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的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的调研报告
一、台州及其周边地区机电一体化专业行业背景分析
台州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南翼,是浙江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经济总量名列全省第五,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5位;作为我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台州以其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发展之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台州模式”,并日益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在推进台州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三张名片”的目标,使台州成为长三角地区创新活力最足、创业环境最佳、民富程度最高、社会和谐最好的城市之一。
随着甬台温铁路、台金高速、诸永高速、三门核电、华能玉环电厂、滨海工业区、大麦屿港区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与完工,台州的区域发展优势日益明显。
随着台州地区产业的不断集聚和规模化发展,己形成了六大主导机电行业,优势明显。
一是汽摩及配件。
现有汽车、摩托车及配件生产企业2775家,2008年产值为402.18亿元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及配件生产出口基地,年产量160万台,占全国的10%以上。
二是服装机械。
台州是我国重要的服装机械生产出口基地,有生产企业1450多家,各类工业缝纫机、家用多功能缝纫机、电动裁剪机等,品种多达200多种,年产量300多万台套,2008年产值135.37亿元,出口近3亿美元,占全国的40%,产量和出口量都居全国第一。
三是家用电器。
台州是中国重要的家电及制冷配件生产基地,2008年完成产值384.15亿元。
主要产品有冷柜、压力锅、空调器等产品,拥有“星星”、“苏泊尔”、“爱仕达”等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
四是塑料模具。
台州素有“模具之乡”、“塑料制品王国”的美誉,有塑料及模具生产企业8748家,2008年产值197.6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0.48%。
五是造船业。
共有船舶修造企业48家,其中民营企业46家,造船能力50万载重吨。
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7.64亿元。
六是水泵、阀门。
台州是中国最大的阀门和水泵生产基地,拥有企业1.2万多家,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台州制造”已经凸现出区域优势。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1.台州地区机电行业人才分布现状
人才资源是台州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人才交流中心统计数据分析显示:能解决制造业生产一线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是当前最紧缺人才;在台州就业人口中,台州人才总量达到34.2万人,居全省第五位,但人才占人口
比例处在全省中偏下水平;专业人才高、中、初级职称结构比例矛盾比较突出,新型产业领域人才总量偏少,企业的创新能力薄弱。
人才素质偏低,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明显不足。
在全市各类人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仅占15.5%,在第二产业的15.4万人才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高达54%;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工等技能人才仅占15%,满足不了企业需求;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连续多年位于用人需求榜前3名。
2008人才交流统计数据表明,台州市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整体持续增长,年需求达1000多人,其中引进人才约40%,接受应届毕业生约60%,人才交流供需两旺,其中大专学历人才的需求量最大。
建设好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发展台州制造业,提升先进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台州地区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
台州市政府在《台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争取通过十多年的努力,使台州在制造业若干领域基本建成国内一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制造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进生产设备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条件,随着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台州地区制造业企业引进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先进设备,促进台州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这就急需一大批能够维护、维修、管理、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及生产制造先进生产装备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
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台州市政府已出台了一揽子优惠鼓励政策引导企业投入到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的创新研发,使台州地区的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与改造,需要大量既懂技术、管理,又具备操作技能的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
这种人才需求趋势
当今,世界高科技的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
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
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
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电力电子类等科技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
量专业技术人员。
台州地处长三角最南端,毗邻宁波与温州,又有自身的出海口等海上资源,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台州地区及其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们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
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
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
为充分了解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现状,机电工程学院领导带领机电专业教研室老师走访调研了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公司和很有发展前景的科研单位及兄弟职业学院,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上海广茂达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深圳欧鹏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岭日发机械有限公司、台州市通宇变速器机械有限公司、伟星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建达机械有限公司、杰克缝纫机有限公司、浙江通宇缝纫机有限公司、三峰成套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浙江金龙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玉环县聚宏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浙江海得曼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宁波海恩机床有限公司等。
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机电产品、数控机床、数控专机、机电设备改造、机器人等主导产业。
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
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我们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台州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特别是机电设备产品的维修装调高技能人才出现哄抢的局面。
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
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该专业以
社会发展对机电专业高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
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制造、维修、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等实际技术。
它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
这一措施适应了台州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社会对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培养和造就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毕业后能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和应用本专业必备的理论和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备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确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创新与团队协作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质量责任意识,能熟练采用测量仪器和CAD软件测绘、设计机械零件及其加工工艺,能操作机床加工机械零件,能装配调试普通机电设备及工业机器人,能熟练排查、维修普通机电设备及工业机器人典型故障,能进行基于模块化的机电设备数控技术改造和设计,能组织和管理企业的车间生产、运行,适应机电设备生产、管理和运行第一线和企业技术研发需要的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
(1)专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
1) 能编制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能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典型零件;
2)能分析、装调、维修典型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系统;
3)能设计简单机电设备机构;
4)能对机电设备进行基于模块化数控改造;
5)能装调、维修工业机器人;
6)能编写工业机器人控制程序完成企业生产车间特定的工作任务。
7)能按照企业ISO质量标准体系组织管理企业的车间生产;
(2)关键能力(包括素质、态度等)
1)运用专业术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2)具有阅读和翻译机电英语资料的基本能力;
3)信息获取、加工与处理利用能力;
4)独立完成企业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
5)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规范意识能力;
6)人际交往、沟通、团队协作能力;
7)能在良好的心理素质下面对工作中的失败挫折完成工作;
8)能综合运用、自主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工作中。
(3)就业范围及就业方向
1)就业岗位:
主要岗位:机械零件加工、零件加工工艺设计、机电设备装调维修、工业机器人装调维修、机电设备数控技术改造、机电产品设计
其他岗位:机电设备管理、车间管理、机电产品销售
2)就业方向:
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运行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调、维修、维护与管理工作,从事企业的柔性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业机器人的装调、维修、维护管理等工作;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企业,从事设备的制造、装配与调试、售后服务工作,也可在机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机电设备改造与设计、企业与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面向机械加工制造类企业,从事机械零件设计、加工及加工工艺编制工作。
(4)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是进行职业活动时能够应用的、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或潜力的标志,包括知识、技能技巧和基本工作经验。
通过对机电行业分析以及机电专业典
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生需获取数控加工和维修电工两类职业资格证书。
四、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1.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即工作是学习的内容,学习是工作的过程,实现通过学习体验工作,通过工作学会学习的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下的课程必须来自于企业一线真实工作任务。
通过提取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并通过系统化设计成为学习领域课程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按照学生职业生涯能力发展规律为主线来安排学习领域课程使学生体验从初学者到专家的工作过程。
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而且完成该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多数是开放性的。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是针对职业而言的,典型工作任务需要通过整体化的职业与工作分析获得,需要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和分析并描述典型工作任务两个过程。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就是借鉴了德国职业教育经验与教学经验,通过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和企业专业培养方案调研访谈等形式,围绕本专业的学生职能能力从初学者到专家的可持续发展规律,完成对本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改革,构建具有鲜明工作特色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通过实践专家与企业调研访谈提取了企业实际工作现场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所示。
表1 企业实践专家总结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典型工作任务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行动领域课程体系建设
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后,还需要将典型工作任务系统化设计成为适合为教学服务学习领域课程。
原则上,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就是一门学习领域课程。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转换而来的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如表2所示。
表2 典型工作任务转为学习领域的课程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内容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六、
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
1.师资配置
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的双师素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团队。
招聘专业带头人2名研究方向要契合专业发展方向,确定为机器人技术与机电设备数字化改造。
专业带头人要深入了解、把握行业前沿的发展动态,规划好专业的发展,规划好培养什么人、谁来培养和怎样培养等问题,在省内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中起到引领作用,在台州地区机电行业有较大影响,掌握机电行业先进技术动态。
骨干教师设置4~6名方向分别为机电设备装配调试、机电设备数字化改造、机器人技术等。
骨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较深的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必须具备高级以上资格证书。
构建一支“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团队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90%以上。
最理想的教师应该是教师、技师、考评员和生产许可证审查员多重身
份兼具。
团队中具有高超技艺的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达到1:1,他们直接参与专业的课程建设,担任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指导实训实习,校企合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聘请3~5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作为客座教授。
2.实训条件
建设能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建设机电设备装调生产性实训车间,机器人实训室其中分为控制器制作实训分室、微控制器技术应用实训分室、机器人基础实训分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分室,生产性机加工实训车间,机电设备数字化改造车间,虚拟机构创新设计平台、虚拟数字化制造车间等。
校外建设3-5家样板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