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1讲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高考知识点解读:1、概括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1)开始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上“为政以德”。
将奴隶社会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
(2)继承发展:战国时期,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荀子除强调“仁义”和“王道”外,又提出“舟水”说,并且综合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了“礼法并施”的主张。
这样将儒家思想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遭受重创:秦朝时,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
(4)确立正统:西汉时,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宣扬“天人感应”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受到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6)开始复兴:隋唐时期,在“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下,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7)继续发展:宋明时期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收有益成分,完成了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形成新的儒学——理学。
(8)遭遇批判: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儒学体系。
2、“百家争鸣”的含义、背景、主要派别及主要代表人、影响。
3、注意点:(1)“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2)孔子和老子代表着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着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孟子、荀子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3)当时流行最广的两大学派是儒家和墨家。
(4)道家是学术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
(5)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后来被秦王赢政所采用,主要是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迎合了赢政的需要。
(6)法家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思想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今天强调的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不一样的。
(7)“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8)“百家争鸣”阶级基础中的“士”主要指的是新兴地主阶级。
历史 人教版 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线复习(共33张PPT)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展时期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
1.荀子的三大主张: 战国时期,稷下学宫,唯物主义
①哲学思想:自然界有客观规律,但可以发挥主观能动 性去改造自然
②“性恶论”(理论基础) :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 重要性。
③ 政治主张:礼法并施(儒法开始同源,融合)、君 舟民水;
2.旬子地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3.孔子思想(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可不 记,学会评价问题的方式)
①儒家提倡“仁”“德治”“民本”有利于维 护社会稳定;
②“仁”“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利 于构建和谐社会;
统
8、批判、继承: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展时期
(一)背景
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大变革; ②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造成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③政治: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瓦解,周天子权威 下降; ④思想:私学兴起为学术争鸣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 由的学术环境;士阶层的兴起;
学法指导: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 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分析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一定是 放在当时(时间)的政治(必修1 )、 经济(必修2 )方面去思考
必修3
本书主线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与科技 第三单元 古代西方与近代西方的思想与科 技革命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和科技教育
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7、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日之家可 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C ) ①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②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 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2、孟子: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 ②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这一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 另外孟子还提出了什么主张?
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 大丈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 ★ ③伦理观:人性本善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1)形成:
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总结、 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2)特点:
①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②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 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 ③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墨翟
1、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2、思想主张:非攻
尚贤
尚同
节用 ①学术团体以纪律严明著称; ②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3、墨家风气:
③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④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如何理解道、儒、法、墨各家学派的阶级属性 及核心主张?
人民版必修3第1单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考点梳理:
考点1 百家争鸣 :
(2)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张: 1、道家---老庄的思想(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
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 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③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④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思想) ⑤“齐物”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B
D
B
考点梳理:
考点2 儒学的兴起 :
(1)董仲舒的新儒学: 模拟试题导入: 1.(北京文综)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 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2.(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3.(高考海南单科)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 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C
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 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 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 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 “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 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 兴起的历史条件。(4分) 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解体; 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 所学知识需要补充: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 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方案:第一单元_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word版有答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①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②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③则占据了民间社会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④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①②③④分别是指
2.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1)思想核心——“③”
2.顾炎武倡导④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
先河。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
9.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上承魏晋,出现了新的趋向,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思想“新的趋向主要是指
A.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B.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①”。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②,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一)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剧变,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具体来说: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井田制不断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确立,小农经济随之出现并不断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与宗法制走向崩溃,郡县制与军功制逐渐形成并确立。
3、阶级关系上:奴隶主阶级走向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夺取政权。
“士“阶层日趋活跃并受到诸侯重用。
4、文化上:私学兴起,培养了大批知识渊博的士,也为思想争鸣提供了平台。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状况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
于是“百家争鸣”应运而生。
二、诸子百家思想主张三、董仲舒的思想及评价1、思想主张:a.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b.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c.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2、评价:A.积极方面:a.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
b.宣扬“天人感应”学说,用天神来约束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
c.提出“三纲五常”,其中的道德标准“五常”的推行,有利于个人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B.消极方面:a.“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实施,形成了儒学独尊的局面,不利于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b.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学说,神化皇权,加速了中国古代皇权的加强,形成皇权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强化了人们的迷信观念,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c.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等级规范“三纲”的实施,消极影响巨大。
“君为臣纲”加强了皇权,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父为子纲”加强了父权,不利于子女独立精神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夫为妻纲”强化了丈夫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不利于妇女解放和实现男女平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
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 表”、“至圣”
①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思想的核心协是调“仁人”际的思关想系,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
思想概括为“仁学”。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
思达想109核次之心多:,说明““爱仁人””在孔、子“的己思想所体不系欲中居,于勿十施分重于 要的仁地位。 协人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陆王 心学
宋元 明 清
北宋 南宋
批判 继承
第 1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 1.现“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 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 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 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永恒的价值。
②创办私学,发展教育 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
面;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养大批 人才。
③整理古籍,便利了史籍的保存
《诗》《书》《礼》《易》《乐》 《春秋》合称“六经”。
为政以礼
杏坛说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杨伯峻先生注: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论使语别·人卫站灵得公住》; )
这句话对你们处理同学关系有什么启示?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私人讲学,有教无类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3单元整合1
[错因分析]
B项不符合孔子等,儒学是入世之学,并非哲学理论问题; C项不
符合朱熹、王阳明;D项不符合苏格拉底。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即时巩固2〕
(2016·洛阳期末)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赞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
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 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 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料意在说明明
人 教 版 历 史
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后期,便日益走向了
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 (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
版)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观点二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
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 真理。因此对董仲舒的哲学思想,基本上应持否定态度。董仲舒思想在中国历 史上长期发生重大影响,主要原因是他编造了一套“三纲五常”封建伦理规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即时巩固 1〕 (2016· 黄冈模拟)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 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 明儒家 导学号 38852380 ( B )
人 教 版 历 史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以“仁”为思想核心 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人 教 版
的论断。它是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能力的一项具体要求。 评价型非选择题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提问式”,要求考生直接 评价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是高考频繁考查的一种题型;另一种为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社会原因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综述:社会大变革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派别代表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历史影响奠定中国文化基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二、孔子及儒学的勃兴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以德治民;有教无类;克己复礼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仁政”,省刑罚、薄税孟子思想“民贵君轻”“性善论”“仁义”“王道”荀子思想“君舟民水”“性恶论”礼法并施四、道家、法家和墨家道家老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无为而治”;万物不停运动,相互依存,不断转化;清心寡欲,顺应自然庄子:万物都是相对的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提高君主权力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汉初: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休养生息政策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主张(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同时发挥仁政思想(3)“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第3课宋明理学一、魏晋南北朝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三教相互影响、发展隋唐时期隋朝: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唐朝:三教并行政策,挑战儒学正统地位二、宋朝的程朱理学代表:二程:程颐、程颢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思想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三、陆王心学代表:陆九渊南宋思想: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反省内心即得天理代表:王阳明(王守仁)明朝思想形成“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及影响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离经叛道”的李贽性格特点:“离经叛道”思想代表作:《焚书》、《藏书》思想主张反对以孔子的标准作为是非标准抨击传统观念,揭露道学家虚伪,肯定人的正当私欲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各自代表作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共同思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经世致用”思想上:批判传统儒学,构建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评价: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产生的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王夫之: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2018-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
3.高考真题 【例 1】 (2015 福建)顾炎武在 《日知录》 中说: “今 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 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 顾炎武强调(
C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解析】顾炎武的意思是要安定百姓,改变其行
3. 主流思想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 系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和需 要,同时又对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有反作用。从百家争鸣到 “焚书坑儒”再到“儒家独尊”,就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的 体现。明末清初的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就是当时商品经 济空前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产物。统治者采用哪一种 思想治理国家,取决于统治者的主观认识和当时政治经济发 展状况的需要。 在伟大的社会变革之前,一般会出现要求批判和否定旧 制度的社会进步思潮。而且,这种社会进步潮流,会启迪、 引导人们去同旧制度进行斗争,直到结束旧的社会制度。
【重难突破】 1.为什么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 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缺乏强有 力的物质基础。 (2)强大而顽固的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 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 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废弛,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 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 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 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 ,代表 新兴市民阶层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 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 , 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其中尤以清初黄宗羲、顾炎 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影响最大,他们以前所未见的犀利笔 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 ,开创了具有深刻而 新颖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 史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1讲 宋明理学
1 2
3 4 5 6
目 标 定 位
主 干 梳 理 史 论 要 旨
考 点 探 究 真 题 研 析 复 习 练 案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 史 人 教 版
目 标 定 位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消极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人 教 版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封建伦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 压抑思想进步。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陆九渊提出“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 我心之所同然者耳。”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观点的? 提示:陆九渊把“心”与“理”说成是人固有的,而不是外物给的,他提
人 教 版 历 史
出“心即理也”,意即本心即天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并用自己的体验予
明确考向 课程标准
人 教 版
把握主线
历 史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 本讲主要讲述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 人物,说明宋明时期 程。魏晋隋唐时期,佛教、道教盛行, 儒学的发展 考纲要求 宋明理学 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宋明时期儒学复 兴,发展到理学、心学的新阶段,并成 为官方哲学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 教 版 历 史
害。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史论总结]
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1)积极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
人 教 版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 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 促进作用。
孔子之后历代学术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 ——朱子理学。朱
子理学受到朝廷的推崇,被钦定为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心学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 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 出“心学”两字,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人 教 版
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
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 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 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人 教 版 历 史
史料二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
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理流 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 ,无非这 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2)思想主张 项目 宇宙观 心 ”是宇宙万物 “_______ 伦理观 将人心与伦理 道德联系起来 认识论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 反省内心 就可得到 需__________ 天理 ①致良知:去掉私欲, 心外无物 ” (明朝) 宣扬“__________ 王阳明 “心外无理” 良知 恢复_______ ②知行合一:用良知支 配自己的行为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问题:史料一体现出二程思想具有什么特点?根据史料二概括朱熹的主要
观点,并分析其理论贡献。 [史料导读] (1)史料一将封建伦理道德和天理直接联系起来,其目的在于强调人应当恪
人 教 版 历 史
守伦理规范。
(2)史料二中“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说明了“理”的地位;“暑往寒来,
历 史
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问题:据上述史料分析宋明理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史料导读]
(1)史料一表明理学强调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2)史料二表明理学把封建伦理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3)史料三表明理学对思想的毒害、泯灭人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 教 版
考 点 探 究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探究一
宋明理学的特点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
史料一
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
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人 教 版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陆王心学 (1)形成背景 封建专制 统治陷入危机。 ①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__________
人 教 版 历 史
整治人心 ,才能挽救统治。 ②王阳明认为只有__________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产生了消极影响。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念阐释】 1.理学 理学是理学家在继承传统儒家精神的基础上,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后创
人 教 版 历 史
立的一种思想体系。理学由北宋程颢、程颐建立,南宋朱熹集其大成。朱熹集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项目 理学思想 哲学范畴 修养论 实质 理学 “理”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 强调“格物致知”(通过 探究万物求“理”) 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 “心即理也”“致良知”(通过 内心反省求“理”)
人 教 版
不 同 点
历 史
共 同 点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D ) A.本质是善
返回导航
历 史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探究二
宋明理学的影响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儒学的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 ,
史料一 史料二
人 教 版
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 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史料三 清人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
历 史
存天理 ,灭 理之源在于天理,天 强调“__________ 朱熹 三纲五常 理就是“________ ” 人欲”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
于明__________ 道德之善 而非求 科学之真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地位影响
统治地位 的官方哲学。 ①地位: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__________ 封建专制 统治,但扼杀了人性;传到日本、朝鲜 ②影响:有力地维护了 __________ 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
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说明了“理”的内涵;“天 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说明了“理”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史论总结]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 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
内容
影响
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人的 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 教 版
真 题 研 析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 教 版
史 论 要 旨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道教 (1)魏晋以来佛教、__________ 的盛行,一方面使传统儒学受到了挑战,另 一方面也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_______ 心 ”是 (2)程朱理学认为 “_____
历 史 人 教 版
主 干 梳 理
返回导航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形成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三教合一 ”。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又称“__________
人 教 版 历 史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大师 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4.北宋: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 理学 ”。 儒学体系——“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