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灾害事件舆论引导策略的分析——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
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基本观测分析
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基本观测分析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基本观测分析7月20日,郑州市遭遇了一场极端暴雨,给城市和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本文将对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进行基本观测分析,以揭示其形成原因和灾害特点,以期对类似天气情况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气象背景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夏季多雨,7月中旬常出现大规模降水天气。
7月20日的极端暴雨是由一次副高东移,北方暖湿气流不断向南推进的结果。
二、形成原因1. 副高东移副高东移导致郑州逐渐处于副高辐合环流区域,空气辐合造成了气象系统的汇聚,更有利于降雨发生。
2. 暖湿气流南下北方的暖湿气流在副高控制下向南推进,不断将大量水汽输送到郑州,形成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3. 复杂地形因素郑州地处华北平原,地势较为平坦,与周边的山地地形缺乏起伏。
在强降水情况下,地势平坦会造成雨水汇聚,增加了降雨的强度。
三、灾害特点1. 严重降雨据统计,7月20日降雨量超过了200毫米,刷新了历史极值。
这样的强降雨导致城市内涝严重,许多道路被淹没,交通中断。
2. 雷电频发极端暴雨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雷电活动,7月20日的暴雨天气同样如此。
雷电频发不仅增加了人们的恐慌感,还可能引发火灾等非常险情。
3. 风暴水位上涨郑州市周边有多条河流,大雨导致了河水水位上涨,部分地区出现洪水灾害。
河水的上涨造成了城市的进一步淹没,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四、应对措施1. 加强建设城市规划和建设应考虑到极端天气的影响,加强抗洪抗涝设施建设,合理规划道路和排水系统,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2. 增强监测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对极端暴雨天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 强化救援措施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联防联控机制,提前组织抢险救援力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个人应对1. 关注天气预报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天气动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浅析——以“7·20河南暴雨”为例
第38卷第3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8,N o .32022年5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M a y 2022ʌ收稿日期ɔ2021G09G10ʌ作者简介ɔ王璇(1993-),女,甘肃兰州人,兰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播理论研究.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浅析以 7 20河南暴雨为例王㊀璇(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甘肃兰州㊀730010)ʌ摘要ɔ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作为危机事件的一种,由于其突发性等特征比其他的危机事件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与反复性.该种危机事件发生时信息的传播容易产生舆论的混乱从而引起民众的恐慌,所以相较其他突发性事件在进行危机传播活动时更需要讲求一定的原则与策略.以 7 20河南暴雨 为例,运用斯蒂文 芬克危机传播阶段分析理论对该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㊁媒体与公众所进行的危机传播进行分析.就分析提出原则和策略上的建议,以期对之后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事件中的危机传播提供一些启示.ʌ关键词ɔ7 20河南暴雨;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危机传播ʌ中图分类号ɔG 206.3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2)03G0125G04A n a l y s i s o fC r i s i s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a n dS t r a t e gi e s i nS u d d e nN a t u r a lD i s a s t e rE v e n t s T a k i n g t h e J u l y 20R a i n s t o r mi nH e n a n a s a nE x a m pl e WA N G X u a n(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a n d M e d i a ,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i n a n c e a n dE c o n o m i c s ,L a n z h o u 73001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D u e t o t h e u n c e r t a i n t y a n d f r e q u e n c y of s u d d e n 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e v e n t s ,t h e c r i s i s a n d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g e n e r a Gt e d i n th e e v e n t n e e d t o p a y m o r e a t t e n ti o n t o t h e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t h a n t h o s e i no t h e r e v e n t s .B y c o m b i n i n gc a s e a n a l y s i s a nd l i te r a t u r e a n a l y s i s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r i s i s a n d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n d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s t r a t Ge g i e s g e n e r a t e db y t h e J u l y 20H e n a nr a i n s t o r m b y c o m b i n g t h e c o n c e p t sof c r i s i sa n dc r i s i s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g e n e r a t e db yt h e s u d d e n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e v e n t s a n d a p p l y i n g S t e v e nF i n k s c r i s i s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 t a g e a n a l y s i s t h e o r y a n d t h e 5S p r i n Gc i p l e o f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a n d p u t s f o r w a r d 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n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a n d s t r a t e g y i n t h e e v e n t o f s u d Gd e n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s i no r d e r t o g i v e s o m e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i n t h e e v e n t o f s u d d e n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s .K e y wo r d s :J u l y 20H e n a n r a i n s t o r m ;s u d d e n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c r i s i s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㊀㊀近年来,全球突发性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信息传播的错乱㊁谣言四起等往往伴随着该类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所发生.2021年7月中国河南省发生罕见的7 20暴雨危机,该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引发的一系列的信息传播方面的危机使整个社会产生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媒介即讯息 ,在现代媒体技术与手段的发展下,讯息在社交媒体上会迅速传播并不断发酵,但是信息传播速度的提高不能保证信息能精准地传播到每一个目标受众,也不能保证每一条讯息都是准确无误.传播中种类过多㊁速度过快的信息也会产生一些对舆情非常不利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不仅不能使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所产生的信息传播危机得到很好的解决,还会对正常进行的危机传播有负面的影响.所以搞清楚危机事件各时期政府㊁媒体所进行的危机传播,合理运用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才能够避免危机传播中信息错乱㊁冗余等因素所造成的大众不必要的恐慌,减少突发性危机事件中信息传播引发的社会舆论压力.一㊁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与危机传播(一)危机事件与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国内外学者,对危机有不同的定义.国外学者罗森塔尔(U r i e lR o s e n t h a l)将危机界定为: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运行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紧迫,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1].国内学者刘刚在«危机管理»中,把危机定义为一种对组织基本目标的实现构成威胁,要求组织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关键性决策和进行紧急回应的突发性事件[2].2021年发生的7 20河南暴雨是一场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该危机事件极具破坏性与迅速性,并且不确定性极强,使得我国河南人民的生活㊁生命㊁财产等受到了威胁.(二)危机传播美国女学者费恩 班克斯(K a t h l e e nF e a r n -B a n k s,1941-)认为,危机传播是 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㊁之中以及之后,介于组织和其公众之间的传播 [3].胡百精教授的«危机传播管理»认为危机传播是混乱符号和不确定意义的扩散过程,是信息传播主体与客体失序互动的过程[1].作为危机传播前锋与后盾的政府来讲,做到信息的相对透明与沟通的顺畅是进行的危机传播的核心;而作为公众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是进行危机传播的基础;媒体在危机传播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合理的传播策略来传达政府的声音,维护社会稳定.二㊁7 20河南暴雨中的危机传播模式阶段性理论是危机传播理论在危机管理理论中的借鉴与应用,斯蒂文 芬克在1986年提出四阶段论,该理论将危机传播过程划分为危机潜在期㊁危机爆发期㊁危机蔓延期㊁危机解决期四个阶段.运用阶段性理论对7 20河南暴雨中的危机传播做相对系统的梳理,可以更加完整地了解该危机中媒体㊁政府与大众进行危机传播的模式.(一)危机传播的潜在期:危机传播不只要提前预警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迅速,政府与媒体对于暴雨这种突发自然灾害危机事件可以做到第一时间的报道与预警.2021年7月16日中国气象报道称,河南省气象局启动暴雨四级应急响应,气象部门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应急响应规定做好工作.虽然政府㊁媒体已预警,如前期新华社㊁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在自己的两微信一端上均就灾害给出预警.但是因为前期政府㊁民众对预警不够重视,使得政府和媒体刚开始的危机传播陷入被动,在7 20河南暴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铺天盖地的各种媒介信息㊁报道纷涌而来,公众对政府的救援㊁灾民的安置等都产生了质疑.政府在官方媒体的两微一端立马发布准确的信息:第一时间公布河南该次暴雨的雨势情况,发布求救电话㊁救援信息㊁避难帮助场所等;同时避谣社交媒体上传播的错误信息.危机潜在期是危机传播相对容易的时期,也是更大的传播危机最不容易被发现的时期.所以,政府与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应该随时提高警惕,树立良好危机传播意识,始终防患于未然[4].(二)危机爆发期:危机传播需要具体报道一旦危机潜在期结束,信息传播面临的危机将会彻底爆发,并且过程是不可逆的.这是四个阶段中最短的阶段,但是稍有不慎都会让危机传播发展到很不利的地步.7 20河南暴雨中危机事件经过媒体报道,受到社会很大关注.但是由于危机的突发性,准确的消息的调查考证需要一定时间.网络繁杂的信息使得危机爆发期谣言遍地,大众出现焦躁情绪,一是质疑预警与防范;二是迫切想了解灾区的情况及群众的救援和安置等问题.大量媒体聚焦河南,具体地对河南各地的灾情与受灾群众的现状进行报道.如央视新闻发布7月20日,河南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导致的乘客不幸罹难的具体人数;人民日报官微报道了郑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防汛救援最新情况.为大众提供官方信息,解决信息不透明造成的谣言四起.在危机的爆发期,信息传播的模棱两可㊁混乱无序会造成危机传播的失误.所以要利用现代媒介的便利性具体准确地进行危机传播,让媒体报道更加具体化是危机传播的关键.(三)危机蔓延与恢复期:危机传播需正确引导危机延续的同时也在恢复,危机恢复期通常指危机的 清理阶段 ,危机蔓延期是四阶段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5].面对处于危机蔓延与恢复期的7 20河南暴雨事件,危机传播一刻也不能停息,并且需要正向的引导,才能迅速且高效地解决传播危机问题.在7 20河南暴雨事件中政府迅速给出相应的指示,针对舆论热点及时发布官方消息,防止谣言的扩散和传播;媒体也进行正确引导,不断报道救人抢险,各地捐款捐物的新闻,为此次突发自然危机事件创造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受灾人民战胜灾难的决心.政府㊁媒体所进行的正确舆论引导使得处在危机蔓延与恢复期的信息传播危机进一步得到缓解.(四)危机解决期:危机传播需谨慎对待危机解决阶段,不意味着政府㊁媒体的危机传播完全结束,关于政府后续形象的重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6].虽然河南暴雨慢慢变小,陆续进入灾后重建和理赔阶段,舆论也渐渐淡化.媒体主要就危机事件发布灾害重建和赔偿等消息,最大程度树立政府的正面形象.在新闻媒体上报道一些灾害重建,赔偿等危机解决信息的同时,也做一些预警报道,如在2021年8月21日,媒体还对河南部分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暴雨进行了预警.事实上,危机解决期,危机传播应该更加谨慎.一旦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掉以轻心,会使之后的危机传播变得措手不及,影响危机传播之前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所以媒体应做好由于危机事件折返继续进行危机传播的准备,小心谨慎地进行危机解决阶段的危机传播.三㊁7 20河南暴雨的危机传播原则(一)政府和媒体需要主动承担危机传播的责任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引发传播危机后,政府㊁媒体应该第一时间承担起危机传播的责任.政府部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㊁微信等新闻客户端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指示.官方媒体在互联网上也第一时间承担起了权威报道的责任,对暴雨进行了权威㊁详细㊁准确的报道.如人民日报的官微一直发布第一手危机事件的官方信息,在危机传播中一定程度起到了引导舆论的作用,承担起了作为官方媒体的责任.(二)政府和媒体需要真诚沟通㊁真实报道灾害无情,政府和媒体需要真诚地与群众进行沟通,使突发事件危机传播更加有人情味.任何不真诚的沟通都会导致危机传播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使得传播危机蔓延.在危机传播中,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地方媒体都需要真诚沟通,真实报道灾情与救援的真实情况,而不是进行虚假㊁夸大的隐瞒报道.媒体在做到真实报道的同时要进一步了解群众迫切需要的信息.在对于这场暴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几乎都是第一时间真实报道了灾情的发展,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与受众进行真诚沟通并且真实报道新闻事实避免谣言的传播.(三)遵循速度第一且报道准确快速处理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是政府㊁媒体危机传播成功的关键,一定要第一时间判断清楚形势,找出危机传播对策.在河南暴雨的危机事件中,政府与媒体合理利用 两微一端 ,迅速及时进行危机传播,尤其是微博避谣机制,往往在谣言发生的第一时间,就粉碎谣言,传播真相.如在网络传播中,社交媒体上流传一则4秒钟的短视频,显示一条巨大的鱼状物体在街区洪水中翻腾,据称是郑州 荥阳海洋馆被冲破,海洋馆中的鲨鱼逃出来 ,媒体和大众立马一起避谣,证实为假新闻,避免再次加重灾情中群众的恐慌.在这场自然灾害危机事件中政府㊁媒体和大众利用现代媒介实现了真正的危机传播的速度第一原则.(四)相互协作,系统运行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㊁媒体与公众进行的危机传播要遵循正确㊁完整的相互协作原则并进行系统运行.在这次事件的危机传播中不仅政府㊁媒体及大众相互协作,政府与政府,主流媒体㊁地方媒体㊁还有其他媒体也相互协作.同时各种媒体深入灾情报道一线,系统报道灾情,对灾情的报道使用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相互协作,系统运行的原则可以使大众系统地掌握危机事件的信息,坚定决心与信心打赢信息危机仗,使受众获得了系统信息,最终使得危机传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五)发布权威性信息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事件的危机传播中,权威信息的发布更能取得大众的信服,媒体发布权威人士的消息报道可保证危机传播具有权威性.如主流媒体发布中共中央总书记㊁国家主席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这次7 20河南暴雨对防汛救灾工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7月21日人民日报直播了中央气象台与河南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等专家解读此次特大暴雨的过程特点㊁成因与未来几天的预报.政府㊁媒体随时用权威证实原则,打消一些由于大众对媒体传播信息不信任产生的恐慌.四㊁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的策略分析㊀㊀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的危机传播中需要一定的危机传播策略去更好地进行当下的危机传播,对于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策略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做好政务社交媒体沟通政务社交媒体危机沟通是指危机事件发生前后,政府和公众如何通过政务社交媒体进行沟通[7].平时就要做好政务社交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保持与受众之间的消息畅通与相互信任.这样不管是在河南暴雨还是其他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中,政务社交媒体都可以发挥自己官方媒体的身份优势,传递讯息.有效的政务沟通能让大众迅速㊁准确地获取信息,同时一旦危机事件发生政府也能更快确定危机传播的方向.(二)合理利用意见领袖,强调社会责任危机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策略之一便是要合理利用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因为他们本身具有一定受众,在关于重大自然性灾害事件的危机传播面前,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帮助社会消除一部分传播危机,在社会的危机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的意见领袖,已经不单单只能查找㊁传播信息,为受众提供观点与建议.他们还需要收集信息,辨别信息的真假,并且引导自己的粉丝.提高危机传播的正向信息的传播速度,促进传播危机的解决.比如在7 20河南暴雨事件发生时很多微博大V转发救援信息,但是其中就有假的求助消息泛滥,看似事小其实很容易引起大众的恐慌,不利于危机传播,所以需要意见领袖先去辨别一下消息的真假.很多媒体的官方微博㊁微信公众平台在这次河南暴雨中也起到一定的危机传播作用,所以在危机传播策略中合理地利用意见领袖,强调社会责任,才能使危机传播更加深入㊁广泛㊁有效.(二)必须时刻保持信息的畅通与准确大量的冗余信息与谣言也会导致危机传播的失败.很多媒体线上传播救援信息㊁灾情中的救人的英雄事迹等一些灾情相关的报道,但是这些信息过多会导致信息的不通畅,对危机传播产生不好的影响.危机传播成功的关键在于时刻保持信息的畅通和准确,所以这就需要媒体里专业的人从大量消息中筛选出准确有用的信息并且立刻发布出去,否则会形成信息的冗余,使得消息真假难辨.如在灾情期间微博及时建立专项小组进行救助信息的筛选,将相对准确的求助信息发送出去.越是在这种信息杂乱无章的时候越要保持传播信息的畅通与准确,危机传播才更有效率.五㊁总结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危机传播过程需要随机应变.由于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社会关注度高,在此类事件的危机传播中运用危机传播原则和策略时应该更加注意方式与方法,要因时㊁因势而变.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方面我们应该更加注意真实㊁准确传播信息,创造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ʌ参考文献ɔ[1]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8.[2]刘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3]C o o m b s,WT.C h o o s i n g t h e r i g h tw o r d s:T h e d e v e l o pGm e n t o f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s e l e c t i o no f t h e a p p r o p r iGa t e c r i s i sr e s p o n s es t r a t e g i e s[J].M a n a g e m e n tC o mGm u n i c a t i o nQ u a r t e r l y,1995(8):447G476.[4]上官酒瑞.互联网+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300.[5]余玉花.科学防范现代危机的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384.[6]温琼娟.美国危机传播研究八大理论流派[C]//第六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国家品牌 社会资本与文化软实力论文集,2013:300G324.[7]谢起慧,彭宗超.基于T AM的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危机沟通机制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5):106G112,100.[责任编辑:王敬儒]。
主流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报道策略分析——以河南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
媒介观察104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危机分为自然灾害、人为危机、在自然灾害基础上的人为危机。
在公共关系中,危机传播被认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指企业、组织或政府面对危机事件所采取的旨在降低损坏程度的沟通信息、树立形象的公关策略。
政府、公众和媒体是危机传播的三个主要维度。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各类新媒体的涌现对传统媒体已经构成严重威胁。
文章以7·20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将媒体作为切入点,选取主流媒体的不同报道进行分析,总结主流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的方向和策略。
一、河南暴雨事件中主流媒体的报道分析荷兰莱顿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教授罗森塔尔在《应对危机:管理灾难、暴乱与恐怖主义》一书中将危机定义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2021年7月20日至21日,河南省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郑州、新乡、开封等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
7月20日,针对河南省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国家防总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次日3时,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Ⅱ级提升为Ⅰ级。
截至8月2日12时,此次特大洪涝灾害已致302人遇难,50人失踪。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天气,河南多个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人民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7月20日,除河南当地媒体外,最早赶赴现场的是新京报的媒体记者,并在当天12时首先开启“直击郑州暴雨”的直播。
随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各大主流媒体迅速跟进报道,中央媒体、本地媒体和异地媒体在本次报道中呈现出不同的传播形态[1]。
(一)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媒体在河南暴雨事件中的报道分析人民日报拥有主流受众,掌握主流信息,形成主流品牌,具有党和人民喉舌的功能,除了发布权威报道,还牢牢把握社会舆论动向。
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浪潮,人民日报打造立体全媒矩阵,拓宽传播渠道,在此次暴雨事件的报道中,人民日报利用全媒矩阵,继续发挥中央媒体作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7·20”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事件网络舆情研究
“720”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事件网络舆情研究
李莹
【期刊名称】《新闻知识》
【年(卷),期】2022()2
【摘要】本文以“7·20”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为例,分析突发特大自然灾害网络舆情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究不同媒介发展水平城市的网络舆情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舆论治理对策。
利用Python抓取新浪微博相关数据,对于结构化数据利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非结构化数据,采用自然语言分析工具,采集主观性文本信息内容及蕴含的舆论情绪。
研究发现,郑州、新乡作为此次暴雨洪涝灾害的灾区城市,主体影响力、博文情感分布、原创力等舆情特征均表现各异,公众利用媒体表达诉求的强度也不尽相同。
因此,城市的媒介发展水平应该是舆情引导和治理时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时,舆情引导策略和治理手段应该“因地制宜”。
【总页数】8页(P37-44)
【作者】李莹
【作者单位】西安市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
【相关文献】
1.对自然灾害事件舆论引导策略的分析——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
2.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时空演化分析——以新浪微博“郑州7·20特大暴雨”事件为例
3.主流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报道策略分析--以河南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
4.突发灾难事件中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分析——以河南“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
5.灾难的共同体:自然灾害中救援信息传播的中介化--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郑州720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剖析材料
郑州720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剖析材
料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遭遇了一场持续多日的720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是一场罕见的灾难,对郑州市和全国各地来说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在这场灾难后,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这次暴雨的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这次暴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强降雨和城市建设不合理的相互作用。
据专家介绍,这次暴雨是由强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相遇形成的。
同时,由于郑州市过去几年的高速扩建和封城式建设,城市的下水道和排水系统并未能随之配套升级。
再加上水泥路面和大量的建筑物,使得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而仅能流进下水道,进而导致下水道瞬时爆满。
因此,这次暴雨对城市的影响异常严重。
其次,应对这种特大暴雨需要强化城市管理和灾害预防。
在这次暴雨后,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
比如加大了下水道和排水系统的升级建设力度,增加了河网和涵洞的数量,加快了城市道路的改造和扩建速度,并对城市中的高架桥等进行了安全检修工作。
此外,公安部门和消防部门也在暴雨期间全力参与抗洪抢险,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此次特大暴雨也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了自然灾害和城市管理的重要性。
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防灾减灾,加强
城市的规划和管理,通过科技手段和现代化技术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本次暴雨是一次严重的灾难,但也促使我们深入剖析城市建设的缺陷和不足,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通过这次经历,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危害,努力提高我们防灾减灾的能力,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安全,更加宜居。
郑州暴雨谣言传播与灾害网络舆情的分析研究报告
郑州暴雨谣言传播与灾害网络舆情的分析研究报告一、引言最近,中国河南省的郑州市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充斥着各种谣言和不实信息。
本报告旨在分析郑州暴雨期间谣言传播的特点,以及灾害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为舆情监测与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参考。
二、郑州暴雨谣言传播的特点1. 快速性: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各种谣言就迅速传播,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和不安情绪。
2. 匿名性:大量的谣言源于匿名账号或短视频,难以追溯真实身份,增加了谣言的传播难度。
3. 煽动性:部分谣言散布者利用情绪化语言和夸大事实的手法,煽动公众情绪,引发舆论焦点。
4. 偏见性:谣言通常具有某种偏见,针对特定群体或机构,对事实真相进行歪曲和编造,加剧了社会分裂和对立。
三、谣言传播的影响1. 误导公众:谣言所传播的信息往往与实际情况背离,容易误导公众,导致公众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
2. 加剧恐慌情绪:谣言的传播可能加剧公众的恐慌情绪,造成更严重的社会影响,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3. 破坏社会信任:谣言的传播不仅破坏了公众对权威信息渠道的信任,也损害了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信任,导致社会不稳定。
四、灾害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1. 观点多元化:网络上涌现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包括对灾害应对的批评、赞扬或建议,影响了舆情的形成和发展。
2. 公众参与度高: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舆情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任何个体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网络舆论更加立体和多样化。
3. 信息传播速度快:在网络上,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网民可以随时分享和转发信息,使得灾害网络舆情迅速扩散。
4. 信息真实性难辨:网络上信息众多,真实度难以辨认,公众很难判断某一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容易受谣言影响。
五、应对策略1. 官方及时回应:政府和有关机构应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发布准确、可信的信息,主动平息公众的不安情绪。
2. 加强监测和验证: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监测系统,对网络上的谣言和不实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验证,提供准确的信息参考。
《2024年对自然灾害事件舆论引导策略的分析——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范文
《对自然灾害事件舆论引导策略的分析——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篇一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舆论场对公众情感和行为的引导力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在自然灾害事件中,由于信息的迅速传播和扩散,有效的舆论引导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分析在此类突发事件中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
二、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概述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次严重的气候事件,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在此次灾害中,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使得舆论场变得复杂多变。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舆论引导策略分析(一)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是舆论引导的首要任务。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通过官方渠道迅速发布灾害的最新信息,包括灾害的影响范围、灾情严重程度、救援进展等,以避免因信息不透明而引发的恐慌和误解。
(二)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在灾害事件中,公众的关切点多种多样,包括灾情、救援、政府应对等。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及时解答公众的疑问,增强公众的信任感。
(三)借助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媒体是舆论传播的重要渠道。
政府应与主流媒体密切合作,通过新闻报道、专访、访谈等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灾害事件。
(四)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对舆论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政府应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上的不实信息和谣言,防止其误导公众。
四、案例分析——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舆论引导实践在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
首先,政府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了灾情信息,稳定了公众情绪。
其次,政府积极回应了公众的关切,增强了公众的信任感。
此外,政府还与主流媒体合作,通过新闻报道等方式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2024年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基本观测分析》范文
《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基本观测分析》篇一一、引言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是一场罕见的气候现象,其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均属罕见。
此次暴雨不仅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次极端暴雨天气的观测分析,为未来类似天气的预报、预警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二、观测数据与方法本次观测分析主要依据郑州市气象局提供的实时气象数据、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等资料。
同时,结合现场实地观测、采访当地居民和政府相关部门,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在分析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气象学原理、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气象要素、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三、基本观测结果1. 气象要素分析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降水量达到了历史极值,局部地区降水量超过了往年同期的数十倍。
与此同时,伴随着狂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给城市交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2. 空间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来看,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其中,城市中心和部分低洼地区受灾最为严重,而山区和郊区则相对较好。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3. 时间演变过程从时间演变过程来看,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具有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间歇性等特点。
在短时间内,降水量急剧增加,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时间推移,暴雨逐渐减弱并逐渐停止,但积水却难以迅速消退。
四、成因分析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成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大气环流、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
其中,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此次极端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城市热岛效应、地形地貌等因素也加剧了暴雨的强度和影响范围。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也为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背景。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观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此次极端暴雨天气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件—灾害应对处置
灾害应对处置
(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社会关注的事件 1、郑州地铁55号线亡人事件 调查认定,这是一起由极端暴雨引发严重城 市内涝,涝水冲毁五龙口停车场挡水围墙、灌入地 铁隧道,郑州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和有关方面应对 处置不力、行车指挥调度失误,违规变更五龙口停 车场设计、对挡水围墙建设质量把关不严,造成重 大人员伤亡的责任事件。查明的主要问题:
灾害应对处置
(一)郑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区县(市)和部门 单位
1、应对部署不紧不实 直到19日下午市委主要负责人、20日上午市 政府主要负责人才自13日以来第一次检查防汛工 作。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和部门基本上也是这 种情况,防汛准备的“关键期”变为了“空白期”。
灾害应对处置
(一)郑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区县(市)和部门 单位
4、关键时刻统一指挥缺失 7月20日10:30,常庄水库出现重大险情后,市 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和3位副市级领导都赶赴现场, 当日市领导多在点上奔波,有的撞在一起、有的困 在路上。
灾害应对处置
(一)郑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区县(市)和部门 单位
4、关键时刻统一指挥缺失 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因灾导致通信不畅、 信息不灵,不了解全市整体受灾情况,对地铁5号 线、京广快速路隧道、山丘区山洪灾害等重大险情 灾情均未及时掌握,失去了领导应对这场全域性灾 害的主动权。
灾害应对处置
(一)郑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区县(市)和部门 单位
4、关键时刻统一指挥缺失 在这场重大灾害应对过程中,郑州市委市政 府缺乏全局统筹,对市领导在前后方、点和面上 的指挥没有具体的统一安排,关键时刻无市领导 在指挥中心坐镇指挥、掌控全局。
灾害应对处置
(一)郑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区县(市)和部门 单位
灾害应对处置
《2024年对自然灾害事件舆论引导策略的分析——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范文
《对自然灾害事件舆论引导策略的分析——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篇一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舆论场对公众情感和行为的引导力日益显著。
特别是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舆论的传播和引导直接关系到公众的认知、应对以及社会的稳定。
本文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深入分析自然灾害事件中舆论引导的策略,以期为未来灾害应对提供参考。
二、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背景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突发性自然灾害,其强度和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此次灾害发生后,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对灾害的关注度、救援工作的进展以及灾后重建等问题产生了大量的舆论。
三、舆论引导策略分析(一)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是舆论引导的关键。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尽快发布灾害的最新情况、救援进展等信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减少谣言的传播。
同时,信息发布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过度渲染或夸大。
(二)多渠道、多方式的传播除了传统媒体,新媒体在灾害中的信息传播作用不可忽视。
政府及媒体应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多渠道、多方式地传播信息,确保信息的及时传播和广泛覆盖。
同时,要注重与公众的互动,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问题。
(三)关注情感与心理引导在灾害中,公众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对舆论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及媒体应关注公众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变化,通过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情感关怀,引导公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共同面对灾害。
(四)强化社会责任与公信力政府及媒体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正、公平地传播信息,提高公信力。
在舆论引导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激发公众参与救援和灾后重建的积极性和热情。
四、结论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舆论引导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在未来的灾害应对中,我们应继续加强信息发布、多渠道传播、情感与心理引导以及社会责任和公信力的建设。
以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探讨城市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处置机制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以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探讨城市气象灾难应急响应处置机制引言:近年来,气候神秘现象频繁,城市气象灾难频发。
郑州7.20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体会集合6篇
郑州7.20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体会集合6篇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郑州7.20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体会集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郑州7.20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体会在分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警示反思活动的通知”后,我队在安全员胡凯的组织下,在队领导张希贤的带领下,于2022年2月20日在队会议室统一观看了相关事故视频,学习了44页的事故报告,研究了事故的原因,讨论了事故的危害,制定改善了我队相关的应急预案,现就在此次事故警示反思活动中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一、此次灾害最终酿成事故的原因剖析20-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郑州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的来说,这次事故既有天灾,又有人祸,天灾不可抗,但是人祸才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我学习了相关事故报告之后,我总结出了几点造成人祸的原因。
一是在事故发生前,相关部门没有提醒老百姓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并且没有制定相关政策来限流、限行,才会造成在大暴雨期间,街道和地铁里面存在大量的人员受灾;二是相关部门没有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导致在发生事故时,没有及时正确、得当指挥,才出现了将大批人困死、淹死在地铁中;三是在事故反生后,没有及时正确采取救援措施,导致本来有些还有生命特征的人得不到急救,活活等死;四是在整个事故之后,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及时反思,领导干部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发生事故后,害怕承担相应的责任,出现了谎报、瞒报、不报的现象。
二、通过学习此次灾害事故的反思在剖析了造成此次事故灾害的几点原因之后,我深刻的从中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是平时要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让自己从思想上要重视安全,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安全无小事,小心驶得万年船,防患于未然;二是要懂得自查自纠,将自己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三是在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后,要学习在各种事故灾害的情况下的自救,呼救方式,比如如何扑灭初期火灾,如何做胸部按压,如何正确佩戴空呼;四是在不可抗力催生的事故反生后,要知道如何及时处置,才能将事故危害损害降到最低最小;五是在事故反生后如何做好善后工作,并制定修改相关的应急预案,比如发生交通事故后要报保险之类;六是在安全问题上,不能自欺欺人,掩耳盗铃,而要如履薄冰,实事求是,正视一切存在发生的问题,并在战略上蔑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如此才能“战无不胜”。
《2024年从郑州“2021.7.20”暴雨洪涝思考北京的城市内涝防治》范文
《从郑州“2021.7.20”暴雨洪涝思考北京的城市内涝防治》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中国各大城市亦时常面临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郑州“2021.7.20”特大暴雨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其带来的洪涝灾害给城市管理和应急响应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郑州此次暴雨洪涝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北京在城市内涝防治方面可以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二、郑州“2021.7.20”暴雨洪涝分析郑州“2021.7.20”特大暴雨是一场罕见的极端天气事件,其强度和持续时间都超过了历史记录。
这场暴雨给郑州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次暴雨中,郑州暴露出了一些城市内涝防治方面的问题。
首先,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不足,无法应对如此强度的暴雨。
其次,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提高预警和救援能力。
此外,城市规划和建设也需要更加注重防洪减灾,以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三、北京城市内涝防治的现状与挑战与郑州相比,北京同样面临着城市内涝防治的挑战。
北京地势复杂,气候多变,极易受到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内涝问题也日益突出。
目前,北京在城市内涝防治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等。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严重的暴雨天气。
其次,应急响应机制需要更加高效和精准,以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防洪减灾意识,以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四、北京城市内涝防治的对策与措施针对北京城市内涝防治的现状和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和措施:1. 加强排水系统建设。
应加大对排水系统的投入,提高排水能力,特别是对于易涝区域的排水设施要进行重点改造和升级。
2.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应建立更加高效和精准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预警和救援能力,确保在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郑州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体
郑州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体作为一个人才市场工作人员,今年的7月20日特大暴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场暴雨导致全市多条道路交通瘫痪,多个区域被淹,交通运输、城市供电、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影响,街道、房屋、车辆、公共设施等被毁损。
这场天灾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但我们也从中认识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使得我们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一、加强预判和预警机制暴雨之前,天气预报并没有预测到这场特大暴雨,导致市民不够充分做好准备。
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预判和预警机制,加大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让市民充分做好防汛、抗洪准备,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大对市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加强应急响应和救援力度特大暴雨之时,许多市民被困在道路交通堵塞的情况下,缺乏及时的救援和支援力度。
在此背景下,我们切实加强应急响应和救援力度,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提高紧急抢险和救援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全市统一的调度指挥平台,加强信息采集和发布,实现全面网络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指挥调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的防洪配置特大暴雨时,许多市区区域被淹,交通、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都受到了影响。
因此,我们要加强基础设施的防洪配置,建立健全城市防洪体系,提高防洪排涝、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加大排水管道的直径,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放能力,确保城市在极端天气情况下能够顺利运转。
四、加强社区防汛工作特大暴雨时,很多社区内部也受到了影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内涝情况。
因此,我们要加强社区防汛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应急预案,提高社区防汛、抗洪、救援等基本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对社区群众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让他们在危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自救。
教师郑州720事件剖析整改材料300字
教师郑州720事件剖析整改材料300字此次暴雨危害,最令人印象深刻是郑州地铁的受灾情景,大水淹没了地铁,许多乘客脚踩在座椅上,只留下头部在水面上保持呼吸,有的乘客没有等到救援的带来。
这给所有其他城市地铁敲响了警钟,这绝对不是最后一次暴雨,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楼有多高,路有多宽,更要把预防自然灾害的思想融入到城市建设中。
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显得依然很渺小,大自然的灾害是无情的,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深刻反思,尽最大努力降低危害。
遇到灾情,救援必须迅速,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组织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合理安排,与时间赛跑,紧急行动,把伤亡降到最低,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对重点区域和尚未脱离险情的区域,运用各种手段,转危为安,尽快把受困人员解救出来,使受困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灾害应对处置中汲取教训,改进灾害防治工作,更好提升灾害防御应对能力,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才能统筹发展和安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痛定思痛,居安思危!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亡羊”之后如何“补牢”?有哪些需要补?可能是眼下最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是大力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
二是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地方防汛工作责任制。
三是深入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及运行情况评估。
四是全面开展应急预案评估修订工作,强化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
五是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
六是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我们应当深刻反思调查报告总结出来的教训和问题,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强化灾害防范。
未雨绸缪好过亡羊补牢,防范危机好过应对危机;灾害从来不是“假想敌”,防范灾害必须杜绝“没想到”。
通过学习郑州7.20,结合实际谈谈自己体会
通过学习郑州7.20,结合实际谈谈自己体会郑州7.20暴雨灾害,纵观整个事件原因多样,有党政人员的懒政务、勤政绩,有应急管理人员工作的懈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应急、基础建设功能不足等等。
分析具体原因有现状管渠断面、坡度及埋深过小,上下游落差过小,流速过慢,通水能力过低,排放措施不当,暴雨重现期过小,无技术交底环节,出白图以及擅自违规变更、施工质量不合格、投资着重点偏移,城市规划建设落实防灾减灾要求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此次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事件,我们需要整体分析事件原因,吸取前车之鉴,故提出以下自己体会,希望对于之后的项目实施有所启发及警示。
1、设计规范的更新及城镇化建设,现状雨水管道早已不满足当前排水需求。
此外,近年来各地自然灾害频率明显上升,政府应该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应该把最关键的民生项目放在首位,优先提上日程。
2、地下管道项目是良心工程,是努力建成但直观看不到的工程,但与此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程。
政府及设计单位应在这些基础且至关重要的项目加大投资比例,而不是一味的做好面子工程。
3、摒弃陈旧的城市雨水排放建设理念,在新区市政雨水管网系统建设时一定要从长计议,克服上述因短期行为和不科学的判断和决策所带来的技术失准的局面。
同时城市雨水排放量的增加要结合近年来,尤其是现阶段观测的降雨资料对排放的河流进行必要的水文观测,复核现有排放河流的通流能力,采取必要的加高加固措施,防止洪水漫溢和溃堤事故发生。
4、在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源头减排设施、排水管渠设施和排涝除险设施整体考虑,并与城市防洪规划相结合。
内涝易发地区,应增加城市行泄通道、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完善应急预警系统,提高应急反应。
5、片区雨水规划应该设置强排措施,对于强排设备的智能化及后期维护工作应落到实处,而不是形同虚设。
向建设时期适当增加投入、平时增加少量运行和维护费用换来暴雨期间全城安然度汛的观念转变,才能有效地防止污水漫溢、暴雨淹城的悲剧发生。
《2024年从郑州“2021.7.20”暴雨洪涝思考北京的城市内涝防治》范文
《从郑州“2021.7.20”暴雨洪涝思考北京的城市内涝防治》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中国各大城市亦时常面临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郑州“2021.7.20”暴雨洪涝灾害便是一次鲜明的例子。
此次灾害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对我们城市规划及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同样面临着城市内涝等问题的考验。
本文将通过分析郑州暴雨洪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讨北京在城市内涝防治方面的策略。
二、郑州“2021.7.20”暴雨洪涝的成因分析郑州“2021.7.20”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既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有关,也与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密切相关。
首先,气候因素是导致此次灾害的直接原因,连续强降雨超出了城市的排水能力。
其次,城市规划方面,部分区域缺乏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老旧排水系统难以应对如此强度的暴雨。
此外,城市地面硬化导致雨水无法快速渗透,也是造成内涝的重要原因。
三、郑州暴雨洪涝防治的经验与教训面对暴雨洪涝灾害,郑州在防治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
首先,应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与改造,提高排水能力。
同时,应加强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此外,还应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地面的渗水能力。
在应急救援方面,应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救援效率。
同时,还应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四、北京城市内涝防治的策略建议针对北京城市内涝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建议:1.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北京应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与改造,提高排水能力。
同时,应加强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完善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预警信息的快速传播与接收。
3. 加强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地面的渗水能力。
同时,加强雨水收集与利用,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4. 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极端暴雨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分析——以河南“7·20”暴雨为例
极端暴雨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分析——以河南“720”暴雨为例赵超辉;万金红【期刊名称】《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年(卷),期】2024(44)2【摘要】暴雨灾害往往会对不可移动文物造成极大破坏,对灾后文物的损毁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可为不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2021年河南“7.20”暴雨中188处不可移动文物灾后调查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了受灾文物损毁情况的差异性特征,归纳不可移动文物在暴雨灾害中的损毁形式表现为暴雨冲刷、积水浸泡造成的缓慢侵蚀破坏和洪水冲击、泥石流破坏造成的急剧动力破坏形式。
另外,选取过程降雨量来表征暴雨灾害的危险性强度,构建了基于Lognormal 概率分布函数的受灾文物损失状态脆弱性曲线模型,分别从结构材料、建筑规模、保存状态三方面综合分析不可移动文物的脆弱性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砖土结构文物相比于砖木、砖石结构文物的脆弱性更强,当降雨量超过100 mm时有较高概率发生严重破坏,砖木、砖石结构文物在降雨量超过340 mm时有较高概率发生严重破坏;建筑面积在100 m2以下文物的脆弱性最高,极端暴雨灾害更容易对其造成严重破坏;相同降雨量下保存状态越差,文物脆弱性越强,其中保存状态较差的文物在极低降雨量(≤25 mm)有较高概率发生严重破坏。
【总页数】10页(P283-292)【作者】赵超辉;万金红【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TU87【相关文献】1.突发灾难事件中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分析——以河南“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2.GPM近实时反演数据对河南省2021年“7·20”极端暴雨的比较分析3.媒介化视域下突发灾难事件信息聚合与社会救援研究--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4.基于社交媒体的暴雨灾害信息传播模式分析——以“7·20”河南暴雨为例5.极端暴雨下山地丘陵区小流域洪水淹没强度对景观特征的响应——以河南“7·20”暴雨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自然灾害事件舆论引导策略的分析——以河南郑州
“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
对自然灾害事件舆论引导策略的分析——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性损失。
当灾害发生时,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对自然灾害事件舆论引
导策略进行分析。
通过系统研究灾害发布机构、舆论引导策略及其效果,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在灾害事件中如何正确引导舆论,提高灾害处理的效率和减少负面影响。
一、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背景与影响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
次极端降雨事件,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据统计,郑州市全市累计降雨量突破1176.1毫米,超过地表暴雨量的历史极值。
此次暴雨造成了大面积城市内涝、交通瘫痪、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严重影响。
面对如此重大的灾害事件,政府和媒体应当充分发挥舆论的积极作用,准确传递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以保障公众的权益、减少恐慌和混乱局面。
二、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自然灾害事件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恐慌情绪,容易引发舆论的波动和不稳定。
因此,合理引导舆论是灾害管理的重要环节。
首先,舆论引导有助于准确传递信息。
灾害发生后,公众首先关注的是事态的真实情况和灾害影响的范围。
政府和媒体通过迅速发布情况通报、调查结果等具体信息,减少谣言和误
导,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性,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其次,舆论引导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
在灾害发生后,社会秩序容易受到冲击,恐慌情绪和恶意炒作会导致社会混乱。
政府和媒体通过积极引导舆论,宣传灾区救援和重建的积极进展,号召社会各界关注灾区的困难和需求,同时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援。
三、自然灾害事件舆论引导策略
自然灾害事件舆论引导策略需要依托于政府与媒体的紧密合作。
下面将从政府、媒体两方面分析相应的策略。
1. 政府方面:
(1)及时发布信息:政府在灾害发生后应当及时发布灾
情信息和救援进展,通过新闻发布会、新闻稿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减少谣言和误导。
(2)建立统一指挥体系: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指挥体系,统一指挥各参与方的行动,确保信息的准确和权威性。
同时,政府需要与专业机构合作,提供科学的灾害预警和解决方案,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加强对媒体的指导与管理:政府需要与媒体充分沟通,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媒体报道应与政府信息保持一致,并注重平衡报道的角度和内容,以减少社会舆论的波动。
2. 媒体方面:
(1)提供真实报道:媒体应当提供真实的报道,以准确
传递灾害信息和救援进展。
报道中应当注意客观公正,避免炒作和渲染。
(2)播撒正能量:媒体在报道中应注重传递正能量,宣
传灾区带来的困难与需求,号召社会各界关注,并积极响应,
以推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援。
(3)引导公众关注:媒体应当引导公众关注官方渠道的
信息,不传播谣言和不实消息,同时提醒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救援活动。
四、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的舆论引导效果
在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政府和媒体的舆
论引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政府方面,河南省政府及郑州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建立了统一指挥体系,及时发布灾情信息和救援进展,并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
政府与媒体紧密合作,共同宣传灾区的困难与需求,号召社会各界关注,并得到了积极响应。
媒体方面,媒体充分报道灾害的真实情况和救援进展,同时播撒正能量,提醒公众关注官方渠道的信息,避免谣言传播。
媒体引导了公众正确的舆论方向,推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援。
然而,也应承认在舆论引导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信息发布的迟缓和不准确、报道角度的不平衡等问题,这需要政府和媒体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
五、结论
自然灾害事件舆论引导策略对于准确传递信息、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
的舆论引导策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政府应及时发布信息,建立统一指挥体系,加强对媒体的指导与管理。
其次,媒体应提供真实报道,播撒正能量,引导公众关注官方渠道的信息。
最后,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的舆论引导取
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舆论引导对于自然灾害事件的处理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和媒体需要加强合作,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以应对未来更为严峻的自然灾害挑战
六、对未来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舆论引导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对未来类似自然灾害事件的启示和建议。
1. 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
在自然灾害事件中,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是极为重要的。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准确性。
信息发布渠道应包括官方网站、政府媒体和社交媒体等多个平台,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媒体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 加强媒体的正能量宣传
在自然灾害事件中,媒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媒体应充分报道灾害的真实情况和救援进展,同时播撒正能量,提醒公众关注官方渠道的信息,避免谣言传播。
媒体的报道角度要均衡,要注重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和故事,激励公众的爱心和勇气,推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援。
3. 完善舆论引导策略
舆论引导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政府和媒体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舆论引导策略,提高其效果。
政府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共同制定科学的舆论引导策略,增强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媒体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确保舆论引导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4. 加强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支援
自然灾害是全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援。
政府应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业和志愿者等的合作,共同宣传灾区的困难与需求,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提供支援。
媒体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和支援。
同时,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并通过各种方式提供帮助,共同渡过灾难。
综上所述,舆论引导在自然灾害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和媒体需要加强合作,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以应对未来更为严峻的自然灾害挑战。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灾区的恢复和重建贡献力量。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舆论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和媒体需要加强合作,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以应对未来更为严峻的自然灾害挑战。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灾区的恢复和重建贡献力量。
首先,政府和媒体需要完善舆论引导策略,提高其效果。
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舆论引导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手段,更是社会情绪的稳定剂。
政府和媒体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科学的舆论引导策略,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政府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协调,使信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理解。
媒体则应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确保舆论引导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其次,加强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支援至关重要。
自然灾害是全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援。
政
府应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业和志愿者等的合作,共同宣传灾区的困难与需求,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提供支援。
媒体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和支援。
同时,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并通过各种方式提供帮助,共同渡过灾难。
最后,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共同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
政府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共同制定科学的舆论引导策略,增强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媒体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确保舆论引导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灾区的恢复和重建贡献力量。
总之,舆论引导在自然灾害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和媒体需要加强合作,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以应对未来更为严峻的自然灾害挑战。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灾区的恢复和重建贡献力量。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