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的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初中语文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其考试内容除了语文知识点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其实这些文化常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有所涉及,我们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即可。
下面将为大家汇总一些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一、国学经典相关1.《三字经》:是国学经典,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内容等。
2.《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一,也常作为中考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包括作者、作用、核心价值等。
3.《孟子》:同样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本经典,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思想等。
4.《庄子》: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化价值在初中语文考试中也有涉及,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思想等。
二、古代文学名著相关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的一部百科全书”。
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2.《西游记》:同样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3.《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本小说描写了农民暴动的历史事件,其文化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4.《论语》:前面已经提到了,虽然它是国学经典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更是中考命题人经常采用的考点。
三、汉字文化相关1.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常考内容包括四书五经的内容,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经常有考生在中考中遇到“成语为题”的作文,因此熟悉成语的来源和故事是必不可少的。
四、历史知识相关1.古代建筑:古代建筑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考中,有时也会出现关于古代建筑的考题,要求学生对其背景和历史价值进行阐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文化文学常识(共88张ppt)
单 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孔子是《论语》描述的
元 中心,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质的
】 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
弟子的形象。现存《论语》20篇。
壹 《论语》十二章——常识积累
3.“子”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错误,《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
壹 《论语》十二章——跟踪检测
2.(2021·吉林·大安市第六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A《(“论与语《》大是学孔》《子诗及经其》弟《子孟子的》语合录称结‘集四书,’集”中错体误现。“了四孔书子”的
壹 《论语》十二章——常识积累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又指
【 有道德的人;还指妻子称呼丈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此处指有道德的人。小人:地
第 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是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又指人格卑贱或见识短浅的人;
二 还指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此处与“君子”意思相对,指 单 人格卑贱或见识短浅的人。 元
【 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 第 “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让别人以“子” 二 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 单 于前者。 元
4.八佾佾:古代乐舞的行列。古时一佾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据
】
《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 用二佾。
的做人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一、古代文学常识1、初步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如《论语》等。
2、了解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如孔子、孟子、老子等。
3、初步了解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如《诗经》、《论语》等。
4、了解古代文学中的常用典故,如“指鹿为马”、“画龙点睛”等。
二、现代文学常识1、了解现代文学的基本发展历程,如“五四运动”等。
2、了解现代文学中的代表人物,如鲁迅、巴金、老舍等。
3、初步了解现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骆驼祥子》、《围城》等。
4、了解现代文学中的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等。
三、诗歌常识1、了解诗歌的基本类型,如律诗、绝句、词等。
2、了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如《春晓》、《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3、了解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如月亮、柳树、鸿雁等。
4、了解诗歌中的常用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比喻等。
四、小说常识1、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
2、了解小说中的基本类型,如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
3、了解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4、了解小说中的常用表现手法,如描写、叙述、抒情等。
五、散文常识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如自由、灵活、贴近生活等。
2、了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记念刘和珍君》等。
3、了解散文中的常用手法,如叙述、描写、议论等。
4、了解散文中的常见题材,如生活琐事、人生感悟、山水游记等。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学常识汇总一、古代文学常识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5、第一部断代史:汉书6、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7、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8、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9、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10、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1、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2、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3、第一部神话小说:搜神记14、第一部社会百科全书:三言15、第一部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16、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17、第一部艺术百科全书:闲情偶寄18、第一部药典书:本草纲目19、第一部字典:新华字典(现代)20、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21、我国的四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洛阳2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屈原2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24、我国第一部文学作品是:诗经25、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是:孙子兵法26、我国第一部短片故事集是:故事新编27、我国第一部小说是:三国演义28、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29、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是:离骚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31、我国第一部诗文评是:文心雕龙32、我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33、我国第一部词集是:《花间集》34、最早国别体史书是:《国语》35、最早语录体著作是:《论语》36、最大的断代体史书是:《汉书》37、最长的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38、被后人称为“小李杜”的唐代诗人是:李商隐杜牧。
2023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2023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汇总必修一《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风骚”《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盛行于东汉到唐。
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小学语文中国文化常识大全
小学语文中国文化常识大全要想学好语文,平时的知识积累很重要。
小升初语文常常会考到文学常识,范围不一定都是课本上的。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小升初考试必考常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小学语文中国文化常识大全1、【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2、【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3、【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4、【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5、【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6、【四大发明】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7、【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介子推)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8、【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9.【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0.【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11.【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12.【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4.【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15.【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16.【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17.【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18.【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19.【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0.【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21.【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22.【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23.【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25.【五彩】青、黄、赤、白、黑26.【五音】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27.【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28.【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29.【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30.【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31.【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32.【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3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4.【六义】赋、比、兴、风、雅、颂35.【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36.【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37.【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38.【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39.【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40.【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41.【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42.【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3.【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44.【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45.【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46.【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47.【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48.【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49.【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50.【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51.【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52.【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53.【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54.【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55.【五行】金、木、水、火、土56.【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57.【三皇】伏羲、女娲、神农58.【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59.【三教】儒教、道教、佛教60.【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61.【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62.【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63.【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64.【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65.【五脏】心、肝、脾、肺、肾66.【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67.【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68.【五常】仁、义、礼、智、信69.【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70.【三姑】尼姑、道姑、卦姑71.【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72.【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73.【五谷】稻、黍、稷、麦、菽74.【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75.【五毒】蝎子、蛇、蜘蛛、蜈蚣、蟾蜍76.【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77.【五种毒药】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小升初语文考试中得高分的方法1、基础知识题生字的字形和读音,标点符号,成语,病句最需要背功。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精编版)
必修一(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共三十五卷。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儒家十三经之一。
2. 儒家十三经——儒家十三经,是指封建统治者先后将13部儒家书籍“法定”为“经”,形成了封建社会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经”。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3.晋侯、秦伯围郑。
——公侯伯子男。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4.是寡人之过也。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出使的人,原写做“行吏”,后习惯写做“行李”。
(二)《荆轲刺秦王》6.荆轲刺秦王——四大刺客:①专诸、聂政、豫让、荆轲②专诸、要离、聂政、荆轲7.《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
它是一部国编体史书,又称《国策》。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8.则虽欲常侍足下。
——足下是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9.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竖子:①童仆②小子,对人的蔑称10.既祖,取道。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文化常识必修一1、《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东周以前240-250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也可当散文看)。
4、行李,出使的人。
5、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
6、以乱易整,不武-----古代战争的道德。
7、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音调悲凉。
8、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9、尺兵,尺寸之兵。
11、郎中,宫廷侍卫。
12、箕踞,坐在地上,张开两脚,形状像箕,这是轻慢傲视对方的表现。
13、山东,殽山以东,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14、季父,叔父;亚父,把别人当成仅次于父亲。
15、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
16、古代河北河南,黄河的北面和南面。
17、参乘,骖乘,古时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不是左边。
乘:四匹马拉的车。
18、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19、谨诺,表示恭敬语气。
20、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21、再拜,拜二次,表示隆重。
2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2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2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国君、诸侯别称。
2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2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7、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28、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必修二1、《诗经》分风雅颂;《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风大都是指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音乐;颂分周颂和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024浙江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教材重要文学文化常识梳理
2024浙江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材重要文学文化常识梳理(一)教材七~九年级重要作家作品分类梳理第1类古代文体知识1.说: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者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相似。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用韵,形式短小、语言简洁,内容多含颂扬、警诫之意。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3.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赠序,即临别赠言,内容多是对所赠之人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
在行文风格上,往往集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4.书:即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
5.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古代不同时期臣子写给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表”主要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6.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
以记叙、描写为主,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核舟记》等。
7.诗歌: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
按音律可分为两类:一是古体诗——楚辞(《离骚》);二是近体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绝句(按字数分:五绝、七绝)、律诗(按字数分:五律、七律。
律诗的四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8.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始于唐,盛于宋代,又称“长短句”“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独特而引人入胜的传统文化。
人教版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致力于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同时,教材也注重引入世界文化,使学生能够开阔眼界,增加国际视野。
通过详细学习和了解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内容,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髓所在。
一、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学习1. 诗词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涵盖了许多经典的古代诗词,如《诗经》、《唐诗三百首》等。
这些作品既是优秀文化遗产,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素材。
2. 传统节日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通过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重要意义,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传统艺术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接触到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曲艺等。
通过学习这些艺术形式,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心。
二、世界文化的了解与拓宽1. 古希腊文化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引入了古希腊神话和古希腊剧作,如《俄狄浦斯王》、《奥德赛》等。
通过学习古希腊文化,学生能够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拓宽视野,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2. 世界名著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名著,如《格列佛游记》、《安娜·卡列尼娜》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拓展思维,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 国际文化传播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也介绍了一些国际文化的传播形式,如传统音乐、摄影、电影等。
通过了解这些国际文化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学习,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髓所在。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上册语文当中的文化常识
一、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文化常识概述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涉及我国文化常识的内容。
这些内容涵盖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统,如诗词、传统节日、历史故事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我国古代诗词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我国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与思想,更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三、传统节日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还介绍了一些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是我国人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重要文化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节日,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与理解。
四、历史故事除了诗词和节日,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还涉及了一些我国古代的历史故事。
这些历史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风云变幻和峥嵘岁月。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故事,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五、总结通过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文化常识内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这些内容既有助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深刻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新时代少年!六、我国传统绘画和书法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也涉及了我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内容。
我国传统绘画和书法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绘画和书法的发展历程,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我国传统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题,以墨、笔、纸为主要材料,充分展现了我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世界观。
必修下语文文化常识
必修下语文文化常识
必修下语文文化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官职、天文、地理、节气、礼俗等。
2. 古代文学常识:包括古代诗人、文人的生平事迹,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代表性作品的作者、名称,以及不同文体的特点等。
3. 古代史实常识: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
4. 古代艺术常识: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5. 古代科技常识:包括古代科技成就、重要发明和科学理论等。
6. 古代教育常识:包括古代教育制度、学校类型、教学方法、教育思想等。
7. 古代哲学常识:包括古代哲学思想、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等。
以上是必修下语文文化常识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而有所不同,建议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掌握。
高中语文必修书上的文化常识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第一册: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
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
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
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
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
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
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
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楚侯。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
高中语文课本文化常识
• 3.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代祭祀燕烹用羊、 豕各一者,叫做“少牢”。少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 的牲畜。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中低于"太牢"。
• 4. 狱中成法,质明启钥——天刚亮的时候。
• 5.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逆旅,客舍。 逆,迎接。 旅,客。 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
•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 2.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南斗星 ,星宿名,泛指天空。牛:牵牛星,星宿名。二十八星 宿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 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 置。
• 3. 举匏樽以相属——匏制的酒樽。亦泛指饮具。匏 :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
• 3、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对对方的尊称。“您”。
• 4、金千斤,邑万家 ——金,古人以铜为金;邑,古代诸侯分给 大夫的封地
• 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解衣袒露一臂,解衣露肉。
• 6、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小子,对人的蔑称
• 7、为变徵之声——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 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 •(2)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后汉书·班彪传》)
•2、举:由地方官向中央推举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3、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 士充任官员。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
青岛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2024
青岛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2024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着文化、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除了学习文学常识,我们也需要学习文化常识,并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
其中,青岛版七年级语文教材2024年版的文化常识包括:1.中国惯用语、成语、谚语等;2.中国文化传统、历史故事等;3.不同马列哲学的基本原理;4.多个省份的文化背景、地理特点和民俗文化等;5.各种文学类型、文体等。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它是学习文学基础的集合体。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将会了解到:1.中国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路径;2.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主流习惯;3.应用文体、散文、诗歌、小说等文本基本要素。
语文应用能力学会语文应用能力是将语文学习应用到实践中的过程。
在青岛版七年级语文教材2024年版中,我们将学习以下几种应用能力:能力一:阅读理解能力毫无疑问,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本都会。
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文章,我们将学习到:1.各种文学类型、文体的文章的阅读理解;2.如何从文章中提取关键内容并推理;3.根据不同读者的需要,进行文章的解析、鉴赏和评价;能力二:写作技能青岛版七年级语文教材2024年版中,我们除了学习写作技能并应用之外,还将学习以下几种技能:1.如何进行创意写作;2.如何准确地表达想法和感受;3.如何在文章中应用修辞手法。
能力三: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还将学习到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教材中的课文和听说练习,我们将学习到:1.如何进行口头表达;2.如何清晰表述想法和品味。
文字运用能力除了以上讲述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外,青岛版七年级语文教材2024年版我们还将学习到文字运用能力,包括以下方面:1.掌握基本汉字和生字;2.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和句型结构;3.学会运用标点符号、字符及其含义和用法。
总结青岛版七年级语文教材2024年版不仅仅是一套教材,它也是一本学习语文的指南。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巧,关注学科的发展和变化,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30廉颇蔺相如列传素材
309教育网
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30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列观:一般的宫殿。
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3.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
(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7.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
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309教育资源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课本16页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拓展】《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都是编年体史书。
(2)课本16页②:[晋侯、秦伯]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荆轲刺秦王》(1)课本19页○21:[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2)课本19页○22:[慷慨羽声]声调愤激的羽声。
【拓展】五音六律:五音,亦称“五声”。
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五音中各相邻两音间的音程,除角和徵、羽和宫(高八度的宫)之间为小三度外,余均为大二度。
六律,古代乐音标准名。
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
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
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后用这个词指古代音律,泛指音乐。
《鸿门宴》(1)课本22页①: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拓展】史书体例:编年体、纪传体、典例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最早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时期,数量极多。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编年体史书利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
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
《史记》既是不朽的史着,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善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鲁迅甚至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
自《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
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二十四史还附志、表等作为附录。
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但纪传体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分头叙述人物,历史事件则被分记到人物传之中,产生重复矛盾的缺陷。
到南宋,始出现了克服编年、纪传二体缺陷而综合其优点的纪事本末体。
典志体:又叫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
它以分门别类为表述上的特点,曾被称为分类书。
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
中国古代史学上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史家杜佑所撰的《通典》(之前有刘知几之子刘秩所著的《政典》,杜佑《通典》在其基础上加以扩充,故其书为《通典》所代,未流传于世。
),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计九门,门下有子目,子目之下又有细目。
全书内容采自五经群史,上自黄帝,下至唐代天宝之末。
元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348卷,较《通典》有所增益。
《通典》和《文献通考》都是典制体通史,后人把它们同《通志》合称“三通”。
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
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正式创立此种体例。
其后,用此体改编或创作的史书很多,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张鉴《西夏纪事本末》、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近人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等,贯通古今,自成系统。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
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
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
“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史书作者所处年代的历史。
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涉及不深但都要涉及到。
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
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
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
【拓展】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其中《史记》为通史,其他均为断代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序号书名作者今本卷数序号书名作者今本卷数1史记西汉·司马迁13014南史唐·李延寿802汉书东汉·班固10015北史唐·李延寿1003后汉书南朝·范晔120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2004三国志西晋·陈寿65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2255晋书唐·房玄龄等130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506宋书梁·沈约100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747南齐书梁·萧子显5920宋史元·脱脱等4968梁书唐·姚思廉5621辽史元·脱脱等1169陈书唐·姚思廉3622金史元·脱脱等13510魏书北齐·魏收11423元史明·宋濂等21011北齐书唐·李百药5024明史清·张廷玉等332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50相关新元史民国·柯劭忞等25713隋书唐·魏徵等85相关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529必修二《<诗经>两首》课本14页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拓展】诗经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离骚》课本17页①:《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编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