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推断题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推断题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部分中学化学常见元素原子结构及性质如表所示:
序号元素结构及性质
A 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
B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1/5
③C C是常见化肥的主要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气态
④D 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①E 通常情况下,E没有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
②F 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
(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3)①F与E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1∶1的两种化合物X和Y,区别X与Y的水溶液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与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M和N所含的电子数分别与X、Y相等,则M的水溶液显
________性,N的结构式为________。

(4)C与E都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用化学方程式表明这两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____。

(5)有人认为B、D的单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氯化钠溶液中可以形成原电池,你认为是否可以,若可以,试写出正极的电极方程式(若认为不行可不写)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四周期第Ⅷ族 Mg3N2离子分别取X、Y各少许置于试管中,再各加入少量的MnO2粉末,迅速产生无色气体的是H2O2,无明显现象的是H2O 三角锥形
4NH3+3O22N2+6H2O Si﹣4e﹣+6OH﹣═SiO32﹣+3H2O
【解析】
【分析】
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则A为Fe元素;B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B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B
为Mg元素;C是常见化肥的主要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气态,C为N元素;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则D为Si;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其化合价表现+1、﹣1,故F为H元素;通常情况下,E没有最高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则E为O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则A为Fe元素;B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B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B
为Mg元素;C是常见化肥的主要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气态,C为N元素;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则D为Si;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其化合价表现+1、﹣1,故F为H元素;通常情况下,E没有最高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则E为O元素;
(1)A为F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Ⅷ族;
(2)Mg与N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它属于离子化合物;
(3)①H与O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1:1的两种化合物X和Y,则X为
H2O、Y为H2O2,区别X与Y的水溶液的实验方法是:分别取X、Y各少许置于试管中,再各加入少量的MnO2粉末,迅速产生无色气体的是H2O2;无明显现象的是H2O;
②H与N组成的两种化合物M和N所含的电子数分别与H2O、H2O2相等,则M为NH3、N 为N2H4,NH3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N2H4的结构式为;
(4)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处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以说明单质氧化性强弱,表明氮气、氧气的氧化性强弱的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5)Mg、Si的单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OH溶液中,Si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氢气,可以形成原电池,Si发生氧化反应,故负极上Si失去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硅酸根与水,负极电极反应式为:Si﹣4e﹣+6OH﹣═SiO32﹣+3H2O。

2.A、B、C、D、 E、F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B、C、F都是气态单质,且B为黄绿色:反应③中有水生成,反应②需要放电才能发生,A是—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A和D相遇有白烟生成。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中每生成1 molC,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与D的水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其生成物的水溶液呈性___________(填“酸”“碱”或“中’’),该水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关系,用粒子浓度符号填写:
①c(H+)+_________=c(OH-)+_____________;
②c(H+)=c(OH-)+_____________。

(4)元素X与组成B的元素同周期,X的单质既可与酸反应也可与碱反应且都生成H2,则
①X的单质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X 、空气、海水可以组成新型海水标志灯的电池。

该种灯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靠空气中的氧气使X 不断氧化而源源不断产生电流。

则该新型电池的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NH 3+5O 24NO +6H 2O 3.612×1024 酸 c(NH 4+) c(Cl -) c(NH 3·H 2O) 2Al +2OH -+2H 2O =2AlO 2-+3H 2↑ O 2+2H 2O +4e -=4OH - 4Al +3O 2+6H 2O =4Al(OH)3
【解析】
【分析】
B 、
C 、F 都是气态单质,且B 为黄绿色,因此B 是氯气。

A 是—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A 和
D 相遇有白烟生成,这说明A 应该是氨气,D 是氯化氢。

由于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且反应①是置换反应,因此反应①是氯气与氨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是氮气与氯化氢,其中C 是氮气。

反应②需要放电才能发生,因此F 是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与氮气反应生成NO ,则
E 是NO 。

反应③中有水生成,所以该反应是氨气与氧气发生的催化氧化生成NO 与水,结合题目要求和物质的性质可解答该题。

【详解】
B 、
C 、F 都是气态单质,且B 为黄绿色,因此B 是氯气。

A 是—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A 和
D 相遇有白烟生成,这说明A 应该是氨气,D 是氯化氢。

由于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且反应①是置换反应,因此反应①是氯气与氨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是氮气与氯化氢,其中C 是氮气。

反应②需要放电才能发生,因此F 是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与氮气反应生成NO ,则
E 是NO 。

反应③中有水生成,所以该反应是氨气与氧气发生的催化氧化生成NO 与水,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4NH 3+5O 24NO +6H 2O ;
(2)在反应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0价失去3个电子,因此每生成1mol 氮气转移6mol 电子,其电子数为6.02×1023/mol×6mol =3.612×1024;
(3)盐酸与氨水恰好反应时生成氯化铵,由于溶液中NH 4+水解,所以溶液显酸性; ①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在氯化铵溶液中存在c(H +) + c(NH 4+)=c(OH -)+ c(Cl -);
②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Cl -)=c(NH 3·H 2O)+ c(NH 4+),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c(H +)=c(OH -)+ c(NH 3·H 2O);
(4)元素X 与组成B 的元素同周期,X 的单质既可与酸反应也可与碱反应且都生成H 2,则X 应该是金属铝;
①铝单质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2OH -+2H 2O =2AlO 2-+3H 2↑;
②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沿导线传递到正极,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所以该原电池中负极是铝,正极是氧气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

由于负极是铝失去电子,产生的铝离子与OH -结合生成氢氧化铝,所以总反应式为4Al +3O 2+6H 2O =4Al(OH)3。

3.A 、B 、C 、D 、E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的主族序数、周期数、原子序数均相同;B 为非金属元素,其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可作电极材料;C 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元素之一;D 和A 可形成化合物2A D 和22A D ,且2A D 是最常见的
溶剂;E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它层电子数之和,则:
()1E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 ,B 、C 、D 、E 与A 形成的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在加热和Cu 作催化剂时,化合物25B A DA 与2D 反应生成其中一种产物是3BA BAD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A E -五种元素中,含同一元素的各类物质能实现下列转化的有(图) ______ (填元素符号)
()4图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25B A DA 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与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则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______ .A 出口处的物质 ______ .
【答案】 2H O 2CH 3CH 2OH +O 22O
Δ−−→ 2CH 3CHO +2H 2O N 、S 3223CH CH OH H O 4e CH COOH 4H -++-=+ 2H O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中主族序数、周期数、原子序数均相同的是H ,则A 为H 元素;B 为非金属元素,其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可作电极材料,非金属单质常用作电极的是碳,则B 为C 元素;D 和A 可形成化合物2A D 和22A D ,且2A D 是最常见的溶剂,则D 为O 元素;植物生长所需元素是N 、P 、K ,又A 、B 、C 、D 、E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C 为N 元素;E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它层电子数之和,则E 为第三周期元素S ,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
短周期元素中主族序数、周期数、原子序数均相同的是H ,则A 为H 元素;B 为非金属元素,其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可作电极材料,非金属单质常用作电极的是碳,则B 为C 元素;D 和A 可形成化合物2A D 和22A D ,且2A D 是最常见的溶剂,则D 为O 元素;植物生长所需元素是N 、P 、K ,又A 、B 、C 、D 、E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C 为N 元素;E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它层电子数之和,则E 为第三周期元素S ;
()1E 为S 元素,硫离子有三个电子层,电子数依次为2、8、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C 、N 、O 、S 中非金属性O 最强,稳定性最强的为2H O ;
()252B A DA 与2D 分别为32CH CH OH 、2O ,在铜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转化关系可知,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X ,X 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Y ,Y 生成酸,酸可以生成X ,这样的元素必须有变价,5种元素中满足条件的元素为:N 、S ; ()254B A DA 为32CH CH OH ,根据图可知,该原电池的燃料为乙醇和氧气,生成物乙酸和水,电解质为酸性溶液,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负极反应为乙醇失
去电子生成乙酸,电极反应为:3223CH CH OH H O 4e CH COOH 4H -++-=+,正极在
酸性条件下氧气得到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22O 4H 4e 2H O +-++=,所以A 处为
2H O 。

【点睛】
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综合应用,推断各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明确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4.用零价铁(Fe )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 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Fe 还原水体中NO 3-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_____。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答案】铁 NO 3-+8e -+10H +=NH 4++3H 2O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在反应中Fe 单质失去电子变为Fe 3O 4,NO 3-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NH 4+,所以Fe 作负极,正极上NO 3-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NH 4+,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 3-+8e -+10H +=NH 4++3H 2O 。

5.某同学设计一个燃料电池(如图所示),目的是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

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甲装置中,通入氢气的电极为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该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若将KOH溶液换成硫酸溶液,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乙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中Na+向C极移动
②从C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通入适量HCl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
④若标准状况下Fe极产生2.24L气体,则溶液中转移0.2mol电子
该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反应一段时间后交换膜左侧溶液中pH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用饱和MgCl2溶液代替饱和氯化钠溶液,则该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4)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浓度将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精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负极 H2-2e-+2OH-=2H2O O2+4e-+4H+=2H2O ②③ 2Cl-+2H2O 电解
2OH-
+H2↑+Cl2↑增大改变减小 Cu2++2e-=Cu
【解析】
【分析】
甲池为原电池,氧气发生还原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氢气发生还原反应,通入氢气的一极为负极;乙池中Fe电极与负极相连为阴极,石墨电极为阳极;丙池中精铜为阴极,粗铜为阳极。

【详解】
(1)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通入氢气的一极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所以电极方程式为H2-2e-+2OH-=2H2O;正极为通入氧气的一极,若电解质为硫酸,氧气得电子后会生成水,电极方程式为:O2+4e-+4H+=2H2O;
(2)①C极为阳极,电解池中阳离子流向阴极,故错误;
②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氯气可以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故正确;
③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生成氯气,阴极生成氢气,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通入适量HCl可恢
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故正确;
④电子不能在溶液中转移,故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②③;
乙装置中右侧阳极反应为:2Cl--2e-=Cl2↑,左侧阴极反应为水电离的氢离子放电:2H++2e-
=H2↑,总反应为2Cl-+2H2O 电解
2OH-+H2↑+Cl2↑;
(3)乙装置中右侧阳极反应为:2Cl--2e-=Cl2↑,左侧阴极反应为水电离的氢离子放电:
2H++2e-=H2↑,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电离出更多的氢氧根,X为阳离子交换膜,所以生成的OH-无法迁移到阳极,所以左侧溶液中pH增大;由于Mg2+会与OH-反应生成沉淀,所以总反应发生改变;
(4)丙池中阴极即精铜上发生反应:Cu2++2e-=Cu,而阳极即粗铜上由于由比铜活泼的金属杂质放电,所以转移相同电子数目时,阳极不能生成与阴极消耗的等量的铜离子,所以硫酸铜溶液浓度减小。

【点睛】
第2题第4个选项为易错点,学生要注意审题,电子并不能在溶液中进行专业,不要盲目计算,
6.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某同学利用“Cu+2Ag+=
2Ag+Cu2+”反应设制一个化学电池,如图所示,已知该电池在外电路中,电流从a极流向b 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极是电池的_____________极,材料是_____________,写出该电极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

(2)a可以为_____________A、铜B、银C、铁D、石墨
(3)c溶液是_____________A、CuSO4溶液B、AgNO3溶液C、酒精溶液
(4)若该反应过程中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Ag为_____________克。

【答案】负 Cu Cu–2e-=Cu2+ BD B 21.6
【解析】
【分析】
有题干信息可知,原电池中,电流从a极流向b极,则a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知,b是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反应Cu+2Ag+=2Ag+Cu2+中Cu失去电子,故Cu作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故答案为:负;Cu;Cu–2e-=Cu2+;
(2)a是电池的正极,电极材料可以是比铜更稳定的Ag,也可以是惰性的石墨,故答案为:BD;
(3)电解质溶液c是含有Ag+的溶液,故答案为:B;
(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反应过程中转移1mol电子,生成2molAg,质量为
108×2=21.6g,故答案为:21.6。

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l2(SO4)3溶液显酸性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SO4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H3OH-O2燃料电池,KOH溶液作电解质,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a2C2O4溶液的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Fe3+的基态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N2H4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l3++3H2O⇌Al(OH)3+3H+ Cu2++4NH3•H2O=[Cu(NH3)4]2++4H2O Al-3e-+4OH-═AlO2-
+2H2O CH3OH+8OH--6e-=CO32-+6H2O 2CuSO4+2H2O 电解
2Cu+2H2SO4+O2↑ c(Na+)=2[c(C2O42-
)+c(HC2O4-)+c(H2C2O4)] [Ar]3d5
【解析】
【详解】
(1)Al2(SO4)3溶液中存在铝离子的水解,所以溶液显酸性,故答案为:
Al3++3H2O⇌Al(OH)3+3H+;
(2)CuSO4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会生成铜氨络离子,故答案为:
Cu2++4NH3•H2O=[Cu(NH3)4]2++4H2O;
(3)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总反应为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的反应,Al失电子被氧化做负极,故答案为:Al-3e-+4OH-═AlO2-+2H2O;
(4)CH3OH-O2燃料电池,KOH溶液作电解质,负极甲醇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由于电解质为氢氧化钾溶液,所以反应生成了碳酸根离子,发生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
(5)电解硫酸铜溶液生成铜单质、氧气和硫酸,故答案为:
2CuSO4+2H2O 电解
2Cu+2H2SO4+O2↑;
(6)Na2C2O4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等于含碳原子微粒的浓度之和的二倍,故答案为:
c(Na+)=2[c(C2O42-)+c(HC2O4-)+c(H2C2O4)];;
(7)Fe元素为26号元素,失去最外层三个电子生成Fe3+,故基态电子排布式为:[Ar]3d5;
(8) N2H4是共价化合物,氮原子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氮原子和氮原子间也形成共价键,结构式为:。

8.我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出土的青铜器因受到环境腐蚀,欲对其进行修复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的示意图。

①腐蚀过程中,负极是_____(填图中字母“a”或“b”或“c”)
②环境中的Clˉ̄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铜锈
Cu2(OH)3Cl,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
③若生成4.29 g Cu2(OH)3C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_____L(标准状况)。

【答案】c 2Cu2++3OH-+Cl-=Cu2(OH)3Cl↓ 0.448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根据图示,该装置为原电池,Cu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根据图示可知腐蚀过程中,负极是c,正极是b,a为腐蚀之后生成的产物;
②环境中的氯离子扩散到孔口,负极上Cu失去电子变为Cu2+,正极上O2得到电子变为OH-,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铜锈Cu2(OH)3Cl,离子方程式为
2Cu2++3OH-+Cl-=Cu2(OH)3Cl↓;
③4.29 gCu2(OH)3Cl的物质的量n[Cu2(OH)3Cl]=
4.29?g
241.5?g/mol
=0.02 mol,每反应产生1 mol
Cu2(OH)3Cl转移4 mol电子,根据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n(O2)=n[Cu2(OH)3Cl]=0.02 mol,所以理论上耗氧体积V(O2)=0.02 mol×22.4 L/mol=0.448 L。

【点睛】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物质性质及转移电子守恒,注意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进行解答。

9.C、N、O、Al、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0~t 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 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溶液中的H +向_____极移动,t 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2H ++NO 3-+e -=NO 2+H 2O 正 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了Al 进一步发生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0到t 1这段时间,由于金属活动性:Al>Cu ,因此Al 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浓硝酸电离产生的NO 3-在正极Cu 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NO 2气体,正极反应式为2H ++NO 3-+e -=NO 2+H 2O ,溶液中的H +不断移向正极;t 1时,由于室温下铝被浓硝酸氧化产生Al 2O 3,覆盖在金属Al 表面,使Al 不能进一步发生反应而发生钝化现象,阻碍铝进一步发生反应,此时铜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铜作负极,铝作正极,导致电子移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10.氮的固定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合成氨是人工固氮比较成熟的技术,其原理
为223N (g)3H (g)2NH (g)−−→+←−−。

已知破坏1mol 有关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如表所示: H H - N H - N N -
N N ≡ 436kJ
390.8kJ
192.8kJ 945.8kJ 则反应生成1mol 3NH (g)所释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

【答案】45.5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反应N 2+3H 2= NH 3可知,结合表中数据可计算出破坏3mol H H -键吸收的能量为1308kJ ,破坏1mol N N ≡键吸收的能量为945.8kJ ,化学键被破坏吸收的总能量为2253.8kJ ,形成6mol N H -键放出能量2344.8kJ ,反应生成2mol 3NH (g)释放出的
热量为2344.8kJ 2253.8kJ 91kJ -=,则反应生成1mol 3NH (g)释放出的热量为45.5kJ ,故答案为:45.5。

1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80g ,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1g ,试计算:
(1)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_;
(2)通过导线的电子数为_________(用N A 表示)。

【答案】13.44L 1.2N A
【解析】
【分析】
(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电池工作时,负极锌失电子生成Zn 2+进入溶液,电极质量减轻,正极H +得电子生成H 2,银电极质量不变,由质量变化可求出参加反应的Zn 的质量,由此可求出生成H 2的体积。

(2)由电子守恒,可求出通过导线的电子数。

【详解】
(1)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80g ,工作一段时间后,总质量为41g ,质量减少了39g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减少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根据电子守恒Zn ——H 2,产生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39g 22.4L/mol 65g/mol
⨯= 13.44 L 。

答案为:13.44L ; (2)依据得失电子守恒:Zn ——2e -,则通过导线的电子数为
1A 39g 2mol 65g/mol N -⨯=1.2N A 。

【点睛】
在利用电极质量变化求解时,需弄清质量变化的原因,对于此题来说,只有负极金属失电子导致电极质量减轻,若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得电子生成金属附着在正极上,则情况变得复杂,解题时需理顺关系,方能不出差错。

12.(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和化合物类型均相同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 .CaCl 2和 Na 2S
B .Na 2O 和 Na 2O 2
C .CO 2和CaO
D .HC1 和 NaOH
(2)已知1 mol 石墨转化为1 mol 金刚石要吸收能量,则1 mol 石墨的能量比1 mol 金刚石的能量____(填“高”或“低”),石墨比金刚石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3)Ba (OH )2 • 8H 2O 和NH 4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的图像符合_____________(填“图1”或“图2”)。

图1 图2
(4)如图3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温度为25℃)的烧杯中,先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 盐酸。

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石灰水逐渐由澄清变浑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答案】A 低 稳定 ()242322Ba OH 8H O+2NH Cl BaCl +2NH +10H O ↑g
吸热 图2 Mg 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烧杯中饱和澄清石灰水的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降
低,从溶液中析出
【解析】
【分析】
【详解】 (1)A .CaCl 2和NazS 均只含有离子键,且均为离子化合物,A 项正确;
B .虽然Na 2O 和Na 2O 2均为离子化合物,但Na 2O 只含有离子键,Na 2O 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 项错误;
C .CO 2含有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CaO 含有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C 项错误;
D .HCl 含有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NaOH 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是离子化合物,D 项错误。

故选A 。

(2)由1 mol 石墨转化为1 mol 金刚石要吸收能量,金刚石吸收能量后,能量变高,则1 mol 石墨的能量比1 mol 金刚石的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故答案为:低;稳定;
(3)Ba (OH )2 • 8H 2O 与NH 4C1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Cl 2、NH 3和H 2O ,Ba (OH )2 • 8H 2O 和NH 4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322Ba OH ?8H O+2NH Cl BaCl +2NH +10H O =↑,该反应吸收热量,故生成物总能量比反应物总能量高,图2生成物总能量高,故图2符合。

故答案为:()242322Ba OH ?
8H O+2NH Cl BaCl +2NH +10H O =↑;吸热;图2 ; (4)观察到烧杯中的石灰水逐渐由澄清变浑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Mg 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石灰水温度升高,而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固体,从而使溶液浑浊。

故答案为:Mg 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石灰水温度升高,而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固体,从而使溶液浑浊。

13.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 G 为电流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乙 甲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

A .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 .两烧杯中溶液的 pH 均增大
D .乙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E.乙溶液中SO 42-向锌片方向移动
(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甲为_____;乙为____________。

(3)若反应过程中有 2mol 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
(4)原电池在工作时,下列反应可以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的是:_____
A .Cu +2AgNO 3=Cu(NO 3 )2 +2Ag
B .H 2SO 4+ Na 2SO 3==Na 2SO 4+ SO 2+H 2O
C .NaOH +HCl =NaCl +H 2O
D .2H 2 +O 2 =2H 2O
【答案】CE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2.4L AD
【解析】
【分析】
锌比铜活泼,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 元素之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
反应,甲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乙形成闭合回路,形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解答该题。

【详解】
(1) A.甲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 错误;
B. 铜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 元素之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甲烧杯中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故B 错误;
C.两烧杯中硫酸都参加反应,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 均增大,故C 正确;
D.乙能形成原电池反应,Zn 为负极,Cu 为正极,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故D 错误;
E.原电池中电解质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乙形成原电池,Zn 为负极,Cu 为正极,则溶液中SO 42-向锌片方向移动,故E 正确。

故答案为:CE ;
(2) 甲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反应放热,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乙形成闭合回路,形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答案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反应的关系式为2H +∼H 2∼2e −,则-2()(1n H =n e =)1mol 2
,()2m V H =nV =1mol 22.4L/mol=22.4L ⨯,故答案为:22.4L ;
(4)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之一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A.、D 均为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能形成原电池,但B 、C 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B 、C 不能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故答案为:AD 。

【点睛】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有: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电解质存在。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4.发生的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14.如图装置闭合电键K 时,电流计A 的指针将发生偏转。

试回答:
(1) 丙池是____________(填“原电池”或“电解池”),甲中a 极电极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丙中c 极电极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中Cu 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若电路中有0.02mol 电子通过,则甲中a 电极溶解的质量为__________g ;
(3)闭合电键K 一段时间后,丙池中生成两种气体和一种碱,则丙池中发生的总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