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3
高中新中图版地理必修3 第3章 章末综合测评课件PPT
栏目导航
3.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进行实 时监测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雷达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1.B 2.A 3.D [第 1 题, 制 作 卫 星 地 图 需 使 用 遥 感 (RS) 获 取影像资料,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给图中事物定位,由地理信 息系统(GIS)生成地图。第 2 题, 卫星地图中的街道实景,标注于图 中的街道分布图上。第 3 题,遥感 可实现对台风的实时监测。]
专题整 合 巧归纳
栏目导航
地理信息技术的选取与应用
1.“3S”技术的选用技巧 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 “面”,如果是“点”则选用 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 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 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 RS 技术,如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 区位则应选用 GIS 技术。
栏目导航
5.下列不属于卫星定位技术应用范畴的是 ( ) A.野外考察时用以空间定位 B.为行驶的汽车提供精确的速度、时间信息 C.为飞行中的民航客机提供三维坐标 D.为无线移动电话用户提供实时的通信服务
栏目导航
5.下列不属于卫星定位技术应用范畴的是 ( ) A.野外考察时用以空间定位 B.为行驶的汽车提供精确的速度、时间信息 C.为飞行中的民航客机提供三维坐标 D.为无线移动电话用户提供实时的通信服务
栏目导航
6.中俄“海上联合-2017”演习在波罗的海完成第一阶段的演 习,能为我军提供授时、定位和保密通信服务的是( )
A.遥感技术 B.北斗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3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达标
基础自主梳理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 经纬度 1.概念: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_______ 和_____的系统。 高程 2.组成:由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 (1)空间部分:即GPS卫星星座,由___颗工作卫星, 21 备用卫星 3颗_________,共同运行在___个轨道面上。GPS 6 参数 时间 卫星不间断地发送各自与定位相关的_____和____ 信息。
组成
地 面 监 控 系 统
功能 ①根据各监控站提供的GPS卫星观测 数据,计算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参数; 主控 ②控制卫星并在发生故障时及时调度 站 备用卫星,以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 ③兼有监控站的功能 监控 站 信息 注入 站 数据采集中心,获取GPS卫星观测数 据,并将数据传送至主控站 每天将主控站计算出的改正参数等注 入每颗GPS卫星
第一节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了解:GPS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工作原理。 理解:GPS的功能。 应用:收集有关GPS的相关信息,明确GPS在定 位导航中的应用,并提出新应用设想。
第 一 节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的 应 用
基础自主梳理
【答案】 (1)A (2)D (3)D
学以致用
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5月8日,奥运圣火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珠
穆朗玛峰(8844.43m),这是奥运史上的伟大壮举。 严酷的自然条件给圣火登顶珠峰带来很多的技术 挑战。珠峰常规条件下的风速达16~17米/秒,相 当于八九级大风,气温均在零下30℃左右。为做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
知识精析
高中地理 第3章 综合测试 中图版必修3
第三章综合测试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0·济南模拟)下图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据图回答1~2题。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用途是()①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空间位置②为交通运输的调度指挥提供移动数据③服务于资源勘查、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④为用户提供各种分类信息的查询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 A解析①②属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④属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2.下列不属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部分的是()①卫星信号接收机②北斗卫星③传感器④车载移动电话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部分(导航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卫星信号接收机)组成。
3.(2011·揭阳学业水平模拟)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不属于信息技术B.它属于遥感技术C.它由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简要程序组成D.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答案D解析全球定位系统属于信息技术,但不属于遥感技术。
C项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D 项是全球定位系统的优点。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回答4~5题。
4.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5.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B.大地高程测量C.地震监测和预报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答案 4.B 5.C解析图中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的基准站、基本站与区域站在我国分布的范围较广,但又相对集中在我国地质不稳定的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章末整合提升3教学课件
【答案】(1)西高东低 平原 (2)特点:污染程度轻;持续时间短。成因:位置偏南,受冬季风从 邻省输入的污染物影响较小;受北部山地阻挡,减弱了同期北方带来的 污染。 (3)利用太阳能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优化用煤结构,增加二次能 源使用;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集中供暖,改进能源利用方 式。
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
章末整合提升
知识·体系构建
考向·链接高考
考向1:全球变暖 [命题视角] 结合碳排放和碳减排的知识,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伴随全球变 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诸多变化,为 此,人类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维系地球 生态平衡。全球变暖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会 出现,该类题主要以图文资料为载体,学科知识方面考查碳排放原因及 减排措施等。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考 查,难度中等。
考向2: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命题视角] 结合具体案例,运用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方式,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 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进行考查。污染物跨境转移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 较高,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会出现,该类题主要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学 科知识方面考查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等。学科素养方面注 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考查,难度中等。
[真题展示]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 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 区 内 进 行 采 伐 作 业 , 1998 年 后 全 面 停 止 采 伐 天 然 林 。 下 图 示 意 1976 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3
色
形
原 则
先易后难,明确时空,结合实际, 先易后难,明确时空,结合实际,综合分析
例2
在遥感技术中, 在遥感技术中 , 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
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1)~ 题 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 ~(2)题。
(1)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 图中, 图中 ) 率的波段是 ( ①红外线 ②X光 ③可见光 ④紫外线 光 A.①② B.①③ . . C.②③ D.②④ . . (2)根据上图的原理,可以运用遥感技术直接 根据上图的原理, ) 根据上图的原理 可以运用遥感技术直接(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①② B.①③ . . C.②③ D.③④ . .
第(1)题,图示遥感所用的运载工具是飞机,采用 题 图示遥感所用的运载工具是飞机, 成像对物体感知,由于距地面近又利用成像技术, 成像对物体感知,由于距地面近又利用成像技术, 故分辨率较高。 故分辨率较高。第(2)题,考查遥感的原理,由图 题 考查遥感的原理, 可知传感器接收的是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 可知传感器接收的是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 【答案】 答案】 (1)飞机 飞机 成像 高 (2)地物反射或辐 地物反射或辐
3.工作过程 . 遥远的物体― ― 传感器 ― → ― 遥远的物体― →_______ 数据磁带地面接 收站 判读分析__________。 ― → __________。 ― 遥感影像
处理 电磁波 影像胶片
遥感 4. 影像
组成: 像元 , 组成: _____,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 单元
实际尺寸 ,分辨率 数值越小 , _________,分辨率_________,分辨率就越高
高中地理期末综合练习测试卷 中图版 必修3
图1图2图3高中地理期末综合练习测试卷 中图版 必修3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填写在答卷密封线内。
2、答题均在答卷上按要求进行,在其它地方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请将答卷交给监考人员。
一、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图1中数字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各种热力作用,读图回答1—2题。
1、代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数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⑤2、能反映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数字是A .①B .②C .④D .⑤2006年5月18日,强台风“珍珠”在广东沿海登陆,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
读图2(图中箭头表示台风移动路径)回答3—4题。
3、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N 位置时,珠江三角洲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A .偏南风 B .东南风 C .偏北风 D .西南风4、有人说台风是一种“小面积受灾,大面积受益”的气象灾害。
其“益”不.表现在A .延长休渔期,保护渔业资源B .解除或缓解旱情C .增加水库蓄水量,利于水力发电D .调节气温,降温消暑图3为沿我国106.5°E 线局部地区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5—8题。
5、图中②地形区为A .华北平原B .四川盆地C .渭河平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6、关于③地形区地貌特点的正确描述是A .冰川广布,雪山连绵B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C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7、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A . 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图6B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C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D .渭河流域与汾河流域的分界线 8、有关①地形区自然环境的正确叙述是A .人地矛盾十分尖锐B .地势平坦,草原辽阔C .水土流失严重D .土地盐碱化严重图4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世界著名的四大湖泊,读图完成9—11题。
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3:本册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教学文档
本册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读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盆地为()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2.图中甲山地北坡降水较多,其原因是()A.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B.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C.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D.受来自北冰洋的西南风影响3.制约该盆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A.光热条件B.土壤条件C.地形条件D.水源条件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盆地在甲山地北坡,额尔齐斯河在该盆地北部,再加上纬度位置44°N~48°N,可判断该地为准噶尔盆地。
甲山地北坡降水较多,是因为其位于西风带来的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的迎风坡,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水源。
答案: 1.B 2.B 3.D读下表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
据此回答4~5题。
地貌类型比例4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5.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①开垦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④土壤肥沃,便于农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由表中丘陵、中、低山比重较高,平原上种植水稻可判断该地为东南地区,这里开垦历史悠久,人多地少,过度垦殖,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为红壤,比较贫瘠。
答案: 4.D 5.C读图,回答6~8题。
6.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①干旱②台风③凌汛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7.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A.水稻、油菜、茶叶B.春小麦、亚麻、甜菜C.棉花、玉米、甘蔗D.冬小麦、棉花、花生8.改造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合理排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②大量施用有机服,改良红壤③兴修水利,减少旱涝灾害④实施平原绿化工程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第6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本区域为华北平原,黄河穿过此区域注入渤海,由于黄河在此区域流向为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春初易发生凌汛;冬末春初大气活动频繁,且农作物开始生长旺盛,容易受到寒潮侵袭;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降水少,易发生春旱。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3
名称 趋势 分析 模式 问题
问题 举例 了解某地物随时 分析过去20年来某城市的人 ①分析过去 年来某城市的人 间变化的过程, 间变化的过程, 口增长趋势; 口增长趋势;②求两点之间最 分析该地物的发 短、最快或景点最多的路径 展趋势 通过模式分析, 通过模式分析, 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形、 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形、土壤与 揭示各种地物之 特定作物种植之间的关系 间的空间关系 温室效应造成了地球极地冰盖 的融化,若海水上涨10厘米将 的融化,若海水上涨 厘米将 淹及全球哪些地区
模拟某地如果具 模拟 备某种条件时将 问题 出现的结果
例1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四类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四类基本问题,以下 )
属于解决模拟问题的是( 属于解决模拟问题的是 A.查询一所学校的位置 .
B.分析10年内某市人口增长趋势和分布情况 .分析 年内某市人口增长趋势和分布情况 C.通过对一个地方的地物分布及组合的分析,从 .通过对一个地方的地物分布及组合的分析, 而找出各种地物间的空间关系 D.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如果极地冰川全部 .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 融化将会使海平面增长多少, 融化将会使的主 要作用
可解决的基本问题
举例说明
GIS可将有关道路的路 可将有关道路的路 交通流量、 况、交通流量、沿线环 城市道 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显 路交通 示出来,使管理者对道 示出来, 路信息一目了然; 管理 路信息一目了然;提供 多种类型的查询等; 多种类型的查询等;及 时发布交通信息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运用有关资料,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 的应用。 的应用。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应用:通过收集资料,深入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 应用:通过收集资料,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卷附答案和解析
地理·必修3(中图版)模块综合检测卷(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3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2.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A.RS B.GPS C.GIS D.实地考察3.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解析:第1题,黄河流域是以黄河的汇水区域范围为指标划分的。
第2题,根据湖泊不同时段的遥感图像,可以判断其面积大小的变化。
第3题,图中乙、丙、丁分别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区、黄土高原区、渤海,其各自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水土流失和海洋污染。
答案:1.A 2.A 3.C读下面甲、乙两图,回答4~6题。
4.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5.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气候资源优势B.动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6.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第4题,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不同。
第5题,甲图中P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该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
第6题,甲图所示区域中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3(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
章末综合测评(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9年5月23日,以“融通、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第16届中国沈阳韩国周开幕。
本届“韩国周”聚焦建设国家汽车制造中心,通过举办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中韩汽车产业交流合作对接会,中韩跨境电商合作论坛等活动,搭建中韩企业家的交流平台,扩大中韩企业的合作渠道。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表示国际产业转移中生产要素的流动,从区际关系判断伴随着箭头①而流动的主要是( )A.资金、技术、信息B.劳力、市场、土地C.原料、能源、政策D.运输、水源、污染2.下列关于汽车产业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规律,正确的是( )A.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转移到日本B.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美国转移到韩国C.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转移到中国大陆D.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由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中国大陆1.[第1题,箭头①表示韩国企业向沈阳投资,其生产要素是资金、技术、信息。
第2题,汽车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由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输往中国大陆地区、东南亚其他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美国也向中国大陆地区、东南亚其他国家转移。
]下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4.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C.缓解迁入地的就业压力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3.[第3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最初主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四节数字地球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3
知能层级突破
数字地球 知识精析 1.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况 . 数字地球 具体内容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 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 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3S” 技术、虚拟技术、 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的综 合应用
含义
数字地球 构成 基础 最大特征与 依据 重要信息源
思考 1.数字地球要求的全球网络和分布式存储与国际 . 互联网是不是一回事? 互联网是不是一回事? 提示:不是。 提示:不是。现在国际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实现 了信息共享,但还不能达到 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意义上的 了信息共享,但还不能达到“数字地球 意义上的 要求。 要求。
二、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 1.模拟_________对生产和环境的影响,制定 .模拟 人类活动 对生产和环境的影响 对生产和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 的对策。 ___________的对策。 的对策 2.为国家大型工程的决策提供重要的_________; .为国家大型工程的决策提供重要的 参考数据 ; 为城市的管理提供_____。 为城市的管理提供 依据 。 百姓生活 提供方便 3.为__________提供方便。 . 提供方便。
通过数字地球, 通过数字地球,人们可以了解到世界上任何地方 最新、最全面的实际情况,在生态环境保护、 最新、最全面的实际情况,在生态环境保护、气 候变化预测、地震预测、土地利用规划、 候变化预测、地震预测、土地利用规划、精细农 业、减灾、打击犯罪活动、外交、国防及政府宏 减灾、打击犯罪活动、 外交、 观决策等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依托数字 观决策等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地球, 农民可以获得农田的长势征兆,通过GIS 地球 , 农民可以获得农田的长势征兆 , 通过 作分析,制定出行动计划,然后在车载GPS和电 作分析,制定出行动计划,然后在车载 和电 子地图指引下,实施农田作业,及时预防病虫害, 子地图指引下,实施农田作业,及时预防病虫害, 把杀虫剂、化肥和水用到必须用的地方。 把杀虫剂、化肥和水用到必须用的地方。
中图版高中地理3章末综合测评3
中图版高中地理3章末综合测评3 (时刻45分钟,满分100分)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广东省拥有广州、深圳等大型入境口岸,数以万计的入境游客每天从广东入境并向国内其他地区扩散。
下图为广东入境游客流向全国扩散态势图。
材料二云南省旅行竞争能力分析坐标图。
说明:图中对应的数字:1.自然资源,2.气候条件,3.历史遗迹,4.民俗风情,5.商品购物,6.旅行饭店数量,7.旅行收入,8.A级景点数量,9.交通成本,10.政府投入,11.旅行人才。
(1)据材料一图分析,________地区一直是广东入境旅行者偏爱的地区,这要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2)据材料二分析,云南省旅行竞争能力强的表现方面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3)今后云南旅行业进展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
(4分)【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旅行资源的开发条件。
从经济水平、基础设施、交通、地区接待能力等方面分析。
第(2)题,本题考查旅行进展的优越性。
从旅行资源的组合、气候环境、民俗风情等分析。
第(3)题,旅行业的进展要进一步提高旅行地的接待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答案】(1)东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开放性强;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2)自然旅行资源优越A级景点多特色的民俗风情良好的气候条件(3)旅行饭店的建设政府投入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梅里雪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要紧自然景观,云南省正加紧建设梅里雪山国家公园。
下图为该公园的部分景点示意图。
(1)说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可开发的旅行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90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2=50分)1.所谓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是指( )A.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B.由GPS卫星星座、GPS信号接收机两部分组成的技术系统C.是专门为在空中运动或旅行的用户服务的系统D.对地表任何物体和人都起作用的系统解析:选A。
全球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其功能是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2.下图卫星信号中,相比而言最弱的是( )A.07 B.11C.20 D.31解析:选C。
图中数字表示卫星编号,黑色柱的长短表示信号强弱,由图很容易看出,2号和20号卫星的信号比较弱。
“战斧”式巡航导弹于1972年开始研制,1991年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是专门攻击陆地和海上重要目标的一种多用途、亚音速、全天候的巡航导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部长赵小津对外公布,中国在2009年和2010年发射10颗左右的导航卫星,预计在2015年建成由30多颗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3~4题。
3.巡航导弹功能主要得益于( )A.IT技术 B. RS技术C.GIS技术D.GPS技术解析:选D。
巡航导弹的飞行及确认目标需GPS的定位和导航功能来实现。
4.“北斗二号”导航系统的建成有利于( )①军事侦察中的单兵作战②农作物的灾情预测③各种探险活动的开展④世界山脉高程的测定⑤各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发展规律模型的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④⑤解析:选C。
农作物的灾情预测需用到RS,各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发展规律模型的建立需GIS才能完成。
GPS没有此两项功能。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完成5~6题。
5.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解析:选B。
图中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的基准站、基本站与区域站在我国分布的范围较广,但又相对集中在我国地质不稳定的地区,而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则需要用GPS技术。
6.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B.大地高程测量C.地震监测和预报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解析:选C。
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
我国正在建设子午工程,该工程利用120°E子午线附近以及沿30°N附近现有的监测台站,运用地磁(电)、无线电、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手段,连续监测地球表面、20~30千米以上到几百千米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环境。
据此资料完成7~8题。
7.子午工程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利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卫星地图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
运用地磁信息进行检测是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对地面进行精准定位则要用到GPS。
8.下列活动可借助子午工程完成的是( )①天气预报②商业区人流量的分析③城市环境检测④人口密度与粮食产量分析A.①② B.①③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选B。
子午工程可运用于大气环境、城市环境监测等领域。
对植物来说,同类植物由于生长状况、健康程度不同,其反射率也有较大差异。
图中为松树在不同状态下的反射波谱曲线。
读图,回答9~10题。
9.在遥感彩色红外线图片上能把健康的和受病害的松树区分开来,其原理是( ) A.健康松树的反射率在任何波段都高于有病害的松树B.健康的松树在0.4~0.76微米波长范围内大体上低于有病害的松树C.在波长0.8~1.4微米范围内有病害松树的反射率明显低于健康的松树,病害越重,此波段反射率越低D.在波长大于1.6微米时,健康松树的反射率高于有病害松树10.松树属针叶林,要把松树与阔叶林区分开可利用( )A.GIS技术B.RS技术C.GPS技术D.计算机技术解析:由图可知,同类植物生长状况、健康程度不同,其反射率差异较大。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的健康松树、病害初期松树和病害中期松树的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差异。
小于0.6微米波段健康松树和病害松树反射率差别不大,大于0.6微米时差别比较明显,特别是在0.8~1.4微米波段更明显,不同健康状况很容易区分开来。
针叶林与阔叶林其反射率不同,可利用遥感技术把它们区分。
答案:9.C 10.B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据此完成11~12题。
11.利用“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④数字地球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
对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报,必须将RS和GIS结合起来使用。
1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是( )A.台风B.地震C.水体污染D.大气污染解析:选B。
地震属于地质灾害,不在环境监测的范围之内。
如上图是某同学根据某地区假彩色Ⅱ星影像,用透明纸描绘的该地区的道路、河流草图。
据此回答13~14题。
13.该同学在标准假彩色卫星影像上区分道路与河流的最主要直接解译标志是 ( )A.边界是否圆滑B.是否与城市相连C.色调和形状差异D.地势高低差别14.根据不同时间该地区的标准假彩色遥感影像可以判断( )①河流的污染程度及其变化②汛期的洪涝范围及其变化③道路上人流量变化④枯水期河流水量的变化A.①② B.①②④C.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道路和河流的色调不同、形状不同,道路较顺直,河流弯曲多变;标准假彩色影像上人流量的变化是微小的,不易判断。
答案:13.C 14.B15.要准确快捷统计测出各地灾害信息材料,完成专业图像、统计数字等成果,主要依靠( )A.传感器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地面遥感技术解析:选B。
统计信息、制作专业地图等属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
GPS、RS都不具备这些功能。
16.下列有关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正确的说法是( )A.GIS只能应用于经济活动B.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C.GIS能用于大型商场的选址,不能进行市场分析D.城市管理部门在制定规划与日常工作时准确的信息来源及所作出的决策等都不需要地理信息系统解析:选B。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经济信息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测绘、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市场分析等各种领域。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为分析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以及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进行灾情统计与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城市管理部门在制定规划以及日常工作中,需要准确的空间信息,而几乎所有决策都与地理信息有关。
17.下列对“3S”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B.R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C.GPS技术可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D.GIS技术可分析、处理GPS技术及GP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解析:选B。
GI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RS技术指遥感技术,GPS技术指全球定位系统。
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可分析、处理GPS技术及GP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
RS技术是人的视力的延伸,GPS技术可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据此回答18~19题。
18.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答案:A19.对1995年与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答案:C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据此回答20~22题。
20.要对长江流域水灾灾情进行监测的理想途径是( )A.人工监测B.应用遥感技术C.坐飞机目测D.坐水上快艇监测答案:B21.要准确快捷地查询各地的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A.传感器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答案:C22.为防御台风危害要研究台风的中心位置及移动方向,对台风中心及移动方向信息的准确获得利用了( )A.RS技术B.GIS技术C.GPS技术D.观测资料答案:C23.“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包括 ( )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现代通信技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24.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定位系统只能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不能确定其高程B.全球定位系统由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即空间部分、地面紧迫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C.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但是受地形、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D.目前GPS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解析:选B。
全球定位系统即GPS,它是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由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即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
空间部分由分布在距地面20200千米的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其中3颗备用)组成;地面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监测和控制卫星上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沿预定轨道运行;用户设备部分为GPS接收机。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因此它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已经融入了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领域。
目前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在各个应用领域如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娱乐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故本题答案为B。
25.下面关于“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数字地球使用了信息科学技术作支撑,不能被大众所接受和使用B.数字地球是一种封闭的数据平台,使用静止、仿真、虚拟等先进技术C.数字地球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三者的融合统一是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的根本标志D.数字地球的数据量巨大,无法通过网络传输解析:选C。
解答此题要对数字地球的含义和特点有全面的了解。
数字地球依靠信息技术作支撑,是开放式的数据平台,采用动态、仿真、虚拟等先进技术,虽然有海量的数据,但借助信息高速公路等网络,其服务对象能覆盖整个社会层面,全体人群都可从中获得所需信息。
二、综合题(共50分)2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