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献】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
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教授一样,我也对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蠢事这一点很痴迷。
通常我们会听到的答案是:是由于外人造成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笼统的这样解释。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详述这10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每一个都讲述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独一无二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1、光环效应当你自己的头脑是一个谜的时候,十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但论证了“光环效应”,还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
“光环效应”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经典的发现。
其理念是对于个人的总体评价(例如,她是否令人喜爱)渐渐成为了狭隘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特征的评判(例如,她是聪明的)。
好莱坞明星完美地证明了光环效应。
因为他们总是很有魅力而且令人喜爱,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假设他们同时也是聪明的、友善的、明辨是非的等等。
直到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与此相反的证据,我们才幡然醒悟。
同样的道理,政治家利用“光环效应”使其成为自己的优势。
他们表现得和蔼而友好,却不怎么谈到主旨。
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政治家的政策是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好人。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你可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或者用一种说法来说,追溯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回到最初的错误,从而找到这种判断的错误。
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开始论证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总体思考过程以及光晕效应这个特例。
讲师的令人喜爱度Nisbett和Wilson希望调查听课的学生是如何评判讲师的(Nisbett和Wilson, 1977)。
学生们被告知这是一项对于评价老师的研究。
他们还特别被告知,实验对于不同的评价是否依赖于学生和某一讲师接触的多少感兴趣。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概述“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
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教授一样,我也对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蠢事这一点很痴迷。
通常我们会听到的答案是:是由于外人造成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笼统的这样解释。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详述这10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每一个都讲述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独一无二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1.The Halo Effect: When Your Own Mind is a Mystery1. 晕轮效应:当你的思想还是个迷晕轮效应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发现。
说的是我们可能通过对一个人的一般印象,就去判断他们的某一些具体特征。
比如她很可爱,你就会觉得她会很聪明。
好莱坞的明星们完美的阐释了这一效应。
因为他们通常很可爱而且极具吸引力,我们自然的就猜测他们聪明,友好,判断力好...等等。
2.How and Why We Lie to Ourselves: Cognitive Dissonance2.为什么要对自己撒谎:认知失调Festinger和Carlsmith指导的这项极具开创性的社会心理试验(1959)深刻的洞悉了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试验充满了各种独创性的花招,所以理解它的最好方式就是想像你自己也参与其中。
所以,坐下来,放松,开始一段回忆过去的旅程:时间在1959年,你还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3.War, Peace and the Role of Power in Sherif's Robbers Cave Experiment3.Sherif 的RobbersCave实验中战争,和平以及权利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为偏见和冲突的经典研究,Roberts Cave 实验至少有一个被隐藏了的来历。
十大著名心理学
十大著名心理学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它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思维和情感的运作方式,揭示心理障碍的原因,并提供解决这些障碍的方法。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十大著名的心理学理论,它们对心理学的发展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刺激和反应。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对环境刺激的学习和反应所形成的。
它的重点是通过实验研究来观察和量化行为,并且关注行为与外部刺激之间的关系。
2.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冲突是由潜意识内部过程驱动的。
这一理论注重揭示人类心理深层的欲望、冲突和无意识影响,并认为这些因素对个体的行为和情绪有重要的影响。
3.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是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和获得新的行为模式。
它关注个体对于社会环境的感知、思考和解释,并认为认知过程对行为和情感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4.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关注个体对于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并通过认知重构来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认知行为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的治疗中。
5.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人类的个体价值、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它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并强调人类个体的积极潜力和自主性。
6. 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分析理论是由荣格提出的,它强调个体的自我认知和个人经验对于心理发展和行为的重要性。
心理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行为模式是受到潜意识层面的影响,通过探索和理解个体的心理隐含层面可以解决心理问题。
7.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由加德纳提出,它认为人类具有多种智能类型,并不仅仅局限于智力测试中的语言和数学能力。
这一理论认为每个人在不同智能类型上具有不同的优势和能力,因此个体在不同领域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天赋和才能。
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十)阿希实验
我们为什么去做愚蠢而不合理的事情: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十)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人云亦云这项由Solomon Asch为我们带来的入选十大社会心理学的实验表明:我们当中很多人都会为了迎合他人而否定自己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天生的喜欢人云亦云——我们时常不假思索地相互模仿对方穿衣的品味、谈话的口吻和态度。
但是这种人云亦云究竟到达了什么地步?你是否认为自己可能会在模糊不清的时候否决自己的看法,而去附和别人呢?看看下面的图形。
比较左边图中的线段和右边图中的三条线段:A、B和C。
这三条线段中哪一条和左边的这条一样长?很显然答案是C。
然而在一项上世纪50年代的经典心理学实验中,76%的人至少一次地否定了自己的看法,而选择了A或者B。
到底是什么策略施加了强暴的心理压力,迫使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呢?这项实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设计者,著名的心理学家Solomon Asch设法证明了刚好相反的结论。
之前Muzafer Sherif的实验(参见他著名的Robbers Cave实验)发现了当人们面对判断模棱两可的测验时,他们用别人的判断作为参考标准。
这非常合情合理。
如果我对于某事不确定,我会去询问别人。
但这只是发生在我不确定的情况下。
而在我确信无疑的时候情况就颇为不同了,例如当我清楚答案是什么的时候。
那时别人的判断就没有影响了——或者至少Asch是这么想的。
实验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他带来了一些男大学生,每次带一个人进入一个房间,和其他8个假冒的被试一起(Asch, 1951)。
然后,他们看了和上面的两幅图类似的图形,并作比较。
被试被要求说出A、B和C中哪一条线和那条参考线一样长。
这个过程重复了12次,期间被试观察了以上图片的改进版。
被试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其他坐在桌子边的八个人是在玩一个游戏。
他们都是同伙,之前被实验者嘱咐故意给出错误的答案。
在一半的实验中他们给出偏短的线段作为答案,而在另一半实验中他们则给出偏长的线段作为答案。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可以揭示出人类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
下面将介绍十大经典的心理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世界。
1.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该实验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波尔扎尼(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设计并进行。
实验模拟了一所监狱,将一组志愿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观察他们在模拟监狱环境下的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在极端环境下,人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暴力和服从等行为。
2. 权威实验(Milgram Experiment)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1年设计了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
实验者要求被试者给予电击,观察他们是否会服从指令。
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愿意遵循指令,甚至在被试者出现痛苦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给予电击,揭示出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权威的强烈服从倾向。
3. 空间不一致实验(Ponzo Illusion)该实验由意大利心理学家马里奥·庞佐(Mario Ponzo)于1913年设计。
实验通过绘制两条等长直线,但在两条直线的顶端分别绘制不同大小的斜线,使得上方的线条看起来更长。
这一现象揭示了人类的视觉错觉,即我们在处理空间关系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4. 批量同化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索洛蒙·阿什(Solomon Asch)于1951年进行了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个体在面对集体压力时是否会改变自己的判断。
实验者让被试者在一组明显错误的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
结果显示,当其他人都选择错误答案时,被试者往往会选择与大多数人一致的答案,揭示出人类的从众心理。
5. 权衡选择实验(Tversky and Kahneman)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偏见和错误。
十大经典社会学实验
十大经典社会学实验尊敬的用户,以下是十个经典的社会学实验,我将依序回答您的问题并用易于理解的术语解释它们。
1.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波提曼于1971年设计的。
该实验旨在探究社会角色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实验中,参与者被分配为监狱狱警或囚犯,结果展现了狱警对囚犯的残酷行为和囚犯对狱警的抵抗行为。
这个实验引发了对道德、权力和集体行为的讨论。
2. 米尔格拉姆实验(Milgram Experiment)米尔格拉姆实验由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于1961年设计。
该实验探究了个体在权威压力下的顺从程度。
参与者被告知参与一项学习实验,但实际上是在执行一系列可能伤害他人的电击任务。
实验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在被权威人士指示下,愿意继续给予电击,这引发了对道德和个体责任的深思。
3. 阿西奥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阿西奥实验由社会心理学家索洛蒙·阿西奥于1951年设计。
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在一个视觉任务中选择与大多数人一致的选项,尽管他们自己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
结果表明,大多数参与者会选择与他人一致,即使他们知道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对社会压力的顺从和群体影响的力量。
4. 小红帽实验(Little Red Riding Hood Experiment)小红帽实验是由社会心理学家爱丽丝·伊内斯·斯科特于1980年设计的。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讲述童话故事《小红帽》。
实验者修改了故事的结局,使其更加积极或消极。
结果显示,故事的结局影响了参与者对事件的解释和记忆,揭示了我们对信息加工的偏差和记忆的可塑性。
5. 罗宾汉效应实验(Robin Hood Effect Experiment)罗宾汉效应实验由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于1976年设计。
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实验
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目录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一)光环效应 (1)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二)认知失调 (2)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三)RobbersCave实验 (5)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四)斯坦福监狱实验 (6)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五)服从与权威 (8)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六)虚假同感偏差 (10)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七)社会认同理论 (11)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八)威胁与交流 (13)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九)旁观者效应 (16)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十)阿希实验 (18)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一)光环效应我们为什么去做愚蠢而不合理的事情: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一)光环效应:当你自己的头脑是一个谜的时候十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但论证了“光环效应”,还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
“光环效应”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经典的发现。
其理念是对于个人的总体评价(例如,她是否令人喜爱)渐渐成为了狭隘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特征的评判(例如,她是聪明的)。
好莱坞明星完美地证明了光环效应。
因为他们总是很有魅力而且令人喜爱,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假设他们同时也是聪明的、友善的、明辨是非的等等。
直到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与此相反的证据,我们才幡然醒悟。
同样的道理,政治家利用“光环效应”使其成为自己的优势。
他们表现得和蔼而友好,却不怎么谈到主旨。
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政治家的政策是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好人。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你可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或者用一种说法来说,追溯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回到最初的错误,从而找到这种判断的错误。
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开始论证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总体思考过程以及光晕效应这个特例。
讲师的令人喜爱度Nisbett和Wilson希望调查听课的学生是如何评判讲师的(Nisbett和Wilson, 1977)。
学生们被告知这是一项对于评价老师的研究。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
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教授一样,我也对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蠢事这一点很痴迷。
通常我们会听到的答案是:是由于外人造成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笼统的这样解释。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详述这10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每一个都讲述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独一无二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1、光环效应当你自己的头脑是一个谜的时候,十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但论证了“光环效应”,还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
“光环效应”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经典的发现。
其理念是对于个人的总体评价(例如,她是否令人喜爱)渐渐成为了狭隘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特征的评判(例如,她是聪明的)。
好莱坞明星完美地证明了光环效应。
因为他们总是很有魅力而且令人喜爱,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假设他们同时也是聪明的、友善的、明辨是非的等等。
直到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与此相反的证据,我们才幡然醒悟。
同样的道理,政治家利用“光环效应”使其成为自己的优势。
他们表现得和蔼而友好,却不怎么谈到主旨。
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政治家的政策是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好人。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你可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或者用一种说法来说,追溯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回到最初的错误,从而找到这种判断的错误。
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开始论证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总体思考过程以及光晕效应这个特例。
讲师的令人喜爱度Nisbett和Wilson希望调查听课的学生是如何评判讲师的(Nisbett和Wilson, 1977)。
学生们被告知这是一项对于评价老师的研究。
他们还特别被告知,实验对于不同的评价是否依赖于学生和某一讲师接触的多少感兴趣。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实验的方法来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以下是十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实验,它们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设计的。
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如何扮演角色,并观察监狱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被分配为监狱守卫的参与者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残暴和虐待行为,而被分配为囚犯的参与者则表现出了极度的沮丧和恐惧。
2. 朗格尔实验朗格尔实验是由心理学家丹尼尔·朗格尔(Daniel Langer)于1978年进行的。
该实验通过向参与者展示两个相似的物体,要求他们在心理上区分这两个物体。
结果显示,参与者倾向于更高估在他们无法接触到的条件下看到的物体的价值。
3. 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是由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1年进行的,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
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给予一系列电击给学习者,当学习者回答错误时,电击的电压会逐渐增加。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在被实验者要求继续给予电击时,愿意服从指令,即使他们明知道这样做可能会给学习者带来伤害。
4. 皮亚杰实验皮亚杰实验是由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于20世纪初进行的。
该实验旨在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通过观察儿童在特定任务中的表现,皮亚杰发现儿童的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从简单的感官和运动行为向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转变。
5. 纳什均衡实验纳什均衡实验是由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 Nash)于1950年提出的。
这个实验模型用于研究参与者在多人博弈中做出决策的策略。
实验结果显示,在某些情况下,个体最优的决策并不能导致整体最优的结果。
6. 阿斯套实验阿斯套实验是由心理学家伊丽莎白·阿斯套(Elizabeth Loftus)于1974年进行的。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我们都有成为恶魔的潜在可能。
在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具有争议性的实验,是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
它从微观上展现出社会环境会怎样影响人的行为。
由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领导的研究者们,在斯坦福的心理大楼的地下室设立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挑选了24名大学生(没有犯罪记录以及被视为心理健康)去扮演囚犯和监狱的警卫。
然后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隐蔽摄像头观察囚犯(必须每天24小时留在监狱里)还有狱警(每8小时轮班)。
实验原本打算持续两周,但因为狱警的虐待行为,实验在实验的第六天就被迫中止——有时候他们甚至让囚犯遭受心理折磨——从囚犯展现出极度的情绪紧张和焦虑可以看出。
“狱警对囚犯的攻击升级,让他们脱得赤裸裸的,把袋子套在他们头上,最后强迫他们做一些让人羞辱的关于性的行为,”Zimbardo这样对《美国科学家》说。
“6天之后我不得不结束实验因为这个实验实在是失控了——除了担心警卫会怎么对待囚犯之外,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我们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前方正在发生什么。
试想一下,你知道你周围将会发生什么事吗?你可能没有像你认为的那样保持清醒。
在1998年,哈佛大学和肯特州立大学针对大学里的路人展开关于人们对即时环境的警觉程度。
在实验中,一个演员向路人迎面走来,然后向他问路。
当路人向演员指示方向的时候,有两个人拿着一扇大木门从演员和路人之间经过,在几秒内完全阻挡了他们的视线。
在那段时间内,本来的演员会替换成另一个演员,不仅他们的身高、体格不同,连衣着、发型还有声线都不一样。
超过一半的被试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替换改变。
这个实验是最先阐明“变化视盲”的现象的实验之一,它仅仅向我们展示了对于现有提供的视觉场景,我们是非常选择性地接受——那似乎显示出我们比想象中还要依赖我们的记忆和模式识别。
延迟满足很困难——但如果延迟满足,我们会更成功。
斯坦福在19世纪60年代末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是测试学前儿童的抗拒即时满足的的诱惑的能力。
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阿希实验罗森塔尔实验耐人寻味的心理实验国际心理学会议上的枪声心理学家难住心算家感觉剥夺实验心理学领域中的痛苦实验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
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
编辑本段从众定义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编辑本段实验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
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
事实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
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
判断共进行了18次。
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
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7,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
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
一般认为,女性的从众倾向要高于男性,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七)社会认同理论
我们为什么去做愚蠢而不合理的事情: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七)为什么群体和偏见能如此容易地形成:社会认同理论这项经典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了人们只需要一点点借口就可以形成群体,并开始歧视不属于这个群体的其他人。
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总是引人入胜而又时常令人烦恼。
一旦人们组成了群体,我们就开始做出奇怪的事情:模仿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偏袒自己群体中的成员,寻找一位可以顶礼膜拜,并抗击其他群体的领袖。
只要去看看Sherif做的Robbers Cave实验就能够发现,要挑起不同群体间的冲突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
但是看看你属于的不同类型的群体,你就会看到它们之间有巨大的差异。
有一些群体更像是属于同一作战部队的士兵,他们从小就互相熟识。
这种关系持续时间长久、紧密,成员之间相互保护对方。
或许属于这种群体中的人们彻底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并在很多方面袒护同胞就显得并不足为奇。
不过,其他的一些群体则远没有这么紧密。
比如说,一家体育俱乐部的支持者,或者只在几个月内一起研究同一课题的同事,甚至是在一间画廊鉴赏同一幅画作的一群人。
在任何能引起人注意的范围内,我们似乎都不可能认为共同站在同一幅画前仅仅30秒钟的人形成了一个群体。
这种关系难道不显得太过于稍纵即逝了吗?这正好就是社会心理学家Henry Taj fel和他的同事们要来回答的问题。
他们相信,一个群体和随之形成的偏见有可能形成于很短的时间内。
实际上,他们认为即使在成员之间没有面对面的交流,相互之间互不认识,而且他们的“群体”行为没有实际影响力的情况下,还是有可能形成群体。
换句话说,他们从这个徒有形式的群体那里完全无法获得任何得失。
形成一个“群体概念最为淡薄的群体”Tajfel和同事们想出了一个证明他们想法的简单有效的方案。
一些14、15岁的男孩作为被试被带进实验室,并且看了Klee和Kandinsky两人画作的幻灯片。
他们被告知,实验者会根据他们对于这些画的偏好将他们分为两组。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实验,以下是其中的10个著名的实验:
1. 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实验模拟监狱环境,研究人员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结果表明,监狱环境容易引发暴力和虐待行为。
2. 米尔格拉姆实验:研究人员让参与者相信他们正在给另一个人电击,结果显示,大多数人愿意服从权威者的命令,即使这种命令可能会造成伤害。
3. 亨茨实验:研究人员将狗养在不同的环境中,结果发现狗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会产生愤怒和攻击性。
4. 帕文定向实验:参与者被盲目旋转后,需要根据自身感觉的定向找到方向,结果表明,人类在没有定向线索的情况下很难判断方向。
5. 阿斯套利实验:参与者被告知需要做出判断,是否抛出两个硬币中的一个,结果表明,人类在判断概率时常常会犯错,不符合理性经济学预期。
6. 白鼠实验:实验者给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行为变化,
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药物对动物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7. 诺维加实验:参与者需要在一个虚拟环境中完成任务,结果表明,虚拟环境对人类行为和情绪产生了影响。
8. 蓝眼睛/棕眼睛实验:实验者将一群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被告知具有优越感,结果表明,被赋予优越感的学生表现更好。
9. 莫西实验:研究人员在婴儿的前额贴上标签,结果表明,即使这些标签没有科学根据,也会影响人们对婴儿的看法和行为。
10.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验: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和观察,建立了需要层次的理论,认为人类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满足不同的需求。
历史上最著名的10个心理学实验
历史上最著名的10个心理学实验20世纪最著名的10个心理学实验1打开斯金纳的箱子老鼠的疯狂世界斯金纳箱美国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的“箱子实验”。
他将老鼠关在设计精密的箱子之中,使老鼠在做出某些行为(如按压控制杆)时得到食物等“奖赏”,进而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一旦老鼠受到相关情景暗示便会触动该行为模式。
斯金纳认为那些我们原本认为是相当高级的自主自发的反应实际上只是一种低级的条件反射而已,斯金纳称之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将实验推广到其他动物甚至人身上:他制造了一个“婴儿箱”,将自己的亲生女儿置于其中,进行训练。
实验发现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行为也同样是这种低级的条件反射的产物。
这使他进而认为“人类向来珍视的‘自由意志’其实并不存在。
”他主张心理学家成为统治阶级,负责制约训练民众,使其“既具有人性,又能听命行事。
”尽管这些实验和理论发展了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但如此冰冷的实验与观点使斯金纳饱受争议,甚至臭名昭著。
2心灵暗室米尔格兰姆与服从权威米尔格兰姆电击器的最高一档 300 V1961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米尔格兰姆进行了一次关于权威服从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他组装了一台假的电击器,征来数百名受试人员执行电击,并安排一名演员担任接受电击者。
在昏暗诡秘如密室般的实验室中,米尔格兰姆一再命令受试者电击这名演员。
随着电流一步步加大,这名演员先是假装痛苦呻吟,后来则不再出声装死。
实验结果令人吃惊:大部分受试者(没有发现他们共同的特定人格特质)遵守了权威的命令,尽管他们被事先告知到达某强度的电流甚至足以致命,然而即使如此,他们面对命令也照做不误。
米尔格兰姆进而得出结论:个人会服从指令进行破坏,人格类型的影响远远不及外在情境。
对于纳粹军官大规模屠杀犹太人这件事,当时流行的解释是条顿民族是一个倾向于服从权威指令的“权威性人格”占主导的民族,而米尔格兰姆的电击实验则对这个解释提出了挑战。
这项实验像一个巴掌一样,恨恨地打在了所有人脸上,揭露了人们在面对权威时表现出的愚蠢与麻木,并指出了人们想象的与真实的自我之间的巨大落差。
二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docx
01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
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
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比较,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于1961年在耶鲁大学,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
津巴多作为监狱长。
死亡实验是一套故事基于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的电影。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
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
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
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
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
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如“罪犯”说,禁止使用暴力)当回事。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
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
社会心理学十大经典理论
社会心理学十大经典理论1.鸟笼逻辑内容: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原因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启示: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2.破窗效应内容: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得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弃,丝毫不觉羞愧。
启示: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3.旁观者效应内容: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因为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启示:领导者在将一项任务交给某个团队去完成时,一定要指定负责人,责任一定要分到具体的某个人,否则就会出现责任分散的现象,布置下去的任务多半不会被很好地执行。
4.帕金森定律内容:在人员招募时,一个不称职的官员,会倾向于招聘平庸的下属。
因为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
下属会继续招聘平庸的下属。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启示:在组织中人才的选拔,应该有一套严格的体系,而不是交给部门主管自己去决定。
社会心理学参考文献资料
社会心理学参考文献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带肯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既有极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力求对人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作出解释。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使它对科学家和一般大众产生了其他学科难以与之相比的吸引力。
《社会心理学》课程的阅读数目,是在对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考虑的基础上确定的。
所以它除了直接涉及的社会心理学的阅读书目以外,还包括了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领域的相关著述,以及其他与了解社会心理学有关的著述。
◎<上部:社会心理学课程基本读物>1.《社会心理学》,沙莲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987年版2.《新编现代社会心理学概论》,时蓉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89年版3.《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4.《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金盛华、张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社会心理学》,孙时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社会学》第四版,安东尼.吉登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乐国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中国文化心理学》,汪凤炎、郑红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社会心理学》,W.巴克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10.《社会心理学》,安德列耶娃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11.《社会心理学》,孙本文著,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12.《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3.《社会学观点的社会心理学手册》,罗森堡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4.《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萨哈金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5.《现代社会心理学史》,周晓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6.《社会心理学的大师们》,舍伦伯格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西方现代社会心理学》,安德列耶娃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18.《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周晓虹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19.《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精华》,周晓虹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0.《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库利著,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21.《心灵、自我与社会》,G.米德著,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5年版;22.《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P.布劳著,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2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戈夫曼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24.《日常接触》,戈夫曼著,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25.《孤独的人群》,理斯曼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26.《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赖希著,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27.《嫉妒论》,赫·舍克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28.《从传统人到现代人》,英格尔斯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9.《当代欧洲人的价值观》,斯托策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30.《集体的社会心理学》,彼德罗夫斯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31.《人怎样认识自己和他人》,菲斯克等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2.《谣言》,卡普费雷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3.《新的综合》,威尔逊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34.《攻击与人性》,洛伦兹著,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35.《人格与心理潜影》,德莫斯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36.《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逻辑》,翟学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37.《中国人气质》,史密斯著,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1年版;38.《中国人的心理》,彭迈克著,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39.《中国民族性》(一)(二),沙莲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40.《面子、人情、关系网》,翟学伟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1.《冯小青性心理变态揭秘》,潘光旦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42.《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乐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3.Woo Moo Hurh, Personality in Culture and Society: A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Cultural Approach, Dubuque, Iowa: Kendall / Hunt Publishing Company, 2000.44.Social psychology,Sargent.S,&Williamson,R.,Third edition,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1966.45.Theories of social psychology.Shaw,M.E.,&Constanzo,P.R.•New •York: McGraw-Hill,1982.46.Social psychology:a sociological approach.Mccall,G.J.&Simmons,J.L. 1982.47.Homans,G.C.Social behavior:Its elementary forms.New •York:•Harcort, 1961.48.Parker,I.The crisis in modern social psychology.New York:Routledge, 1989.49.The cross-cultural challenge to social psychology.•Bond,•M.•(•ed.•) London:Sage Publications,Inc.,1988.50.The greening of America.Reich,C.A.New York:Bantam Books,Inc.,1970.◎<下部:社会心理学课程扩展读物>A.社会学类:1.《社会学》,戴维·波普诺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社会学理论》,约翰逊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3.《社会学概论》,横山宁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4.《社会学思想名家》,刘易斯·A.科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5.《社会理论的基础》,科尔曼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6.《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7.《当代社会学理论》,M.波洛玛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8.《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特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9.《社会科学方法论》,M.韦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0.《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文崇一等主编,台北东华书局1978年版;1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宋林飞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2.《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帕森斯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13.《社会冲突的功能》,刘易斯·A.科塞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14.《自杀论》,杜尔凯姆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韦伯著,三联书店1987年版;16.《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C.米尔斯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社会变迁》,威廉·奥格本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8.《街角社会》,威廉·怀特著,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19.《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伦斯基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0.《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著,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21.《社会控制》,E.A.罗斯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22.《乡村社会变迁》,罗杰斯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3.《城市社会学》,R.帕克等著,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24.《越轨社会学》,道格拉斯等,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4.《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著,三联书店1989年版;26.《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丹尼尔·贝尔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27.《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著,三联书店1989年版;28.《2000年大趋势》,奈斯比特等著,中共中央出版社1990年版;29.《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费孝通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30.《生育制度》,费孝通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31.《乡土中国》,费孝通著,三联书店1985年版;32.《山坳上的中国》,何博传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33.《世纪末的挑战》,童星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4.《中国社会学史》,韩明汉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5.The sociological ls,C.W.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36.Sociology.Macionis,J.J.3th edition,Prentice-Hall,Inc.1991.37.Methods of social research.Bailey,K.D.New York:Macmillan,1978.38.The coming crisis of Western sociology.Gouldner,A.W. New York:•Avon Books,1970.39.Middletown.Lynd,R.S.&Lynd,H.M.New York:Harcourt Brace &World,1929.B.心理学类:1.《现代心理学》,张春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查普林等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3.《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墨菲等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4.《现代心理学史》,舒尔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5.《人格心理学导论》,赫根汉著,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6.《实验心理学史》,波林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7.《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8.《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著,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9.《梦的释义》,弗洛伊德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0.《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11.《文明及其缺憾》,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12.《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弗洛伊德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13.《探索心灵奥秘的现代人》,荣格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14.《自卑与超越》,A.阿德勒著,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15.《自我的挣扎》,荷妮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16.《逃避自由》,弗罗姆著,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17.《健全的社会》,弗罗姆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8.《童年与社会》,埃里克森著,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19.《存在心理学探索》,马斯洛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0.《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著,台湾桂冠出版公司1995年版;21.《性心理学》,蔼理士著,三联书店1987年版;22.Abnormal psychology.Rathus,S.A.&Nevid,J.S.Prentice-Hall,Inc.1991.C.社会(文化)人类学类:1.《人类学》,泰勒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R.墨菲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3.《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普罗格等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4.《文化科学》,怀特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庄锡昌等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6.《社会人类学方法》,拉-布朗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7.《文化论》,马林诺夫斯基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8.《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马林诺夫斯基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9.《野蛮人的性生活》,马林诺夫斯基著,团结出版社1989年版;10.《人文类型》,R.弗思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11.《文化与个人》,克鲁克洪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12.《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3.《菊花与刀》,本尼迪克特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4.《萨摩亚人的成年》,M.米德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5.《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米德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6.《文化与承诺》,M.米德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文化变迁》,伍兹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8.《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庄锡昌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9.《文化与自我》,马塞勒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0.《米德与萨摩亚人的青春期》,弗里曼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21.《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许琅光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22.《家族、种姓、俱乐部》,许琅光著,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23.《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林耀华著,三联书店1989年版;24.Cultural anthropology.Haviland,W.A.,5th •edition,•New •York:•Holt, Rienehart and Winston,Inc.1987.25.Sex,culture,and myth.Malinowski,B.New York:Harcourt,Brace &World,• Inc.1962.D.其他:1.《人类的由来》,达尔文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2.《原始思维》,列维-布留尔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3.《有闲阶级论》,凡勃伦著,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4.《伊甸园之门》,迪克斯坦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5.《第二性》,波芙娃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6.《中国的现代化》,罗兹曼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7.《中国社会史》,谢和耐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8.《中国秘密社会》,蔡少卿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9.《文化大革命的起源》,麦克法夸尔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0.《中国人》,林语堂著,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11.《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著,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12.《第四代人》,张永杰等著,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13.《新大学人》,王东华著,海天出版社1993年版;14.《城市季风》,杨东平著,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五)服从权威还是墨守陈规
我们为什么去做愚蠢而不合理的事情: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五)Stanley Milgram:服从权威还是墨守陈规?有什么心理学实验可以如此有影响力,以至于只要参加了这个实验就可以改变你对于自己和人性的看法?什么实验过程可以促发人们大量地出汗和颤抖,使得1 0%的人极度难过,同时让其他人陷入歇斯底里的狂笑?什么发现可以如此强大有力,以至于它招致了很多心理学家的疯狂反驳?欢迎来到十大心理学研究的第六个提名,正如你所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
可是先不要争论,因为这个研究引来了大量的批评,有些人说它的断言过于浮夸。
解释人类的残酷Stanley Milgram的著名实验是为了测试对于权威的服从而设计的(Milgram, 19 63)。
Milgram想知道,当被一个权威人物命令去伤害他人的时候,一个人究竟会残酷到什么地步。
很多人在二战的恐怖之后想要知道(不是第一次想知道),人们如何会被激发,去对同类犯下如此残酷的罪行。
不仅是那些武装部队,就连普通人都被强迫去实施最为残酷可怕的暴行。
但是Milgram没有去调查战争中的极端情况,他希望看看在实验室相对“正常”的环境下人们会有什么反应。
当被要求给另一个人实施电击的时候人们会有什么表现?人们会无视自己的忧虑而遵从命令到什么样的程度?被试所处的实验情境最初比较简单。
被试被告知他们参与了一个学习实验,他们执行电击,并且需要持续到实验的最后。
他们是“老师”,而另外一个人是“学习者”。
他们坐在一个机器前,上面有标着逐渐增大的电压值的刻度盘。
这就是“电击器”。
上排的第三个电闸贴着“危险:强电击”的标签,之前两个电闸只是标着“XXX”。
在实验过程中,每当“学习者”犯下一个错误的时候,被试就被命令执行不断增强的电击。
当然学习者不断地犯错,于是老师(可怜的被试)必须持续给与学习者越来越强的电击,并且听到惨叫,直至最终学习者安静下来。
被试实际上并没有释放电击,实验中的学习者只是一个按照预演演戏的演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献】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
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 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教授一样,我也对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蠢事这一点很痴迷。
通常我们会听到的答案是:是由于外人造成的 (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笼统的这样解释。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详述这10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每一个都讲述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独一无二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1、光环效应当你自己的头脑是一个谜的时候,十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但论证了“光环效应”,还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
“光环效应”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经典的发现。
其理念是对于个人的总体评价(例如,她是否令人喜爱)渐渐成为了狭隘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特征的评判(例如,她是聪明的)。
好莱坞明星完美地证明了光环效应。
因为他们总是很有魅力而且令人喜爱,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假设他们同时也是聪明的、友善的、明辨是非的等等。
直到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与此相反的证据,我们才幡然醒悟。
同样的道理,政治家利用“光环效应”使其成为自己的优势。
他们表现得和蔼而友好,却不怎么谈到主旨。
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政治家的政策是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好人。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你可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或者用一种说法来说,追溯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回到最初的错误,从而找到这种判断的错误。
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开始论证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总体思考过程以及光晕效应这个特例。
讲师的令人喜爱度Nisbett和Wilson希望调查听课的学生是如何评判讲师的(Nisbett和Wilson, 1977)。
学生们被告知这是一项对于评价老师的研究。
他们还特别被告知,实验对于不同的评价是否依赖于学生和某一讲师接触的多少感兴趣。
这纯粹是一个谎言。
实际上学生们被分为两组,他们会分别看两段关于同一位讲师的不同视频。
而这位讲师正好有很重的比利时口音(这和实验室是很有关的)。
其中一组学生看了这位讲师和蔼而友好地回答了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组学生看了同一位讲师用冷酷而疏远的语气回答了同样的问题。
实验让我们明确,到底哪一种人格更讨人喜欢是十分明显的。
在其中一种人格中讲师显得热爱教学和学生,而在另一种人格中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完全不喜爱教学的权威人物。
在每组学生看完视频之后,他们被要求给这位教师的外表、特殊语言习惯,甚至还有他的口音(特殊语言习惯在两段视频中是一样的)打分。
与光环效应相一致,看到讲师“和蔼”形象的学生认为他更有吸引力,他的语言习惯更令人喜爱,甚至他的口音也更加有魅力。
这并不奇怪,因为它支持了之前关于光环效应的研究。
无意识判断令人意外的是,虽然给了他们很多机会,学生们还是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给讲师打高分。
研究结束后,学生们被暗示自己对讲师的喜爱程度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评价。
尽管如此,大多数学生说通过讲师说话的内容产生的对他的喜爱程度完全没有影响到自己给讲师个人特征的打分。
对于那些看了讲师不好的一面的学生结果更糟——他们完全搞反了。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给讲师的个人特征打分影响了他们对于其喜爱程度的总体评价。
在这之后,实验者并不感到满意。
他们再次采访学生,问他们是否有可能对讲师的总体评价影响了自己给其特征的打分。
学生们仍然说没有影响。
他们确信自己在没有考虑讲师是否令人喜爱的情况下对他的外表、特殊语言习惯和口音做出了评价。
光环效应的日常用途光环效应本身很吸引人,它现在在商业中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
根据John Marconi的“名声销售(Reputation Marketing)”,封面上写有“哈弗名著”的书可以比没有这几个字的同样一本书要价高出一倍。
这在时装业也是一样的。
一个著名的服装设计师的名字可以让一条普通的牛仔裤的价格极端地膨胀。
但是上面这个实验所证明的是,虽然我们在智力上可以理解光环效应,但是我们通常不知道它到底什么时候在起作用。
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它对于商人和政治家如此有用。
我们时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了实验中所证明的那种调整。
而且,即使这点被别人指出,我们可能仍然会否认。
所以,下一次你给一位政治家投票的时候,你考虑买一条大设计师设计的牛仔裤的时候,或者你决定是否喜欢一个人的时候,问问自己光环效应是否在起作用。
你评价某个人或某样产品的特性的时候,你是否真的是在评价他们本身,或者说,一些总体面貌有没有狭隘地被你的某些对于具体方面的评价所取代,这种简单的检查可以防止你给错误的人投票,浪费钱,或者拒绝一个忠诚的朋友。
又或者,即使你做了这种检查,你也不知道究竟会怎么样……2、认知失调我们如何以及为何对自己撒谎:认知失调1959年的一个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证明了我们如何以及为何对自己撒谎。
对这个实验的理解很好地解释了我们内在动机的阴暗世界。
这个无比创新的实验是由Festinger和Carlsmith(1959)负责的。
人们总是试图解释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而这个实验正是提供了对于这种自我解释的重要而深刻的理解。
实验中充满了巧妙的骗术,所以对它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想象自己正身临其境。
那么请坐好,放松,让我们回到过去。
现在的时间是1959年,而你是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作为你课程的一部分,你同意参加一项“表现衡量”的实验。
你被告知这个实验需要两个小时。
由于你原本每年就需要作为被试参加一定数量的实验,所以这次只是多了两个小时而已。
你并不知道,这个实验会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经典。
在你看来似乎是实验者造成的意外事故实际上都是被小心控制的骗局的一部分。
不过就目前来看,你是无辜的。
准备进了实验室,他们告诉你实验是关于你的预期如何影响你在一个任务中的实际经历的。
很显然,被试被分为两组。
而在另外一组中,被试被告知了一个特殊的关于这次研究的预期结果。
为了清楚地灌输这个预期结果,一个显然刚刚完成这项任务的学生正在给另一组被试作非正式的简要介绍。
不过,在你的这组里,被试不会被告知预期结果。
你可能会纳闷为什么要告诉你所有这些东西。
虽然如此,这样看起来似乎更加刺激,因为你现在知道了一些这个实验的背后过程。
于是你开始着手于第一个任务,不过很快又发现它无比地无聊。
头半个小时里,你被要求将一些线轴放到一个箱子里。
接下来的半小时里,你又被要求将一些钉子放在一块木板旁边。
说实话,相比这个,你宁愿看着油漆变干。
在任务的结尾,实验员感谢你的参与,并告诉你很多其他被试发现这个任务非常有趣。
这有点令人困惑——这个任务明明很无聊。
管他呢,你就这么让它过去了。
实验的疏忽然后那个实验者看上去有一点尴尬,他开始吞吞吐吐地解释说出现了一点小差错。
他说他们需要你的帮助。
在你之后的那个被试是属于在任务开始前就知道预期结果的那一组的。
这个预期结果就是任务很有趣。
不幸的是,通常负责告诉别人预期结果的那个人没来。
所以,他们问你是否愿意代劳。
不但如此,他们还提出会为此付给你1美元。
因为这是在1959年,而且你是个学生,所以对于这么一点小事这1美元的酬劳也不算完全微不足道。
并且,他们告诉你将来可能还会用的到你。
这钱听起来很容易赚,于是你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这真不错——起初这个实验只是作为为了完成课程的一个部分,现在倒让你捡到了一点现钱。
你很快被介绍给了下一位被试,她将要去做你刚刚完成的那个任务。
按照指示你告诉她,她将要做的任务非常有趣。
突然间你因为给了她太高期望而感到一阵后悔。
这时,实验者回来了。
他再一次对你表示感谢,而且又一次告诉你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任务很有趣,也希望你同样这么认为。
然后你被引导进入另一间房间,在那里你接受了关于刚才那个实验的采访。
其中一个问题问你,刚才那个任务是否有趣。
这让你停顿了一下,并引发了你的思考。
现在这个任务看起来似乎没有刚才那么无聊了。
你开始发觉即使是线轴和钉子的重复运动也蕴含了一种对称美。
而且这一切都在科学的名义之下。
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劳动,并且你希望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果。
那个任务仍然不能被算是非常好玩,但是也许也没有那么糟糕。
再回想一下,你发现它没有你最开始认为的那么无聊。
你给它的评价是比较有趣。
实验结束后你和同样参加了实验的朋友聊天。
比较了一下后你们发现除了一个重要的区别外,你们两个的经历是完全一样的。
她得到的赏金比你得到的多多了:20美元~这让你第一次开始怀疑其中是不是有一些“阴谋”。
你问她关于线轴和钉子的任务:“哦,”她回答道,“真是无聊透了,我给了它最低的评价。
”“不。
”你坚持反驳,“没有那么糟糕。
事实上如果你仔细想想,它还是挺有意思的。
”她不可思议地看着你。
到底是怎么回事,认知失调你刚刚所体验到的是认知失调的力量。
研究认知失调的社会心理学家对于我们如何处理两种矛盾的想法很感兴趣。
在上面这个实验中,一开始你认为任务很无聊,然后他们付给你钱,让你告诉另外一个人任务很有趣。
但是,你不是那种随便撒谎的人。
所以你如何解决作为一个诚实的人的真实看法和对下一个被试撒谎的矛盾,你得到的金钱很难安抚你自己的良心——那些钱挺不错,但是还不算那么有份量。
你的大脑决定认为这个研究实际上比较有趣,以此来解决这个难题。
那个告诉你其他人都觉得任务很有趣的实验员帮你坚定了这个结论。
与此同时,你的朋友没有必要经历这些内心的矛盾。
她只是对自己说:我为了撒这个谎得到了20美元。
对于像我这样的学生来说这是一小笔财,足以为我撒的小谎提供足够的理由了。
无论实验者告诉我什么,这个任务始终都是无聊的。
一个美丽的理论在这个实验之后,人们又进行了大量关于认知失调的研究,并且有了可喜的成果。
它的美丽在于它解释了我们每天生活中的许多行为。
以下是Morton Hunt在他的著作《心理学的故事》(“The Story of Psychology”)中提到的几个例子。
当你试图加入一个团体的时候,越是难以进入,你就越珍惜你的会员资格。
为了解决(1)你为了加入他们而需要越过的障碍和(2)其实那只是一家普通的俱乐部之间的矛盾,我们说服自己,这家俱乐部实际上还是很棒的。
为了支持自己的看法,人们对于同样的信息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当决定自己关于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的看法的时候,我们为了避免冲突,就故意忘记和自己的理论相矛盾的观点,而记住所有支持自己理论的观点。
即使是在明显不道德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会迅速地将自己的价值体系调整到适合自己行为的标准上来。
那些偷自己老板东西的人会声称“每个人都是这么干的”,于是他们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显得落后。
或者他们会说“我的报酬太低了,所以我理应在其他方面得到一点额外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