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笔记整理-曹操《观沧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观沧海》
一、文学常识
1、 选自《曹操集译注》。

2、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b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曹操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3、 体裁:乐府诗。

表达方式:感怀写景诗。

二、字词注释
三、句子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文。

方位:向东;地点:碣石山;对象: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表明了视线为俯视。

“何”字更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惊讶,赞美
“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从不同角度、层面描绘了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用虚景描写将读者引入到更宏大壮美的景象。

在诗人心中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国立业的伟大抱负。

大海的形象不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么?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为合乐而歌所加,一般与正文无意义上的关联。

但是在本诗中恰恰与诗人所创造的意境水乳交融,从而引发读者更丰富而激越的想象。

四、总结
中心思想: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国立业的伟大抱负。

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1、以观沧海:以,连词,来 2、水何澹澹:何,副词,多么 3、日月之行:之,结构助词,其消除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4、若出其中:其,代词,这里指大海 5、歌以咏志:以,介词,用 6、临:来,文中指登上 7、海:这里指渤海 8、观:看,这里统领全文 9、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10、洪:大 11、行:运行 12、若:如同 13、星汉:银河 14、幸甚至哉:好极了,庆幸得很。

至,极点 15、志: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