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蛇》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蛇》含反思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幼儿应该能够: 1. 认识蛇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等; 2. 学会尊重动物,了解保护动物的意义;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
2. 教学准备•教学手册•蛇类图片、模型等•画画用纸、彩笔、颜料等•游戏用具(如打地鼠游戏)•音乐播放器3. 教学内容3.1 导入活动3.1.1 半开放式游戏在教室中布置几张纸板,每张纸板上放置着不同颜色的小球或其他形状的物品,要求幼儿分组合作找到相同颜色或形状的物品,找到后并说出找到的物品是什么,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这个游戏要求幼儿团队合作,通过找到相同颜色或形状的物品激发了幼儿们的大脑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2 观察认识蛇3.2.1 观察蛇图片在课堂中展示一些蛇的图片,让幼儿自由观看,然后老师给幼儿提问: * 看到图片了吗? * 你能说一下这张图片中有哪些内容吗? *你能找到蛇的特征吗? * 你有没有害怕看到这些蛇的图片?这个环节要求幼儿们积极参加肢体运动,锻炼大脑对图片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同时可以培养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害怕看到蛇的幼儿,则应该进行安慰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蛇并不可怕,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3.2.2 探究蛇的特点介绍蛇的基本特征,如长身躯、无脚、无耳、呈锥形头部等,让幼儿们通过对蛇特点的了解,进一步认识蛇。
同时,通过观察蛇模型或图片,让幼儿们了解蛇的外表特点,并引导幼儿通过对蛇特点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3 学习保护动物3.3.1 保护动物的意义通过介绍保护动物的意义,引导幼儿们学会尊重动物,合法保护野生动物,做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3.3.2 保护蛇的重要性介绍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蛇遭遇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让幼儿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蛇,就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的环境以及人类自身的健康。
幼儿园大班教案《蛇》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蛇》含反思幼儿园大班教案《蛇》含反思「篇一」活动背景:本次活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一次户外活动,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孩子们三三两两在场地上一起做“踩影子”游戏,个别孩子玩得有点热了,就撸起了袖子管,这时杨轶凡小朋友高举着手臂向我喊道:“老师,快看,我的蛇在游动!”我扭头一看,真的!他的手臂在不停的扭动着,真像一条蛇!于是我就想何不让所有的孩子都来做一回手臂上的动物,体验一下在手臂上作画的感觉。
活动目标:1、能在自己的手臂上大胆地创造,画出与众不同的'的动物形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体验美术创作给自己带来的美感和快乐感。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1、各色水粉颜料、排笔、抹布、积木、小树枝、彩纸。
2、花纹图案(奶牛、梅花鹿、花豹、蛇、长颈鹿、斑马、老虎)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动物王国要举行选美大赛,你们看,谁来参赛了?(师用手臂作孔雀状)幼:是孔雀。
师:这回又是谁来了?(师作蛇状)幼:是一条蛇。
师:这蛇还有一条长长的舌头,你们看,蛇吐着长长的舌头说‘我也来参加比赛’。
(师随意地取一张纸条剪成“舌头”状,而后把纸条粘贴在手中做舌头)(评析:活动的开始是以动物王国举行选美赛为切入口,引起幼儿对用手创作动物形象的兴趣,老师很随意地选用辅助材料来完善动物造型,为下一环节的迁移应用作了很好的铺垫。
)2、玩一玩,变一变,引导幼儿探索。
师:请你也来请一位动物朋友,先把左手的衣袖管撸起,露出手臂,然后在桌子上找一样东西,放在手中,看看像什么?再看看边上的小朋友做的是什么动物,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尝试用手臂做各种动物,自由交流。
师:请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请的是什么动物?用了什么材料?幼:我用积木做了牛的角。
幼:我用小树枝做了梅花鹿的角。
(评析:第一次操作要求具体明了,幼儿操作活动时,既有同伴间的自由交流,也有集体交流,自己动手创作动物形象令他们充满了好奇,也为他们充分展开想象营造了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在玩乐中幼儿即动手,又动口动脑,有效发展了创造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蛇》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蛇》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动物世界》第四章《爬行动物》,详细内容为蛇的相关知识,包括蛇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种类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蛇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认识不同种类的蛇。
2. 培养幼儿对爬行动物的兴趣,提高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掌握蛇的种类及其特点。
重点:了解蛇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蛇的图片、模型、视频、PPT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蛇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蛇的了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蛇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蛇,介绍其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观察蛇的图片,回答问题。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互动环节(5分钟)(1)教师邀请幼儿模仿蛇的爬行动作,增强课堂趣味性。
(2)幼儿用彩泥制作自己喜欢的蛇,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蛇》2. 内容:(1)蛇的外形特征:细长、无足、鳞片等。
(2)蛇的生活习性:爬行、冬眠、捕食等。
(3)蛇的种类:眼镜蛇、响尾蛇、竹叶青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画出你最喜欢的蛇。
(2)描述一下蛇的生活习性。
2. 答案:(1)略。
(2)蛇是一种爬行动物,它们在冬天会进行冬眠,以捕食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幼儿对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堂氛围活跃,幼儿参与度高。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动物园观察蛇,加深对蛇的认知。
(2)开展“保护野生动物”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4. 作业设计。
小班科学教案好饿的蛇
小班科学教案好饿的蛇课题:好饿的蛇教学目标:1.了解蛇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学习蛇的分类,并能简单辨别不同种类的蛇;3.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中的蛇。
教学重点:1.了解蛇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学习蛇的分类并能简单辨别不同种类的蛇。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蛇的标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幻灯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出本节课的话题:“我们今天要了解一下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动物,蛇。
你们喜欢蛇吗?有没有见过蛇?它们是怎样的动物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蛇的特点(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蛇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看到的这些动物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蛇属于爬行动物,没有脚,身体细长,表皮覆盖着鳞片。
它们没有耳朵和声带,听觉不敏锐,但能感觉到地面的振动。
蛇的眼睛很小,但看得很清楚,甚至可以在黑暗中活动。
蛇靠鼻子进行呼吸,吃东西时可以张大嘴巴。
”3.教师展示蛇的标本,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蛇的特点。
三、了解蛇的生活习性(15分钟)1.教师向学生出示幻灯片介绍蛇的生活习性:“蛇是冷血动物,它们需要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太阳,以调节体温。
蛇一般靠捕食活物为生,主要以鸟类、鼠类和其他爬行动物为食。
蛇吞食整个猎物,消化时间较长,所以它们吃完一顿饭后就要休息很久。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蛇喜欢晒太阳?为什么它们需要休息很长时间?”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思考:“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是否有蛇的栖息地?如果有,我们应该如何与蛇和谐相处呢?”四、了解常见蛇类的分类(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蛇类及其特点:“蛇有很多种类,按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可以分为环蛇、游蛇、蟒蛇、蝮蛇等。
你们知道如何判断一条蛇属于哪一类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蛇,并给予答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蛇的身体颜色、身体粗细、头部形状等特征来判断它的种类。
科学教案《会跳舞的小蛇》
科学教案《会跳舞的小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小蛇“跳舞”的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热空气上升带动小蛇旋转的原理。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这一科学现象。
三、教学准备蜡烛、纸蛇、剪刀、卡纸等。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个魔术,看看这是什么呀?(拿出纸蛇)生:小蛇!师:对啦,这是一条小蛇,但是它可以跳舞哦,你们信不信?生:不信!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点燃蜡烛,把纸蛇放在蜡烛上方)哇,小蛇动起来啦,它在跳舞呢!生:哇,真的呀!师:那你们知道小蛇为什么会跳舞吗?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材料,大家一起来试试。
(学生分组实验)师:好啦,大家都试过了吧,谁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呀?生:蜡烛的热气让小蛇转起来了。
师:对啦,非常棒!这就是热空气上升的原理,热空气上升带动小蛇旋转,就像小蛇在跳舞一样。
那你们觉得这个实验有趣吗?生:有趣!师:那以后我们要多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实验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探究。
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但在教学中,还可以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同时,在解释原理时,可以用更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幼儿园关于蛇的教案
幼儿园关于蛇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动物世界》第四章《爬行动物》,详细内容为蛇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蛇的生活习性和特征,能够描述蛇的外形和基本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对爬行动物的兴趣,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蛇的生活习性和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掌握蛇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蛇的图片、模型、视频资料。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蛇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大家见过这种动物吗?它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蛇的图片和模型,详细讲解蛇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蛇,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蛇类。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讨论成果,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蛇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有鳞片眼睛较小有毒牙2. 蛇的生活习性活动在温暖湿润的地方以小动物为食有冬眠现象3. 蛇与人类的关系有毒蛇可能对人造成伤害蛇类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蛇类,维护生态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蛇,并简单介绍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2.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蛇类保护的认识。
答案示例:蛇类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保护它们。
比如,遇到蛇时要保持距离,不要伤害它们;在野外活动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让蛇类有适宜的生存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观察蛇类生活环境的实地考察。
2. 开展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活动。
3. 邀请专家进行爬行动物知识讲座,提高幼儿对爬行动物的认知。
《贪吃的小蛇》教案(通用19篇)
《贪吃的小蛇》教案(通用19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蛇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蛇的生活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小蛇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蛇的生活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出示小蛇的图片,让学生看看这是什么动物,有哪些特点,小蛇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2.讲解
(1)小蛇的生活习性
小蛇是爬行动物,喜欢在树林、草丛、河边等地方生活。
小蛇是冷血动物,夏天
喜欢在树荫下或者水边休息,冬天则会躲进洞穴或者树洞里过冬。
小蛇的身体非常柔软,可以弯曲成各种形状。
(2)小蛇的食物来源
小蛇是肉食动物,主要以昆虫、蛙、鱼、老鼠等小动物为食。
小蛇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可以说是非常贪吃的动物。
3.操作
教师让学生动手制作小蛇玩具,可以用纸板、毛线等材料制作,让学生感受小蛇的柔软和灵活。
4.总结
教师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简单描述小蛇的生活和特点。
五、作业
1.观察小蛇的图片,写一篇小蛇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的文章;
2.用纸板、毛线等材料制作小蛇玩具。
幼儿园蛇咬安全教育教案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蛇的基本特征,知道蛇的危险性。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避免与蛇接触。
3. 增强幼儿的急救知识,了解被蛇咬后的处理方法。
二、活动准备1. 图片、视频或实物蛇若干。
2. 蛇咬急救知识的资料。
3. 小卡片,用于游戏环节。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蛇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蛇的外形特征。
2. 提问:你们知道蛇是什么吗?蛇有什么特点?(二)蛇的基本知识1. 教师讲解蛇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细长、有鳞片、无毒蛇与毒蛇的区别等。
2.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蛇对人类有危险?(三)蛇咬的危害及预防1. 教师讲解蛇咬的危害,如中毒、感染等。
2.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被蛇咬?- 不单独去草丛、树林等可能有蛇的地方。
- 如果遇到蛇,要保持距离,不要用手触摸。
- 如果被蛇咬,要及时寻求成人帮助。
(四)蛇咬的急救知识1. 教师讲解被蛇咬后的急救方法,如:- 立即用布带或绳子在伤口上方5-10厘米处扎紧。
- 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 通过游戏环节,让幼儿模拟被蛇咬后的急救过程。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强调蛇咬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 引导幼儿反思: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以后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观看关于蛇咬的科普视频,了解更多的蛇咬知识。
2.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户外区域设置蛇咬急救知识角,让幼儿通过操作学习急救方法。
五、活动反思1. 活动过程中,幼儿对蛇咬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游戏环节,幼儿的急救知识得到了巩固。
3. 家园共育环节,家长和幼儿共同学习蛇咬知识,提高了家庭的安全意识。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班至大班幼儿,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内容和时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蛇的基本特征、性和重要作用。
2. 掌握通过描绘、比喻、夸张等手法描写蛇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 对蛇的特点进行准确描述。
2.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描写蛇,使语言表达生动有力。
3.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黑板、彩笔。
3. 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4. 学生课本,题册。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蛇的图片,唤起学生对蛇的认知和兴趣。
- 引导学生讨论蛇的特点以及与蛇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2. 研究(15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蛇》。
- 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描绘蛇的具体语句和修辞手法。
- 分析语句中的描绘方法,并通过课堂讨论总结出有效的描写蛇的方式。
3. 实践(2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围绕蛇的特点进行描写创作。
- 鼓励学生选择多种修辞手法进行组合运用,使描写更加生动有趣。
- 每组派出一位代表分享创作成果,并给予同学们反馈和评价。
4. 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和效果。
- 强调保护自然界生物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蛇以及其他生物。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阅读并背诵课文《蛇》。
-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种修辞手法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写下保护动物的方法。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法激发学生对蛇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对蛇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创作和讨论,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描写蛇的方法,还培养了他们对生物保护的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运用多媒体等教辅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所学内容。
2024年大班美术教案蛇
2024年大班美术教案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蛇的绘画技巧和特点表现。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蛇的形态、色彩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蛇的基本形态结构,学会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蛇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蛇的形态结构表现,色彩搭配。
重点:观察蛇的特点,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蛇模型、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实物蛇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蛇的形态、色彩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蛇的形态结构,分析蛇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进行绘画。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幅蛇的画作为例,分步骤讲解绘画技巧,引导学生注意蛇的形态、色彩搭配。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蛇的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作业设计(10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幅蛇的画作。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蛇的绘画技巧》2. 内容:1)蛇的形态结构2)绘画步骤3)色彩搭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蛇”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要点:1)正确表现蛇的形态结构2)色彩搭配合理3)具有创意和想象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绘画进度,及时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关注大自然,了解更多动物的形态特点。
2)开展以“动物世界”为主题的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详细步骤3. 作业设计的答案要点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蛇的形态结构表现,色彩搭配。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蛇》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动物世界》第四章《爬行动物》,详细内容围绕蛇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蛇的基本特征,掌握蛇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2. 培养学生对爬行动物的兴趣,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蛇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蛇的基本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蛇的图片、模型、视频资料。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蛇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蛇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讲解:(1)展示蛇的模型,让学生观察蛇的外形特征,如细长的身体、鳞片等;(2)播放蛇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蛇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3)讲解蛇与人类的关系,强调保护蛇类的重要性;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蛇的特征;(2)指导学生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蛇的手工;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有关蛇的谜语,巩固学生对蛇的认识;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关于蛇的相关问题;六、板书设计1. 蛇2. 内容:(1)蛇的基本特征;(2)蛇的生活习性;(3)蛇与人类的关系;(4)保护蛇类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画出你心中的蛇,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蛇的认识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实地观察蛇等爬行动物;(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保护蛇类等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4.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安排;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幼儿园大班教案《蛇》
幼儿园大班教案《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动物世界》中的第六章第一节《爬行动物》,详细内容为蛇的介绍。
主要包括蛇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蛇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知道蛇的分类及在我国分布的常见蛇种。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动物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爬行动物的认知。
3.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关爱动物,培养幼儿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蛇的分类及生活习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蛇的外形特征、繁殖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蛇的图片、模型、视频资料。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蛇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蛇的特点。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蛇的了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蛇的图片和模型,讲解蛇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式。
(2)教师播放蛇的视频资料,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蛇的生活环境。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视频,回答问题。
(2)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描绘蛇的形态,加深对蛇的认识。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蛇》2. 板书内容:(1)外形特征:细长、无足、鳞片(2)生活习性:爬行动物、变温动物、卵生(3)繁殖方式:交配、产卵、孵化(4)与人类的关系:有益、有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蛇2. 答案要求:幼儿需描绘出蛇的形态,并标注出蛇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蛇的认知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观察蛇等爬行动物。
(2)开展“保护动物”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蛇的分类及生活习性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教案探索小小蛇了解生活中的小蛇
幼儿园大班教案《探索小小蛇》——了解生活中的小蛇一、教学价值学习小蛇的故事和生活习性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和互相依存的生态系统。
通过学习小蛇的生活,幼儿可以建立对小动物的兴趣和尊重,培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小蛇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2.了解小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发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区域教学活动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
室外可以选取学校周围的自然区域,如草地,花坛等。
四、教学准备1.教具:小蛇图片、小蛇模型、小蛇图书、小蛇视频等。
2.材料:小蛇的食物和生活环境(水、石头、树枝等)。
3.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动物学知识和教学经验。
五、教学介绍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模型等多种方式向幼儿介绍小蛇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小蛇的生活环境和行为,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六、教学重点1.小蛇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小蛇的生态作用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七、教学方法1.故事法:通过故事向幼儿介绍小蛇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小蛇的生活环境和行为,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3.模拟法:通过小蛇模型等教具,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小蛇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4.实践法:让幼儿在观察和学习的基础上,亲自参与小蛇的喂养和饲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八、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向幼儿介绍小蛇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2.讨论:引导幼儿探讨小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为什么要保护小蛇等问题。
3.观察小蛇:带领幼儿观察小蛇的生活环境和行为,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小蛇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4.模拟小蛇:通过小蛇模型等教具,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小蛇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5.饲养小蛇:让幼儿亲自参与小蛇的喂养和饲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幼儿园小班《小蛇多多》教案
幼儿园小班《小蛇多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认识小蛇多多,了解小蛇多多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教育幼儿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小蛇多多,了解小蛇多多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小蛇多多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蛇多多的图片、视频、故事书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儿歌或故事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对小蛇多多的兴趣。
2. 认识小蛇多多:展示小蛇多多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小蛇多多的特点。
3. 讲述小蛇多多的故事:通过故事书或口头讲述,让幼儿了解小蛇多多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小蛇多多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5. 表达与展示:让每个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小蛇多多的特点,鼓励他们大胆说出来。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宠物或周围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记录下来。
2. 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幼儿对小蛇多多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拓展1. 认知拓展: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小蛇多多的亲戚——其他蛇类的特点,让幼儿对蛇类有更全面的了解。
2. 活动拓展: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和观察蛇类,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步骤1. 复习小蛇多多的特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对小蛇多多的记忆。
2. 讲述小蛇多多与朋友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蛇多多的友谊,培养幼儿的交友意识。
3. 角色扮演:让幼儿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蛇》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蛇》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抽象化表现蛇的形象,增强对蛇的认知。
2.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手工制作的技能。
3.增强幼儿间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画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食品袋、调色盘等。
2.一些蛇的图片或视频来播放,以增加幼儿对蛇的认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播放一些有趣的蛇的图片或视频,通过与学生们互动,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对蛇的认知。
2. 制作蛇头(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蛇头。
首先,将画纸折成两半,然后将纸折成三角形。
接着,在纸的宽处上将三角剪掉大部分,最后将三角再次折叠。
这样,制作出来的小三角会形成蛇头的形状。
2.幼儿也可以任选颜色,把纸头着手绘制出一个蛇头。
然后,将制作成的蛇头剪下来。
3. 制作蛇身(25分钟)1.准备一张长条形的画纸,让幼儿任选颜色,在画纸上绘制出大段的波浪线来模仿蛇的线条。
2.将画纸对折,将波浪线向内折叠。
重复此操作,直到将画纸完全折叠,形成了一个类似食品袋的形状。
3.用剪刀将食品袋上方的波浪形边缘切掉,并将折痕处用胶水固定。
4. 完成蛇的制作(10分钟)1.将蛇头固定在蛇身上,使用胶水.2.最后,将蛇身穿上蛇头,即可完成一个精美的蛇作品。
5. 整理与分享(10分钟)1.整理课桌与工具,并将工具摆在规定位置上。
2.学生之间交流的同时,老师跟记下每个孩子作品的评价。
四、教学反思我们通过动手制作的方式,更好地总结了我们对蛇的观察和认知。
让幼儿们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同时,这次教学还加强了幼儿的各方面素质,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大班科学舞动的小蛇教案
大班科学舞动的小蛇教案活动目标:1. 通过观察和模仿,了解小蛇的基本动作和形态。
2.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 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体验快乐和自由。
活动准备:1. 小蛇头饰若干个。
2. 音乐设备,播放适合活动的音乐。
3. 宽敞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小蛇游动的视频,引导孩子观察小蛇的动作和形态。
2.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蛇是怎么移动的?”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观察结果。
二、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小蛇的基本动作,如爬行、侧身滑行等。
2. 分解动作,让孩子模仿练习。
教师逐一指导,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掌握。
3. 孩子自由组合,尝试用所学动作表演小蛇的游动。
三、团队合作游戏(15分钟)1. 教师将孩子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蛇队长”。
2. 小组内成员互相配合,按照音乐节奏,共同表演小蛇的游动。
3.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孩子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游戏。
四、分享与讨论(5分钟)1.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
2. 提问:“你们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和合作。
3. 教师总结孩子们的表现,肯定大家的努力和创意。
五、延伸活动(课后)1. 鼓励孩子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关于小蛇的知识。
2. 准备一些关于小蛇的绘本和科普资料,供孩子进一步阅读和了解。
活动反思:本次科学舞动的小蛇教案,通过观察、模仿和团队合作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小蛇的基本动作和形态。
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培养了孩子们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幼儿园防蛇教案
幼儿园防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不同种类的蛇。
2.能够理解蛇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能够学会正确的躲避和远离蛇的方法。
4.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不同种类的蛇,包括常见的蝰蛇、眼镜蛇、竹叶青等,让幼儿认识常见的蛇。
2.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让幼儿理解蛇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例如口腔里有毒液、喜欢潜藏在暗处等。
3.教育幼儿正确遇到蛇的方式,例如在草丛中行走时,要穿长裤和高鞋,不要随便乱踩乱踩,以免被蛇咬伤。
4.制定紧急情况下应对的方法,例如如果被蛇咬伤,应该立即向家长和老师报告,同时不要乱跑乱动,以免毒液扩散速度加快。
三、教学方法1.图片、实物模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图片和实物模型让幼儿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蛇的特征和习性。
2.视频展示教学法:通过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蛇,让幼儿在视觉上获得更多的认知。
3.教师讲解+问答教学法:让幼儿在听讲的同时,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幼儿在思考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评估1.组织模拟蛇咬伤事件演练,看幼儿是否能快速报告家长和老师。
2.组织小测验,看幼儿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五、教学时长和时间安排1.教学时长: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时间安排:教案制定后安排固定的时间上课。
六、注意事项1.为了避免场馆选址过于开阔或有很多草地的场馆,不适宜进行此项教学,以免得了便宜反倒吃亏。
2.遇到有毒蛇在场时,除教师外不允许幼儿接近。
3.幼儿上课时要穿戴靴子或运动鞋,防止蛇在地上爬进鞋子里。
4.幼儿上课要注意安全,不要在散步时到危险区域乱跑乱玩,不要随便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干净。
幼儿园大班蛇教案
幼儿园大班蛇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蛇的基本知识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对蛇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增加学生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蛇模型或图片。
2.班级幼儿故事书集。
3.音频播放器/录音笔。
4.布置完善的环境及工具(纸笔、彩笔)。
教学内容
一、蛇的基本知识介绍
1.展示蛇模型或图片。
2.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蛇的基本了解。
3.呈现介绍蛇的文字、图片和故事书。
二、蛇的外表特征
1.展示蛇模型或图片。
2.让学生围坐在蛇的周围,并触摸蛇的肚皮和鳞片,帮助学生感受蛇的体温和肌肤特征。
3.通过英文单词和汉语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发音及拼写。
三、蛇的生活习性介绍
1.通过观察蛇的生活、HBO纪录片、音频播放或故事书,了解蛇的生活习性。
2.呈现各种蛇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蛇的区分。
3.学习制作蛇的卡片。
四、保护蛇
1.引导学生讨论蛇及其栖息环境的重要性。
2.制作“保护蛇的卡片”。
教学评估
1.询问学生对蛇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制作卡片的表现和结果,评估其对蛇的保护意识和学习成果的掌握。
教学反思
1.蛇的特征介绍要清晰、简洁明了,不得引起学生的恐慌感,并注意保护班级内部环境。
2.另外,细致观察学生的行为,尽可能及时表现学生的优点,让他们感到尽量高兴和自豪。
幼儿园大班蛇主题教案
幼儿园大班蛇主题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蛇的外貌特征以及生活习性;2.能够理解蛇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3.能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对蛇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蛇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2.蛇的生态角色。
教学难点1.如何让幼儿不害怕蛇,建立正确的认知;2.如何保证幼儿的安全。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播放“蛇崽崽”等贴合主题的儿歌;2.展示蛇的图片,引导幼儿发表感受。
了解蛇第一节:蛇的形态特征1.展示蛇的形态特征图,比对不同种类蛇的形态特征;2.带领幼儿观察蛇的头部、身体、尾巴等部位,引导幼儿识别蛇的特征;3.以填色练习或拼图的形式加深幼儿对蛇的外貌特征印象。
第二节:蛇的生活习性1.通过图片等资料,讲解蛇的生活环境及其行为习性;2.引导幼儿理解蛇主要以肉类为食物,捕食方式、产仔方式等;3.以模拟活动的形式带领幼儿模拟“做蛇捉食”的情景。
发掘蛇的生态角色第三节: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展示蛇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并引导幼儿理解其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作用;2.通过图片等资料讲解蛇在它所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生态系统循环中所处的位置;3.引导幼儿感受蛇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操作体验第四节:DIY蛇形绘画1.选取简单易上手的蛇形绘画教程,以幼儿感兴趣为原则,让幼儿自行动手实践;2.引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对蛇的认识和理解,如色彩、线条、造型等;3.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展示个性。
结束环节1.以主题儿歌、热身操或是课后小结手册等形式结束本次教学。
教学评价1.能够流畅识别蛇的外貌特征;2.能够了解蛇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能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对蛇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资料1.《蛇》,袁舜生;2.蛇崽崽等应用儿歌;3.百度百科蛇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态系统角色等资料。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蛇多多》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蛇多多》第一章:认识小蛇多多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小蛇多多,了解小蛇多多的特征。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图片展示:展示小蛇多多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小蛇多多的外形特征。
2. 故事讲解:讲述小蛇多多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小蛇多多的生活习性。
教学活动:1. 观察小蛇多多的图片,让孩子们描述小蛇多多的外形特征。
2. 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扮演小蛇多多,模仿小蛇多多的动作和叫声。
第二章:小蛇多多的饮食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小蛇多多的饮食习性。
2. 培养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内容:1. 图片展示:展示小蛇多多吃食物的场景。
2. 故事讲解:讲述小蛇多多吃食物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小蛇多多的饮食习性。
教学活动:1. 观察小蛇多多吃食物的场景,让孩子们描述小蛇多多的饮食习性。
2. 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画出小蛇多多吃食物的场景。
第三章:小蛇多多的栖息地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小蛇多多的栖息地。
2. 培养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内容:1. 图片展示:展示小蛇多多的栖息地。
2. 故事讲解:讲述小蛇多多在栖息地的生活,让孩子们了解小蛇多多的栖息地。
教学活动:1. 观察小蛇多多的栖息地,让孩子们描述小蛇多多的栖息地。
2. 制作小蛇多多栖息地模型: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小蛇多多的栖息地模型。
第四章:小蛇多多的繁殖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小蛇多多的繁殖方式。
2. 培养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内容:1. 图片展示:展示小蛇多多的繁殖过程。
2. 故事讲解:讲述小蛇多多的繁殖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小蛇多多的繁殖方式。
教学活动:1. 观察小蛇多多的繁殖过程,让孩子们描述小蛇多多的繁殖方式。
2. 制作小蛇多多家族: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小蛇多多家族模型。
第五章:保护小蛇多多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小蛇多多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图片展示:展示小蛇多多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蛇—冯至
教学目标:
1、分析诗中意象的运用,理解“蛇”这一意象的隐喻。
2、通过诵读与意象分析解读作者的情感走向。
3、理解以丑为美的诗歌审美特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联想理解“蛇”这一意象的隐喻。
2、教学难点在于通过感受诗歌情感体会诗歌以丑为美的审美特质。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结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2009年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就是“寂寞”。
吃的是寂寞,喝的是寂寞,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
一时间似乎什么都可以“寂寞”一下。
其实,寂寞是人的心理状况的一种反映。
大家都有寂寞的时候,谁能形容一下自己寂寞的感受?(学生发言)
不同的人对寂寞的体会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事带来的寂寞感受也是不一样的,80多年前,一位现代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冯至写了一首诗。
不,他写的不是诗,是寂寞。
他说,“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诗人的寂寞为什么会像一条蛇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
早年既开始诗歌创作和翻译。
1923年曾与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等创办浅草社,出版《浅草季刊》。
1925年又与人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
浅草和沉钟都是五四后曾发生较大影响的文学团体。
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
冯至的诗歌创作分为两个阶段:
1、二十年代,主要是抒情诗歌的创作,讲究意象,注重感觉,用非常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
2、四十年代集中创作了一批十四行诗,成功移植了这种外国诗体(分为意大利式、法国式、英国式),《十四行集》在新诗体式移植方面做出了新贡献。
十四行诗:
原为中世纪意大利民间流行的短歌,后被“西西里诗派”和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发展成为具有严谨格律的诗体。
其组成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两节四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三行诗。
每行诗有11个音节,用抑扬格,末尾按ABAB ABAB CDC CDC格式押韵脚,也可按ABBA ABBA CDC DCD 或ABBA ABBA CDC EDE 格式押韵脚。
这种诗体,在英国最为流行,莎士比亚、弥尔敦、雪莱、济慈等都有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作。
《十四行集》不仅代表了冯至诗歌创作的新成就,也代表着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诗人关注国家、人民和人类、宇宙的根本问题。
2、表现出了对诗情哲理化的追求,能从敏锐的感觉出发,注重从细节着眼捕捉诗意,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
3、善于进行艺术的节制,内敛有度,不露“锋芒”。
4、利用十四行诗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堪称十四行体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三、课前预习
学生诵读,教师配乐范读,指导,学生再读。
这里有台湾的一道大学入学试卷上的题目,出的刚好是这首冯至的《蛇》,我们一起来做做看。
来检验一下读明白了没有。
①本诗是一首情诗,诗中之“乡思”即“相思”之谐音。
下列叙述最符合本诗诗旨的选项是()
A.描写双方热恋之爱情
B.描写双方相互之关怀
C.描写一己暗恋之情思
D.描写一己绝望之悲哀
②诗人在诗中藉长蛇衔来“你”的梦境,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你”的心情。
下列四则流行歌词中,若仅就文意来看,最接近诗人此种心情的选项是()
A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的选择
B所有的爱情只能有一个结果,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
C我多么希望知道你的心里怎么想?年轻的心,是否拥有一样的愿望
D心中想的念的盼的望的不会再是你,不愿再承受,要把你忘记。
明确:C、C
问题:从什么地方看出写的是单相思?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四、合作探究
1、讨论小问题:《蛇》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诗人把“蛇”比作什么,它们有哪些相似性?
主要意象是“蛇”;配合意象有:草原、乌丝、月影、花朵。
诗人把“蛇”比作(爱情的)寂寞(苦闷)。
相似性:在作者笔下,寂寞如蛇,“蛇”,取其相似点——静静、没有言语。
蛇:形体修长、冰凉无言、咬人缠人……寂寞:深沉、凝重、挥之不去、咬噬心灵……
3、讨论小问题:明明写爱情,为什么会成了“乡思”?为什么相思的是抒情对象的头发?而不是明眸?皓齿?这些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二节写“蛇”的“相思”(乡思为相思谐音),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用这比拟“我”对心爱的人的乌丝的感情。
借蛇的“乡思”,凸显“我”对姑娘的相思。
这里用的是间接表现法:“我”的寂寞──蛇;蛇栖息于草丛,它的乡思──草原;草丛与姑娘的青黑的发丝近似──姑娘的乌丝。
经过三个转折才将“我”对姑娘的相思暗示出来。
这一节,诗情、诗意、诗趣三者兼具。
4、讨论小问题:“绯红的花朵”隐喻了什么?
明确:“像一只绯红的花朵”,一方面是暗示姑娘心境、感情,另一方面也隐约地暗示“我”的意愿,“我”的企盼。
这时,抒情主人公也就非常心满意足。
这种写法,有诗情诗趣。
把“我”的爱意,她不在身边时的寂寞的心,化成了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给人难忘的印象。
5、“蛇”意象解读
寂寞,是人人都曾有却难以捉摸的情绪和复杂的心理活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如果想用具体的语言赋予它以鲜明可见的形象,就更是难上加难。
诗人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蛇”?诗人笔下的“蛇”给人怎样的感觉?
静静地没有言语,忠诚的侣伴,害着热烈的乡思……
这一意象给人亲切、可爱、忠诚的感觉。
五、课后练习
1、诗歌第二节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比喻和谐音的手法。
诗人使用了隐喻,将“浓郁的乌丝”比喻为“茂密的草原”。
“蛇”害着“乡思”,而“乡思”与“相思”谐音,其实隐喻的是自己热烈的“相思病”,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心有所属的强烈渴望。
2、《蛇》在最后一节中为何要将“你的梦境”比喻为“绯红的花朵”?
把“你的梦境”比喻为“绯红的花朵”,以温暖的颜色修饰花朵,点缀姑娘的梦,意味着对姑娘应许的期待以及姑娘一旦应许的醉心的欢喜。
色彩上淡与浓的对比与变化,反衬出诗人情感的痴迷和浓烈。
日思而不得,乃寄托于梦,梦境像“绯红的花朵”,竟然也是这“蛇”衔来的。
3、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蛇”这个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新意,一反常态,别有妙处。
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的笔触翻新蛇的形象。
这里,蛇不再是可怕的、令人厌恶的,而是通灵的、温情的爱的化身,爱的使者。
这首爱情诗围绕“蛇”这一冰冷的、使人悚惧的中心意象展开。
诗中借“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姑娘”怀有热烈的单恋情思。
五、总结
冯至曾在《自选琐记》中说过:“我在晚唐诗、宋词、德国浪漫派诗人的影响下写抒情诗和叙事诗。
”这种影响在《蛇》里就明显地烙印着:那种绵绵细诉的哀婉腔调就来自晚唐诗和宋词,而选取如此奇绝,反丑为美的蛇的意象所透视的幽玄神秘色彩,却正是来自德国浪漫派。
蛇,也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那一颗渴望生活美好、幸福的热烈的心。
蛇的意象无论是在日常的想象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蛇似乎都不是什么美好的形象。
它身上总是笼罩着妖异之气,常让人“悚惧”,而很难使人联想到“忠诚”。
但在这首《蛇》中,诗人一改我们心目中蛇的原型,使它轻灵忧伤,至情至性。
据冯至日后的回忆,这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
当时他看到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
于是诗人将少年对爱情“寂寞”而纯真的向往融入这条“静静地没有言语”的蛇之中,借蛇“热烈的乡思”暗喻痴情的相思,又用“茂盛的草原”比附恋人“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只这一层比喻已经使诗歌奇崛不凡,但诗人意尤未尽,更进一步使蛇活动起来。
它从恋人的梦中出来,“从你那儿轻轻走过”,仿佛爱的使者,“把你的梦境衔了来”,“绯红的花朵”也成了爱的羞涩与热烈。
我们知道,爱的抒情诗极易变得夸张,直抒胸臆常会显得激昂有余而深情不足,那么这首构思精巧,结构完美而意象新颖的诗当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
1、联系闻一多《死水》、李金发《有感》、波特莱尔《恶之花》等让学生鉴赏以丑为美的意象的审美趣味。
2、背诵该诗。
七、课外拓展: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