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中国的水资源》评课稿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_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了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南水北调”工程。

培养学生搜集、讨论分析资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研究问题、搜集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地理知识,并利用Word或PowerPoint制作报告,或利用Excel统计调查结果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中国的水资源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惜水、节水的美德,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2.学习重、难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3.课前准备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状况,分配学习小组和学习任务。

各小组题目如下: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周边河流受污染的情况、学校不文明的用水现象;开展家庭用水调查以及利用网络了解我国水资源概况及时空分布特点;了解“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种调水方案。

4.引入新课请欣赏视频《南水北调》专题一:中国水资源概况及时空分布特点(1)问题思考①为什么从长江调水②为什么把水调到华北地区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和时间分配上有什么规律?③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什么影响?(2)学生活动①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本组对“中国的水资源概况及时空分布特点”的研究结果: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时间分布上为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②其他小组进行讨论、点评。

③应用所学的原理思考和交流: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专题二: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1)问题思考①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以及地区分布不平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2)学生活动①师生总结得出解决办法:限制人口、节约用水、提高水费价格、海水淡化、调整产业结构、污水处理、人工降雨、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2.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教学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什么叫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水。

就目前状况来看,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为什么?(属于可更新资源。

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大家知道水资源对人类十分重要,那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如何?分布如何?为什么有些地区每年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干旱现象?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地区分布悬殊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及“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水资源现状如何?(2)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有何特点?(3)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地区的水土资源配合有何特点?(4)按照水资源总量的分布,全国可分哪几个水量带?(4)读图3-17,完成“活动1”、“活动2”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阅读“阅读材料‘干渴’的都市”,完成探究问题。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导致“干渴”的原因,既有现实(降水少等)有关,又与人们的利用(污染、浪费等)有关,认识到原因,在考虑对策。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主备教师审核教师授课周次授课时间课题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使学生认识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3.使学生知道我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

教学重点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2.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教学方法与手段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准备地图册、地球仪、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一、导入新课阅读“非洲东部干旱”和“缺水的华北”材料后讨论此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水资源的重要意义1.从对比中认识水的重要性拿粮食和水比,哪一个与人体的关系最密切?2.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资源的重要意义,但是水资源储存在哪里又有哪些形式呢?地球上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是怎样循环的?小结:海洋上的水受热蒸发形成水汽上升到空中然后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在一定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上,然后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再回到海洋里。

这就形成了地球水的循环。

3.继续看“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图。

思考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分布在哪里?如果船舶在海洋上遇难漂流到荒岛上的人首先要寻找什么?为什么?总结: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分布在海洋里约占96﹪。

漂流到荒岛上的人首先要寻找淡水。

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在淡水资源中冰川储存的水量最多。

它们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和高山、高原地区。

但目前能够利一).1.粮食固然重要,但水与人体的关系最为密切。

因为人体的70﹪都是水。

人们常用3个“5”来做比方人可以5个星期不吃东西却不能5天不进上点水也不能5分钟不吸空气。

从而说明如果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但水资源的概念、特征以及开发与保护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概念、特征以及开发与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与利用。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水资源案例,如南水北调、黄河治理等,让学生分析其意义和效果。

4.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措施。

5.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水资源保护意识。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资源的问卷,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水资源状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水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与利用。

可以使用流程图、地图等展示水资源的相关信息。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一.课程标准认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学会分析针对水资源时空分布而采取的措施。

二.重点、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而采取的措施。

三.教法讨论分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解决措施)、阅读讨论(我国的调水方案、解决的困难)四.过程【教师】:展示水的图片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的水资源,首先,请看屏幕关于世界水资源状况的资料展示资料【学生】:观看【教师】:人类可利用的淡水: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仅占淡水0.3%,真正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只占全球水的十万分之一。

展示世界水资源人均和总量图从图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水危机逼近中国。

【教师】:展示中国水资源供需现状图请同学们读图说出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学生】: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教师】:展示南北方水、土地、人口的对比图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南北方谁更缺水?原因?【学生】:小组讨论黄淮海流域用水最为紧张。

该区域耕地比重大,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总量较少,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用水十分紧张。

【教师】:针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有必要兴建跨流域调水,把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至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弥补缺水地区的用水不足。

展示引黄济青的图同学们知道咱们青岛喝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展示引黄济青的相关文字资料【教师】:展示南水北调示意图西线方案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

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

【教师】:5~9月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和长江径流量季节变化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中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学生】:小组合作中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水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此外,学生对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知识拓展:介绍国际上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点;理解水资源地区和时间分布不均对我国的影响。

2、知道我国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3、了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状况。

4、了解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知道解决北京缺水的措施。

5、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种调水方案。

6、知道我国的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了解大型的水电站的分布特点。

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发挥地理课的特色,充分利用“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图”“长江和黄河段的径流量变化图”“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中国主要水电站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的出结论;2、运用以前学过的降水的知识来解释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让学生学会将知识前后联系解决新问题的方法;3、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4、联系生活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水资源对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家乡的水资源实际状况,进行乡土教育,融合新课程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的理念;2、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严重污染和浪费的现象,渗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科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才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和季节分配上的分布特点。

结合身边实际理解我国为缓解缺水问题采取的措施。

【难点】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展示法:漫画导入,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中国水资源的兴趣。

读图分析法: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学法】读图法:读“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图”,结合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理解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读“长江武汉段流量变化图”、“黄河花园口段流量变化图”,结合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读“滁州市1960年1月~1999年12月的降水曲线图”,理解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

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

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的水资源》。

下面我从六大方面陈述:一、【说教材】本节教材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中的第三节。

第三章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系统讲述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有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采取的措施两个问题,突出体现了人地矛盾的产生及其解决方法。

既联系到已学过的气候、河流等知识,又为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具有基本的读图、分析以及从图中提取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但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所缺失,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了解其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例,说出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

2、运用已有的降水分布和夏季风进退的规律,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珍惜、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观念,倡导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

四、【说教法】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1、读图分析法:解决教学目标。

2、问题探究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

3、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五、【说学法】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对学生采取了以下几种学法的指导。

1、通过课前的资料整理,培养学生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课堂问题探究,采用逆向追源的思路,组织学生从已建水利工程的事实,探究其建设的原因。

六、【说教学过程】请评委老师看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播放青岛旱情严重的材料,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思考缺水怎么办?然后用引黄济青的材料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接着,通过我国364座县级以上城市缺水的图,引发学生的思考——怎样应对缺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可以得出答案——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了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解决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

4、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课前做好资料查找,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当地水资源的现状特征,组织学生讨论,采用表格对比法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惜水、节水的美德,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水资源的工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

难点:通过了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现状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教法:1、读图分析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2、问题探究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

3、合作学习法:培养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学法:1、尽量从感性入手,用问题引导,把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

2、辨图识图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也是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

探究活动,既考虑到了基础性,又考虑到了实践性和应用性,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辨图、用图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材料。

2、了解当地水资源状况(如附近水库分布、水资源污染的情况、水费价格、家庭平均用水量等)。

3、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板书】: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一、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年降水分布”,提问:我们在学习中国的气候的时候,知道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大,主要的变化趋势是什么?(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二、讲授新课:【板书】:一、地区分布悬殊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呢?(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我国的水资源》说课稿吴伟君讲解

《我国的水资源》说课稿吴伟君讲解

《我国的水资源》说课稿\吴伟君教案评课稿《多山的国家》说课稿\邱桂芬教案评课稿《多山的国家》复习说课稿\蒋碧静教案评课稿《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金妙教案评课稿《汉、唐的对外关系》说课稿\叶力云教案评课稿《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说课稿\朱红雁教案评课稿我国的水资源(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地位。

水是生命的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水日趋紧张,节水、治水成为人们的共识。

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知识目标:(1).通过收集的资料说说水的用途;(2).通过阅读资料(图、材料)提取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的特点这一信息;(3).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思路,分析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设想解决的办法。

(4).学生记住四个跨流域调水工程,我国水能的蕴藏量及三峡水利枢纽。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确立能力目标:(1).关注生活,学会看懂水表,记录家庭一周的用水量(2).通过读图和材料来提取信息的能力(3).初步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我国的水资源国情和社会现实状况确立情感和价值目标:(1).体验到水资源的珍贵,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环境观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的特点难点:水资源分布不均、日趋紧张的原因分析依据:从分析水资源的特点入手,弄清我国水资源的利弊,才能扬长避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水资源分布不均、日趋紧张的原因分析涉及到多种地理要素的关系分析,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学方法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尝试从学习和生活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依此采用:实地测量、材料收集、读图归纳等方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幻灯片,包括动态的画面、图片、文字材料,为学生创设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读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图,了解水资源“东多西少、南丰北缺”的分布特点。

2.了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特点,能够联系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以及夏季风的进退理解对此的影响。

3.知道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及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水资源供需现状、长江黄河某河段径流量逐月变化示意图,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工程示意图很清楚的显示了南水北调及其他调水工程,边读图,边看资料,了解我国重大的项目发展情况;中国主要水电站的分布及相关表格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兴修水利工程可以改善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这个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家乡的水资源实际状况,进行乡土教育,融合新课程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的理念;2、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严重污染和浪费的现象,渗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科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才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难点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教学突破配合相关地图资料,了解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解决方案。

可以课前布置同学搜集与南水北调工程相关的信息,在课上做信息交流。

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怎样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每一滴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南水北调及其他跨流域工程的相关资料。

2.布置学生搜集一些跨流域调水、我国主要水利枢纽等的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一些老师布置的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地理图片。

教学步骤本节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求知欲。

2.引导学生说出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

2.联系降水的分布、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看水资源供需现状图学习。

3.引导学生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特点。

3.分析长江黄河某河段径流量逐月变化图,结合夏季风进退理解。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国的水资源【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1.什么叫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水。

就目前状况来看,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为什么?(属于可更新资源。

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大家知道水资源对人类十分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一、我国水资源的利用[读图练习]指导学生读课本“水的供给”图,回答问题:(1)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水?哪个部门用水量最大?(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其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用水量的80%)(2)我国都有哪些淡水资源?其中以哪种水资源最重要?(河、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冰川积雪融水等等,其中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占80%)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读图练习]读“我国河流径流量分布图”(展示投影片)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径流量大的河流有哪几条?(长江、珠江、黑龙江)(2)比较我国内外流区河流径流量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内流区径流量比外流区小得多)(3)在外流区中,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其南、北河流的径流量有何不同?(北少、南多)(4)根据以上的分析,说明我国水资源在地区的分布方面有什么规律?(内少外多,北少南多)[教师归纳]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

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建国以来,我国华北地区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普遍增产,用水量也随之大增。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材分析: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采取的措施,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本节教材主题包括三方面内容:时空分布不均、兴建水利工程、节约用水。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少了死记硬背的东西,注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珍爱自然资源的观念,教师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

本节课与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河流等知识联系紧密,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过,但老师应在关键知识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点拨,为学生八年级下册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有两点:(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在“时空分布不均”部分,突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在时间分配上,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在空间分布上,地区分布极不均衡。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同一时间,此地旱彼地涝;同一地区,此时旱彼时涝。

在“兴建水利工程”部分,教材侧重介绍了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扼要介绍了“引黄济青”和“引大入秦”工程;采用“阅读”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

因应“课标”的要求,在讲述兴建水库时,教材没有展开阐述。

为了强化“课标”要求,引导学生认识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教材设计了一组相关“活动”。

在“节约用水”部分,教材正文讲述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倡导节约用水的必要性、紧迫性,并举例说明了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活动”部分设计了三个各有侧重的探究任务,以引导学生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确立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学会分析水资源短缺原因及其缓解对策的方法。

初中地理_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1.通过对地图、图片等资料的分析、比较,归纳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2.联系已学气候和河流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及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4.根据资料,并联系实际生活,说出我国水资源分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确立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地图、图片等资料的分析、比较,归纳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及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3.根据资料,并联系实际生活,说出我国水资源分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确立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共有三部分内容:“时空分布不均”、“兴建水利工程”、“节约用水”。

“时空分布不均”: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和时间分配上的特点,地区分布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的特点,时间分配上呈现“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的特点。

这一小节是介绍中国水资源的基本概况。

“兴建水利工程”:介绍了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介绍了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需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需要兴建水库。

学习的重点在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必要性上。

“节约用水”:介绍了我国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并介绍了一些解决水资源利用问题的有效途径。

这一部分内容是对课标中“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条标准的延续。

本节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地图资料,这样有利于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的发展,再加上穿插其间的活动题,是学生读文读图是能有的放矢,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材。

【教学活动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盼水播放一组图片,体现盼水的急迫心情,引出课题并通过设问“我国水资源分布在哪里呢?”引出第一个部分内容“寻水”。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国的水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联系已学的气候与河流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以及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4.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3、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时空分布不均”、“兴建水利工程”、“节约用水”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时空分布不均”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设计思路上,本条“标准”与土地资源的“标准”相同,所不同的是更突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在时间分配上,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在空间分布上,地区分布极不均衡。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同一时间,此地旱彼地涝;同一地区,此时旱彼时涝。

这一切,对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带来的问题,成为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时空分布不均”部分,结合“中国径流带分布”、“中国主要河流年径流量”2幅图,教材正文阐述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为了打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掌握好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活动”要求结合我国气候和河流知识,解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并要求将径流带与地形区对应起来,以便于学生对径流带进行空间定位。

“兴建水利工程”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本条“标准”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条“标准”教学要求的延续,以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

初中地理_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课件展示图片教师注意引导,地球上的水是丰富的,但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首先,请看屏幕关于淡水水资源状况的资料,理解狭义的水资源的概念,并且感悟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学生:观看思考。

教师:人类可利用的淡水: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仅占淡水0.3%,真正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只占全球水的十万分之一。

从图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地球上水资源紧张一、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教师过渡:那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呢?1.教师出示图片:中国径流量分布图。

指导学生读图,找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学生:读图,总结归纳。

教师:板书: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教师:展示南北方和黄淮海流域水、土地的对比图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南北方谁更缺水?原因是什么?学生:相互交流,自由回答。

3.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你会想出什么解决措施?学生:有必要兴建跨流域调水,把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至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弥补缺水地区的用水不足。

教师:板书:措施---跨流域调水。

过渡:中国跨流域调水工程中最著名的也是调水路线最长的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

星同学们阅读材料和地图,找出①南水北调工程的“南水”指的是哪儿的水?“北”指的是哪些地区?②南水北调工程都有哪些线路?分别是从长江流域的哪儿调水?调到哪些地区?③在已经通水的中线和东线方案中,有现成的输水渠道的是哪一个路线?利用什么输水?二、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教师:过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是否是均匀的呢?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国的水资源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学生: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教师: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容易带来什么问题?学生:旱涝灾害或者水旱灾害。

教师:针对时间分配不均,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学生:兴修水库三、水资源时空分布均匀的原因1.教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完成学案导图。

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

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

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中国的水资源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国的水资源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公众对中国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二、中国的水资源现状1. 水资源总量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全国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43毫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仅为210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 区域分布差异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贫乏。

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而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则是水资源相对较富集的地区。

3. 水资源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等因素导致了水质的恶化,一些地区的水源已经无法直接饮用和农业灌溉。

三、中国水资源问题1. 水资源供需矛盾中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

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供应能力有限,导致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2. 水资源浪费中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

农业灌溉系统不完善、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以及居民生活中的浪费行为都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3. 水生态破坏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湿地退化和水生物种群减少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中国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措施1. 加强水资源管理政府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水资源的调配和分配,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倡导节约用水的理念,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中国的水资源》评课稿六街中学高占芳2012年11月26号上午第二节听了柳老师在初二(184)上的地理课——中国的水资源,使我受益非浅。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2、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

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

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三、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

导学案的应用和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视频插入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

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四、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

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总的来说,这次上课很成功,我应该好好向柳老师学习。

优秀地理评课稿范例《人口的合理容量》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

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同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夏炜老师:指教《天气和气候》风趣幽默,驾驭课堂,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建议进一步加强普通话修炼。

刘新梅老师:指教《滔滔黄河》她高质的学案,优秀的课件,科学的程序,熟练的操作,使课堂“起点学案化,过程探究化,知识图象化,学生愉悦化,小结纲要化。

” 建议问题设计要严密。

周玉霞老师:指教《西亚》她流利的普通话,潇洒的表情,渊博的知识,高效的调控,使课堂锦上添花。

她设情感激发点,让学生都想学;设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会学;设认知停靠点,让学生都学会;设心理交流点,让学生都乐学。

建议风趣幽默。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

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

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

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六、课堂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1、有关概念的讲解以及相似概念之间如何进行区分这些知识点落实问题。

如“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之间”。

2、学生讨论分组是否有明确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3、要注意精讲精炼,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效益。

地理评课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评课稿2009-03-30 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在听了高一地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公开课后,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

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

第一部分教学者说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一、关于三维目标。

从三个层面进行设计(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2.通过阅读教材和学习活动,能够解释和绘制地理过程示意图;3.能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各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理教学,结合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生物循环示意图,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生物循环示意图,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结合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的重难点。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分析;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产生的新功能。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采用小组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采用小组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完成以下课堂教学任务。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水循环2.岩石圈物质循环3.生物循环(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2.平衡功能教学者自己认为的不足之处:1.课堂容量有限,学生参与课题教学的积极性还不够;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氛围不够浓厚;3.教师讲解太多,学生的主体性没全面的体现出来;4.教态还不够自然大方,略显拘谨;5.讲练结合不够,练习的针对性不强等等。

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总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二部分听课教师的听课评价优点评价:1.教学目标确定得比较准确,并且落实得比较好;2.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辅助地理教学,能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难点,提高教学的直观性;4.教学语言和蔼可亲,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5.重点讲解细致,难点能够化解,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6.板书清晰,结构合理,课堂教学环节紧凑,环节承转自然,课堂结构科学。

不足之处:1.虽然地理教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入手来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突出了新课程“用教材”的思想和紧密联系生活与生产实际的理念,但是如果这些图片能够结合乡土地理,这种设置情景的方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3.虽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由于教师对课堂基本情绪的把握不准,使得这种过分的制造“愉快”,反而减缓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4.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也有大量的图片、视频的呈现,帮助学生将问题变得简单化,但是地理教师在课堂中过分依赖和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使得多媒体的作用过度地代替了教师的作用,有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5.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力图体现师生合作和交流,但是教师还是不敢大胆放手,其实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如“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分析;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产生的新功能”等教学难点和重点,就可让学生去探究、讨论,而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只是浅尝辄止,那么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6.虽然教师的讲解还较全面、很细致,但是对教材中的“非重点、难点”也进行面面俱到的的讲解,因而显得教学重点不突出,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的效率不够高。

第三部分参加评课的一些体会1.公开课后进行认真的评课,教学者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老师们营造了浓厚坦诚的评课氛围,在评课时能够放开手脚、抛开思想顾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各自的见解可能“有褒有贬、有优有缺”,但这种见解和建议是真诚的,这种评课氛围能够给予每位教师以教学的启迪、智慧的升华。

2.通过听课者和上课者的评课,使得听课者和上课者都能够得到启发和实质性的收获,对于地理教师的教学知识、技巧与技能的驾御,对于地理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的把握,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新课程强调地理教师的课后反思,但是课后反思和评课的效果如何,是否“为了反思而反思,为了评课而评课”,是值得地理教师思考的问题。

其实在反思和评价成功之处的同时,更应该总结和反思失误和教训,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醒自己,完善自己,为自身的业务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评课稿:《天气和气候》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张秀娟2009-9-16 下午09:52:19 1186内容摘要:; ③、在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基本达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理念。

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