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2: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

内容问题化设计问题思维化导学思维活动化措施估时
年月日第周第课时
章节第一课课题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阐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明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阐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价值。
教学重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以及诞生标志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十月革命的意义,社会主义的未来
教学
难点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
媒体
PPT课件和传统的教具。
学法
指导
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式教学为主,辅之以师生的探究活动。
相互交流,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内容问题化设计问题思维化导学思维活动化措施
估
时导入新课:
图片: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
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斗争需要科
学理论的指导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三大
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
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
学理论的指导。
学生课前预习。
课时作业1: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重大历史前提。
与傅立叶、欧文并称为19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A.凯恩斯B.马歇尔C.亚当·斯密D.圣西门答案 D解析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D正确。
2.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①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阶级对立②未能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③未能提出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生产关系④未能找到通向未来社会的正确道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注意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也察觉到阶级对立的事实,但从根本上说,他们不了解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无法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可靠社会力量。
②④为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故选C。
①③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但不是根本的缺陷,排除。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中,源于德国的是()A.古典哲学B.人文主义C.古典政治经济学D.空想社会主义答案 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包括: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故选A。
4.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等国的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就是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
这些运动()A.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作用B.失败结局说明无产阶级革命不具有历史必然性C.充分说明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性D.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答案 D解析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D符合题意;三大工人运动发生时,科学社会主义尚未诞生,A错误;当时出现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有其合理性,C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不够客观、公正、辩证。
5.下图所示历史文献的发表,标志着()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B.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C.巴黎公社的成立D.工人运动的兴起答案 B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正确。
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作业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作业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含解析)(建议用时:45分钟)[达标必做]1.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最高阶段,这一阶段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闵采儿B.摩莱里、马布利C.圣西门、傅立叶、欧文D.托马斯·康帕内拉C[16世纪初17世纪末,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闵采儿和托马斯·康帕内拉;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摩莱里、马布利;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C项正确。
]2.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其原因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本质③主张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④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③④A[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其原因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的力量,③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 3.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
这三种基本形式是( )A.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B.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C.经济斗争、组织斗争和思想斗争D.政权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A[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A项正确。
]4.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这三大工人运动是( )①法国里昂工人运动②英国“宪章运动”③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④“十月革命”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A[三大工人运动分别是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①②③正确。
]5.标志着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 )A.巴黎公社B.“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B[“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B项正确。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这段话最适合评价()A.空想社会主义和人人平等原则B.德国古典哲学和唯心主义C.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D.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物史观2.某校学生在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下列资料,其中对应不正确的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C.“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D.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也有坎坷曲折。
在其发展进程中,人们通常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伟大的飞跃。
关于这三次飞跃表述正确的是()①巴黎公社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飞跃①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现实的飞跃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500多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潮流,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这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A.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C.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D.受到世界各国人民普遍欢迎5.2023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5周年。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指出了“社会主义胜利和资本主义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肯定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了共产党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高中政治新教材人教必修一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时作业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立“新和谐公社”,试图把公社建成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
但公社四年以后就宣告失败,根本原因是() A.欧文经营管理不善B.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C.资产阶级无情剥削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20年代世界历史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用建立公社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欧文的设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这是最为根本的。
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符合题意“根本原因”。
因此B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
下列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B.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C.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D.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解析:“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答案:D3.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是()A.私有制、竞争B.社会的不公C.贫富分化D.剥削制度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认识到了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不公的原因,但是并未提出要消灭私有制度和剥削制度,幻想着利用富人和国王的施舍来解决社会的不公状态,因此A正确,D错误。
BC项都是私有制和竞争带来的消极后果。
答案:A4.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关键在于马克思已有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并且结合时代斗争的实践,揭示资本主义统治的本质。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是()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②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唯物史观④剩余价值学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目)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评选“千年第一
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
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道调查3万听众,征询
“古今最伟大哲学家”,马克思位居第一。同一年,德国
第四次评选最伟大人物,马克思被评为“德国最伟大人
物”。路透社报道评选结果时,特别提出“《共产党宣言》
和《资本论》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在全球产生的深刻影 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2.地位
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 自身解放的道路。
3.意义(评价)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缔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创了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
C
③科学理论为人民改造世界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缔造马克思主义政党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 迫被剥削劳苦大众的伟大导
说说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 学社会主义?请思考科学社会主义创立 过程.
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 人,是迄今以来人类历史上 最伟大的思想家。
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
独到的见解
唯物史 观
黑格尔 缺陷:形而上学 费尔巴哈 性和唯心史观
思考:为何看似设想完美的空想主义思想最终难逃空想的窠臼走向失 败?你是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②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他们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 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 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 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课时作业1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选择题知识点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这一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
回答1~2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③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③都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②④都是马克思主义解决的,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解决的,排除,所以正确答案是C。
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计蓝图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①没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调和②看不到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的需求之间的矛盾③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④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①错误。
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而不是看不到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的需求之间的矛盾,②错误。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力量和正确途径,③④正确。
故选D。
3.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对此现象的正确理解是()A.此时的工人运动已经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指导工人阶级斗争C.工人斗争处在仅仅提出经济要求阶段D.无产阶级的斗争开始从资产阶级运动中独立出来答案D解析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D符合题意。
在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尚未产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A、B、C错误。
(教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高中政治新版必修一

(8)开展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准确精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点。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4)撰写论文: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论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5)创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创建学习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6)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论坛、学术数据库等,进行自主学习和学术研究。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出以下改进:
首先,我将在课堂呈现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其次,我将在课堂互动环节给予每个学生更多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视频资料:推荐一些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纪录片、讲座视频等,如《马克思的故事》、《社会主义五百年》等。
(3)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了解当前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动态,如中国日报、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的相关报道。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三大工人运动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 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哎,怎么就被镇 压失败了呢?
哎,还不是因为咱 没文化,缺指导!
那就找个理论大 神好好指导呗!
工人运动的相继失败,使无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 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2.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 的理论,指引着人 03 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04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
01
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的理论,创造性地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
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牛刀小试
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 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 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 克思主义(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2.科学社会主义 诞生的标志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发表
3.《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
(1)“两个必然” (2)一个政党 (3)一个目标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无产阶级政党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共产党 宣言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人 民的理论,第一 次创立了人民实 现自身解放的思 想体系。02
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终极版: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三杰
自学课本,简要概括三人的做法 你觉得他们会成功吗,为什么?
1.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统编教材政治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

3.科学社会主义在在21世纪一定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独立思考,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阴暗
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自主思考,自主回答
分组讨论
看教材,做笔记
各抒己见
让学生畅所欲言
结合教材,
寻找答案,
做好笔记
观看视频,谈谈自己的体会:《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③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能够承担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社会化大生产的主体——觉悟了的无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材料分析:
1.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
2.俄国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思考:1.巴黎公社工人运动的历史地位及意义
2.空想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同时也是一种缺乏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方法的理论设想或空想的学说。
积极意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揭露,同时表达对未来社会的诉求。
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设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课题名称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材分析
本节课处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二框位置,承接第一框,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议题分析: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优秀教学案例高一政治高效优秀教学案例和课课练(统编版必修1)

3.问题导向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列宁、毛泽东等领导人的理论贡献。
2.使学生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例如我国的经济特区建设、农村土地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解读。
4.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理解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意义。
(二)过程与Biblioteka 法1.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结合时政热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理解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意义。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本章节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例如,提问学生:“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有哪些?”、“我国的经济特区建设是如何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等。
【统编版新教材】(思想政治必修一)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01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列 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 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 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02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1)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2)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 作的关系; (3)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 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历史的飞跃
3. 20世纪末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历史的曲折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
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
历史的未来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时间 地位
1848年2月。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第一次阐述科学 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内容
主要内容: (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 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 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 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 要性。
目 录
CONTENTS
01
第一目 科学社会主义 产生的历史条件
02
第二目 科学社会主 义的创立
03
第三目 社会主义从 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
01
会主义有哪些区别和联 系?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课时)说课稿高一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1)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然而,他们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理解不深,容易混淆;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了解不足,可能导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政治理论课程缺乏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2.保持板书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便于学生理解;
3.在板书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板书内容。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程兴趣不足,影响课堂参与度;
2.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不深,导致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
3.课堂互动环节可能出现冷场,影响教学效果。
4.定期举办政治理论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习动机;
5.创设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展,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和讨论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选择讲授法的理论依据是,政治理论课程需要明确的观点和理论框架,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理解。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பைடு நூலகம்3.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形成影响。
2、识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两大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成就对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3、运用《共产党宣言》的相关知识4、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强化“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知,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精神: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能狗合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公共参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曲折,深刻的体会我国社会主义成果的来之不易。
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做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标志;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2.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说起社会主义,我们一点都不陌生,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么社会主义理论如何发展而来的?如何一步步实践?那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来了解这一知识。
首先我们一起读一读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学生齐读:课标要求: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标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导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目标】1. 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2. 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增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思想来源、社会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产生标志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探究学习】总议题:三探:科学社会主义的前世今生一探:蓄力之期——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背景一:资本家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到16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
残酷现实之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畅想未来理想社会......比如:16世纪至17世纪。
以莫尔为代表的人们喜欢用文学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就如在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中,他这样描写他的理想国:在乌托邦里没有货币,每个人都在市场上各取所需。
没有家庭主妇、神甫,没有贵族,没有仆人,没有乞丐。
继莫尔之后,18世纪以摩莱里为代表的人们开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较为充分地描述了他的社会学思想。
他主张符合自然和理性的社会状态,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完全现实的阶段,是人类历史的起点。
而19世纪初,以欧文为代表的人们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未来社会提出积极合理设想并进行实验。
1824年创办,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公社成员的活动目的只要满足本社成员的需要就可以了,所以导致公社产品成品缺少,生产少,消费多,产生矛盾。
"新和谐公社"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来参加公社的人形形色色,抱有各种目的,有着各种想法,所以,社员之间不久就产生了各种矛盾,变得不像预想的那么"和谐"了。
课时作业2: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它的影响包括()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③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④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2.“无论是圣西门、傅立叶或罗伯特·欧文,都根本没有想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作为两个在经济上对立的阶级……更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在牵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
”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前提是()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B.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D.进步的思想家善于理论总结3.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巴黎公社的实践4.《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
”这一体系是指()A.空想社会主义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德国古典哲学D.科学社会主义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6.第一次宣告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事件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B.中国共产党成立C.十月革命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8.某学习小组拟依据下列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课时作业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
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
“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A.资本主义已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C.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2.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3.在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前提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①无产阶级开始形成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③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④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A.①②B.①③C.③④D. ②④4.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这里的两个“发现”是指(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其依据是( )A.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B.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C.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6. 1892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指出:“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
课时作业9: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认识正确的有①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②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科学依据③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为如何改善资本主义提供了依据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2.《共产党宣言》通过分析人类历史,总结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并展望未来——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终将逐步发展为消灭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A.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D.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3.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步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共产党宣言》)这段材料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B.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C.指出了阶级斗争的作用D.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4.世界革命有两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在此之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在此之后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
该观点实质强调了十月革命A.重视政治革命忽略社会革命B.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C.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不同D.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意义5.某课外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最佳的研究主题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B.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C.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D.社会主义运动由一国到多国6.“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B.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D.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7.马克思、恩格斯以“叙述历史”的方式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迄今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这一“政治文献”出现的前提条件是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B.欧洲政治经济学理论C.巴黎公社运动的爆发D.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8.傅立叶理想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名称叫作“法郎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标准】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掌握《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及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解释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从事科学研究和革命活动的故事显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查阅《共产党宣言》的名言名句,分享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感悟,表达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憧憬。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性:①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对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进行了探索。
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③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趣,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①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②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题组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
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②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③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①③都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②④都是马克思主义解决的,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解决的,排除。
2.门德尔逊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叙述1825年的英国:“工业空前萧条,工业区的许多工人无工可做,忍饥挨饿的工人发生了公开的暴动。
工人们数千人聚在一起,前往西克斯公司的一家工厂,彻底破坏了全部自动织机。
其他各地也发生了这种破坏织机的骚动。
”材料表明()
A.工人阶级斗争还处于自发阶段
B.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D.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
答案 A
解析材料“彻底破坏了全部自动织机……其他各地也发生了这种破坏织机的骚动”,说明这一时期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处于最原始阶段,即自发地破坏机器,捣毁工厂,而不是有组织地反对资产阶级,A正确,B、D错误;C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排除。
3.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②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④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A.①③B.①②C.①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③正确;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①正确。
②④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题组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4.马克思的一生中,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但他作出的两个重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这两个重大发现是()
①唯物史观②资本论③剩余价值学说④《共产党宣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的一生中,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但他作出的两个重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
5.《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C.无产阶级政权开始建立
D.共产党组织诞生
答案 B
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题组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6.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A.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答案 A
解析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A符合题意。
7.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说明()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具有优越性
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答案 A
解析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只是表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而不是失败,说明社会主义道路虽然不会一帆风顺,但会在曲折中前进,A入选;B、C错误,D具有片面性。
二、非选择题
8.世界社会主义兴旺时,社会主义国家遍布欧洲、亚洲、美洲,包括地跨欧亚的苏联,欧洲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亚洲的中国、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美洲的古巴。
社会主义不仅从一国走向多国,而且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已占世界人口的大约三分之一、领土的大约四分之一、工业产值的大约五分之一、国民收入的大约三分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了挫折,是否意味着“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论述是错误的?
答案不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