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
2019-2020年三年级音乐下册 牧童之歌 3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 3教案人音版教学目标:1. 《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各种形象,并能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 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1.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 re mi》歌曲导入)。
(有条件找到影碟片VCD,那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
3.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4.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5.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
6.单元小结:四首作品,一个题材,三个个体,一个群体,地区不一、风格多彩。
7.曲调接龙创作游戏⑴游戏规则:①头尾相接必须是相同的音高。
②有节奏的一个接一个,中间不能卡着脱节。
所以要求接者要注意力集中,并且接好最后一个音即兴脱口而出一句曲调。
凡卡着的,接错的,音不准的被淘汰。
⑵游戏开始时,可以由教师开始,也可以由学生开始唱头一句,接着就按座位顺序而接。
看谁坚持到最后,谁就为胜者。
⑶初次时不宜太复杂。
此游戏在其它单元课中也可穿插进行,以经常锻炼学生的即兴曲调创作的反应,提高他们的音准、节奏等综合能力。
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音乐下册甜甜的秘密 1教案人音版教学目标:1. 学生在“藏秘密,送秘密”的活动中,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2. 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唱出前半段悄悄地、偷偷地送秘密,唱出后半段急切的希望老师早点知道自己送出的秘密。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人音版(简谱)(2023秋)
2.知识点的讲解:在理论介绍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简谱概念时存在困难。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通过实例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多的个别辅导,以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知识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简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音高的识别或节奏的掌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唱歌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通过简谱来指导唱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唱歌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人音版(简谱)(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人音版(简谱)(2023秋)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主要包括以下章节:
1.简谱基础知识:复习音符时值、节奏拍子,学习音高的表示方法。
2.歌曲学唱:《牧童之歌》歌词认识,旋律学唱,掌握歌曲的节奏与音高。
2.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牧童之歌》,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表达歌曲的情感,增强音乐表现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了解《牧童之歌》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田园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5.教学难点的突破: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音高识别和节奏掌握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借助乐器、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
《牧童之歌》教案
《牧童之歌》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牧童之歌》,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作品,感受牧童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牧童之歌》,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特点等。
1.3 教学目标学生能熟练地演唱《牧童之歌》,理解歌曲的意义,感受牧童生活的快乐。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歌曲《牧童之歌》的旋律、节奏、歌词记忆。
2.2 教学难点歌曲中特殊的音阶、节奏表现形式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音乐教材、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3.2 教学环境宽敞的音乐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播放《牧童之歌》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4.2 新课教授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歌词。
4.3 实践练习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4.4 巩固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5.2 演唱评价通过演唱测试,评价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5.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章: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牧童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2 活动内容分组进行创作,每组选择一个牧童的生活场景,用歌曲、舞蹈、戏剧等形式表现出来。
6.3 活动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牧童的生活场景。
(2)各组进行创作,可以运用歌曲、舞蹈、戏剧等形式。
(3)各组展示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第七章:课堂小结7.1 小结内容7.2 小结步骤(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第八章:作业布置8.1 作业内容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牧童之歌》,并练习演唱。
8.2 作业要求(1)熟练掌握歌曲歌词和旋律。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第六课牧童之歌》word教案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第六课牧童之歌》word教案一. 教材分析《6第六课牧童之歌》是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描绘牧童放牧时欢乐场景的歌曲。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牧童们愉快的生活。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能了解到牧童的生活状态,激发对自然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和简单地演唱歌曲。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和创造。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牧童的生活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之歌》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牧童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理解歌曲的意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2.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牧童的生活场景,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欣赏法: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牧童之歌》,感受歌曲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牧童之歌》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3.准备音响设备、话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牧童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歌曲《牧童之歌》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在演唱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4.巩固(5分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牧童之歌》,感受歌曲的魅力。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2)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材出处: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六课《牧童之歌》中的《孤独的牧羊人》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第六课《牧童之歌》中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作品选自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音乐之声》,剧中的女教师能歌善舞,并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孩子们进行音乐及各方面的启发及熏陶,终于使孩子们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了主人公的爱情。
此后,他们一家还组成了家庭合唱团。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但与影片内容并无直接关系。
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的。
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使用了约德尔唱法。
歌曲的节奏紧促欢快,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歌中的衬词“来伊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加诙谐、有趣。
演唱者时唱真假声交替,体现了美国乡村音乐“蓝色约德尔调”的风格与特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节奏、音高、旋律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音乐鉴赏经验。
他们节奏感强,音乐听辨力处于敏感时期,无论是在演唱、表现、听赏等方面可塑性很强。
并且喜欢听欢快、活泼的音乐。
在对音乐的旋律、音准把握、演唱的声音方面及对音乐的感受力上还有待继续培养提高。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利用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以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多听多体验,多感受音乐的各种美,例如:本课的音程美、声音美、音乐风格美等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初步尝试了解歌曲“约德尔调”的特点,能和大家一起在衬词“来以噢都”处按指定节奏拍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一听、唱一唱、拍一拍、看一看等方式,从节奏、音程、旋律、唱法等,层层递进,逐渐感受有趣的“约德尔调”。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歌曲中牧羊人的歌声所表达的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的情感,用歌唱和音乐的方法表现美好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023-2024学年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牧童之歌 演唱《剪羊毛》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剪羊毛》教案歌曲分析1、歌曲背景:《剪羊毛》是一首在澳大利亚广为流传的民歌,也是人音版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首经典歌曲。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养羊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羊毛产量居世界前列,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这首歌曲生动地描绘了澳大利亚牧民在羊毛丰收季节紧张而欢快的劳动场景,展现了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音乐特点:这首歌曲旋律轻快、活泼,富有律动感,节奏感强,易于学生感受和掌握。
附点节奏的运用使得歌曲更加活泼跳跃,充满生机。
歌曲在表现上运用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如音色、力度、速度等,使得整首歌曲在听觉上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1、学习《剪羊毛》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了解澳大利亚文化。
2、通过聆听,能够感知歌曲的情绪、速度。
3、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理解并尊重劳动人民,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
2、难点: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理解并尊重劳动人民,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发声练习。
二、新课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去到澳大利亚旅行,你们对澳大利亚有什么了解吗?(课件出示澳大利亚国旗、澳大利亚景物图片)澳大利亚特有动物:考拉、袋鼠2、澳大利亚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三、歌曲学习1、初步聆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情绪:愉快、活泼地2、再次聆听:边听边跟着小声哼唱。
3、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歌曲可以分为2个部分。
)4、用“啦”模唱歌曲旋律。
5、找出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练习。
附点节奏:带附点的音要拖的长一点。
6、带歌词演唱歌曲。
注意空拍和附点部分的演唱。
7、旋律色块部分怎样唱才会好听?喉咙放松,声音富有弹性8、完整演唱歌曲。
四、课堂活动1、同学们,你们知道剪羊毛是如何剪的吗?让我们观看一个视频。
2、模仿剪羊毛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_第五课 牧童之歌
第五课牧童之歌教学目标:1.四首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3.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重、难点:1.表演《剪羊毛》、《小小羊儿要回家》。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具准备:风琴,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聆听《牧童短笛》1.导入: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
这一情景你能想象吗?音乐如何去表现这一情景?请听听。
(《牧童短笛》第一部分)2.再听。
设问:你能从音乐中体验这一情景吗?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3.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4.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5.聆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6.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7.完整地聆听。
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8.再次完整地听全曲,根据你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聆听边即兴用动作来表演。
(动作是无声的,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
使大家能边欣赏边表演。
)9.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0.简介作曲家贺绿汀。
二.表演《剪羊毛》1.生从课本的插图中去感悟澳大利亚牧场的画面。
2.边看画面边听范唱。
设问:歌曲唱些什么内容?这一群牧场上的男女老少在干什么?3.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在听完两遍后,测试一下,谁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的哪几句?比谁唱出句子多而准确?4.在学生试唱的反馈中学会全歌。
5.再聆听一遍范唱。
他们的情绪怎样?从你对歌曲的理解中认为用什么速度、什么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这群牧场上人们的心情?6.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7.把歌中的节奏改为唱一唱,比较一下感觉如何?为什么?8.再完整地更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1]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内容:牧童之歌、牧童短笛》教学目标:1.用欢乐轻快的歌声演唱《牧童之歌》,表现哈萨克族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草原下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2.通过演唱《牧童之歌》与欣赏《牧童短笛》,了解牧童生活,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编写的儿童歌曲,展现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画卷。
表现对家乡的真挚、热爱的情感。
同时生动描绘出小主人骑马奔驰教学难点:1《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
2.听《牧童短笛》第一段,在每句的长音处用动作或者打击乐参与。
第三乐句中四次在弱拍上出现的附点八分音符连续歌唱。
教学重点:用欢乐、轻快的歌声并采用速度的变化,充分表现小牧民的喜悦心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新疆服饰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创设情景,感受新疆音乐的鲜明特征。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教师带着学生随新疆音乐跳舞进教室,投影仪同步显示新疆的特产)(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图片中的姐姐是哪个地区的人呢?说到新疆,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畅所欲言)(3)图片展示:进一步感受新疆的民俗文化。
新疆人民待人热情,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师:漂亮吗?新疆的服饰很漂亮。
颜色很鲜艳。
但新疆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那就是天山牧区,景色可美啦。
(4)出示“天山美景图片” 4 '张,《牧童之歌》伴奏作背景音乐。
第一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第二张:天山雪池是一座高山天然湖泊,天山上的白雪,化成了水流向天山脚下哺育了大草原第三张:天山有近3亿草场,是我国优良的牧草宝库第四张:放牧归来,走进毡房,主人就会用奶茶、奶酒盛情款待过渡天山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就像这首诗里说的。
有谁跟音乐有感情的朗诵一遍呢?学生:红太阳,从天山慢慢爬上,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抑扬顿挫)。
二节奏练习师:读得真好,听,小牧童骑着骏马从遥远的天山跑来迎接我们呢?学生:你能听出音乐中的“马蹄”节奏吗?师:跟老师读一读X X x.x| X X X・X I 跑跑知了跑跑知了师:谁能告诉我第几个的音读的最长,第几个的音读的最短?师:说的对不对呢?来听听小马的评价。
牧童之歌 音乐教案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牧童之歌》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牧童之歌》,学生能够理解并演唱这首歌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牧童之歌》的歌词和曲调。
2. 学习正确的歌唱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学会合唱和合作演唱。
教学准备:1. 《牧童之歌》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2. 课堂上使用的音乐播放设备。
3. 准备歌曲的歌词和翻译。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牧童之歌》的背景和来源,解释歌曲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播放《牧童之歌》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歌曲分析:1. 将歌曲的歌词和翻译分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歌曲的含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调和节奏,让他们感知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特点。
歌曲学唱:1. 分段教学歌曲的歌词和曲调,逐句逐段地教唱给学生。
2. 强调正确的发音和歌唱技巧,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演唱。
3. 分小组让学生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巩固练习:1. 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老师逐组点评和指导。
2.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音量、节奏和情感表达方式演唱歌曲。
展示演唱:1. 邀请几个小组进行歌曲的展示演唱。
2.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演唱,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课堂总结:1. 回顾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收获和进步。
2. 鼓励学生继续发展音乐兴趣和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喜欢的歌曲进行学唱和表演。
2. 组织音乐比赛或音乐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合唱演唱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评价。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乐曲《小放牛》,认识唢呐并记住唢呐的音色;能听辨出音乐中塑造的村姑与牧童对答的形象,对唢呐表现的人物形象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特点,并能在衬词“唻咿噢都”处按指定节奏拍手。
3、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感受歌曲中旋律的重复与变化,用歌声表达人们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4、能按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乐句之间的换气要求演唱,用柔和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认识全音符,并在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中唱准全音符的时值。
5、能用指定的音为节奏短句编配旋律。
教学重点: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轻快、跳跃、幽默,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通过歌曲学习,能了解掌握全音符和延长记号。
教学方法:视听唱法结合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学唱《剪羊毛》一、激情导入——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播放音乐《如果你高兴》,学生自编动作表现音乐。
设音乐情境,在愉悦的歌曲中,精神得到放松,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2.教师用语言组织教学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
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参观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一看牧场上有什么?3.发声练习播放多媒体画面,出现一个大牧场;点击画面,走出几只小羊。
师提问:同学们看,牧场上走来了什么小动物?生答:是小羊走来了。
师启发:小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高兴地唱了起来,听,它们是怎样唱的?师范唱一遍练习曲。
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二、音乐小练习1、听辨旋律的异同——体会附点节奏的特点。
播放多媒体画面,画面上跑来了一匹马,请同学用口或手或敲击乐器模仿马跑的声响、引出节奏,接着走出一位拿着剪刀的小男孩,从小男孩走出的声响引出已学过的节奏教师弹奏两条旋律,引导学生仔细听辨,听后讨论。
哪条旋律表现的是小男孩走过来。
三年级下册音乐牧童之歌人音版(五线谱)
谢谢
牧童之歌
小放牛
1.你能听出唢呐模仿人声的一问一答吗? 2.随老师琴声唱一唱、听一听,说出他们的相 同与不同。
剪羊毛Biblioteka 1.模唱歌曲中带色块的旋律,说一说这句和 其他句的旋律有什么不同。 2.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第 段 伴奏。
孤独的牧羊人
孤独的牧羊人在山顶上, 孤独的牧羊人歌声嘹亮, 城里的人们在远处听到, 牧羊人清晰活泼的歌声。
王子在城边的桥上听到, 挑担的农夫在路上听到, 在餐桌旁边的人们听到, 正在喝啤酒的男人们听到。
穿粉红衣服的小姑娘听到, 她用那歌声回答牧羊人, 姑娘的妈妈愉快地听到, 二重唱歌声是那么美妙。
听到“来伊噢都”时,跟着老师按照“
”
的节奏拍手。
小小羊儿要回家
1.歌曲中“ ”出现了几次?唱几拍? 2.你认为在哪里换气合适?唱一唱。
2019-2020年三年级音乐下册 牧童之歌 2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 2教案人音版教学目标:1. 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
2. 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剪羊毛》。
3. 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过程:1.歌名导入。
设问:谁能来解释一下歌名?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2.聆听范唱二遍。
要求能感受歌曲的内容、速度与情绪。
3.学唱曲调:(1)听一遍曲调的范唱。
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音符。
(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
(3)新授全音符。
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那么全音符就唱四拍。
(4)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
(5)完整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与处理:(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
(2)复习《剪羊毛》。
(3)师生讨论这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
(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
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
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
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
)(4)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5)讲解延长记号。
还可让学生想象最后的“嘿”和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6)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并选择打击乐器。
宜采取分组讨论,自由结合讨论方法,并分别试唱试奏,尊重学生的创作实践活动,给予鼓励。
5.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主或以小组为主邀请外组同学参加。
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
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
这一环节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积极配合、做好服务,如道具、伴奏等,学生要什么尽量服务好,但不是“发号施令”、“指责”。
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 3教案人音版教学目标:1. 《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各种形象,并能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 反思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反思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牧童之歌》,表现出小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的草原上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2.通过学唱歌曲《牧童之歌》,能用不同的形式参与表演活动,表现歌曲。
3.初步感受新疆,加深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1.谈话导入:师:欢迎同学们来到愉快的音乐课堂。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9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许多迷人的风光。
但是,我觉得最美的还是位于我国西北部的新疆,现在同学们就跟老师一起去新疆看一看吧。
2.播放视频,欣赏新疆风光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新疆美吗?新疆真是风景如画呀!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美不胜收。
看着眼前的美景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大声地赞美起来!在新疆人们表示赞美会用一个词:亚克西,让我们竖起大拇指学着新疆人来夸一夸:新疆的风景,亚克西!二、节奏练习1.师:来到新疆后,有一个地方是游客们一定会去的,那就是美丽的天山牧区。
(图片展示:天山美景)师:嘘!你听!草原上传来了什么声音呀?(播放音频:马蹄声)师:原来是小牧童骑着马儿来接我们来了。
2.师:谁可以来模仿一下马蹄的声音呢?生尝试模仿马蹄声。
师;下面老师想用双响筒来模仿一下马蹄的声音,请大家仔细听。
(老师敲打节奏,学生听后拍掌打出节奏)2/4 x x x x︱x x x x︱2/4 x.x x.x︱x.x x.x︱3.师:小牧童和马儿被天山美景所迷住了,听,马蹄声有什么变化?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准确的拍打出这条节奏吗?出示:2/4 x x x.x︱x x x.x︱x x x.x︱x x x.x︱生:数拍子、跺脚……4.师:你能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牧童骑马奔驰的样子吗?生尝试模仿骑马动作师带领学生在节奏中练习骑马动作。
加深学生对节奏的掌握。
5.师:如果我们能加上音乐旋律就更好了。
三年级音乐下册 牧童之歌 3教案 人音版
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牧童之歌教学目标:1. 《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各种形象,并能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 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1.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 re mi》歌曲导入)。
(有条件找到影碟片VCD,那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
3.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4.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5.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
6.单元小结:四首作品,一个题材,三个个体,一个群体,地区不一、风格多彩。
7.曲调接龙创作游戏⑴游戏规则:①头尾相接必须是相同的音高。
②有节奏的一个接一个,中间不能卡着脱节。
所以要求接者要注意力集中,并且接好最后一个音即兴脱口而出一句曲调。
凡卡着的,接错的,音不准的被淘汰。
⑵游戏开始时,可以由教师开始,也可以由学生开始唱头一句,接着就按座位顺序而接。
看谁坚持到最后,谁就为胜者。
⑶初次时不宜太复杂。
此游戏在其它单元课中也可穿插进行,以经常锻炼学生的即兴曲调创作的反应,提高他们的音准、节奏等综合能力。
1 / 1。
牧童之歌 第一课时剪羊毛(教案)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
11.学生跟录音完整演唱歌曲。
1.导入:听音乐《哆来咪》,跟着歌曲做律动。
设问:同学们,你们听过刚才的那首歌曲吗?知道它的歌名,以及它的出处吗?”
2.教师简单介绍作品名称以及出处:
3.视频展示上校军事化管理的家庭教育
课题
第六课牧童之歌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具
钢琴、打击乐器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歌曲《剪羊毛》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体会劳动的乐趣。
2.通过学唱歌曲《剪羊毛》,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学习附点八分节奏和四分休止符的时值。
3、围绕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感受这首作品活泼、欢快、诙谐的音乐情绪,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
师生问好
1.播放画面,听歌曲录音,跟着音乐做律动。
设问:歌曲情绪如何?他们在做什么?(活泼欢快,剪羊毛,心情愉悦)
心情如何?你从哪句歌词感受得到?
(只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到——引导学生“热爱劳动”)
2.播放课件图片,简介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及歌曲创作背景。
3.教师范唱,感受歌曲内容和情绪。
设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两个)
4.按节奏轻声朗读歌词第一段,巩固附点八分节奏及四分休止符的演唱,重点解决第四句。
这是我们在剪羊 毛 剪羊毛
5.学生自学第二段歌词节奏,教师纠误。
6.再听歌曲范唱,心中默唱,请学生试着划出旋律的走向,如阶梯状
7.跟琴视唱歌谱,找出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第1、3句相同,第4句和最后一句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
《牧童之歌》教案
课型:以唱歌课为主的综合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牧童放牧时愉快的心情,能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读准八分附点节奏,唱好连续附点音符的节奏,能基本连贯的唱会歌谱。
3、欣赏《牧童短笛》理解不同地域牧童的生活,激发学生歌唱自然,歌唱生活,歌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牧童之歌》,体验不同地区牧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连续附点音符节奏。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有了一定的基础,能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也比较喜欢直观的教学手段,本课我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迷人的画面、动听的旋律、热情的舞蹈,让学生在不断感受音乐文化的氛围中掌握新疆音乐的基本要素,积淀音乐情感,进而准确动情地学唱、表演歌曲。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铃鼓
五、设计理念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所以本课以欣赏新疆牧民生活短片做铺垫,让学生对牧民生活有感性的认识,再以模仿马蹄声,乐器伴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让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扎实的学好歌曲,背唱歌曲。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的音乐风格
1、播放新疆风光图片,背景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6. 全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歌词,识谱,填词唱歌曲,感情处理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对每一次演唱提出具体而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能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和优美的声音唱歌曲,感受音乐的美。
]
7. 歌表演
请几名同学用铃鼓来伴奏。
(其余同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用新疆常用的乐器手鼓伴奏,感受音乐热情愉快的氛围,学生演唱和伴奏合作,使教学达到高潮]
(四)拓展欣赏钢琴独奏《牧童短笛》
1、欣赏《牧童短笛》(播放视频,老师做简单的讲解提示)
2、生谈谈听了歌曲后的感受。
(从歌曲情绪、速度、歌曲内容等方面分析)
[设计意图:感受身边江南牧歌的风格特点,比较不同地域的牧歌,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各地牧歌风格,理解音乐音乐可以表现出不同地域的风情] (五)小结。
(六)再次唱响《牧童之歌》,随着歌声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