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关照下的国际会议英语的翻译原则
“目的论”关照下变译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
“目的论”关照下变译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作者:李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9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对外交流比以往更为紧密,口译活动日渐增加。
口译标准“准、顺、快”决定了口译不可能遵循传统的对等翻译理论或全译,因此变译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尤显重要。
本文结合口译中的实例,从功能目的论的视角探讨了变译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目的论;口译;变译理论作者简介:李璇(1986-),女,浙江温岭人,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9--01一、“目的论”与变译理论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赖斯(Katharina Reiss)提出了“功能翻译批评理论”,开创了功能翻译理论。
该理论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传统翻译理论“对等翻译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具体交际功能与目的。
翻译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根据各语境因素,选择最佳翻译方法,这一理论为探讨具体翻译现象提供了较为坚实、客观的理论基础。
[1]之后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翻译理论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目的论”包含三个翻译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
目的法则是根本法则,其他两个法则从属于目的法则。
目的法则指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译文的目的就是要让译入语读者接受,因此译者会以某个特定的译入语读者为对象,为迎合他们的需要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功能目的论从理论上支持了一种新兴的翻译方法——变体翻译即变译(the theory of adaptation),黄忠廉教授在《变译理论》中指出:“变译通俗地讲就是变通加翻译,或变后翻译,或变译交融,并表现为与‘变’紧密相关的六个递进层面:1)因读者而‘变’,2)由译者来变,3)对原作施变,4)摄取的战略,5)变通的战术,6)信息的集约。
目的论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目的论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在英汉互译中,目的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概述目的论的基本概念、优缺点,并探讨目的论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目的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它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行为。
目的论有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原则指的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连贯原则是指翻译后的文本应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忠实原则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应存在连贯性。
目的论的优点在于它突出了翻译的目的性,缺点在于它可能忽视原文作者意图。
在英汉互译中,首先需要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这可以通过分析原文的语境、文体和语义来实现。
例如,在翻译一篇新闻报道时,译者需要了解新闻报道的写作目的是传达信息,因此翻译时应力求准确、客观。
确立自己的翻译目的,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意思理解原文的目的是为了确立自己的翻译目的。
在英汉互译中,译者应根据自己的翻译目的,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例如,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学术研究提供资料,那么译者需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信息和语言特征;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娱乐读者,那么译者可能需要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生动性。
在确立翻译目的后,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例如,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原文的形式和内容,那么译者可以选择直译的方法;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那么译者可以选择意译的方法。
在翻译实践中,目的论可以帮助译者提高翻译精度。
译者可以根据目的原则,判断哪些翻译策略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
例如,在翻译科技文献时,译者需要注重术语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规范性;在翻译广告时,译者需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通过运用目的论指导翻译实践,译者可以更好地实现翻译的目的,提高翻译精度。
目的论在英汉互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理解原文的目的和意图,确立自己的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运用目的论指导翻译实践,译者可以更好地实现翻译的目的,提高翻译精度。
因此,目的论是英汉互译中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
【摘要】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起源于1970年代,自诞生之日起发展迅速,为翻译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视角。
它改变了过去功能主义对等理论主导翻译实践的局面,开创了翻译目的是翻译过程的主导原则的新时代。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是目的论翻译理论,即翻译是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目的论翻译理论包括三个原则:目的论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关键词:功能主义目的论目的原则;忠实原则;连贯原则一,简介在当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中,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活动已变得越来越频繁。
那么什么是翻译?-美国语言学会主席尤金·奈达(Eugene Nida)表示:“所谓的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样式),以最适当,最自然的等同方式在目标语言中复制原始信息。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如何翻译”的实际问题,翻译实践和翻译过程证明,仅靠单一的翻译标准和方法很难完全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需要翻译理论来支持翻译,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德国功能主义的目的论,将其应用到翻译过程中,并选择日本文学作品《zaizaki》作为翻译文本来解释翻译的三项原则。
目的论。
2,目的论翻译理论(1)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出现斯科普斯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学者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
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一书中,她首次提出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
提出了不同文本的翻译原则和评价标准,为目的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赖斯的学生汉斯·维米尔(Hans Vermeer)为该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斯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理论。
他认为翻译和其他人类活动一样也有目的。
他还指出,“任何形式的翻译,包括翻译本身,都可以视为一种行为。
任何行为都有目的或目的。
”(2)目的论翻译的基本内容目的论翻译理论是费米在1978年出版的《翻译理论的总体框架》中提出的。
他强调目的论规则,连贯性规则和忠实规则是目的论理论的三个原则。
目的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过 程 中 ,教 师进 行监 督 ,然 后对 学 生 的译 文 进 行 指导 。 目前 ,社 会 需要 的是 实 用人 才 , 因此 ,教 师 应在 翻译 教 学 中多 搜集 一 些贴 近 社会 、贴 近 时代 的有 代 表性 的翻 译 案例 供 学 生练 习 ,做 到理 论 与实 践相 结 合 ,从而 提 高 学生 的翻译 能力 。 3 . 提 高翻译教 师素 质 对 于教 师本 身 而 言 ,应 该 摒 弃大 学英 语 翻译 教 学 中的错 误 观念 ,要把 翻译 研 究 当作 门学科 来 对 待 ,在 教学 中要 把 翻译 理论 体 系 和 技巧 贯 穿 于 始 终 。在 翻 译 教 学 中 , 实 践 能 使人 发现 存 在 的 问题 ,转而 向理论 寻 求指 导 , 因此要 加 强对 在 职教 师 的培 训 ,使翻 译 教 师具 备 更高 的翻 译 水平 ,为教 师进 入 业 界 实 习 、掌握 第 一手 理 论研 究数 据 和翻 译 实践 提 供 便利 ,鼓 励 教师 尽 可 能接受 一 些的 教 学 目的 : “ 培 养 学 生具 有 较 强的 阅读 能力 和 一定 的 听、说 、 写、 译能 力 ” 。进一 步解 释 为 : “ 阅读 能力 是 大 部分 学生 今 后工 作所 需 要 的主要 语 言技 能 ,在大 学 英语 教学 中 要始 终注 重 阅读 能 力 的培 养 。 ”由此 可见 ,译这 一 能力被 放 在 了 最 后 一位 ,而 阅读 能力 的培 养 占第 一位 。大 学英 语课 堂 也就 主要 围绕培 养 学生 读 的能 力 展 开 。但 是 学 生 的翻 译 能 力 却 没 有 得 到 提
学生 的首要 任 务是 通过 四 、六 级 。因 此 ,学 生 学 习英语 的 目的就 是为 了通 过 四 、六级 , 况 且翻 译题 在 四 、六 级 中所 占 比重较 少 ,学 生 没 有 给 予 过 多 的 重 视 。另 外 , 现 行 《 大 纲 》也 对 大学 英语 的翻 译 教 学产 生 了影 响 ,
目的论三原则
目的论三原则:一、引言在这个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翻译作为一项跨文化的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
那么,翻译是什么呢?——美国语言学会主席尤金·奈达说:“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难免遇到“如何翻译”的现实问题。
翻译实践的过程和译文证明,仅依靠单一的翻译标准和方法很难完全解决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那么就需要翻译理论作为支撑来进行翻译。
因此本文主要介绍翻译过程应用到的翻译理论—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并选择了日本文学作品《在城崎》作为翻译的文本,来解读翻译的目的论的三个原则。
二、翻译目的论(一)翻译目的论的产生翻译目的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学者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她在1971年发表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度》中第一次提出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
提出不同文本的翻译原则和评价标准,为翻译目的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度研究,为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斯从新的视角对该理论进行阐释,他认为翻译同其他人类活动一样,翻译也具有目的性。
他还指出“任何形式的翻译行为,包括翻译本身,都可以看做是一种行为。
而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目标或目的。
”(二)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内容翻译目的论是费米尔在1978年发表的《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提出的。
他强调翻译目的论包括三大原则,即目的性原则(Skopos Rule)、连贯性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
目的性原则是核心原则,指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行为的整个过程,翻译目的也就是翻译要求,包括译文接收者的使用目的、时间、地点、情形、交际媒介及译文应有的功能等。
(1)连贯性原则是指语内连贯,在连贯性指导下帮助譯者选择翻译策略实现译文的连贯。
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有实际意义,译文接受者必须能读懂译文。
浅析翻译目的论的三原则
浅析翻译目的论的三原则当我们在翻译的海洋中航行时,翻译目的论为我们提供了一座明亮的灯塔。
这个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文本类型和受众对象的重要性,为我们指导了翻译实践的三个核心原则。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三个原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翻译目的论。
在翻译目的论中,第一个原则是翻译目的至上。
这个原则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行为和策略。
简单来说,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方向、方法和风格。
例如,在翻译一份商业合同时,译者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合同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因此会采用直译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而在翻译一篇旅游指南时,译者的目的则是帮助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因此会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原文的描述性语言转换成更具象化的表达。
第二个原则是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
根据翻译目的论,不同的文本类型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
例如,在翻译一篇新闻报道时,译者需要注意保留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采用直译的方法,避免主观性和歧义。
而在翻译一篇小说时,译者则需要将原作的情感、氛围和人物性格准确地传达给受众,采用意译的方法,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创作。
第三个原则是受众对象与翻译效果。
这个原则强调译者的翻译需要满足受众对象的需求。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受众的语言水平、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等因素,以确定最合适的翻译策略。
例如,在翻译一部学术著作时,译者的目标读者可能是专业研究人员和学者,因此需要采用直译的方法,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而在翻译一本儿童读物时,译者的目标读者则是儿童,因此需要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原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体现在译文中,确保儿童能理解并享受阅读。
翻译目的论的三个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使我们在翻译实践中有所依靠。
通过理解并应用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翻译挑战,提高我们的翻译质量。
无论是在处理商业文本、法律文件还是文学著作,甚至在面对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受众时,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三个原则,就能找到最合适的翻译策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看政治类文本的翻译
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看政治类文本的翻译翻译是语言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政治类文本的翻译中,更需要准确、精准地传递信息。
政治类文本通常涉及到国家、政府、国际关系等重要议题,因此翻译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的角度探讨政治类文本的翻译,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是指翻译的三大原则,即忠实原则、流畅原则和自然原则。
在翻译政治类文本时,这三大原则同样适用,但又有其特殊之处。
下面将分别从这三个原则来探讨政治类文本的翻译。
忠实原则是指翻译应当忠实于原文,力求将原文的意思、风格和特点等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
在翻译政治类文本时,忠实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政治类文本往往涉及到重大的国家政策、国际关系等议题,其中的每一个词语、句子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文本的理解和解释。
在翻译政治类文本时,译者需要力求保持原文的原意,不能随意加以润色或修饰,更不能随意省略或增加内容。
只有如实、如原地翻译,才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流畅原则是指翻译应当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使译文在语言上通顺流畅,易于被目标语言读者接受和理解。
在翻译政治类文本时,流畅原则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政治类文本往往采用严谨、严肃的语言风格,有时还有较多的专业术语和长句子,这对译者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在翻译政治类文本时,译者需要尽量遵循目标语言的语言规范和用词习惯,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能够通顺流畅,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和观点。
自然原则是指翻译应当使译文在语言上达到和原文同样自然、生动和地道的效果。
在翻译政治类文本时,自然原则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类文本往往涉及到国际事务和国家政策等议题,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意义。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生僻或过时的词语和说法,以免造成误解或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译者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在尊重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尽量使译文富有生动感和地道感,使读者能够直观、深刻地理解到原文的意义和信息。
浅析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浅析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进步,翻译实践日益频繁,翻译理论也日臻完善。
在众多翻译理论中,翻译目的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实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浅析翻译目的论的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并探讨这些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首先将对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进行概述,明确翻译的三原则及其内涵。
随后,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案例,分析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展示其在指导翻译实践中的有效性。
本文还将探讨翻译目的论在应对不同翻译类型和翻译场景中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以期对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加深对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的理解,提高翻译实践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翻译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二、翻译目的论三原则解析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它提出了三大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即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这三大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确保了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目的原则是翻译目的论的首要原则。
它强调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的主要方式,即结果决定方法。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预期功能来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这意味着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要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和功能。
连贯性原则要求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即译文应该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让译入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这一原则确保了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使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忠实性原则要求译文与原文之间保持某种程度的联系,即译文应忠实于原文的信息、意图和风格。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应用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应用
目的论三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翻译的目的和需要,采取恰当
的翻译策略。
其三个基本原则为:
1.意义原则:翻译应当以传达原文的意义为主要目标。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捕捉原文的含义、表达原文的思想和观点,并尽可能保持原文所
传递的信息。
2.适应原则:翻译应当适应读者的需要和背景。
翻译语言应当符合读
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尽量使用读者熟悉并易于理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使得翻译目标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
3.文化原则:翻译应当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
翻译过程中
需要特别关注不同文化间的词汇、习惯、思维方式等差异,并选择合适的
表达方式来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
同时,也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冲
突的表达方式。
在翻译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这些原则,以达到准确传达意义、适应读者以及尊重文化等目标。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丝等专业词汇、缩略词,翻译过程中可以具有专业 化和概括性,如果受众缺少专业性纺织基础知识, 那么翻译可以简易化。另外,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术 语应作出解释,方便受众了解掌握。
2、遵循译入语的语言风格 目的论要求注重翻译目的外,在语际连贯性 与语内连贯性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语内连贯 性是指翻译过程中的译文文化与译文背景,因此, 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语法与句式翻译顺序应遵循 译入语的语文风格进行翻译。例如在“However, Allen believed that the unconscious mind generates as much action as the conscious mind,and while we may be able to sustain the illusion of control through the conscious mind alone,in reality we are continually faced with a question:‘Why cannot I make myself do this or achieve that?’” 长句翻译过程中应注重主 次顺序,分清句子层次,看懂句子中的主谓宾, 才能翻译成中文:然而 , 艾伦认为潜意识产生意识 能够对行动意识造成一定影响;虽然,我们可以 通过潜意识来维持、控制存在假象 , 但在现实中我 们不断面临着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不能让自己这 么做或实现那个目标呢 ?”而被动语态通常都是通 过受到、为何由等词来表述被动或者是直接翻译 成无主句与主动句,方便受众理解。例如在“As for the regions where the loan certificate management is canrried out,the borrower needs to present the loan certificate verified and issued by the People’s Bank,in case of application for the foreign exchange fixed asset loan,the import certification or registration documents are also needed”英文中谓语词有 2 个被动语态和 1 个表示被动过去分词短语用作定语,英语翻译工作 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汉语语言风格来翻译,中 文翻译为:执行贷款证书管理的地区 , 借款人需有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贷款证;在外汇申请固定资产 贷款 , 需要登记文件或者是进口证明。在这个英语 翻译中两个被动句被翻译成无主句,并使用符合汉 语语言习惯的主谓短语对过去分词短语进行翻译, 方便受众接受与理解。IGHT
目的论关照下国际广告本土化策略的翻译研究
sr b t r e et .W i oa i u r f e t Ma ti l o .As aw y . h q la s
பைடு நூலகம்
以 上 是 对 同一 文 本 两 种 风 格 迥异 的 翻译 。前 者 严格 遵 守 等 值 原 理 ,忠 实 再 现 原 文 信 息 ,按 传 统 的 翻译 观 点来 看 是 很 符 合 标 准 的 。 是 简单 平 淡 的叙 述 尽 管对 产 品 的介 绍 很 清 晰 。 可 却不 能
地 的 文化 传 统 、 活 习俗 和 宗 教禁 忌 等 。其 次 , 深 入 了解 所 译 生 应 广 告及 商 品在 品 质 和 品位 上 的特 点 : 外 , 应 了解 广 告 受 众 的 此 还 信 息及 刊登 广 告 的相 关 媒 体 。 以法 国人 头 马广 告 为 例 : 在 欧 美 它
引起 消 费 者 的 兴趣 , 不 到一 个 煽 动 和 影 响 消 费 者情 绪 的效 果 。 达 后 者 首 先 以 问 句 引起 消 费 者 注 意 .再 从 产 品能 怎 样 影 响 人们 生
活 的角 度 出 发 , 加 了不 少原 文本 中没 有 的 语 句 和表 达 方 式 : 添 同 时 对 产 品 的 优 良品质 进 行 了简 单 介绍 , 极 生动 具 有 煽 动 性 。 积 从
—
目的 论对 国 际广 告 翻 译 的 指导 意 义 目的论 以行 为 理 论 和跨 文 化 交 际 理 论 为其 理 论 基 础 ,认 为
翻 译是 人 类 有 目的 的 跨文 化 交 际 行 为 的 一 个次 范畴 ,指 出所 有
翻 译必 须 遵 循 的 首 要 法则 是 “ 目的 规则 ” 。 根 据 目的论 ,国 际广 告 本 土 化 策 略 必 须详 细 了解 受 众 国的 文 化 , 翻 译应 以译 文 在 译 语 文化 中实 现 其 预 期 功 能为 标 准 因 其 此 , 功 地 移植 原 文 的各 种 功 能 , 译 语 文 化 中 的受 众 能 受 到 译 成 使 文 的感 召和 吸 引 , 最 终 采 取 消 费行 动 、 到商 家 的 促 销 目的 是 并 达 国 际广 告 本 土 化 翻译 的首 要 原 则 和 唯 一 目的 。 2 目的 论 关照 下 的 国 际 广告 本 土 化 策 略 本 土 化 广 告 的 翻译 不 仅 要 用 清 楚 而 浅显 易 懂 的 方 式 传 达 产
目的论视角下的会展英语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会展英语翻译作者:刘紫欣,金志茹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5期刘紫欣,金志茹(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会展英语翻译是国际会展中各环节顺畅进行的基本保障。
然而,目前国内举办的一些会展,其相关的翻译质量不容乐观。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中心内容,要求在对文献作品进行翻译时,应当按照一定目的、保证译作连贯性以及对原作忠诚,强调“受众”的重要性,为会展英语翻译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且对其实践做出了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会展英语翻译;受众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115—02收稿日期:2013—12—07作者简介:刘紫欣(1988—),女,吉林长春人。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金志茹(1969—),女,吉林四平人。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目前,国内会展翻译中普遍存在语义层次有偏差和自然层次不对等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翻译功能理论目的论角度出发,分析会展英语翻译现状,并对提高会展英语翻译质量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一、目的论及其翻译原则目的论于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和她的学生弗米尔提出。
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是指以实际目的为中心,按照翻译行为理论的实际进行研究,这里也囊括了在文化因素中所涉及的翻译。
弗米尔强调,翻译是“在目的语语境中为某个预期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语篇的行为”。
在目的论指导下翻译作品时,应以目的、连贯和忠诚的原则为基准。
首先,在功能派理论中,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目的论中,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是翻译的目的,这是目的论的根本立足点。
也就是说,整个翻译行为过程是由其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
衡量译文的标准不再只遵循对原文的等值度,而更看重译者所译出的译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探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探究作者:张晶晶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4年第11期【摘要】与以往的翻译理论相比,目的论另辟蹊径,将研究的触角延伸到目的语情境下的受众和译入语文化。
目的论认为翻译应该遵循目的法则、语际连贯法则和语内连贯法则。
本文对目的论进行了梳理总结,以考虑目的语读者和译入语文化为导向,并充分尊重译入语文化提出科学、有效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英语翻译策略译入语翻译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翻译技能的提高,又要注重翻译艺术的提升。
翻译目的论充分考虑了翻译的技术与艺术,从译入语文化、受众两个角度,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其翻译理论,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翻译策略。
一、目的论概述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学者弗米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这一理论彻底颠覆了以原文本为中心的结构主义等值翻译理论,从而为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目的论出发,目的论者都认为,翻译的最高原则是目的法则。
目的论认为,一种翻译行为往往由翻译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
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受众是决定翻译目的的主要因素,他们不仅有自身的文化背景,还对译文具有某种期待与需求,因此,翻译是译者在目的语情景中为受众的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语篇转换。
除了目的法则,翻译目的论还有语际连贯和语内连贯的原则。
语际连贯是译者坚持忠实原则,处理译文与原文关系的过程;语内连贯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注入译入语文化以及交际情境,促使受众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译文。
由此看来,语际连贯从属于语内连贯,而语内连贯与语际连贯又从属于目的法则,所以,翻译目的的变化也会引起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的转变。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1.全面了解受众需求(1)坚持目的法则、语际连贯法则和语内连贯的法则。
任何一种翻译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主观活动,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确定翻译的总目的,从这一目的出发,全面平衡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差异,并充分考虑译入语文化与情境,从而确保翻译行为有意义。
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
- 216-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李瑾【摘要】在目的论视角下翻译英语和传统的翻译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般来说,传统的英文翻译的中心是以原文为主,而目的论翻译是以翻译目的为主进行翻译,翻译原则和方法都要考虑到全文的目的性。
本文首先让读者了解什么是目的论,然后阐述了目的论翻译的有关要求,为了促进目的论翻译方式的应用,探究分析了一些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视角 英语翻译 原则 策略翻译既要包含技术性,又要包含艺术性。
在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能来达到翻译的要求,这体现了技术性要求。
从译入语文化背景出发,满足受众群体的需要,这就需要翻译中包含艺术性。
翻译目的论时就要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到文化背景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一、目的论概述1.引入阶段。
凯瑟琳娜提出的理论是功能派理论体系建立的基础,主张把功能范畴与翻译批评融合在一起,使得语言功能运用与翻译方法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进入了翻译批评的发展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该翻译批评是在原文与翻译文的基础上进行的。
凯瑟琳娜发现理想的翻译和实际的翻译存在着一定差距,实际翻译更加注重译本的功能性,达不到理想翻译中各功能都完全原文对等的状态。
2.提出阶段。
汉斯是凯瑟琳娜的学生,在老师提出的理论启发下,汉斯提出了以翻译目的为翻译出发点的目的论。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把目的性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性和结果性的翻译。
除此之外,“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这两个原则也是必须要遵守的。
第一个原则就是说译本语句要通顺,能让受众者理解。
第二个原则是指要把译本和原文连接在一起。
在此之后,翻译的评价标准就由实现原文和译本的完全对等变成了译本满足实现翻译目的性要求。
在汉斯看来,在翻译中首先要考虑到的不是原文内容,而是翻译的目的,因为翻译的目的的不同会改变翻译采取的方法。
“目的论”在理论上都对中西翻译史上存在争议的问题给出了合理的解释,翻译的目的不同就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翻译
2472020年31期总第523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翻译文/张春花掌握两种语言,同时要熟悉两种文化的特点,准确、深刻理解英语习语及其文化背景,既要表达出英语习语的含义与其包含的形象,又要使译文符合译入语文化背景,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因此译者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并合理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目的论视角下英语习语翻译方法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译者可以在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的指导下,在尊重中西文化差异的前提下,研究翻译目的、分析目标读者,深入解读源语文本、采用多种翻译方法进行英语习语翻译,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1. 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符合译文语言规范以及译文读者易于理解的前提下,直接翻译这类习语,通过字面翻译来保留原文习语的民族、历史、文化、地域等比喻和形象的特点,这样既能较完整地保存原文的表达方式,又可以丰富译文语言,即遵循目的论的忠实性原则,使译文文本再现原文文本的内容和特点,保持语际连贯一致。
例如: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源自一个传说,即凯瑟琳女皇曾经在卢浮宫的房间墙内安装了一种特殊材料,在一个房间里讲话,在另一个房间里可以听得一清二楚,就这样凯瑟琳女皇偷听到很多机密的情报。
在中国古代,也有古者言:“墙有耳,伏寇在侧”,英汉两种语言都用“墙有耳朵”这个比喻形容密谋的事情被人偷听去了,英汉两个习语可以用来表达同样的含义,这时可以直译。
又如fish in troubled/muddywaters“浑水摸鱼”,源自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个渔夫在河里张网捕鱼,用缚着石块的绳子拍击河水,使泥水泛起,河水浑浊,鱼儿在慌乱中纷纷自投罗网,就这样渔夫捕到很多鱼。
英语习语的含义是to take advantage of troubled or uncertain condition for personal profit,对应中文译文的含义是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英汉两种习语在语言形式和比喻含义上都十分相似,这时可以直译。
毕业论文: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策略
毕业论文: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策略摘要:在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过程中,以目的原则作为指导准则,一方面基于忠实原则,力求做到译本准确严谨,另一方面基于连贯原则,力求做到译本规范通顺,有利于实现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具备与原文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文是对个案的翻译实践进行的分析,且仅限于单一类型的合同文本(合伙协议),提取的实例数量有限,研究具有局限性,需结合多个文本,多角度、多层次进行。
一理论概述20世纪70年代,hans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
”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简而言之,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5]。
学界普遍认为运用目的论来指导应用文体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因为“它(目的论)不仅可以在宏观策略上为应用翻译指明方向,还可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文本的翻译策略提供可行性途径”[6]53,“与应用类语篇的翻译实践有更密切的关系,具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7]。
二、研究个案的背景作为法律英语翻译,国际商务合同的原文和译文都属于“契约文体”[8],具备法律效力,规范和约束着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研究个案为中国医药城在20xx年第二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期间与美国某研究院签订的战略合作合同,属于合伙协议(partnershipagreement),是合同当事人各方就医药产业领域展开合作所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达成的书面协议。
源语文本由美国某研究院提供,笔者受中国医药城委托对此文本进行翻译。
经中国医药城同意后,将该联盟合同(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用于个人翻译实践的研究,对涉及保密信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技术处理。
该合同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条款清晰,语言严谨,体现了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具有可研究性。
三、目的论及其三个基本原则的应用宏观层面上,依据目的论的目的原则,分析国际商务合同翻译要求的要素,如原作者的意图、翻译过程的发起者、译文接收者、译者以及预期文本功能等,明确翻译目的,使译文要达到预期文本功能,尽可能地实现与源语文本相同法律效力。
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
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作者:李瑾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02期【摘要】在目的论视角下翻译英语和传统的翻译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般来说,传统的英文翻译的中心是以原文为主,而目的论翻译是以翻译目的为主进行翻译,翻译原则和方法都要考虑到全文的目的性。
本文首先让读者了解什么是目的论,然后阐述了目的论翻译的有关要求,为了促进目的论翻译方式的应用,探究分析了一些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视角英语翻译原则策略翻译既要包含技术性,又要包含艺术性。
在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能来达到翻译的要求,这体现了技术性要求。
从译入语文化背景出发,满足受众群体的需要,这就需要翻译中包含艺术性。
翻译目的论时就要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到文化背景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一、目的论概述1.引入阶段。
凯瑟琳娜提出的理论是功能派理论体系建立的基础,主张把功能范畴与翻译批评融合在一起,使得语言功能运用与翻译方法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进入了翻译批评的发展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该翻译批评是在原文与翻译文的基础上进行的。
凯瑟琳娜发现理想的翻译和实际的翻译存在着一定差距,实际翻译更加注重译本的功能性,达不到理想翻译中各功能都完全原文对等的状态。
2.提出阶段。
汉斯是凯瑟琳娜的学生,在老师提出的理论启发下,汉斯提出了以翻译目的为翻译出发点的目的论。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把目的性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性和结果性的翻译。
除此之外,“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这两个原则也是必须要遵守的。
第一个原则就是说译本语句要通顺,能让受众者理解。
第二个原则是指要把译本和原文连接在一起。
在此之后,翻译的评价标准就由实现原文和译本的完全对等变成了译本满足实现翻译目的性要求。
在汉斯看来,在翻译中首先要考虑到的不是原文内容,而是翻译的目的,因为翻译的目的的不同会改变翻译采取的方法。
“目的论”在理论上都对中西翻译史上存在争议的问题给出了合理的解释,翻译的目的不同就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
目的论关照下的直译意译之争
目的论关照下的直译意译之争《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迄今己经被翻译成23种语言,其中最著名的英文全译本就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译的《红楼梦》 (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以下简称杨译本)和大卫·霍克斯的《石头记》(The Story of the Stone) (以下简称霍译本)。
“杨译本”忠实原著,对原文理解深刻,采用直译来处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尽可能地保留源语文化,而“霍译本”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翻译以意译为主,英文流畅自然。
两种译本呈现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在目的论的框架下,本文试图证明翻译目的的不同是造成两译本差别的主要原因,直译意译作为翻译手段并无好坏优劣之分,评价译作的标准应是译作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其所要达到的翻译目的。
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翻译理论强调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而翻译实践中却常出现不能对等的情况,甚至对等也不是目标读者的要求。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突破对等的翻译传统,其中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是最重要的理论。
目的论把翻译看做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行为,翻译的目的是要改变现存的事物所处的状态。
目的论下翻译的基本原则是: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
由这一界定可知,任何翻译都不是无目的的,它是面对特定的目标读者,满足其社会政治、文化的需求,这些具体的要求汇成翻译纲要,译者以此为翻译的准绳,选取合适的原文内容,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最后给出符合要求的译作。
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译者可以选择他所需要的任何有利的翻译策略。
总之,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目的论的思路,翻译任务决定翻译目的,进而决定翻译策略,目的论的其他两个原则是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但是这个两个原则都受到目的原则的制约。
在目的论框架下,评价译作的标准也变成译作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其所要达到的翻译目的,而不是传统唯一的等值标准。
目的论与传统对等理论的区别是,源语文本在对等论框架里处于非权威地位,它只是译者所使用的多种信息源中的一个,译者为了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会选择其中的某些信息进行翻译。
《2024年目的论视角下即兴演讲的汉英同传策略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即兴演讲的汉英同传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即兴演讲在各种国际交流场合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有效地进行汉英同声传译,特别是在即兴演讲中的翻译,成为了翻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即兴演讲的汉英同传策略,以期为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原则目的论是翻译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其核心思想是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即兴演讲的汉英同传中,翻译的目的在于准确传达演讲者的意图,使听众能够理解并接收信息。
因此,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如准确、流畅、简洁等。
三、即兴演讲的特点及挑战即兴演讲具有突发性、即时性、无准备性等特点,这对翻译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翻译者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理解并转换语言,同时还要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此外,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等因素也可能对翻译造成一定的挑战。
四、汉英同传策略研究1. 理解策略:在即兴演讲中,翻译者首先需要准确理解演讲者的意图和表达的内容。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同时,应注重把握关键词和核心信息,以快速捕捉演讲主题和重点。
2. 转换策略: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者需要将汉语信息转换为英语表达。
这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增译、省译、转译等,以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此外,还需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和流畅性,以避免冗长和晦涩的译文。
3. 文化适应策略:由于中英文的文化差异,翻译者需要关注文化因素的传达。
在即兴演讲中,应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解释,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演讲内容。
同时,还需注意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以维护良好的交流氛围。
4. 实践应用策略:在实际的汉英同传过程中,翻译者应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
通过多次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技巧,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演讲场景和语言障碍。
此外,还应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辅助工具和技术手段,以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r c】 Itra o a c nee c s n i p r n om o o u i t n n it n t n l Abtat nen t n l o f ne i i r a m ot t f f cmm nc i i ne ai a a r ao r o
性很强 的翻译 。 翻译作 为 一种 目的性 行为 , 了达 到 为 彼此 沟通 、 相互 了解 的 目的 , 然体 现 出归化 为主 的 必 本质特 征 。尤其 是在 以实 现译语 在 译语 环境 中的交
流形 式 , 中国 , 在 每年 都要 举 办许 多 国际会 议 , 括 包
国际 政治 会 议 、 学术 会 议 、 经济 会 议 等 , 很 多不 同 有 领 域 的专 家 、 者等 参 加 这些 会 议目的论 (k p s h o ) 上世 纪 7 S o o e r 是 t y 0年代
由德 国功 能派学 者威 密尔 和诺德 等 提 出来 的 .成为
道 、 畅 , 而 促使 译 文读 者 积 极反 应 、 往 活 动得 流 从 交
天津 市财 贸管理 干 部学 院学报
J U A FTAN I S IU EO I A CA NDC MME CALMA AG ME T O RN LO I JN I TT T FFN N ILA O N RI N E N 籍十三卷 2 1 年 第 4期 01
目的论关照下 的 国际会议英语 的翻译原则
En l h Un e k p sTh o y gi d rS o o e r s
HUANG Li q — i
(oe nL nu gs pr n , uhuSriVoainl T c ncl oee F zo uin 3 0 0 ) F ri aga e at t F zo t t ct a & eh i l g , uhuF j 5 0 2 g De me a o aC l a
一
际效果 为 主要 目的的 国际会议 英语 翻译 中。翻译 目
、
翻 译 的 目的论 与 国 际会 议英 语 翻 译 的
的决定 翻译 策 略 : 了保 证译语 的 专业规 范 、 为 实现各
种活动 的交 际效 果 ,国际会议 翻译 中必然 会有 大量
的归化 成分 。国际会 议英 语 翻译 尽 量采用 向汉 语读 者倾斜 的翻译策 略 , 即归 化 的翻译方 法 , 力求译 文地
【 y Ke wod】 Soo ho ;it ntnlcneec n i ;vraly pic l;cl rl rs kpster ne ai a o rne E g s esti r i e ut a y r o f l h it np u
ta l to r nsa in
在 国际交 流 中 . 国际会 议 是 一 种非 常 重 要 的交
领 域 国际活 动 日趋 频 繁 。 国际 会 议 的语 言 翻译 的 对 要 求愈 来愈 高 。各类 国际会议尽 管 内容 和形式 不尽
相 同 , 其 主要 的程式 和要 点是 一样 的 , 其是 英语 但 尤 的正确 表达 是共 通 的 。因此如何 提 高 国际会议 英语 的翻译 质量 成 了许 多译者 积极 探讨 的课题 。
e c a g s r l r n l t n o o e e c n l h x h n e .I e t sa i f c n r n e E g i wo l e a g o a o p b i ie a d c mmu i a e 1 a o f s u d b o d w yt u l z n o c n c t t h u sd rd h s p p r a ay i g t e a g a e h r t r t s f c n e e c l h, u s o t e o ti e wo l .T i a e , n lzn h ln u g c a ae i i o o r n e En i p t sc f s fr a d f u a s t n p n i ls u d rS o o h o y o w r o rt n l i r cp e n e k p sT e r . r a o i
黄 丽奇
.
福 州 海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外 语 系 , 建福 州 3 0 0 福 502
【 要】 国 际 交流 中 , 摘 在 国际会 议 是 一 种 非 常 重要 的 交 流 形 式 , 好 国 际会 议 的 英语 翻 译 对加 强我 国 对 外 宣传 和 做
交流 发 挥 重要 的桥 梁作 用 。本 文 分析 了 国际会 议 英语 的语 言特 点 , 据 功 能 目的论 进 行 实例 分 析 , 出 了四 条 翻 译 根 提 原 则 以提 高 国际会 议 英语 的翻 译 质 量 。
【 关键词】 翻译 目的论 ; 国际会议英语 ; 变通原则 ; 文化翻译 【 中图分类号】 1. 文献标识码】 【 H359【 A 文章编号】10 - 0 5 2 1 )4 0 8 - 3 0 8 95 (0 10 - 0 10
。r m。anS an0n i i ’ s on一 ・ r l l ● ■J Fr … nc pl l l e natonal Ont r nc e nt - i ● ’ “ e e e
现译文 的功能 .译者 在整 个 翻译 过 程 中的参 照系不 应是对 等理 论 中所注 重 的原文及 其 功能 ,而应 是译 文在 目的语文 化环境 中所期 望达 到 的交 际功 能 。 目的论 可 以在 国际会议 英语 翻译 中得 到很 好 的 体 现 。 际会 议英 语作 为一 种应 用文 体 , 一种 目的 国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