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奶牛的脂肪肝综合征和r酮病的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下面将从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该疾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病原因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在产后大量产乳时,体内葡萄糖不能满足需求,机体出现负能量平衡造成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其主要发病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在产后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高产乳的需要,如果饲料管理不当,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就容易导致负能量平衡,从而引发酮病。

2. 泌乳期营养不良:在泌乳期,奶牛需要大量的葡萄糖来维持生理代谢和产奶,如果饲料中葡萄糖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能量不平衡,伴随而来的就是疾病的发生。

3. 环境因素:气候变化、饲料中毒、疾病感染等均可能影响奶牛的葡萄糖代谢和消化吸收,从而引发负能量平衡和酮病。

二、临床症状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食欲不振:患病的奶牛常常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拒绝饲料,食量明显减少。

2. 产奶量减少:患病的奶牛产奶量减少,质量下降,奶品味变差,最终导致产奶效益降低。

3. 体重减轻:患病的奶牛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体态消瘦,毛发干燥无光泽。

4. 精神萎靡:奶牛在产奶期,本身消耗较大,如果再受到代谢性疾病的困扰,就会表现出精神萎靡,行为异常。

5. 发情不准确:患病的奶牛出现发情不准确,周期错乱,难以配种。

6. 其他症状:部分患病的奶牛还可能出现口渴、烦躁、排尿减少、疲倦等临床症状。

三、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奶牛酮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设计泌乳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案,包括饲料的配方、饲料的营养成分,定期检查和调整饲养计划,尽可能避免饲养管理不当引发的酮病。

2. 合理喂养:在泌乳期,需要根据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体重等情况,合理配置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饲料,确保奶牛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避免因为营养不良引发酮病。

奶牛围产期脂肪肝病的防制措施

奶牛围产期脂肪肝病的防制措施

奶牛脂肪肝临床症状表现 比较隐晦 , 根据 临床 表现来进 行诊断还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奶牛的病史研究非常重要 , 特 别是母牛生产时间 、 饲料组 成情况 、 营养水平 、 泌乳情况 。体 重等 , 为临床诊断提供 了参 考。现在 对于该疾 病的诊断最准
确 的 还 是 活 检 和 血 液 成分 分 析 两 种 方 式 。
可考虑投给水合 氯醛 , 开始 口服 3 0 g , 随后减为 7 g , 2次 , d , 连
服 数 日即 可 。 4 围产 期饲 养 原 则
围产期是指分娩前后 1 5 d这段时间。 分娩前 1 5 d又称围 产前期 ; 分娩后 1 5 d又称 围产后期 。乳 牛阶段 饲养 的生 产实
么就会更加难诊断 。这些病例通常会 出现体温上升 、 心率加 速等症 。因此 , 可 以对这些局部症状给予关注 , 来进行 区分 。
3 防制 措 施
・—
对奶牛的接产和分娩护理工作需要积极的开展 , 该方法 能够有效的确保 奶牛及其犊牛 的健康和安全 。 母牛分娩的环 境卫生要求做好管理 , 关 注产道感染 , 保持环境 的洁净 , 为奶
病牛的血液 生化指标会 因疾病的影 响而 出现变化 。 血糖
水平降低 , 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 , 胆红素水平 提高 等。
围产期奶牛脂肪肝具有 2 5 %的致死率 , 病死 的奶 牛其肝 脏肿大 , 该情况是因为肝脏脂肪浸润导致 的。 肝脏色暗黄 , 切 口外 翻 , 质地脆 , 易碎 , 内脏 中都附着脂肪 , 部 分病牛 的皱 胃
大部分 的病 牛在初期会有食欲减弱 的症状 , 产奶量也随
之降低。 病牛一开始会拒绝接受精料饲喂 , 然后拒绝青贮料 , 以干草为食 , 还会有异食癖产生 , 体 重减弱 明显 。 因为消瘦和

奶牛脂肪肝病因及防治措施探究

奶牛脂肪肝病因及防治措施探究

摘要:奶牛脂肪肝是奶牛的'一■种常见 疾病,属于营养代谢性疾病,对奶牛 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在奶牛养殖过程 中要重视奶牛脂肪肝病,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本文对奶牛脂肪肝的病因、 危害和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探析,旨 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奶牛;脂肪肝;治疗奶牛脂肪肝是脂类摄取量超过肝 脏分泌和氧化脂类的情况下发生的, 当摄取脂类过多不能氧化和分泌时, 过量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在 奶牛肝脏中,此时奶牛肝脏新陈代谢 功能降低。

奶牛脂肪肝一般发生在奶牛产犊前2耀3周及产后4耀5周,一旦畜业技术疫病防治发病会影响奶牛泌乳量,并导致产犊 间隔延长,影响奶牛健康和寿命。

所 以加强对奶牛脂肪肝病因及防治研究 具有重要的意义。

1奶牛脂肪肝病因及危害1.1奶牛脂肪肝病因奶牛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有很多, 包括营养因素、管理因素和遗传因素。

(1)营养因素是导致奶牛脂肪肝发生 的最常见病因,有一些特异神经内分泌因子能增强脂肪的脂解作用,也有 一些特异因子会改变肝脏代谢,肥胖 奶牛患脂肪肝的概率更大,肥胖奶牛 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比正常奶牛脂肪 的脂解作用更强,在围产期阶段,奶 牛免疫状态和代谢状态会发生很大变 化,此时肥胖奶牛摄人的能量会进一 步减少,导致严重的能量负平衡,不 能维持奶牛泌乳的需求和日常能量的 消耗需求,此时不饱和脂肪酸就会从 脂肪组织中调动出来提供能量,而多 余部分会被运输到肝脏中,从而造成 肝脏中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

(2) 管理因素也是导致奶牛脂肪肝发生的 重要因素,喂养质量不好的饲料会减 少摄食从而提髙脂肪肝的发生概率。

另外,在养殖过程中如果突然喂髙浓 度的精饲料也会引起脂肪肝的发生。

围产期奶牛运动空间不足,缺乏运动, 环境中的温度太髙及卫生状况差等都 会引起儿茶酚胺的释放,最终导致脂 肪组织释放,形成脂肪肝|1]。

(3)遗 传因素也会引起肝脂肪的发生,奶牛肝脏中脂类合成基因或者分泌基因、 脂肪组织中之类代谢基因及影响采食 量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均会增加奶牛脂 肪肝的发生概率。

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的防治

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的防治

动 物 结 核 病 的 控制 首 先 应 放 在 牛 结 核 的控 制 上 。该措 施 由 4部分 组成 : 防 、 疫 、 预 检 治疗 、 除 。 根
51疾病 预 防措 施 主要 是尽 量 减少 动 物 接触 病 . 原 菌 的机会 : 量减 少 已暴 露 于病 原 菌 的动 物变 成 尽
弱, 但病 程长 时 , 胃运 动可 消失 。 瘤 重度脂 肪 肝病 牛
如 得 不 到及 时 、 正确 的治 疗 和 护理 . 能 死 于 过 度 可
5防制措 施
日龄 时进 行第 一 次监 测 ,0 2 10 1 0日龄 时 ,进 行第 二次监 测 。凡 连续 两次 以上 监测 结果 均 为 阴性 者 , 可认 为 是 牛结 核 病 净 化群 。凡 牛 型结 核 分枝 杆 菌 P D皮 内变态反 应试 验 疑似 反应 者 。于 4 P 2天 后进
科学井牛
C 一
Ⅵ . x z. m  ̄ z m so g c
症 状 。 般体 温 、 一 脉搏 和呼 吸正 常 , 胃运 动 稍有减 瘤
愈 , 产 奶 量 不 能完 全 恢 复 , 疫 力 和繁 殖 力 均 受 但 免
到影 响。 肪肝 患牛 某些 血液 生化 指标 也会 发生 相 脂
应 的变 化 , 如血糖 含量 下 降 , 游离 脂 肪酸 浓度 上升 ,
行 复 检 , 检 结 果 为 阳性 , 按 阳性 牛处 理; 仍 复 则 若 呈 疑似 反应 则 间隔 4 2天再 复 检一 次 ,结果 仍 为 可
疑 反应 者 , 同阳性牛 处 理 。 视 这样 , 最 大限度 的淘 能 汰结核 病 牛 , 而加 速牛 场 的净化 , 消灭传 染 源与传 播媒 介 。 牛 结 核 分 支杆 菌 的 主要宿 主是牛 。 那些 野 生动 物 的 但 宿 主f 如獾 和 白尾鹿 )也 是感 染牛 的重 要传 染 源 。 , 所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奶牛,严重影响了乳牛的产奶能力和生长发育,给养殖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

以下是关于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发生原因:
1. 能量供给不足:在高产期,产奶量大大增加,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给,如果饲料中的能量供给不足,就会导致奶牛体内能量不平衡,促使脂肪分解与合成发生紊乱,从而引发酮病。

2. 营养平衡不良:饲料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不足或者比例失衡,也会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

3. 环境应激:如气候突变,饲喂管理不当等,都会使奶牛处于环境应激状态,引发激素代谢紊乱,导致酮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
1. 食欲减退:患牛的食欲明显下降,不愿意进食,以及食量减少。

2. 奶量减少:患牛的产奶量明显减少,乳房贫困,奶水稀薄。

3. 体重下降:奶牛的体重明显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力减弱。

4. 尿液异常:患牛的尿液呈酮臭味,甚至有酮体沉积,呈色深黄。

5. 遗殖异常:患牛可能出现泌乳后期的不孕或者流产现象。

6. 血糖异常:患牛的血糖浓度下降,出现低血糖症状。

总结: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能量供给不足、营养平衡不良和环境应激等。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奶量减少、体重下降、尿液异常、遗殖异常以及血糖异常等。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饲料管理、营养平衡、管理环境、补充饲料以及适当运动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泌乳期的奶牛身上。

它是由于奶牛在产奶过程中,由于能量摄入不足或利用不良,导致体内脂肪分解过多而引起的病症。

以下是关于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一、发生原因: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在泌乳高峰期需要大量能量维持牛体的正常运转,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导致奶牛摄入的能量不足,将会引发奶牛酮病的发生。

2. 饲料组配不当:牛群的日粮需要包含足够的糖分来提供能量,当饲料中糖分含量不足时,奶牛将无法满足能量需求,易患酮症。

3. 营养不良:饲喂质量差的饲料,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易患酮症。

二、临床症状:1. 食欲下降:患病奶牛食欲减退,对饲料不感兴趣。

2. 产奶量减少:奶牛患酮症后,常常会出现产奶量明显减少的情况。

3. 引尿困难:奶牛在发生酮症时,常常出现尿液排出困难的情况,尿液颜色偏黄。

4. 粪便干燥:患病奶牛常常会出现粪便干燥的情况,有时还可能伴随便秘。

5. 贫血症状:奶牛在发病后,常常会出现粘膜苍白、黏膜可见皮下出血点等贫血症状。

6. 体温异常:患病奶牛常常会出现体温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提供高营养的饲料,正确配制牛群的日粮,确保奶牛摄入足够的能量来满足产奶需求。

2. 补充能量:可以适量添加精饲料和高能量饲料,提高奶牛的能量摄入,减少奶牛患酮症的风险。

3. 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当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奶牛的抗病能力。

4. 疫苗预防:定期给奶牛接种酮症疫苗,增加奶牛的抵抗力,减少酮症的发生。

5. 加强疾病监测:定期对牛群进行体温检测、粪便观察等,及时发现患病奶牛,尽早进行治疗。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生原因主要包括饲养管理不当、饲料组配不当、营养不良等。

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下降、产奶量减少、引尿困难、粪便干燥、贫血症状和体温异常等。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又称脂肪肝病,是困扰奶牛养殖业的一种常见疾病。

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营养不平衡以及能量供给不足有关,以下将介绍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高产奶牛在产后营养需求的不均衡,导致能量供给不足,使奶牛体内脂肪代谢紊乱,产生大量酮体,进而引发酮病。

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分为两种类型:亚急性和急性。

亚急性酮病表现为食欲减退、饮水量减少、粪便量减少、乳量下降等,奶牛整体情况较好,体重较为正常。

急性酮病则表现为明显的厌食、消瘦、虚弱无力、步履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昏迷、呼吸深浅不均、体温下降等生命危险症状。

针对奶牛酮病的防治措施如下:1. 饲养管理方面:合理安排草料和浓缩饲料的比例,保证奶牛摄入足够的粗纤维和蛋白质,避免饥饿或过度肥胖。

合理饲喂时间和分量,防止过度饲喂。

保证奶牛充足的饮水量和新鲜饮水。

增加运动强度,增加能量消耗。

2. 饲料管理方面:饲喂高质量的饲料,提高奶牛的能量供给。

在产后30天内逐渐增加饲喂量和浓缩饲料比例,降低酮病的发生风险。

3. 补充葡萄糖和维生素:通过添加葡萄糖、碳酸氢钠、维生素B群等物质,补充奶牛体内能量和营养物质不足。

4. 合理的运输和适宜的环境:避免奶牛长时间处于高温或寒冷环境中,减少奶牛的应激反应。

5.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奶牛有酮病的症状,应立即请兽医进行诊断,并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奶牛在产后能量供给不足,导致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引发酮病。

临床症状可分为亚急性和急性。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饲料管理、补充能量和营养物质、适宜的运输和环境以及及时就医等措施,以减少酮病的发生和降低其对奶牛的危害。

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的防治方法

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的防治方法
症状与病 变
发病初期 ,患牛通常是先 拒食精料 ,随后拒食青贮料 , 对妊娠期 的奶牛应适 当减少精料的饲喂量, 以免产前过于肥
胖 ;妊 娠期要保证 日粮中含有充足 的钴 ,磷和碘,并在妊娠后期
但还能继续采食干草,并可能出现异食癖 ;随着体重减轻,
适当增 加户外 运动量 ;对产 后牛要加 强护理 ,改善 日粮 的适 口
且瘤 胃对糖原的利用也发生障碍,结果使血糖降低而发病 。另
外,奶牛分娩后血糖及蛋白结合碘 含量 均降低,特别是分娩后 2周 内,蛋 白结 合碘 显著减少,造成 甲状腺 功能不全 ,而发生 脂肪肝。
饲养管理不 当
奶 牛产前停奶 时间过早或饲 喂精料过 多,分 娩后 由于泌 乳,致使体 内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 不断 随乳 汁排 出。此时,奶 牛损失的能量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弥补 ,造成能量负平衡时,只
维普资讯
养 殖 专 区
s ci e ton
和重度脂肪肝;更赛牛的发病率 为 3% 3 ;役用黄牛的发病率
仅 为 66 。 .%
及原 发疾病 的某些局部症状 。
其他继发 疾病 的影 响
奶 牛的一些消耗性疾病,如前胃弛缓、创伤性 网胃炎 、 皱 胃变位 、骨软症 、生产瘫痪以及其他慢性 传染病等,均可
从产前l4天开始每天每头牛补饲烟酸8g氯化胆碱80g和纤维素酶60g用于防治围产期奶牛脂肪肝上腺皮质激素后约48h糖异生过程即被兴奋但其缺点是要消耗次连服数el即可
维普资讯
0澄

养 殖 专 区
Se I Ct ON
● 文/刘国信 l天云 张
【西省阳城县南牧局 I I
的能力 降低,使这 种蛋 白运 出肝脏 的过程受阻,最 终使 甘油三 酯在肝 中蓄积 而容易形成脂肪肝 。因此,脂肪肝发生的严重程 度 与产后体脂消耗的多少有 关。

围产期奶牛常见病的监测与防治

围产期奶牛常见病的监测与防治

浅谈围产期奶牛常见病的监测与防治奶牛围产期是指怀孕母牛产前产后各15天期间,产前15天为围产期,产后15天围产后期。

由于临近生产或刚刚生产过,机体的生理状态发生了变化,身体虚弱,抗病力差,是奶牛疾病的常发病高发期,一旦发病或处理不当将会给奶牛造成严重危害。

笔者根据多年来技术服务实践就奶牛围产期常见病的监测与防治浅谈如下,供读者参考。

1.营养代谢病的监测与防治奶牛围产期易发生营养代谢病,如产后瘫痪、酮病等。

监测的重点是定期进行血检、尿检,特别是怀孕后期的奶牛必检血糖、血钙、磷、血酮体等,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日粮中糖、钙、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应,以避免代谢病的发生。

1.1.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措施。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发生于产后1~3天内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多发于高产奶牛。

防治措施如下:1.1.1.围产前期饲喂高磷低钙日粮,产后立即静注钙剂(如葡萄糖酸钙,钙磷镁,氯化钙等),对本病有预防作用.1.1.2.对高产奶牛产后不立即挤奶,可在产后3~4小时初次挤奶,但不挤净,首次只挤2千克左右,以后每次渐增挤乳量:第1天挤乳量的1/3,第2天挤乳量的1/2,第3天挤乳量的3/4,第5天以后可以挤干,每天挤奶次数以3~4次为宜。

这样可有效避免血钙过快经乳流失,防止产后瘫痪的发生。

1.1.3.发病时可采取补钙疗法:即用10%葡萄糖酸钙300-500ml 或10%氯化钙300-500ml缓慢静注,另外还要注意强心补液和对症治疗。

必要时间隔8-12小时重复注射一次;对补钙疗效不佳的可在二次注射时加入钙磷镁制剂等。

1.1.4.乳房送风疗法:即将空气打入乳房,使乳腺受压,引起泌乳减少,控制血钙流失。

此法对补钙疗法反应不佳或复发的病例有特效。

1.2.围产期酮病的防治措施酮病又称酮血病,是奶牛体内营养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精神异常、代谢紊乱、酮血、酮尿、酮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多因日粮不当,如过量饲喂高蛋白、告脂肪饲料而糖和生糖物质不足等引起。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摘要】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容易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常见于高产奶牛。

该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产后应激、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均衡等因素。

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体重下降、乳量减少等。

为了防治奶牛酮病,饲养管理者应注意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定期检查奶牛的体重和产奶量等。

对于患有奶牛酮病的奶牛,及时进行药物治疗、调整饲料配方,帮助奶牛恢复健康。

只有加强对奶牛酮病的重视,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

【关键词】奶牛酮病、发生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重视。

1. 引言1.1 奶牛酮病简介奶牛酮病,又称为乙酰乳酸血症或酮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身上。

这种疾病通常在产后两到三周内发生,其主要病因是由于高产奶牛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导致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酰乳酸和酮体在血液中积聚。

这些物质的积聚会导致奶牛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比如食欲不振、体温升高、乳品质下降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奶牛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脱水和体重下降。

奶牛酮病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生命健康非常重要。

预防奶牛酮病的关键在于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比、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饮水等。

及时发现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也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对奶牛酮病的认识和重视,可以有效降低奶牛的发病率,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2. 正文2.1 发生原因奶牛酮病是奶牛常见的一种新陈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在产后和哺乳期的能量需求相对较高,如果饲料配比不合理或者喂养方式不当,容易导致奶牛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从而引发酮病发生。

2. 过度瘦身:有些奶农为了追求奶牛高产,会在产后过度控制奶牛的饲料量,导致奶牛体内能量储备不足,容易诱发酮病。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临床症状明显且严重,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造成很大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奶牛酮病,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饲养管理不当。

奶牛的饲料供应不足或者饲养方式不当,如突然换料、过分节食、粗饲料过多等,都会导致奶牛体内的营养供给不均衡,从而引发酮病。

2. 泌乳压力大。

奶牛在泌乳期间,由于乳制品需求的增加,会在体内分解脂肪储备以提供能量。

当乳制品需求超过脂肪储备供应时,奶牛会产生酮病。

3. 精神压力和环境变化。

奶牛在繁殖、圈舍变化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产生精神压力。

这会导致脂肪代谢的紊乱,加剧奶牛酮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包括:1. 食欲不振。

患有酮病的奶牛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而不愿意进食。

2. 体重下降。

酮病会导致奶牛体重急剧下降,且无法补回。

3. 生产性能下降。

患有酮病的奶牛的产奶量会显著下降,乳脂肪和乳糖含量也会降低。

4. 精神不安。

酮病会导致奶牛出现精神不安、烦躁、易受惊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控制奶牛酮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

合理控制奶牛饲料供应,不发生突然换料或过度节食的情况。

要保证奶牛的饮水充足,为其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减少精神压力。

2. 营养调理。

在泌乳高峰期,应增加奶牛的能量供应,适当调整蛋白质和矿物质等的比例。

可以在奶牛进入泌乳高峰期前进行补钙治疗,增加其骨骼储备,减少钙代谢紊乱的发生。

3. 合理疫苗接种。

采取适当的疫苗接种措施,预防其他疾病的感染。

因为奶牛酮病常常伴随其他疾病的发生,如乳房炎、瘤胃酸中毒等,所以合理的疫苗接种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围产期奶牛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围产期奶牛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宫 内 1 ~ 0分 钟 ,然 后 宫 内 注 入 抗 生 5 2
临 床 型 乳 房 炎 为 乳 房 间 质 、实 质
或 间 实 质 组 织 的炎 症 ,临 床 上 以 乳 房 和 乳 汁 表 现 有 肉 眼 可 见 的变 化 为 特 征 。 围 产 后 期 易 发 生 急 性 型 乳 房 炎 ,治 疗 不当时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型 。 加 强 对 奶 牛 的 护 理 和 乳 房 清 洗 按
升 / , 连 用 1 天 , 有 较 好 的 预 防 日 0
效果 。
清 洗 ,收 敛 子 宫 , 实 施 手 术 整 复 , 可 根 据 脱 出部 分 、部 位 大 小 。 顺 势 缓 慢 推 人 , 脱 出 部 分 大 时 需 有 助 手 协 助 固 定 和 按 压 , 完 全 复 位 后 手 仍 停 留 在 子
治措施如下 :
产 后 瘫 痪 又 称 乳 热 症 , 是 发 生 于 产 后 1 3天 内 以 昏迷 和 瘫 痪 为特 征 的 ~
加 强 围 产 期 奶 牛 的 饲 养 管 理 , 合 理 饲 喂 。 产 前 喂 精 料 。 产 后 随 泌 乳 量 增 加 科 学 合 理 增 加 日粮 精 料 。 建 立 酮 体 峪测 制 度 。 产 前 1周 、
疾 病 的 常 发 病 高 发 期 , 一 旦 发 病 或 处 理 不 当 将 会 给 奶 牛 造 成 严 重 危 害 。 笔
者 根 据 多 年 来 技 术 服 务 实 践 就 奶 牛 围
代 谢 性 疾 病 。 多 因 日粮 不 当 , 如 过 量
饲 喂 高 蛋 白 、高 脂 肪 饲 料 等 引 起 。 防
对 高 产 奶 牛 产 后 不 立 即 挤 奶 , 可
在 产 后 3 4小 时初 次 挤 奶 .但 不 挤 净 , ~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摘要】奶牛酮病是奶牛繁殖过程中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酮体过多积累引起的代谢紊乱。

发生原因包括高产奶牛体能不足、高产高油料饲粮、急性营养亏缺等因素。

临床症状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消化不良等表现。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科学饲养管理、合理饲料配比、提高饲料消化率等。

对奶牛酮病的重视至关重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病率,保障奶牛健康和生产效益。

在日常饲养中,应注重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奶牛健康状况,避免发生奶牛酮病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奶牛酮病、发生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重视、概述1. 引言1.1 奶牛酮病概述奶牛酮病,又称为脂肪性肝病或酮症,是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

该病主要是由于奶牛产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

奶牛酮病不仅会直接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还会增加饲养成本,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奶牛酮病在奶牛产后60天内最容易发生,此时奶牛体内葡萄糖需求增加,同时由于产后机体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导致糖异生功能异常,使脂肪分解代谢过快,从而产生过多的酮体,引起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出现酮症症状。

奶牛在疾病、营养不良或环境应激等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酮症。

了解奶牛酮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们将详细探讨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应对这一常见疾病。

2. 正文2.1 发生原因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结构不合理:奶牛饲料中粗纤维不足,容易导致饲料的消化率过高,造成消化代谢紊乱,从而引发奶牛酮病的发生。

2. 营养不良:奶牛在产后由于体力消耗较大,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容易引起体内酮体的生成过多,从而诱发奶牛酮病。

3. 疲劳或应激:奶牛在分娩后容易受到疲劳或应激的影响,从而影响体内代谢的平衡,使得酮病的发生几率增加。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出现的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

其主要的发生原因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雌性奶牛在分娩后,由于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并且由于胃肠功能复苏较慢,造成食物摄取不足和丘疹未能充分发育,导致产后奶牛体内脂肪组织的分解过程不顺利,
积累过多的脂肪酸。

这些脂肪酸如果不能及时被利用,就有可能在血浆中形成过多的酮体,从而导致奶牛发生酮病。

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食欲不振、日粮摄取减少、乳产量下降、体重减轻、
排尿频繁、腿部乳酸堆积、腿部无力、嗜睡、焦虑和神经症状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奶牛
甚至会出现昏迷和酪氨酸中毒的症状。

为了预防和治疗奶牛酮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合理调整产后奶牛的饲养管理,包括
饲喂和营养管理。

在产后的第一周,应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饲喂策略,确
保奶牛的饮食需求。

为了预防酮病的发生,还应注意维持奶牛的能量平衡,避免高产奶牛
过度瘦身。

在酮病早期,可以采取一些药物来帮助奶牛排出体内的酮体,恢复酮体的平衡。

常用
的药物包括草酸乙酯和丙酮酸盐等。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饲养条件,注意奶牛的体温调节,保持体温的稳定,对于预防
和治疗酮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后奶牛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脂肪酸积累过多,
从而形成酮体。

其临床症状主要是食欲不振、乳产量下降、体重减轻等。

预防和治疗酮病
的措施包括合理调整饲喂和营养管理、使用药物辅助排出酮体以及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
饲养条件。

围产期奶牛的脂肪肝综合征和酮病的防治措施

围产期奶牛的脂肪肝综合征和酮病的防治措施

2018年第7期1脂肪肝综合征(母牛痉挛瘫痪)泌乳后期和干奶期能量摄入太多而蛋白质不足的牛群发病率最高。

由于体内积累了过量脂肪,肝脏被脂肪填充而不能发挥最佳功能。

症状在母牛进入能量负平衡状态开始表现,但开始于产前的最后几周。

由于机体准备分娩和泌乳,相关的激素变化常会影响食欲;此时干物质采食量平均下降30%,但体况过肥者下降更多。

为了补偿能量采食量降低的部分,需要动员储备的体脂肪。

肝脏充满脂肪因而降低了将脂肪氧化转为能量的效率;积存于肝脏的脂肪越多,肝功能越差,而机体却不断动员越来越多的体脂。

严重情况下这种恶性循环可导致肝脏脂肪增加10倍以上。

不完全氧化的脂肪(酮体)从肝脏释放进入血液,而酮体进一步降低了食欲;其结果是,奶牛在泌乳早期很短的时间里体况评分就下降几分。

患脂肪肝的奶牛表现为采食量降低、产奶量下降。

如果紊乱十分严重,奶牛常卧不起并伴有痉挛,出现酮症症状。

多数情况下认为脂肪肝是原发性酮症的征兆,但也有例外;脂肪肝常引发的许多其他紊乱症有胎衣不下、产褥热、真胃易位、子宫炎和乳房水肿;有时伴有体温升高。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更易感乳腺炎。

接近分娩的奶牛体况在4分以上时则患病风险高;但如果从产犊到泌乳高峰之间,奶牛体况评分下降1.5分时患病风险更大。

脂肪肝的治疗仅限于治疗表观症状,通常效果不好,关键在于预防。

避免过度饲喂且保证蛋白质和能量的平衡。

干奶牛禁喂高能量日粮。

虽然加强锻炼会有帮助,但所需运动量在舍饲条件下是不现实的。

补充氯化胆碱可以改善脂蛋白的运输和降低肝脏的脂肪水平,对高危个体可能有效。

2酮症(丙酮血症)酮症通常在高产奶牛产后第10天至第6周发生;当奶牛接近产奶高峰时,发病率增加。

酮症是奶牛场较常见的代谢紊乱病之一,发病率预计为15%左右。

酮症是以血和尿中游离的脂肪酸和酮体增加、葡萄糖降低为特征的一种代谢紊乱。

酮症按特征分为原发和继发,但两种酮症的表征类似。

动员储备的体脂是机体对能量负平衡作出的反应;在泌乳早期高产奶牛的采食量经常无法满足产奶的能量需要,因此特别易患酮症。

奶牛酮病和脂肪肝综合征

奶牛酮病和脂肪肝综合征

建立健康档案
为每头奶牛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生长、产奶、疾病 等信息,便于跟踪和管理 。
05
案例分析
成功治疗案例
案例一
某奶牛场出现酮病和脂肪肝综合征病例,通过及时调整饲料 配方,增加运动量和加强护理,奶牛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 逐渐恢复健康。
案例二
某规模化牧场发生脂肪肝综合征,通过实施早期诊断、调整 饲料营养成分和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 ,保障了奶牛健康。
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高、缺乏运动、长时间拴系等不良管 理条件,也可能引发脂肪肝综合征。
疾病因素
某些慢性疾病或感染也可能导致脂肪肝综合征的 发生。
奶牛脂肪肝综合征的症状
食欲不振
奶牛表现出食欲减退,采食量 下降。
体重下降
由于食欲不振,奶牛的体重逐 渐下降。
黄疸
肝脏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出现黄疸症状。
亡。
教训二
某牧场在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未能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导致 预防和治疗效果不佳。
反思
失败案例提醒我们要加强奶牛疾病 的防治意识,提高防治水平,同时 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不 断完善防治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测 血液中酮体的含量,可以确诊奶牛酮 病。
治疗方法
主要采用补充碳水化合物、调整饲料 配方、使用抗惊厥药物等方法进行治 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因素,也是预防和治疗酮病的重要措 施。
03
奶牛脂肪肝综合征的成因与症状
奶牛脂肪肝综合征的成因
营养因素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不足或能量水平过低,导致脂 肪在肝脏中过度沉积。
导致奶牛死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产期奶牛的脂肪肝综合征和r酮病的防治措施
张红茹
【期刊名称】《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8(000)007
【总页数】1页(P68)
【作者】张红茹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职业技术学校,吉林白城137200
【正文语种】中文
1 脂肪肝综合征(母牛痉挛瘫痪)
1.1 该综合征多发于产后几天内体况过肥的奶牛
泌乳后期和干奶期能量摄入太多而蛋白质不足的牛群发病率最高。

由于体内积累了过量脂肪,肝脏被脂肪填充而不能发挥最佳功能。

症状在母牛进入能量负平衡状态开始表现,但开始于产前的最后几周。

由于机体准备分娩和泌乳,相关的激素变化常会影响食欲;此时干物质采食量平均下降30%,但体况过肥者下降更多。

为了补偿能量采食量降低的部分,需要动员储备的体脂肪。

肝脏充满脂肪因而降低了将脂肪氧化转为能量的效率;积存于肝脏的脂肪越多,肝功能越差,而机体却不断动员越来越多的体脂。

严重情况下这种恶性循环可导致肝脏脂肪增加10倍以上。

不完全氧化的脂肪(酮体)从肝脏释放进入血液,而酮体进一步降低了食欲;其结果是,奶牛在泌乳早期很短的时间里体况评分就下降几分。

1.2 患牛通常免疫功能下降,而对其他代谢紊乱的易感性增加
患脂肪肝的奶牛表现为采食量降低、产奶量下降。

如果紊乱十分严重,奶牛常卧不起并伴有痉挛,出现酮症症状。

多数情况下认为脂肪肝是原发性酮症的征兆,但也有例外;脂肪肝常引发的许多其他紊乱症有胎衣不下、产褥热、真胃易位、子宫炎和乳房水肿;有时伴有体温升高。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更易感乳腺炎。

1.3 在围产期迅速减重的奶牛极有可能是脂肪肝患牛
接近分娩的奶牛体况在4分以上时则患病风险高;但如果从产犊到泌乳高峰之间,奶牛体况评分下降1.5分时患病风险更大。

脂肪肝的治疗仅限于治疗表观症状,通常效果不好,关键在于预防。

避免过度饲喂且保证蛋白质和能量的平衡。

干奶牛禁喂高能量日粮。

虽然加强锻炼会有帮助,但所需运动量在舍饲条件下是不现实的。

补充氯化胆碱可以改善脂蛋白的运输和降低肝脏的脂肪水平,对高危个体可能有效。

2 酮症(丙酮血症)
酮症通常在高产奶牛产后第10天至第6周发生;当奶牛接近产奶高峰时,发病率增加。

酮症是奶牛场较常见的代谢紊乱病之一,发病率预计为15%左右。

酮症是
以血和尿中游离的脂肪酸和酮体增加、葡萄糖降低为特征的一种代谢紊乱。

酮症按特征分为原发和继发,但两种酮症的表征类似。

2.1 酮体是体脂肪动员后不完全氧化形成的
动员储备的体脂是机体对能量负平衡作出的反应;在泌乳早期高产奶牛的采食量经常无法满足产奶的能量需要,因此特别易患酮症。

患牛的肝脏不能快速代谢高水平的游离脂肪酸,酮体的形成速度比机体其他组织的代谢速度更快,因此,酮体含量在血、奶和尿中不断增加。

血中高浓度的酮体进一步降低了食欲,症状进一步恶化。

原发酮症是奶牛动员的体脂超出了肝脏的处理能力而引发的代谢紊乱。

多数情况下,患牛的酮症与其脂肪肝综合症相关;产犊时体况过肥的奶牛常发此症,因为这些个体开始产奶后采食量普遍下降且肝功能低下。

继发的酮症多为营养性酮症,由饲喂低能量日粮或正常日粮但采食量降低造成。

另外,喂饲的青贮中丁酸含量过高也能
引发此类酮症(丁酸可以转化为β-羟基丁酸)。

2.2 酮症的症状
包括产奶量突然下降(但乳脂率上升),食欲降低,体重过度减轻(奶牛憔悴、迟纯),粪干和便秘,嗜睡,但某些个体表现亢奋状态。

另外,酮体经呼吸系统挥发并进入奶中,因此患病牛呼出的气体带有丙酮甜味且奶也有丙酮甜味。

血和尿中酮体增加,血中葡萄糖降低。

另外,酮症患牛肝糖原水平下降,而肝内脂肪水平上升;从正常肝脂肪浓度接近肝重的7%可上升到30%。

临床检测通过验尿或验奶,而
且检测结果能够预测患牛机体症状的出现。

2.3 酮症的治疗方法
是增加血中的葡萄糖含量,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40%的右旋糖)。

葡萄糖被
奶牛迅速利用后,患牛可以康复。

饲喂葡萄糖无效,因为瘤胃微生物把葡萄糖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VFAs);但作为预防措施或为患牛治疗,经常口服葡萄糖前体。

除此之外,患牛可每天服用450g丙酸钠或更常见地口服药丙烯乙二醇(味道好、便宜且使用方便);这些疗法给患牛提供更长效的、稳定剂量的葡萄糖。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机体将体蛋白转化变为葡萄糖,也可用于治疗酮症;疗效可维持几天,但长期使用可导致体蛋白储备的耗竭,而且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明显降低免疫系统功能。

对酮症发生率高的牛群也可使用烟酸添加剂;烟酸为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采食量降低的情况下,高产奶牛的瘤胃微生物不能产生足够的烟酸满足其能量代谢的需求;由于烟酸可增加油脂类的代谢效率,给可能发生酮症的奶牛添加烟酸可降低其血、尿和奶的酮体水平。

某些研究还表明,使用烟酸添加剂后增加了瘤胃内的丙酸和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就意味着改善了瘤胃的发酵模式。

烟酸的日添加量为6g(预防)~12g(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