know _________ I had my money stolen.A. when was it thatB. that it was whenC. where it was thatD. it was where that10.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been to China? —In fact, it is the first time I __________ here.A. wasB. amC. had beenD. have been11. There was __________ time __________ I hated to go to school.A. a; thatB. a; whenC. the; thatD. the; when12. The other day, when I was shopping, I happened __________ my former teacher whom I __________ formany years.A. to me et; hadn’t seenB. meeting; haven’t seenC. to meet; haven’t seenD. meeting; hadn’t seen13. ______ what her mother said to her, she can now face all her difficulties bravely.A. Because ofB. AsC. ForD. According to14. It was at 5 o’clock __________ the visitors finally arrived at Pu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A. whenB. thatC. beforeD. After15. To tell you the truth, the film _____ on the book by Jack London is not good at all.A. basingB. is basedC. is basingD. basedSection BNew kinds of English are appearing. More and more non-native speakers use it to 1. with native speakers. So there is a basic question about learning English that we have to answer. Should you try to achieve native-speakers’ accuracy (准确), or just effective (有效的) communication without perfection (完美)?Offshore English is a kind of language 2. largely by non-native speakers. It often appear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ituations. Other languages influence Offshore English so that some 3. sound a little strange. Although native-speakers don’t speak this way, they can still understand it.For example, "I am working for my company since three years" is not grammatically 4. . The sentence includes two mistakes 5. to many people who speak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but there is no 6. of misunderstanding what the speaker means.Many 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speak less than 100% accurate English. If the meaning is clear, then it is not necessary to worry too much about it. Some mistakes, however, are 7. , and can cause misunderstandings or problems. English learner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m. For example, "I’ll give it to him when I see him" is a serious mistake if the speaker really means "I’ll give it to him if I see him".Many English learners would like to be as accurate in the language as possible. However, their target level depends a lot on who they need to communicate with. In actual business 8. , they may find that if they deal only with other non-native speakers, 9. communication does not require (要求) a native-speaker level of accuracy.Reading ComprehensionSection AI always got a flower on my suit on Sunday service, I really didn’t think much of it.One Sunday a little boy 36 me when I was leaving. He walked right up to me and said, “What are you going to 37 with your flower?”At first I did not know 38 he was talking about, but then I understood.I said, “Do you mean this?” as I pointed to the rose 39 to my coat.He said, “Yes sir. I would use it 40 you are just going to throw it away.” At this point I 41 and gladly told him that he could have my flower, casually 42 him what he was going to do with it. The little boy said, “Sir, I am going to 43 it to my granny. My mother and father got divorced two years ago, my grandmother 44 me and so I want to give that 45 flower to her.”When he finished I could 46 speak. And my eyes were filled with tears and I knew I had been 47 in the depth of my soul. I 48 up and unpinned my flower. With the flower in my 49 , I looked at the boy and said, “Son you 50 have this flower because it’s not enough. If you 51 in front of the pulpit (教堂讲坛), you’ll see a big bouquet (束) of flowers. Please take those 52 to your granny because she deserves (应得) the very 53 .”The boy 54 one last statement. He said, “What a 55 day! I asked for one flower but got a beautiful bouquet. I’ll always cherish (珍惜) it.”36. A. surrounded B. appreciated C. approached D. walked37. A. do B. change C. talk D. share38. A. why B. who C. how D. what39. A. tied B. pinned C. aimed D. stuck40. A. though B. unless C. if D. until41. A. smiled B. shouted C. cried D. jumped42. A. telling B. asking C. testing D. examining43. A. give B. fetch C. pay D. have44. A. looks forward to B. gets away from C. catches up with D. takes care of45. A. ugly B. expensive C. old D. pretty46. A. never B. hardly C. even D. still47. A. caught B. lost C. buried D. touched48. A. reached B. climbed C. gathered D. brought49. A. heart B. hand C. soul D. eye50. A. must B. can C. can’t D. should51. A. look B. lie C. wait D. run52. A. words B. pulpits C. flowers D. gifts53. A. worst B. best C. little D. better54. A. took B. made C. got D. set55. A. wonderful B. terrible C. formal D. peacefulSection BAMy wife and I used to feel that it was impossible to be a true friend to som eone whose name we didn’t know.How wrong we were! Years of Sunday-morning bus trips through the city with the same group of “nameless” people have changed our thinking. Before the bus takes off, we all join i n a conversation: where’s the silent woman who sits up front and never responds to our cheery greetings? Here she comes. Her worn clothing suggests she doesn’t have much money to spare, but she always takes an extra cup of coffee for the driver.We get smi les from a Mexican couple as they get on the bus hand in hand. When they get off, they’re still holding hands. The woman was pregnant late last year, and one day her change of shape confirmed that she’d delivered the child. We even felt a little pride at the thought of our extended family.For many months, our only sadness lay in our inability to establish the same friendship with the silent woman at the front of the bus. Then, one evening, we went to a fish restaurant. We were shown to a table alongside someone sitting alone. It was the woman from the bus.We greeted her with friendly familiarity we’d shown all year, but this time her face softened, then a shy smile. When she spoke, the words escaped awkwardly from her lips. All at once we realized why she hadn’t spoken to us before. Talking was hard for her.Over dinner; we learned the stay of a single mother with a disabled son who was receiving special care away from home. She missed him desperately, she explained. “I love him… and he loves me, even though he doesn’t express it very well,” she murmured. “Lots of us have that problem, don’t we? We don’t say what we want to say, what we should be saying. And that’s not good enough.”The candles flared on our tables. Our fish had never tasted better. But the atmosphere grew pleasant, and when we parted as friends—we shared names.56.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A. Friends of the RoadB. The Silent Woman on the BusC. Going to Work by BusD. Different Kinds of Friendship57.A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n describe the woman except ______.A. poorB. warm -heartedC. silentD. cold58.The underlined word “establish” probably has the same meaning as_______.A. keepB. discoverC. set upD. accept59. Why did the woman usually keep silence while taking the bus?A. She was worried about her disabled son.B. She was sad to see the happy Mexican couple us a single mother.C. She had difficulty in expressing herself.D. She was only interested in the bus driver.60. The woman had the same problem with her son in the way that ______.A. they both disabled peopleB. they both had some difficulty in expressingC. they both liked bus travelD. they both brought interest to the passengersBFluency in another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ims of a newcomer to another country. In addition,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and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comfortably with people of that culture are as important as learning the rules of the language. Language learning and culture learning go together and may take a long time.Sometimes people feel that they understand a culture after a few weeks or months. People do learn a lot when they first begin living in another culture, but this is only the first stage of learning. It usually involves(含包) things like learning everyday activities and some basic customs.To really understand another culture, people have to go beyond the first stage, This is challenge because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know what to learn. Much of what we call “culture” is hard to see.Culture is like an iceberg. Picture in your mind a huge iceberg in the ocean. The only part of the iceberg that you see is the tip. You don’t see the rest of the iceberg because it is hidden from sight in the water. It is easy to forget that it is there. Most of the iceberg is deep within the ocean, just as much of a culture is deep within its people.When you meet someone from another culture,certain culture differences are obvious: You hear another language or you hear your own language spoken with an accent. You see different foods, clothes and sometime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You observe new customs or habits, such as the use of chopsticks, and, bowing or kissing on both cheeks as a greeting. These differences are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but they are usually not too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y are visible so they are seen easily and quickly.The part of culture that is like the underwater part of the iceberg consists of assumptions(设想), communication styles, values, and beliefs about what is right and wrong. The hidden part of culture affects much of a person’s way of thinking and communicating. It is the meaning behind his or her verbal (言语的) and nonverbal language.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well with people from another culture involves becoming aware of the hidden part of culture.61.What’s the subject of this passage?A. Learning about culture.B. Language learning.C. The hidden part of the iceberg.D. Fluency in another language.62.What is learning about culture?A. Learning the hidden part of the iceberg, which is underwater.B. Learning everyday activities and some basic customs.C. Learning the culture of an iceberg.D. Learning the visible as well as the hidden differences of culture.63.What’s the writer’s opinion?A. Communication styles can be easily seen and learned.B. Language learn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ulture learning.C. Learning about culture is not easy and may take a long time.D. People usually learn a culture after a few weeks or months.64.The underlined phrase “consists of” can be replaced by “______”.A. lies inB. is made up ofC. agrees withD. is different from65.What conclusion can we draw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A. Values and beliefs are like the tip of the iceberg.B. People often become aware of the hidden part of culture.C. The tip of the iceberg is larger than the hidden part.D. The hidden part of culture has a great effect on people’s communication styles.CHow hard we have all prayed(祈祷) to grow up quickly, and looked forward to the happy days of being a grown-up and enjoying the many interests that a youth should have.At last, you have grown up. At least you are no longer a child. They call you “young lady”. You then enjoy the pleasure of being a young lady. You are proud of being a grown-up teenager. People welcome you-this young lady-heartily. You are glad that your prayer has been answered.But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that troubles you a lot. You say; “Papa and Mama, give me some money please. My pocket money is all gone already.”“No”, they say, “your age is a dangerous age. If you have too much money to spend, it won’t do you any good.” Then you have to stay at home because you dare not go out with an empty pocket.Another time you tell your grandma, “Grandma, see, I am a grown-up now.”“Good, now, y ou can sit here and knit (编织) this for me while I go and have a rest.” To show that you are no more a child, you have to sit there the whole afternoon doing the work, which only a grown-up can do. After an hour, you find it hard to do, and give the knitting basket back to your grandma. Your grandma criticizes your work. You hear what she says, “Such a big girl can’t do such easy work.” You wish then you were a child again.But the fact is, you are growing up, and you can’t help it. That’s the way it goes!66.The passage is told about _______ problems.A. a growing-up boy’sB. a teenage girl’sC. an old woman’sD. a grown-up’s67.It is clear that the writer, as a teenager, ________.A. is pleased with the present lifeB. is unhappy about growing upC. doesn’t think her, present life happy enoughD. knows happy life will come to her soon68.How does she know her prayer has been answered?A. People treat her as a young lady.B. She is no longer a kid.C. People begin to call her teenager.D. She can join women in all kinds of activities.69.From what her parents say, we know _________.A. they don’t believe she is already a teenagerB. it’s dangerous for a girl to spend moneyC. they love her more than beforeD. they still regard her as a child70.Having heard her grandma’s criticism, _________.A. she has to lie in bed, doing nothingB. she knows she has already worked the whole afternoonC. she wishes she were not growing upD. she finds it isn’t her turn to do knittingTranslations1.昨天你在阅览室内喧闹是不对的。
2009年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
2009年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串讲资料第一章概论1.工程心理学:以人-机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的工作效能,人在系统中的行为特点,以及人机间的合理配合等。
有人把人机系统概念扩大为人-机-环境系统。
这里说的“机”是广义的,包括人在工作、学习、生活和休息中所使用的各种人造器物。
“环境”不仅指各种物理环境因素,也包括劳动组织、工作制度等社会环境条件。
2.怎样解决好人—机—环境三者的关系: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机器中心论,认为机器在人机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在系统设计中要求人去适应机器的特点。
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人是劳动的主体,机器是为人服务、供人使用的工具,机器的设计应首先考虑操作的利益和要求。
因此在人机系统的设计中,除了强调机器和环境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人的身心特点和满足人的要求外,同时也要考虑如何通过选拔与训练,使操作者适应机器与环境的问题。
3.工程心理学偏重于研究人机系统中的人的行为特点和工作效能。
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人机系统设计提供有关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特点的资料。
因此,工程心理学的工作多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
工程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它以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4.工程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①人体生理心理特点和人的工作能力限度。
在人机系统中,人机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特性匹配。
工程心理学侧重于从工程技术设计的角度对身心因素进行研究。
②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和人机界面的设计要求。
人机信息交换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显示器与控制器同人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匹配程度。
工程心理学为各类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的设计,提供心理学的原则和人机匹配的参数。
③工作空间的设计要求。
在人机系统中,工作空间的大小、显示器与控制器的位置、工作台的高低、座位的尺寸、机具和加工件的排列、工作间的距离等,都会对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系统的安全发生影响。
④工作环境的要求。
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7)
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7)第七章显示器1.在人机系统中,存在一个人与机彼此作用的“面”,所有的人机信息交流都发生在这个面上,通常把这个“面”称为人机界面。
在人机界面上,向人表达机械运转状况的仪表或器件叫做显示器。
对机械来说,显示器执行的功能是输出,而对人来说,是输入。
2.仪表显示器的种类:⑴按显示形式分为:①数字式显示器。
直接用数码来显示信息的仪表。
②模拟式显示器。
用标定在刻度盘上的指针来显示信息的显示器。
⑵按显示功能分为:①读数用仪表。
用具体数值显示机器参数和状态的仪表,如汽车上的时速表。
②检查用仪表。
用以显示系统状态参数偏离正常值情况的仪表,宜采用指针运动。
③警戒用仪表。
用以显示机器是处于正常区、警戒区还是危险区的仪表。
用绿、黄、红三种不同颜色表示正常区、警戒区和危险区。
④追踪用仪表。
如雷达。
⑤调节用仪表。
只用以显示把持器调节值,而不显示机器系统运行动态过程的仪表。
3.显示装置的选择原则。
显示装置的功能是让操作人员不雅察、接受、理解、处理和反馈来自生产过程的信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应注意的原则:①数量识读仪表的选择。
数量识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准确的数据,数量识读应选择数字显示装置,具有精度高、识读性好的优点。
②状态识读仪表的选择。
状态识读仪表只需向操作者显示被测对象参数变化趋势的信息,通常选用指针仪表。
4.定量显示器:是指以数量显示某种变量变化的显示器;定性显示器:反映某种变量的近似值、变化趋势、读数标的目的或其它性质变化的显示量。
5.视觉显示器的显示必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①鲜明醒目;②清晰可辨;③明确易懂。
6.视觉显示器的设计和选用应遵循的原则:①按照使用要求,选用最适宜的视觉刺激维度作为传递信息的代码。
②使显示精度与人的视觉辨认特性同系统要求相适应。
③尽量采用形象直不雅的、与人的认知特点相匹配的显示格式。
④对同时呈现的有关联的信息,尽可能实现综合显示,以提高显示的效率。
⑤目标和背景之间要有适宜的对比关系。
2009年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
电梯测试试题姓名分数一、填空题(10分)1、曳引机具有调频调压调速装置的电梯称为简称VVVF电梯2、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间隙应不大于 ;与井道前壁间隙不得大于3、当轿厢载有额定载荷并以额定速度向下运行时,操作制动器应能使电机停止运转。
4、防止电梯超速(失控)的保护装置有限速器和 _等5、当电梯下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时,达到限速器设定速度后,限速器开始动作.6、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间隙应为㎜;7.紧急电动运行时,应使极限开关 ,,限速器开关,安全钳开关缓冲器开关的电气安全装置失效。
8、对重重量其估算公式为:总重量= 轿厢重量 +一,单选题(30分)1.人在轿顶上准备开动以观察有关电梯部件的工作情况必须牢牢握住()。
A.钢丝绳 B.绳头板 C.轿厢上梁 D.防护栏2.电梯维修保养时不得少于( )。
A.1人B.2人C.3人 D.4人3. 轿厢提升速度与曳引钢丝运行速度的比是1/2,这种绕法是( )。
A.1:1B.2:1C.1:2 D1:34.熔断器的作用是( )。
A.短路保护B.长期过载保护 C欠压保护 D.回馈制动5.当电梯上行方向超速时,能起保护作用的是( )开关。
A.限速器断绳B.安全钳C. .限速器D.缓冲器6 额定载重量为1000公斤的电梯,其额定载客人数为()。
A 13人B 14人C 18人D 20人7 曳引机制动轮与闸瓦之间隙应不大于( )mm。
A 0.1B 0.35-0.5C 0.7D 1.08 当电梯行程超过( )米时,需要在对重底部与桥厢底之间装设补偿装置。
A 15B 30C 40 D509 导轨接头缝隙应不大于( )mm。
A 0.5B 0.05C 5D 0.610 开门刀与各层门地坎保持( )间隙。
A 2-3mmB 3-4mmC 4-6mm D5- 10mm11 液压缓冲器按规范标准,缓冲器与桥厢距离应为( )mm。
A 250-350B 150-400C 200-35012 轿厢与弹簧缓冲器的距离应为( )mm。
自考医学类工程心理学复习笔记(第5章)
自考医学类工程心理学复习笔记(第5章)
一、填空
1.视错觉是指观察注意对象所得到的印象与实际注意对象出现差异的现象。
视错觉由人的生理心理现象决定,但有些作用机理目前仍没搞清楚。
2.紧张状态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警戒反应期、抵抗期、衰竭期。
3.慌张是作业者在某种心理状态下所出现的一种工作状态,表现为着急慌忙,工作急于求成而忙中又常出错。
着急慌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本人主观上的性格,二是出于某种原因想尽快做完某种事情。
4.人为差错分为:设计差错、制造差错、检验差错、安装差错、维修差错和操作差错。
5.生理功能所显示出的周期性变化,通常称生理节律。
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4)
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4)第四章人的信息加工1.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包罗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
感受器接受外界信息,效应器作出反应。
记忆可以储存和提取符号结构,加工器则包罗基本信息过程、短时记忆和解说器。
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是输入、输出、储存和复制。
2.人的信息加工模型有哪几个阶段? ①感觉储存。
又叫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内容人是意识不到的。
视觉记忆保持的时间不足一秒,听觉记忆约能保持2秒。
②知觉译码。
在知觉时,人把当前感觉登记中的信息与以前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赋予刺激必然的意义。
③记忆与决策。
一旦某个知觉的对象被归入必然范畴后,个体需要决定对它作出什么行动。
决策以反应选择的形式表示出来。
④执行。
这种决策信息以指令形式传输到效应器官,支配效应器官作出相应的动作。
⑤反馈。
反馈回路,通过反馈,人能对本身的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⑥注意。
3.视觉和听觉是信息输入的主要感觉通道。
4.信息量的多少,取决于消息的不确定程度。
消息的不确定程度大,包含的信息就多,反之,包含的信息就少。
用数学语言来讲,不确定性就是随机性。
因此,一个消息的不确定程度与消息集合中所包含的消息数和各消息发生的概率有关。
5.常用的信息测量单位叫比特。
1比特就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等概率事件之一发生时所提供的信息量。
6.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信息量,叫做人的信息传递率,也称人的通道容量。
7. 希克-海曼定律:在做选择反应时,人传递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与刺激信号的平均信息量成线性关系,称为希克-海曼定律。
公式:RT=a+bHs或者是RT=a+b log2N;式中RT为选择反应时,N为等概率出现的刺激信号数目,Hs为刺激信号的平均信息量,a,b 为经验常数。
8.人的信息传递率是一个常数。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所得出的信息传递率并不完全一致。
一般来说,人的信息传递率变化范围为每秒3——10比特。
被试接收信息的最大速度均接近55比特/秒。
工程心理学重点整理
1.工程心理学是什么?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更具体地说,属于应用心理学,研究人的绩效模型以帮助人机系统的设计,把心理学原则应用到人机系统的设计上。
工程心理学的关注对象是在工作场所中人的作业。
研究内容是人的因素。
研究方法有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任务模拟)、现场研究、实地观察、元分析技术、计算建模等。
2.人的信息加工模型该模型描述了一连串的加工阶段,表达了人在完成任务时的信息流,使得人们可以分析人与系统发生交互作用时的不同心理过程,并进行任务分析。
过程如下:首先是从感觉、知觉到反映选择、反应执行的四阶段,外界情况先由感觉进行加工,如声音、触觉等,然后可能短暂地储存于短期感觉存储,在众多的感觉信息中只有一小部分被知觉,知觉涉及到对信号的判断,此判断是基于以往经验的,这类经验存储于长期记忆中。
知觉之后,信息加工通常流经两个通道或其中之一:一条通路是快速决定之后的反应选择,并执行反应。
另一条通路中,知觉并不伴随可见反应,而要经过有长时记忆、工作记忆参与的认知加工,再进行反应。
此外,在信息加工中,还有反馈的过程,即执行反应往往导致环境的变化,也就是产生了一个新的不一样的信息模式,并被感知。
注意在信息加工模型中起到两个性质不同的作用,一是对被感知和知觉到的信息的过滤器作用,注意选择具有某些特点的信息进行下一步加工,而挡住其他信息。
二是燃料控制器的作用,为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提供心理资源,从注意资源出发,通达各个加工阶段。
有些加工阶段在某些状态下要求更多的注意资源。
信息加工模型不是严格地一个阶段接着另一个阶段,信息加工流没有一个固定的起始点和终点。
3.信号检测论信号检测论只需区分两种状态:有信号或没信号,两种情形与两种反应类型构成了2×2矩阵,其中包括击中、漏报、误报和正确拒绝四类事件,最好的操作就是没有漏报和误报,信号检测论中,可以用概率值表示这四类事件的值。
信号检测论模型假设,用X代表感觉迹象的值,而Xc代表临界阈限,如果神经活动性够强,即X>Xc时,判断为“有信号”,这时会出现击中和漏报两种情况。
1工程心理学需背诵
简答论述1 工程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作用有哪些?(出现2遍)基本目的是实现人机环境的合理配合,使整个系统能够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的和作用可作如下概括:①.提高效率:依赖于人、机、环境三者的配合和协调。
②防止事故保障安全。
制订工效学标准、安全标准、劳动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工效学标准通常规定的是最低要求,制定和实现标准,只是为了保障安全和健康。
③创造健康和舒适的工作条件2 简述PSI周期节律。
体力(Physical)强弱周期为23天,情绪(Sensitive)好坏周期为28天,智力(Intellectual)高低周期为33天。
这三种生理节律合称为PST周期。
3 简述控制器排列的一般原则。
(出现两遍)控制器排列的一般原则:重要性原则:按照每个控制器对实现系统目标的重要程度,决定其位置安排的优先权。
使用频次原则:按照每个控制器在系统操作中的使用频次多少,决定位置安排的优先权。
功能原则:按照功能关系安排控制器的位置,将功能相近或相关的控制器组装在一起。
使用顺序原则:对系统操作中使用顺序固定的控制器,按照他们的使用顺序安排其位置。
4 事故产生中人的因素包括哪些?影响事故发生的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视觉与视知觉。
没有达到视觉标准的个体,就会有更高的事故发生率。
②经验。
经验总是能把事故控制在最小的可能发生率上。
③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某些能力会下降,比如视力。
同时,年龄增加,经验增长。
④人格特质。
一般工人有20%的时间陷于情绪低潮,有一半的事故是发生在这20%的情绪低潮期。
⑤疲劳。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疲劳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什么是准实验研究?工程心理学中的准实验设计有哪几种?准实验研究:也叫现场实验,它是在实际情境中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方法。
工程心理学的准实验设计有以下三种:①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设计②等时间取样设计③时间系列设计:是在作业过程中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一系列的测定,在时间系列的中间对被试组进行某种实验处理,然后从整个时间系列结果中,分析实验处理前后结果的变化,以判定实验处理的效果。
自考《工程心理学》听课笔记
自考《工程心理学》听课笔记(二)第六章决策一、填空⒈决策:从可供选择的方案当中做出选择的过程,把这个过程称决策。
⒉框架效应:由呈现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决策上的变化被称作框架效应。
⒊满意决策:西蒙认为通常人们并不是作出一个的的或最合适的决策,而是选择一个能达到目的的"足够好"的决策,即获得一种满意感就行了。
这种决策方法简称为"满意决策"。
⒋认知固着:一旦一个假设生成或被选择,人们就会用它来解释接下来的线索,但有时我们还是用先前的假设,这就是认知固着的过程。
⒌自然决策:是指人们在现实条件下,运用他们的经验进行决策。
有如下特征:⑴非结构性问题;⑵不确定性的、动态的环境;⑶有时间限制或时间压力;⑷高风险。
⒍决策过程:是一个从直觉到分析的认知连续体。
加工可能就是在直觉和分析之间快速振荡的过程。
⒎许多研究决策和问题解决任务的学者认识到一个成功的任务操作的关键一步是充分评价"情景"。
从环境中接受一些线索。
称情景评价或情景意识。
二、简答论述⒈启发式解决问题有哪些偏差?决策或问题解决通常都始于从环境中获得一些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是一次全部呈现,也可能是在所有时间段都呈现,也可能是一直在变化的。
在这一阶段通常出现的简单启发式或偏见有:⑴注意集中在一些有限的线索上。
⑵首因线索。
⑶对后来线索的不注意。
⑷线索的显著性。
⑸对不可信线索赋予过高权重。
⒉问题解决的特征有哪些?第一种难题是由人们对问题的表征引起的。
这种表征是过度限制的、省略限制或仅仅允许只有一种观点;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即使问题表征是非常清晰的,但他不能产生一个正确的解决计划。
问题解决者的思维固定在先前工作中的计划上,很难在长时记忆中搜索被选结论。
第七章显示器一、填空⒈显示器:在人机系统中,存在一个人与机相互作用的"面",所有的人机信息交流都发生在这个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在人机界面上,向人表达机械运转状况的仪表或器件叫做显示器。
工程心理学考试复习
第一部分导论Q:1、工程心理学研究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观点?2、模拟法对工程心理学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3、什么是模拟逼真度?{1}以二战为标志的工程心理学历史改变。
(1)工程心理学研究的萌芽期动时研究(Time-and-motion study)F. W. Taylor:时间研究Frank Gilbreth & Lillian Gilbreth:动作研究时间-动作工程师(效率专家)(2)工程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二战前:“以机器为中心”二战后:“以人为中心,使机器适应人”{2}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模拟研究法、实验发、心理测量与测验法、访谈与问卷调查法、现场研究Q1:二战前对人机关心的研究室以机器为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机器的结构与性能日益复杂,而人的素质提高却有一定的限度。
在这种情形下,要完全通过人员选拔和训练去适应不断发展的高性能机器是不可能的。
因此人们认识到人、机是一个整体,机器的设计必须考虑使用者的能力限度。
高性能的装备,只有当它符合使用者的身心特点时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要把机器设计得符合使用者的要求,自然就得对人的身心特点和要求有所了解,特别要对处于人—机—环境系统中的人的行为状态、能力水平、操作可靠性等有充分的认识。
因此,只有研究使机器设计适应人的特点的时候,工程设计才真正与心理学的研究密切结合起来。
所以,工程心理学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Q2:模拟实验的主要特点是它具有现场研究的真实感,但不受现场条件的限制。
在条件控制上,模拟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的要求完全相同。
它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可以根据研究者的愿望设置和调整实验变量,参加实验的被试也可根据需要加以选配。
模拟实验是工程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最广和最有效的方法。
Q3:人机关系模拟实验的逼真度包括设备逼真度,环境逼真度和心理逼真度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视觉Q:1、视觉显示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工效学要求?2、什么是视觉编码?视觉编码的基本方式有哪些?Q1:基本要求:鲜明醒目、清晰可辨、明确易懂工效学要求:○1视觉显示器的选择○2视觉显示器设计中的人机匹配原则:1、选择最适宜的维度作为传递信息的代码,并将视觉代码的数目限制在人的绝对判别能力的允许范围之内;2、使显示精度与人的视觉辨认能力相适应;3、尽量采用形象直观的显示方式;4、尽量采用与所表示意义有内在联系的显示方式;5、对同时呈现的有关联的信息尽可能采用综合显示;6、目标和背景之间要有适宜的对比关系;7、应有良好的照明性质和适宜的照明水平,避免眩光;8、根据任务的性质和使用条件,确定显示器的尺寸和位置;9、应使同时使用的显示器在信息编码上尽可能互相兼容;10、显示器与相应的控制器在空间关系和运动关系上应相互兼容。
工程心理学 笔记
第一章一、工程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1.以人—机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① 人的工作效能,② 人在系统中的行为特点,③ 人—机间的合理配合等。
2. 任何人机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人的工作效能和人机关系都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有人把人机系统概念扩大为人—机—环境系统。
3. “机”是广义的,包括人在工作、学习、生活和休息中所使用的各种人造器物。
“环境”不仅指各种物理环境因素,也包括劳动组织、工作制度等社会环境条件。
二、怎样解决好人—机—环境三者的关系:1. 首先必须对人在系统中的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1)一种是机器中心论,认为机器在人机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在系统设计中要求人去适应机器的特点。
(2)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人是劳动的主体,机器是为人服务、供人使用的工具,机器的设计应首先考虑操作的利益和要求。
因此在人机系统的设计中,除了强调机器和环境的设计应激可能符合人的身心特点和满足人的要求外,同时也要考虑如何通过选拔与训练,使操作者适应机器与环境的问题。
三、工程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人体生理心理特点和人的工作能力限度:在人机系统中,人机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一是人机功能分配,(2)二是人机特性匹配。
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就需要对人的身心特点,特别是对人在各种情况下的工作能力和行为特点进行研究。
2. 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和人机界面的设计要求:在人机系统中,人机相互作用是通过信息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实现的人机信息交换的过程。
3. 工作空间的设计要求。
在人机系统中,工作空间的大小、显示器与控制器的位置、工作台的高低、座位的尺寸、机具和加工件的排列、工作间的距离等,都会对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系统的安全发生影响。
4. 工作环境的要求:异常因素包括超重、失重、高压、低压、缺氧等情况。
5.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通过计算机等技术对人的智能活动的模拟。
2009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6)
2009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6)
第六章决策
1.决策:研究者认为决策的任务是:①人们必须从多个选择中挑选一个选择项的任务;②要有一些与这些选择有关的可用信息;③时间进程相对要长;④这个选择是带有不确定性的,即并不清楚哪一个是最佳选择。
决策过程应包括风险,一个好的决策者应能有效地评估每个选择项的风险。
有两种决策:一种是快速的、自动的“知觉-行动”决策。
一种是有控制的,需要付出努力,进行分析才能完成的决策。
2.决策的理性模型有时也称为常态模型,能指出人们理想状态时应该怎幺做,他们并不需要描述人们实际上是怎幺作出决策的。
3.常态决策模型:常态决策模型的中心概念是效用,效用即每个选择的总价值,或者每一个结果或产品对决策者来说价值是多少。
4.期望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决策均是类似于一种“博弈”形式。
工程心理学笔记
工程心理学笔记一、引言工程心理学是研究和应用心理学原理在工程领域中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的是人在机器、设备、系统中的行为和表现,以及如何通过改善设计和使用方式来提高人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工程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二、工程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人的因素:工程心理学强调在设计和使用机器、设备、系统时考虑人的因素,包括人的能力、限制、习惯和偏好。
2、认知和行为:工程心理学研究人在特定工作环境中的认知和行为,包括信息处理、决策、反应时间、工作负荷和错误预防。
3、人机界面设计:工程心理学如何设计易于理解和使用的人机界面,以提高人的效率和准确性。
4、工作环境和组织因素:工程心理学研究工作环境和组织因素对人的行为和表现的影响,包括工作条件、工作压力、团队工作和个人工作习惯。
三、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人的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如何将人的因素纳入产品设计,包括人体测量学、人的感知和运动能力以及人的认知和行为特点。
2、人机交互和界面设计:研究如何设计易于理解和使用的人机交互和界面,包括视觉显示、控制面板、命令语言和人体工程学。
3、工作环境设计和改善:研究如何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以提高人的效率和安全性,包括工作场所布局、光照和温湿度控制以及噪音和振动控制。
4、组织和管理因素:研究组织和管理因素对人的行为和表现的影响,包括领导风格、沟通和工作分配以及培训和教育。
四、工程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工程心理学飞行员的认知和行为、航空器的设计和操作以及飞行安全。
2、交通运输领域:在交通运输领域,工程心理学涉及驾驶员的认知和行为、车辆和道路的设计以及交通安全。
3、工业制造领域:在工业制造领域,工程心理学工人的认知和行为、生产流程的设计和改进以及生产效率。
4、医疗保健领域:在医疗保健领域,工程心理学涉及医生的认知和行为、医疗设备的操作和设计以及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5、娱乐技术领域:在娱乐技术领域,工程心理学用户的认知和行为、游戏和应用程序的设计以及用户体验。
工程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听课笔记(第1章)第1章概论一、填空1.工程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它以人-机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的工作效能,人在系统中的行为特点,以及人机间的合理配合等。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有人把人机系统概念扩大为人--机--环境系统。
这里说的“机”是广义的,包括简单的工具和复杂的生产技术装备;这里说的“环境”,不仅指各种物理环境,也包括劳动组织、工作制度等社会环境条件。
2.要解决好人、机、环境三者的关系,必须对人在系统中的认识的两种对立观点:机器中心论和人中心论。
3.人机系统指在劳动和工作中人与使用的机器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结合而构成的系统。
工程心理学研究人机系统,就是为了使人机间建立最合理的结合关系,使系统获得最好的效益。
划分方法:⑴人机系统按人机连接的方式,可区分为串联式人机系统和并联式人机系统。
串联式人机系统中,人机连环串接,人机任何一方停止活动或发生故障,都会使整个系统中断工作;并联式人机系统中,人机并接,两者可互相替代。
⑵人机系统还可作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的区分。
区别在于人是否能够了解系统活动的结果,即有没有所谓结果反馈。
闭环人机系统中有信息反馈回路。
人机系统按人在系统中的作用特点区分为三类:即手控式人机系统、机控人机系统和自动化人机系统。
人机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人机系统中的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人机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
人和机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系统,但两者在功能上有相似的地方。
人和机的活动都包括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
人的这三个环节,通常用S-O-R表示。
S表示刺激作用;O表示机体组织;R表示身体反应。
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称为效应器官。
⒋人机配合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在构形与性能特点上的匹配。
⒌泰勒被认为是最早对人与工具匹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
他开创了“时间研究”与吉尔布瑞斯创始的“动作研究”合称为“动作时间研究”,迈开了工业心理学研究的第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工程心理学:以人-机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的工作效能,人在系统中的行为特点,以及人机间的合理配合等。
“环境”不仅指各种物理环境因素,也包括劳动组织、工作制度等社会环境条件。
解决人机关系问题,要恰当的处理人、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2.怎样解决好人—机—环境三者的关系: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机器中心论,认为机器在人机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在系统设计中要求人去适应机器的特点。
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人是劳动的主体,机器是为人服务、供人使用的工具,机器的设计应首先考虑操作的利益和要求。
因此在人机系统的设计中,除了强调机器和环境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人的身心特点和满足人的要求外,同时也要考虑如何通过选拔与训练,使操作者适应机器与环境的问题。
3.工程心理学偏重于研究人机系统中的人的行为特点和工作效能。
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人机系统设计提供有关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特点的资料。
工效学主要研究如何将有关人的数据资料,在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得以有效地应用。
工程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它以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第二节工程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在人机系统中,人机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特性匹配。
2.人机相互作用是通过信息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实现的人机信息交换的过程。
工程心理学为各类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的设计,提供心理学的原则和人机匹配的参数。
第三节工程心理学的作用1.提高效率:人机系统的效率不仅取决于人或机各自的效率,同时也依赖于人、机、环境三者的配合和协调。
2.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工作条件:一个好的系统,不仅要求效率高、事故少,而且还要无害于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制订工效学标准、安全标准、劳动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工效学标准通常规定的是最低要求,制定和实现标准,只是为了保障安全和健康。
第四节人-机-环境系统1.人机系统:在劳动或工作中,人与他使用的机器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结合而构成的系统,称为人机系统。
2. 研究目的:人机系统的性质和作用不仅依赖于人和机的特性,而且也取决于人机之间的关系。
工程心理学研究人机系统,就是为了使人机间建立最合理的结合关系,使系统获得最好的效益。
3.人机系统按人机连接的方式,可区分为串连式人机系统和并联式人机系统。
串连式人机系统中,人机连环串接,人机任何一方停止活动或发生故障,都会使整个系统中断工作。
并联式人机系统中,人机并接,两者可互相替代,在自动化系统中,人机之间多采取并联的形式。
4.人机系统按作用特点分为:⑴手控式人机系统,⑵机控式人机系统:以电能等作为动力,人主要是依靠显示器来了解机器的。
这种系统对人的体力要求相对降低,而对心理功能的要求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对地取决于机器的性能特点与人的信息加工能力的匹配。
⑶自动化人机系统:在自动化人机系统中,机器本身是一个闭环系统,它能自动实现包括信息接受、加工和执行等功能。
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向机器输入工作程序和对机器的运转进行监视。
电站集中控制室、自动化生产车间、用自动驾驶仪操纵的飞机等,都属于自动化人机系统。
5.人机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⑴.人机系统中的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人机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
⑵.人和机的活动都包括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
人的这三个环节,通常用S—O—R 表示。
S表示刺激作用;O表示机体组织主要是大脑中枢;R表示身体反应。
6.人机界面:控制器、加工器或运算器、显示器是机器系统的三个环节。
机器和人通过控制器、显示器进行信息交换,人们把它们叫做人机接口或人机界面。
7.人机系统中人机的信息交换包含两方面的人机信息交换:一方面是人的输出信息转换成机器的输入信息;另一方面是机器的输出信息转换为人的输入信息。
8.把机器的输出信息转化为人的输入信息,这时人所得到的输入信息称为反馈信息。
人根据反馈信息对机器作出进一步的控制。
人从接收反馈信息到作出调整被控对象状态的操作反应,要经历一系列心理动作过程。
9.信息模型:人从显示器中所感知的不是被控对象本身,而是代表被控对象变化状态的符号、标记或图像,显示器上所呈现的这些符号、标志、图像等叫做“信息模型”。
10.观念模型:人感知到信息模型后,就要对它进行解析或译码,即在大脑中把它转化成被控对象状态的映象,这种映象叫做“观念模型”。
11.目标模型:人对机器进行控制或调整,是为了使它按照预期目标运转。
大脑中以映象形式存在的预期目标称为“目标模型”。
12.人机系统的功能分析是多层次的,要逐层分析。
13.人机配合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在构形与性能特点上的匹配。
⑴机器具有许多人所不及的功能特点:①强度大;②速度快;③精度高;④具有某些人所缺少的感受和反应能力;⑤具有独特的记忆功能;⑥能够长时间地连续工作;⑦能在人无法耐受的环境中工作。
⑵人也有一些机器所不及的功能:①某些感受能力比较高;②具有补偿的能力;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④具有多种潜能;⑤具有总结经验,除旧创新的能力;⑥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能成为机器的支配者。
一般来说,强度大的、快速的、高精度的、持续久的、单调的或操作环境恶劣的工作,要安排机器去干;设计方案、编制程序、应付不测、排障维修等工作应由人去做。
14.人机匹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是通过选拔与训练,使操作人员能够与机器要求相适应。
另一方面,人与机器相比,机器在构造和性能特点上,可以有很大的变化,而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生物遗传因素制约,具有较大的不变性。
因此,人机匹配不能仅依靠人对机器的适应,应主要依靠把机器设计成符合人的特点来实现。
15.人机匹配应符合的原则:①要选用最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力和提高人的操作可靠性的匹配方式。
②匹配方式要有利于使整个系统能够达到最大的效率。
③要使人操作起来方便、省力。
④要采用信息流程和信息加工过程自然的、使人容易学习的、差错少的匹配方式。
⑤不要采用需要人做高度精密的、频繁的、简单重复或过于单调的、连续不停的、作长时间精确计算的匹配方式。
⑥匹配方式要使人认识到或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或很重要,不可把人安排作机器的辅助物。
16.与信息高速公路有关的工程心理学研究①人-计算机界面的研究。
②对语言理解过程和知识组织方式的研究。
③对人的视、听注意分配和信息综合特征的研究。
④远距离配合工作的信息加工的特征。
第二章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变量: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变量的大小可以观察和测量,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2.工程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主要涉及行为变量,这种变量有两个主要的维度:定量维度和定性维度。
大多数与工程心理学有关的行为都可以使用某些定量的单位。
3.在工程心理学研究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候还会遇到控制变量。
4.相关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系统的依赖性,但这种关系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依赖,而不能提供原因与结果的解释。
心理学家通常把相关分成三种:正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一致;负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零相关,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系统的关联,互不影响。
5.信度:指研究中所使用的工具的可靠性,即它是否可以稳定地反映某种心理特征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度有三种: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
6.效度:指测验或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就是测量或研究达到目的的程度。
效度有三种:内容效度、预测效度、构想效度。
第二节观察与实验研究7.观察: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感知客观对象的过程,通过观察获得感性材料是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科学观察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行为;常识的观察往往是随机的。
8.观察有两种: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以人的感官对客观对象的直接感知为基础。
优点是方便、生动、具体,缺点是有些现象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难于观察。
比如我们对过大、过小、过远以及过暗的对象不能够直接进行观察。
间接观察:人们借助仪器或其他手段的观察叫做间接观察。
9.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观察事物变化,获取事实材料的方法。
实验法与观察法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10.心理学研究中的两个最基本的要求:①随机分配被试;②对变量有控制11.实验法的特性:主动性、准确性、重复验证性。
12.需要控制的干扰变量主要有:①环境因素②主试因素③被试因素④测量方法与仪器方面的因素13.在研究中对自变量的控制要遵循“最大原则”,即使自变量的变化范围尽量增大,只有自变量变化范围大,才能更容易地看出它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14.在研究中要想满足最小原则,需要采用以下方法:①消除法:就是指将干扰变量排除在实验之外。
②限定法:通过使某种干扰因素保持恒定状态,从而控制那些无法消除的干扰因素。
③纳入法:是指把某些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当作自变量来处理,使其按研究者的要求发生变化。
④配对法:配对法常常被用来控制与被试有关的干扰因素。
⑤随机法:就是把参加实验的被试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配到控制组和实验组中,这种方法也被用来控制由于被试原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15.准实验研究:也叫现场实验,它是在实际情境中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方法。
16.工程心理学的准实验设计有以下三种:①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设计②等时间取样设计③时间系列设计:是在作业过程中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一系列的测定,在时间系列的中间对被试组进行某种实验处理,然后从整个时间系列结果中,分析实验处理前后结果的变化,以判定实验处理的效果。
与实验研究相比,准实验研究由于具有情境真实和被试反应自然的特点,所以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
17.模拟研究:是实验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物质形式或观念形式对实际物体、过程和情境的仿真。
18.模拟的逼真度越高,得到的结果越接近实际情境。
模拟的逼真度包括三个方面:设备逼真度、环境逼真度、心理逼真度。
第三节测量与测验法19.工程心理学研究中的测量一般针对以下几个方面:①物理量测量②因变量测量③心理特性测量20.与工程心理学研究有关的心理测量有四类:①类别测量就是要求被试将事物按一定的规则或标准进行归类。
②顺序测量通常采用等级排列法或对偶比较法。
③等距测量常常被用来研究物理刺激与心理感受之间的关系。
④比例测量是指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的测量量表。
20.测验:是指用标准化的材料测定被测人的心理反应,并把测量结果与标准结果进行比较。
21.测验常常被分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性测验和人格能力测验:也叫能力倾向性测验。
能力测验的种类很多,但通常分为综合能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
人格测验也叫个性测验,它是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整体征的主要方法。
人格测量通常采用三种方式:量表法、投射法、情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