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课程设计 曾慧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油藏地质特征分析 ..................................................................... (2)1.1构造特征 ..................................................................... (2)1.2地层分布 ..................................................................... (2)1.3 储层特征 ..................................................................... (5)1.4 油藏特征 ..................................................................... ................................................ 8 二、地质储量的计算与评价 ..................................................................... (11)2.1油藏含油面积 ..................................................................... .. (11)2.2油藏地质储量 ..................................................................... .. (11)2.3天然气储量计算 ..................................................................... (12)2.4油藏地质储量评价 ..................................................................... ................................ 12 三、采收率评价 ..................................................................... ................................................. 13 四、油藏产能评价及合理产量论证 ..................................................................... .. (15)4.1 油藏产能评价 ..................................................................... (15)4.2 合理的产能设计与论证 ..................................................................... ....................... 17 五、发方式及开发层系论证 ..................................................................... .. (18)5.1开发方式的确定 ..................................................................... (18)5.2人工补充能量 ..................................................................... . (18)5.3开发层系的划分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样式
广油石油学院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GUANGDONG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 ***区块油藏工程方案2所在院系: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年月日打印时去除“扉页格式”四字扉页格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2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报告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所在学院 专业名称报告提交日期课程设计考核成绩教研室主任评阅人××××年××月 宋体、四号、单倍行距。
以下相同宋体、三号、居中、单倍行距黑体、二号、居中、单倍行距独创性声明1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中等设计内容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人员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报告作者1签名:年月日独创性声明22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中等设计内容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人员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报告作者2签名:年月日目录目录 (I)第2章书写规定[一级标题] (4)2.1字数要求[二级标题] 42.2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 42.3封面与扉页 42.3.2 题名 (4)2.3.4 扉页 (4)2.4目录42.5摘要与关键词 52。
油藏地质学课程设计
油藏地质学课程设计
一、设计背景
油藏地质学是石油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主要研究石油地质
和油藏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本门课程是探究油田采收率和寿命的关键课程之一,也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中难度较大、重要性比较高的一门课程。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石油行业发展的需求,我们设计了本次油藏地质学课程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有三:
1.提高学生对油藏地质和特征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加强对其应用
的掌握;
2.强调实践应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应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3.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增长经验,提高自身素质。
三、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油藏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
–理论学习:学生需要了解油藏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技术等;
–实践操作:学生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样本、岩心的采集、分析、取样,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
2.油藏物理特征分析
–理论学习:学生需要了解油藏物理特征分析的基础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等,掌握油藏的物理特性参数的测定方法;
1。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大纲最新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大纲最新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油藏开发过程及影响因素;2. 使学生了解油藏类型、油藏流体性质及油藏岩石物理性质,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3. 帮助学生掌握油藏评价、储量计算及开采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油藏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进行油藏评价、开采方案设计等;2. 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计算和软件操作能力,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油藏工程计算;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油藏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能源事业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质、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欲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学习成果。
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油藏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油藏类型、油藏流体性质、油藏岩石物理性质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油藏工程基础内容:油藏的分类、油藏流体的PVT关系、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等。
2. 油藏评价与储量计算:涉及油藏地质评价、储量分类及计算方法;教材章节:第二章 油藏评价与储量计算内容:油藏地质评价方法、容积法、物质平衡法等储量计算方法。
3.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介绍油藏开发策略、开采方式及方案设计;教材章节:第三章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内容:油藏开发策略、注水开发、气顶驱动开发等方法。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油藏工程是石油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石油工业的生产过程中,油藏工程是最基础的环节,掌握好油藏工程的基础知识是影响整个油田生产效益的核心因素。
因此,为了培养具有油藏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本课程设计将详细介绍油藏工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目标1. 理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理论知识:1.油藏地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2.油藏储量数量估算方法。
3.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模型。
4.油藏压力动态及其规律。
5.油藏采收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6.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技能:1.针对不同种类的油藏,进行储量估算和投资评估。
2.解决不同油藏储层中油气流动的基本问题。
3.收集、处理和分析油藏数据的基本能力。
4.把握油藏工程技术发展方向,掌握油藏工程常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形式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油藏地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2.油藏储量数量估算方法。
3.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模型。
4.油藏压力动态及其规律。
5.油藏采收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6.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2. 教学形式: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授课。
采用讲解和演示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
2.综合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室内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4.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对油藏工程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 英文授课:本课程将全英文授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国际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良好的互动环境:在英文授课的基础上,我们将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在课程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发起交流,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姓名:学号:班级:2014年6 月目录第一章油田概况---------------------------------------------------------------------- 41.1油藏地质描述------------------------------------------------------------------ 41.2油藏纵向非均质性评价 --------------------------------------------------------- 4第二章油藏的地质储量 ---------------------------------------------------------------- 62.1地质储量计算------------------------------------------------------------------ 62.2可采储量计算------------------------------------------------------------------ 62.3最终采收率评价---------------------------------------------------------------- 72.4其他参数计算------------------------------------------------------------------ 7第三章层系划分与组合论证 ------------------------------------------------------------- 83.1层系划分原则------------------------------------------------------------------ 83.2划分的层系-------------------------------------------------------------------- 83.3可行性论证-------------------------------------------------------------------- 8第四章注采方式选择 ------------------------------------------------------------------- 94.1注水方式选择------------------------------------------------------------------ 94.2注采井数确定------------------------------------------------------------------ 9第五章注采速度确定 ------------------------------------------------------------------- 95.1油井产能分析------------------------------------------------------------------ 95.2油藏压力保持水平------------------------------------------------------------- 105.3合理注采比------------------------------------------------------------------- 10第六章油藏开发指标预测 -------------------------------------------------------------- 106.1无水采油期开发指标预测------------------------------------------------------- 106.2含水采油期开发指标预测------------------------------------------------------- 146.3指标预测结果----------------------------------------------------------------- 14第七章方案的经济评价及方案优选 ------------------------------------------------------ 167.1评价指标说明----------------------------------------------------------------- 167.2指标评价结果----------------------------------------------------------------- 167.3方案优选的结果--------------------------------------------------------------- 18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 ------------------------------------------------------------------ 19附录--------------------------------------------------------------------------------- 20第一章油田概况1.1油藏地质描述本区是胜利油田XX区块,含油面积8.17km2,具有10个小层,顶深从2195m到2257m不连续,平均深度2224.4m;每个小层厚度不均,最小厚度为2.61m,最大厚度为4.38m,平均厚度3.555m;孔隙度分布比较均衡,最小值为0.23296,最大值为0.24864,平均孔隙度(按厚度加权平均)为0.237928;渗透率也不均衡,最小值为85.05×10-3μm2, 最大值为280.896×10-3μm2,平均渗透率(按厚度加权平均)为186.007×10-3μm2。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方案
前言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是本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综合学生三年来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实习所获得的知识,对给定的油藏,进行油藏工程设计,从而接受油藏工程师的初步训练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由于学生平时所学知识都是分门别类和抽象的,与实际应用还相差甚远,如何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学生需要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工程能力的学习环节,课程设计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良好机会。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油藏,因此,通过一次课程设计,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工程问题。
但是,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不同的两个油藏,每一个油藏工程设计都要经历类似的步骤和程序,油藏工程设计的方法和原理都是相通的,因此,任何一个油藏的工程设计都能够让学生得到油藏工程师最基本的训练。
油藏是一个深埋地下而无法进行直接观察和描述的地质实体,人们所说的油藏都是根据各种间接资料所描述出来的概念模型。
资料有多寡,思路有不同,方法也迥异。
因此,不同时间,不同人做出的油藏工程设计也必将有所不同。
油藏工程的课程设计并不要求学生拘泥于局部的细节,而是要学生对设计有一个宏观和整体的把握。
只要设计思路正确,设计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现有资料,并灵活运用了所学理论和方法,设计就是一个好的设计,课程设计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个油藏的发现是以油藏上第一口油井的出油为标志的,第一口出油井通常称为发现井。
在油藏被发现以后,即进入油藏开发阶段。
一个油藏的开发,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油藏发现、油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与实施、开发监测与调整,油藏废弃。
油藏开发之前,首先要做开发方案设计,对油藏开发做出全面部署。
油藏往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同一地质背景下形成的若干个油藏组成一个油田。
石油开发实际上并不是以一个油藏为研究对象的,而往往以一个油藏组合即一个油田为研究对象,所以,以油藏工程设计在矿场上通常被成做油田开发设计。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前言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是本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综合学生三年来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实习所获得的知识,对给定的油藏,进行油藏工程设计,从而接受油藏工程师的初步训练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由于学生平时所学知识都是分门别类和抽象的,与实际应用还相差甚远,如何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学生需要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工程能力的学习环节,课程设计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良好机会。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油藏,因此,通过一次课程设计,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工程问题。
但是,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不同的两个油藏,每一个油藏工程设计都要经历类似的步骤和程序,油藏工程设计的方法和原理都是相通的,因此,任何一个油藏的工程设计都能够让学生得到油藏工程师最基本的训练。
油藏是一个深埋地下而无法进行直接观察和描述的地质实体,人们所说的油藏都是根据各种间接资料所描述出来的概念模型。
资料有多寡,思路有不同,方法也迥异。
因此,不同时间,不同人做出的油藏工程设计也必将有所不同。
油藏工程的课程设计并不要求学生拘泥于局部的细节,而是要学生对设计有一个宏观和整体的把握。
只要设计思路正确,设计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现有资料,并灵活运用了所学理论和方法,设计就是一个好的设计,课程设计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个油藏的发现是以油藏上第一口油井的出油为标志的,第一口出油井通常称为发现井。
在油藏被发现以后,即进入油藏开发阶段。
一个油藏的开发,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油藏发现、油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与实施、开发监测与调整,油藏废弃。
油藏开发之前,首先要做开发方案设计,对油藏开发做出全面部署。
油藏往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同一地质背景下形成的若干个油藏组成一个油田。
石油开发实际上并不是以一个油藏为研究对象的,而往往以一个油藏组合即一个油田为研究对象,所以,以油藏工程设计在矿场上通常被成做油田开发设计。
油藏工程原理第二版教学设计
油藏工程原理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材概述《油藏工程原理》是石油工程领域的一本经典教材,其第二版已经出版。
本教材以石油地质学、石油物理学和石油工程学为基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油藏开发和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教材可以作为大学本科《油藏工程原理》、《石油工程综合实验》等课程的教材。
二、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油藏的地质特征及其对油藏评价和剩余石油分布的影响;•掌握成藏机理、油藏物性参数及其测试方法;•熟悉常用采油方法、注水、注气方法及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油藏地质特征及油藏评价方法的学习;•油藏物性参数及其测试方法的掌握;•油藏开发中常用采油方法及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的熟悉。
四、教学难点•油藏地质勘探、油藏评价与剩余油分布;•油藏物性参数及其测试方法;•采油方法及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五、教学内容及方法1.油藏地质特征油藏地质特征包括沉积环境、沉积岩性、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讲解地质勘探的方法、工作流程和技术手段,让学生了解地震勘探、测井、岩心等技术手段并实践实验。
2.油藏物性参数及测试方法油藏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
通过介绍油藏物性参数的概念和测试方法,如测井法、岩心分析法、物化法、注入法等,让学生掌握油藏物性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
3.采油方法及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采油方法是指根据油藏特征,选择合适的采油方式来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
常见的采油方式有常规采油、注水驱油、注气驱油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地下油藏的压力再生能力来实现采油的增产工作。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熟悉采油工作的各个方面。
六、课程设计1.教学大纲时间主要内容讲解方式第一周课程介绍及地质勘探上课讲解第二周油藏评价的基本概念上课讲解第三周油藏勘探技术实验操作时间主要内容讲解方式第四周油藏渗透率的测定方法上课讲解第五周油藏孔隙度的测定方法上课讲解第六周岩心分析法实验操作第七周测井法实验操作第八周物化法实验操作第九周注入法实验操作第十周采油驱油方法上课讲解第十一周注水驱油上课讲解第十二周注气驱油上课讲解第十三周再生压力采油上课讲解第十四周油藏生产系统和油藏改造技术上课讲解2.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实验操作,以及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掌握油藏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油藏课程设计
油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油藏的基本概念、类型、成因和开发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油藏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1)了解油藏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2)掌握油藏类型的划分及各类油藏的特点;(3)熟悉油藏开发的原理和技术方法;(4)了解油藏评价和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油藏进行分类和识别;(2)具备油藏评价和开发方案设计的基本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油藏模拟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油藏资源的保护意识;(2)使学生认识到油藏开发过程中的社会责任和环保重要性;(3)激发学生对石油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油藏基本概念:油藏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2.油藏形成与演化:油藏的形成过程、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3.油藏类型及其特点:砂岩油藏、碳酸盐岩油藏、页岩油藏等;4.油藏开发技术:油藏评价、开采工艺、提高采收率技术;5.油藏环境保护:油藏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油藏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油藏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讨论法:学生就油藏开发技术、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4.实验法:进行油藏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油藏评价和开发技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油藏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油藏的开发过程和技术方法;4.实验设备:配置油藏模拟实验装置,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油藏工程设计
前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是本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综合学生三年来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实习所获得的知识,对给定的油藏,进行油藏工程设计,从而接受油藏工程师的初步训练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由于学生平时所学知识都是分门别类和抽象的,与实际应用还相差甚远,如何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学生需要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工程能力的学习环节,课程设计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良好机会。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油藏,因此,通过一次课程设计,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工程问题。
但是,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不同的两个油藏,每一个油藏工程设计都要经历类似的步骤和程序,油藏工程设计的方法和原理都是相通的,因此,任何一个油藏的工程设计都能够让学生得到油藏工程师最基本的训练。
油藏是一个深埋地下而无法进行直接观察和描述的地质实体,人们所说的油藏都是根据各种间接资料所描述出来的概念模型。
资料有多寡,思路有不同,方法也迥异。
因此,不同时间,不同人做出的油藏工程设计也必将有所不同。
油藏工程的课程设计并不要求学生拘泥于局部的细节,而是要学生对设计有一个宏观和整体的把握。
只要设计思路正确,设计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现有资料,并灵活运用了所学理论和方法,设计就是一个好的设计,课程设计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个油藏的发现是以油藏上第一口油井的出油为标志的,第一口出油井通常称为发现井。
在油藏被发现以后,即进入油藏开发阶段。
一个油藏的开发,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油藏发现、油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与实施、开发监测与调整,油藏废弃。
油藏开发之前,首先要做开发方案设计,对油藏开发做出全面部署。
油藏往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同一地质背景下形成的若干个油藏组成一个油田。
石油开发实际上并不是以一个油藏为研究对象的,而往往以一个油藏组合即一个油田为研究对象,所以,以油藏工程设计在矿场上通常被成做油田开发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目的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目的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油藏开发的过程和特点。
2. 使学生了解油藏类型、岩石性质、流体性质等对油藏开发的影响,掌握油藏参数的计算和评价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油藏模拟、预测和优化技术,提高油藏开发效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油藏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油藏开发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技巧。
2. 使学生具备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油藏模拟和分析的能力,提高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石油事业,增强能源危机意识,树立节能减排的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油藏工程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石油工程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我国石油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油藏工程基本概念:介绍油藏、油气藏、油气田等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油藏工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 油藏岩石性质与流体性质:分析油藏岩石的孔隙结构、渗透率等参数,以及油、气、水的物理性质,探讨这些性质对油藏开发的影响。
3. 油藏开发原理:讲解油藏驱动机制、生产动态、开发策略等,使学生掌握油藏开发的基本原理。
4. 油藏参数计算与评价:学习油藏储量、可采储量、采收率等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油藏评价的指标体系。
5. 油藏模拟、预测与优化:介绍油藏模拟方法、预测技术,以及油藏开发方案的优化方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6. 油藏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油藏开发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油气藏开发过程,理解油藏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3. 引导学生掌握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数值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分析油气藏开发数据,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油藏开发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油藏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油气藏开发奥秘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油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质、石油工程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油气藏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油藏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油气藏的定义、分类及特点,阐述油藏工程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油藏工程概述- 内容:油气藏概念、分类、特点;油藏工程任务、方法。
2. 油气藏开发过程及参数影响:分析油气藏开发过程,探讨油藏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油气藏开发过程及参数- 内容:开发过程、开发策略;油藏参数、影响分析。
3.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讲解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油藏数值模拟- 内容:数值模拟原理、方法;应用实例分析。
油藏工程研究室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研究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油藏开发的基本流程;2. 学习油藏参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油藏进行评价;3. 了解我国油藏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油藏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油藏进行初步评价,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2. 掌握油藏工程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撰写油藏工程研究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油藏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油藏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了解石油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未来从事油藏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油藏评价和开发方案设计,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油藏工程基础知识:包括油藏概念、分类及特点,油藏岩石、流体物性,油藏驱动机制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油藏工程基础2. 油藏评价方法:讲授储量计算、可采储量估算、开发指标预测等,介绍相关软件操作;教材章节:第二章 油藏评价方法3.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讲解油藏开发策略、开采方式、井网布置等,分析实际案例;教材章节:第三章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4. 油藏动态分析与管理:介绍油藏动态监测、生产数据分析、开发效果评价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油藏动态分析与管理5. 油藏改造与提高采收率技术:探讨油藏改造方法、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其应用;教材章节:第五章 油藏改造与提高采收率6. 油藏工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油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等实际操作,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章节:第六章 油藏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计32学时,按每周2学时进行授课。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最终版
西安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制作者郑英博王超刘海高瑞班级石工 1102目录第一部分油田概况 (3)1.1油田地理位置 (3)1.2技术条件 (3)第二部分:油藏地质描述 (4)2.1油藏地质层序 (4)2.1.1地质层序总述 (4)2.1.2地层层序划分表 (4)2.2构造 (7)2.3储层特性 (7)2.3.1沉积特征 (7)2.3.2储层岩性物性 (7)2.3.3储层岩石敏感性 (8)2.3.4储层渗透性 (8)2.4油藏性质 (8)2.4.1流体性质 (8)2.4.2压力温度系统 (9)2.4.3油藏类型 (9)2.5储量计算 (10)2.5.1储层油层概述 (10)2.5.2含油面积确定 (10)2.5.3有效厚度的确定 (10)2.5.4计算储量 (14)2.5.5计算地质储量丰度 (14)第三部分油藏工程设计 (15)3.1开发原则 (15)3.1.1由储层物性分析 (15)3.1.2中孔、特低渗型储层的开发原则为: (15)3.1.3分析: (15)3.2开发层系划分 (15)3.3开发方式 (15)3.4开发井网 (16)3.5开发动态指标预测 (18)3.5.1单井产能评价 (18)3.5.2预计建设规模 (19)3.5.3开发动态指标 (19)第四部分油藏动态监测 (20)4.1生产动态 (20)4.1.1动态监测的原则: (20)4.1.2动态监测井数的确定和安排 (20)4.1.3动态监测方案实施要求 (20)4.1.4M1井和M2井的生产动态 (20)4.1.5油压,套压变化 (22)4.2试井 (23)4.2.1试井总述 (23)4.2.2试井成果表 (23)4.2.3绘制试井曲线 (24)4.3示踪剂井间动态分析 (26)第五部分结束语 (27)参考文献 (27)第一部分油田概况1.1油田地理位置交错,村庄遍布,交通便利。
年平均气温14℃,四季分明。
该块为新增储量区,没有形成开发井网,周围无井站和集输管网及配套设施,M2向北2.2公里(穿过两条100米宽河道,水深3-5米)可进入最近的配套集输设施覆盖区HE(由此可接入到较大的集输场站,同时可交接油,也有足够的污水来源),M1向东沿河堤土路4.6公里上公路。
《油藏工程》教学模式整体设计
《油藏工程》教学模式整体设计一、整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整合课程内容,总学时为42学时,课堂教学30学时,其中课堂讨论6学时;外聘专家讲座4学时;科技专题研讨6~8学时。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将精讲、概述和自学有机结合,体现本课程各个知识点与油田开发过程决策的相互关联性。
本课程内容分为五部分:1、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2、水驱开发理论 ;3、油藏动态监测 ;4、油藏动态分析;5、油藏管理。
其中第一部分是重难点,需要精讲,同时设计若干个研讨题,供同学们研究性学习。
第五部分是以第一部分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油藏管理的理念和过程,供同学们自学。
第二、三、四部分主要阐述油藏工程方法,是以渗流力学和油层物理为基础,同学们已具备了知识结构和基础,所以采取精讲油藏工程的方法原理,概述其方法的过程与应用。
二、课堂问题讨论在教学内容重组以后,在每个章节增设了若干知识点进行课堂问题讨论。
一是对油藏工程原理及其概念的内涵的理解;二是应用知识点解释和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三、开展科技专题研讨设置油气田开发决策中主要问题(如:开发层系的组合、井网设计与部署、人工补充能量方式等)作为科技专题进行文献资料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小论文,并举行研讨会的方式举行交流。
专题研讨会方式:将创新班分为6~7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左右。
对布置的专题所有同学都要独立完成,并提交纸质研究报告。
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出一个同学(轮流)代表小组汇报,一个学期进行5次左右研讨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次机会汇报。
四、聘请专家技术讲座聘请中石油、中海油的专家给创新班学生作油气田开发技术讲座。
一个学期组织二次讲座。
五、改革考试形式,引入开放式考试(1)考试(核)的形式平时成绩(讨论+专题研究报告):15%;专题研讨宣讲:25%;期末考试60%(其中笔试:40%;口试:20%)(2)开放式考试引入开放式面试:设计面试试题库,每个学生随机抽题(抽签),当场回答,并回答老师进一步质问。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shejishu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shejishu基础数据资料1.油区:****油田2.油藏几何参数及各小层物性(见表1)表1 油层物性数据3.流体物性地面条件下油水密度:地层条件下油水粘度学号/20)=40+4/20 =40.2 mPa·s班号/40) =0.4+1/40=0.425mP·s地层泡点压力:原油体积系数:水的体积系数:.油水相渗关系表2 相对渗透率数据表5.井眼半径:0.1 m 6.油水井操作条件注采压差:3MPa 注采比:1:1排状注水的排距与井距之比为2:1 要求油田的初期采油速度达到5%油水井正常生产时间为300天/年 7.常用经济指标钻井成本:1500元/米注水单价:6元/米3 输油单价:60元/吨生产维护费:180元/吨作业费用:20000元/(井·年)地面工程建设费用为钻井费用的0.5倍原油的商品率:95%原油价格:2200元/吨贷款利率:5.48%存款利率:1.98%一、油气田概况 1.油藏地质描述本油区是***油田,含油面积4.391666km2。
具有十个小层,油层顶深从2195米到2257米不连续,平均深度2224.4米;各小层厚度不均,最小2.61米,最大4.38米,油层厚度为35.55米,平均厚度3.555米;孔隙度分布也不均衡,最小0.3328,最大0.3552,平均孔隙度(按厚度加权平均)为0.339897;渗透率也不均衡,最小202.5md,最大668.8md,平均渗透率(按厚度加权平均)为442.87311md。
束缚水饱和度为0.32,残余油饱和度为0.2。
2.油藏流体分布及其物性描述储层基本参数及各小层物性,见表1-2表1-2地层压力梯度:0.1Mpa/10m,地温梯度:3.7°C/100m,地层泡点压力:Pb=20MP 1、流体物性地层条件下油水黏度:μo=40.2mPa·s μw=0.425mPa·s 地面条件油水密度:ρo=0.9g/cm3 ρw=1.0g/cm3 原油体积系数:Bo=1.08 水的体积系数:Bw=1.0 2、渗流物性相渗曲线见图1-1图1-1从相渗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出,束缚水饱和度Swi=0.32,最大含水饱和度Swmax=0.8,油水相渗曲线交点处的含水饱和度Sw>50%,束缚水饱和度Swi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Kro=0,通过以上特征我们可以得出该储层岩石的润湿性为水湿,有利于油田的开采。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班级:61042姓名:宋博学号:6104231指导老师:李治平、刘鹏程、鞠斌山、康志宏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日期:2008年3月2日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班级:61042姓名:崔晓寰学号:6104218指导老师:李治平、刘鹏程、鞠斌山、康志宏油藏工程课程设计CUGB油藏开发设计书目录第一章……………………………………………………………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第二章…………………………………………………………储量计算及产能评价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及井网井距论证第五章…………………………………………………………开发指标计算第六章…………………………………………………………经济评价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第一章油藏地质特征分析一构造特征1 构造形态1.1 由图CUGB油藏砂岩顶面构造图分析得知:此构造模型为南西至东北向平缓,南东至北西方向较陡的背斜构造,在南东北西方向分别被两条大的断裂所断开,断层对圈闭的影响也很重要,由此,该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2 构造的参数长轴长度:L长=26*0.6km/3.5=4.45km短轴长度:L宽=11.2*0.6km/3.5=1.9kmL长:L宽=4.45:1.9=2.3:1因此,该背斜为短轴背斜;1.3 构造走向背斜为南西至北东方向断层为从南西至北东方向,位于背斜北西翼的断层在延伸方向上有所偏转1.4 构造顶面缓坡平缓度:L长'=13.2*0.6/3.5=2.26km;sinA=0.13/2.26=0.056A=2.86deg 约为3度陡坡平缓度L长’’=5*0.6/3.5=0.86kmsinB=0.13/0.86=0.15B=8.6degree2 圈闭研究(如图)圈闭面积=3.975平方公里圈闭闭合高度=150m划分圈闭油水界面:根据知指导书资料2,C3井在4900.0—4930.0段R=3.7,在4930.0—4940.0段R=0.6,底层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高阻油层和低阻水层在4930.0处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高含水期动态分析
甲型水驱曲线
N p 666 .6667 * (lg W p 1.0669 )
666 .6667 * f w f w 98 % W p 14184 .3972 2.303 * (1 f w ) N p max 2056 .6074 51 .63 %
每年的现金流量 第i年的累积现金流量=(第i-1年的累积现金流量) *(1+利率)计息周期+(第i年的纯收入)
4. 方案经济评价
时间 (年) 生产数据 收入(万 元)
注水费
支出 (万元)
生产维 护费 输油费 作业费 钻井及地 面建设费
纯收入 (万元)
累积现金流 (万元)
年产油 (万吨)
年注水 (万吨)
油藏工程设计
指导老师:郝永卯 答辩人: 曾慧 时间:2012.1.10
内容提要
分析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 计算储量 划分开发层系
计算排状注水开发指标。
方案经济评价
高含水期动态分析
1. 分析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并计算储量 油藏基本参数表
1. 分析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并计算储量
油 层 深 度 ,
k max 668 .8 k 1.51 k 442 .87
k max 668 .8 k 3.3 k min 202 .5
油藏渗透率变化不大,孔隙度相差不大, 原油性质相同,油藏相对均质。
1. 分析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并计算储量 2) 计算原油储量
容积法:
Ah 1 S wc N o Boi
日产液: 日注水 * Bw * (
fw 1 fw ) Bw Bo
日注水 * Bw * (1 f w ) * o 日产油: Bo
累注水:
ALVDe * 2n
10
4
累产油:
ALVoD * o
Bo *10 4
累产液:(累注水 * Bw 采出程度:
累产油* Bo
o
)
累产油
o
线性插值 求出4~19年的累计产油量Np,累计注水量Wi。
年产油量N a (i) N p (i) N p (i 1)
年注水量Wa (i) Wi (i) Wi (i 1)
4. 方案经济评价
2)计算各项经济指标
常用经济指标如下:
钻井成本:1500元/m 注水单价:6元/m3 输油单价:60元/t 生产维护费:180元/t 油水井作业费:20000元/(井*年) 地面工程建设费用是钻井费用的0.5倍 原油商品率:95% 原油价格:2200元/t 贷款利率:5.48% 存款利率:1.98%
VoD
( S w S wc ) AL 1 f w ( swe ) S w S wc swe swc AL f w ( swe )
VDe 1 f w ( swe )
见水后无因次注水量:
3.计算排状注水开发指标
3)计算有因次开发指标
qi qD * 2n 日注水: B w
日产液:
日注水 * Bw Bo
日产液 * o
累注水:
ALVD * 2n
10 4
累产油:
累注水 * Bw 累产液: Bo
累产液 * o
含水率 =0
采出程度:
累产油 *100 % N
3.计算排状注水开发指标
见水前开发指标
3.计算排状注水开发指标
3.5 计算见水后开发指标 1)计算不同 swe 对应的见水后开发时间 t De
原油销 售额
0 1 2
0 213.08 247.07
0 255.70 296.49
0 445345 .72 516389 .97
0 38355. 13 44473. 78
0 1534.2 1 1778.9 5
0 14824.5 9 14824.5 9
0 496 496
127391.4 0 0
-127391.4 392175.34 454816.65
3.计算排状注水开发指标
3.1 计算油井数及水井数 L=2a 计算初始产量:一维流动
A aH
kkro Ap qoi 32.31 m3 d o L
油田总的生产井数n:
N Boi vo n 123 .47 300 2q o
n 124
3.计算排状注水开发指标
3.2 计算井距与排距
一口油井控制面积: 2aL
n 2aL A
L 2a
L A 216 .6m n
1 a 2
A 108 .3m n
L 216 m
a 108m
3.计算排状注水开发指标
3.3 求前缘含水饱和度
krw (i ) f w (i )
w
krw (i )
w
m
渗透率,md
1. 分析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并计算储量
k
k h
i 1 n
n
i i
h
i 1
15744 .14 442 .87 (10 3 m 2 ) 35 .55
2 1 1 n k ki k 0.32 k n i 1
i
渗透率变异系数:
非均质系数: 渗透率级差:
4. 方案经济评价
纯收入=收入-支出 收入:
原油销售额=年产油量*95%*2200(万元)
支出:
生产维护费=年产油量*180(万元) 注水费=年注水量*6(万元) 输油费=年产油量*60(万元) 作业费=2n*2(万元) 钻井及地面建设费用=1500*(2263+20)*2n*1.5元=127391.4(万元)
2) 求见水时间 t f 见水时无因次累计注水量: 无因次见水时间: 见水时间: t f
t Df VDf
2
1 0.1854 ( s wf ) fw 0.1291
EV
Df
1 1 2E
ALt Df
qi
281880 .4821 3.75年 32.31 * 300
-127391.4 257802.89 717724.03
…. 19 37.21 2270.9 7 77763. 53 6697.3 4 13625. 83 2232.45 496
0 0 54711.91 5064034.48
5. 高含水期动态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中含水率在70%~95%间的数据, 进行下列2个方面的计算 1)利用水驱特征曲线方法,计算该油藏的可采储 量和采收率; 2)利用相应的油藏工程方法,判断该油藏的递减 类型、确定相应的递减规律,并计算该油藏的可 采储量和采收率(以概算指标中含水率为98%对 应的日产油量作为极限产油量)。
5. 高含水期动态分析
选取概算结果中含水率在70%~95%的原始数据,线性插值到整年, 得到对应的累计产油量Np,累计产液量Nt,累计产水量Wp,含水率fw,年 产油量Qo,WOR如下表所示。
Wp ( Nt Np
o
)w
WOR
fw 1 fw
5. 高含水期动态分析
乙型水驱曲线
fw
lg WOR 0.0011 Np 0.8063
Npmax是可动用储量
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i 5,6,7..... 20
t De kro ( swc ) F ( swe )
3.计算排状注水开发指标
2)计算无因次变量
无因次时间: t D t De t Df
无因次瞬时产液量:
f w ( swe ) qD kro ( swc ) I ( swe )
见水后无因次累产油量: 累产油量=地层中水的增量
指数递减
N p 2 11.055Q 1701 .6 Do 0.0905 Q0 153 .9948
f w 98%
Q 37.024 N p max N p1 N p 2 max 2370 .3193 59.51%
N p max N (容积法)
fw f w 98 % WOR 49 (1 f w ) N p max lg WOR 0.8063 2269 .5419 56 .98 % 0.0011
5. 高含水期动态分析
油田一见水产量就开始递减 见水时刻的累计产量=递减期以前的累计产量
N p1 1079 .7955
3.计算排状注水开发指标
3)计算无因次变量
qi t AL
无因次时间:
tD
无因次累积注入量(产油量):
qD
1 2 EtD 1 VD E
无因次瞬时产液量(油量):
dVD 1 dtD 1 2 Et D
3.计算排状注水开发指标 4)计算有因次开发指标
日注水: 日产油:
qi qD * 2n Bw
Swf
f w (i ) f w (i 1) I ( swf ) 3.2619 o k rw (i ) i 4 k ro (i )
20
w
E kro ( swc ) I ( swf ) f w ( swf ) 3.2748
3.计算排状注水开发指标
序号 储量
1 297
2 334
3 369
4 361
5 449
6 346
7 379
8 475
9 495
10 479
总计 3983
(万 吨)
2.划分开发层系
层系划分原则:
(1)油层特征相近 (2)具有一定的储量 (3)良好的隔层
(4)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 统和原油物性比较接近。
结论:油藏划分为一个开发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