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虔州艺术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试题文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二级文科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试室号、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4题,总分48分)。
1.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4字,大意为: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
这说明() A.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B.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D.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2.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多。
刘宋时,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宴,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
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 A.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3.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小农经济具有局限性4.《隋书·食货志》记载:“(南朝)梁初,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
江西省虔州艺术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江西省虔州艺术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出现了各种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的“百家争鸣”局面,以下各项对该局面的出现评述正确的有()①争鸣的结果是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②“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原因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不正确,②③④正确 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2.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言:“天者群物之祖也。
故遍覆包涵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
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博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
”董仲舒意在倡导 ( )A.独尊儒术,维护一统B.以德为主,以刑辅德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遵循天道,实行仁政3.理学的核心思想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 B.格物致知C.知行合一 D.人心是万物的本原4.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霾”成为现代城市的一大顽疾。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
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自然规律5.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
该诗所反映的学术思想属于()A.道教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6.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唐甄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
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7.我国自行设计运行的系列“长征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地送入太空,它与中国早期的“火箭”一样,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
2018-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孔子的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全面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理解材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可知这主要体现的是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结合孔子的思想相关所学可知,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打破了学习的界限,招收不同身份的学生,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A选项错误,“因人施教”是教育方法;B选项错误,“温故知新”是学习方法;D选项错误,“全面学习”指的是学习范围。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体现的是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再结合孔子思想相关所学分析选项可知孔子“有教无类”的观点与上述规定符合,即可得出答案。
2.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孺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
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先秦时孔子的“仁”和“克己复礼”,还是汉代董仲舒的“大一统”和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都体现了对于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愿望,所以B项符合题意。
A项错误,先秦时孔子的儒学思想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更没有被尊崇;C项错误,孔子的儒学思想中并没有“君权神授”,这是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学后新增加的内容;D项错误,孔子时代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不能说融合。
2019学年江西省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江西省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在一次收藏品拍卖会上展示了一张股票证,上盖“洛阳市制粉合作坊”的公章,发证日期为“公元一九五六年八月廿四日”。
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A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C 新中国改造民营资本的史实D 新中国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2. 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了()A 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 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C 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 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3. 1984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 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 ,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 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B 改变分配方式C 增强企业活力D 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 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
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 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B 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C 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D “ 文革” 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5.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 个体企业” ,同时规定“ 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
这说明()A 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B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经建立D 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6.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此是()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④②③D ③①④②7.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4)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论语》中,“仁”字出现六十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孔子赋予“仁”以不同的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我克制,可算作仁或者接近于仁;出于环境的需要,一个人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叫做‘杀身以成仁’。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仁的学说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仁的学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内涵C.体现了儒家思想广泛的群众基础D.孔子主张优先解决人生实际问题2.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这表明荀子强调( )A.小农经济的水平低下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3.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 )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促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C.推动列国变法运动的开展D.助推新旧社会转型的演进4.孔子认为,所谓“儒”者,不会因为处境困苦贫贱而灰心丧志,不会因为富贵而得意忘形,不会连累长辈,不会使官员糊涂。
因为有这样的美德,所以才叫做“儒”。
儒家主张( )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兼爱非攻D.克已复礼5.他坚决批判复古思想,讥笑复古派为守株待兔的人,他的思想非常适合当时的新兴阶级当权者的需要,后被秦王嬴政所采纳。
“他”是( )A.墨子B.韩非子C.孟子D.庄子6.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举行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昭告世人对和平的捍卫。
战国时期,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灾难的学派是(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7.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江西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江西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相比前代,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
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
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可以说明A.巫术在周代宗法政治中有十分重要地位B.古代史官主张轻摇薄赋得到统治者认可C.儒学崇尚道德的主张成为社会风气主流D.周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政治进步2.1852年1月法国议会通过了新宪法,把全部行政权与立法权都授与任期10年的共和国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在12月就是否同意建立帝国进行全民表决中,波拿巴根据740万票赞成64万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宣布称帝。
称帝后法国的政体是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人民民主专政3.1917年,吴虞说:“商君、李斯破坏封建之际,吾国本有由宗法社会转成军国社会之机。
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
”这一观点认为宗法观念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古代变法的价值D.阻碍了民族思想文化创新4. 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邀请宋庆龄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中说:“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这里的“遗志”实现主要指A.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B.代议制民主的真正实现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D.民主主义革命目标的基本完成5.“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上述材料体现了A.冲破了天主教神学的统治B.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C.理性阳光驱散了专制黑暗D.自然力量对人的束缚6.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一次辩论中认为: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当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这种观点A.认为达尔文在科学成就上毫无建树B.实际上承认了宗教神权思想存在C.肯定了达尔文对人类进化的观点D.有意曲解达尔文的观点否定进化论7.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并强调圈地必须在国会协助下执行,这表明A.英国用国会立法形式来推动圈地运动发展B.英国圈地运动造成了农业的萧条C.英国走上了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道路D.英国工业革命建立在对外扩张的基础之上8.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人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者,均为合众国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这一条款A.反映出美国户籍维护了美国人民B.有利于保护黑人的合法权利C.体现出美国对外扩张的野心D.维护了美国人民的生存权利9.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工人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C.政府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D.以国民自卫军取代资产阶级的军队10.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B.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C.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D.巴黎公社如果建立工农联盟就能够获得成功11.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
江西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江西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以下对程朱理学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属唯心主义哲学B.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C.吸收了佛教哲学和道家思想D.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吸收儒家思想形成2.近代史专家徐中约认为,1898年戊戌政变削弱了汉人激进派和温和派的势力,满人重新占据了要职。
这些人拒绝外交和与各国互相迁就……在他们的影响下,太后也决定不再向外国列强作出更多的让步。
作者认为戊戌政变A.维护了民族独立B.直接导致革命发生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D.表明清廷日趋保守3.某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形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
”由此可见()A.康有为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B.康有为注重培养科技人才C.康有为注重言行一致D.康有为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4.“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新馆展出,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定义为我国古代的新四大发明。
下列表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理由是( )A.原四大发明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B.丝绸在古代发明中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范围最远C.造纸印刷对人类文明的传播贡献巨大D.与火药和指南针相比,青铜和瓷器技术更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人类文明的进程5.“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
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
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
”这段话提到的学说与下列哪项内容有关()A.牛顿的运动三定律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6.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
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
【配套K12】[学习]江西省赣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8月)试题
江西省赣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8月)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文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B.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C.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D.私有制兴起2.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这一“工程”是指A.隋唐大运河B.都江堰C.郑国渠D.灵渠3.《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材料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自耕农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陆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5.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A.“交子”的出现B.坊市界限的打破C.商帮的形成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6.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重农抑商B.土地兼并严重C.闭关锁国D.井田制瓦解7.在一部反映宋朝时期历史的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情节,其中明显与史实不符的是A.高转筒车正用于灌溉田间的庄稼B.几个读书人在晚上逛市场C.倭寇猖獗政府下令实行“海禁”D.商业税收成为国库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8.19世纪8.60年代,形成了整合各种新势力和新制度的洋务体制,与王朝旧体制并存。
江西省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江西省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6题;共72分)1. (2分) (2015高二上·攸县期中)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这说明荀子()A . 重视礼义教化B . 强调严刑峻法C . 主张仁义、法治并用D . 提倡上善若水2. (2分) (2016高二上·兰州期中)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王曰:‘叟(老者),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表明儒家主张()A . 舍生取义B . 见利忘义C . 重义轻利D . 义利并重3. (2分) (2017高二上·桃江开学考)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 . 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 .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C . 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D . 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4. (2分)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
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
”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
”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 . 甲-儒乙-法丙-墨丁-道B .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C .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D .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5. (2分)战国时期墨家学派一度成为显学,下列关于墨子的思想,评述正确的是()A . 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B . 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C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 . 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6. (2分)(2012·海南)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江西省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试卷
江西省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5高二上·长安期末)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A . 儒家、道家B . 儒家、墨家C . 法家、儒家D . 法家、墨家2. (2分)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 . 重农抑商B . 强调制度与秩序C . 厚古薄今D . 重视道德与人伦3. (2分) (2017高一下·江苏期末) 中国古代某位学者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这位学者是()A . 老子B . 孔子C . 董仲舒D . 朱熹4. (2分) (2019高二下·芜湖期中)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
这说明()A .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 . 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 . 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 . 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5. (2分) (2016高二上·怀仁月考)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 . 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皿词:“忠、孝、康、节”D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6. (2分)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
……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
2019学年江西上高二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江西上高二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 其中“‘古典’发展模式”指的是()A.重商主义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自由放任政策C.国家干预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计划经济政策2.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_________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3. 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
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上述材料表明 (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4.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
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________ )A.推行贸易自由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扩大进出口数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克服经济发展困难5. 下面的示意图说明,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但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失业人数迅速下降,这说明(________ )A.建立法西斯专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好办法B.德国纳粹党疯狂屠杀失业者,使之人数大为减少C.希特勒瞒报失业人数,进行欺骗宣传D.建立法西斯专政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6. 实施社会救济贯穿于罗斯福新政的始终,新政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但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
江苏省虔州艺术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虔州艺术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2018/10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30题,共60分)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国除了君王墓葬外,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这反映出秦国王权的至高无上,是秦国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东方六国的墓葬依旧显示出西周分封制的等级差别,反映了东方保留了更多西周分封制的残余,可见秦国是率先消除分封制走向集权;故C项正确。
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并非经济发展,而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排除A。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周天子的至尊权威,但这种权威是地位上的,并不等于“君主集权”,排除B。
东周时期,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分封制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东方六国不再严格遵行西周制度,只是保留了一定的残余,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 “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 孟子的仁政思想C. 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 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
依据材料“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可知,周敦颐认为是仁生万物。
故其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所以应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周敦颐的思想3.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
江西省虔州艺术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C.践行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D.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
17.蒋介石在1937年8月的反省录中写道:“平津沦陷,人民茶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制胜也”日记中的内容
22.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王韬B.康有为C.粱启超D.陈独秀
23.孙中山在某次大会宣言中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为尤甚。国民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据此可以得出
A.三民主义发展到了新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思想得以成功实践
C.国民党的性质已发生了根本变革D.孙中山接受了中共的反帝主张
24.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是( )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A.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C.中共在战争防御阶段处于弱势D.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20.“自秦变法而败亡,后世人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令败亡灭绝而不悔。”李鸿章这段话的主旨是()
A.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能力差异明显B.政府能根据当时国情发展区域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虔州艺术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下列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 英雄、侠客、隐士、君子B. 英雄、隐士、侠客、君子C. 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 君子、侠客、隐士、英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提倡“仁爱”,注重自身修养和伦理道德,希望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与君子对应;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与侠客对应;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隐士对应;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与英雄对应;因此答案选D。
2.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渗透到了中国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主导信念与辅助信念中,世代相传、颠扑不破,即便国家分崩、外族入侵甚至国家沦亡.民族传统文化仍顽强地维系着,并最终把天下化为“中华”一统。
这说明百家争鸣A. 有效地维护了君主专制B. 抵御了外来民族的侵略C. 对文化认同感影响深远D. 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渗透到了中国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主导信念与辅助信念中”“民族传统文化仍顽强地维系着,并最终把天下化为“中华”一统”反映的是百家争鸣对文化认同感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百家争鸣抵御了外来民旅的侵略、有效地维护了君主专制、加速民族融合,故ABD项排除。
【点睛】“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渗透到了中国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主导信念与辅助信念中”“民族传统文化仍顽强地维系着,并最终把天下化为“中华”一统”是解题的关键。
3.孔子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下列观点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A. 提倡“有教无类”,广招学生B. 使“以德治民”成为系统化理论C. 主张统治者应推行教育治国D. 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教育【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和“有教无类”思想直接相关,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以德治民”的思想和教育治国,故BC项错误;主张超越功利的是道家学说,故D项错误。
4.战国时期出现“士无定主”的局面。
这反映出当时A. 私学的兴盛B. 宗法观念淡薄C. 政治环境宽松D. 封建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处于诸侯争霸时期,“士无定主”说明士可以自由游动,体现出当时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故C正确;私学属于教育,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宗法观念当时不是单薄,故B错误;经济发展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故D错误。
5.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把自己看成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该思想家是A. 孔丘B. 孟轲C. 墨翟D. 荀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把自己看成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可知,反映的是该思想家是站在小生产者立场上的,结合所学可知,墨翟是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故C项正确;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且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孟子和荀子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题意,故BD两项错误。
【点睛】“把自己看成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是关键信息。
6.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
这反映了道家A. 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 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 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无从体现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社会的要求,所以排除B和D。
同时材料只是体现道家对现实绝望,而不是人类社会的绝望,C选项偷换概念,所以排除。
材料中强调道家主张的“背反”式憧憬,无为实际上是希望社会有为,渴望人类社会有秩序可循,所以答案为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7.汉文帝时期,曾命诸儒生根据《六经》作《王制》,谋议“巡狩封禅事”。
这说明西汉初年A. 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B. 重视儒学的治国理政作用C. 宗法制度得到继承发展D. 较多的儒生成为统治上层【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汉文帝时期”“曾命诸儒生……谋议‘巡狩封禅事’”可以看出,西汉初年统治者比较重视儒学的治国理政作用,故B项正确;A项是汉武帝时确立的,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C项排除;D项是只是个别现象,排除。
【点睛】“汉文帝时期”“曾命诸儒生……谋议‘巡狩封禅事’”是关键信息。
8.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 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B. 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C. 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D. 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董仲舒提倡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的主要目的,故C正确。
“通经致用”的根本目的还是维护统治,故A排除。
扩大统治基础,属于科举制的作用,故B排除。
确立官学体系,不是主要目的,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名师点睛】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利用和改造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资料,极力建构一个可以作为儒家政治伦理学说根据的系统而完整的宇宙论图式,并竭力把人事政治与天道运行附会并强有力地组合在一起,把阴阳五行(天)与王道政治(人)互相一致而又彼此影响的“天人感应”学说作为他的理论核心,从而完成了对先秦儒学的改造,董仲舒建构儒家式的宇宙模式,最终在于对封建专制主义君权至高无上进行论证。
9.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在此,他向汉武帝提出A. 独尊儒术学说B. 君权神授学说C. 崇尚法制学说D. 天人感应学说【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干中“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的信息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加强思想的统一,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故A项正确;BD项是汉代儒学的内容,排除;C项是法家思想,排除。
10.董仲舒的建议之所以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由于A. 董仲舒的个人威信B. 朝中大臣均为儒家弟子C. 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D. 其他学派的主张不适应治国【答案】C【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受到皇帝的重视是因为他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维护,他提出“天人感应”理论,合理的解释了君主专制制度,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董仲舒的地位是皇帝给予的;B选项与此无关;D选项说法错误,相比较来说,儒学在此时更适应汉武帝的需求。
11.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B.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A【解析】B选项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选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差别。
C选项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
D选项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
12.二程否定汉儒董仲舒的人为人格神的说法,直称“天者,理也”。
进而指出:天理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二程A. 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B. 对“天理”论有新的感悟C. 主张通过学习领悟天理D. 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天理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表明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对“天理”论有新的感悟,故B项正确;A项是指朱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掌握“理”的途径,故C项排除;二程是对儒学新的发展,故D项错误。
【点睛】“天理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是关键信息。
13.朱熹认为:“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由此A. 要求世人首先做到“心知肚明”B. 重视精神对行为的引领作用C. 将实践作为检验“天理”的标准D. 优先探讨人世间的实际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表明朱熹重视精神对行为的引领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精神的作用,故AC项排除;D 项是孔子的主张,排除。
1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C. 儒家伦理不被社会所重视D.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佛教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是儒家伦理所倡导的,这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颠覆”;魏晋时期儒学虽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但仍占据主导地位,故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故D项排除。
【点睛】解题时学生一是要注意时间:魏晋时期,一是要理解此人提出“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朋友之信”这些主张属于儒家思想。
15.“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提出此观点的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黄宗羲【答案】C【详解】材料“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属于心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故C项正确;A项是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排除。
16.下列对朱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特别强调“知行合一”B. 朱熹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C.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加以注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项是符合朱熹,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17.王阳明《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