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定会很好》教研评课稿(10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一定会很好》教研评课稿(10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有幸聆听了袁平老师执教的《那一定会很好》一课,收益匪浅,这节课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抓住主线,凸显主题。
教学时袁老师抓住这一主线展开,引导学生默读找出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四句话,并弄明白了这四句话分别是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的想法,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自然而然将学生引入课文之中,感受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快乐与舒服。
二、引导质疑,促进提升。
在学习时引导学生质疑非常重要。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袁老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先将课题读两遍,说出初次读课题的想法,此时孩子们的想法是好奇的,也是发自内心的:什么一定会很好?“那”指的是什么?等问题油然而生。
学生们会带着好奇走进课文,深入到对课文的理解之中,步步深入,了解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孩子们在质疑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
三、展开想象,获得启示。
童话故事富有想象,在教学时我也紧抓这一点,在学生读文中引发学生的想象,在想象中受到启示。
如课文引导学生想象种子在泥土中的难受及生长时的努力,体会愿望的实现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读童话中受到启示,这也就达到了童话教学的目标。
四、读演结合,幽默风趣。
学生在评价种子的表演时很精彩,不但从动作中体现心理,还从神态上进行了评价,袁老师幽默风趣,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需要,通过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比较,引导学生“求同而温故,求异而知新”,巧用思维导图式的卡片设计,延续精讲课文习得的方法,理清文章线索,把握主要内容,从中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发现编写童话的一般规律。
五、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袁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式的卡片设计,难度等级的卡片选择,,给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同时这种方法又延续了精讲课文的方法。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师的语言可再简洁些,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可更紧凑些,这样时间分配可能更合理些。
以上琐碎之言权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袁老师多多包涵,也敬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