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c 社会心理学
社 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情境中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科学。
它涵盖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具有关键意义。
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如何理解和解释他人、自己以及社会情境。
其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常见的现象。
首因效应指的是在最初接触到信息时形成的印象对后续判断产生较大影响;近因效应则是最近获得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起更大作用。
例如,在面试中,最初的表现可能会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首因效应,而结束时的精彩回答可能产生近因效应。
归因理论也是社会认知的重要部分。
我们常常试图解释他人行为的原因,分为内部归因(个人性格、能力等)和外部归因(环境、运气等)。
然而,这种归因往往存在偏差,比如基本归因错误,即我们倾向于高估个人特质对行为的影响,而低估环境因素。
比如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声争吵,我们可能会首先认为是这个人脾气不好,而忽略了可能是当时的环境压力导致。
另外,图式和刻板印象也影响着我们的社会认知。
图式是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帮助我们快速处理信息,但也可能导致信息过滤和错误判断。
刻板印象则是对某一群体的过于简化和概括的看法,容易引发偏见和歧视。
二、社会影响从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影响现象。
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比如在街头看到一群人都朝着一个方向跑,我们可能也会不自觉地跟着跑。
顺从是在他人直接请求下做出的行为改变。
例如销售人员向你推销产品,通过各种策略促使你购买。
服从则是在权威命令下做出的行为。
著名的米尔格伦实验就揭示了人们在权威面前服从的程度可能超出想象。
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也值得关注。
在他人在场时,有时我们的表现会更好,这是社会促进;有时则会更差,这是社会抑制。
比如在运动会上观众的加油可能让运动员跑得更快,但在考试时旁边有人注视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紧张而发挥失常。
三、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的因素众多,包括相似性、互补性、熟悉度、外貌等。
相似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往往能促进彼此的吸引;而在某些方面的互补,如性格、能力,也可能让关系更加稳固。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人,既指个体也包括群体。
社会心理和社会犯罪行为则所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队源自于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建议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锥果和表征反应。
变量: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效度:是指所测结果符合该测量的目的的程度,或说在测量被测对象时所具有的真确度。
信度:指一个测量所测出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为测出的分数的可重复性。
研究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望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表现,从而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被试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希望可以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整体表现,从而并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操作性定义***实验室实验法***二、简述题:1、详述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和有关关系a两个变量间的两种关系b相关关系只是指两个变量的值一同变化;当数值一同增加或一同减少时,其为正相关;当一个数值增加而另一个数值减少时,其为负相关。
c因果关系则指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
d有时有关关系中存有着因果关系,但有关关系并不必然就存有因果关系。
2、详述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差异a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反映所要测量的心理差异的程度,减少或消除人为性或无关干扰的程度。
b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的归纳程度。
归纳程度低,则外在效度低。
c一般来讲,实验室研究内在效度低,外在效度高;现场实验则恰好相反。
3、比较实验室实验法与现场实验法的好坏㈠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能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很高程度的控制,能最大限度地突出重要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优点:一就是实验者可以最小程度地掌控毫无关系变量的影响;二就是随机精心安排被试消解被试间差异的影响,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下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致力于探究人类如何被社会和环境因素影响,以及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社会现象产生的心理机制。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包括认知一致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概念理论和群体决策理论等。
一、认知一致理论认知一致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里昂·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往往会尽量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保持一致。
如果出现认知的不一致,个体就会感到不舒服,这种不舒服的心理驱使着个体寻求恢复认知一致的方式。
认知一致理论对理解人类的认知冲突、行为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当一个人在购物时发现某商品降价后,他可能会为自己之前购买该商品时支付的较高价格感到不满,于是他可能会通过寻找其他正面评价该商品的信息来减轻自己的认知不一致,从而保持认知一致。
二、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巴德·琼斯(Berdiaev H. Joner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强调人们在社会情境中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和归因过程,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从而推断他人的内心状态。
社会认知理论在理解人类的社会互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当一个人观察到他人的慷慨行为时,他可能会认为对方是一个善良、仁慈的人,从而对对方抱有好感。
而当一个人观察到他人的自私行为时,他可能会认为对方是一个自私、不仁的人,从而对对方产生负面印象。
三、自我概念理论自我概念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我认同和价值评价的总体。
它由对自己的认知、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认识构成,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情绪。
自我概念理论对理解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质或能力时,他可能会在相关的行为中表现出自信和积极的态度;而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缺乏某种特质或能力时,他可能会在相关的行为中表现出自卑和消极的态度。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强化理论溯源强化导向的理论,早期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华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的刺激-反应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多拉德和米勒的模仿论。
后来,出现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扩大了强化理论对人的社会心理现象的解释范围和深度。
从学习角度看待和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是欧美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多年来采用的视角。
学习理论是一种强化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20世纪初,学习理论流行,并成为行为主义的基础。
后来,赫尔、斯金纳、米勒、多拉德,将其运用到社会心理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班杜拉将其应用范围扩大,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在解释人类社会行为方面取得重大成功。
二、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一)联结是两种刺激在大脑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
用联结可以解释人的社会心理现象和行为。
(二)强化这是强化理论最核心的概念,其含义是,人们之所以学会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能产生令人愉快的后果,或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人们之所以避免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后果。
(三)模仿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米勒和多拉德认为,可以通过延伸刺激—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理解模仿的心理机制。
强化理论的评价:强化理论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获得,倾向于将行为原因归于外在环境,忽视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注重解释外表行为,而忽视解释主观心理状态。
三、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
四、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采用强化心理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把人际相互作用比作经济交易,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科学。
它探讨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态度和情感,旨在揭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本文将对这一领域进行综述。
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基石之一,其关注个体如何从社会信息中感知、理解和处理信息。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注意、记忆、解释和推断等。
通过研究社会认知过程,我们可以了解个体是如何对他人的行为和态度进行评估和解释的。
2.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强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在群体中寻找认同,并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与群体联系起来。
社会认同理论在解释群体行为、群体冲突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3.社会影响理论社会影响理论探讨个体在群体中受到他人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之一是康乐效应(The Halo Effect)。
康乐效应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总体印象和感觉,在受到一方面影响后,会影响对其他方面的判断。
社会影响理论揭示了个体如何被他人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产生的影响。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构建问卷或面试来收集数据,以了解个体的态度、信念和行为。
调查研究法通常包括选择样本、设计问卷、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步骤。
该方法可以在大样本中获取广泛的信息,揭示群体的普遍特征。
2.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社会心理学中探究因果关系的重要方法。
通过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研究法可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推断其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法通常包括实验设计、材料准备、实验执行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控制其他变量的干扰,提供更加可靠的研究结果。
3.观察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是社会心理学中观察和记录个体行为的方法。
社会心理学 学术 书单
社会心理学学术书单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了许多领域,如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群体行为、领导力等。
在学习社会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学术书籍来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社会心理学学术书单。
1. 《社会心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这本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作者是社会心理学权威之一。
它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并涵盖了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适合初学者阅读,能够帮助读者建立对社会心理学的整体认识。
2.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Psychology)研究方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石,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验设计、问卷调查、观察法等。
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设计和进行社会心理学实验,并学会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
3.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们如何感知、理解和解释社会信息。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社会认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注意力、记忆、推理、情绪等。
它还介绍了一些经典的社会认知理论和实证研究,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践视角。
4.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领域之一,研究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互动和影响。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亲近关系、冲突解决、互惠行为等。
它还探讨了人际关系对个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读者提供了实际应用的指导。
5. 《群体心理学》(Group Psychology)群体心理学研究群体行为和群体决策的心理过程。
这本书介绍了群体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群体动力、领导力、决策过程等。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际互动、社会行为和群体动态的心理学分支。
它探讨了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行为如何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如何感知、记忆、解释和推断关于自己、他人和社会情境的信息。
●社会认知包括注意力、记忆、印象形成、归因(对事件的解释)、判断和决策等过程。
2.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是人们在对待社会信息时的系统性倾向,如选择性注意、确认偏误(只关注符合已有信仰的信息)等。
3.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看法,包括自尊、自我认同和自我效能感。
●社会心理学关注了自我概念如何受到社会比较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4.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指个体与某个社会群体或文化的归属感。
●社会认同可基于性别、种族、宗教、国籍等因素,影响着行为和态度。
5.社会影响:●社会影响研究了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包括从同伴、权威人物和社会群体等的影响。
●社会影响因素包括规范(社会行为的规则)和规范性(社会期望)。
6.群体动力:●群体动力是研究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领域,包括领导、合作、竞争、归属感和集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探讨了群体内部动力如何影响行为和决策。
7.冲突和合作:●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冲突和合作现象,包括竞争、冲突解决、合作和谈判等。
●这些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争端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
8.态度和行为:●社会心理学探讨了态度(对事物的评价)如何影响行为,以及行为如何改变态度。
●研究包括行为一致性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等。
9.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思考和行为,通常包括决策、判断、信仰等方面的群体动态。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群体思维的心理机制和影响。
10.社会变革:●社会心理学也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问题,如文化变迁、社会正义、偏见和歧视等。
●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
这些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社会动态,以及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社会学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
社会学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学科,而社会心理学则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下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对人类社会的运作机制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分析。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社会学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一、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解释人们如何理解和判断他人和社会情境的模型。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社会认知的成分,例如一个人的文化、语言、性格、行为等。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人们会根据他们对物品属性、场景和情境的分析和判断,来推断他人的个性、意见、情感等方面的信息。
这种心理过程被称为“归因”,也就是说,人们会从别人的行为中推断出背后的因素。
社会认知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对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体产生截然不同的认知。
二、社会标签理论社会标签理论则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具有的某些偏见和标签。
所谓“标签”,是指在评价他人时常常以先前的知识、经验、观念等为基础,以此来为被评价的人进行标注并赋予他们一个固定的形象。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女性被视为柔弱、细腻和依赖性强,而男性则是坚强、勇敢和独立的象征。
这些不同的标签、偏见和文化因素,形成了人们对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人的看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判断和决策。
三、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探讨的是人们对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种认同可以根据种族、性别、阶层、国家等因素来区分。
社会认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会将自己的身份、价值观、生活经验和社会位置等方面的要素与所属的社会群体联系起来。
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人们会发展出与特定群体相关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等。
社会认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对自身所属群体的依恋和归属感,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和互动。
四、社会影响理论社会影响理论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受到影响的心理过程。
这些影响可以来自周围人的行为、言语、态度等,也可以来自媒体、宣传、广告等外部环境。
社会心理学知识——概述
社会心理学知识——概述人是关系的产物。
人的心理,是自然人和社会互动的结果。
一、定义和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的分支学科。
诞生于心理学、社会学两个母体。
形成两种取向:侧重心理学的、侧重社会学的。
社会是人的有机结合。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与社会活动的学科。
1.定义取向1:侧重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的学科。
取向2:侧重社会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社会情境中的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2.社会行为、社会心理1)社会行为:人在社会情境(或者想象的社会情境)中的行为系统。
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决策行为等。
行为是个体与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心理:社会刺激——>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是其中的中介过程(认知、情感、态度、等)。
社会刺激=真实事件+想象中的“真实”事件。
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即时情境、过去经验、个人人格特征3.研究范围:个人层面:个体的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活动、社会学习、等。
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社会层面:风俗、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二、社会心理学简史社会心理学发展经历了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三阶段,即对应着启蒙期,形成期、确立期。
三、研究方法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不要带着“预设”的立场和个人偏见。
系统原则:系统的分析问题。
伦理原则:1)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2)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征得同意。
3)具体研究中,要保护被试。
4)被试有退出的自由。
5)被试资料需保密。
6)研究结束前,不得与被试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关系。
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档案法、4)实验法3.如何看待研究结果社会心理学是解释个体心理的一个途径。
社会心理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常考的名词解释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环境中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在社会心理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重要的名词。
本文将重点解释一些常考的社会心理学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里克·赖克(Festinger)提出的,用来解释人们在面对冲突信息时产生的心理不适和压力感。
认知失调通常出现在个体的信念、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下。
例如,一个人可能对健康非常重视,但自己平时却不爱锻炼。
这种认知失调会引发个体的心理不适,并促使其采取行动来消除不一致。
二、顺从顺从是指个体在面对权威或他人的压力时,改变自己的意见或行为以适应他人期望的心理过程。
顺从通常是出于对权威的尊重或对社会规则和价值观的认同。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著名实验就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顺从。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被要求给予一系列电击作为惩罚,结果发现,即使他们对电击的使用感到担忧,仍然有相当比例的人会顺从权威的命令进行电击。
三、集体认同集体认同是指个体对特定的群体或社会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人们通常通过与其他成员共享相似的价值观、信仰和观念来构建集体认同。
这种认同感使个体感到归属和认同,同时也塑造了个体的身份和行为。
集体认同对于社会凝聚力的形成和维系非常重要,可以促使个体团结一致地追求共同的目标。
四、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认同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由自我概念和自尊感组成。
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包括性格、能力、身份等方面的了解。
而自尊感则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主观评价。
自我认同的形成受到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他人的评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自我认同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五、群体性依赖群体性依赖是指个体在集体决策和行为中受到群体影响的趋势。
群体性依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依赖,即个体倾向于接受来自群体的信息和意见;二是规范性依赖,即个体倾向于服从群体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社会心理学主要内容
社会心理学主要内容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行为、思维和情感的科学。
它关注个体与团体的互动以及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心理治疗等。
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研究个体如何感知、解释和记忆社会信息。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表情和语言来获取社会信息,并对其进行评价和理解。
社会认知的研究内容包括情绪感知、情绪表达、情绪识别、自我知觉、自我表达和社会比较等。
二、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受到他人的影响。
社会影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合群性、顺从性和影响性。
合群性指个体因为追求社会认同而倾向于与他人保持一致。
顺从性指个体因为他人的压力或权威性而屈从于他人的意见或行为。
影响性指个体通过说服、领导或模仿等方式对他人产生影响。
三、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关键内容之一,研究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和情感。
社会关系的研究内容包括友谊、亲密关系、群体互动和人际冲突等。
社会关系对个体的幸福感、自尊心和心理健康等有重要影响。
人们在社会关系中追求亲密、支持和满足感,同时也会面临竞争、忌妒和排斥等问题。
四、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个体在群体环境中的行为和态度。
群体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集体决策、集体行动、群体认同和群体互动等。
在群体中,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会受到群体动力、社会规范和集体目标的影响。
群体行为对社会运动、群体冲突和社会变革等具有重要影响。
五、社会心理治疗社会心理治疗是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之一,旨在帮助个体改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心理治疗通过提供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疗法和群体治疗等方法,帮助个体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情绪困扰和社会适应困难等。
社会心理治疗既关注个体内在因素,也注重社会环境的影响。
总结: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围绕着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心理治疗展开。
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它通过探索人们在群体中如何相互影响和被影响来理解人类行为。
社会心理学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基石,提供了解释和预测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讨论几种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如何感知、解释和记忆信息。
最著名的社会认知理论之一是阿斯利·赫尔斯(Russell H. Fiske)和斯蒂文·扬(J. Richard Thibaut)的期待—价值模型。
这一模型认为,个体对一个群体互动的期望和价值会影响他们对该互动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
例如,在一个团队项目中,如果个体预期能够获得与其他成员一样的奖励,并且认为这个奖励对自己的价值很高,那么他们更有可能积极参与并做出贡献。
通过理解个体的期望和价值,社会认知理论可以帮助解释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
2.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涉及个体如何形成自我概念和与他人建立认同感。
亨利·塔季费尔德(Henri Tajfel)和约翰·特纳(John Turner)的社会认同理论提出,个体通过将自己与某一社会群体进行比较,来构建自我认同。
他们认为,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发展出不同的社会身份,并在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时表现出积极的偏好。
这一理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对自己所属的群体感到忠诚,并为该群体的利益而行动。
3. 社会影响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研究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是如何被周围的他人影响的。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的著名实验揭示了人们在权威者的命令下可以对他人施加极大的压力。
米尔格拉姆实验表明,个体在符合权威者要求的情况下,往往愿意放弃个人的道德判断,并采取不符合自己意愿的行为。
社会影响理论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如何受到群体和权威者的影响,并对社会互动中的压力和合作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如何感知、影响和与他人互动的学科。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被提出和研究,这些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一、认知一致理论认知一致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解释了人们如何在认知中寻求一致性,并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和信念来实现一致。
根据认知一致理论,认知冲突会引发一种心理不适,因此个体会努力改变自己的认知以恢复一致。
例如,当人们购买某个产品后,如果发现该产品不如自己预期的好,就会出现认知冲突。
为了恢复认知一致,他们可能会重塑他们对产品的看法,例如寻找其他人的积极评价或找到产品的其他优点。
二、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个体在社交环境中的信息加工与决策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在认识他人、解释社会情境和预测他人行为时,会借助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过去的经验中提取信息。
例如,当我们初次见到一个新朋友时,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外貌、言行举止以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来形成第一印象。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我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偏好和先入为主的信念来解释他人的行为。
三、自我知觉理论自我知觉理论解释了个体如何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理解自己。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借助自我比较和社会比较来建立自我认知。
例如,当我们面临一个新的社交环境时,我们会观察他人的反应和对我们的评价,从而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如果我们得到了正面评价,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受欢迎和有吸引力;而如果得到了负面评价,我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四、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并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
根据社会认同理论,人们倾向于将自己与具有相似特点的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塑造自己的自我认同。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将自己的身份与某个群体相关联,例如国家、职业或兴趣爱好群体,从而获得一种社会认同感。
通过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比较,个体可以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和认同感。
社会心理学主要内容
社会心理学笔记导学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基础心理学1、基础性。
咨询师答辩中,我经常会问考生一个问题:你看过印象比较深的心理学专业书籍是什么?答案千奇百怪。
《女心理师》,大众心理学、青年心理等杂志。
2、实用性。
在心理咨询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问题。
与家庭的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
社会心理学很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课程框架第一节社会心理学概述——对象、范围、简史、研究方法、理论流派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社会化、社会角色及其理论、自我、身份与自尊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知觉、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归因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概述、主要的社会动机、社交情绪第五节态度——态度形成、转变与测量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体语沟通、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人际吸引、人际互动第七节社会影响——从众、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爱情、婚姻、离婚、家庭1908年,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大纲和参考书》,同年,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P):G·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设法了解与解释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这个他人的存在包括实际的存在、想象中的存在或隐含的存在。
F·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学是个体心理学的一部分,心理学的所有分支都是研究个体的科学。
强调对个体的研究,受传统心理学的影响较大。
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SP):产生于社会学的,以社会学的研究取向为主导的社会心理学,叫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即Soc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简称SSP。
美国社会学家斯特克:社会心理学“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社会心理学考试重点
1.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3.人际层面。
3. 印象形成:对他人印象形成的过程叫印象形成,指人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人格特征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4. 心理学家阿什最早对印象形成做了最早的研究。
在研究中,阿什把人格特性分成中心特征和边缘特征。
结果发现人们对他人的印象形成主要是依照中心特征,边缘特征起的作用不大。
5. 个体知觉中的偏差有晕轮效应和正性偏差。
6.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体对周围事物有照明作用一样。
与其相对的是负晕轮效应。
7. 正性偏差:也称慈悲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们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影响。
8. 自我提升:也叫做自我美化。
它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出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看,自我提升实际上是一种自利偏差。
9. 自我确认:指个体寻找和解释情景,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
10. 自我表演:也叫自我展示,指人们在他人对自己印象形成事所做的显露。
11. 自我知觉障碍: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们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
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12. 分类:在认知他人的时候,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立的的个体,而总是立即并自动的降至轨道某一类当中,这个过程就是分类。
13. 图式:是指一套由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
14. Weiner 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
他认为内因和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因时人们还从另外一个角度及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待问题。
《社会心理学》精华版
社会心理学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1.Social psychology的意义“social”来源于拉丁文“socius”,源意义为“结交”,引申为“社交”“psychology”在词源上由两个词“Psyche”和“logy”组成“Psyche”心灵或精神的意思“logy”词源意是“逻辑”Social psychology的词源意义是:对人类社会交往过程中心灵(心理)逻辑(规律)的研究2.学术界定义西方学者的经典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景力量(社会影响)的科学,尤其关注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他人实际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3.中国人的语言如何表述“社会心理学”思考:传统的中国人如何理解“社会”(social)与”心理学”(psychology)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社会=世道;心理学=人心,因此社会心理学按照传统的中国话表述为“世道人心”中国话表述:社会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世道”对于人心理(“人心”)产生的影响。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社会思维:我们如何知觉自我和他人我们的信念是什么我们的判断我们的态度社会影响:文化与社会从众的压力说服团体社会关系:偏见攻击吸引力赫尔亲密关系助人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心理学取向麦独孤强调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个体行为的机制和先天倾向。
2.社会学的取向罗斯强调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集群行为等群体行为。
3.文化人类学取向通过比较不同文化来研究文化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心理特质的差异。
4.生物学的取向人类存在的大量社会心理机制来源于人类的生物进化例:合作行为5.认知神经科学的取向认知神经科学主要研究一系列社会行为所对应的认知加工过程和大脑神经区域的反应。
四、社会心理学的解释层次(综合层面的解释)神学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基础层面的解释)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任何一个问题的解释都应该是多层次的,各种层次的解释是互补的,而非相互排斥的。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社会心理学是关于人们如何被社会环境所影响的科学研究领域。
它涉及研究个体在社会集体中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等方面。
在社会心理学中,心理学家致力于探讨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它关注个体如何感知、思考和解释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社会信息。
社会认知的研究内容包括对他人的印象形成、判断、决策,以及对社会事件和情境的认知加工过程等。
通过研究社会认知,我们可以了解人们是如何对他人进行评价、做出决策以及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作出反应的。
二、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它探究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互相影响和被影响的过程。
社会影响主要包括遵从、顺应、归因、社会规范等方面的研究。
例如,经典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服从权威的强大力量。
研究社会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们是如何被外界因素所塑造和引导的。
三、群体心理群体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思维特征的领域。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与各种群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群体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领导力、合作、集体行动、群体决策以及群体动力等。
研究群体心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规律,以及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四、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出于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动机,而进行的积极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亲社会行为的动机、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亲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等。
通过研究亲社会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亲社会行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五、偏见与歧视偏见和歧视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它涉及人们对于他人的态度、看法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是种族、性别、年龄、性取向等方面的偏见和歧视问题。
通过研究偏见和歧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形成和维持的机制,以及减少和消除偏见和歧视的途径。
综上所述,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涵盖了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群体心理、亲社会行为以及偏见与歧视等领域。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涉及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情感和思维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很多方面。
这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指的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评价过程。
其中涉及到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1.个人认知:个人认知指的是人们对自己的看法、评价以及如何去看待自己。
个人认知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认知方式,它包含了人们对自己的一些个性特征、能力、风格等方面的看法。
2.人际认知:人际认知指的是人们对他人的看法、评价以及如何去看待他人。
人际认知是人们在社交过程中常见的认知方式,人际认知的好坏关系到人们的社交能力。
3.自我控制认知:自我控制认知指的是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过程进行带有控制性的认知。
自我控制认知常常在人们的行为规范中被运用。
二、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指的是社会环境对人们的影响。
社会影响可以分为三种:1.群体影响:群体影响是指人们在群体中被他人影响的过程。
在群体中,人们常常会被大家的想法和意见所影响。
2.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守的一些标准和规则。
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下,人们常常会做出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
3.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认同和对社会的认同。
在社会中,人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产生认同感。
三、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指的是人们在社交过程中的关系和互动。
人际关系中涉及到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友谊:友谊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关系。
其中重要的因素是互相了解和为对方着想。
2.爱情:爱情是人际关系中的另一种比较特殊的关系。
其中重要的因素是互相信任和支持。
3.权力关系:权力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
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权力和控制。
四、社会心理疾病社会心理疾病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主要关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疾病。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互动的观点出发,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构建(construal):人们知觉、理解及解释社会环境的方式。
经验主义(empiricism):是指通过直接观察或经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区别于基于逻辑推理而非直接经验的理性思考(即思辨)。
利己性自杀(Egoistics suicide):整合性强的社会群体通过共同的规范和强有力的权威控制着成员的思想行为,使成员完全归属于群体。
在个人遇到挫折时,可以得到群体的保护和支持。
利他性自杀(Altruistics suicides):社会整合过于强烈之时。
高度的社会整合使得个性受到相当程度的压抑,个人的权利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他们被期待完全服从群体的需要和利益。
失范性自杀,或译“异常性自杀”(Anomic suicide):在过去惯于某种生活规范与习惯时,突然因丧失规范与认同下,造成认知错乱造成的自杀状况,诸如突然经济恐慌的自杀者。
宿命性自杀(Fatalistic suicide):常发生在过度压迫的社会,并且导致人们会有想要死亡的欲念。
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教化:即广义的教育。
它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同辈群体(peer group):是一个有地位、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非正式群体。
大众传媒(mass media):指的是传达广大人群之中并对他们产生影响的传播方式自我概念(Self-concept): Self-concept refers to people’s characteristic ideas about who they are and what they are like.主我:指的是我们对于我们正在思考或我们正在知觉的意识,而不是身体或心理过程。
社会心理学-阿伦森等著,侯玉波等译-笔记
阿伦森等著,侯玉波等译1社会心理学导论定义:研究人类的思想、感觉、行为如何受其他人真实或想像的存在的影响。
社会影响的威力:超越人们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成为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性的基本动机:社会心理学强调对社会环境的解读。
一个人对社会的解读来自两种基本动机:维护自尊的需求;正确了解自己和社会的需求。
只有考察人们如何解读社会环境的动机,才能了解社会影响的力量,避免归因错误。
社会心理学作用:应用到各种社会现实性问题解决,如减少偏见、遏制暴力及劝导人们更健康的生活。
研究方法:实证研究,而不是依赖常识或长者的智慧。
2 研究方法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假说的来源自研究者的灵感或以前的研究和理论。
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
外部观察不会加入他们自己的任何预成观点;参与观察法,研究者和被观察者互动;档案观察法。
相关法:相关系数高并不能决定因果关系。
实验法:社会心理学偏好的设计,因为他能使研究者推论出因果关系。
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确保除了自变量外,没有其他客观因素影响结果。
实验设计的外部效度:确保实验结果能外化到不同的人群与情境中。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取舍被称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困境:不要尝试在单个实验中做到滴水不漏,通过实验室实验可以确保内部效度,通过现场实验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外部效度。
跨文化研究表明:在某些文化中的发现并不总是能类化到其他文化中去。
基础研究旨在获得对人类社会行为的了解,应用研究旨在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
社会心理学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能随时离开实验的自由)、确保匿名性、私密性、实用后释疑(尤其使用了欺瞒手法的时候)。
3 社会认知—我们如何思考社会性世界社会认知:关于人们如何选择、解释以及运用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的研究。
自动化:低付出思维,它不带意识、意图和目的,不需要努力。
图式对我们所识、所思、所记都有强烈影响,非常有用,也存在缺陷,可能导致人们自动形成刻板印象。
图式的可提取性是指图式和概念在我们头脑中所处的位置的优先性,以及我们在做关于社会世界的判断时使用这些图式和概念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社会心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摘要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
主要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思想、感情和行为。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在各个领域体会到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在探索自身行为和意识的规律,但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现代心理学却只有一百多年历史。
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解类似于责任分散、从众心理、服从权威等社会现象。
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运用管理手段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而对于个人来讲,学习这门学科,使得自己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人的行为动机、及社会对于个人认知行为的影响。
也能够有效的帮助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比如适当的人际交往手段等。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应用一、社会心理学概述人类对心理现象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只能被动地顺应自然。
面对大自然的无可抵御的可怕力量以及种种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人们无奈地将心灵之感归于神灵而加以崇拜。
所以,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心理学思想,就是“灵魂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被认为是最早的心理学专著。
从古代开始,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至到19 世纪中叶,对心理的探索与研究不断继续着,但是,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岁月里,这种探索仅仅是处于无明确的研究目的、无明确的研究目标、无明确的研究思想、无明确的研究方法的混沌状态下进行的,而且夹杂在哲学和神学的研究中。
心理学的方法也主要是思辩的方法,在那个年代,心理学实际上还是与哲学、神学处于一种没有分化的统一状态中,其内容被包容于哲学和神学的内容体系中。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泛而复杂,研究者们所持观点至今仍不尽相同。
因此,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定义。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强调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影响的行为的科学。
这种观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体现。
另一类定义则强调社会心理学应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为研究对象。
这类定义是社会学基本观点的产物。
前苏联学者安德列耶娃提出,“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特点相对地表达为: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制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已经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
”这种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强调的是团体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我国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应当包括4个要点:第一,社会心理学应以社会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而不仅是行为或社会行为。
第二,这种社会心理活动既包括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也包括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第三,应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相互作用之中来进行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
第四,作为一门科学,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把它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解决各种问题,而不能仅仅是现象的描述。
二、社会心理学生活中的具体1、在健康事业中的应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在现代科学技术九大部门之一的行为科学部门中,社会心理学是一门重要学科。
”的确,社会心理学在我们当代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开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环境因素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的心理作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绍过作为心理学重要分支学科的社会心理学。
在心理学领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一开始就直接服务于社会生活,致力于精神病人的治疗。
而20 世纪以来,心理学更加支持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成为人类健康事业的主旋律。
人们不仅注重到了人的生物学方面,同时也注意到了作为完整人的心理、意识方面和社会行为方面。
当今世界,人们更加崇尚预防医学,不仅考虑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包括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疾病,过去一直是指导身体的某一部分、过程、系统在功能或结构上的反常这一纯生物学概念;而健康,则仅意味着没有疾病。
新的医学观下,健康指的是:“人不仅仅没有疾病和虚弱,而要有身体、心理社会生活的圆满适宜的状态。
” 不能达到这一状态,即可称之为疾病或亚健康状态。
现代健康观认为人类疾苦的发生,有生物、心理、社会、生态诸多方面因素,只有在人类处于自然、社会、生理、心理的整体平衡协调运动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健康。
20 世纪70年代后期,健康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工作实践与人类健康的各种问题紧密相联,甚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幸福,建立不久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人们自觉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探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的问题。
现代心理学在矫正影响人类健康或导致疾病的某些不良行为,尤其是在预防不良行为与各种疾病发生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运用心理学知识改进医疗与护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保健措施,节省医疗保健费用和减少社会损失的途径,以及对有关的卫生决策提出建议。
健康心理学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行为理论、程序学习、行为健康和条件反射的原理。
在疾病的防治、不良行为的矫正、生理功能障碍的康复、意外事故的减少、精神紧张的缓解,以及运动锻炼与健康教育的普及等方面,都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也对降低许多心身疾病,如对降低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病率等起了重要作用。
如今在欧洲成立了欧洲健康心理学会,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荷兰等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国立健康心理学机构。
在美国,通过健康心理学家与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青少年吸烟者的比率已明显下降,成人的吸烟率比20 年前下降了12%,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吸烟致病致死的这一尖锐社会问题。
实践表明,健康心理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必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其造福人类的特殊作用。
2、社会心理学在经济理论中的应用20 世纪以来,心理学逐步向着经学领域渗透。
首先,大量的心理原理和行为研究成果被应用于经济学。
被称作“心理学的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应运而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的思想流派,为经济学考察人类的经济行为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被称作“心理学的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剥去了传统经济学假设理性人光鲜的外衣,主张对行为的分析应以行为的真实心理形成机制为基础,不能以主观的先验假定为依据。
行为经济学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
与传统经济学不同,融入了心理学的行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人,包括人的认知、情绪、行为以及人格,而不仅仅是物的经济。
行为经济学强调,对行为的分析应以行为的真实心理形成机制为基础,不能以主观的先验假定为依据,而个体行为的心理形成机制又是一种个体化过程,不能被他人所替代,所以个体化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之一。
行为经济学主张用过程理性来代替实质理性,并致力于把被价格、收入等经济变量牵动的经济木偶还原成富有人性的人,使经济学成为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其次,在市场领域,消费者心理研究也被广泛应用。
从消费主体出发,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和劳务的行为规律;研究消费者的态度、情感、爱好以及决策过程等;研究影响消费行为的一系列社会、个人和体制变量;研究满足消费的产品特点和消费者对产品特点的反应;以及研究市场需求的现状和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发应需适销产品等。
心理学使现代营销活动充满生机,使社会生产目的的实现更加具有针对性。
3、心理学在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应用20 世纪末,心理方法就被引入到工业生产活动中,早期如泰勒的工作时间研究,吉尔布雷思和吉尔布雷思夫妇的动作分析,以及后来关于传送带生产的操作研究等,都是工业心理学中的经典性工作。
在心理学发展的百年时间里,许多心理学学派都对工业心理学的理论作出过贡献。
从经典的心理物理法、反应时学习心理,到当代的认知心理学、信号觉察论等,都对工业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强调知觉的形与基,在工业心理学的数符辨认、图形识别及服装设计中都是必须考虑的条件。
工业心理学是心理学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应用理论,研究如何运用心理方法和成果解决工业或经济领域中产生的问题。
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利用心理学研究每一职业的要求;利用测验来选择工人和安排工作;规划利用人力的最佳工作方法;制定培训方案,使人力得到最有效的发展;决定最优良的工作条件;研究最合理的管理组织形式;研究工作动机,调整工人和管理人员间的通力协作。
工业心理学强调探究人们在工作时的行为和产生这种行为原因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强调一些已知的人类行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满足工业或经济机构与劳动者的需求。
首先,上世纪中期,工程心理学形成。
主张对劳动工具进行改装和设计,使劳动工具的设计适应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以保证最佳的劳动条件,使工程可靠,操作者轻松,效率提高。
心理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不仅在记载和积累有科学价值的资料方面功勋卓著,而且在利用心理机制使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相适应,在保证一个大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前提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及客观分析人的心理过程的方法,被应用于解决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大型国防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随着工业产生一系列的革新,同时科学领域里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等科学的发展,工程心理学进入了系统研究。
以人—机—环境系统为对象,研究系统中人的行为,以及人与机器和环境相互作用,使工程技术设计与人的身心特点相匹配,从而提高系统效率、保障人机安全、并使人在系统中能够有效而舒适地工作。
认知实验心理学成为现代工程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如今,工程心理学正致力于把人机系统扩大为人—机—环境—社会这样的更全面的系统。
其次,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心理学启蒙阶段,其奠基就是以社会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专家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
他们认为,单靠物质刺激不能保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的社会条件与工作效率有更密切的关系。
此外,他们还提出了非正式组织在群体中的作用。
现代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现代工业心理学的分支逐渐增多,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