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_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平最 高;在 社会建设 方面 ,长 沙的情 况最好 ;衡 阳、岳 阳均不具有 比较优 势。研 究 为新 型城镇化 的新型度评价提供 了定量化研 究 :
的新视域 型度 ;环长株 潭城 市群 【 中图分类号 】 2 92 F9 . 1 【 文献标识码 】A
n w d g e fn w u b n z t n w ih f m n i n n , c n my a d s ce y T e 0 r h n i ey u e h nr p t o n l - e e r e o e r a iai , h c r o o e vr me t e o o , n o it . h n c mp e e sv l s d t e e t y meh d a d mu t o o i
【 bt c】 n ae fnli e onti fe g e f e r n ao, ippr ut ol e e l tni e s t r A sr t O s oaa z g h no tnonwd r wu aitn ts ae bi aw — vl v u i dx y e f a b yn t c ao e e on b zi h l t e a ao n s m o
ojci na egt g u ci t d adc nt c teq ata v vlai a w r e rai t nS e ere A s w o bet el er i i nt nme o , n o s uth u ni t e aut nf me oknwub nz i ’nwd ge. tat et k v i w hnf o h r ti e o r ao l , o
综 合 运 用熵 权 法 和 多 目标 线性 加权 函 数 法 ,构 架 了新 型 城 镇 化 新 型 度 的 定 量 化 评 价 思 路 和 框 架 。并 选取 我 国环 长株 潭城 市群 为例 , ”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相关 政 策 建 议 。
1 文 献 回顾 与 综 合 评 价 模 型 的 建 立
两 型社会 是一个 复杂 巨系统 , 及 资源 、 境 、 涉 环 经 济 、 会 等 方 面 。 在 两 型 社 会 背 景 下 评 价 区 域 系 统 的 社
在 现 有 区域 协 调 发 展 评 价 指 标 体 系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结合 两 型 社 会 的 内 涵 , 两 型 社 会 和 区域 协 调 发 展 的 内 以
在 一 致 性 为 要 求 , 建 了 区域 协 调 发 展 的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采 用 长 株 潭 城 市群 2 0 2 0 构 0 6 0 8年 的 经 验 数 据 , 选
第2 卷 第 6 8 期 2 1 月 0l 年3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b128 N 0 O . .6 M a . r2O1 1
Sc e e& Te h l g r g e sa dPolc inc c no o y P o r s n iy
两 型 社 会 视 角 下 的 区域 协 调 发 展 评 价 研 究
会 ( 口 ) 协 调 发 展 _ 。 人 的 8 l
陈 晓 红 、 焕 新 等 州 指 出 : 型 社 会 作 为 国家 在 吴 两 新 的发 展 阶段 的 重 大 战 略 布 局 , 由工 业 文 明 向生 态 是 文 明的 转 型 , 在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各 个 方 面 , 实保 护 是 切
和 合 理 利 用 各 种 资 源 , 高 资 源 利 用 率 , 尽 可 能 少 的 提 以 资 源 消 耗 和 环 境 代 价 , 得 最 大 的 经 济 效 益 、 会 效 益 获 社 和 生 态 效 益 , 现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发 展 、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实 经 发 展 。 De eea r 指 出 ,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是 指 在 现 有 k tlee 环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实证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实证研究摘要:在介绍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示范区建设进展的特征,并总结了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2012年度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2bzz79)资助。
《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在长株潭城市群选择一些有条件、有基础的区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积累经验、逐步推开,规划建设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等5个先导示范区。
各示范区依托各自的区位条件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实现错位发展,各有侧重地全面启动十项改革,形成了几种特色鲜明的建设发展模式,对全省乃至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借鉴、推广意义。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大河西先导区的规划范围位于湘江西岸,经由岳麓区、高新区直抵望城、宁乡腹地的一千二百平方公里土地的组成的区域,分先导区、核心区和起步区三部分。
昭山示范区包括:长沙暮云,沿芙蓉南路至湘潭昭山、易家湾,往西至湘潭九华。
该地区将建设成低密度、高品位的生态宜居新城,并将引进国际组织分支机构、地区总部,举办国际论坛和博览会,打造生态经济区。
云龙示范区位于株洲市东北部,长株、沪昆两条高速,规划中的红楠、京珠高速东移线等穿境而过,其中央商务区距长沙、湘潭市中心和黄花机场均为10来分钟车程,相距150公里以内的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有10个。
天易示范区位于株洲天元区和湘潭县易俗河之间,沿着天易公路两侧布局。
该地区将发挥株-潭两市的绿色空间隔离和交通通道的作用,防止两市城区空间连绵发展。
并重点发展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环保、现代物流等产业,培育生态示范功能,建设成为株-潭协同发展的标志区和引领区。
滨湖示范区包括岳阳湘阴、汨罗、长沙望城的部分区域和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
该地区将发挥水运、港口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长株潭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健康休闲服务基地。
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长株潭一体化的数据
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长株潭一体化的数据颜洋明【摘要】以长株潭区域一体化为研究对象,依据2000-2013年相关数据测算出长株潭一体化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对长株潭人均GDP和区域一体化程度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VAR和ECM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并且稳定而持久.【期刊名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6)006【总页数】5页(P100-104)【关键词】长株潭;区域一体化;经济增长【作者】颜洋明【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0.3区域一体化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自19世纪以来,区域一体化的理论趋于系统化,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理论、自由区贸易理论、大市场理论等以国际贸易为重点,转而向空间、制度等方面扩展,引入了新区域主义、新经济地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研究视角[1]。
近年来,区域一体化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文化学者的关注和政府地区经济发展的青睐。
朱彤和蒋玲媛[2]认为,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波澜壮阔,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动因;经济原因在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政治原因在于寻求地区稳定与和平。
徐现祥等[3]从中央政府按照经济绩效晋升地方政府官员的假设出发,构造一个地方官员晋升博弈模型,利用长三角的数据证明了,地方政府官员选择区域一体化可获得更快的经济增长、更高的晋升可能性。
张利华和徐晓新[4]通过对比分析区域一体化的四种典型协调机制,指出具有权威性和执行力的协调机制,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刘小峒等[5]通过构建数学分析模型来证明,结合分析推动和阻滞两区域进一步结合的因子,在此过程中构造了区域作用的地形空间,实证了区域一体化是一超越地理和行为空间距离且对单位时间内交易量的累计过程。
对于一体化程度的测量,众多学者也进行了探索,对于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内外的一些学者都进行了理论或者实证方面的研究[6-7]。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对 湖 南 经 济 核 心 增 长 极 的 作 用 , 可 以 为 新 时 期 全 国城 市 还 群 的建 设 提 供 经 验 。1P31 [(01)  ̄ 1-8
长株 潭 城 市群 的 基 本 情 况 如 下 : 沙 、 洲 、 潭 三 市 长 株 湘 地缘 接近 , 建 成 区 最 短 距 离 , 潭 、 洲 与 长 沙 距 离 2 按 湘 株 O公
J 1 2 1 u. 0 0
基于 多元 回归模型的区域 经济发 展实证分析
以长株 潭城 市群 为例
彭 苑
( 中南 民族大 学 经济 学院 , 湖北 武 汉 40 7 ) 3 0 4
摘 要 : 长株 潭城 市群 是 湖 南 省 资本 、 术 和 劳动 力 等 生 产 要 素 核 心 富 集 区 。 该 地 区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几 近 全 省 的 技
济 学 家 威 廉 姆 森 (9 6 在 要 素 具 有 完 全 流 动 性 的 假 设 下 , 15) 提出区域收入水平 随着 经济 的增长 最终 可以趋 同的假 说 。 产 业 集 群 理 论 代 表 、 典 经 济学 家 马 歇 尔认 为 , 业 化 产 业 古 专 集 群 具 有 “ 动 力 蓄 水 池 ” 用 , 强 调 指 出 “ 互 了解 与 信 劳 作 并 相 任” 产业 氛 围” 区域 内 聚集 经济 发展 有 着重 要作 用 。 和“ 对 迈克尔 ・ 特(98认为 , 某 一特定领域 , 量 产业联 系 波 19) 在 大 紧 密 的 企 业 以 及 相 关 支 持 机 构 在 空 间 上 聚 集 , 以 形 成 强 可
间的差距会缩小 , 区域 经 济 增 长 在 地 域 空 间 上 趋 同 , 收 敛 呈 之 势 。不 平 衡 增 长 是 短 期 的 , 衡 增 长 是 长 期 的 。美 国 经 平
中国城市群的新模式--长株潭地区案例研究
中国城市群的新模式--长株潭地区案例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中国开始探索建设城市群。
城市群是一个跨越城市和地区的综合体,由若干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共同发展、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形成一个以经济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区域协作网络。
长株潭地区则是中国城市群建设中的经典案例,在城市群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长株潭地区的发展现状长株潭地区位于湖南省中南部,由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组成,总面积2.9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20 万人。
长株潭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城市群之一,也是湖南省最为发达的城市集群。
长株潭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地,制造业门类齐全,涉及钢铁、汽车、电子、化工、建材等多个行业,拥有众多跨国公司和大型国企,如苏州新日铁、通用汽车、长虹电子、湖南中车等。
现代服务业也发展迅速,金融、物流、信息等都有显著的进展。
此外,长株潭地区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张家界武陵源、岳阳楼、岳麓山等都是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二、长株潭地区的城市群建设长株潭地区城市群建设始于2004 年,从最初的“三市一体”到现在的“三城两区”,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高度精密的城市群建设体系。
(一)深化区域合作长株潭地区在城市群建设中,完善了区域内的协作机制,不断推动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长株潭三城加强了深入合作,互通资源,实现了共赢发展。
(二)发展特色产业长株潭地区坚持以基础制造业为发展重点,积极推动高科技、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产业带、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产业扶持等手段不断推动城市群的产业进程,加速了城市群的经济转型升级。
(三)推进交通建设长株潭地区建设工程不断推进,城市群间的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流网络进一步优化。
城市群的路网密度越来越大,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相互连接,交通配套不断强大,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便捷条件。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摘要: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具备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一、背景分析XX、XX、株洲三个城市分别发端于春秋战国、隋朝以及三国时期,三个城市呈品字状相邻分布于湘江下游,彼此城市中心直线距离分别为:XX与XX、株洲40公里,XX与株洲20公里。
历史上多数时期三地同属于大XX,联系紧密。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具备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20XX,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在新时期赋予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机遇。
早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专家提出合并三市为"毛泽东城"的构想,80年代初长株潭经济区由构想开始转入理论探索。
1997年,XX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省级协调机构,开始推进长株潭三市一体化。
20XX11月,XX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报告中提出了"3+5"城市群战略。
20XX12月14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轮新的发展空间由此打开。
20XX7月16日,正式亮相的《XX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征求意见稿>描绘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蓝图。
纲要提出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新型城镇体系。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
ril a y te ia l v la e h mp ra c ft e e o o ia e i e f n t n i h e n C r e i h i h I o t r . t e h s s n h t l e au td t e i o tn e o h c l gc ls r c u ci n t e Gr e — o e Ar a w t t e a d o t e G S s f e c y v o h f wa e
:r Ar a f Ch ng hu a Ur n oe e o a z t n ba Ag l me a in , a c di o he a i n ly o u g td “Te p r r Re ulto s f Ec lg Fu to g o r to c or ng t t n to al prm l ae m o ay g ai n o o o y ncin lg o aia in” ,b s d o he d t ft e n—Co e Ar aS p e e te vio m e alst a in a h aa o h e o an ure e i n lz to a e n t a a o he Gr e r e ’ r s n n r n nt iu to nd t e d t ft e S c nd L d S v y,t i hs
" e u ti c t st a h mpot nc ft e e o o ia e ie f c in i h e —Co e Ar a c n b v d d i o f u r de ft s he rs l ndia e h tt e i ra e o h c l gc ls r c un to n t e Gren v r e a e dii e nt o rg a s o he mo t ap ra t o e i p ra t m p ra t a o t n ,m r m o t n ,i o n ,an ni p ran n lo i t o rr g o s t d u m o t ta d a s n o f u e i n ,whih ma o i s t g c y pr vde he hih—q lt o o ia er ie f r uaiy ec l gc ls v c o 3 t e cte o a s , Zh ho a Xi n t n nd e hr e iis f Ch ng ha uz u nd a g a a pl s v r i ay a e y mpo a r l i t pr e to o t e c lgia s c rt f r t r nt o e n he otci n f h e oo c l e u y o i : n z utn Ag lm ea in. ha g h a go r to
城市群绿色产业发展探究——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
第58卷 第1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8,No.01 2024年1月GUANGDONG CANYE Jan . 2024·101·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4.01.34城市群绿色产业发展探究——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谭 筱 刘建文(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7)摘 要 在生态共保共治行动要求下,长株潭落实生态协同治理,探索生态价值转换途径,助力融合产业落地,绿色发展焕发新机。
文章通过阐述绿色产业的定义与特点,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产业;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4)01-101-03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位于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交汇地区,总面积约528.32 km 2。
北至长沙绕城线及浏阳河,西至长潭高速西线,东至浏阳镇头镇,南至湘潭县易俗河镇,涉及长株潭三市12个街道、9个乡镇。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2018年修改》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秉持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积极推动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业、高端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型孵化产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1]。
充分利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的森林、湖泊、山脉、农田等自然资源,发挥其在城市群中的生态服务功能、教育与科研功能、休闲旅游功能。
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样板区、湖湘文化展示区、两型社会创新窗口、城乡融合试验平台”,打造成为高品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绿心。
1 绿色产业的定义和特点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绿色产业主要包含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6大类别[2]。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我国GDP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我国GDP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中国GDP增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多元回归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趋势。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对中国GD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更加科学的经济政策和战略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因素对GDP的影响,比如投资、消费、出口等。
这种单一因素分析往往不能全面准确地解释GDP变化的复杂性。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来研究中国GDP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影响中国GDP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加强对中国GDP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中国GDP增长的内在机制,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开展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中国GDP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至关重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我国GDP的影响因素,促进对经济发展的深入理解。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通过分析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投资、消费、出口等,来确定它们对GDP增长的具体贡献程度,并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机制。
通过深入探讨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本研究也旨在为学术界提供参考,丰富和完善有关经济增长方面的理论。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验证现有理论的适用性,并为相关学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通过对GDP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揭示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为全面理解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
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揭示我国GDP的影响因素,为政府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为学术界提供有关经济增长的研究依据,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长株潭区域位于湖南省中部,是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大城市组成的城市群,是湖南省的经济增长极。
长株潭区域以其丰富的资源禀赋、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流入。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逐渐凸显。
长株潭区域的经济结构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一二三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一些传统产业过度发展,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科技创新力量不足。
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就业压力和社会矛盾加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城乡差距拉大。
对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评价研究,探索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对策,对于促进长株潭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长株潭地区经济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可行的对策和路径,为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的研究目的是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探讨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和路径,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通过研究,旨在促进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长株潭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为其他类似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区域间经济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为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评估和指导。
研究可以为长株潭地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帮助其更好地制定政策和规划,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研究可以为长株潭地区企业提供参考,帮助它们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指导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
研究还可以为学术界提供参考,推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着力发展产业集群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一)
着力发展产业集群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一)摘要:在中部崛起战略下,中部地区城市一体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是以城市或城市群经济为主导。
长株潭城市群要积极发挥在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借助发展产业集群推进区域城市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产业集群一、产业集群的内涵及特征产业集群,是指属于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部门由于种种原因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出现的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
它是基于区域而言的经济活动,是一种空间集聚现象,是商品流通中相关行为主体的经济组织系统,产业集群的核心是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
产业集群具有地域化集聚特点,产业集中的区域逐渐形成地域优势,依靠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条件进行科学分工是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产业集群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征,专业化分工形成的社会化分工网络,把人才的培训、销售网络的建立、运输成本的降低、原材料的供应等全部纳入到专业化分工里。
随着产业集群发展,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推动服务性工种逐步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专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同时,产业集群发展所积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还会带动运输、仓储、电信、餐饮、旅馆、娱乐、教育、卫生、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
二、长株潭城市群及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一)长株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在2007年12月获批"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株潭城市群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的区域,"3+5"地区2009年前三季度实现GDP总量6653.08亿元,总量占全省的79.4%。
作为城市群核心的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25万,分别占全省13.3%和19.2%,长株潭三市2010年第一季度实现GDP1277.21亿元,占湖南省GDP比重的43.2%,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摘要】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其背景和意义的介绍,对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进行了探讨。
在理论基础部分,对评价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解释和讨论,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接着通过对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通过实证研究,对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评价。
在总结了研究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该研究为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理论基础、方法论、现状分析、问题及对策、实证研究、启示、展望1. 引言1.1 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的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株潭区域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群,其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长株潭区域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地处湖南省中部,经济实力较强,资源禀赋优越,具备了较好的发展潜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的背景,主要在于对于该区域经济发展状态的认知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
通过对区域各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评价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了解长株潭区域的发展状况,为未来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对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也有助于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路径,推动长株潭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的意义长株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评估各项指标的表现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
通过评价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长株潭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瓶颈,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作者:彭苑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彭苑(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核心富集区。
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几近全省的一半,说明大力发展区域经济,能有效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调整和优化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所以应通过实施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督作用,共同推进该区域的经济建设。
关键词:区域经济;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4074(2010)04-0105-03彭苑(1988-),女 (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学生。
2007年11月16日,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道路。
长株潭试验区是湖南和整个中部地区重要的城市群,它联结东西、承接南北,建设好长株潭城市群,不仅可以发挥它对湖南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作用,还可以为新时期全国城市群的建设提供经验。
[1](P103-118)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如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地缘接近,按建成区最短距离,湘潭、株洲与长沙距离20公里,而株洲与湘潭只相距10公里,呈“品”字形分布。
这里是湖南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核心富集区。
长株潭城市群是由很多城市构成的一个有机群体,构成一个多中心的网络城市,这样从城市效益、空间结构、宜居环境、科学发展角度来看比单中心城市更能发挥它的效益。
在近10年的发展中,长株潭地区注重环境、资源的整合与可持续发展,但是它的经济效益仍旧突出,这一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几近全省比例的一半。
一、区域经济理论概述区域经济理论是研究生产资源在一定区域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城市群生态效率研究 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
此外,从整体上来看,长株潭“35”城市群的生态效率仍有提升空间。各地 区应加强合作,共享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率。同时, 政府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
本次演示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长株潭“35”城市群的生态效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效率仍有提升空间。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各地区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绿色发展,以实现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五、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效 率解读
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效率的评估结果表明,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的 生态效率相对较高,但仍存在一些县市区生态效率低下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这 些地区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
一些县市区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导致生态效率低下。针对 这一问题,建议这些地区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以实现经济与 环境的双赢。
一、引言
城市群是指一个区域内多个城市集聚而成的城市群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 速,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人口聚集、资源消耗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如 何提高城市群的生态效率,实现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城市群生态效率研究背景
城市群生态效率是指城市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 染、提高生态效益的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城市群生态效率开展了大量 研究。例如,瑞典学者IRIS BOECK等(2018)运用DEA模型,对欧洲城市群的生 态效率进行了评估。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城市群生 态效率研究 以长株潭“35”
城市群为例
目录
01 一、引言
03
三、超效率DEA模型 方法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发展度研究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Open Access
1. 研究背景
进入 21 世纪,环境和经济一直是学术界重点关注的两大领域,它们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更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保障。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出现一系 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类需要突破环境这个瓶颈,找到经济 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点。
Yuting Zeng, Yuning Chen, Jiahui Long, Chen L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Oct. 1st, 2019; accepted: Oct. 11th, 2019; published: Oct. 18th, 2019
Keywords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Coupling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发展度研究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曾宇婷,陈宇宁,龙家辉,李 晨*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通讯作者。
区域规划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长株潭绿心规划为例
区域规划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长株潭绿心规划为例【摘要】区域规划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区域规划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多因素的,本文结合长株潭绿心规划,在明确了区域规划与区域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主要分析探讨了区域规划中的产业结构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布局;区域经济;市场份额;长株潭绿心规划对于区域规划的认识,学术界历来有着许多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区域规划是“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也有人认为区域规划是“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社会、科技等发展所作的总体部署”等等。
对于区域规划,笔者认为它可以被理解成为解决特定区域的特定问题或者是为达到区域内的某些特定目标而实施的某些政策和发展战略等。
与城镇体系规划和总体规划不同,区域规划是以经济区为对象进行编制的规划。
它是一种战略性的规划,而不是纯粹的指导性和预测性的规划。
对于区域经济,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是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图1.0长株潭绿心规划总体规划图而它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它的区域性。
一、区域规划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规划通常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描绘未来,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状态的构想;二是行为决策,即实现未来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的决策。
而区域规划便是在掌握工农业、交通运输、水利、能源等物质要素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规模和结构,从而合理的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统一安排为工农业、城镇服务的区域性交通运输、能源供应、水利建设、建筑基地和环境保护等设施,以及城郊农业基地等,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从而为生产和生活创造最有利的环境。
简而言之,区域规划的重要意义便是通过合理配置生产力,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其中,笔者认为,经济发展是早期区域规划的最根本目标,同时区域经济也是区域规划转向综合目标型规划后的最主要目标。
基于InVEST模型的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基于InVEST模型的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王鹭莹;李小马;甘德欣【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年(卷),期】2024(44)8【摘要】碳中和、碳达峰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战略,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储量是衡量生态系统中碳存储量的关键指标。
因此,本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InVEST模型对其碳储量进行了全面量化,并结合土地利用变化转移分析,探究了长株潭城市群碳储量时空变化的特征。
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总碳储量呈现下降趋势,共减少了10.23×10^(6) t,平均碳储量减少了0.30t·hm^(-2);在空间分布上,长株潭城市群的碳储量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过去20年间碳储量低值区域面积显著增加;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在过去的20年间发生了明显转变,其中建设用地、灌丛、水体和草地的占地面积有所增加,而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耕地和林地大量转向建设用地是碳储量下降的主导因素。
因此,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应该严格坚守城市建设边界,限制城市化对林地等高碳密度土地的进一步侵蚀,减缓碳储量的损失。
此外,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注重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以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稳定供给。
研究结果可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管理和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4页(P97-100)【作者】王鹭莹;李小马;甘德欣【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园林生态与规划设计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相关文献】1.基于优化模拟的长株潭3+5城市群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2.基于InVEST-PLUS 模型的碳储量时空变化与多情景模拟预测——以江西省为例3.基于PLUS-InVEST 模型的区县碳储量时空格局变化与碳汇提升策略——以延庆区为例4.基于InVEST 模型的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时空分异研究5.基于InVEST模型的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株潭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株潭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长株潭作为湖南省重要的地级市,其经济发展一直位居湖南省前列。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长株潭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长株潭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将通过研究该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分析长株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此外,本研究还将探讨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情况,探寻如何提高长株潭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
本研究对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首先收集长株潭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包括GDP、金融机构总资产、企业利润等数据,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究长株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之后,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探究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为基础评估长株潭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能力。
此外,本研究还将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探讨金融创新和协同作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能够得出以下结论:1. 长株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 长株潭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主要来自于信贷、融资、投资等方面;3. 长株潭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4. 长株潭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五、论文结构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三章长株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第四章长株潭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第五章长株潭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第六章长株潭金融机构和企业协同作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第七章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4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7月Vol.31,No.4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 ul.2010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3彭 苑(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 要: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核心富集区。
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几近全省的一半,说明大力发展区域经济,能有效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调整和优化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所以应通过实施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督作用,共同推进该区域的经济建设。
关键词:区域经济;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4074(2010)0420105203作者简介:彭 苑(19882),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学生。
2007年11月16日,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道路。
长株潭试验区是湖南和整个中部地区重要的城市群,它联结东西、承接南北,建设好长株潭城市群,不仅可以发挥它对湖南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作用,还可以为新时期全国城市群的建设提供经验。
[1](P1032118)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如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地缘接近,按建成区最短距离,湘潭、株洲与长沙距离20公里,而株洲与湘潭只相距10公里,呈“品”字形分布。
这里是湖南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核心富集区。
长株潭城市群是由很多城市构成的一个有机群体,构成一个多中心的网络城市,这样从城市效益、空间结构、宜居环境、科学发展角度来看比单中心城市更能发挥它的效益。
在近10年的发展中,长株潭地区注重环境、资源的整合与可持续发展,但是它的经济效益仍旧突出,这一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几近全省比例的一半。
一、区域经济理论概述区域经济理论是研究生产资源在一定区域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的空间均衡论认为市场价格机制能够使区域间的收入均等化。
索罗和斯旺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与开放区域经济的假设下,认为随着区域经济增长,各国或一国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会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在地域空间上趋同,呈收敛之势。
不平衡增长是短期的,平衡增长是长期的。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1956)在要素具有完全流动性的假设下,提出区域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的增长最终可以趋同的假说。
产业集群理论代表、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专业化产业集群具有“劳动力蓄水池”作用,并强调指出“相互了解与信任”和“产业氛围”对区域内聚集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迈克尔・波特(1998)认为,在某一特定领域,大量产业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持机构在空间上聚集,可以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
[2]我国发达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实践证明:一个地区能否保持经济良性增长的关键在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战略框架以及效果。
因此,本文从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着手进行分析。
二、模型选择和设定(一)经济区域的界定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冲破要素区域流动的种种障碍,促进要素向区位流动、增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形成复杂的区域经济网,提高区域经济运行的整体性和协调能力。
3收稿日期:2010207208区域合作过程实际就是寻找符合各地特色的经济发展形式。
本文的经济区域划分是采用2004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明确提出定位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的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区域。
(二)面板数据模型的相关理论具有三维(个体、时间、指标)信息的数据结构称为时间序列/截面数据,也称为平行数据或面板数据。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可以构造和检验比单独使用横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更为真实的行为方程,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3](P1252136)一般表现形式:Y i =β0+β1X 1i +β2X 2i +…+βk X ki +μi (i =1,2…,n ),其中:k 为解释变量的数目,βj 称为回归参数。
习惯上:把常数项看成为一虚变量的系数,该虚变量的样本观测值始终取1。
这样: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数目为(k +1)。
三、长株潭区域经济与经济增长面板数据模型(一)样本数据的选取与预处理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主要是湖南省,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湖南统计年鉴》、《长沙统计年鉴》、《株洲统计年鉴》和《湘潭统计年鉴》,采用的是1999—2009年度数据。
通过EXCEL 输出,如表1。
(二)指标的选取通过前面的理论分析,解释变量包括有:1.D YCY 为长株潭三市第一产业合计的增长率,以反映农业发展对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2.DEC Y 为三市第二产业合计的增长率,用来衡量工业化水平对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3.DSC Y 为三市第三产业合计的增长率,用来衡量各种服务业的发展对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G DP =β0+β1D YC Y +β2DEC Y +β3DSC Y +μ(为随机样本误差项,满足E (μ)=0).(四)利用Eviews 软件对选取的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1.回归方程为:G DP =-0.233+0.102D YC Y +0.471DEC Y +0.43DSC Y 。
2.拟合优度检验:R 2=0.999209,较接近1,由可决系数看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比较好。
3.显著性检验:F 检验值为2526.67,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F 分布表,得到临界值F 0.05(3,6)=4.76,显然有F >F 0.05(3,6),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t (DEC Y )=41.70831,t (DSC Y )=30.66898,t(D YCY )=8.004423,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t 分布表中自由度为6的临界值,得到t 0.05(6)=1.943。
可见,计算的所有t 值都大于该临界值,即3个解释变量都在95%的水平下影响显著,都通过了变量显著性检验。
[4]4.异方差性检验:①用DEC Y (第二产业),模型OL S 回归得到的残差平方项 e 2i 与DEC Y (第二产业)的散点图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得,存在单调递减型的异方差性。
图2 异方差性检验图②初步判定存在异方差性后,现在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原模型进行回归修正,用原模型的OL S 估计量作为随机干扰项方差-协方差矩阵的主对角线元素,则有:G DP =-0.175+0.097D YC Y +0.476DEC Y +0.425DSCY601R2=0.9999, R2=0.9999,D.W=1.916,F=20456.22, RSS=0.0541。
可以看出,无论是拟合优度,还是各参数的t统计量都有了显著的改进。
5.序列相关性检验:对模型进行拉格朗日乘数检验,得到含两阶滞后残差项的辅助回归为:RESID=-0.07-0.000233D YC Y+0.000454DSC Y +0.002808DEC Y-0.408RESID(-1)-0.010RESID(-2),R2=0.1235,于是L M=10×0.1235=1.235,该值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自由度为4的χ2分布的临界值11.14,并且由于RESID(-1)和RESID(-2)的参数不显著,说明不存在高阶序列相关性。
6.多重共线性检验:D YC Y,DEC Y,DSC Y三个变量中任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接近1,所以可以判定无多重共线性。
四、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从上述分析可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长株潭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占非常大的比重,其中以第二产业占比最大,实证分析结果也符合现实状况。
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从数据上看,对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贡献虽然比较小,但是由于其关乎民生,不应该被轻视,政府也不能为了发展经济,盲目追求G DP而偏向于二三产业。
所以,根据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在其他产业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第二产业每投入1 000元,能带动G DP平均增长476元。
这说明长株潭地区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它发展的潜力、希望在工业,提升发展竞争力的关键也在工业。
所以针对工业发展,应该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核心,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二)在其他产业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每投入1000元,能带动G DP平均增长425元。
长株潭三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可利用文化历史资源与已成形的品牌效应,尤以出版发行、文娱演艺、文博会展、媒体传播业为重点,着力创新现代文化产品,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的“文化含量”。
2.大力发展旅游业。
长株潭三市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应大力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尽快将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经济带动优势资源。
3.加快金融改革创新。
改善金融服务,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供给。
(三)在其他产业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每投入1 000元,能带动G DP平均增长97元。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新思想观念,用抓工业结构调整的理念抓农业结构调整。
2.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四)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经过近年来的迅速发展,长株潭地区已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烟草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两大新兴产业的主导产业格局,产业实力大大提高。
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体,应当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监管为辅,通过市场调节资源分配,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方面的引导作用,共同推进该区域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1]刘克利,钟志华.两型社会干部读本[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何金玲.国际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J].经济纵横,2007(1).[3]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4]王义宏.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县域经济发展程度的评价[J].生产力研究,2009(18).(责任编辑:陈 伟)Development Level of R egional Economic’s Positive AnalysisB ased on Multiple R egression Model———Taking Chang-Zhu-Tan City Cluster as a Specific CasePEN G Yuan(Economic S chool,S outh-cent ral Universit y f or N ationalities,W uhan H ubei430074,China) Abstract:Chang2Zhu2Tan City Cluster is t he core area rich in capital,technology,labor and ot her pro2 duction factors in Hunan.This urban agglomeration’s GN P account s for nearly half t he GN P of t he whole p rovince,which indicates t he growt h of regional economic play a good demonst ration role in pro2 moting t he develop ment in t he economy of Hunan.The key point of developing economy is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indust rial st ruct ure.For as much,t he government should carry out policies combining new2 type indust rialization,modern agricult ure and new2type urbanization.Exerting governmental naviga2 tional and supervisory f unctions adequately.Pushing forward t he const ruction of econo my of t his urban. K ey w ords:Regional economic;Chang2Zhu2Tan City Cluster;Industrial st ruct ure;economic develop ment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