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件及复习题
中考物理基础复习:第3单元《物态变化》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4〕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数量关系是T=t+273.3.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二十三分。
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异同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二十三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二十三分。
②继续吸热.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二十三分。
〔2〕凝固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如左图所示〕 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固体, 温度不断降低.〔如右图所示〕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①到达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二十三分。
D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二十三分。
考点二 物态变化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二十三分。
1.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等.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如左图所示〕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如 右图所示〕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①到达熔点;
4.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它的分 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 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 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 相平。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
2. 汽化的两种方式:
表面 缓慢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 空气流速
汽化
内部 表面 剧烈
不变 吸
【点拨】
(1)蒸发能使它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所以它具 有 制冷 作用.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 温度达到沸点 ;② .
继续吸热 两者缺一不可.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 与 气压 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48 ℃;海 波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4所示 BC 段表示熔化 过程,海波熔化共用了 3 分钟; 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内能增大;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40℃时海波处 固 态,50℃时海 波处于 液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 并存”).
3.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 和压缩体积. (1)家里的煤气罐中的石油气是通过 压缩体积 的
方式液化的. (2)雾和露的形成是通过 降温 的方式液化的. (3)气体液化,使其体积变 小 ,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 升华和凝华(10年1考,2010年考)
固体 气体
气体
吸
固体
放
【点拨】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如用于干冰人 工降雨.
变式拓展2:(2019·衡阳)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 要吸热的是( D )
三、 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条件
例3 如图10所示,一个烧杯中盛有碎冰,把装有 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中(试管底部不接 触烧杯底),对烧杯缓缓加热,当烧杯中有一半 冰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A ) A. 不会熔化 B. 熔化一半 C. 全部熔化 D. 有可能熔化一小半或更少一些
续吸热,但她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课件温度计和物态变化
课堂互动
9、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快,是利用水 蒸发 时 会 吸 热来降温的。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 不让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 水 凝固 时会 放 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
课堂互动
10、“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炖 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 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4—7 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 间冒出大量的“白气”液,化这是__________现象(填 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这是水蒸气内的 _______能转化为煲盖的机械能。若汤的沸 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 汤 __不__会___ (填“会”或“不会”) 沸腾。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 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 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课后巩固
3、把与下列过程相关的物态变化填在题后的横线 上:(1)用蜡水浇铸玩具模型 凝固 ;(2)经过冷藏的 饮料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液化 ;(3)用久 了的钨丝变细升华 ;(4)点燃的蜡烛“流眼 泪”熔__化____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 林斯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罗曼·罗兰 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你发现错了。重新再来,别人不原谅你,你可以自己原谅自己。千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 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是勤劳的农夫,在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爱心,他们付出的心血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只有一个:收获爱心。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我这一生就只有两样不会,那就是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一个从来没有失败过的人,必然是一个从未尝试过什么的人。 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物理中考总复习《物态变化》课件
(2)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变化是_不__均__匀___(选填“均匀”或“不
均匀”)的.
(3)根据图甲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__正__在____(选填“正在”或“将 要”)沸腾;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_液___化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LOGO
目录 CONTENTS
考点
1
温度
2 熔化和凝固 3 汽化和液化
4 升华和凝华
LOGO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
单位:摄氏度,符号: ℃ 摄氏温度规定100℃0 ℃::冰沸水水混的合温物度的(温1度个标准大气压下)
构造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
①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里,不能接
6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 4
2
0
-2 -4 -6 -6 -6 -6 -6 -8
状态 液
液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固 固固 固 固
固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全方位突破
(1)当实验进行到22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下图所示,读
数方法正确的是__B______(选填“A”“B”或“C”),此时 混合液的温度是_-__1_1____ ℃;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___-_6____ ℃,当实验进行到17 min时, 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_固___液__共___存____态; (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_晶___体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低______(选填“高”
中考物理总复习 考点讲解 第4讲 物态变化(含16年中考)试题 新人教版
模块三热学第4讲物态变化1.(2016·泰安)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C)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16·永州)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B)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3.(2016·西宁)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4.(2016·河南)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示数是37.3℃.5.(2016·扬州)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3)(填序号).(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6.(2016·娄底)在珠穆朗玛峰上,水沸腾的温度只有72 ℃,是因为高山上的气压低,所以水的沸点低(填“高”或“低”). 7.(2016·枣庄)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8.(2016·重庆A 卷)小杜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选用了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如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78℃;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 min 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6℃.9.(2016·湘潭)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吸(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 点是液态,在G 点是固态.(均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 的冰和萘,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物质熔化时间/min 冰9 萘4绿版练模块三热学第4讲物态变化1.(2016·遵义)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2016·扬州)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D)3.(2016·武汉)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4.(2016·河南)如图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B)A.蜡的熔化 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 D.玻璃的凝固5.(2016·乐山)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A.草叶上的露珠 B.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C.草叶上形成的“霜” D.湖面上的冰化成水6.(2016·内江)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D)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7.(2016·黄石)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 ℃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8.(2016·滨州)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9.(2016·东营)按照“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建设绿色生态东营”的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将大力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工程.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的水面面积大,大量水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且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湿度和气温.10.(2016·荆门)如图所示,烧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塞紧的橡皮塞上分别插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停止加热,用注射器通过玻璃管给烧瓶抽气(填“充气”或“抽气”),水又重新沸腾.第10题图第11题图11.(2016·河源)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A(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80℃.12.(2016·泉州)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B;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的温度数据,描绘出的对应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填“升高”或“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13.(2016·烟台)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C)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14.(2015·烟台)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15.(2016·江西)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红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积水多的地方就很难干.【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身边可利用的器材:天平(砝码)、水、烧杯若干、量筒若干【方案一】(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天平、水、两只相同的烧杯;(2)可以使用天平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烧杯中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②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平衡,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方案二】(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水、两只相同的量筒;(2)可以使用量筒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量筒中分别倒不同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水的体积,计算出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③如果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相同,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交流与评估】你准备选择方案一(或二)来进行探究,其优点是能观察到质量的微小变化(或操作简单),不足之处是天平的操作较为烦琐(或量筒口径太小蒸发较慢).。
2016年中考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件及复习题物理课件PPT
三、探索宇宙 1.地心说:①___地__球___居于宇宙中心,太阳和其他行 星围绕②___地__球___转动。 2.日心说:①__哥__白__尼__提出了“日心说”,②__太__阳___ 居于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转动。
四、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冷__热__程__度________。 2.温度计 (1)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①_液__体__的__热__胀__冷__缩 的原理制成的。 (2)使用方法
3.(2013山东济南)泉城四季,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 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 分子组成。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 A.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 B.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 C.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 D.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
4.(2015辽宁大连)如图是某同学做 “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甲、乙两 个瓶子中,一个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 氮气体,一个装有空气。已知二氧化 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则___乙__瓶中装有二氧化氮气 体。抽掉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 色基本一致,说明气体的分子是不停地_做__无__规__则__运__动_的。
94.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80.纵不能万丈光芒,也要倒在追梦的路上! 21.成功的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做别人敢做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艳阳天。
33.成功的人,绝不是每天坐着等奇迹发生。他们知道,任何奇迹发生之前,必须经一番努力。你不主动去争取创造,只有呆望着别人成功。放弃很容易,但最终会一无所得; 坚持很难,但最后 一定会有所收获。 成功不是因为别人走你也走,而是在别人停下来的时候,你仍然在走!
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 视线⑦___要__与__表__面__相__平___________________。 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⑧_单__位__。
2016年中考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件
第十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走进微观 1.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由水、火、土、气组成,称为 四元素说”;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 “①________
五行说 ”。后来人们认识 水、火、土组成,称为“②________
到若将物质无限地分下去,所得颗粒越分越小,小到这
种颗粒能保持物质的性质不变为止,通常所说的物质
放入腋下测温。
五、熔化和凝固
1.熔化
固态 变为②________ 液态 的过程。 (1)定义:物质从①________ 吸 熔化过程要③________ 热。 熔化 时的温度。 (2)熔点:晶体④________ 熔点 ; (3)晶体熔化的条件:(Ⅰ)温度达到⑤________ 继续吸热 (Ⅱ)⑥________________ 。
(5)蒸发与沸腾的比较
液体表面 任何 缓慢
内部、变
汽化
吸收
2.液化 气态 变为②________ 液态 的过程。液 (1)定义:物质从①_______ 放 热。 化过程要③________ 降低温度 ⑤_________ 压缩体积 。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④_________;
居于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转动。
四、温度与温度计 冷热程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 2.温度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1)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①_____________ 的原理制成的。
(2)使用方法
被测物体的温度 。 估:估计②_________________ 合适量程 选:据估测温度选择③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计。 量程和分度值 看:看清温度计的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浸入被测液体 中,不要接触 放:玻璃泡全部⑤________________ 容器底或侧壁 。 ⑥________________ 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 要与表面相平 视线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单位 。 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⑧_____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3章《物态变化》课件
中考考点精讲精练
考点1 温度和温度计 考点精讲
【例1】(2016广东)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如题图1-3-1所示的温度 计的一段截图,读数是________℃.
思路点拨: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 在零刻度线以下,示数为-3℃.
D. 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6. (2015娄底)小华设计了如图1-3-6所示的甲、 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热__胀__冷__缩__ 性质制成的;
(2)该实验应选用___碎__冰__块_____(填“大冰块”或 “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考点2 熔化和凝固 1.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2.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晶体熔化时
要__吸__热__,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3.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晶体的液体
凝固时要__放__热__,但温度保持不变. 4.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考点3 汽化和液化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考点梳理
考点1 温度 1. 温度是指物体的__冷__热__程_度_,单位为摄氏度,符号
为℃. 2. 摄氏温度中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在1
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0℃与100℃之 间等分为100份,每份为1℃.
3. 正常人体的温度约等于___3_7_℃___.人体感觉比 较舒适的温度一般是26℃左右,所以夏天家里空调一 般设置的温度在26℃较好.
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 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 (2016河源)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答案】D2.(2016巴中)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答案】D3. (2016咸宁)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
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答案】C4.(2016镇江)某同学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根据图像不能()A.知道冰熔化时的温度B.判断出冰属于晶体C.求出冰熔化前的质量D.比较冰和水的比热容大小【答案】C5.(2016扬州,第3)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答案】D6.(2016天津)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 min是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 min是物质处于液态答案:B7. (2016黄冈)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答案】A8. (2016雅安)雅安的蒙山茶自古为贡茶之一, 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打开茶叶盒, 茶香飘满屋———是茶叶的升华现象B. 泡茶时, 部分茶叶上浮———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C. 茶水太烫, 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答案】A9.(2016邵阳)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球,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A.液化放热B.蒸发吸热C.凝固放热D.升华吸热【答案】B10.(2016宜宾)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B.冬天江河结冰C.春天白雾弥漫D.阳光下露珠变小【答案】A11. (2016厦门,第14)据厦门市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2016年1月25日,岛内东渡观测站和同安莲花观测站测到的最低温度,分别创下了厦门市岛内、外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 温度与物态变化
• 熔化与凝固
•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汽化与液化 液 气
• 6.汽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汽化要吸 任何 收热量。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 (1)蒸发: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在 温度 表面积 温度下都会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 :
态直接变为 气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是一 固 态的过程,是一
• 【例 1】(2014· 邵阳市)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 B 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 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 (3)温度计测物体温度的步骤:估、选、放、读、取。
• 3.体温计:它的量程是35~42 ℃,分度值是0.1 ℃。 它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特殊的结构——缩口,使得它可 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一下,使直管中的水银回 到玻璃泡中。
固 态变为 液 态的过程。晶体在熔 • 4.熔化:物质由 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 液 固 态的过程。晶体在凝 • 5.凝固:物质由 态变为
• 试题剖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 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 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质由气态 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 升华。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属于 液化现象,故A选项不正确;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液化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选项正确;霜和 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 象,故C、D选项都不正确。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一、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在0 ℃到100 ℃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温度计的使用:①使用前需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③读数时玻璃泡仍然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相平。
④液体温度计测量范围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也不能高于其沸点。
二、三种常用温度计1、实验用温度计:①实验室里测量物体的温度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20℃~110℃③温度计中的液体是水银或煤油2、寒暑表①用寒暑表测量室温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30℃~50℃③寒暑表中的液体是酒精3、体温计①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②分度值是0.1℃,量程是35~42℃,人体正常体温是37℃③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使用体温计前,要用力甩几下,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水银遇冷收缩时,水银能从这个缩口处断开,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
三、物态变化1、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液化放热。
3、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4、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5、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6、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四、热学现象1、气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①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
③蒸发是缓慢的气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气化现象。
2、(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的快慢。
中考温度、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一、知识结构: 熔点和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_相_同
熔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_晶_体 具有一定的熔点,非_晶_体 没有一定的熔点
化 晶体熔化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
和 凝
(2)不断吸热 ; 特点:温度_保持不变_ ,需_吸热
固 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
温度/℃
温度/℃
熔化曲线
凝固曲线
物 态
例子:冰变成水(熔化);
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 _上_表_面相平。
几种温度计对比:
二、【典例分析】 例1、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
是( D )
例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 水的温度是 100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
“-4.7℃,读作 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 例3、如图所示,体温计示数是 37.8 ℃。
例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D )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例3、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B) A、湖面上的水结成冰 B、树叶上形成的白霜 C、山间形成的浓雾 D、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三、中考热身:
华 和 条件:升华需吸热,凝华需放热
凝 华 常见例子:
(1)在北方冬天里冰冻的衣服干了(升华)
பைடு நூலகம்
(2)用“干冰”保鲜、人工降雨(升华)
(3)冬天早晨瓦上的霜或下的雪(凝华)
▲注:早晨的雾、露(液化)
二、【典例分析】
例1、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B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 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 D、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定义:物质从①__液__态____变为②___气__态__的过程。汽 化过程要③____吸___热。 (2)两种方式:④___蒸__发___与⑤__沸__腾____。 (3)沸点:液体⑥__沸__腾___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Ⅰ)温度达到⑦___沸__点____; (Ⅱ)⑧_继__续__吸__热__。
这是我工作的学校,现在也是母亲没有预计的旅店了。母亲常说,无事莫如三堂。三堂,就是学堂、庙堂、祠堂。年初,我连哄带骗、好说歹说,让母亲离开了她空巢的老家。短短几天,母亲便意兴萧索了。我知道,离巢的老人比老人空巢更加无助、冷清和落寞了。 锁着母亲,其实是我最大的心殇。年前,要强的母亲、88岁的母亲,终于用一根拐杖走上了暮年。她是摔伤的,卧病一年后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只是她迈上几步,两腿颤颤巍巍的,让一边看的人更加着急。刚开始,母亲在我房间里走走,坐坐。一次,母亲居然一个人走下了四楼。我看见她的时候,她坐在一丛石楠树下,她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闲聊。两位耳背的老人,大多听不清对方讲的什么,但这不影响她们交谈,她们聊得那么的开心。
答案:D
1.(2015贵州遵义)下列各项排列中,按尺度的数量 级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原子核、分子、地球、银河系 B.分子、电子、地球、太阳系 C.分子、生物体、银河系、太阳系 D.分子、原子核、地球、银河系
2.(2015山东济宁)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 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假 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 后顺序的是( )
有些时间,总让你阵痛一生;有些画面,总让你影像一生;有些记忆,总让你温暖一生;有些离别,总让你寂静一生。其实,我们都不能要求明天怎么样,但明天一定会来,这或许就是人生。 时间,带来了一切,又悄然地带走了一切,有如那一片云,轻轻地飘过你的头顶,有不留痕迹的去向远方。云,只是自然的一分子,而人却是红尘的精灵,有血有肉,有魂有灵,会高于自然界的任何物种。花开有悦,花落低迷,我们人为地给花儿的一生粘贴了悲喜的标签。岂不知,即便是洒向大地的天使—雪花,可以清晰地感知,扑向大地的一瞬间,就注定了它的死亡,不管它是圣洁的,还是唯美的。
A.①→②→③ C.①→③→②
B.③→②→① D.③→①→②
考点 2 分子动理论与温度
例2 (2014山东济南)“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 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是 唐代诗人高骈的诗作《山亭夏日》,堪称文学与科学 完美结合的典范,全诗四句皆与物理知识有关。请你 分别在下面每句的重点词语下加上着重号,并写出相 应的物理知识。
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B选项,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C选项,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 散,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D选项,冬天,室外冰冻的衣 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选A。
答案:A 解题技巧: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
5.小明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他的体温是__3_6_._5__℃。
考点 3 物态变化
例3 (2014山东济南)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 液化的是( ) 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解析:A选项,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
2.凝固 (1)定义:物质从①___液__态___变成②__固__态____的过程。 凝固过程要③___放_____热。 (2)凝固点:晶体④___凝__固___时的温度。 (3)晶体凝固的条件:(Ⅰ)温度降至⑤_凝__固__点___; (Ⅱ)⑥_继__续__放__热_。
3.固体分为①___晶__体____和②___非__晶__体__两类。晶体与 非晶体主要区别是③____有__无__熔__点____。同一晶体的凝 固点和它的熔点④_____相__同______。
解析:“水晶帘动微风起”,帘子原来是静止的,风把它吹动了,说
明力改变了水晶帘的运动状态;“满架蔷薇一院香”,整个院子里都能 闻到蔷薇花的香味,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
答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解题技巧:认真审题,从题目的文字中发现提示性的信息,考查了
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 视线⑦___要__与__表__面__相__平___________________。 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⑧_单__位__。
3.体温计
(1)用途:测量人体体温的温度计。 (2)测量范围:从①__3_5__℃____到②___4_2__℃___,分度值 为③__0_._1__℃___。 (3)使用方法:使用温度计前要④__用__力__甩__几__下__,使管 内液体靠⑤____惯__性____回到35 ℃以下,然后将体温计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走进微观 1.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由水、火、土、气组成,称为 “①_四__元__素__说_”;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 水、火、土组成,称为“②__五__行__说__”。后来人们认识 到若将物质无限地分下去,所得颗粒越分越小,小到这
种颗粒能保持物质的性质不变为止,通常所说的物质 就是由这种颗粒构成的。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 伏加德罗最早把这种颗粒命名为“分子”。通常,物 质是由③__分__子____或④__原__子____组成的。
估:估计②__被__测__物__体__的__温__度___。 选:据估测温度选择③____合__适__量__程_____的温度计。 看:看清温度计的④___量__程__和__分__度__值________。 放:玻璃泡全部⑤___浸__入__被__测__液__体___中,不要接触 ⑥___容__器__底__或__侧__壁___。
我以为,我已经把您藏好了,藏在那样深,那样蜿蜒的,曾经的心底。我以为,只要绝口不提,只要让日子静静地过去,那样我就不会悲伤,所以我努力地告诉自己,这个六月,我微笑着面对天国--您生活的地方:我很好,您好吗? 鬓角的白发,脸上的皱纹,山样的身影,仿若昨天。我知道,那不单单的是一道背影,而是一种恒久的爱。窗台上,滴落的雨滴,轻轻敲击着我的心,可以不再有雨吗?
锁着母亲的日子,我回家更勤了。我怕她摔倒了,怕她烫着了,更怕她年迈的孤独了。有次,我出门,母亲明明是坐着的,可我走出楼道,偶一回头,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的看着我。这种情形,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迎我回家是常见的,可这时候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份依赖和不舍。 母亲是听不见我的脚步声的,她一定在心里默数着我的步履,数着我走下四楼、三楼,再看我走出一楼的那一刻。我想母亲是老了,她能看见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心安了。母亲眼睛不好,她的目光抵达不了远方,但她浑浊的目光总能锁住儿子的背影。即使人来人往,亲情这个坐标,母亲说什么也不会丢失的。
七、升华和凝华 1.物质直接从①___固__态_____变为②____气__态_____的过程 叫升华; 物质从③____气__态_____直接变为④____固__态____ 的过程叫凝华。升华过程要⑤_____吸______热,凝华过 程要⑥______放_____热。
2.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灯丝变①___细____、 ②__冰__冻___的衣服变干;利用干冰升华时③__吸__热____, 可进行人工降雨、冷藏食品等。常见的凝华现象:冬 天的霜、雪、雾凇等,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 的固体冰晶。
3.(2013山东济南)泉城四季,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 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 分子组成。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 A.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 B.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 C.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 D.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
4.(2015辽宁大连)如图是某同学做 “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甲、乙两 个瓶子中,一个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 氮气体,一个装有空气。已知二氧化 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则___乙__瓶中装有二氧化氮气 体。抽掉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 色基本一致,说明气体的分子是不停地_做__无__规__则__运__动_的。
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母亲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校园,不见她的拐杖,也没听见那熟悉的叨唠声。我走出校门,看见母亲了。她坐在路边,正在揉着那条萎缩的腿脚。我很生气,大声地凶她:“谁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么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 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我没听她细说,我一把驮起母亲。我直起身的一瞬,心里微微一疼。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又像是我背着的小时候的女儿。 我背着她,轻轻地,走过一片艳阳,走过学生的目光。 这以后,母亲不出去而我上班时,我便锁着母亲了。
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6.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__熔__化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同时,手会感觉到凉,这 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__吸__收___(选填“吸收”或“放 出”)热量。
我锁着母亲,锁着她半年了。我把她的白发和叨唠锁在了四楼。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着岁月的眷顾。 最让母亲不堪的,这座灰旧的小楼还不是我的家。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常独自诉说。那时的母亲是孤独而忧郁的,她的叨唠里,最大的心结是走不回月下的故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