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主共和思想影响下的三次武装斗争

合集下载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毛泽东的艰难探索
1925年,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1927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9年12月28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 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 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决议案》(《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是这个决议 案的一部分)。
康 渡 雪山 四 川
泸定桥

安顺场


赤 水
1935.1.
遵义 贵
沙 江
贵阳




西


瑞金
1934.10.

广西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 遵义会议(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 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2. 红军长征的胜利 ( 1934.10-1936.10)
1.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八七会议
•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在汉口举行的中 共中央紧急会议。
• 会议在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确定了 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统治的总方针。
• 选举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 治局。
秋收起义
井冈山中心区—茨坪 井冈山
广州起义
• 12月11日,在 广东省委书 记张太雷和 叶挺、叶剑 英等领导下 发动了广州 起义。
• 广州起义是 对国民党屠 杀政策的又 一次英勇反 击。
1927年12月11—13日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2.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
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继续走城市中心的道路,还是将 主攻方向转向农村?
(2)采取和平夺权,还是武装夺权的 斗争方式?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五章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本章重点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实践和理论,“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

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本章提示注意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理论创新精神。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文件。

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

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4、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大的中间党派及其领导人: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6、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状况:总体上附和了蒋介石政权。

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

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8、“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9、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

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11、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13、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新民主主义基本问题

新民主主义基本问题

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2、开展整风运动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Ⅲ本章知识点详解及评点1.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

应正确理解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毛泽东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作系统、完整地论述时,科学地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即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

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毛泽东还明确地说明了三者的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一般以选择题、辨析题来考查。

(此知识点1998年理科选择题第18题,2002年理科第22题考查过。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建设—掌握两个武器的战士—三者关系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以往的人民革命证明,"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

但这一普遍原则在中国表现出的特点与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同的。

在资本主义国家,在没有法西斯和没有战争的时期内,那里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在于利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教育工人,生息力量,准备最后地推翻资本主义。

不到革命时机成熟,是不能发动暴力革命的。

而且这种暴力革命,主要是短时间的武装起义,而不是长时期的革命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复习

第五章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927年七一五政变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的南京国民党和武汉国民政府仍然互相对峙。

经过几番周折,宁、汉合流。

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

(选择题)P71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选择题)P71★★1、国民大革命后,国民党政府如何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2012、4简答)(2014、1简答)P72(1)建立庞大的军队。

据1929年3月的官方材料,“全国军额达到二百万”。

实际兵员数远不止此。

国民党还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

各县民团统称保安队。

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

(2)建立密布全国的特务系统。

如隶属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调查统计局(“中统”)和隶属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调查统(“军统”),其主要任务就是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份子。

(3)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

保甲内各户要互相监视、互相告发,“共具联保联坐切结”。

(4)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大批进步书刊被查禁,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拘捕乃至枪杀。

(二)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官僚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这就是蒋介石反对政权的经济基础。

(选择题)P72★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国民党政府将原北洋军阀的两大金融支柱即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控制起来。

随后,又成立了“国家的”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

以“四行二局”(二局为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

发行“法币”,是四大银行完成其金融垄断的有决定意义的步骤。

(选择题)P72例题: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选择题)A.重工业方面开始的B.商业方面开始的C.轻工业开始的D.金融业方面开始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

近纲第五章总结

近纲第五章总结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课程重点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
1、大革命之后,共产党的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工作重点开始向农村转移。

2、实践上: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理论上:毛泽东通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阐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
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系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4、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开始复兴,根据地发展、红军力量壮大。

二、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路线形成过程
1、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和“土地国有化”的原则
2、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变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和地主阶级的土地”
3、1930年后,形成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
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三、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左”倾错误和原因
1、三次“左”倾错误
2、原因:(1)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浓厚的“左”倾情绪
(2)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和瞎指挥
(3)主要原因:全党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缺乏,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正确地结合起来
●推荐阅读
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

初中历史新民 主主 义革命重要事件整理

初中历史新民 主主 义革命重要事件整理

初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要事件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它们共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些重要事件。

五四运动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爆发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这就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强大的力量。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由于会场受到法租界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革命方法——群众路线。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4 年1 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伐战争1926 年,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2023年高考历史材料题30个高频考点的答题术语

2023年高考历史材料题30个高频考点的答题术语

2023年高考历史材料题30个高频考点的答题术语高频考点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答题术语](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高频考点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题术语](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高频考点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答题术语](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高频考点4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答题术语](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晋中学院期末考试近代史重点

晋中学院期末考试近代史重点

一、填空判断题1、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销毁所收缴鸦片进行虎门销烟。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前,首先抢劫和焚烧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

3、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4、1861年,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即“北京政变”(又称“辛酉政变”)。

5、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

(判断)6、帝国主义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7、(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8、《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9、(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0、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终于覆灭。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

12、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他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13、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开始的。

14、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15、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6、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7、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历史近代史名词解释

历史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遵循“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所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从未实行;2.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统筹全局的社会发展方案,这是一个带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它的出现,表现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然而这些措施未能真正实行;3.公车上书:公元1895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4.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运动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变法失败;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5.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武器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的法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的许多条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7.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失败;8.北洋军阀:袁世凯为首的中国封建军阀集团;1895年清廷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这支军队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出任北洋大臣,所辖军队称北洋军;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三个派系,即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彼此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政争和混战,给人民带来灾难;9.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出后,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激起激烈的愤慨,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了;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北京学生实行罢课,通电全国表示抗议;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10.东北易帜: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二次北伐”,控制北京政权的奉系军阀迅速溃败,首领张作霖在退回东北途中被日本人炸死,继承父职的张学良不顾日本威胁,于同年12月29 日通电宣布了“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北洋军阀统治宣告结束,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11.北伐战争:和合作组成的,领导于1926~1927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有三个:、、;北伐战争消灭了孙传芳和吴佩孚,却因为没有消灭张作霖;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12.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的在中国江西省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13.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年达到了成熟;14.“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效柳条湖村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突然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发动进攻,以致中国东北全境沦陷,日本侵占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相当于日本本土3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5.“一二九”运动: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6.八一宣言:是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标志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战线基本形成;获得全国人民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支持,鼓舞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7.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联合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18.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团奋起还击的事件;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抗战新时期;19.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20.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总部调整105个团约20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21重庆谈判:1945年胜利后,为避免、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22.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的领导下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东北全境宣告解放,这一胜利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巩固的战略后方和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23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的领导下,以徐州为中心,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24.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北解放主力军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三次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论中国特⾊⾰命道路论中国特⾊⾰命道路题记:从1940年鸦⽚战争开始,中国⼈民饱受压迫,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到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在此期间,中国⼈民也不⽢压迫、不⽢剥削,进⾏了⽆数次的反抗与改良,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直到后来的解放战争,⽆数的仁⼈义⼠为探索中国⾰命道路献出了⽣命,直到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才有了真在适合中国国情的⾰命道路。

中国特⾊⾰命道路内容:⼯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古以来就是⼀个历史悠久的⼤国,有着三千年的⽂明史,从盘古开天地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命道路,从武王伐纣开始,陆陆续续的⾰命不断涌现,每条⾰命道路都显⽰着当时的不同理念。

⼀、中国近代曲折的⾰命道路1840年随着鸦⽚战争炮声的响起,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个阶级也纷纷涌现出来,为了实现富国强民的梦想⽽进⾏⽃争,如: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阶级。

农民阶级随封建社会产⽣⽽产⽣,他们虽然贫穷、保守、落后,但却拥有⼀颗朴素的爱国⼼。

鸦⽚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民,激起了⼈民的强烈不满,于1851年掀起了⼀场⼤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战争席卷⼤半个中国,延续14年,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结果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的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发⽣于1898年秋的⼀场农民⾃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可最终也失败了。

这两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是⼩⽣产者,不代表先进的⽣产⼒,这就决定了农民阶级具有狭隘性、保守性、⾃私性和分散性等⾃⾝⽆法克服的弱点,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没有实际的⾰命纲领等,因此,在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不可能单独领导⾰命取得成功。

地主阶级同样是在封建社会的孕育下产⽣的,在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和民族危机出现的情况下,林则徐、魏源等开明的地主阶级的代表⾸先提出了“向西⽅学习”的思想,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开阔⼈们的眼界,引导⼈们注意世界形势,起到了积极作⽤。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内容摘要: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革命的重要斗争形式。

本文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和共产党根据地建设两大方面阐释了武装斗争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毛泽东同志曾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

”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条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三方面中,武装斗争作为使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斗争形式,更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一大特点,也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中不曾有过的。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不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那时党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展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农民运动等民众运动上,并没有认真去准备武装斗争和组织军队。

其结果,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共产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大革命的失败使全党懂得了一个道理,这就是,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革命人民只有武装斗争,才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正如毛泽东所说:“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原因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过程
意义 失败 原因
教训: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指导,承担不起
《 天 朝 田 亩 制 度 》
提出:1853年初,为解决土地问题
①土地分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原则 ③目标: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军事基础: 1911年4月,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起义, 条件 辛 亥 革 命 ③思想宣传: 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中宣传
民主革命思想,发展革命力量 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武 昌 起 义 经 过
④有利时机: 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造 经过: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 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影响:各省纷纷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方案,集中反映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 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环境,因而未能真正实行
评价
②局限性: 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
思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 消灭 产生背景 1853年定都天京, 强盛时期 私有制 社会 经济主张 群众基础 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绝 对平均主义 《资政新篇》 发展 1859年经天京事变,衰弱时期 私有制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 经济
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
命任务,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背 景
“ 农 村 包 围 城 市 ” 道 路 的 开 辟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了三大事件,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举行暴动;展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和制定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八七会议的召开,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徒弟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从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率领在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关键词:武装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这是中国革命的一大特点,也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中不曾有过的.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不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那时党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展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农民运动等民众运动上,并没有认真去准备武装斗争和组织军队.其结果,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共产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大革命的失败使全党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坚定地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毛泽东总结十年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指出:在武装斗争中必须正确处理党同农民的关系,必须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的斗争形式与建立农村根据地的政治斗争,与代表农民经济利益的土地革命斗争,以及与其他许多必要的斗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这种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土地革命斗争。基于对中国武装斗争实质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开辟了一条紧紧依靠农民,组织和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独特的革命道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武装起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武装起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武装起义中共领导武装起义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辟。

下面是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精品学习希望请考生认真掌握。

1、南昌起义:1927.8.11)背景:吸取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3)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八七会议:1927.8.7汉口1)主要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了发动秋收起义。

2)影响:给处于紊乱和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秋收起义)1)建立: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

10月,率领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火;2)发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下,红军根据迅速发展。

3)意义:标志着毛泽东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4、星火燎原(1930)建立十几块革命根据地5、土地革命1)土地革命方针的确定:八七会议2)土地革命的准备:秋收起义3)土地革命实践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4)理论基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基础)—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和中心任务;武装斗争(关键)—民主革命的斗争形式;根据地的建设(保障)—民主革命的基地和依托。

5)意义: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

6、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①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②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近代史第五章总结

近代史第五章总结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国民党实行的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国民党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二、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2、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3、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2、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四、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1、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2、客观条件:①国民革命的影响;②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3、主观条件:①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②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五、“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土地革命是它的中心内容)。

六、遵义会议及其重大意义遵义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七、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原因1、主要错误:(1)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2)在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3)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的主张;(4)在反“围剿”的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消极防御的方针;(5)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方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5、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平均地权”方案在本质上
A.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纲领 C.没有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
B.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D.实行后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6、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是孙中山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3、清政府的“新政”和“立宪”骗局及镇压保路运动激化了这些矛盾,使之成 为革命的直接原因。
相关练习3:见《备考指南》79页33题
8、孙中山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试对其一生的伟大 革命业绩加以总结。
1、发动领导辛亥革命: ①、1894,孙中山建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推翻清朝
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895,孙中山、陆皓东准备发动广州起 义;领导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②、1905,孙中山领导成立同盟会,提出其政治纲领并阐发为三民主义。 ③、1911,筹划黄花岗起义。 ④、1912,领导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就任临时大总统和颁布《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 2、维护民主共和斗争 ①、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领导进行了反袁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②、为维护民主共和领导进行了反张勋复辟。 ③、为维护《临时约法》领导进行了反段的护法运动。 3、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 ①、1914,组建中华革命党。 ②、1920,领导第二次护法运动。 ③、1924,领导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④、1924,孙中山北上努力推动和平统一中国与国民会议运动;发表较彻底 的反帝反封的“北上宣言”。 结: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其与时俱进、不懈斗争的精神 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5课_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第5课_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4)但它的民主权利却为少数人所享 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背景:根本原因
二、过程
1、爆发标志
1).时间
2、《人权宣言》
2).机构 3).内容
4).性质
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4、处死路易十六
5、结束
积极作用
三、作用影响
局限性
材料(一):“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 颁布或废止法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 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
层层压迫下的法国农民
压在农民前半身的是 教士,后半身的是贵 族。老农拄着一把破 镐,气喘吁吁地挣扎 向前行走。旁边地主 饲养的鸽子飞到他的 田里啄食谷物,免子 在吃青菜,他却无权 轰赶。老农的裤兜里 露出催缴王粮的通知 单,而教士的衣袋里 塞满了逼缴各项从奉 教会的损税单。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爆发的根本原因
法国<人权宣言>
2)材料(一)文件的目的及材料(二) 文件的发表时间。限制王权 1776年
7月4日 3)三则材料所涉及的国家在革命(战争) 以后分别确立了什么新型的政治体制 (政体)?英:君主立宪制
美、法:民主共和制
材料(二):“……郑重昭告北美13块 殖民地彻底与英国脱离关系,成为自由 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 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 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 的人权……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
1)三个材料分别来自哪些国家的什么文 件?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独立宣言>
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 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大革命的过程:
三 级 会议
攻占巴士底狱
大革命的进程
1、第一阶段:制 扬宪 派议 )会掌(权斐 成果:《人权宣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民主共和思想影响下的三次武装斗争清代铜的冶炼业发展重点在云南。

云南铜矿开采有官督商办大厂,有私营的小厂。

大厂矿工有七、八万人,小厂也不下万人,云南全省铜矿开采量最多时,每年可达到1000多万斤,主要供给朝廷和各省府铸钱币。

清朝初年朝廷在铜陵地区设立了“铜官督”机构,由官府监督民办铜业,由于云南铜业的强盛和铜陵地区深部开采技术上困难多,铜陵地区铜的开采、冶炼始终处在衰退之中,直至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辛丑条约》(1901年)之后,铜陵铜矿的矿利权和开采受到清政府和英帝国主义的重视,安徽各界人士以保护铜官山矿利权为宗旨,掀起了一场震憾全国的反帝爱国护矿运动,使铜陵铜矿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清末民初,铜陵有志之士,以关怀国家命运为出发点,追随民主共和思想,组织革命运动,发起反清武装斗争。

面对清王朝的黑暗统治,一批批先贤前仆后继,喋血中华,在历次武装反清斗争中展现了铜都人铮铮风骨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并将一革命精神延续到新中国成立。

第一节铜陵大通自力军反清武装斗争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激进人物唐才常逃往日本,通过与孙中山的接触、磋商,初步确立在湖南、湖北、广东等地,以长江、珠江两流域为中心,利用反清秘密帮会哥老会的力量,举行武装反清之计划。

1899年11月,唐才常带领一批激进分子回国,组织正气会,1900年春,唐才常在上海将正气会改名为自立会,接纳留学日本归来的学生秦力山等20余人为会员。

自立会寓有“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之国”之意。

唐才常采取秘密结社中传统的建山堂、发票布的办法,联系、吸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会党和新军官兵为会员。

自立会会员称“会友”,每人发“富有票”一张,上书救国保民的政治宗旨,作为会员凭证。

自立会的口号是:“万象阴霾打不开,红羊劫日运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1900年6月始,唐才常与林圭等人创建自立军,秘密建立武装。

为便于指挥,将总部迁至汉口英租界内。

通过对长江沿岩会党和清军驻防军的组织和策划,组建了自立军5个军:其中以铜陵大通为前军,由秦力山、吴实录贞负责;安庆为后军;湖南常德为左军;湖北新堤为右军;汉口为中军。

定于8月9日各军同时起义。

自立军诸路督办唐才常从保皇派领袖康有为手中借得军费2万元。

起义准备工作,正常进行。

7月底,秦力山秘密到达大通,秦力山在大通得到同乡好友、哥老会会员、安徽巡抚衙门卫队管带孙道毅的密助军械,又通过哥老会首领符焕章、秦老耀、高彪、唐二保等人在会党中进行反清宣传,散发富有票,发展组织。

大通及南陵、青阳等地农民、水手、码头工人纷纷入会。

清军大通水师统领萧汉卿也为秦力山所争取利用。

清军长江水师驻大通有一营军队,大部分士兵愿意参加起义。

1900年8月初,起义军开始在长江北岸桐城境内聚集。

由于组织内部不严密,起义消息外泄,四处谣传将攻大通。

8月8日,大通厘局许鼎霖探得义军情报,密电安徽巡抚王之春,“请速派队剿捕”。

铜陵县魏县令亦向皖抚告警:汀家洲、横港头票党活动频繁。

皖抚王之春即派清军安定后营李桂馨部,坐江轮前往桐城、铜陵等地镇压(当时安徽省府在安庆)。

当晚,裕溪口哥老会袭击了清军长江水师裕溪营彭源洽部,夺得部分军火后飞逆水行舟,向铜陵大通进发。

8月9日晨,哥老会首领郭老太、陈得沅等7人被大通地方团练逮捕,起义计划完全暴露。

这时,汉口起义因军费不断而被迫推迟。

长江沿岸清军戒严。

秦力山见大通事机已泄,不能再等汉口消息,义军时机不能贻失,便决定按时起义。

8月9日上午8时,起义军数百人在桐城江岸宰牲祭旗后,分乘民船顺流而下,与西上之裕溪会党会合,进攻大通和悦洲。

精军大通营参将张华照闻变,立派炮船4艘渡江防堵。

当炮船驶至江心,清兵倒戈,掉转炮口猛轰大通厘局,参将张华照手中无兵,投江自尽。

大通只有厘局负隅顽抗。

秦力山集中炮火,击沉厘局差轮常平号,俘获炮船8艘。

旋即登岸,攻占盐、厘两局,得到大批物资租税款,拿下药械局(军火库),获得大批武器弹药,救出被捕党人。

官吏许鼎霖、钱缓甫等纷纷逃往铜陵县城。

原先安徽巡抚王之春所派李桂馨部已达江北,见大通已被义军占领,不敢渡江接战,绕过大通,直驶铜陵县城。

义军占领大通全镇后,四处张贴布告。

痛斥“逆后(西太后)当时……惨无天日”。

声称“广集同志,大会江淮”,“讨贼勤王”,以保全中国自立之权。

会中人必当祸福相依,患难相救为宗旨。

宣布八条纪律:一、不准伤害人民生命财产。

二、不准伤害私人生命财产。

三、不准烧毁教堂杀害教民。

四、不准扰害通商租界。

五、不准奸淫。

六、不准酗酒逞凶。

七、不准用毒械残待仇敌。

八、凡捉获顽固旧党,应照文明公法办理,不得妄行杀戮。

九、保全善良,革除苛政,共进文明而成一新政府。

8月10日,安徽巡抚王之春加派的统领武卫楚军李定明、营官傅永贵各部800余人驰达大通江面,分水派营官萧镇江、李维义等部分赴青阳、南陵等处。

大通战事扩大,清军数次进攻,均未得逞,一日之内,被义军炮火击沉炮艇8艘、小火轮1艘,伤亡惨重。

8月11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派龙骤、虎威、策电等3艘兵轮从下游上驶大通江面堵截,派统领衡字军王世雄部乘开济兵轮赴芜湖驻防,徽宁池太广道守吴景棋分衡字军3营,从陆路压向大通。

长江水师提督黄少春调江阴水师3营、湖标舢板30只上驰协剿,加派江胜左营步队1营赴南陵会剿。

清兵兵力大增,义军四面受敌。

秦力山挥兵奋击数次,因力量殊难以抗敌。

大通和悦洲本弧悬江心,无险可守,非鏖战之地。

秦力山决定毁船登岸,率队向青阳、南陵方向退却,命各路义军在青阳洛家潭村汇集,图依山防守,等待武汉援兵。

但汉口自立军无军费不能起义,安庆根本没有动静,其他自立军未发难已遭镇压。

大通自立军只能孤军死战。

秦力山命义军许大老部率数百人在铜陵、青阳分界线脚岭(西北距大通15公里)建立防线,阻挡清兵追击。

李定明得到义军在洛家潭集中的情报后,立派轻装士兵一队顺陆路追击义军,另派重兵乘船溯青通河,直驰洛家潭。

下午,陆路清军退至脚岭下,刚稍作休息,突然岭上义军枪炮齐发,喊杀声震天。

清兵四处鼠窜,伤亡过半,不敢贸然前进。

傍晚,水路偷袭的清军已占领洛家潭,并回击脚岭。

坚定脚岭的义军腹背受敌,处境险恶。

经反复冲杀,除少数义军战士乘月色突围外,其余均阵亡。

其中40余人为免作清军俘虏,跳崖坠亡。

8月12日,秦力山集残余义军于南陵县戴家汇村迎战清军李定明部。

李部前哨刚进入村头即遭到义军的排枪射击,所剩无几。

清军调整队形,疯狂地冲击义军阵地,枪炮声整整响了一天,傍晚,义军弹尽力竭,义军阵亡120余人。

军事首领余老五被俘,就地遇害。

10余名义安被俘后送至大通腰斩。

同日夜,在铜陵境内,义军朱炳荣部20余人与清军李桂馨部、铜陵县守城部激战于汀家洲、横港等地。

因力量单薄,朱部全体阵亡。

8月13日,在铜陵杨家山、笔架山一带,义军余部与清军陆续发生遭遇战。

义军首领何广源及10余人牺牲。

另一首领朱则徐等10余人被俘,就地遇害。

8月14、15两日,大通自立军余部全退至南陵境内,陷入各路清军的围攻之中,先后被击散。

大通哥老会首领符焕章、于锦堂等5人被清军衡字军部俘获,分别就地或解至安庆杀害。

秦力山化装潜至南京,集余部图谋炸毁清军马鞍山军械局,终因无隙下手作罢。

秦力山假道新加坡去日本。

历时7昼夜的大通自立军反清武装起义彻底失败。

8月23日,自立军驻军督办唐才常在武昌被湖广总督张之洞杀害。

意义、影响:唐才常、秦力山领导的大通自立军起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前期的一次悲壮的武装反清斗争。

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和缺失人民群众参与,决定了这次起义必然失败的命运。

(一)大通自立军起义虽未给清政府造成沉重打击,但自立军起义是在长江流域掀起的有十多万人参加的反清武装斗争。

在当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这次起义吸引导了革命派参加1895年中国甲午战争之后,苦难深重的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危机,当时清王朝对内专制剥削,对外投降卖国。

以康有为、梁起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顺应潮流,鼓吹变法图强,领导和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邹容、陈元华等冲破封建王朝的种种禁锢,宣传革命思想,号召打倒封建专制。

维新思想的冲击和革命思想的深入人心,形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解放思想浪潮。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解放思想的驱动力,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才会一浪高过一浪。

随着中国同盟会影响不断扩大,革命??逐步成熟,终于导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起义迅速波及和发展到全国大部分省份和地区,独立的省份聚集在中华民国的旗帜之下,推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传大的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在中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历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

铜陵人民在辛亥革命前形成的反清武装斗争思想,来源于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种思潮激烈斗争的实践,没有当时立宪派和冷务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冲突客观现实,就没有武装斗争思想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在辛亥武昌起义发生11年前的1900年。

铜陵大区和湖北武汉爆发了由维新派唐才常、秦力山领导的规模空前的自力军武装起义,这在皖清黑暗统治下立足铜陵通的一场抗击清政权的浴血奋战。

导致保皇派的分化,壮大了反清革命队伍。

唐才常等一大批革命志士殉难,使许多原先徘徊于改良、革命之间人士醒悟,他们转而大声疾呼,唤醒世人抛弃改良幻想,毅然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3)大通自力军武装起义拉开了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统治的辛亥革命序幕。

第二节大通皖南军政府与护国反袁斗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后,经安徽革命党人的努力,安徽于11月8日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

当时被起义军推选的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天洪,任命黎宗岳(安徽宿松人),共和党成员,一面创办实业,一面与宋教仁、吴禄贞秘密联系,为武昌起义作前期准备为长江各军参谋长,11月13日,黎宗岳率军东进,直指南京。

抵九江后组织驻“?军政府”,后带领驻?军队及其司司令黄焕章抵安徽安庆,攻克安庆留黄焕章在安庆。

11月14日,黎宗岳派人策动皖南清军驻铜陵大通和悦洲盐务缉私营500多官兵反正,该部之后接受了黎宗岳部收编,黎宗岳占领大通后即组织大通“军政分府”,通电光变。

11月15日,留守安庆的浔军黄焕章部在安庆城内借口军饷不足,纵兵大肆抢劫,使安庆城陷入极度混乱之中,时值胡万泰旅长在安庆;电?黎宋岳回安庆平定叛乱。

平叛后安庆社会安定。

安庆各界人士联名电请黎宗岳出任皖?都督。

由于驻宗安庆的旅长胡万泰专权,黎宗岳?兵退至大通,在原大通“军政分府”的基础上,组成“皖南军政府”,大区镇作为皖南军政府所在地。

随后徽州,宁国两府下辖各其以次平定,并在徽州屯溪镇建立军政分处,掌握皖南地区征税权。

此间黎宗岳与武汉黎天洪,黄兴共同商定:与安徽都督孙敏?(同盟会成员)划分皖南皖北进行分治,黎宗岳即在大区招?新军(两军编制),就地强化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