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数学技能培养
基于专业需求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专业需求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基于专业需求的数学课程设置优化方案,并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探讨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施。
通过课程评估与效果分析,验证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效,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经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的铺陈,本文旨在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促进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数学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专业需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案例、评估、成效验证、发展方向、建议、效果分析、研究意义、结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统计等。
谢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具有实用技能的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其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针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的问题,开展基于专业需求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现有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术水平的提升。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紧迫。
通过针对专业需求进行数学课程设置优化、探索实践案例分析、改革教学方法和进行课程评估与效果分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1.2 研究目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针对专业需求的数学课程设置优化方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施,可以探索出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通用12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
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祥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
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教师再进行点拨。
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活动探索。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他认为从五个方面入手,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多做;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敢问多问,有了问题的自由,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多学,儿童的空间,得到解放,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眼界,发挥内在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有空暇时间消化知识,增长知识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新一轮课程要求学习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学习。
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个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改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
初中数学学科发展趋势(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学科发展趋势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学科发展趋势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分析当前教育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结合我国教育政策、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对初中数学学科发展趋势进行详细阐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初中数学作为数学教育的关键阶段,其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初中数学学科的发展趋势:教育政策、课程标准、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以及评价体系。
二、教育政策1.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
2.素质教育: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初中数学教育也逐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育公平:政府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数学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三、课程标准1.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整合了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的内容。
3.课程评价: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减轻学生负担。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五、信息技术1.教育信息化:推进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利用网络平台、数字化资源等手段,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2.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数学能力培养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数学能力培养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发布时间:2022-04-24T01:22:46.147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期作者:李晓1 高冉1 陈浩然2[导读] 本文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基于高等数学课程提出了能力目标要求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实现面向应用、重视基础和强化实践的新工科人才。
李晓1 高冉1 陈浩然2中原工学院理学院1;郑州轻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 河南郑州 450001摘要:本文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基于高等数学课程提出了能力目标要求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实现面向应用、重视基础和强化实践的新工科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高等数学;数学能力;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一引言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高校对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进行了热烈讨论,共同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相继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专业。
开展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一步步将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的蓝图变成现实,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作为工科的大一新生,该如何培养和具备这些能力才能适应于社会的改革潮流和发展规划呢?以大一基础课《高等数学》为例,需要培养新形势下工科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而衍生出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服务能力。
教师就需要对课程做出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以《高等数学》为例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实现面向应用、注重交叉、强化实践的新工科人才培养。
二新工科背景下学生能力目标1、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可以这样理解,否定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2023年小学数学课改方案范文(精选3篇)
2023年小学数学课改方案范文(精选3篇)2023年小学数学课改方案范文第一篇(967)字一、主要任务1、解读、试用和评价数学课程标准。
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运用数学课程标准理解、把握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导新教材的教学;通过解读和试用,按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作评价,提出修改、完善数学课程标准的建议。
2、通读、试教和评价小学数学实验教材。
通读并把握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内容体系,将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分析,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发现并把握新教材的“新质”;通过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试用,验证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探索总结使用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教法,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及其应体现的基础性、整体性、均衡性、前瞻性作出评价,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试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修订、完善建议。
3、探索研究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在实验过程中组织和引导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新方式,新方法。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与使用新教材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4、探索研究对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
在小学数学课程实验的同时,加强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研究,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探索并逐步形成促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
5、总结整理一年来本人在课程改革中好的经验、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并汇编成册。
推广符合课改精神,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操作方法,使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二、具体措施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2、公开教学,上好实践课,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新方向:信息化+学科融入专业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新方向:信息化+学科融入专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改革与发展。
在中职教育中,数学教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职数学教学向着信息化+学科融入专业的方向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教学改革路径。
一、信息化改革信息化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职数学教学也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开始致力于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是以课堂讲述和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而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成为了信息化教学的一大特色。
老师可以通过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得更加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网络教学网络教学让数学教学不再受限于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教师可以设计线上作业、线上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感受到数学的无限魅力。
网络教学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了解到更多丰富的数学资源。
3.虚拟实验信息化教学还可以通过虚拟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虚拟实验可以模拟真实的数学实验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实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二、学科融入专业信息化并非是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全部,学科融入专业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数学知识作为中职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应该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1.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中职数学教学需要将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数学对于专业的实际应用。
在机械专业中,可以将数学知识与机械设计、力学等专业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专业课程的应用和意义。
紧扣学生生活,养成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紧扣学生生活,养成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
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
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
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
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
通过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
为此,要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运用生活中的例子,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数学教学方面,一直以来就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单纯的重视考试分数、重视记忆而不重视理解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让数学教学更加有意义,更加有效。
“以学为中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它将学生成长和发展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把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以及思维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主、自主和积极。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很多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例如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游戏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活跃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探究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为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讨论的方式来探索问题,并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数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理论和实验,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突出数学的实际应用数学不是单纯的算法和公式,它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突出数学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例如在学习函数时可以引入实际案例,如温度变化、汽车的加速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
四、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它是指在数学思维过程中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判断、演绎等技能。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掌握这些技能。
例如,可以引入形式化推导、归纳法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体而言,如果我们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要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教学环境。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究
1 新课 改对数 学教 师提 出的新要: I 求 3 J
新 课程 理念 给课 堂教 学改 革带 来 了深 亥 的变化 , 0 同时对 数 学 教 师也 提 出 了更新 、 高 的要求 。首 先 , 更 教 师 必须 掌握 基本 的教 育理 论 , 有 渊博 的专业 知识 , 具 具有 现 代 教育 教 学 理 念 ; 次 教 师应 提 高使 用 现代 信 息 其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学师范生专业技 能的培养 措施
4 1 编 制《 . 高师学 生 专业 技 能培 养手册 》 科 学规 范管 理 专业 技 能培养 工作 。 为 使专业 技 能培 养工 作 规 范化 、 常久 化和 制度 化 , 应结 合 教育 部 公 布 的《 等师 范学 校 学生 的教 师职 业 高
基 础教 育课 程改 革需要 跨 世纪 的优 秀 教师 . 师 院校 是 培养未 来 教师 的摇 篮 , 高 如何适 应 基础 教育 课程 改
革 的需 要 , 国家培养 出大量合 格 、 秀 的教师 , 高师 院校 义 不 容辞 的责 任 . 为 优 是 因此 , 高师 院校必 须 认 真 研 究 新 课改 对数 学教 师 的基本 要求 、 学师 范 生应具 有 怎样 的专业 技 能 、 数 如何 更加 有效 地培 养数 学师 范 生专业 技
技术能力 ,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 ; 第三 , 教师要熟悉和掌握现代数学教学模式 , 具有教学
设计、 教学 实施 和教 学评 价等方 面的 能力 ; 四 , 师应具 备 数学 教育 教 学研 究能 力 , 自己不仅 是别 人 研究 第 教 使 成 果 的消 费者 , 应是 教 育改革 的研究 者 ; 五 , 师要具 有 终身 学 习和合 作 交流 的意识 , 断更 新 自己的 知 更 第 教 不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心得体会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心得体会110月21下午,晋江市初中数学教师一行100余人到达莆田市第九中学和哲理中学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封闭性培训,在这七天的时间里,共举行了16节课的同课异构和6场专家讲座,在此期间,我从授课教师和专家讲座中学到许多数学经验,也针对自身的一些不足进行了反思和改进,现总结如下:一、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提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什么,是教学的材料,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
教学实际不同,教学的目标有别,教学中使用的材料就不可能完全相同。
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自主地选择、组织适合自己需要的教学材料,而不能过分依赖手中现成的课本。
教师应当潜心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分析教材的优势和弱点,认认真真地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就要从实际出发,取教材之长、补教材之短,“自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教材。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学会客观求实地看待教材,自主创新地选择、组织和使用教材。
在这一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课异构中,十六位教师均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情景引入、例题和练习题,跟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同课异构教研模式更能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了准备莆田市的这一节同课异构课,我校数学组进行了专题磨课,在教研活动中,各位组员各抒己见,深入研讨,立足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听课结束后的交流会上,所有与会老师都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想法。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学校学院院名 XXX[摘要]文章根据近年来义务教育的要求,从更新数学教育观念,树立教学能力培养及结合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育的内容,途径等特点,提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简要的介绍[关键词]能力培养教育观念把能力培养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本文拟就中学教学中关于能力培养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能力培养观念专家认为:“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能力培养的前提。
”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
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能力培养融于教学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这就是数学教学的能力培养。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育的特点各学科都有本学科特定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特点。
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
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能力培养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据此,我认为,能力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素质的教育大纲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几点认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摘要】笔者通过深入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并结合自身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路径应充分实现“四个转变”:转变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教学内容——创设数学生活情境,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数学学习方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转变教学工具——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学习资源,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具体目标与最终目标的有机统一: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培育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简称《标准》)的实施揭开了新一轮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序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因此,在这新一轮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如何认识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教学改革路径应实现哪些重要转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也将针对上述问题简要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目标是具体目标与最终目标的有机统一,其中具体目标是指在小学数学学习完成阶段要达成的基本目标,它包括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而最终目标则从综合角度考虑,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成优秀人格品质的形成,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具体目标: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培育学生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的程度,能在实践中自觉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具有量化意识和良好数感的能力、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数学推理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与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能力。
把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育学生数学素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能够便于衡量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与考查学生的现实掌握程度。
新修订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核心素养
新修订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核心素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数学教育也在逐步进行改革。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对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
与传统的数学教育相比,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应用能力。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还增加了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探究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包括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当今社会,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需要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数学核心素养所强调的。
在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注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探究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还强调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无疑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探究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需要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数学核心素养所强调的。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推进实训教学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建设 事业 的发 展 . 社会 对人 才 的需 求越 来 越 多样 动性 和 积极性 。 化 。 需 要设计 、 既 研究 型人 才 , 又需 要应 用 型人 才 。 二、 高校 实训教 学 自身发展 的优势 虽 然有诸 多 的弊端 .但是 高校 实训 教 学也 有 高 校 的教学 由理 论教 学 和实践 教学 组成 。两 者具 有 同等重要 的地 位 。 随着 时代 的发展 , 会对 现代 自身发展 的优 势 , 社 表现 为 : 教 育提 出更高 的要求 .高 校扩 招产 生 的高校 学 生 f) 期理 论准备 充分 1 前 在 实训 教学 之前 。教师 和学 生都 能做好 各 自 基 础水平 参差不 齐 现象 .使实 践教 学工 作 同理论 的前期 准备 工作 。教师 在注重 理论 讲解 的同 时会 教 学工 作一样 , 面临着 严峻 的挑 战 。 传 统 实训教 学体 系的弊 端 及 时提 醒 和 引导 学生 注 意实 训 的具体 操 作 细 节 . 从 目前高 校 的实训 教学 的状 况看 。存在 的问 有 助 于 消 除学 生市 场 调研 时 容 易 出现 的盲 点 、 误
一பைடு நூலகம்
、
题 和 弊端很多 .使传 统 的实训 教学 体 系 己远 不 能 区 。学 生能 够在教 师指 导下 , 合 实际情 况 , 据 结 根 适 应 目前高 等教育 的发 展 .与培 养具有 丰 富 的创 调研课 题 .提前做 好拟 定操作 性 强 的调研 计划 和 新型人 才 的要 求极 不适 应 。主要 表现 以下几 个 方 编制合 理 的调研 预算 等准备 工作 。 面: f 有充 裕 的时间进 行实训 教学 2 1 学生 可 以利 用课 外时 间和周 末 时 间安 排小 型 f) 1实训实验 室硬 件建 设 和管理模 式滞后 。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例文(二篇)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例文本班级学生总数为____人,男性学生____人,女性学生____人。
经过两年的新课标教材学习,学生已对基础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并逐渐适应了新教材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方法。
大多数学生已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为学习本册教材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教材结构与特点分析本册教材在教学内容安排与处理上,遵循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理念与原则,旨在确保教材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以及儿童的年龄特征,保持与前几册教材风格与特点的一致性。
教材内容丰富,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展现知识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并倡导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以下为本册教材的几个显著特点:1. 笔算教学改进,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理念,重视数感培养。
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占据近一半课时(27课时),以笔算为主。
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遵循《标准》的计算教学改革理念,包括教学顺序的精心设计、教学步子的加大、算理的自主探索、现实情境中的计算意义理解以及笔算与估算的结合。
2. 量与计量的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强调感受与体验。
诸如千米、吨、秒等量与计量的概念,源于生活和生产的实际需求,虽抽象却与现实紧密相关。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设计现实、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下理解概念,经历探索和发现过程。
3. 空间与图形教学强调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
教材中包含四边形和测量等教学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观念,并在测量和四边形教学中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1. 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够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 熟练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够进行估算;熟练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数学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措施
数学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措施一、教学目标改革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明确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和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我们应该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注重内容的更新和拓展。
同时,教学内容应该更加贴近生活,引入实际问题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向学习(PBL)、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合作学习。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改革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评价的反馈和指导作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不足之处,促进他们的进步和发展。
五、教学技术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学技术也应该不断更新和改进。
我们应该引入先进的数学教学软件和工具,如数学建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和思维方式。
六、教师专业发展改革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
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发展,帮助他们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七、教学环境改革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教室设施的更新和改进,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资源。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1 .中职数 学教学策略方面改革实践经验 第一 , 应用分层次教学策略, 确保基础不同的各类学生 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在知识结构 、 学习能力 、 认知能力 、 数学基础方面都有所不同。实践教学
学园 l X U E Y U A N Leabharlann 2 0 1 4年 第 3期
中职数学教学 改革实践
潘 颖 广西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 学校
【 摘 要 】 中职生的发展与中等职业技能学习的需求应 当是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应当满足的两个 因素。本文结合 中等 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 , 首先从现今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着手 , 然后从教 学手段、 教学策 略、教学内容三方面对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进行分析。 【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数学 教学改革 问题 实践
一
的仅仅是为了追求升学率 ; 还有的中等职业学校片面追求技 能课程的教学 , 将数学课程教学时间一再压缩, 并随意减少 数学 的教学 内容 。正是 因为 中等职业学校对数学这门课程
缺乏重视 , 导致数学教师缺乏教学兴趣 ,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 提高。 2 .中职数学教 学内容不符合 中职生实际,中职生对学 习数 学这 门课程 的 兴趣 不大 首先 , 中职生往往在数学底子方面较差 , 过于高深的数 学理论既不符合 中职生的接受能力 , 也与 中职生的数学基础 不相适应 。 其次 , 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相关教材都只是 般高中数学教材的简单本 , 往往存在过于关注学科体系方 面 ,而 忽 略 了中职生 的实 际情 况 。
【 中图分类号 】 G 7 1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4) 0 3 -0 1 7 5 -0 2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在新课改实施后,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观察表达操作合作交流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150-01在新课标实施以后,教材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新教材的图文并茂。
特别是低年级,生动有趣的图画是新教材的一个突出之处。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这样图文并茂的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
下面是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
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
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例如:在教学课本P17的“比大小”时,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观察了一下,很快就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
2022新课标小学数学刘莉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心得
2022新课标小学数学刘莉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心得最近,学习了2022新课标小学数学刘莉《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
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些宝贵经验。
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的全发展。
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标,明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恰当的教学段,努为学创造个良好的有利益学全发展的教学情境。
从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下就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师。
”兴趣是学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动有趣的情境,如运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等,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让学在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的灵,充分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使学把学习作为种乐趣、种享受、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熟悉的活背景引,让学感受到数学处不在,使学对数学产亲切感,激发他们到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2022新课标小学数学刘莉《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还指出:“提倡让学在做中学”。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学具,让学多动操作,脑并,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的创造性。
数学源于活。
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在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2022新课标小学数学刘莉《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实践、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式”实践证明,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学会与他合作的法,进认识我、发展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数学技能培养一、数学技能概述技能是人们通过后天训练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
它一经形成,便具有近乎自动化和少受意识控制的特点。
人们无论从事哪种工作,都离不开与该工作相适应的活动方式,形成与该工作相适应的工作技能。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科学,更需要相应的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数学技能。
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探讨数学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的一般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大部分。
它们共处于个体技能的统一体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个体技能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个体的技能不断向前发展。
智力技能也叫智力活动技能,指的是人们通过学习与训练而形成的一种由一系列心理内部动作构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这种智力活动方式,有别于实践活动,具有三个与实践活动不同的特点:(1)观念性。
智力活动的对象是物质形式的客体在头脑中的映象,是一种观念的活动;(2)内潜性。
智力活动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默地完成,不易被觉察;(3)简缩性。
智力活动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觉察不到其活动过程的方式进行。
所以,智力活动就是在人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言语,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映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活动,而智力技能就是这种智力活动的方式。
例如,数学教学中的阅读、审题、联想、课题类化、构思,解题等智力活动方式,均属于数学的智力技能,都是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与训练,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人们在实践中接触客观事物,产生感性反映,形成感性映象。
再通过智力活动,对事物的感性映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理性反映,形成理性映象。
然后,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基本的思维形式,构成知识体系。
所以,知识是前人智力活动的产物。
学生在掌握前人的这种智力活动成果时,同样必须有相应的智力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数学教学本质上是数学的智力活动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怎样给学生传授必要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这些数学知识;而且还必须考虑学生是否具备掌握这些知识所必需的智力活动方式,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数学技能。
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必须在组织学生智力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缺乏学生智力活动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
智力活动及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对知识的掌握有着重大的影响,起着主导的作用。
智力技能不仅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且它本身又是智慧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生智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知识的多少,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智力技能的高低。
所以,智力技能在智慧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指的是人们通过学习与训练而形成的一种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构成的、合法则的随意行动方式。
它区别于智力技能的根本特征,在于这类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外部动作构成的,是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一种合法则的随意行动方式。
所谓随意行动,指的是这种行动的发生及形成,是受意识支配,受计划调节,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的。
它具有五个特点:(1)完成意志活动的某种冲动存在;(2)对行动目的的表象;(3)对手段的表象;(4)实现行动的意向;(5)意志的努力。
所以,操作技能是一种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构成的、合法则的随意行动方式。
作为操作技能的行动方式,在不断的练习中形成,又在不断的练习中高度熟练而巩固。
这种熟练了的行动方式,在执行时,不需要高度的意识控制,可以在自动化水平上实现,变技能为技巧。
操作技能与称之为动作的原理、法则、方法等操作性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操作性知识对动作的方向、幅度、速度、力量和顺序等的选择与确定都起着调节作用,是动作方式的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然而,技能是一种行动方式,它与知识是不同的。
知识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映象,仅对行动起调节定向作用,并不是行动本身。
因而,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技能看作是知识的应用。
数学知识的应用需要数学技能,却不等于数学技能。
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共处于个体技能统一体中的一对矛盾。
当活动方式呈内潜型时为智力技能,呈外显型时为操作技能,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个体技能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个体的技能不断向前发展。
数学技能是数学的智慧和能力在活动方式上的表现。
相对于我们在前面已经探讨过的十一种数学综合能力的行动方式,形成相应的十一种数学综合技能。
它们是(1)抽象概括技能,(2)命题判断技能,(3)逻辑推理技能,(4)空间想象技能,(5)领会理解技能,(6)运算解题技题,(7)测量作图技能,(8)言语表达技能,(9)自学研究技能,(10)审美鉴赏技能,(11)开拓创新技能。
其中,前五种侧重于智力技能,内潜性强;中间三种侧重于操作技能,外显性强;最后三种是智力技能与操作技能的高度综合而形成的和谐统一的创造性技能。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与训练,形成这十一种数学技能,并在反复的练习中巩固和发展这十一种数学技能。
例如,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运用命题判断技能和领会理解技能,审查题意;要运用抽象概括技能与空间想象技能,展开联想;要运用逻辑推理技能和自学研究技能,将课题类化。
这些活动方式都是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属于智力技能。
然后,运用测量作图技能,绘出图形,运用运算解题技能,进行解答,运用言语表达技能,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些活动方式都是具体的、外显的、可操作的,属于操作技能。
如果学生在解题时进行独立思考,有所研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则又是自学研究技能,审美鉴赏技能和开拓创新技能综合运用的表现。
所以,学生解决任何数学问题,都是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协调活动,共用作用的结果。
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练习与解决,巩固和发展这些数学技能。
二、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原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是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反映”,“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反映方向——向知觉、表象和概念方面转化的结果。
”这种转化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来实现的。
在每个阶段上都产生新的反映和活动的再现以及它的系统的改造。
这就是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理论的基本点。
任何活动,从其结构或机制方面来说,都存在着活动的“定向、执行和检验”这样三个部分。
活动的定向部分是活动的执行部分的调节机构,是顺利地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前提。
活动的执行部分是活动的工作机构,借此对活动的对象(物质的或观念的)进行改造。
活动的检验部分是监督活动进行的机构,把活动所得的结果同所给予的样本相比较,藉助于检验部分所得的反馈信息,使活动的定向部分与执行部分得以矫正。
因此,任何活动机制都是一种包括控制机构(活动的定向部分),执行的工作机构(动作的执行部分)与比较机构(活动的检验部分)的周密的控制系统。
具体到智力活动与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养,一般需经四个基本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活动的定向阶段就是了解、熟悉活动,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活动的定向映象。
它不仅向学生呈现活动的原样(实践模式),而且还要说明活动的目的、客体和方式,以形成完备的活动的定向映象。
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要把所要形成的智力活动“外化”,通过直观教具,探索这种活动的原始的即物质的(实物的)或物质化(实物的代替物如模型、图表、图象、图形等)的形式,确切地确定其内容,从而拟定这种活动的实践模式。
二要以学生能独立审察和完成为原则,通过审察分析,把活动的原样(实践模式)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建立起学生既能看懂又能独立完成的操作程序。
三要在对学生进行活动的示范或讲解时,把这种活动的操作程序以物质或物质化的形式完整地展开,演示并指出它的一切操作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定向映象。
四要在活动的示范或讲解过程中,注意变换活动的对象,使活动得以概括,让学生已建立起来的完整的定向映象向概括的定向映象转化。
这正如加里培林所说,“只有从活动的展开及其概括的结果中,学生才会清楚活动的真正内容。
”2、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这个阶段也叫做“活动以物质或物质化形式形成的阶段”。
在物质的活动形式中,动作的客体是实际事物,是对象本身。
在物质化的活动形式中,动作的客体不是对象本身,而是它的代替物,如模型、蓝图、图解、图样、图象、图形、标本,以至记录等等。
这些东西模拟出实物的某些本质的特性和关系,保存着事物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能够使用它们进行外部活动,把它们加以对比、测量、移动和改造等等,因而,它们在极大程度上扩大了形成新的智力活动的可能性,而在数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
这正如加里培林所说,“只有物质的(或物质化的)活动形式,才是完备的智力活动的源泉。
”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要使学生完成展开的活动,对列入操作体系中的每个分解动作都要切实完成,并要对每个分解动作进行客观的检验。
二要注意不断变更活动的对象,使活动方式得到概括。
三要及时把这种展开的概括的活动方式向相反的方向改造,即把组成这一活动的某些操作加以简化,以保证对活动的高度自觉性,这种自觉的简化要求学生作较多的独立的简化练习。
四要与言语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边做边说或边说边做。
3、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外部言语活动阶段的特点,是活动离开了它的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而以外部言语形式来完成实在的活动。
它又分为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和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并呈现前者向后者发展的态势。
活动向言语方面转化不仅意味着用言语来表达活动,而且首先意味着在言语中完成实在的活动;不仅意味着关于活动的报导,而且意味着活动具有了新的言语形式。
加里培林说得好:“言语活动的真正优越性不在于脱离与实物的直接联系,而在于它必然为活动创造新的目标——抽象化。
而抽象化则使活动大大地简化——消除了活动的变式。
抽象化创造了不变的对象,进一步保证了活动的高度定型化,也保证了活动的迅速自动化”。
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出声的外部言语,正确地反映出活动的实在内容,并以数学专业的言语方式简练地表达出来,二要促成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向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转化,与物质活动的一定因素和程序联系起业,妥善安排好字词句,使它们按照物质活动的进程而配置起来。
三要根据其他参数对外部言语形式进行一系列改造,经过有顺序的简化,保证它各方面的概括,并对这些简化进行自觉的练习和扎实的掌握,以便它们成为活动向个体意识的内在的智力方面转化的可靠依据。
4、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是活动达到智力水平的最后阶段,也是名符其实的智力活动的形成阶段。
内部言语首先是为固定智力过程的个别因素与调节过程的进行而服务的。
它在结构上也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是带有谓语的性质,不再是扩展的与合乎语法的,而常常被简缩得不合语法结构了。
加里培林认为:“真正的内部言语,其特征并不是词的成分的片断性,而是这样一种情况,它的进行是自动化的而且基本上处于自我观察的界线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