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子兵法》知胜思想的精髓与内涵价值
《孙子兵法》的思想精粹、理论贡献及其当代价值
《孙子兵法》的思想精粹、理论贡献及其当代价值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军事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思想精粹、理论贡献及当代价值不可忽视。
首先,《孙子兵法》的思想精粹在于其强调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强调战略重于战术。
在《孙子兵法》中,军事活动的本质是为了实现政治目标,而不是去展示武力或者斗争的残忍性。
此外,孙子强调战争的目的是要保证全局的胜利,也就是说,应该把握大的方向,确定最终的胜利手段,最终走向胜利。
其次,《孙子兵法》的理论贡献在于其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战争理论,并专注于研究战争本质及其规律。
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深入思考了战争的本质及其规律,以此去揭示出战争中的战术和策略,以及胜利的真正手段。
他强调战争中的重要规律,例如用兵之道奇正相生、形神兼备,以及主帅必须了解情况、相信并运用将士等。
最后,《孙子兵法》的当代价值在于其对于军事战略、领导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中,孙子的教导仍然非常重要,其背后蕴含着我们必须学习的军事策略和军事战略手段,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所需的智慧和实践技巧。
此外,《孙子兵法》也是一部包含着领导和团队精神的经典之作,其方法、技能和智慧,也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商业和其他领域。
总之,《孙子兵法》一直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经典文本,其思想精粹、理论贡献及当代价值都不可亵渎。
孙子兵法战略智慧胜战之道
孙子兵法战略智慧胜战之道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被誉为古代军事智慧的精髓。
它不仅是一本有关战争策略的指南,更是对于智慧胜战之道的总结与阐述。
在战争的历史长河中,孙子兵法始终为各个时代的统帅们所推崇和遵循。
下面将从指挥、战略、兵力等方面来解析孙子兵法战略智慧胜战之道。
一、指挥智慧指挥是战争的灵魂,对于一场战争的胜败关系重大。
孙子兵法强调了指挥官的核心能力——智慧。
在《孙子兵法》中明确指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即了解自己和敌方的实力和能力,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指挥官需要具备判断力、决策力和领导力,能够凭借智慧把握战局。
二、战略智慧战略是战争的全局规划,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败也至关重要。
孙子兵法在战略方面提出了诸多智慧,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以迂为直,以守为攻”。
这意味着在战争中,指挥官应该善于利用迂回战术,出其不意地攻击敌方的要害部位。
另外,孙子兵法还提到了“五行”和“地形”的重要性,指挥官要充分运用这些要素来制定合理的战略。
三、兵力智慧兵力对于战争胜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如何巧妙地运用兵力则需要智慧。
孙子兵法在兵力运用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要的观点。
比如“疾而不击则果得,不得则不战。
”这意味着兵力应该稳扎稳打,等待敌方的疲惫和破绽,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攻击。
此外,孙子还提出了“兵之利用,取道以迂,攻巢以疾”等兵力运用原则,强调了灵活运用兵力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战略智慧胜战之道包含了指挥智慧、战略智慧和兵力智慧。
指挥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智慧,以达到战争的胜利。
在当代,虽然孙子兵法诞生已久,但其中的智慧却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只有持续学习、变通运用,才能真正领会孙子兵法背后的智慧真义,胜创战场上的良机,创造更加辉煌的军事历史。
《孙子兵法》的谋略制胜思想及现实启示
《孙子兵法》的谋略制胜思想及现实启示军事谋略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探索了战争制胜的理想目标和基本条件,探索了战争制胜的简要过程和主要方法,体现了原始唯物思想和朴素辩证思维,其思想或思维对当前我们备战和作战均有强烈启示意义。
标签:理想目标;哲学思考;人文情怀;《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军事谋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探讨了战争制胜的目标、条件和策略问题。
一、提供了战争制胜的理想目标和基本条件“兵者诡道”“兵以诈立”,有人习惯性地依此认为《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主要是隐真示假、以迂为直之类的狭义的军事谋略,玩弄技巧,擅长示形,甚至将“美人计”“走为上计”之类的也罗列其中。
其实,无论制胜目标还是用谋条件,《孙子兵法》的见解均非同寻常。
(一)树立了战争制胜的理想目标筹划战争、运筹作战,目的是取得战争的胜利。
但《孙子兵法》并不满足于此,其《谋攻》篇认为“百战百胜”也不过如此。
唯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顿而利可全”才是“善之善”。
可见,在《孙子兵法》看来,力争以最小代价获取战争最大胜利才是最理想的目标。
“善之善”“利可全”,这其实也是给军事家、谋略家甚至政治家等制订了一条谋略制胜的理想标准。
《孙子兵法》的真正意图是倡导慎战、备战和善战,反对穷兵黩武、耀武扬威和仓促应战。
这无论以往还是当今,无论中国还是世界,仍然是惊世鸿论。
(二)提供了战争制胜的基本条件谋略是一种思维方法和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结果,故强调智商。
而军事谋略作为战争领域的克知制胜的思维活动,尤其强调高智商。
因此,“将者,智、信、仁、勇、严”,《计》篇将“智”作为将领的“五德”之首。
“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智将务食于敌”“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是故智者,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视,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胜之形,而莫知我所以胜之形”,《孙子兵法》中的《虚实》篇指出,能否用好高智商的间谍,能否很好地解决境外作战的后勤保障问题,能否在作战过程中趋利避害、化险为夷,能否围绕作战目标任务并根据战场变化“因敌制胜”,能否隐藏自己的作战意图却能洞察敌方的作战企图,这才是“大智”。
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精髓
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精髓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所以他指出:“战争作为一种国家行为,不仅关系到军事、政治和外交,而且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安危和兴衰。
”因此,研究和掌握战争规律,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任务。
我们现代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信息时代的战争,战争带给人类的损失是巨大的,这需要我们在今天的世界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孙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他最著名的著作《孙子兵法》,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全世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研究它。
他曾把自己与古代名将乐毅、李牧、白起相提并论,并称之为“孙、吴”。
西方人认为《孙子兵法》这本书是二千多年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五部兵书之一,它是一切进攻性战略的基础,对战争有巨大的影响,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战争已越来越少,但有时候还是难免要打仗,所以平时多读点孙子的《孙子兵法》,对处理好各种关系和解决战争问题是很有好处的。
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战胜敌人必须首先知道敌我双方的情况,这就是“知彼”。
《孙子兵法》中明确地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
《孙子兵法》第三十九篇《用间篇》云:“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意思是说,在战争中用间有五种,即有利用反间谋敌、内间惑敌、死间杀敌、生间心敌的五种方式。
其中“反间”是《孙子兵法》中最奇特的用间手段。
间谍,是一些国家运用来从事破坏活动的特殊人员,他们采取种种隐蔽的方法,收集敌方的机密情报。
所以“反间”就是打入敌方内部,刺探情报,离间敌人,获得机密情报,为己所用。
间谍工作的范围很广,诸如了解敌人的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地形、气候、风俗等方面的情报;刺探敌人的城防设施、武器装备及仓库储粮情况;侦听敌人通讯联络及无线电台的秘密;窃取敌人的计划、部署、调动、行动情报;搜寻敌人俘虏和潜伏下来的特务分子,捕捉逃跑的敌人等等。
孙子兵法的哲学体系
孙子兵法的哲学体系《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的代表,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战争策略的书,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哲学的经典。
孙子兵法的思想深邃、博大,它所蕴涵的哲学思想体系,不仅适用于战争,也可以应用于其它领域,如政治、经济等。
以下是孙子兵法哲学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一、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胜不过众智、不损士气”。
孙子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树立信心、提高士气、盼望胜利,因此不可让士兵感到挫败和低落。
此外,孙子还阐述了“计谋精巧,全能够胜。
”的道理,即集中优势从而摧毁敌人的弱点实现胜利。
第二、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孙子兵法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包括:1、“兵者,国之大事”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强调,必须深入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才能在战争中取胜。
3、“以战止战”孙子认为,如果有可能,应该尽量通过谈判和妥协解决争端。
如果不行,再采取军事手段。
4、“攻守兼备”孙子认为,必须既善于进攻,又善于防守。
5、“用逆而遂其逆”孙子认为,在战争中,有时需要采取相反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被称为“逆用”。
6、“速战速决”孙子认为,战争必须要快速决定胜负,因此应该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
第三、孙子兵法的价值孙子兵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战争哲学孙子兵法是一部最早的军事典籍,提出了许多有效的作战策略,不但用于征战历史,更有教育价值。
2、领导智慧孙子兵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等领域,其中孙子的战略思想引申到领导、管理、经营上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3、团队建设孙子兵法所强调的“信任、合作、认同”的核心思想,为现代团队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持等方面。
总之,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关于战争的著作,但其所阐述的哲学思想体系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借鉴,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知识,其思想历久不衰,超越时代。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周强060210043孙子的全胜思想是关于以万全之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胜利的理论。
它要求决策者利用全破辩证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敌人屈服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它的核心思想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即谋划要从全局出发,这就要懂得全与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万全之策。
其手段主要有伐谋、伐交与伐兵相结合。
孙子认为:"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这里所说的"全"是保全,"破"是用武力将敌人击败。
孙子这段话中包含这样的思想:最理想的目标是使敌人整个国家都投降;不行,就破敌一军,使敌人一国投降;次之,破敌一旅,使敌人一军投降;再次,破敌一卒,使敌一旅投降;乃至破敌一伍,使敌一卒投降。
这就是孙子的"全胜"思想。
可见,孙子"全胜"概念确切含义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牺牲而获得全局性胜利。
他已认识到了"全"与"破"相反相成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力争完满的"全";在实践中,则主张"全""破"结合,以"小破"求"大全",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敌屈服于我,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这就在全破问题上实现了理想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孙子虽然提出了全胜思想,但对如何实现全胜,讲得不够具体,后人对此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攻心战、经济战、联盟战等。
攻心是达成全胜目的的重要手段。
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兵书《军志》中就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话;《孙子兵法》中也讲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攻心"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孙膑最早提出来的。
略论《孙子兵法》的全胜略思想
略论《孙子兵法》的全胜略思想
《孙子兵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兵书之一,也是一本经典的军事著作。
其中的全胜略思想是《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旨在指导军事战略和战术。
下面是关于全胜略思想的略论:
1. 出奇制胜:全胜略思想强调了出奇制胜的重要性。
孙子认为,出乎敌人的意料,以不同寻常的方式战胜敌人,是在战场上取得全胜的关键。
这种战术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战术手段、改变军事布局或利用敌人的弱点来实现。
2. 知己知彼: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强调了对敌人和自己的准确了解的重要性。
只有对敌人的实力、战略和战术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战略,并采取合适的战术来打击敌人的薄弱点。
3. 兵力运用的灵活性:全胜略思想强调了在战场上灵活运用兵力的重要性。
根据战场的情况和敌人的行动,孙子主张灵活调动兵力,以迅猛的攻击、包围或迂回等战术手段将敌人击溃。
4. 统一指挥和组织:《孙子兵法》强调了战场指挥和组织的重要性。
为了取得全胜,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确保各个部队的协调行动。
此外,组织也需要高效,以确保资源的最佳利用和人员的最佳配备。
5. 谋略胜过力量:全胜略思想中强调了谋略的重要性,认为智谋胜过纯粹的军事力量。
在战争中,比赛的是思维、智慧和决策能力。
因此,制定明智的计划,善于使用间谍和情报,以及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对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
全胜略思想是《孙子兵法》中的核心理念,强调了出奇制胜、知己知彼、兵力运用的灵活性、统一指挥和组织,以及谋略胜过力量等战略原则。
这些原则至今仍然对军事战略和战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浅谈《孙子兵法》之中的致胜之道
浅谈《孙子兵法》之中的致胜之道浅谈《孙子兵法》之中的致胜之道《孙子兵法》博大精深,被誉世界第一军事奇书,如果够理解熟练运用在商业竞争之中,将会大大提升自身竞争力。
孙子兵法中关于如何取得胜利,怎么判断胜负有详细论述。
特别是知胜的论述。
知胜在《计篇》、《谋攻篇》都讲到。
其中在《计篇》中是紧随“五事七计”之后,所以说“知胜”也可以称作“计胜”或“庙算”。
五事:“道、天、地、将、法”。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五事七计”的核心就是战前从政治、天时、地利、将德以及军制等方面对敌我双方的实力进行全面的对比和计算来预知彼我双方谁胜谁负的可能性,或者双方谁的赢面更大,从而预知战争是否开打或者战争的最终走向。
《谋攻篇》讲到“知胜有五”: 1、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2、识众寡之用者胜; 3、上下同欲者胜; 4、以虞待不虞者胜; 5、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孙子兵法中的的“知胜”或者“计胜”是对战争双方实力估计的问题,对一场战争的胜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然而并不是提前预估了胜利的条件就一定取得胜利,历史上也有很多以多败少的案例。
孙子兵法的神奇之处在于没有固定致胜策略,战前庙算的再好,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胜利。
老子牛认为致胜之道在于一个字~变,能够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根据各种可能出现情况随时调整策略才是取胜的根本。
老子牛比较喜欢孙子兵法里下面这几句话,这几句主要都是讲如何致胜的,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孙子兵法,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敌我双方了解程度与战争胜负的关系,而且指明了作战的规律。
不仅如此,这句话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作为一种智慧,一种决策制胜方略,同样适用于商业竞争和生活的其他领域。
二、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进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简述孙子兵法的精髓
简述孙子兵法的精髓
孙子兵法是一本古代中国军事典籍,被誉为军事智慧的经典之作。
它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面而灵活的战略思维。
孙子兵法注重在综合的视角下分析战争的全局,并通过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和战术来取得胜利。
它强调以敌人为中心,了解敌情、敌意和敌能,从而制定出最有效的战略计划。
第二,注重统一指挥和组织管理。
孙子兵法强调指挥官的重要性,认为统一的指挥和组织管理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它强调指挥官要具备智慧、勇气和决断力,同时要善于赏罚分明,以维持良好的军事纪律。
第三,灵活运用兵力和资源。
孙子兵法提倡以少胜多、以劣胜优的思想,强调运用兵力和资源的灵活性和经济性。
它提出了“胜不战”的理念,即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战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第四,注重情报和谋略。
孙子兵法强调情报的重要性,认为掌握敌情是制定战略的基础。
它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强调在战争中要善于收集情报并进行准确的分析,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五,强调战争中的人性因素。
孙子兵法认为,人性因素在战争中具有重要影响。
它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理念,强调在战争
中要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削弱敌人的士气和意志,从而达到战争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的精髓主要体现在全面而灵活的战略思维、统一指挥和组织管理、灵活运用兵力和资源、注重情报和谋略以及战争中的人性因素上。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商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等,具有广泛的智慧和启示作用。
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精髓
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精髓《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精髓,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讲:“故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是说:用兵打仗,以夺取全国胜利为上策,如果只能消灭敌国,即使取得了胜利,还不是最好的办法;相反,只要能不战而迫使敌人屈服,才是最好的办法。
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对于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来说,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它启示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经常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做到事先计划在先,预防出现问题,避免犯错误。
一个优秀的员工应当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把握住细节,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有备无患,使企业避免或减少损失。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意思是说,领导者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关心下属,让员工觉得你是真正的关心他们。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当在工作中创造出一个充满人情味、友爱气氛的工作环境,以增加员工的归属感。
同时,还要关心员工的家庭,注重维护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争取员工的支持和信任。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及工作目标是重要的,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公司的肯定和发展。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孙武的这段话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迪。
每天我们都在不断地工作,虽然有时会遭遇一些小挫折,但是我们应该有良好的心态,始终相信“天道酬勤”。
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需要与别人分享工作的快乐。
所以说,不要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应该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同时,学会调整心态,将自己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使工作变得愉悦而充实,让工作与生活充满阳光,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我们应该树立自信心,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形象。
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对工作负责,而且是对自己负责。
孙子兵法核心思想总结
孙子兵法核心思想总结《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之一,被誉为古代军事思想的巅峰之作。
其核心思想贯穿于全书之中,具有极高的思想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战略思想、组织指挥、军事行动等方面,对《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是“胜人之心”。
孙子认为,通过研究敌我双方的情况,了解敌人的弱点并加以利用,能够战胜对手。
他主张将敌我对比分析、虚实探索运用于战争中,以实现胜利的目标。
因此,《孙子兵法》考虑了诸多因素,如天时、地利、人和,使其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其次,《孙子兵法》非常重视灵活应变和变化无穷的原则。
书中指出,战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指挥官必须随时根据情况调整战略和战术,灵活应对。
孙子以“奇正”、“虚实”等概念,强调战争应具有变化性和迅速性,才能打破敌人的防线,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第三,《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以“智谋”为重。
孙子认为,智慧在战争中比实力更为重要。
他强调了“智者不战,胜战者。
”智谋包括了对敌情、地形、兵力等因素的充分了解和研究,制定出针对性的战略和战术方案。
只有凭借精明的智谋,指挥官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第四,《孙子兵法》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一核心思想意味着,战争不仅仅是生死存亡的问题,还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国家安全。
因此,战争必须慎重对待,不可轻率行事。
指挥官应当全面考虑国家和军队的现状和实力,做出明智的决策,以保证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第五,《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还包括“兵贵神速”、“用间有道”等。
孙子认为,快速行动是战胜敌人的关键因素之一。
快速行动可以出其不意,使敌人措手不及。
此外,运用间谍和情报搜集等手段,也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手段。
这些核心思想贯穿着整个《孙子兵法》,为指挥官提供了重要的战争指导原则。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多方面的,包括胜人之心、灵活应变、智谋为重、战争慎重对待等。
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精髓
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精髓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一部兵书,被誉为“百世谈兵之祖”,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孙子兵法》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和政治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军事政治力量。
关于《孙子兵法》的内容,史书说法不一,有十三篇,五千字左右,一共有六千字,由吴王阖闾命令孙武撰写。
所以又称《孙子》或《孙武兵法》,内容是从全体出发,根据情况决定取舍,追求最佳的军事效果。
虽然内容如此丰富,但全书只有13篇,都是一样的,有: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有人考证过《孙子兵法》的成书年代,认为是春秋末年孙武所著,可能也有一些历史因素。
关于《孙子兵法》的作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吴王阖闾命令孙武与伍子胥等人撰写的,后来被收录在《汉书·艺文志》里。
现在比较流行的版本,还有曹操注解版本的《孙子兵法》。
孙武的父亲叫孙通,曾经学习过吴王阖闾的儿子公子光的剑术,剑术达到了“人莫能当”的地步。
当时吴王与伍子胥、伯嚭在朝中任职。
孙武居住在吴国东边,他本来就喜欢兵法,就在空闲的时候翻阅各种兵法。
《孙子兵法》中很多理论其实已经超越了战争本身,更多的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提醒我们怎么做人做事,怎么取得成功。
《孙子兵法》告诉我们,要以将领为主,上下级之间不要以下犯上,主次之分要非常清楚。
另外,还告诉我们团结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要学会合作,告诉我们要讲诚信,总之,《孙子兵法》给予我们的是一套生存哲学。
孙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兵法可谓博大精深。
在此,我选取几句他留给我们的话语来展示它的魅力。
《孙子兵法》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用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去击败敌人,从而夺取天下,天下有道则可以王,无道则取而代之。
以极简思维,学透《孙子兵法》的核心精髓
以极简思维,学透《孙子兵法》的核心精髓一个现代人,应该回归到经典,从经典当中汲取智慧,应对今天“乱世”的各种情景。
如果《孙子兵法》有十层内力,要衡量一下学习,诵读,研究《孙子兵法》是在第几层?结合多年沉浸《孙子兵法》研学体会,简单的分享《孙子兵法》十三篇的要领在和平年代,没有人苦修兵事作战本领,非军事人员,更多把兵法用在企业竞争上。
到底孙子兵法讲了啥?说到家,讲的是用“取人和、占地利、抓天时”,创造1%的成功概率,以点带面获得成功的智慧之学。
始计篇关键词:五事,分别是道,天,地,将,法,在孙子看起来,一个人具备这五点,就能做个牛B将军,普通人修炼这五点,可以干出很大的事儿。
道,上下同欲:通过文化,让组织在使命、愿景、价值观高度统一起来!不仅认同,还能严格执行、内部有阻力,没有消耗,让力量无法往一处使。
天,阴阳、寒暑、时制:可以理解为经济环境,全球化大环境下,企业家不能画地为牢,需修炼经济顺差逆差、增长衰退的眼光、视野、格局,环境中蕴藏大势,企业家要顺势而为。
地,远近、险易、广狭、死生:学兵法要举一反三,这个“地”可以转化为企业的产业链条,与上下游的信任程度、合作力度、紧密程度,要占领地盘,让业务生生不息。
将,智、信、仁、勇、严:企业要重视人才战略,牛B领导,要按照孙子说的这五点学选将,并能到赏罚孰明高智、一视同仁、勇猛精进、严律己人。
法,曲制、官道、主用:在好的项目,没有管理制度保障,战略无法得到保障,所以要去确定后勤保障到位,目标跟预算合理,人心所向。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七计”是孙子很精彩的部分,说到家就是“理念清晰、文化厚重,带兵带心,制度简明、重视考核,敌我比较,上下一致,奖惩到位。
取势“势”的思维为中国独有,《孙子兵法》是论“势”的高手。
具体说是修炼微观操作层面,要重视“攻其无备、出其不易”。
同时,还要用逆向思维观察环境和敌人,根据自身优劣势,时刻积蓄力量,战则胜之。
孙子兵法智慧战略的精髓(读后感)
孙子兵法智慧战略的精髓(读后感)《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智慧战略的精髓。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被其中的思想和战略原理所折服,深刻体会到其对现代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启示。
在这本著作中,孙子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阐述了一系列战争策略和智慧战术,展示了如何取胜、如何规避战争的艺术。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不仅限于战争,更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
其中最为重要的思想是灵活变通和策略性行动。
《孙子兵法》强调在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随机应变、灵活机动。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这句话意味着使用战争中的战术诡计,要学会隐藏我们的真实意图,以求出奇制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些小手段,来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
比如,面对困难,我们可以选择先退一步,暂时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然后再迅速作出反击,达到出其不意、击败对手的目标。
此外,书中还讲到了作战环境的重要性。
应该根据诸多因素,包括地理、气候、资源等,来制定战略。
孙子在书中指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也就是说,在战争中,我们必须详细调查了解敌人的情况,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在现实生活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充分了解竞争对手和环境的信息,对于我们制定个人或者职业的战略也同样非常重要。
此外,《孙子兵法》中强调战争应该追求终极的和平,而不是无休止的杀戮。
孙子说:“有术者效之,无术者诛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战争应该是有技巧和目的的斗争,而不应该成为无目的的武力冲突。
这个思想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冲突解决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我们在处理矛盾和争端时,应该追求双赢的解决方式,而不是片面的追求胜利。
通过阅读《孙子兵法》,我们可以看到孙子的智慧所在,他深刻洞悉人性和战争本质,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而又实用的策略原则。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能够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孙子兵法读后感——智慧与谋略的军事经典
孙子兵法读后感——智慧与谋略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是一部以智慧与谋略为主题的军事经典。
阅读后,我对其中的思想和理念深感震撼和敬佩。
本文将从策略、领导力和团队合作三个方面来探讨《孙子兵法》所传递的智慧和谋略。
首先,《孙子兵法》在策略层面展现了其独到的智慧。
作者孙子在书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战略原则,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战争,也可以用于无论是商业竞争还是个人生活中的决策。
《孙子兵法》教诲我们要深入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了解敌人的弱点与优势,并基于这些信息来制定最佳策略。
其次,《孙子兵法》对领导力的思考也令人钦佩。
孙子强调领导者应当具备智慧、纪律和激励能力。
他认为,只有领导者具备深思熟虑的智慧,才能在困难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建立严明的纪律,才能让整个团队高效运作;只有善于激励士兵,才能让他们战胜恐惧和困难,顽强抵抗。
这些领导力原则不仅适用于军事,也可以指导各个领域的管理者。
最后,《孙子兵法》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战争与团队合作密切相关,一个强大的团队能够战胜任何对手。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提到了许多关于组织团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观点。
例如,他强调重用人才、合理分配资源、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调等等。
这些原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同样适用,帮助企业构建联合、和谐、高效的团队。
通过阅读《孙子兵法》,我深刻体会到智慧和谋略在军事战争、商业竞争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书中的思想理念,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具有普适的价值。
我们可以从《孙子兵法》中汲取智慧和谋略的精髓,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总之,《孙子兵法》不仅是一本关于军事战略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揭示智慧和谋略的卓越著作。
无论是在领导力、战略制定还是团队合作方面,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通过深入思考书中的内容,我相信我们可以更加明晰地认识到智慧和谋略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孙子兵法》的哲学精髓及其现代价值
27
高下相倾 ( 二章) , 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 ( 五十八章) 。这指的是利与害是辩证统一的, 各以 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无难即无易, 无利也就无所谓 害, 利害、 高下、 长短、 前后、 难易、 祸福, 均以对立统一 的共生体出现。对此, 孙子同样有极其深刻的认识, 认为利与害处于同一事物之中, 两者如影相随、 不离 须臾, 夫不尽知用兵之害者, 则不尽知用兵之利也 ( 作战篇 ) 。所以, 高明的战略家或指挥者, 应该将 利与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考虑对待, 见利思害, 见 害思利, 即所谓 智者之虑, 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 务可信也; 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 九变篇 ) 。 可别小觑了这个 杂 字。它的精髓在于孙子 清醒地看到了利与害错综交杂在同一事物的内部,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没有单纯、 绝对之利, 也无单 纯、 绝对之弊。在一个人的身上、 一件事上, 优点与 缺点、 长处与短处、 优势与劣势, 形影不离, 生死与 共, 乃是一个铜钱的正反两面, 在去掉了他( 它) 的 缺点的同时也去掉了他( 它) 的优点, 同样的道理, 要保留他( 它) 的优点, 同时也得容忍、 接受他( 它) 的缺点, 绝没有光得利不涉害的好事, 也坏不到尽 是弊害不见益处的程度, 总之, 在利与害关系上只 能是 杂于利害 , 而切不可一厢情愿。 孙子有关利与害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 深刻地 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基本性质与一般规律。在历史 上, 在现实生活中, 利与害共生一体乃是普遍的现 象, 对它只能包容、 接受, 而无法追逐单纯之利, 排 斥单纯之害, 否则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与生活的 嘲弄。洋务运 动的 破 产就 是这 方面 十分 典型 的 例子。 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遭受了千年首遇的奇耻大 辱。为了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一些开明官僚开始 对近代西方文明产生兴趣, 希望 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 。然而, 由于他们都是生存于封建体制内的重 要人员, 所以在他们看来, 西方的近代技术, 如 船 坚炮利 等可学, 而西方的政治制度, 西方的文化思 想则是万万不可学的, 这就是张之洞所说的 中学 为体, 西学为用 , 换言之, 洋务运动的主持者所想 要的只是西方近 代文明之 利 , 而绝对不 愿接受 的, 乃是西方近代文明之 害 。 这种思维方式当然是违背孙子 杂于利害 的 哲学精髓的。因为按照利与害相 杂 的原理, 西方 的近代文明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它既包括它的技术
《孙子兵法》有怎样的思想精髓?
《孙子兵法》有怎样的思想精髓?《孙子兵法》十三篇堪称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巅峰之作,明人茅元仪说得好:“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此十三篇的顺序为: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其中,孙子以正道为本,以轨道为辅;以仁义为本,以权谋为辅,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并升华了中华民族在春秋以前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智慧,写下如此奇书,成为后代兵家圭臬,被人称为“兵圣”殊不为过。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首先推出全书总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强调了重兵和慎战思想,而战争的胜负则取决于谋略。
孙子认为:要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向方面,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能够探索出敌我双方胜负的可能。
要比较分析哪一方的君主更开明,更得人心,哪一方的将帅更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令能彻底贯穿施行,哪一方的武器装备更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更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
据此综合分析,就可预知胜负。
这就是孙子“未战而庙算胜”先胜战略,也是其战争决策的基本依据。
《孙子兵法》重谋略,但是,其最大的谋略还不在于如何在战场上打败对手。
兵法有云:“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用兵的原则是:使一个国家完完整整的屈服为上策,用武力击败这个国家就次之;同样是一个军,一个旅,一个卒完完整整的屈服是上策,用武力去征服他们就次之了。
因此说百战百胜算不上高明中的高明,不开战就能让敌军屈服,这才是高明中的高明。
孙子认为战争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对方屈服,如果能够不让士兵流血、生灵涂炭,那为什么还要大战呢?战争只是最直接的解决问题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
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而智谋才是用来寻找解决问题。
尽可能地避免损伤。
《孙子兵法》:10条思想精要,处处蕴含人生哲理
《孙子兵法》:10条思想精要,处处蕴含人生哲理1.《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不是讲以弱胜强。
《孙子兵法》讲“计”,不是奇谋巧计,而是计算的计,是现代的SWOT分析,从五事七计中打分,能胜就打,不能胜就不打。
所以孙子不相信以弱胜强,那是小概率事情。
我们经常抱着取巧的心理,认为自己就是那小概率事情的主角,实际上这是无知的表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不会拿国家民族的命运,去赌小概率事件。
2.打得赢,也要算代价。
行动必有代价,战争代价极大。
不要光想着战胜,要算账,值不值得。
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
以骄傲之主,率领疲惫之民,这国家就要亡了。
就像汉武帝穷兵黩武一样。
3.先胜后战,赢了再打。
《孙子兵法》主要是自强之法,首先是修炼自己,而不是惦记打败别人。
先修炼自己的筋骨,让自己成为不可战胜,让自己没有漏洞,然后等敌人出漏洞。
胜负可以预知,但是不能强求。
4.要能等待,能忍耐。
不作死,就不会死。
《孙子兵法》强调战争付出的代价太大,打赢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打输了,有可能国破家亡。
等待在很多时候都是最好的战略。
但人们往往认为等待是不作为,是不可接受的。
我们要有这个认识,一辈子“不作为”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作为”的结果可能是死。
这就是无为与有为的平衡,我们要做好“不作为”的最坏打算,目的是等待“有为”的一战而定。
5.一战而定。
胜而不定,则胜利无意义。
胜利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平定。
如果打了胜仗都不能平定,百战百胜都没有意义。
况且打胜仗也要付出代价。
孙子有很强的保全思想,保全自己,保全人民,保全城池,保全财产,最好保全敌人,收服了归我所有,才是平定天下。
6.以正合,以奇胜,分战法是基本战术原则。
“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孙子兵法》经常谈到的话。
奇,读jī,又称余奇,是多出来的部分,就叫预备队,就是手里捏着还没打出去的牌,留到关键的时候,打出去,出奇制胜。
这叫分战法,是最基本的战术原则,凡作战,一定要分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孙子兵法》知胜思想的精髓与内涵价值李新颖21620137004(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450002)摘要:本文立足于不同视角和不同层次,分析了孙子兵法中“知胜”思想的前瞻性、连续性、全面性、深刻性、科学性、艺术性、哲理性等精髓及深刻的内涵价值,为孙子知胜思想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角度,也为人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提供了基本思路。
关键词:孙子兵法;知胜思想;精髓;内涵价值《孙子兵法》中“知”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它既包括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知常知变、尽知全知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又包括庙算分析、相敌、用间、战略试探等方面获取“知”的方法与途径,后人将之集中概括为“知胜”思想。
当今学术界对孙子知胜思想的基本内涵论述较多,但对其本身的精髓却没有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深入分析,这极大地妨碍了人们对孙子知胜思想的整体理解,并进而影响到这一思想社会价值的实现。
一、孙子“知胜”思想的前瞻性孙子“知胜”思想的前瞻性首先表现在情报获取和运用方面。
《孙子兵法·用间篇》中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古人所谓“先知”,本来有神秘色彩,生而知之是先知,学而知之是后知。
而孙子这句话,则是从朴素唯物论的角度强调了情报信息与决策制胜的关系。
在战争中,谁先获取了情报,谁就可以使战争透明度偏向自己的一方,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力量,最终将情报的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竞争优势。
在战术的选择和运用中,孙子对知胜思想的前瞻性表述得十分具体:“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虚实篇》);“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军争篇》);“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渴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用间篇》)“知”是战的前提,只有预先了解双方力量的基本情况,了解双方所处地形的远近、险易、广狭、死生,才能根据自己的相对优势,来确定最有效的战术打法。
孙子“知胜”思想的前瞻意识更多地表现在战略思想方面。
《计篇》中有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这充分体现了孙子的军事预测思想。
《形篇))中谈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九变篇》中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这更使孙子的知胜思想具有了明确的未来导向和远程境界。
孙子知胜思想的这种前瞻意识在当今社会具有深刻的借鉴价值。
重视现在,轻视未来,乃是人类的通病,大家都希望能首先解决眼前的困难,而有关未来的事情则可以暂时不予考虑,这根源于人性本身的弱点,也是人类无知的表现。
事实上,我们对于眼前的情况,几乎毫无影响的能力,但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却可能产生较为巨大的影响。
博弗尔说:“当历史的风吹起时,虽能压倒人类的意志,但预知风暴的来临,设法加以驾驭,并使其终能替人类服务,则还是在人力范围之内。
”正因为如此,法国战略学家博弗尔才会写出《明日战略》,强调战略的要义主要是预防而非治疗,不要等事情发生了再去收拾残局。
当然,这其中首要的条件是必须养成完整的未来意识,进行前瞻的思考或远程思考,唯有如此,方能把握正确的观念和方向。
二、孙子“知胜”思想的连续性孙子不仅强调“知”的前瞻性,也强调“知”的连续性,即“知”要贯穿战争的全过程。
如果说用间和庙算是强调战前的情报搜集和战略预测,那么,相敌和战略试探则是注重临敌之机深入了解对方的情况。
相敌有所谓“三十二法”,旨在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战略试探则为:“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虚实篇》),亦即通过侦查或佯动,观察敌人的反应,以彻底了解其行动规律和兵力虚实状况。
此外,孙子还强调战争进行过程中的知变:“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
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九变篇》)总之,孙子强调的“知”不是一次性认知的结果,而是一个多重叠加的过程。
任何战争的对抗双方,其力量部署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要想全面了解对方的情况,即“知彼”,就必须对其各个方面进行动态的跟踪,进行多次的反复的认知和判断。
同时,还要根据对方及环境的变化情况,对自身情况和已有的对策做出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兵经百言》中对战争中双方知与变的关系有这样一段总结:“我可以此制人,即思人亦可以此制我,而设一防;我可以此防人之制,人即可以此防我之制,而思设一破人之防;我破彼防,彼破我防,而又设一破彼之破;彼既能破,复设一破乎所破之破,所破之破既破,而又能固我所破,以塞彼破,而申我破,究不为其所破。
递法以生,踵事而进,深乎深乎。
”此种连环套式的认知与应变是一个不断累进的过程,既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需要高度的悟性和艺术想像力。
值得强调的是,“战争中根本就没有完全‘知彼知己’和完全光明的东西。
‘不知’永远给‘知’留下了空间,黑暗也永远给光明留下了空间。
”而孙子正是试图通过“知”的连续性破解战争迷雾,希望通过“先知、全知、知常、知变”等内容和方法,做到“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孙子知胜思想的连续性对今天的社会竞争是有益的启示。
任何竞争,都是对抗双方力量、意志和智慧的较量,其中一方行动的正确性及其效果必须取决于对抗双方行动的相互作用。
为此,指挥者和决策者要以活力对抗为背景,以对对手的判断为起点,尽量预测对方下一步将要采取的行动,分析他们对己方行动可能做出的反应,并以此来制订自己的行动方案。
换言之,一个特定的竞争战略或策略的效果,并不是由我方一厢情愿所制定的方案和措施所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对手的行为和反应预测的准确程度。
从现实情况看,很多看起来非常完美的战略方案,即使在开始时非常有效,也完全有可能被对手的反击行为所击败。
三、孙子“知胜”思想的全面性在情报概念问题上,克劳塞维茨认为,(军事)情报是“我们对敌人和敌国所了解的全部材料”,克氏的这种定义分析,不仅排斥了己方的信息与情况,就连环境对战争的影响也忽略了。
与这种狭义的情报观相比,孙子对情报的认识要全面得多,不仅包括了彼方和己方,而且涵盖了主观与客观、软实力和硬实力等不同角度的信息内容。
孙子在《地形篇》中说:“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
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
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在这里,“彼”和“己”都属于力量范畴,也包括了敌我将帅的决策意图;而“天地”不单纯是指天时和地理,还包括与力量运用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制约因素。
人与天、地是适应与被适应、利用与被利用、借助与被借助的关系,三者既涵盖了主观因素,也容纳了客观因素,既包括了软实力,也包括了硬实力。
在古人看来,宇宙之间,天、地、人最大,概括言之为“三才”。
“三才”都知道,就是什么都知道了,是为“全知”。
孙子“知”的全面性在其战略思想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孙子对战争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并非局限于狭窄的作战范畴,而是以广阔的视野审视战争,进而力求从全局把握战争。
如《计篇》中提出的“五事”、“七计”的内容可以说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战略要素的各个方面。
整个“庙算”思想,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总体战略,即超越军事领域,包括了政治、经济、外交各个方面内容的国家大战略。
钮先钟教授认为:“孙子在其著作中只用一个字来表达其战略思想所含有的总体导向。
这个字就是‘全’字。
所谓‘必以全争于天下’,也就是必须采取总体战略,而其最高理想即为‘全国为上’。
战略家必须认清其问题的总体性,并能以总体的眼光来看问题。
在古代战略思想家中具有此种取向者,孙子实为第一人。
在这种总体导向的基础上,孙子对每个具体战争问题的认知,都是考虑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孙子讲“火攻”时,把火攻的内涵概括成“火攻有五”(火人、火积、火轴、火库、火队);讲“用间”时,把用间的内涵概括成“用间有五”(因间、内间、反间、生间、死间);讲地形时,概括成“九地”、“六形”;论将帅素质时,概括成“将有五德”、“将有五危”、“兵有六败”等等,这些都是知胜思维整体性的表现。
孙子“知胜”思想的全面性在当今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具有特别的意义。
人类的通病往往是只见有木而不见有林,见于细而不见于全,习惯于短视而忽略长远。
中华民族本来在重整体、重辩证的思维方法方面具有优良传统。
清朝陈澹然在《痞言二迁都建藩议》讲:“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真可谓是万世良言。
但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急功近利的社会思潮却使得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问题思考的单一化和片面化,很多人为了追求速度和绩效,越来越只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做孤立的思考,只寻求部分的解决,而不考虑整体的完善。
把问题分开来处理,那只能算是战术思想而不是战略思想,作为战略家或领导者在思考问题时,必须始终保持谋略全局的心态,宁可失之于大而不可失之于小,宁可失之于远而不可失之于近,如此方能识大体,顾大局,做大事,成大业。
四、孙子“知胜”思想的深刻性孙子求知、求全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择其要,寻其真,深人到事物的本质,这充分体现了孙子“知”的深刻性。
在战争中,双方为取得胜利,无不隐真示假,引诱欺骗,千方百计造成对方的错觉和失误,这就进一步加重了“战争的迷雾”。
为此,孙子提出观察真实敌情的“相敌三十二法”,此种“察”绝不是一般性的观察,而是要用见微知著、人木三分的眼光去洞察,要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透过偶然发现必然。
在战场上,不管对方采取什么样的隐蔽措施,总会有端倪可察,有形迹可露,关键是能不能看得到,或者是看到了能不能想得到。
聪明的将军,即使对方只有蛛丝马迹,也能准确把握其行动企图;愚蠢的将军,即使对方情况已经明了,也难以得出正确的判断结论。
可以说,将帅素质的高低,在很多方面就表现在“相敌”上。
另一方面,在战略规划问题上,高明的战略分析,更要透过复杂的表象,直指对手的本质,用孙子的话说,就是“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因为,战略上要求的“知”,最终是要为战略方案选择服务的。
在这一过程中,“感性认识固然重要,但是它只能解决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这就要求战略家要尽量排除各种纷扰,割断无关的联系,使问题变得简洁、清晰、明了,这样才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住规律。
李泽厚先生曾对兵家的这种简捷原则作出经典的概括:“即要求用一种概括性的二分法,抓住矛盾的思维方式来明确、迅速、直截了当地去分别事物、把握整体,以便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