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蛋白 (整理)
荧光蛋白(整理)
荧光一、定义荧光(fluorescence )又作“萤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
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
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
二、原理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时,光的能量使原子核周围的一些电子由原来的轨道跃迁到了能量更高的轨道,即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
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是不稳定的,所以会恢复基态,当电子由第一激发单线态恢复到基态时,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所以产生荧光。
荧光是物质吸收光照或者其他电磁辐射后发出的光。
大多数情况下,发光波长比吸收波长较长,能量更低。
但是,当吸收强度较大时,可能发生双光子吸收现象,导致辐射波长短于吸收波长的情况发射。
当辐射波长与吸收波长相等时,既是共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该种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消光系数以及含量等因素有关。
荧光量子产率Q: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荧光的本领,是荧光物质发出光子数与吸收光子数的比值。
荧光蛋白分子的亮度由其量子产率与消光系数的乘积决定,与成像检测灵敏度密切相关。
三、荧光蛋白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 )在光谱的绿光区(500nm-525nm)已经发现了多种荧光蛋白,而且来源广泛,包括不同种属的Aequorea 、桡足类动物、文昌鱼以及珊瑚。
然而多数有齐聚反应,即使最好的荧光蛋白与EGFP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优点。
或许目前活细胞成像最好的选择是GFP 衍生的Emerald(祖母绿),它与EGFP的特性相似。
Emerald包含F64L 和S65T突变,另外还有四个点突变从而改进了折叠、37℃时的突变率以及亮度。
虽然Emerald比EGFP更有效,但含有快速光漂白成分,可能在某些环境下其定量成像会受到影响。
荧光蛋白 (整理)
荧光一、定义荧光(fluorescence )又作“萤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
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
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
二、原理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时,光的能量使原子核周围的一些电子由原来的轨道跃迁到了能量更高的轨道,即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
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是不稳定的,所以会恢复基态,当电子由第一激发单线态恢复到基态时,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所以产生荧光。
荧光是物质吸收光照或者其他电磁辐射后发出的光。
大多数情况下,发光波长比吸收波长较长,能量更低。
但是,当吸收强度较大时,可能发生双光子吸收现象,导致辐射波长短于吸收波长的情况发射。
当辐射波长与吸收波长相等时,既是共振荧光。
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该种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消光系数以及含量等因素有关。
荧光量子产率Q: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荧光的本领,是荧光物质发出光子数与吸收光子数的比值。
荧光蛋白分子的亮度由其量子产率与消光系数的乘积决定,与成像检测灵敏度密切相关。
三、荧光蛋白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在光谱的绿光区(500nm-525nm)已经发现了多种荧光蛋白,而且来源广泛,包括不同种属的Aequorea 、桡足类动物、文昌鱼以及珊瑚。
然而多数有齐聚反应,即使最好的荧光蛋白与EGFP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优点。
或许目前活细胞成像最好的选择是GFP衍生的Emerald(祖母绿),它与EGFP的特性相似。
Emerald包含F64L 和S65T突变,另外还有四个点突变从而改进了折叠、37℃时的突变率以及亮度。
虽然Emerald比EGFP更有效,但含有快速光漂白成分,可能在某些环境下其定量成像会受到影响。
荧光蛋白
要进一步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 (1)荧光信号强度的非线性性质使得定量非 常困难 (2)多数生物具有微弱的自发荧光现象,并 有着类似的激发和发射波长,这个荧光背景会影 响某些 GFP 的检测, (3)实验中发现很难建成 GFP 稳定细胞株, 可能与 GFP 参与细胞凋亡过程有关, (4)另外,需要注意,由于GFP本身分子量较 大,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的GFP有可能对蛋白本身 的细胞定位等特性产生影响,在使用 GFP作为标 签时需要进行仔细分析。
GFP还可用于监控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 现象,例如基因表达、蛋白质定位和动力 学、细胞分化、染色体复制和调控、细胞 内转运途径等。现在科学家们仍在继续寻 找新的荧光蛋白基因,使得被荧光蛋白标 记的蛋白质不仅可以发绿光、黄光、橙光, 还可以发红光。众多的荧光蛋白基因构建, 以及基因表达技术的开发应用,必然会给 分子生物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给相关领 域的研究带来新气象。
3.融合抗体:近年来,关于绿色荧光蛋白融 合单链抗体的报道很多,国内也有相关报道,如 将抗肝癌单链双功能抗体融合GFP真核表达载体并 导人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表达并获得成功。因 融合抗体具有与抗原结 合及发射荧光两种特性 ,故这一人工子可用做 免疫染色的检测试剂, 直接应用于流式细胞仪 和免疫荧光的标记及肿 瘤的检测等等。
20世纪60年代,一位日本科学家从 美国西岸打捞了大量发光水母,带回位 于华盛顿州的实验室进行研究,这些水 母在受到外界的惊扰时会发出绿色的荧 光。经过长期的重复努力,发现在这种 水母的体内有一种叫水母素的物质,在 与钙离子结合时会发出蓝光,而这道蓝 光未经人所见就已被一种蛋白质吸收, 改发绿色的荧光。
这种捕获蓝光并发 出绿光的蛋白质,就是 绿色荧光蛋白。这位日 本科学家也因为这项发 现,获得了2008年颁发 的诺贝尔化学奖,他就 是日本科学家下村修。
多种荧光蛋白
多种荧光蛋白荧光蛋白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蛋白质,它们能够发出绿色、黄色、橙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的荧光,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蛋白质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等领域。
本文将按照荧光蛋白的类别进行介绍。
1. 绿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GFP)是最早被发现的荧光蛋白,它能够发出绿色荧光。
GFP的发现和研究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它可以被用于研究蛋白质的定位、表达、交互等方面。
GFP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蛋白质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等领域。
2. 黄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YFP)是一种能够发出黄色荧光的荧光蛋白,它是GFP的变种。
YFP的发现和研究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它可以被用于研究蛋白质的定位、表达、交互等方面。
YFP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蛋白质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等领域。
3. 橙色荧光蛋白橙色荧光蛋白(OFP)是一种能够发出橙色荧光的荧光蛋白,它是GFP的变种。
OFP的发现和研究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它可以被用于研究蛋白质的定位、表达、交互等方面。
OFP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蛋白质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等领域。
4. 红色荧光蛋白红色荧光蛋白(RFP)是一种能够发出红色荧光的荧光蛋白,它是GFP的变种。
RFP的发现和研究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它可以被用于研究蛋白质的定位、表达、交互等方面。
RFP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蛋白质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等领域。
总结荧光蛋白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蛋白质,它们能够发出绿色、黄色、橙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的荧光。
不同颜色的荧光蛋白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它们可以被用于研究蛋白质的定位、表达、交互等方面。
荧光蛋白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蛋白质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等领域。
荧光蛋白 (整理)
荧光一、定义荧光(fluorescence )又作“萤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
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
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
二、原理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时,光的能量使原子核周围的一些电子由原来的轨道跃迁到了能量更高的轨道,即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
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是不稳定的,所以会恢复基态,当电子由第一激发单线态恢复到基态时,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所以产生荧光。
荧光是物质吸收光照或者其他电磁辐射后发出的光。
大多数情况下,发光波长比吸收波长较长,能量更低。
但是,当吸收强度较大时,可能发生双光子吸收现象,导致辐射波长短于吸收波长的情况发射。
当辐射波长与吸收波长相等时,既是共振荧光。
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该种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消光系数以及含量等因素有关。
荧光量子产率Q: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荧光的本领,是荧光物质发出光子数与吸收光子数的比值。
荧光蛋白分子的亮度由其量子产率与消光系数的乘积决定,与成像检测灵敏度密切相关。
三、荧光蛋白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在光谱的绿光区(500nm-525nm)已经发现了多种荧光蛋白,而且来源广泛,包括不同种属的Aequorea 、桡足类动物、文昌鱼以及珊瑚。
然而多数有齐聚反应,即使最好的荧光蛋白与EGFP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优点。
或许目前活细胞成像最好的选择是GFP衍生的Emerald(祖母绿),它与EGFP的特性相似。
Emerald包含F64L和S65T突变,另外还有四个点突变从而改进了折叠、37℃时的突变率以及亮度。
虽然Emerald比EGFP更有效,但含有快速光漂白成分,可能在某些环境下其定量成像会受到影响。
荧光蛋白标记原理
荧光蛋白标记原理
荧光蛋白标记原理是利用荧光蛋白与目标蛋白的相互作用,通过将荧光蛋白融合到目标蛋白的结构上来实现对目标蛋白的可视化标记。
荧光蛋白是一类具有自发发射荧光的蛋白质,最常见的是绿色荧光蛋白(GFP)。
通过插入荧光蛋白基因序列到目标蛋白的编码基因序列中,可以使目标蛋白合成成为一个荧光蛋白-目标蛋白融合蛋白。
这种融合蛋白可以保留目标蛋白的功能,在荧光显微镜下通过荧光信号观察目标蛋白的定位、表达水平以及相互作用等。
荧光蛋白的发射波长可以通过在原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进行相应的突变来改变,从而实现多种颜色的标记。
利用荧光蛋白的这种特性,可以同时标记多个目标蛋白,通过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来观察多个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相互作用等。
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
它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荧光蛋白标记技术还有助于研究蛋白质在疾病发展中的变化,以及筛选和评估药物的效果。
荧光蛋白
荧光蛋白的发展简史
2
荧光蛋白的结构
3
荧光蛋白的分类
4
荧光蛋白的应用
5
结 论 与 展 望
下村修
• 1962年在维多利亚多管水母体内 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 GFP ),并 进行纯化。
马丁·沙尔菲
• 第一次运用绿色荧光蛋白 这个神奇工具投入试验研 究。
钱永健
• 1994年,改造GFP,使 其荧光变强、变色。
图2.Azurite突变体 图3. EBFP2 突变体
荧光蛋白的应用
• 红色系列荧光蛋白
对于橙色与红色系列荧光蛋白,较早报道的红色荧光蛋白(DsRed)的突变体有 mBanana、mOrange、dTomato、mTangerine、mStrawberry 和 mCherry。这些以水 果命名的荧光蛋白表现出不同的光谱和理化特性,其中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 成熟 快、单体特性好,已被广泛应用,但它的亮度较低。
mKeima 是最早报道的大 Stokes 位移的红色荧光蛋白, 它的发射与吸收峰分别位于440 和620 nm 处。采用458 nm 的光 源同时激发CFP 与 mKeima 两个 荧光分子,能实现单光源的多色 成像及荧光相关光谱(FCS) 分析。 但 mKeima 有两个激发峰,另一 个在584 nm 处,这不利于它的 多色成像。
图8. PA-GFP的CLSM
图9. Dronpa 光致变色的性质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荧光 蛋白的发展,结构及 分类,以及其在亮度、 Stokes 位移、光谱等 特性方面的研究与发 展,在光转换与光激 活荧光蛋白及其在超 分辨荧光成像技术中 的应用。
展望
活体成像深度仍有局 限性,为了提高分辨率, 需要优化出更合适于活 体荧光成像的高亮度近 红外荧光蛋白分子。 新型光学成像技术迫 切需要具备新特性的荧 光分子与之结合,以更 大程度地提高成像的时 空分辨率和检测灵敏度。
荧光蛋白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荧光蛋白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荧光蛋白(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FP)是一种能够自发发射绿色光的蛋白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细胞生物学中。
它通过标记蛋白质、表达特定基因等方法,帮助科学家们观察细胞内分子的运动和互动,揭示生命的奥秘。
一、荧光蛋白的发现荧光蛋白最早发现于海葵,由日本科学家上田英寿于1961年发现。
上田利用UV光照射海葵的蛋白质,使其发射出绿色光芒。
这项研究开创了细胞标记的新时代。
后来,科学家发现荧光蛋白并不局限于海葵,许多物种都可以分泌这种神奇的蛋白质。
以青蛙黑脂肪细胞表达重组绿色荧光蛋白(recombinant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rGFP)为例,可以在细胞内直接观察蛋白质运动以及互相作用的行为。
这一发现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在细胞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荧光蛋白的基本原理荧光蛋白是一种生物发光染料。
它由一个β桶型的结构组成,中心是一个色氨酸残基,周围有11种不同的丙氨酸染色基团。
当光照射到这些染色基团时,它们会吸收光的能量,并释放出一个高能电子。
该电子随后会被传递到色氨酸残基上,释放出一束特定波长的荧光光。
荧光蛋白的行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 pH值、类似荧光素的色素和其它静电基团的存在。
但是,较为普遍的是,普通的荧光蛋白因环境的不同而发射的光是单一的绿色。
此外,在高温、低氧等恶劣环境下,荧光蛋白的荧光效率会下降。
三、荧光蛋白的应用1. 在体内标记某一分子荧光蛋白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加入到动物或人体细胞内,作为某一个分子的标记。
比如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肝带状病毒中的核酸,以便直接观察病毒的复制过程。
通过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时间变化,可以获得关于分子的很多信息,例如空间位置、分布情况和动态变化等。
2. 诊断疾病荧光蛋白在诊断疾病方面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将荧光蛋白与抗体结合,制成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蛋白质或病毒的存在与否;或在很小很深的病灶内,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度来成像,辅助手术医生进行诊疗。
荧光蛋白(整理)
荧光一、定义荧光(fluorescence )又作“萤光”,就是指一种光致发光得冷发光现象。
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得入射光(通常就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得得波长长得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
具有这种性质得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
二、原理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时,光得能量使原子核周围得一些电子由原来得轨道跃迁到了能量更高得轨道,即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
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就是不稳定得,所以会恢复基态,当电子由第一激发单线态恢复到基态时,能量会以光得形式释放,所以产生荧光。
荧光就是物质吸收光照或者其她电磁辐射后发出得光。
大多数情况下,发光波长比吸收波长较长,能量更低。
但就是,当吸收强度较大时,可能发生双光子吸收现象,导致辐射波长短于吸收波长得情况发射。
当辐射波长与吸收波长相等时,既就是共振荧光。
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该种物质得荧光量子产率、消光系数以及含量等因素有关。
荧光量子产率Q: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将吸收得光能转化为荧光得本领,就是荧光物质发出光子数与吸收光子数得比值。
荧光蛋白分子得亮度由其量子产率与消光系数得乘积决定,与成像检测灵敏度密切相关。
三、荧光蛋白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在光谱得绿光区(500nm525nm)已经发现了多种荧光蛋白,而且来源广泛,包括不同种属得Aequorea 、桡足类动物、文昌鱼以及珊瑚。
然而多数有齐聚反应,即使最好得荧光蛋白与EGFP相比,也没有明显得优点。
或许目前活细胞成像最好得选择就是GFP衍生得Emerald(祖母绿),它与EGFP得特性相似。
Emerald包含F64L与S65T突变,另外还有四个点突变从而改进了折叠、37℃时得突变率以及亮度。
虽然Emerald比EGFP更有效,但含有快速光漂白成分,可能在某些环境下其定量成像会受到影响。
荧光蛋白--(整理)
荧光蛋白--(整理)荧光一、定义荧光(fluorescence )又作“萤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
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
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
二、原理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时,光的能量使原子核周围的一些电子由原来的轨道跃迁到了能量更高的轨道,即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
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是不稳定的,所以会恢复基态,当电子由第一激发单线态恢复到基态时,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所以产生荧光。
荧光是物质吸收光照或者其他电磁辐射后发出的光。
大多数情况下,发光波长比吸收波长较长,能量更低。
但是,当吸收强度较大时,可能发生双光子吸收现象,导致辐射波长短于吸收波长的情况发射。
当辐射波长与吸收波长相等时,既是共振荧光。
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该种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消光系数以及含量等因素有关。
荧光量子产率Q: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荧光的本领,是荧光物质发出光子数与吸收光子数的比值。
荧光蛋白分子的亮度由其量子产率与消光系数的乘积决定,与成像检测灵敏度密切相关。
三、荧光蛋白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在光谱的绿光区(500nm-525nm)已经发现了多种荧光蛋白,而且来源广泛,包括不同种属的Aequorea 、桡足类动物、文昌鱼以及珊瑚。
然而多数有齐聚反应,即使最好的荧光蛋白与EGFP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优点。
或许目前活细胞成像最好的选择是GFP衍生的Emerald(祖母绿),它与EGFP的特性相似。
Emerald包含F64L和S65T突变,另外还有四个点突变从而改进了折叠、37℃时的突变率以及亮度。
虽然Emerald比EGFP更有效,但含有快速光漂白成分,可能在某些环境下其定量成像会受到影响。
荧光蛋白
经过该过程形成可发射荧光的成熟形式。荧光蛋 白的发射光谱和性质决定于这部分生色团结构, 生色团是其蛋白质一级序列固有的,它产生荧光 不需要底物和辅助因子[1],在紫外或者蓝光下, GFP能保持较长的荧光,而不出现如荧光素荧光 淬灭的现象。另外,GFP的生色团没有物种特异 性,在翻译后的几小时内可以通过自动催化作用 合成,其生色团自身环化的动力源于荧光蛋白独 特的三维结构[1]。
[8] Keito Nishizawa, Yoichi Kita, Masahiko Kitayama, Masao Ishimoto. A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DsRed2, as a visual reporter for transient expression and stable transformation in soybean[J]. Plant Cell Rep, 2006, 25: 1355-1361. [9] Wenck, Allan R. Application of Reef Coral Fluorescent Proteins to Plant Biotechnology[J]. Clontechniques, 2006. [10] Carolien F, Rossana M, Gerar N. M, van der Krogt, Ton Bisseling, René Geurts. Use of the Fluorescent Timer DsRED-E5 as Reporter to Monitor Dynamics of Gene Activity in Plants[J]. Plant Physiology, 2004, 135: 1879-1887.
到红色荧光信号,而液泡中检测不到荧光信号。 近年来,随着植物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红色 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在大豆[8]、玉米[9]、番茄 [10]、水稻[11; 12]等植物中的应用都有所报道。 Wench[9]用含有DsRed的载体转化玉米,得到肉 眼可见红色荧光的愈伤组织,并且发现转DsRed 玉米的纯合株比杂合株荧光强度更强。
荧光蛋白的名词解释
荧光蛋白的名词解释荧光蛋白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具有发光性质的蛋白质。
它们能够吸收外部光能量,并在经过反向电子跃迁后发出可见光,常见的颜色有绿色、黄色和红色。
荧光蛋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对于生物体的光学研究和标记具有重要意义。
荧光蛋白最早是在一种海洋生物——荧光海藻中被发现的。
这类海藻具有发光性质,而且在黑暗中闪烁着绿色的光芒,引人注目。
经过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发现这一发光现象是由荧光蛋白所引起的。
荧光蛋白是一种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的复合物,蛋白质部分称为“载体”,而非蛋白质部分则为“色团”。
荧光蛋白的发光机制是一种自然的光转换过程。
当荧光蛋白吸收外部的光能量时,能量会引发荧光蛋白内部的电子发生跃迁,并释放出光能。
这种现象被称为“荧光”。
荧光蛋白通过吸收紫外光或蓝光,能够发射出绿光,甚至能够经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改造,发射出多种颜色的光。
这种特性使得荧光蛋白成为许多领域研究的重要工具。
荧光蛋白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荧光蛋白与细胞或生物体内的特定分子结合,可以实现对分子的标记和追踪。
例如,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将荧光蛋白与蛋白质结合,观察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动和分布方式,以研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
此外,荧光蛋白还可以用于探测和监测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如细胞凋亡、钙离子浓度、酸碱度等。
在医学领域,荧光蛋白的应用更广泛。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荧光蛋白转移到人体细胞中,实现对细胞和组织的可视化观察。
这为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荧光蛋白可以用于标记和追踪癌细胞的位置和扩散情况,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手术切除。
此外,荧光蛋白还可以辅助药物的筛选和监测,在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荧光蛋白还被广泛用于环境科学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研究。
例如,通过将荧光蛋白与微生物结合,可以实现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的监测和追踪。
在食品安全方面,荧光蛋白可以用于检测食物中的有害物质或微生物的存在,为保障食品质量提供了新的方法。
细胞荧光蛋白结果描述
细胞荧光蛋白结果描述
细胞荧光蛋白结果描述可能如下:
1.荧光信号的定量分析:
荧光信号的定量分析是细胞免疫荧光结果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来反映细胞内目标蛋白质或抗原的表达和定位情况。
2.荧光蛋白的特性:
荧光蛋白具有发色团,可以发出荧光,不同荧光蛋白具有不同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
3.荧光信号的激发和发射波长设定:
荧光信号的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荧光染料或标记抗体,并进行相应的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的设定,以确保荧光信号的准确测量。
4.荧光信号的分布分析:
荧光信号的分布可以反映目标蛋白质或抗原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如细胞膜、核、胞质等位置。
5.荧光信号的数量统计:
荧光信号的数量统计可以反映目标蛋白质或抗原的表达情况。
荧光蛋白发光原理
荧光蛋白发光原理荧光蛋白是一类可以发出可见光的蛋白质,它们在许多生物体内都起到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荧光蛋白发光的原理主要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电子能级分布有关。
荧光蛋白最早是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冷水珊瑚中发现的。
冷水珊瑚的荧光蛋白能够发出绿色的荧光,这一特性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
随后的研究发现,许多其他生物体中也存在类似的发光蛋白。
荧光蛋白的发光是由其内部的色氨酸残基和染料分子共同决定的。
在荧光蛋白的结构中,有一个叫做环状化的染料分子,这个分子是由三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
环状染料分子的存在导致了荧光蛋白具有独特的发光特性。
在荧光蛋白中,存在一个称为色氨酸残基的氨基酸残基。
色氨酸残基具有特殊的性质,它的化学结构能够吸收紫外光,并将能量转化为激发态的电子。
当色氨酸残基被激发后,它会迅速放出激发态的能量,并传递给环状染料分子。
在接收到能量之后,环状染料分子的结构会发生改变,导致电子能级分布发生变化。
这个过程称为激发态转换。
在激发态转换过程中,染料分子的能级间隔会变小,从而使得激发态电子返回到基态。
当电子返回到基态时,它会释放出能量,并以光子的形式发出。
发出的光子具有特定的波长和能量,决定了荧光蛋白的发光颜色。
荧光蛋白的发光波长通常是可见光范围内的,通常为绿色或黄色。
这是因为荧光蛋白的内部结构和化学组成决定了它们特定的发光特性。
除了色氨酸残基和环状染料分子,荧光蛋白的发光还受到其周围环境的影响。
荧光蛋白通常存在于细胞质或溶液中,这些环境中的其他分子和物质可以对发光过程产生影响。
例如,荧光蛋白的发光强度和波长可能受到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温度等因素的调控。
荧光蛋白的发光原理不仅在基础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将荧光蛋白的基因与其他基因组合,科学家们可以实现基因的可视化和追踪。
通过观察荧光蛋白的发光可以了解特定基因在不同生物体内的表达和功能,这对于研究生物体的发育、疾病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荧光蛋白bfp的常用的激发光和发射光光谱_概述说明
荧光蛋白bfp的常用的激发光和发射光光谱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激发光和发射光谱是荧光蛋白BFP(Blue fluorescent protein)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荧光蛋白BFP是一种能发出蓝色荧光的蛋白质,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荧光蛋白BFP的激发光和发射光谱特征对于深入理解其结构、功能以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荧光蛋白BFP的激发光和发射光谱特征: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荧光蛋白BFP的基本信息和应用背景;然后,我们将详细分析其常见的激发光源及其选择原则;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影响激发光谱特征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我们将对荧光蛋白BFP的发射峰和光谱特性展开分析;最后,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和结果,并提出未来研究建议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概述荧光蛋白BFP的常用的激发光和发射光谱特征。
通过对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荧光蛋白BFP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色机制,并为其在生物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同时,本文也旨在提供给科研人员参考,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时能够更好地使用荧光蛋白BFP并理解其特性。
2. 荧光蛋白BFP2.1 荧光蛋白简介荧光蛋白(Fluorescent protein, FP)是一类生物荧光探针,具有自身固有的发光性质。
其中,荧光蛋白bfp (Blue Fluorescent Protein)是一种产生蓝色荧光的变种。
2.2 BFP的特点和应用荧光蛋白bfp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bfp能够在体内及细胞内表达,不需要添加外部试剂。
其次,bfp具有很高的相对分子量、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使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发光性能。
此外,bfp拥有较窄的激发峰和发射峰,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滤波器和单色仪轻松地检测到其发出的荧光信号。
最后,bfp与其他颜色的荧光蛋白(如GFP、YFP等)相比,具有更快的亮灭动力学与较高的亮度。
荧光蛋白发光原理
荧光蛋白发光原理荧光蛋白是一种能够发出绿色或其他颜色荧光的蛋白质,它在生物医学研究、生物成像、生物传感、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荧光蛋白的发光原理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荧光蛋白的发光原理主要涉及到两个关键的分子,色氨酸和环氧化酶。
色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它在荧光蛋白的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色氨酸受到紫外线或蓝光的激发时,它会跃迁到一个激发态,然后迅速退激发到基态,释放出光子,产生荧光。
这就是荧光蛋白发光的基本原理。
除了色氨酸,环氧化酶也是荧光蛋白发光的关键因素。
环氧化酶是一种辅助酶,它在荧光蛋白的发光过程中起着催化作用。
环氧化酶能够加速色氨酸的氧化反应,从而促进荧光蛋白的发光过程。
没有环氧化酶的存在,荧光蛋白是无法正常发光的。
荧光蛋白的发光原理还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结构特点,那就是色素。
荧光蛋白的结构中含有色素,它能够吸收外界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发光能量。
色素的存在使得荧光蛋白能够发出明亮的荧光,从而在生物成像和其他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的关键因素,荧光蛋白的发光还受到pH值、温度、离子浓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荧光蛋白的发光强度和颜色都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荧光蛋白的发光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利用其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总的来说,荧光蛋白的发光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它涉及到多种分子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荧光蛋白的发光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为人类健康和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本文能够对你理解荧光蛋白的发光原理有所帮助。
荧光蛋白(整理)
荧光一、定义荧光(fluorescence )又作“萤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
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
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
二、原理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时,光的能量使原子核周围的一些电子由原来的轨道跃迁到了能量更高的轨道,即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
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是不稳定的,所以会恢复基态,当电子由第一激发单线态恢复到基态时,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所以产生荧光。
荧光是物质吸收光照或者其他电磁辐射后发出的光。
大多数情况下,发光波长比吸收波长较长,能量更低。
但是,当吸收强度较大时,可能发生双光子吸收现象,导致辐射波长短于吸收波长的情况发射。
当辐射波长与吸收波长相等时,既是共振荧光。
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该种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消光系数以及含量等因素有关。
荧光量子产率Q: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荧光的本领,是荧光物质发出光子数与吸收光子数的比值。
荧光蛋白分子的亮度由其量子产率与消光系数的乘积决定,与成像检测灵敏度密切相关。
三、荧光蛋白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在光谱的绿光区(500nm-525nm)已经发现了多种荧光蛋白,而且来源广泛,包括不同种属的Aequorea 、桡足类动物、文昌鱼以及珊瑚。
然而多数有齐聚反应,即使最好的荧光蛋白与EGFP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优点。
或许目前活细胞成像最好的选择是GFP衍生的Emerald(祖母绿),它与EGFP的特性相似。
Emerald包含F64L 和S65T突变,另外还有四个点突变从而改进了折叠、37℃时的突变率以及亮度。
虽然Emerald比EGFP更有效,但含有快速光漂白成分,可能在某些环境下其定量成像会受到影响。
荧光蛋白
应用
作为报告基因构建基因工程载体
【a 质粒克隆载体的报告基因如LacZ,是利用酶促催化 反应,需要加入外源底物和诱导物(如IPTG,X-gal),操 作繁琐,价格昂贵。b 荧光素酶(LUX)所检测到的荧 光产生部位不一定反映荧光素酶基因的特异表达部位。 c GUS则需要昂贵的反应底物且反应颜色的深浅有时不 能说明GUS活性的高低或有无。】
①增强型GFP。Guohon S等将Ser65用Thr替代, Phe64用Leu替代,使GFP的荧光强度提高了35 倍,而且激发后16 h~24 h后仍可稳定地测定 荧光;
②人工GFP。Zolotukhin S等改变了wtGFP基因 编码区中88个密码子中的92个碱基而用人类基 因组中常用的密码子代替,将GFP的荧光强度 提高22倍,适合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
目的基因的功能研究(将目的基因与GFP基因 连接后,通过观测融合蛋白的荧光特性研究其 表达和功能)
应用:追踪多种生物细胞变化(科学家们已经 研究出监控脑神经细胞生长过程的方法),是 生物学中的“活细胞探针”
病原体与其宿主关系的研究 (观察病毒在宿主 内的运动方式与表达时间等)
GFP优点
不需加任何底物,荧光性质稳定【在很大的pH 范围内(7~ 12.2)GFP的吸收、发射光谱基本相同,其变性需在90℃或 pH<4.0或pH>12.0的条件下用6 mol/L盐酸胍处理.】
His early work focused on creating fluorescent dyes for monitoring cellular calcium, and he has used similar techniques to monitor sodium and cyclic AMP.
转基因荧光标记种类
转基因荧光标记种类
转基因荧光标记技术是将荧光蛋白基因导入细胞或生物体内,使其表达荧光蛋白,从而实现对细胞或生物体的可视化标记。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如基因表达、细胞迁移、蛋白质相互作用等领域。
常用的荧光蛋白包括:
1. 绿色荧光蛋白(GFP)
来自于绿色发光水母,发射绿色荧光。
GFP是最早发现和应用的荧光蛋白,也是最常用的荧光标记蛋白。
2. 红色荧光蛋白(RFP)
来自珊瑚和海葵,发射红色荧光。
RFP与GFP荧光颜色互补,常用于双荧光标记实验。
3. 黄色荧光蛋白(YFP)
来源于GFP的突变体,发射黄色荧光。
YFP的激发和发射波长与GFP有所区别,可用于多色荧光标记。
4. 蓝色荧光蛋白(BFP)
来源于GFP的突变体,发射蓝色荧光。
BFP与其他荧光蛋白的颜色差异较大,适合多色荧光标记。
5. 红荧光蛋白(mCherry、mRFP)
来源于珊瑚和海葵,发射红色荧光。
相比于传统RFP,这些改良型红荧光蛋白具有更高的亮度和光稳定性。
除了上述常见的荧光蛋白,还有一些新型荧光蛋白被开发出来,如远红外荧光蛋白、近红外荧光蛋白等,可用于深组织成像等特殊应用。
根据实验需求,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合适的荧光蛋白进行标记和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一、定义荧光(fluorescence )又作“萤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
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
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
二、原理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时,光的能量使原子核周围的一些电子由原来的轨道跃迁到了能量更高的轨道,即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
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是不稳定的,所以会恢复基态,当电子由第一激发单线态恢复到基态时,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所以产生荧光。
荧光是物质吸收光照或者其他电磁辐射后发出的光。
大多数情况下,发光波长比吸收波长较长,能量更低。
但是,当吸收强度较大时,可能发生双光子吸收现象,导致辐射波长短于吸收波长的情况发射。
当辐射波长与吸收波长相等时,既是共振荧光。
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该种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消光系数以及含量等因素有关。
荧光量子产率Q: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荧光的本领,是荧光物质发出光子数与吸收光子数的比值。
荧光蛋白分子的亮度由其量子产率与消光系数的乘积决定,与成像检测灵敏度密切相关。
三、荧光蛋白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在光谱的绿光区(500nm-525nm)已经发现了多种荧光蛋白,而且来源广泛,包括不同种属的Aequorea 、桡足类动物、文昌鱼以及珊瑚。
然而多数有齐聚反应,即使最好的荧光蛋白与EGFP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优点。
或许目前活细胞成像最好的选择是GFP衍生的Emerald(祖母绿),它与EGFP的特性相似。
Emerald包含F64L 和S65T突变,另外还有四个点突变从而改进了折叠、37℃时的突变率以及亮度。
虽然Emerald比EGFP更有效,但含有快速光漂白成分,可能在某些环境下其定量成像会受到影响。
下面主要介绍GFP及其衍生型荧光蛋白:(1)来源绿色荧光蛋白最早由美籍日裔科学家下村修于1962年在水母中发现。
这种蛋白质在蓝色波长范围的光照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其发光过程需要冷光蛋白质Aequorin的帮助,而且,这个冷光蛋白质可与钙离子(Ca2+)相互作用。
在水母中发现的野生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分子量较小,仅为27~30kDa,而编码GFP的基因序列也很短,为2.6kb。
(2)性质GFP由2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GFP序列中的65-67位残基(Ser65-Tyr66-Gly67)可自发形成荧光发色基团——对羟基苯咪唑啉酮GFP的激发光谱在400nm附近有一个主激发峰,在470nm附近有一个次激发峰。
发射光谱在505nm附近有一尖锐的主发射峰,在540nm附近有一肩峰GFP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无光漂白现象(Photobleaching),用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亦不影响其荧光性质。
在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常被用作报告基因。
(3)野生型野生型GFP(wild type GFP, wtGFP)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而且被用作新型的简单报告基因及体内标记,但GFP在异源生物体中的表达并非那么简单。
例如,研究人员很早就发现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孵育才能在细胞或生物体中表达GFP,并且wtGFP在37℃的热稳定性差。
这些都阻碍了它在转基因中的应用。
这些难题促使人们进一步筛选分离wtGFP的变体。
现在,人们已经找到了荧光强度更强且更耐热的变体。
这些变体多数为经突变的脱辅基蛋白,它们可防止高温导致的错误折叠。
近年来出现的新型wtGFP基因突变体的激发和发射谱发生了改变,热稳定性和荧光强度得到了提高,GFP报告基因在小鼠中的应用就是以这些变体作为基础的。
(4)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红移变体增强型GFP(EGFP)。
诸如EGFP这些红移变体的最大激发峰发生红向移动,大约为490nm,这一波长也恰好是多数分光设备、流式细胞仪及共聚焦显微镜的常用波长。
EGFP有两个氨基酸突变,当被蓝光激发时,它发出的荧光要比wtGFP亮30-40倍。
wtGFP和包括EGFP在内的多数变体半衰期长,所以不适合精确追踪表达的减少或损耗。
(5)不稳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dEGFP)为克服这一问题,人们在1998年构建了不稳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dEGFP)。
原理就是将EGFP的cDNA融合到小鼠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基因的C-末端。
ODC含有一个PEST序列,这个序列可促进该蛋白在细胞内的降解。
虽然,目前这些不稳定变体还没有在小鼠中应用,但这些变体有利于实时追踪基因表达动力学的研究。
(6)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YFP)另一种红移变体是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YFP),该变体有四个氨基酸突变。
在527nm时,EYFP的发射光从绿色变为黄绿色。
EYFP荧光的亮度水平与EGFP相当。
EYFP 抗酸性差、对卤化物敏感,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
在EYFP 基础上改进的突变体mCitrine[21]和mVenus[22]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黄色荧光蛋白。
(7)增强型蓝色荧光蛋白(EBFP)在光谱的另一端是蓝色/蓝绿色变体,包括增强型蓝色荧光蛋白(EBFP)变体。
它有四个氨基酸突变,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80nm和440nm。
由于这些突变改进了蛋白折叠和发色团形成的效率,所以也增强了所发出荧光的亮度(与蓝色变体相比)和蛋白溶解性。
但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EBFP产生的荧光信号大致与wtGFP相当。
蓝色荧光蛋白发光较弱,抗光漂白和抗酸性较差,用于细胞成像时背景信号高。
针对EBFP开发的3个更亮的突变体:Azurite (亮度是EBFP 的1.6 倍)、EBFP2(亮度是EBFP的2倍,mTagBFP(亮度是EBFP的3.7倍)。
最亮的蓝色荧光蛋白。
mTagBFP 是由红色荧光蛋白TagRFP突变而来。
(8)增强型蓝绿色(青色)荧光蛋白(ECFP)增强型蓝绿色荧光蛋白(ECFP)是发出蓝色/蓝绿色荧光的另一种变体,产生的荧光信号要比wtGFP强。
ECFP有六个氨基酸突变(表3),发射光谱从绿色迁移到蓝绿色,最大激波长在433nm(主峰)和453nm(次峰),最大发射在475nm,于510nm处有一肩峰(图11)。
ECFP另一特点是比其它蓝色/蓝绿色变体光漂白效应弱,而且比EBFP的亮度强。
值得一提的是,wtGFP的主要绿色荧光变体,如EGFP等已经在ES细胞、基因打靶和转基因小鼠研究中得到充分应用。
2、蓝色及蓝绿色荧光蛋白虽然EBFP是Aequorea GFP来源的最早的光谱变体之一,但其亮度低、光稳定性差,使其很久以来没有引起多数研究者的注意。
最近,有三个研究小组报道指出,改进的蓝色Aequorea 荧光蛋白变体与EBFP相比,亮度和光敏感性有明显增强。
这些新的变体被命名为Azurite(石青或蓝铜矿)、强力增强型蓝色荧光蛋白2(strongly enhanced blue fluorescent protein 2, SBFP2)及EBFP2,它们第一次使得活细胞在蓝色光谱区域成功地长时间成像成为可能。
即使这三种荧光蛋白在高浓度的微环境中表现出很弱的二聚体特性,但是它们能够在与亚细胞定位的靶蛋白融合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它们能够很容易地通过滤光片设备与标准的BFP及4', 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一起成像。
所有这些BFP变体都可以通过A206K突变改造成真正的单体,而且这种突变不会影响它们的特性。
更重要的是,亮度最强、光稳定性最强的蓝色荧光蛋白EBFP2,是EGFP在活细胞中FRET的很好的供体。
3、黄色荧光蛋白荧光蛋白的改造遵循这样一个宗旨,那就是越红越好.普遍认为,长波长光子的激发对细胞和组织的光毒性小,且自体荧光和动物组织的光吸收都是最小。
这些因素意味着红色的荧光基团对比度提高(因为背景应该降低),且更适合于体内成像。
于是,荧光蛋白的改造慢慢向红色偏移。
黄色荧光蛋白最早的变体EYFP(表6)虽然仍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其pK a值高、对卤化物敏感,导致EYFP的应用还很不理想。
单体形式的变体柠檬黄(mCitrine)和维纳斯(mVenus)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黄色荧光蛋白探针,但二者都还没有商业化。
然而与之相似的,来源于Aequorea 被命名为诞生石Topaz(黄玉)的变体可从Invitrogen公司买到。
另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黄色荧光蛋白是能量转移黄色荧光蛋白(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 for energy transfer, YPet),它经合成的DNA重排获得,与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术结合能够增强FRET中蓝绿色荧光蛋白和黄色荧光蛋白的配对。
YPet是已经开发的亮度最强的黄色荧光蛋白,并且有很好的光稳定性。
YPet对酸性环境的耐受性要比mVenus及其它黄色荧光蛋白变体强。
4、橙色荧光蛋白在橙色和红色波长(约560nm到650nm)光谱区仅仅开发了几种探针。
尽管如此,现有的这几种光谱型的蛋白都是从珊瑚中分离得到的,并且在多种成像情景中显现出应用潜力,但在对橙色区域荧光蛋白的命名中存在混乱。
通常被命名为红色荧光蛋白RFP的探针如DsRed、TagRFP及tdTomato,实际上具有明显的橙色多于红色的发射谱。
不考虑颜色的指示,用标准的四甲基罗丹明异硫氰酸脂(tetramethyl-rhodamine isothiocyanate, TRITC)滤光片设备,橙色光谱型的蛋白在多种颜色,如蓝绿色、绿色和红色情景中更易于成像。
5、红色荧光蛋白红色荧光蛋白(drFP583 )是人们从珊瑚虫Discosoma gen。
中克隆的一种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同源的荧光蛋白,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发射红色荧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它自身的缺点如寡聚化、成熟缓慢等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
因此,人们对它进行了一系列修饰和改进,得到了寡聚化程度低(甚至单体)和成熟速率快的突变体,Clontech公司已将一种突变体商业化,命名为DsRed。
与GFP 相比,DsRed的激发和发射波长较长,其发射峰位于培养基、组织培养器材及细胞成分等产生的荧光背景范围之外,具有较高的信噪比;而且在细胞内荧光转换效率高,更易检测。
较早报道的红色荧光蛋白(DsRed) 的突变体有mBanana、mOrange、dTomato、mTangerine、mStrawberry 和mCherry。
在活细胞及动物全身成像中需要表现较好的红色荧光蛋白,主要是由于在多种颜色成像实验中需要红色探针,另外基于较长的激发波长产生的光毒性较小,可以用来探测较深的生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