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
《聊斋志异》读后感
《聊斋志异》读后感《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笔触、曲折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感其魅力无穷,对人物、情节、写作方法和观点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人物塑造《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无论是狐仙鬼魅,还是凡夫俗子,作者都赋予了他们鲜明的个性。
狐仙们美丽聪慧,往往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而凡人们则常常因为贪婪、愚昧或嫉妒而陷入困境。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既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多样。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人物形象的真实可信,仿佛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共同经历着世间的悲欢离合。
二、情节曲折《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充满了神秘色彩。
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将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故事情节编织得扣人心弦。
每个故事都充满了悬念和转折,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禁为之惊叹。
这种情节的设计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
三、写作方法《聊斋志异》的写作方法独具匠心,作者采用了大量的寓言、讽刺和隐喻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得作品更具民族特色。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作者的写作技巧之高超,不禁为之赞叹。
四、观点独特《聊斋志异》中的观点独特鲜明,作者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入剖析,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爱情、道德等方面的看法。
作者认为,人应该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同时,也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这些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作者观点的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独特的人物塑造、曲折的情节、高超的写作方法和独特的观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其艺术魅力,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聊斋志异》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
《聊斋志异》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作者:甘迎东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年第03期摘要: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极负盛誉。
它不仅是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典范,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杰作。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60-01一、《聊斋志异》的时代背景关于作品的时代背景:从总的来看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制度从整体上已开始走向腐朽;具体说来,明末清初正是易代之际,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而作者蒲松龄恰恰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
蒲松龄,山东淄博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雅号聊斋先生。
蒲松龄可谓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乡试县、府、道第一,考取秀才,是年十九岁。
可之后科场却连连失意,名落孙山,直到70多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
二、《聊斋志异》具有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的原因《聊斋志异》是作者穷其毕生、呕心沥血的杰作。
那么关于其创作手法,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多数研究者认为是浪漫主义的,,还有人认为是现实主义。
笔者认为,《聊斋志异》虽然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元素,但从根本上讲是现实主义:不论从思想内容还是创作方法来看,作品都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尽管作品大量描写鬼狐仙妖,但实质是以浪漫主义为外衣,正如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所言:“《聊斋志异》以最不现实的方式做最现实的文章。
”众所周知,蒲松龄生活的时代,社会风起云涌,为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图景。
再来看看其主观原因,蒲松龄作为封建士林的失败者,为统治阶级所抛弃,使其得以有机会接触社会最底层的黑暗,能够深有体会地描写当时社会复杂交织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揭露社会的阴暗面。
凡此总总,使得《聊斋志异》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
也许有人会问,作品中大量描写的鬼狐神妖又作何解释呢?鬼狐神妖都是根植于社会现实的,面对空前的文字狱,稍有不慎,即家族脑袋搬家,这实属作者不得已而为之。
《聊斋志异》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论《聊斋志异》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摘要】《聊斋志异》具有着深刻的批判性,饱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揭露和讽刺,其中包括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封建吏制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科举的弊端和知识分子的命运;腐朽的封建伦理道德与封建世道的世风日下;满清贵族对汉族人民的血腥镇压与人民的反抗。
【关键词】《聊斋志异》;批判性;不彻底《聊斋志异》凝重深沉地再现了17世纪中国社会的现实。
生活在历史大变革时期的蒲松龄把他的笔伸进了中华民族的各个角落,在《聊斋志异》中作者清醒而忧心地关注着整个中华民族,因此他的作品具有着强烈的批判意识。
一、对“官虎吏狼”的形象揭露蒲松龄一生怀抱着出将入相惩恶扬善的志向和清君侧治社稷的宏誓,对黑暗腐朽的官场进行深刻严肃的讽刺批判。
他的这种讽刺批判一方面表现为正面揭露,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人民反抗暴政的热情赞扬。
1、正面揭露地主豪强、贪官污吏直至皇帝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在《聊斋志异》中,揭露吏治黑暗的名篇《梦狼》和《续黄粱》虽都是描写梦境的,却深刻地反映了现实。
《梦狼》中的官衙“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白骨如山”“群狼阻道”,官吏要吃饭就有“一巨狼,衔死人入”。
这真是一幅触目惊心的虎狼图。
这些贪官污吏,全是些搜刮蚕食民脂民膏的虎狼。
这种现象是虚幻的吗?是个别的吗?当然不!蒲松龄在“异史氏曰”中明确地指出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即官不为虎,而吏且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续黄粱》中的宰相“朝廷名器,居为奇货,量缺肥瘠,为价重轻”’将“平民膏腴,任肆蚕食;良家女子,强委禽妆”,他“荼毒人民,奴隶官府”,以致于“奴仆一到,则守令承颜;书函一投,则司院枉法”,他“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就是这样一个下流、肮脏、贪婪、无耻的宰相,皇上却无比信任。
《续黄粱》虽然表面描写的是曾孝廉梦中做宰相的故事,但实际上是蒲松龄为高级官吏写真。
2、侧面揭露地主豪强的恶行《聊斋志异》对于地主豪强,贪官污吏以至于皇帝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揭露得淋漓尽致而深刻真实,然而蒲松龄却不仅今从正面揭露统治阶级的恶劣罪行,而且还从人民反抗暴政这一侧面反映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榨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冲刺必背】文学考研必背考题之《聊斋志异》
【冲刺必背】⽂学考研必背考题之《聊斋志异》聊斋志异1.蒲松龄的⽣活经历对《聊斋志异》的创作有何影响?答:蒲松龄⼤半⽣在科举中挣扎,他勤于攻读,⽂思敏捷,19岁初应童⼦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进学,受到当时做⼭东学政的⽂学家施闺章的奖誉,然⽽此后却屡应乡试不中。
他在科举道路上挣扎了⼤半⽣,直到年逾古稀,⽅才援例取得了个岁贡⽣的科名。
不数年也就与世长辞了。
蒲松龄对科举考试的热衷和失败,使他对科举考试的弊端和腐败、对落第⼠⼦的痛苦有深刻的体会,这使得揭露和批判科举制度成为《聊斋志异》重要内容。
蒲松龄⼀⽣位卑家贫。
31岁时曾应聘南游做幕僚,在做江苏宝应县令的同乡孙蕙衙门⾥帮办⽂牍。
南游作幕宾的⽣活,对蒲松龄的思想和创作有重要影响。
⾸先,南⽅的⾃然⼭⽔、风俗民情,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陶冶了他的性情,⽽且对《聊斋志异》创作有直接影响,某些作品中对江南景⾊的描写就同这⼀时期的⽣活体验分不开。
其次,蒲松龄亲⾝经历和⽬睹的⼈民的苦难,以及由此产⽣的满腔忧愤,成为他创作《聊斋志异》重要⽣活基础和思想基础。
再次,幕宾的⾝份使他有机会⼴泛接触封建官僚,熟悉官府的⿊暗和腐败。
这为《聊斋志异》中描写政治⿊暗的作品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最后,孙蕙的蓄妓养优,使蒲松龄有机会同同南⽅受封建礼教影响较少、思想⽐较开放⽽⼜富于才情的歌伎舞⼥接触。
这些⽣活体验熔铸到《聊斋志异》创作中,创造出了形形⾊⾊鲜明⽣动的形象,尤其是那些美丽动⼈的花妖狐魅的妇⼥形象。
南游归来后坐馆教书、耕⽥度⽇的⽣活,使蒲松龄获得了搜集民间传说,创作《聊斋志异》好机会。
蒲松龄困于场屋,⼤半⽣在缙绅⼈家坐馆,⽣活的内容主要是读书、教书、著书,可谓⼀位标准的穷书⽣。
这种⾝世地位,使他⼀⽣徘徊于两种社会之间:⼀⽅⾯,他虽⾮农家⼦,但⾝居农村,家境贫寒,经受过⽣活的困苦和科举失意的折磨,也受过催租吏的逼迫、恫吓;另⼀⽅⾯,他长期与科举中⼈交往,特别是进⼊毕家后,经常接触当地的缙绅名流。
《聊斋志异》赏析
情与爱,是《聊斋》的一大主题。 《聊斋》中的爱情主题可归纳为:1、生死不渝的真情追求。2、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3、“春风一度,即别东西”的性解放。4、“礼怨情制”的婚姻观。但《聊斋》对这一主题的开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创意。首先,在价值观念上,把爱情置于生死之上;在道德观念上,把爱情置于封建礼法上,并提出了“礼怨情制”的首创性构想。其次,“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是《聊斋》的独特发现和创造。再次,它为那些实行“性解放”的青年男女树碑立传,其观念之新颖,人数之众多,空前未有,令人耳目一新。
在情节的提炼上,做到离奇不失其真,曲折不失其严,丰富不落窠臼,这是《聊斋》引人入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它那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表现在情节的光怪陆离,神出鬼没:什么冤魂复仇、神仙下凡、鬼变人、人化虎,等等,真实变幻莫测,想想瑰丽;鸟鱼花卉以及狐狸的千变万化,更是如窥万花筒,无奇不有,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孙子楚爱慕阿宝,既可以“魂随阿宝去”,又能变成鹦鹉。“生自念倘得身为鹦鹉,振翼可达女室。心方注想,身已翩然鹦鹉,遽飞而去,直达宝所。”
从《聊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楚辞》以来诗词文赋用语的固有特色,又可以看到《左传》以来史传文学造句的传统技巧。我们既可以看到左转右折、陡起陡落的情节演化,也可以看到节奏鲜明,旋律生韵的时空流程和阴暗相生,浓淡有放的结构布局。我们既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生活画面,真挚感人的情感寄托,还可以看到蒲松龄对历史的反思,对人性的资兴,对时空遐想,以及其哲学感悟……总之,《聊斋》以独特的思想,独特的人物,独特的艺术构思,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立足于我国古典文学之林,占据于世界文学宝库的一席之地。
《聊斋志异》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自己的艺术特点的短篇小说集。
它的艺术特点和它的创作方法密不可分。
《聊斋志异》虽有少数现实主义的作品,如《细侯》、《念秧》等,但大多数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
它们一方面把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等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来,又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矛盾;一方面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和生活境界,并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给恶人以应得的惩罚。
这种特点构成了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异迷人的风格。
这是作者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以来,以狐鬼幽冥等超现实事物反映现实、表现理想的传统,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的结果。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上。
这些人物既属于一定的社会阶层,有其社会本质,又都有鲜明的个性。
例如同是年青的女性形象,有感情缠绵,拘于叔父严训而行动谨慎的青凤(《青凤》),也有天真烂漫,肆意言笑,不受任何礼教约束的婴宁(《婴宁》)。
有爱诗善歌,“谈词风雅”,却心境凄苦的林四娘(《林四娘》),也有不懂世事,顽皮憨跳,乐不知愁的小谢(《小谢》)。
有“瘦怯凝寒”,无力自卫的连琐(《连琐》),也有“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只身为父报仇的侠女,等等。
这种成就的取得是和作者重视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分不开的。
作者往往让人物所代表的一定社会本质通过鲜明的个性表现出来。
仅以婴宁为例,真个是她到那里,笑声就跟到那里: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
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
”户外嗤嗤笑不已。
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媪真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
……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
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
至门外,笑声始纵。
《聊斋志异》选读
《聊斋志异》选读《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为清代蒲松龄作。
蒲松龄从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大约40岁左右初稿完成,以后不断修改、增补,近50岁才定稿。
小说题材大部分源于民间故事和稗文野史。
全书有400多个短篇。
就《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而言,可分三类:第一类,尖锐地暴露政治的黑暗,鞭挞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第二类,揭露和抨击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第三类,批判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反映当时广大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樊笼的愿望和行动。
当然作品中有的地方也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或因果轮回的迷信思想,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和世界观的矛盾。
《聊斋志异》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
作品中的角色,大多是花、妖、狐、怪,但又都有人的特征、人的性格,个性十分鲜明。
情节多奇幻复杂。
《聊斋志异》标志着我国古典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其中的《狼》,高中我们学过《促织》。
2005年高考湖北卷以其中的《武技》作为文言文阅读材料,来考查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下面选二篇供大家品读、学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根据要求回答1~5 题。
鸟语(节选)中州境有道士,募食乡村。
食已闻鹂鸣,因告主人使慎火。
问故,答曰:“鸟云:‘大火难救,可怕!’”众笑之,竟不备。
明日果火,延烧数家,始惊其神。
好事者追及之,称为仙。
道士曰:“我不过知鸟语耳,何仙乎!”适有皂花雀鸣树上,众问何语。
曰:“雀言:‘初六养之,初六养之;十四、十六殇之。
’想其家双生矣。
今日为初十,不出五六日,当俱死也。
”询之果生二子,无何并死,其日悉符。
邑令闻其奇,招之,延为客。
时群鸭过,因问之。
对曰:“明公内室必相争也。
鸭曰:‘罢罢!偏向他!’”令大服,盖妻妾反唇,令适被喧聒而出也。
因留居署中,优礼之。
时辨鸟言,多奇中。
而道士朴野多肆言,辄无顾忌。
令最贪,一切供用诸物,皆折为钱以入之。
一日方坐,群鸭复来,令又诘之。
答曰:“今日所言,不与前同,乃为明公会计耳。
《聊斋志异》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特点的理解
《聊斋志异》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特点的理解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集奇闻异事、传奇故事、爱情悲剧于一体的短篇小说集,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为奇特、妖艳、让人回味无穷的作品之一。
它以奇异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现象以及人与鬼怪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揭示。
在小说中,蒲松龄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首先,《聊斋志异》的现实主义特点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和批判。
小说中描绘了清代社会的陋习、道德沦丧、官场腐败等问题,如官员欺压百姓、奸商骗取财利等。
蒲松龄通过揭露社会黑暗面,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不满,呼吁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精神和理念。
同时,《聊斋志异》也融入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小说中出现了许多浪漫的爱情故事,如倩女离魂、虎父犬子等,这些故事中的爱情充满了激情、忠诚和牺牲。
蒲松龄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和讴歌,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纯洁且虚幻的情感世界。
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为小说赋予了一种神秘、梦幻的氛围,引人入胜。
因此,《聊斋志异》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爱情的赞美。
它既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又展现了浪漫情感的美好和奇幻。
这种相结合的特点,使《聊斋志异》成为一部既富有现实意义又充满诗意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了思考与享受的双重体验。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幻与现实相结合的小说。
蒲松龄创造性地继承我国志怪小说的优良传统,驰骋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采取幻化的形式曲折地反映生活,从而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赋予《聊斋志异》以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丰富多彩。
作者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善于抓住他们最本质的性格特点,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情的语言和行为、神秘魔幻的故事情节来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女性形象的塑造尤其成功。
既写出了她们表面的相似,又刻画了她们性格的歧异,使得一个个心地善良、才貌双全而又各有千秋的女子跃然纸上,正如冯镇峦在《读<聊斋>杂说》中所说的:“《聊斋》之妙,同于化工赋物,人各面目。
”[1]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其所具备的优秀个人品质,超越和颠覆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
一、独具风格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类:人(如芸娘),物(花妖狐媚如青凤、葛巾),鬼(如聂小倩),仙(如翩翩)。
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其所具备的优秀个人品质,超越和颠覆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
(一)神鬼狐妖:在民间信仰风俗中,狐狸是狡猾的动物。
《说文》中日::“狐,妖兽也,鬼所乘之”。
[2]宋代罗愿《尔雅翼·释兽四》日:“狐,妖兽⋯⋯说者以为先古淫妇所化,善为魅惑人,或称狐媚。
”[3]狐与以色祸人分不开,这便是人们给狐妖所限定的角色。
翻翻《太平广记》,可知狐妖祸人故事在众多志怪小说中是不绝如缕的。
不写狐妖祸人,而将其赋予美好的人性却很少见。
最为著名的要数唐传奇中的《任氏传》。
另外,宋人话本中的《李道达》、《西池春游》这屈指可数的几篇小说中,才看到狐女美好的形象。
与狐女相比,神女与鬼女的形象则要单调很多,我们所说的神女,大多可称为仙女,容易联想到的是嫦娥、织女等。
因为神女所反映的是方士,神仙家们的集体意识,个人创造的因素较小,所以神女的面目大多雷同,行为也大受限制。
《聊斋志异》人物塑造的艺术技巧
《聊斋志异》人物塑造的艺术技巧《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和特点的短篇小说集,它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多方面,但最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
蒲松林是一位超现实主义作家,他在《聊斋志异》中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并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
作者一方面把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等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现实社会中来,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相杂、幽冥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现实矛盾;一方面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超现实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和生活环境,并给予了美好的结果,给恶人以应得的惩罚。
作者这种创作方法和创作思想的形成,与作者本人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蒲松林一生穷愁潦倒屡试不举,使他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仕途的黑暗有着特别深刻的体会,“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壁,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腾胸,欲望然向南山而去。
”(《与韩刺史樾依书》)生活的贫困,也使他直接感受到封建剥削的压力,“粜米卖丝,以办太平之税,按限比销,惧逢官怒。
”(《答王瑞亭》)正是这种不平常的生活经历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使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把幻想和理想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许许多多极具虚幻色彩又有现实意义的人物形象。
《聊斋志异》给我们塑造了数以千记的各色人物,这些人物既属于一定的社会阶层,有其社会本质,又都有鲜明个性。
同是年轻的女性形象,有感情缠绵,拘于叔父严训而行动谨慎的青凤(《青凤》),也有天真浪漫、肆意言笑、不受任何礼教约束的婴宁(《婴宁》)。
有爱诗善歌,“谈词风雅”却心境凄苦的林四娘(《林四娘》),也有不懂世事、顽皮憨跳、乐不知愁的小谢(《小谢》)。
有“瘦怯凝寒”、无力自卫的连锁(《连锁》),也有“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只身为父报仇的侠女.........这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蒲松林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不同性格,让不同的人物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遵循各自不同的性格逻辑活动,在人物的相互碰撞、对比中凸显形象。
《聊斋志异》文体内涵论
《聊斋志异》文体内涵论《聊斋志异》是一部明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包含了五十个故事,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其文体和内涵两个角度来论述《聊斋志异》的特点和意义。
一、文体特点《聊斋志异》的文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魔幻现实主义:《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多涉及到妖怪、鬼魂、仙人等超自然现象,通过虚幻的文学构建,展示了一种魔幻的现实主义。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为仙人、女鬼、妖怪等,情节叙述流畅而具有张力,给人以独特的观赏体验。
2. 辞章优美:蒲松龄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辞章手法,使得《聊斋志异》的语言十分优美。
他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富有音韵感和节奏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3. 写意风格:《聊斋志异》整体呈现出一种写意的风格,作者通过描写景物、人物的神韵,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其描写手法简练而富有感染力,能够让读者陶醉其中。
4. 性稗类特色:《聊斋志异》还具有一定的性稗类特色。
作品中许多故事通过描写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性爱的场景,以达到揭示社会阴暗面和探讨人性的目的。
这种独特的文体特点使得《聊斋志异》在当时文坛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
1. 社会现实的反映:《聊斋志异》虽然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但其中的故事情节却有强烈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多与社会现象相联系,从而使得作品在表现寓意的同时也在反映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个别人物的心理状态。
2. 对人性的思考:《聊斋志异》以灵异、鬼怪的形式展开了对人性的思考。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存在善恶、爱憎、诱惑和欲望等复杂的心理,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理并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3. 鲜明的时代特色:《聊斋志异》是明代作品,因此其中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色。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多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种时代特色,使得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依骨画形 传奇再生--论《聊斋志异》的影视剧改编创作
第2卷第23期文化纵横依骨画形传奇再生----叙聊斋志异》的影视剧改编创作张阳(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067000)摘要:本文以精英文化语境下的经典创作45集《聊斋》电视系列片为成功范例,从选材、编剧方面精析《聊斋志异》的影视剧再创作规律。
《聊斋》的影视剧改编创作,应注重选择原著中优秀的题材、体裁作品,进行如“留、增、删、改”的-系列全面戏剧化的编剧改编,以最精彩而切合原著风格的电视戏剧艺术手法加以呈现,从而实现文学经典再造影视经典。
关键词:聊斋志异;《聊斋》电视系列片;影视剧再创作;改编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19)23-0161-03—、引言《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文言小说的巅峰经典之作,近几十年来,对其进行影视剧改编再创作从未间断。
对《聊斋志异》最大规模的一次影视剧改编再创作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当时的福建电视台和南昌影视创作研究所联合摄制的《聊斋》电视系列片。
该剧汇集了当时全国知名的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艺术工作者,历时三年摄制而成,成为可与同时期央视《西游记》《红楼梦》相比肩的电视剧艺术经典,其在选材和编剧方面的再创作水准至今可圈可点、可资借鉴。
二、优中选优一一多择其传奇者演绎《聊斋》电视系列片的选材,在题材方面多选择原著中歌颂爱情、讽喻社会、赞美德义的作品,在体裁方面以传奇为主,兼有寓言轶事。
《聊斋志异》中包括各种体裁文言小说四百九十多篇,有志怪、传奇、轶事小说。
其中多篇是类似魏晋志怪的奇闻记录性志怪作品,如《地震》《蛇癖》《鼠戏》等,没有丰满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故改编创作时可供发挥的原始素材不足。
《聊斋志异》中的传奇作品,是真正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是其精华部分,这些传奇作品有的揭露社会政治黑暗,有的抨击科举弊端,有的歌颂真挚爱情,有的讽刺人世间的丑恶。
题材广泛、篇幅较长、情节完整、人物生动、故事离奇,成为了影视剧再创作的最佳选材。
《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
《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清初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它直承晋唐小说的传统,“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不仅一书而兼二体,而且以其卓越的思想艺术成就,把我国的志怪传奇体小说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因此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它不仅标志着志怪传奇体小说的中兴,而且代表了我国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首先,在思想内容方面。
《聊斋志异》不仅是我国文言小说中反映现实生活最为广泛和深刻的一部作品,而且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个广泛接触到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作品。
《聊斋志异》虽为志怪传奇体小说,但在真实地反映生活这一点上,都超出了他以前和同时代的一切同类作品。
《聊斋志异》在鞭挞统治阶级的凶残、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和疾苦方面,作品的数量更多,内容也更集中,反映和揭露的程度也更深刻。
著名的作品有《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公孙九娘》等篇。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聊斋志异》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各种弊端的揭露和抨击,是它以前和同时代的作品从未有过的。
《叶生》、《司文郎》、《贾奉雉》等篇,矛头仅指向科场,虽然还不够深刻,但也表达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其次,在创作方法方面。
《聊斋志异》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的浪漫主义传统,又吸收了唐人传奇的现实主义手法,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所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用传奇法。
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所写虽多为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但作者却善于巧妙地把这些非现实的事物组织到现实社会中来,使幻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人鬼相杂、幽冥相间、“出入幻域、顿入人间”的生活画面;同时在具体描写这些非现实的事物时,又擅长把幽冥世界世俗化,把狐媚精怪人格化,是以人的形神性情为主体,只是将异类的某种属性特征融入或附加在其身上。
例如花姑子是獐子精,所以让她身上有香气;绿衣女“绿衣长裙、婉妙无比”,“腰细殆不容掬”,是根据蜜蜂的特征写出的。
【课外阅读】简析《聊斋志异》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课外阅读】简析《聊斋志异》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聊斋志异》代表文言小说高峰的回归,文言小说从唐代传奇小说创立高峰之后,小说的文体形式,在经过宋、元、明三代漫长的岁月里,文学创作历代从未间断,但总得来说是神情疲惫,气力不佳,气韵神采不足,但经历数百年的艰难曲折和披沙拣金式的营养积累之后,小说创作在明末清初运行到中落与复兴的临界线上。
而薄松龄倾其一生心血写成的“愤世嫉俗”之作《聊斋志异》,却以其众多的作品,丰富的内容,精湛的艺术,当仁不让一枝独秀攀上了文言小说的巅峰,它不但使宋代以来的大部分小说黯然失色,而且从总体上来看,由唐代传奇构成的文言小说的高峰与它相比也要逊色一筹。
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共计有491个短篇故事,属于文言小说集,体裁特点体现在志“异”上。
在成书之初,它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后来被译成多种文字,传之海外,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瑰宝。
它和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唐笔记》、袁枚的《新齐谐》<又名子不语>,三部小说鼎足而立,各具特色。
一、《聊斋志异》思想内容:作者蒲松林由于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贫困艰辛,又长期科考失意,怀才不遇仕途无望,使他对黑暗现实有所认识,对人民的疾苦有所同情,因此他把满腔愤慨之情抒发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以花妖狐魅故事寄托对人生愤慨,汇集这种愤慨的放肆言论来针砭时弊。
表达作者对邪恶的惩治,对正义的歌颂,对反抗的赞美,对理想的憧憬。
把关注的视野目光投向整个社会人生,机锋所向犹在官府。
《聊斋志异》按内容情节分为四类:①抨击封建社会政治黑暗、腐朽与丑恶,鞭挞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各种罪行,控诉统治阶段对人民的残酷压迫,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
如作品:《促织》、《窦氏》、《梦娘》、《南三复》、《席方平》、《梅女》等。
②揭露科举制度对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毒害,抨击科举制度各类弊端。
如作品:《考弊司》、《司文郎》、《王子安》、《贾奉雉》、《叶生》等。
③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歌颂纯洁美好爱情。
老舍对聊斋志异的评价
老舍对聊斋志异的评价老舍(1899年-196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和文化名人之一,对于聊斋志异这部文学作品,他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老舍对聊斋志异的评价是积极的。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以妖魔鬼怪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老舍认为,聊斋志异以其奇幻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描写技巧,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才华。
他赞扬了蒲松龄对于人性、社会现象和人与鬼神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善恶、正邪等价值观念的探讨。
老舍认为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独树一帜,对于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老舍对聊斋志异的评价是有所保留的。
他指出,聊斋志异所描绘的世界充满了超自然的力量和神秘的现象,这与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现代人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脱节。
老舍认为,现代文学应该更加关注人们的生活、社会的现实问题,而不是过于沉迷于幻想和超自然的题材。
他对于聊斋志异的评价中也包含了对于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倾向的强调。
此外,从个人情感角度来看,老舍对聊斋志异的评价也是充满感情的。
他曾表示自己在年轻时非常喜欢聊斋志异,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感着迷。
他认为聊斋志异中的一些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命运的斗争,引发了他对于人生意义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这种个人情感上的认同和喜爱也是他对聊斋志异评价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老舍对聊斋志异的评价可以从文学、社会和个人情感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他既肯定了聊斋志异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也提出了对于现实主义创作的倡导和对于超自然题材的保留。
同时,他的个人情感也使他对聊斋志异产生了深深的喜爱和认同。
这些评价体现了老舍作为一位作家和文化名人的独立见解和思考。
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
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近现代以来,随着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日本社会逐渐从闭关锁国转入开放、接受各国文化的时代。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化逐渐成为日本文化领域内的重要影响力之一。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传统文学作品,《聊斋志异》此时开始受到日本学者、文化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一个备受研究的文学宝库。
一、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传播与接受史1. 清末以前《聊斋志异》在日本的受接史概述2. 近代以来《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情况3. 文化背景下,《聊斋志异》在日本的受众特征二、《聊斋志异》在日本的学术研究发展1. 日本《聊斋志异》研究的历史演变2. 日本学者对《聊斋志异》的研究视角3. 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与贡献三、《聊斋志异》在日本文学与文化领域的影响1. 日本文学以及诗歌中的《聊斋志异》语言贡献2. 《聊斋志异》在日本文学中的叙事手法模仿3. 《聊斋志异》文学元素在日本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四、《聊斋志异》在日本文化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1. 《聊斋志异》在日本大众文化中的出现2. 《聊斋志异》影响日本文化领域的重要人物3. 当代日本的《聊斋志异》再创作与表演概述五、《聊斋志异》在日本媒体与出版领域的运营与营销1. 《聊斋志异》在日本出版业的受重视程度2. 日本出版公司如何经营《聊斋志异》的版权营销3. 日本新媒体对《聊斋志异》传播的推崇程度六、《聊斋志异》在日本电影与电视领域的表现与研究1. 日本电影、电视剧中的《聊斋志异》元素2. 此类作品的流行度与社会反响3. 现代学者的研究及评价七、《聊斋志异》在日本美术领域的影响与表现1. 日本画家对《聊斋志异》画作的创作2. 《聊斋志异》画作的展示与收藏情况3. 《聊斋志异》在日本艺术及文化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八、如何促进《聊斋志异》在日本的研究与传播1. 探讨传播与研究的方法及手段2. 注重跨领域交流,以拓展研究视角3. 从文艺作品、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推广《聊斋志异》九、结语:《聊斋志异》在现代日本文化领域中的意义与传承1. 清末以前《聊斋志异》在日本的受接史概述:该提纲主要探究清末以前《聊斋志异》在日本传播及被接受的历史,包括传播途径、被接受情况等,可以对其在日本文化领域的影响做一初步的了解。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_女性、战争与美的极致——孙犁创作中的一种情感偏至
女性、战争与美的极致——孙犁创作中的一种情感偏至孙犁称:“文人处世,有个人的特征,有时代的样式。
历代生活环境不同,政治情况各异,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风,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他们理想的发生,都不会一样,都有时代的烙印。
”(《买(魏书)、(北齐书)记》)对于孙犁而言,战争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促使他走上怀笔从戎的道路:我非常怀念经历过的那一个时代,生活过的那些村庄,作为伙伴的那些战士和人民。
我非常怀念那时走过的路,踏过的石块,越过的小溪。
记得那些风雪、泥泞、饥寒、惊扰和胜利的欢乐。
同志们兄弟一般的感情。
在这一地区,随着征战的路,开始了我的文学的路。
我写了一些短小的文章,发表在那时在艰苦条件下出版的报纸期刊上。
它们部是时代的仓促的记录,有些近于原始材料。
有所闻见,有所感触,立刻就表现出来,是璞不是玉。
生活就像那时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随手可以拾到的碎小石块,随便向哪里一碰,都可以射出火花来。
(《在阜平——(白洋淀纪事)重印散记》) 孙犁说:“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歌手。
”(《谈赵树理》)毫无疑问,孙犁以自己的独特创作成了战争年代的一名出色“歌手”。
他晚年时,对那个战争年代还是一往情深:“我最喜爱我写的抗日小说,因为它们是时代、个人的完美的结合,我的这一组作品,是对时代和故乡人民的赞歌。
”(《(孙犁文集)自序》)这说明孙犁对自己的作品有个非常清晰的定位。
因此,有评论者指出:“评论孙犁的作品,是不能避开颂歌这个词的。
[1](p254)那么,孙犁如何从战争年代中的题材里提取“颂歌”的元素呢?人们发瑰,“从时代的一面来说,孙犁经验中的这个时代,战火硝烟虽然是严峻的现实,在他个人的生活中它们却只是关于各种战斗事件的见闻与时代气氛的结合,并不是一种实地经验”[2](P137)。
孙犁的创作为什么会“并不是一种实地经验”?从现实的因素来看,是由于孙犁所称的“太缺乏战斗经验”,他说:“虽然我在文章中,常常写到抗13战争和解放战争,实际上我并没有真正打过仗。
蒲松龄《聊斋志异》人文生态观的现实意义
·《聊斋志异》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20)02⁃0038⁃08蒲松龄《聊斋志异》人文生态观的现实意义彭海燕(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文学院,广东茂名525000)摘要:《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文章笔触细腻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结构布局巧妙严谨,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艺术典型,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堪称是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著作体现了蒲松龄的人文情怀、眷恋自然万物的生态价值观和对现实社会阴暗面的揭露与批判,这些理念即使在当代社会也有极高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 All Rights Reserved.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价值观;自然生态;女性观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聊斋志异》中的众多篇章和人物形象,都体现了蒲松龄的人文情怀、眷恋自然万物的生态价值观和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与批判。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曾经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这样评价道:“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
”[1]182这是纪晓岚在通读《聊斋志异》之后的有感而发,可见纪晓岚对蒲松龄的肯定与认可,众多文人墨客对蒲松龄的作品也多有褒誉。
但蒲松龄的人生,却并不像他的作品那般精彩。
收稿日期:2020⁃02⁃19基金项目:茂名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9年度项目《〈聊斋志异〉教育思想与文化传承研究》(2019YB03);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特色创新类项目《基于十九大精神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2018GXJK321)作者简介:彭海燕(1975-),女,广东信宜人。
文学硕士,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与教育研究。
一、落拓书生蒲松龄蒲松龄生于山东淄川,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伶俐,学识渊博,十九岁初应童子试,就以“县、府、道三第一”[2]10取中秀才。
《聊斋志异-张鸿渐》主要内容解读及赏析
《聊斋志异-张鸿渐》主要内容解读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聊斋志异-张鸿渐》主要内容解读及赏析【导语】:《张鸿渐》虽不是《聊斋志异》里最好的一篇,却是代表性最强的一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
作者:甘迎东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03期
摘要: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极负盛誉。
它不仅是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典范,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杰作。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60-01
一、《聊斋志异》的时代背景
关于作品的时代背景:从总的来看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制度从整体上已开始走向腐朽;具体说来,明末清初正是易代之际,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而作者蒲松龄恰恰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
蒲松龄,山东淄博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雅号聊斋先生。
蒲松龄可谓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乡试县、府、道第一,考取秀才,是年十九岁。
可之后科场却连连失意,名落孙山,直到70多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
二、《聊斋志异》具有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的原因
《聊斋志异》是作者穷其毕生、呕心沥血的杰作。
那么关于其创作手法,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多数研究者认为是浪漫主义的,,还有人认为是现实主义。
笔者认为,《聊斋志异》虽然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元素,但从根本上讲是现实主义:不论从思想内容还是创作方法来看,作品都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尽管作品大量描写鬼狐仙妖,但实质是以浪漫主义为外衣,正如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所言:“《聊斋志异》以最不现实的方式做最现实的文章。
”
众所周知,蒲松龄生活的时代,社会风起云涌,为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图景。
再来看看其主观原因,蒲松龄作为封建士林的失败者,为统治阶级所抛弃,使其得以有机会接触社会最底层的黑暗,能够深有体会地描写当时社会复杂交织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揭露社会的阴暗面。
凡此总总,使得《聊斋志异》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
也许有人会问,作品中大量描写的鬼狐神妖又作何解释呢?鬼狐神妖都是根植于社会现实的,面对空前的文字狱,稍有不慎,即家族脑袋搬家,这实属作者不得已而为之。
由此可见,封建社会对文人控制打压之严酷,在那样的环境下都能有如此巨著问世,今之后人不能不为之肃然起敬。
下面将着重论述《聊斋志异》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的表现。
三、《聊斋志异》对广阔社会现实的反映
清初社会风起云涌,作者用手中那支既柔弱而又刚强的笔记录、搜集、整理、创作了反映社会现实的《聊斋志异》,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历史。
20世纪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卢
卡奇认为:“所谓整体描写就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追求文学描写的广度,从整体的各个方面掌握社会生活。
”而《聊斋志异》正是这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就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
1、《聊斋志异》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揭露
作者在自序中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记叙描写了广泛的社会现实。
作品对封建制度的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揭露,比较著名的篇目有《王子安》、《司文郎》、《考弊司》等等。
《王子安》篇借主要人物酒后狂言,栩栩如生地显示了盼望报马临门的迫切心情。
王子安如此迂腐而近于癫狂的性格,正是科举制毒害是结果,作品篇幅不长却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下层知识分子囿于名利枷锁而产生的反常精神状态。
同为揭露封建科举题材的《司文郎》,写了一个盲眼和尚用鼻子嗅文章以辨优劣的故事,几名书生分别拿文章让其闻,闻着呕心发吐的居然高中,闻着很好的反而最终落榜,文中还有一个鬼魂自己生前科考不中死后帮人科考的情节,由此折射出封建科场的黑白颠倒与腐败,其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考弊司》则变相反映科举制的黑暗与腐朽。
面对血淋淋的情形,蒲松龄用笔以另类手法记录下来,向读者逼真地展示了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科举制的不合理与反动。
2、《聊斋志异》对封建黑暗官场的批判
另一方面,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社会的黑暗与官场的腐朽,其中有很多都假借鬼狐,却根植于社会现实。
正如乾隆年间王金范为《聊斋志异》所作的序中说:“柳泉蒲子,以玩世之意,作觉世之言;握造化之笔,为揶揄之论。
凡其所言孝悌廉洁,达天之命,与夫鬼怪神仙,因果报应之所,无不可以警醒顽愚蠢。
针砭贤智,即所谓事异而理常,言异而志正者,岂得以言之无稽而置之哉?” 作者对清初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往往都披着鬼狐的外衣,却显得那么真实。
具体分析一下《促织》,即可感受其中的味道。
《促织》篇表面看起来近似浪漫主义,但总的来说却更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
就现实主义的深化而言,它在《聊斋志异》中颇具代表性。
一个狡猾的里青,假借科敛为名,任意向老百姓分派“促织”,进而以此为升官砝码,从不考虑人民生死,讨好上官,上官则讨好皇帝,成名一家的遭遇即说明了这一点。
“一人飞天,仙及鸡犬。
天子一跬步,皆关乎民命。
”蒲松龄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赋予作品以强烈的真实感。
在《聊斋志异》中像这样类似的篇目还很多,诸如《红玉》、《石清虚》、《局诈》、《梦狼》等。
作为我果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代表,《聊斋志异》以其超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令无数专家学者和普通文学爱好者为之倾倒。
纵观全文,笔者从现实主义角度入手,对作品创作倾向作出一定的探索和研究,挖掘作品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
从作品中的数百个短篇小说中,我们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发现很多都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
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当代现实主义理论为依托,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逐个分析其现实主义特质:对广泛社会现实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参考文献:
[1] 马瑞芳.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2006年1月第2次印刷.
[2] 陆贵山.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07年10月第一版,2007年10月第1次印刷.
[3] 蒲松龄.王刻聊斋志异校注[M].山东:齐鲁书社,1998年10月第一版,2003年4月第3次印刷.
[4] 吴组缃等.聊斋志异欣赏[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3月第一版,1986年3月第一次印刷.240~2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