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整理(共7大类)
2024年高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____字)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文学可以分为先秦文学、汉赋、魏晋南北朝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几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先秦文学:以《诗经》、《楚辞》等为代表,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楚辞》是楚国的长歌行赋集,反映了楚国的历史、风俗和民间文化。
3. 汉赋:又称骈文,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以东汉时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为代表,写实的手法与辞章严整的韵律给人一种瑰丽的即景感。
4. 魏晋南北朝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陶渊明、陶弘景等为代表。
曹操以《观沧海》、《白马篇》等作品塑造了雄壮的英雄形象,曹丕主张文学高尚,以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思想深度为特点。
5. 唐诗宋词: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唐诗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宋词以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为代表。
唐诗的特点是写意和以诗写景,宋词则更加注重情感抒发和抒情。
6. 元曲:元曲是元代的戏曲,以元好问、郑光祖、关汉卿等为代表。
元曲以其多样的题材、音乐与舞蹈结合、抒发真情实感的特点成为我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形式。
7. 明清小说:明代以《水浒传》、《红楼梦》等为代表,清代以《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为代表。
这些小说不仅内容丰富多样,也是我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现代文学常识1. 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运动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运动,通过推广和使用白话文,使文学更贴近人民群众。
鲁迅是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者和倡导者,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影响深远。
2.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又一次重要运动,其目的是推翻封建文化,倡导民主、科学、自由的新文化。
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等。
3. 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一种新表现形式,自白话文文学运动以来开始兴起。
代表人物有徐志摩、郭沫若、北岛等。
2024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1. 文言文基本功夯实:熟悉文言字音字形,掌握文言句法结构,熟练运用文言虚词和虚词辨析,了解文言基本语法。
2. 文言文经典篇目阅读:阅读《论语》、《孟子》、《史记》等经典篇目,理解文本核心思想,把握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
3. 文言文辞章鉴赏:学习文言文的辞章特点和鉴赏方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修辞手法,并能够独立进行文言文辞章的分析和解读。
二、现代文阅读1. 文本分析与解读:学会分析现代文中的意义和思想,理解文本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把握作者的观点和立意。
2. 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熟练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和效果,分析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目的,并能够写出相关的修辞分析文。
3. 作品鉴赏与批评:拓展阅读范围,涉猎不同体裁和不同主题的作品,学会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三、作文写作1. 写作技巧与方法: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说理文等,了解写作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2. 语言表达与修辞:提高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用词准确、语言得体,丰富修辞手法的使用,使作文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3. 文章结构与逻辑:学会构建合理的文章结构,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使文章逻辑清晰,观点连贯。
四、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作品阅读:阅读《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掌握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
2. 古代文学批评方法:学习古代文学批评方法和理论,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价值,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3. 古代文学与现代生活:研究古代文学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探索古代文学对现代人生的启示和意义。
五、现代汉语语言文字1. 语言规范与修辞技巧:学习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和修辞技巧,熟练运用汉语标点符号,注意语法和用词的准确性。
2. 语言变异与汉字规范:了解语言变异的原因和规律,掌握汉字的基本规范和写法,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2024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总结
2024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总结一、古代文学常识1.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大类。
2.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部长诗,被誉为中国抒情诗的鼻祖。
3.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以抒发作者思乡之情闻名。
4.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学说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5. 《史记》是司马迁创作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中国历史的第一部书”。
6. 《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创作的哲学文集,强调道家的思想观念。
7. 《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创作的散文集,强调人性本善的思想。
8.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9. 《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英雄传奇小说,描绘了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故事。
10.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等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二、古诗词常识1.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被誉为“诗词的黄金时代”。
2.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代表作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3.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4.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5. 苏轼是宋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等。
6.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词人,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等。
7.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泊船瓜洲》等。
三、现代文学常识1.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品反映了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2.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的疯狂行为,暗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病态。
3.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揭示了中国社会腐败的现象和人性的丑陋。
4.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其中的《药》、《风波》等作品影响深远。
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
2024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的文学常识涵盖范围广泛,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以及文学理论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上的文学常识考点:
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体裁:包括诗词、散文、戏曲、小说等,需要了解各种体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古代文学流派:如唐宋八大家、元曲四大家等,需要了解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风格。
古代文学名家名作: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需要掌握其作者、作品内容、艺术特色等。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流派:如新文化运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需要了解各流派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如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代表作品,需要掌握其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流派: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需要了解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特点。
外国文学名家名作: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卡夫卡等作家的代表作品,需要掌握其作者生平、作品内容、艺术风格等。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方法:如现实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需要了解各种批评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需要理解文学如何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影响和作用。
以上仅为可能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上的部分文学常识考点,考生还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系统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当年高考的考试说明和样题,以便更好地备考。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课内文化常识整理汇总(文言文+诗词曲)
高考语文课内文化常识整理一、文言文1《四书》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2《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驽马十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3离骚:同“罹”,遭遇。
4 《楚辞》和楚辞不同在于:《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辑屈原、宋玉、景差等人的作品);楚辞是一种诗歌体裁,也称“骚体”。
(《诗经》和《楚辞》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5《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国风》好色而不淫:《国风》是收集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
6谏太宗十思疏:奏章。
7师说:文体的一种,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
如《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
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同“逗)。
“句读”在这里泛指文字的诵读。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即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艺:儒家所谓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古时巫、医不分,巫的职业是祝祷、占卜等,也用药物为人治病。
11阿房宫赋: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12辇来于秦: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汉以后多指皇帝、皇后乘坐的车子。
13而望幸焉: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14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形容极为细微。
15妃嫔媵嫱: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
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
16思厥先祖父: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17答司马谏议书:信。
18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谦辞,用于自称。
19赤壁赋: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20壬戌之秋: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2024年新高考版语文专题总结知识清单必备知识7 文化常识
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 进士出身”的称号。 6.及第 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 进士要披宫锦,这里的“披宫锦”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 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7.国子监 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 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 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6.(2020新高考Ⅰ)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 敬称皇帝的陛下。( × ) 分析:“殿下”不是对“丞相”的敬称。 7.(2020新高考Ⅰ)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 用来借指太子。( √ ) 8.(2020新高考Ⅱ)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 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 ) 四、天文历法 9.(2021新高考Ⅰ)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 日,文中是纪日。 ( √ )
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三国志·魏书·王修传》) (4)领:兼任较低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 (5)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6)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 传》) (7)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8)判: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 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3)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4)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5)废:废黜,放逐。如: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史记·吕太后本纪》)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1)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2)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3)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屈 原贾生列传》) (4)陟:提升,提拔。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5)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 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2024年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知识点:1. 典籍阅读:《史记》、《左传》、《论语》等经典著作的理解与解读。
2. 古文阅读:重点掌握《文选》、《唐才子传》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
3. 古代文学常识:了解古代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创作理论等。
4. 文言语法: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如六书、动词、名词、代词等。
5. 古代修辞技巧:了解古代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
二、现代文知识点:1. 文学作品鉴赏:重点学习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如《红楼梦》、《老人与海》、《百年孤独》等。
2. 文学常识:了解现代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创作理论等。
3. 文体特点: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
4. 文学理论:了解常见的文学理论,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等。
5. 修辞手法:了解现代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
三、修辞手法知识点:1. 排比:将相同的句式或词语排列在一起,表达强调的感情或修辞效果。
2. 比喻:借用某种形象来形容另一种事物,使文采更加生动。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的描述,以达到夸张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4. 对仗:句子中的词语或句子与前后部分有相同或相对的结构、意义,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5. 双关:一词具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含义,使句子更加富有韵味。
6. 对偶:将相同的词语或句子放在句子的相应位置,形成韵味,增强作品的修辞效果。
7.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生命和人的行为,以形成生动的表达方式。
8. 推理:通过逻辑推理和事实论证来达到表达的目的,增强作品的说服力。
四、写作技巧知识点:1. 话题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关注社会热点、人生经验和学习体会等。
2. 材料积累:积累各类素材,包括人物、事件、描述、对话等,为写作提供充分的素材支持。
3. 逻辑结构:合理安排文章的逻辑结构,包括开头、承接、转折、高潮、结尾等。
4. 文章体裁:掌握不同体裁的写作方法,包括议论文、叙事文、说明文、描写文等。
2024年高二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1. 古代文学知识点:- 古代诗歌鉴赏:掌握古代诗歌的体裁、格律以及韵律,能理解并分析古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 古代文言散文鉴赏:了解古代文言散文的特点和发展,并懂得如何理解和分析。
- 古代小说鉴赏:掌握主要的古代小说名著,了解其内容和艺术价值,能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2. 现代文学知识点:- 现代诗歌鉴赏: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能够分析并解读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
- 现代散文鉴赏:了解并能分析现代散文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够解读散文作品中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 现代小说鉴赏:熟悉主要的现代小说作品,能够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古代文学常识:- 古籍常识:了解《诗经》、《楚辞》、《论语》等古代经典文献的特点和内容。
- 古代文学流派:了解古代文学的流派和发展历程,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 古代文学史: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史和代表作品,熟悉古代文学的主要阶段和创作特点。
4. 现代文学常识:- 现代文学流派:了解现代文学的各类流派和代表作品,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 现代文学史: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掌握现代文学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 现代文学批评:了解现代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如新批评、结构主义等,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文学作品。
5. 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了解《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
- 世界文学名著:了解《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战争与和平》等世界文学的重要作品。
- 文学理论常识: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流派,如形式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等。
以上只是一些____年高二语文必考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还需要根据教材和学校的要求来确定。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教材内容回归整理(共八方面)
①写景细腻生动,手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样。比喻、通感、叠字、动词的巧妙使用等让语言清新典雅、生动传神,充满诗情画意。②即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我与地坛
①侧重于记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尽管也有写景,但往往写景中夹杂着叙述、议论和抒情,表达自己对人生世界的看法,充满哲理意味。②两条线索:一是对生命的思考,二是对母亲的怀念。③语言风格清明如水,凝练生动,感情诚挚,感人至深。
窦娥冤
(节选)
①元杂剧的特点:强烈的抒情性,注重抒发对生活的感受。形式上四折一楔子,一折一宫。②窦娥的性格发展:从善良安分到强烈的抗争精神。③矛盾冲突的多个层面:社会层面、道德层面、意志层面。④语言上大量使用源自人民现实生活的、鲜活而富于表现力的口语。⑤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对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感情。
短歌行
①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②语言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③欲扬先抑的手法。
归园田居
(其一)
①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②语言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③层次清晰,结构严谨。④比喻和反衬手法。
哦,香雪
①写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②捕捉生活场景,细致描绘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折射山村生活的变化。③人物纯真质朴,体现出生命的美好。④小说笔调清新,淡雅文字中洋溢着诗情画意。
祝福
①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②小说语言简练深邃,善于运用勾勒式的白描手法,往往“话里有话”。③次要人物与社会环境。④“突发事件”构成情节运行的动力。
峨日朵雪
峰之侧
①“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②蕴含谦卑而又强劲的生命力量。
2024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总结
2024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总结文学常识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考点,掌握好文学常识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和作文等题型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是2024高考语文必备的文学常识总结,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学常识:1.古代文学风格:古文、骈文、辞章散文、韵文、格律文、绝句诗、律诗等。
2.文言文名篇:《论语》、《孟子》、《诗经》、《楚辞》、《离骚》、《论衡》、《史记》、《汉书》、《晋书》、《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3.唐诗与宋词:杜甫、李白、白居易、王之涣、岳飞、柳永、李清照等,重点关注他们的作品和创作背景。
4.元曲与明清小说:关汉卿、白朴、汤显祖、文天祥、吴承恩等,重点关注《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
二、现代文学常识:1.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背景、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如胡适、鲁迅、郭沫若等。
2.白话小说:《骆驼祥子》、《茶馆》、《围城》等,关注白话小说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创作特点。
3.现代诗歌:雨果、巴尔扎克、居里夫人、冯·罗曼·罗兰等,重点关注他们的作品和创作背景。
4.新时期的小说与戏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白毛女》、《雷雨》、《骆驼祥子》等,重点关注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
5.新诗与新时期的散文:朱自清、丁玲、沈从文、余秋雨、贾平凹、周国平等,关注他们的代表作品和创作风格。
三、外国文学常识:1.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学: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等。
2.英国文学: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济慈的诗歌、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等。
3.法国文学:雨果的《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双城记》、莫泊桑的《羊脂球》等。
4.俄罗斯文学:达尔文的《进化论》、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尼采的哲学思想等。
5.美国文学: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傲慢与偏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2024届高考复习部编高中语文必备知识汇编
部编高中语文必备知识汇编近几年高考语文命题,从“旧教材、新高考”到“新教材、新高考”的跨越。
2023年高考对教材的考查可以更加深入,更加灵活。
这一点考前教师和考生须引起高度重视。
花费了一点时间,把部编教材上之必备知识,梳理了一下,以备大家使用。
必修上1、诗歌的音乐性诗歌富于音乐性。
这种音乐性来自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歌的节奏:诗歌不仅要押韵,更要有鲜明的节奏。
声韵仅反映语言的抑扬,节奏才显示语言的顿挫。
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
”风声、鸟鸣、花开、水流,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地运动的,运动有快有慢,生命本身就是有节奏的。
诗歌要有鲜明的节奏才具备韵律美。
2、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就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3、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
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
如果是报道群体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
人物通讯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的片断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
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
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常见的写法有:(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4、文学短评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2024年高二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学常考知识点1.《诗经》:- 知识点一:《诗经》的时代背景、编者和作者。
- 知识点二:《诗经》的体裁、题材和风格。
- 知识点三:《诗经》中的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意义。
2.《楚辞》:- 知识点一:《楚辞》的时代背景、作者和流传情况。
- 知识点二:《楚辞》的体裁、题材和风格。
- 知识点三:《离骚》和《九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论语》:- 知识点一:《论语》的时代背景、作者和流传情况。
- 知识点二:《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其含义和影响。
4.唐诗宋词元曲:- 知识点一:唐诗的代表诗人、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特色。
- 知识点二:宋词的代表词人、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特色。
- 知识点三:元曲的四大剧种、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特色。
5.明清小说:- 知识点一:明清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知识点二:《西游记》、《红楼梦》和《水浒传》的作者、主要人物和主题。
二、古代文言文常考知识点1.古代文化常识:- 知识点一:古代礼制、制度和思想。
- 知识点二:古代文化名人及其代表作品和思想。
2.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一:文言文的特点、基本句型和基本结构。
- 知识点二:古文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现代文学常考知识点1.现代散文:- 知识点一:现代散文的特点、题材和风格。
- 知识点二:鲁迅散文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色。
- 知识点三:鲁迅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意义。
2.现代戏剧:- 知识点一:现代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知识点二: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特色。
3.现代小说:- 知识点一:现代小说的特点、题材和流派。
- 知识点二:《围城》、《活着》和《红岩》的作者、主要人物和主题。
- 知识点三:小说创作的技巧和艺术手法。
四、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常考知识点1.修辞手法:- 知识点一:比喻、夸张和反问等常见的修辞手法。
- 知识点二:修辞手法的用途和效果。
2.修辞语言:- 知识点一:常见的修辞语言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2024年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字音字形知识点1. 撇、捺、折的写法;2. 偏旁部首及其基本含义;3. 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和分类;4. 声调变调规律;5. 简体和繁体字的区别;6. 常见异体字的区分;7. 汉字的造字方法及演变规律。
二、词语知识点1. 词语的定义和分类;2. 词语的构词方法和规律;3. 常见词语的义项辨析;4. 词语的搭配和固定搭配;5. 词语的义同、义近、义反、义活用关系;6. 词语的词义辨析;7. 词语的拼音、词性及词义。
三、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知识点1.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 古代文学的特点及其意义;3. 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4.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5. 现代文学的主题和艺术特点;6.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和区别。
四、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知识点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2. 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和作用;3. 修辞手法的运用原则;4. 常见修辞手法的例子和解析;5. 修辞方法的定义和分类;6. 修辞方法的运用原则和技巧。
五、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夹叙夹议文等作文形式知识点1. 各类作文形式的定义和特点;2. 各类作文形式的写作结构和要求;3. 各类作文形式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4. 各类作文形式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六、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知识点1. 写作的要求和目的;2. 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构思文章的方法和技巧;4. 增强文章可读性的方法和技巧;5.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6. 文章的段落结构和过渡方式。
七、文学常识知识点1. 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文学作品的流派、体裁和风格特点;3. 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4.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艺术效果;5. 文学作品的当代意义和审美价值。
八、写作范文和优秀作文分析知识点1. 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表达技巧;2. 优秀作文的语言和修辞技巧;3. 优秀作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4. 优秀作文的补充和延伸。
2024年高二语文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语文的相关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二语文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流派:古乐府、古诗、古散文、古文言小说等。
2. 古代文学作品:《乐府诗集》、《史记》、《左传》、《红楼梦》等。
3. 古代文学特点:以诗、文为主,以抒发情感、表现社会和思想为目的,注重修辞手法和意境的营造。
二、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流派:近代韩、沪派,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白话文学,现代诗、现代小说等。
2. 现代文学作品:《狂人日记》、《骆驼祥子》、《呐喊》、《红高粱》等。
3. 现代文学特点:以白话文为主,并借鉴西方文学的创作技巧,揭示现实社会问题,强调个人情感和人性的探索。
三、古代诗词1. 古代诗体: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2. 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陆游等。
3. 古代诗词特点: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常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四、现代诗歌1. 现代诗体:自由诗、新体诗等。
2. 现代诗人:徐志摩、艾青、北岛、余光中等。
3. 现代诗歌特点:自由度高,语言表达多样,辞藻华丽,写作题材广泛。
五、古代散文1. 古代散文特点:言简意赅,文字流畅,内容多从民生、历史、人物、自然等方面展开。
2. 古代散文作家:刘备、林则徐、老舍、鲁迅等。
3. 古代散文经典作品:《寒食帖》、《南京条条大路通长江大桥》、《阿里山的姑娘》等。
六、现代散文1. 现代散文流派:韩寒派、熊培云派、贾平凹派等。
2. 现代散文特点:语言自由流畅,表达真实感受,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生哲思。
3. 现代散文作家:韩寒、余秋雨、艾青等。
七、古代小说1. 古代小说流派:志怪小说、传奇小说、笔记小说、话本小说等。
2. 古代小说特点:内容广泛,情节曲折,语言风趣,揭示社会百态。
3. 古代小说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八、现代小说1. 现代小说流派: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社会派小说等。
2. 现代小说特点:语言表达多样,写实性强,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
202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即将到来。
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我将在本文中对202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进行总结,涵盖了阅读理解、作文写作、语法和修辞四个方面的内容。
希望考生们能通过本文的学习,提升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1.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一环,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主要包括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和诗歌四种不同文体的阅读理解。
说明文:考生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理解文章中的各种概念和定义。
记叙文:考生需要把握文章的情节和结构,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分析并归纳文章的主旨。
议论文:考生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论证方法和观点的可信度。
诗歌:考生需要理解诗歌的基本要素,包括韵律、押韵、修辞和意象,并分析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2. 作文写作作文写作是考生表达个人观点和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中,有可能出现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三种文体。
议论文: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实际情境提供具体的例子和论证。
说明文:考生需要准确清晰地描述事物的特点、性质和规律,避免主观意见和感情色彩的介入。
记叙文:考生需要把握故事情节的结构和发展,注意描写和人物塑造,使文章生动有趣。
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注意段落结构的合理安排,采用恰当的过渡词和连接词,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3. 语法语法是语文考试中的基础,要求考生严守语法规则,在写作和阅读中运用自如。
常见的语法知识点包括:主谓一致、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语法知识的基本用法和常见错误,避免在写作和阅读中出现语法错误。
4. 修辞修辞是语文考试中的一种运用技巧,考察考生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能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考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应注意识别这些修辞手法,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汇总(共三类)
高考语文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汇总一、宗法、礼俗类1.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跽: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所以“跽”是一种警备的姿势,指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
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所以也叫“长跪”。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过秦论》)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
”后泛指天子的宗庙。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五代史伶官传序》)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羊、猪各一头。
【补充】牛、羊、猪都用,叫太牢。
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期功:古代服丧的亲族。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
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
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5.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俢禊事也。
(《兰亭集序》)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二、名号、称谓类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
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用于尊长和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子、夫子、君、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寡人: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古代帝王或诸侯谦称的还有:孤(小国之君)、不榖(不善)等。
3.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执事:①从事某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相关官员;③对对方的尊称;④差事,工作;⑤供役使的人。
课文中指对秦伯的尊称。
4.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籍:这里是项羽称自己的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教材主要文化常识一、名号、称谓类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
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用于尊长和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子、夫子、君、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寡人: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古代帝王或诸侯谦称的还有:孤(小国之君)、不榖(不善)等。
3.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执事:①从事某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相关官员;③对对方的尊称;④差事,工作;⑤供役使的人。
课文中指对秦伯的尊称。
4.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籍:这里是项羽称自己的名。
古人通常尊敬对方时称自己的名,表示自谦时也称自己的名。
这里是项羽表示对刘邦的尊敬。
5.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竖子:骂人的话,是对人的鄙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相当于“小子”。
6.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某:古人在书信中或草稿中用以代指自己的名字。
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陈情表》)陛,帝王宫殿的前台。
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要先呼台下的侍者,请其代为转告。
后来,陛下就成为臣子对帝王的敬称。
8.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种树郭橐驼传》)长人者:做官的人。
【补充】人牧,即人君。
古代指统治百姓的国君。
二、官职、官署类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注意】“迁”用于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便于区分,常在“迁”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左迁、迁谪;转调叫转迁,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2.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左尹:楚国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军事。
又有右尹,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
季父:古代兄弟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序。
【补充】兄弟中最大的称“伯”,有时也称“孟”。
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伯”,庶出长子称“孟”。
另,“伯仲”在一起指兄弟或不相上下,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代分王、侯二等。
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只享受赋税。
这里指其他率兵攻打秦国的人。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
主要职责是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宾客。
三、宗法、礼俗类1.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跽: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所以“跽”是一种警备的姿势,指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
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所以也叫“长跪”。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过秦论》)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
”后泛指天子的宗庙。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五代史伶官传序》)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羊、猪各一头。
【补充】牛、羊、猪都用,叫太牢。
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期功:古代服丧的亲族。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
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
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5.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俢禊事也。
(《兰亭集序》)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四、天文、历法类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赤壁赋》)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
如每月的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3.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兰亭集序》)永和:年号纪年,东晋穆帝年号。
癸丑: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五十年称“癸丑”年。
4.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归去来兮辞》)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各季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季”是第三。
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五、民俗、节日类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青衫:黑色单衣。
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后指代失意的官员。
这个词指代的对象比较多,可以指古时学子所穿的衣服,也以此借指学子、书生,还可以泛指失意的官员。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社鼓: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补充】稷,古代掌农事的官,由此引申指谷神。
识记办法:社——右边为“土”,为土地神;稷——左边为“禾”,乃“谷”前身。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项脊轩志》)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由此代指成童。
4.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项脊轩志》)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六、文化、科举类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杜鹃啼血:杜鹃,又叫布谷、子规、杜宇、子鹃。
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都是红色的,古人就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
后世往往用杜鹃啼叫来形容悲切之情。
2.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
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3.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幸:指君主宠爱女子。
也可指封建君主到达某地,叫巡幸。
文中是前一种意思。
4.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过秦论》)孟尝、平原、春申、信陵:战国四公子。
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以养“士”著称。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侵扰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因此养“士”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就是这四个人。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陈情表》)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嘱咐他儿子魏颗把自己的爱妾杀了殡葬。
魏颗没有照办而把她嫁了出去。
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结草,把杜回的绊倒,因此擒获杜回。
魏颗夜间梦见这个老人,老人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特来报恩。
后世用“结草代指报恩。
七、古代地理类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2.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
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鸿门宴》)山东: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河北:黄河以北。
不同于今天的“河北省”。
河南:黄河以南。
不同于今天的“河南省”。
5.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过秦论》)阡陌:田野间南北和东西坡走向相互交错的小路。
阡,南北走向的小路。
陌,东西走向的小路。
6.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八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八州,兖州、青州、冀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
附:古代常见的文体1.行、引乐府诗体裁,统称“歌行体”,亦称古风、古诗。
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字数长短不一,富于变化。
如曹操《短歌行》、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
2.说古代表示议论类的文体,用于解说道理或陈述事实。
如唐代韩愈的《师说》。
3.赋古代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有韵,句式像散文。
如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
4.记、志古代的一种散文体,可写人记事,也可写景状物,表达上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
“记”文如苏轼《石钟山记》、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姚鼐《登泰山记》。
“志”文如陈寿《三国志》、归有光《项脊轩志》。
5.疏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臣子给皇帝的奏议,多分条陈述意见。
又称奏章或奏议。
如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书古代的文体,可以指私人之间的书信(如林觉民《与妻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也可以指对政事的陈述(《谏逐客书》),还可以指文书等。
7.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名论文皆论点鲜明,论证详实。
如贾谊《过秦论》、苏洵《六国论》。
8.传以记述人物事迹、表现人物形象为主的传记体裁。
如司马迁“作七十二列传”、班固《苏武传》、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9.序一种文体,有按不同标准,有不同分法,如从写作者看,有自序和他序之分,从类型看,有诗序、书序、赠序、宴集序之分。
学过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书序,《孔雀东南飞(并序)》是诗序,《滕王阁序》《兰亭集体序》是宴集序。
10.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用于下臣对皇帝的陈述、请求、建议等。
如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
11.辞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文体。
因为产生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学过名篇有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