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溪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福州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

福州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

福州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①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 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单元综合测评3——(9)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单元综合测评3——(9)

单元综合测评(三)(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游江阴三山记[元]朱德润余尝游名山,未尝不稿记其胜。

江阴去吴百八十里,不闻佳山秀水之名。

至.正丁亥冬,十一月既.望.,因永嘉通守余公德汇,约为京口之行。

...余公递舟行速,仆舟迟不能追也,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

过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

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阳镇,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

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

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

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皆美田沃壤,斥堠相望,迤逦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答。

舟人回牵,沿山前小河而行。

村墟相接,岸柳交映。

两山之间,浦溆萦带,北通江口,地名石堰。

既而舟转岸曲,板桥为梁,即三山坞。

其间民居辏集,屋瓦参差,稻秸堆委,连衢比巷,如墉如栉;风俗熙熙,翁呼儿荛,妇饷姑汲;牛羊在山,犬豕在圈,乌噪于林,鸡登于屋,蔼然太平丰稔之象,若古朱陈村①焉。

其山皆不甚高峻,而松篁苍翠,石磴丹垩,或颇然如屋,或顽然如虎,洼然而湫,林然而壁;少焉,却出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豁,水港渐宽,询其地,则常之晋陵县界。

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溱市桥而泊焉。

嗟夫!一元之气,融融于亘古,归气于山泽,而有孕灵育秀;僻在荒陬,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

余不识温之雁荡,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殆不过是。

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且舟中傲仉②,览之未详,姑书以识岁月。

【注】①朱陈村:在今江苏丰县东南,传说中仅朱、陈两姓,世为婚姻,男耕女织,风俗淳朴。

②傲仉:动摇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B.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C.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D.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B[“至佗村”的意思是到达佗村,“至”与“佗村”之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画线字,词类活用现象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 ①赵王鼓瑟;②于是相如前进缶;③毕礼而归之;④吾羞,不忍为之下B. ①宜皆降之;②宁许以负秦曲;③单于壮其节;④臣乃敢上璧C. ①秦王恐其破璧;②左右欲刃相如;③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④诚甘乐之D. 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②卒廷见相如;③空以身膏草野;④其一人夜亡【答案】C【解析】A项,①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

②前:名词活用作动词,上前。

③归:使动用法,使……归。

④羞:意动用法,感到羞耻。

B项,①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②负:使动用法,使……承担。

③壮:意动用法,以……为壮。

④上:名词活用作动词,献上。

C项,①破:使动用法,使……破碎。

②刃:名词活用作动词,杀。

③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D项,①网:名词活用作动词,织网。

②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

③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④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②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其继有在者乎?2.(5)有效的劝说需要从对方最在意的点入手,结合文章,简析烛之武与触龙劝说成功的根本原因。

A.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B.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C.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D.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答案】D【解析】(1)“位尊而无功”与“奉厚而无劳”句式结构相同,形成并列关系,应在二者中间断开,排除A、C两项。

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版

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版

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首先辨别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进行选择。

精益求精,比喻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比如“美不胜收”和“数不胜数”,前者突出“美”和“多”,后者突出“多”。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比如“刮目相看”一般指人。

“励精图治”一般形容国家领导者。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部编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3)

部编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3)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韦庄的《早发》,回答问题。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①。

【注】①珪:一种玉器。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四联分别是如何体现“早”字的。

(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简析尾联运用的手法和蕴含在尾联中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示例1: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示例2:运用衬托,用行了“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来突出出发之早;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分析】(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用“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城月尚如珪”,叙写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据此分析作答。

(2)诗歌的尾联“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将“月亮”比作“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独吟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和出发时间之早,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情。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⑵示例1: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示例2:运用衬托,用行了“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来突出出发之早;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点评】⑴本道题考査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总体把握能力,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是如何体现“早”字的。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11110041829)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11110041829)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下边小题。

燕居即事①韦应物冷清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 阅。

【说明】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 (785 年 )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

燕居 :闲居。

②北窗 :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 : “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冷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首联紧扣”燕居”睁开描绘,竹、兰既是两种客观光景,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绘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幽静安静,无人来访。

C.颈联感触光阴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忧如也为之郁结。

D. 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奇妙达成了感情的变换,正堪称“妙在漠然不著印迹”。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答案】( 1) C(2)橱架上堆满了书本,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经过描绘闲居的平时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分析】【剖析】( 1) C 项,“太阳已经下山,夏木忧如也为之郁结”赏析不正确。

颈联意为闲居的日子已经好久,不知不觉已经是夏季,树木已经结果。

应选C。

(2)“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无感觉孤独、丧气。

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本,没有世务的搅扰,他正能够不时到达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

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故答案为:⑴ C;⑵ 橱架上堆满了书本,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经过描绘闲居的平时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评论】(1)本题考察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感情和艺术手法的剖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掌握诗歌内容要旨和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寻答题点;最后精读有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照,或许能否能依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测出来或许能否正确。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③。

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④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⑤!【注释】①寿阳:今安徽寿县,曾为楚国都城。

八公山:公元383年,东晋谢安以八万精兵大败前秦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②芝兰秀发: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③奔鲸:前秦溃兵,④东山: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⑤桓筝:东晋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武帝猜忌谢安。

(1)上阕画线句写东晋谢安的风采与战功,与苏东坡笔下周瑜“________、________”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赏析本词下阕的抒情艺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课后习题(含答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课后习题(含答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10兰亭集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锦帆集》序.[明]江盈科锦帆泾者,吴王当日所载楼船箫鼓,与其美人西施行乐歌舞之地也。

阅今数千年,霸业烟销,美人黄土,而锦帆之水,宛然如旧。

姑苏吴治,实踞其上,此水抱邑治如环。

乙未..袁君来..之岁,余友中郎宰吴,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

逾明年,君以过劳成疾,上书乞归..,凡七请乃得解政去。

君性超悟,深于名理,才敏妙,娴于词赋。

间或触景起兴,感事摅辞,有所题咏撰著,越二年,亦遂成帙。

其行也,友人方子公稍稍裒次,付诸梓,问题于君,君自标曰《锦帆集》。

盖不佞尝诣吴署谒君,君指此水骄余曰:“是锦帆泾也,吴王霸业之余,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而其实君鞅掌簿书,飡沐几废,劳与余等。

余因叹曰:同一锦帆泾耳,当吴王之时,满船箫鼓,及吴令之身,两部鞭棰;吴王用之,红姝绿娥,左歌右弦;吴令御之,疲民瘵黎,朝拊暮煦。

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

操有穷之具,游无尽之间,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乎?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摭景眼前,运精象外。

取而读之,言言字字,无不欲飞,真令人手舞足蹈而不觉者。

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夫君齿最少,异日名山之业,未可涯涘。

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倘亦吴王有知,乞灵中郎之笔,不靳西施为君捧砚,而令掞藻①见奇有如是耶?余所莅治,百花洲在其前,而余日沾沾刑名簿书,不能有所题咏撰著,俾此洲托以传也,则百花洲之遭,不逮兹泾远矣。

假使西施有灵,问江郎梦中笔安在,不佞无辞置对矣。

(选自《江盈科集》)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B.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C.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D.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一般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作宗旨和经过。

《精骑集》序阅读答案

《精骑集》序阅读答案

《精骑集》序阅读答案这次作者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精骑集》序阅读答案(共含8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精骑集》序阅读答案《精骑集》序阅读答案《精骑集》序目的是告诫后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

下面请看《精骑集》序阅读答案!《精骑集》序阅读答案《精骑集》序〔宋〕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①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奋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④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⑤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⑥。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⑦以此补之。

(选自《淮海集·后集》卷六《精骑集序》)[注释]①暗疏:默写。

②旬朔:两字连用,表示十天或一月。

③惩艾:惩戒。

④曩时:从前。

⑤寻绎:反复推寻。

⑥不省:忘记。

⑦庶几:希望。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1分)一见辄能诵【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

(4分)(1)然负此自放(2)喜从滑稽饮酒者游(3)比数年来 (4) 心善其说【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2)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小题4】和是“败吾业者”的原因;“ ”说明了《精骑集》得名的原因。

(3分)答案【小题1】(1分)一见 /辄能诵【小题2】(4分) (1)依仗,依靠(2)交往、来往(3)等到(4)喜欢,认为……是好的【小题3】(4分)(1)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2)唉!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

(加点字为得分点)【小题4】(3分)不勤、善忘;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优干线三年级下册语文专项五课内阅读卷子

优干线三年级下册语文专项五课内阅读卷子

优干线三年级下册语文专项五课内阅读卷子1、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嗜好shì厌恶èB、崇高chóng 熔化róng(正确答案)C、补偿chǎng结缘yuánD、包揽lǎn 苦难nán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句分别写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正确答案)B.《葬花吟》中诗句“一朝春尽红颜老”,下句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C.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

《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D.《红楼梦》因宝玉“调戏”而投井的丫环是金钏儿;袭人是宝玉的丫环,而在伺候宝玉之前,袭人还服侍过贾母。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凤姐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待贾琏外出办事,把尤二姐骗到家中,百般羞辱二姐,后又利用贾琏新妾秋桐羞辱折磨尤二姐,最后逼得尤二姐吞金自杀。

(《红楼梦》)B.黛玉夜访怡红院,敲门时,正好晴雯正在气头上,得知是黛玉后,借故说都睡下了,不给黛玉开门。

黛玉气得哭了半夜,次日见了宝玉也不理睬。

(《红楼梦》)(正确答案)C.史湘云规劝宝玉要留心“仕途经济”,宝玉听了后,说了些“若黛玉也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之类的话,恰黛玉听见,很是宽慰。

(《红楼梦》)D.经常有两个贵妇来伏盖公寓找高老头,大家以为他有艳遇,高老头告诉大家,那是他的女儿:大女儿雷斯多伯爵夫人和二女儿纽沁根太太。

(《高老头》)4、《望岳》作者的朝代()[单选题] *汉秦唐(正确答案)宋5、1老刘庆祝生日,对好友说:“明天是我的生日,特邀请你来贵府一叙,你不会拒绝吧?”他这样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下列各句中,加括号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

统编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20211110035134)

统编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20211110035134)

统编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优选 )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诗歌,达成下边小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川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绚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孤独,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 此诗作于公元762 年。

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 孔父即孔子。

③ 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闪避战乱走开长安,往荆州依赖刘表。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一二句描绘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的情况,从正面描绘出路上雾气浓厚,连续时间长。

B.三四句写出暖冬之景。

蚊虫飞舞,野凫少见行人,人离开才忽自觉,缄默顷刻,四散而去。

C.本诗既借景抒怀,又运用典故,寄望了深邃的感情。

D.写山中湿气浓厚,阴云层层,一如诗人心里的沉郁。

写蚊蚋集、凫鸭乱,以动衬静,那种静寂也是诗人心里的孤单的外化。

(2)请剖析最后四句中诗人表达出的感情。

【答案】( 1) A(2)孔父伤时,王粲去国,我这一世,流浪不定,不由叹息不已。

作者借此表达生不逢时的愁闷,飘零异乡的哀思,对国家命运的忧愁。

【分析】【剖析】( 1) A 项,“从正面描绘出”错误。

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衣裳沾雾而自湿,向来到中正午分,雾气才散尽。

“衣裳沾雾而自湿”是侧面描绘,应当是正面与侧面联合写出路上雾气浓厚,连续时间长。

应选A。

(2)最后四句的意思为突然就想到了孔子,想到了“吾道穷矣”的一声浩叹,忧时伤生之意顿生。

突然就想到了王粲,想到了“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的悲伤无奈。

而后就想到了“我”——这一世苦于飘泊,转徙江湖,不由发出一声惋惜。

已进老境的杜甫久病于飘泊,心中的悲苦一如江水漫漶。

但是,无穷江山,孤身一人,这种悲苦又能向谁倾倒呢?所以惟有一声长叹而已!连用两典,把个人不幸与家国情怀连在了一同,写出了飘零异乡的哀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愁。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含答案[2019天津卷,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

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A. “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 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 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 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解析]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错误,诗中的“人远”指的是人已经走远了。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答: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

[解析]赏析画面,需要先根据诗句描述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

答题时要抓住“山色”“江光”两个意象,根据“远”“寂寞”“夕”“滋漫”等关键词加以描述,点明山色因辽远而苍茫寂寥,江水因夕照而溢满金辉的特点。

另外,还要概括出画面的整体特点:寥廓壮美。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4分)答: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本题要求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注意只需概括作答,无须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考生首先要从诗歌中找出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如壮观、寂寞、伤时、愧、苦飘零、嗟叹等;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将情感具体化,如由“壮观”可以看出饱览名山大川的愉悦,由“寂寞”“苦飘零”可以看出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由“伤时”可以看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由“愧孔父”和王粲的典故可以看出生不逢时的苦闷。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Ⅰ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的哲学如一条▲ 的大河,汹涌而曲折地奔流着。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涌现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不仅提出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而且用简洁有力的文字、诗一般的语言进行极具个性的艺术化▲ ,至今都让人▲ 。

A. 波澜壮阔解释拍案叫绝B. 波涛汹涌解释叹为观止C. 波澜壮阔诠释叹为观止D. 波涛汹涌诠释拍案叫绝【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主要考核近义词辨析。

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这里是强调“声势雄壮”,应该选“波澜壮阔”。

且“波涛汹涌”与后文的“汹涌”重复。

②“解释”指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诠释”解说,阐明。

“诠释”更适合于书面语境,故用“诠释”。

③“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

这里没有强烈的感情,故用“叹为观止”。

故选C。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 ,▲ ,▲ ,▲ ;▲ ,▲ 。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

①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③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④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⑤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⑥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A. ①③④②⑤⑥B. ①⑤②③⑥④C. ②①④⑤③⑥D. ②③④①⑤⑥【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排序,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高中文言文阅读】“《荆溪集》序 ”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荆溪集》序 ”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荆溪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高中文言文阅读】“《荆溪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在《杨万里集》中的《靖西诗集》前言中,他开始向江西的先生们学习,不仅是Houshan(北宋著名诗人陈世道)的五字律,而且是《山中老人》(王安石)的七字绝句。

后来,他学习了唐朝的绝句。

你学的越多,做的就越少。

《品味》序与林静熙藏品杨万里给予的诗开始学习江西诸这位先生不仅学习了Houshan(北宋著名诗人陈世道)的五字律法,而且还学习了《山中老人》(王安石)的七字绝句。

后来,他向唐人学习了绝句。

你学的越多,做的就越少。

尝一尝林谦之反复的叹息和低微的云彩:择之之精①,有多困难,你想做多少?"予喟曰:“这位诗人涉及不同的疾病,有着相同的起源。

多么独特的礼物啊!"故自淳熙丁酉(淳熙四,公元1177)春天来了?仁武(绍兴32),公元1162年),止有诗五百八十二首,其寡盖如此。

今夏的官员靖西已经来到官方办公室,宣读了诉讼最后通牒和李邦福。

然而,朱默离他很近。

他的诗意时代来了又去,他想在有时间之前完成它。

在1898年的三个朝代,这个季节被赋予了讲述的权利,几乎没有官方事务。

这是写诗的日子。

突然之间,如果有什么的话?,所以他感谢了唐朝的人民和王、陈江西诸绅士不敢学,然后他们也很高兴。

如果你试图让你的孩子用他们的钢笔,并给他们几句话,你就不会有前一天的滚动。

从那时起,每天下午,官吏们都会散落在朝廷中,即携带一个厕面(古代用来盖面的扇子),在后花园散步,攀登古城,采摘齐菊,攀爬花卉和竹子,并提供诗歌材料来覆盖旗帜。

前者不是吗?,后者是被迫的,但他并不觉得写诗有什么困难。

终有一天诗人的病会消失。

在适当的时候,他不觉得写诗歌有困难,也不觉得成为一个国家有困难。

明二月晦,代者至,予合符而去,我试图收集他的手稿。

每年十月和四月,我都会收到492首诗。

我不敢表明我已经向别人展示了。

现在,我已经准备好去官邸了,我的老朋友钟你把它从淮河移到禹,说:荆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无难者,今难十倍不啻!子荆溪之诗,未可以出欤?”微笑着模仿云朵。

[古诗文阅读]杨万里《荆溪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品文档】

[古诗文阅读]杨万里《荆溪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品文档】

[古诗文阅读]杨万里《荆溪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古诗文阅读]杨万里《荆溪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杨万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荆溪集》序
杨万里
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北宋著名诗人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

学之愈力,作之愈寡。

尝与林谦之屡叹之,谦之云:“择之之精①,得之之艰,又欲作之之不寡乎?”予喟曰:“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故自淳熙丁酉(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之春,上塈壬午(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止有诗五百八十二首,其寡盖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9分,每小题3分)
内容类别:写人叙事题目类型:实词、虚词、断句
《荆溪集》序
杨万里
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北宋著名诗人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

学之愈力,作之愈寡。

尝与林谦之屡叹之,谦之云:“择之之精①,得之之艰,又欲作之之不寡乎?”予喟曰:“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故自淳熙丁酉(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之春,上塈壬午(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止有诗五百八十二首,其寡盖如此。

其夏之官荆溪,既抵官下,阅讼牒,理邦赋,惟朱墨之.为亲,诗意时往日来于予怀,欲作未暇也。

戊戌三朝,时节赐告
..,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窹,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

试令儿辈操笔,
予口占
..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

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

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明年二月晦,代者至,予合符而去,试汇其稿,凡十又四月,而得诗四百九十二首。

予亦未敢出已示人也。

今年备官宫府掾,故人钟君将之自淮水移书于予曰:“荆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无难者,今难十倍不啻!子荆溪之诗,未可以出欤?”予一笑,抄以寄之云。

淳熙丁未(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庐陵杨万里廷秀序.。

【注释】①指从众多流派中选择某一家或几家做学习对象,又单单学习所选对象特别擅长的一体来学习模仿。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讎:应对
B. 时节赐告赐告:准予放假
C.试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

口占:作诗文不打草稿,随口而成
D.庐陵杨万里廷秀序。

序:序文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晚乃学绝句于.唐人 // 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B.惟朱墨之.为亲 // 凌万顷之.茫然
C.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盖.麾之不去 //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B.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C.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D.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第Ⅱ卷(共11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4分)
(2)忽若有窹,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

(4分)
(3)荆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无难者,今难十倍不啻!(4分)
9、答案:D(序:作序)
10、答案:A( A.向 B.与“惟”一起构成提宾结构;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C.放在形容词词尾;句末语气词 D.句首发语词;由于。


11、答案:C
12、答案:(1)诗人大概缺点(不足)不同但根源却是一样的,难道只有我是这样吗?(得分点:盖独)
(2)忽然间若有所悟,于是告别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等人的风格,这些都不学,之后却觉得很高兴。

(得分点:窹辞谢欣如)
(3)荆溪最近换了太守,你以前觉得做州官不难,现在比以前难了十倍还不止。

(得分点:比不啻)
【参考译文】我的诗,起初学习江西诸君子,以后又向后山居士陈师道学习五言律诗,再以后又向半山老人王安石学习七言绝句,最后才向晚唐诗人学习绝句。

学得越卖力,做的诗越少。

我曾经与林谦之在一起多次为之感叹,林谦之说:“从众多流派中选择某一家或几家做学习对象,又单单学习所选对象特别擅长的一体来学习模仿,要从中有所收获是很难的,想要创作的诗歌不少,可以吗?”我长叹道:“诗人大概缺点(不足)不同但根源却是一样的,难道只有我是这样吗?”所以自从淳熙四年春天一直向前追溯到绍兴三十二年,其间创作的诗只有五百八十二首,数量之少原来如此。

这年夏天到荆溪为官,上任之后,读诉状,理财政,只知道亲近公文,往常时有诗意来到心中,想写下来却没有时间。

戊戌年正月初一,是朝廷规定的节假日,少有公事,这天就写一些诗,忽然间若有所悟,于是告别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等人的风格,这些都不学,之后却觉得很高兴。

试着让儿辈拿起笔来记录,我随口念了几首,觉得文思顺畅不再有以前的艰难。

从此之后,每天一过晌午,官吏散去,庭院空阔,我就携带一个遮脸的面具,步入后花园,登上古城墙,采摘杞子菊花,攀折花草树木,大自然的一切景象全都来献给我,成为我作诗的材料,挥之不去,前面的还没写完,后面的已到了眼前。

原先所有的疑虑完全消除,不再觉得作诗艰难了。

大概诗人的毛病离开我已经有些日子了。

这个时候,我不只不觉得作诗的困难,也不觉得做州官的艰难。

第二年二月的最后一天,接替我的官员到了,我办好交接手续离开,整理在这里写的诗稿,总共是四个月的时间,写的诗却有四百九十二首。

我也不敢拿出来给人看。

今年担任公府掾,老朋友钟将之从淮水写信给我说:“荆溪最近换了
太守,你以前觉得做州官不难,现在比以前难了十倍还不止。

你在荆溪写的诗,是否可以拿出来看看呢?”我笑了笑,抄了一些寄给她。

淳熙十四年,庐陵杨万里作此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