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方言的动词重叠

合集下载

四川方言重叠词研究

四川方言重叠词研究

四川方言重叠词研究作者:刘文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5期摘要:重叠是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之一,如“听听、说说、仔仔细细”这些词分别由“听、说、仔细”重叠而成。

重叠也是四川方言中重要的构词方式,而四川方言里的重叠构词方式与普通话里的构词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将描述四川方言里的各种重叠式词语,分析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的异同。

关键词:四川方言;重叠;语法功能;语法意义作者简介:刘文垚(1993.8-),汉族,四川宜宾人,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字。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2四川方言里的重叠形式多种多样,重叠词的数量也很多。

四川方言中的各种重词语的重叠形式多样,各类重叠詞语的数量极大,例如《四川方言词典》中AA式重叠词共收录160个,AA儿式重叠词63个,AAB式重叠词37个。

很多重叠词在《四川方言词典》里未见收录。

笔者来自四川宜宾筠连县,筠连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灌赤片仁富小片。

本文在对重叠词进行描写和分析时,所涉及的用例来自《四川方言词典》和四川宜宾市筠连方言。

本文使用的方言语料主要来源于笔者对自己母语的调查,所用例句均找当地人一一核对过。

朱德熙先生指出:“在研究重叠式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重叠式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重音、变调);2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异同;3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四川方言中的重叠式形式多样,而且这样的重叠式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将描写和分析基式和重叠式的语音特征、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并且比较四川方言里的各种重叠式与普通话重叠的差异。

一、动词的重叠动词的重叠形式问题,各家都有不同的观点。

但是这些重叠形式的讨论都是针对普通话中的动词重叠形式进行分类,鲜有涉及方言。

四川方言的动词重叠与普通话的动词重叠有很大的差异。

AA式重叠四川方言中单音节动词AA式重叠与普通话的有很大差别,普通话中动词重叠之后大部分仍然是动词,例如:听听尝尝歇歇管管改改这些单音节动词重叠以后,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东北方言中重叠形式的分析与研究

东北方言中重叠形式的分析与研究

人文与艺术东北方言中重叠形式的分析与研究付常玉(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辽辽 宁宁 济济职管 业理技干术部 学学 院院摘要:东北方言是我国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是东北人交际时的专属语言。

东北方言中O 的重叠形式在东北人交际时随处可见。

东北方言的重叠形式有两字重叠、三字重叠、四字重叠。

二东北方言中的重叠形式具有感情色彩强、地域色彩鲜明、口语色彩生动的特点,语言表达生动年形象,富有感染力。

东北方言这种地标式的语言表达风格体现出了东北人热情豪放、幽默风趣第的性格特点。

期关键词:东北方言;重叠形式;特点;语用功能中图分类号:H1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46(2021)03-0049-03东北方言主要是指居住在我国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人民群众日常交流使用的专属语言。

东北方言中的重叠形式在东北人交际时随处可见。

语言重叠形式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普通话中词的重叠形式,主要介绍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重叠特点;其次,研究东北方言中的重叠形式:两字重叠、三字重叠、四字重叠;再次,阐述了东北方言重叠的特点;最后,分析了东北方言重叠形式的语用功能。

一、普通话的重叠形式——以词的重叠为例普通话的重叠形式有三种情况:一是汉语的音节重叠、一是汉语语素重叠、三是汉语中词的重叠。

普通话的名词语素重叠式中,有一些语素能够单说不用附加任何词缀,还有一些是可以加词缀“子”但词的基本意思是不变的。

限于篇幅及与东北方言重叠的相似关系,下面仅以普通话中词的重叠为例进行分析。

(一)名词重叠汉语的普通话中,只有一些单音节名词可以有重叠形式的。

例如“妈妈”“爸爸”“姐姐”“奶奶”“妹妹”,这种重叠大多数表示家人之间的称呼。

此外,这些词可以单说,例如“妈”“叔”“婶”。

也有例外,如“伯伯”就不可以单说。

还有一些名词重叠可以有“子”尾式,例如“调调”可以说成“调子”并意思不变。

汉语中方言重叠形容词的应用

汉语中方言重叠形容词的应用

汉语中方言重叠形容词的应用汉语中方言重叠形容词的应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方言重叠词的结构方式方言重叠形容词和现代汉语的重叠形容词一样,构造形式有单音重叠,双音重叠的AABB等形式,还有后缀式的ABB式。

因为是方言,形容词重叠还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像“A里BC”,“A头A脑”,“A手A脚”等形式。

(一)单音重叠式无论南北方言,单音重叠形容词都比较丰富,并且没有地域之分,像“高高、胖胖、矮矮、黑黑、肥肥”这一类。

但有一些单音重叠形容词有地域性,经过大众传播,才成为南北通用的,像东北方言中的“刚刚的”,形容过硬、了不起的意思,这个词语原先在东北通用。

通过春晚小品的传播,渐渐被大多数人所用。

单音重叠形容词都是在形容词的基础上,进行重叠,这样表达的效果明显强于单音词。

例如“他有一张黑脸”给人的印象,远不及“他有一张黑黑的脸”生动形象。

(二)双音节重叠式双音节重叠式是在形容词AB的基础上,分体重叠为AABB式和整体重叠为ABAB式。

分体重叠式主要有:高兴———高高兴兴欢喜———欢欢喜喜干净———干干净净模糊———模模糊糊安静———安安静静客气———客客气气明白———明明白白整体重叠的有:雪白———雪白雪白漆黑———漆黑漆黑冰凉———冰凉冰凉邦硬———邦硬邦硬碧绿———碧绿碧绿滚圆———滚圆滚圆在皖南方言中,还有“老长———老长老长老粗———老粗老粗”东北方言中的“拔凉———拔凉拔凉”这个重叠形容词也是通过赵本山的小品为全国人所知,并迅速使用的。

(三)扩展型重叠扩展型重叠形容词将形容词从一个字扩展为四个字,三个字来加强形容词的使用效果。

四个字的扩展型重叠形容词大多和人体器官有关,有“A头A脑”“A 手A脚”“A声A气”“A眉A眼”等形式,如“呆头呆脑,笨头笨脑、鬼头鬼脑、憨头憨脑、愣头愣脑”,“大手大脚,碍手碍脚、蹑手蹑脚”,“粗声粗气、细声细气,尖声尖气”,“贼眉贼眼,鼠眉鼠眼,冷眉冷眼”。

方言动词重叠的共时和历时考查

方言动词重叠的共时和历时考查

方言动词重叠的共时和历时考查共时平面方言动词重叠在句法组合功能上和普通话的动词重叠存在很大的不同。

通过对动词重叠的历时考察可以发现,动词重叠在南北方言中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共时平面方言中很多动词重叠现象都有其历史原型和发展轨迹。

标签:方言动词重叠共时历时在现代汉语的重叠现象中,动词重叠是一种富有特色与表现力的语言形式,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丰富的表达功能体现了汉语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汉语方言的动词重叠形式多样,用法丰富,与共同语的动词重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大多数方言的动词重叠研究立足于某一具体地区方言的语言事实,先从语法手段入手,描写分析各种语法形式所表达的语法意义,进而从语法意义的角度对整个语法系统进行了勾画、总结,以求突出该地区方言语法的个性特征,如郭建荣(1987)、王双成(2008)、谭伦华(2006)等。

本文将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对方言动词重叠做较深入的研究,以探求方言中动词重叠共时和历时的相互关系。

李宇明(1998)提出“动词重叠是表达动量范畴的一种语法手段,现代汉语的动词重叠在一般情况下表示动作‘量小时短’,在一定条件下表示动作的惯常性反复。

”即从重叠形式和语法意义来说,可以把动词重叠分为“短时体”和“绵延体”。

本文将以上两种动词重叠的类型都纳入讨论。

一、方言动词重叠的句法组合功能的共时考察(一)动词重叠加补语普通话中的动词重叠是动补结构类推的一种结果,其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也相当于一个动补短语,表示动作在时间上或者程度上达到了一定的结果。

所以普通话的动词重叠是排斥补语的,比如“看看清楚、吃吃饱、写写完”等都不能说。

普通话中动词之后有时态助词、数量补语、程度补语、时间补语或趋向动词时,该动词不能重叠。

而在方言中,动词重叠式不是在动补结构类推之下所产生的,且不表示结果的意义,因而也就不排斥补语。

因此,一些方言的动词重叠式仍然可以带上补语。

1.VV式动词重叠加趋向补语,主要分布于闽南话和吴语部分地区。

从“有界”、“无界”视角简析山西方言重叠式动词的表达效果

从“有界”、“无界”视角简析山西方言重叠式动词的表达效果

从“有界”、“无界”视角简析山西方言重叠式动词的表达效果摘要:重叠是汉语词法构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山西方言的重叠式动词形式众多且复杂。

本文拟从“有界”、“无界”的视角入手,分析在“有界”和“无界”的维度对重叠式动词分类会给其表达效果带来哪些变化。

关键词:有界无界重叠式动词表达效果作为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一部分,“有界”、“无界”的概念最早是由沈家煊先生首先借鉴到汉语语法的研究中来,陆俭明先生对此也有阐发。

沈家煊先生首先强调,“‘有界’和‘无界’的对立是主观识解和概念上的对立,不是客观的、物理上的对立”。

其次,沈家煊先生认为“有界”、“无界”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原则”,需要在提前规划好的确定的某一认知领域内进行比较,尤其是在动作动词和事物名词搭配时,当动作是“有界”时,受动作支配的事物也应该属于“有界”事物去理解;当动作是“无界”时,受动作支配的事物也应该属于“无界”事物去理解。

我们可以将这个匹配原则用于研究重叠式动词在具体句子中搭配的名词应该具有什么条件,并以此来反推分析重叠式动词是属于“有界”还是“无界”。

山西方言中的重叠式动词具有自己的词缀特色,形式众多,有时很难直接区分各类形式在表义特征和表达效果上的细微差别。

文章以太原市、运城市平陆县和忻州市五寨县三个地区方言词汇中的重叠式动词为主要材料,选择从“有界”、“无界”的视角进行简析,可以对山西部分地区方言重叠式动词有新的理解,也便于更好、更适宜地在具体语境中使用重叠式动词。

一、AA式重叠动词AA式的动词重叠形式在汉语中十分多见,不仅是在山西方言,其他地区例如江淮官话中的南京话、吴方言中的义乌话等都有很多例词。

AA式动词重叠是最单纯和简易的重叠形式,是重叠式动词具有动作时量短或动量小语法意义的典型代表。

具体词语有如下举例:太原市:走走听听试试运城市平陆县:开开歇歇送送看看闻闻骑骑忻州市五寨县:看看转转见见根据沈家煊先生提出的匹配原则,“AA”式重叠动词的归属可以从该动词在句子中作谓语时所搭配宾语的修饰词中来确定。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研究-杨琼芳教材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研究-杨琼芳教材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动词重叠现象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姓名:杨琼芳二零一一年二月十七日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动词重叠现象杨琼芳摘要: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最早被关注的现象之一, 不论是在口语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之中 , 动词重叠都是经常被使用的一种现象。

动词重叠涉及的问题很多 , 本文就几个基础性的问题加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现象重叠是汉语构词和构形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重叠式,可以在原词的基础上产生某种意义。

词语的重叠用法,特别是动词的叠用,在现代汉语中非常广泛,是语用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语言学界曾经做过许多论述和分析。

据统计,已经发表的有关学术性文章在百篇以上,涉及重叠的各个方面,我国上世纪50 年代开始研究这一课题,60 年代取得了较大的进步,70 年代开始了对动词的专门研究,80 年代的研究更加深入,90 年代末重点对动词重叠的一种特殊形式“ AABB ”式进行讨论,近年来结合方言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动词重叠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这个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一系列的有关论著展现在我们面前,但学术界一直以来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

本文就几个基础性的问题加以分析探讨。

一、词语重叠的性质(一)词语重叠重叠是使某语言形式重复出现的语言手段,是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又称“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 )、南亚语系等亚太地区语言中常见的现象。

1、重叠之前的形式称为“基式” ,重叠之后的形式称为“重叠式” 。

由基式到重叠式的生成过程、重叠式的语言表现和重叠的作用等异常纷繁复杂,但从语言的不同层面看,大约可分为非词重叠、词语重叠、语句重复三类。

(1)非词重叠:非词重叠的基式为一个音节(如“看、说” )或一个语素(如“玩、走” ),重叠后构成一个词(“看看”、“说说”、“玩玩” )或一个构词成分(“走走” )。

显然非词重叠是构词法层面的重叠。

(2)词语重叠:词语重叠的基式为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重叠后构成一个超词成分。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举例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举例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举例单音节动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动词,如"打"、"跑"、"读"等。

在汉语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是指在动词后重复一个同音节的音节形成的新词。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在口语交流中非常常见,下面是一些例子。

一、重叠式作加强语气有些重叠式的动词是用来加强语气的,表示更强烈的动作或感受。

1. 擦擦 - 表示擦拭时更用力,强调擦拭的彻底性。

比如:擦擦桌子上的灰尘。

2. 看看 - 表示要更仔细地看。

比如:看看这个问题的细节。

3. 听听 - 表示更加用心地听。

比如:听听老师的讲解。

二、重叠式作重复动作的意思有些重叠式的动词是用来表示重复动作的,说明动作的频繁程度或者是次数。

1. 打打 - 表示再打一次。

比如:打打电话看看他在哪里。

2. 摸摸 - 表示再摸一次。

比如:摸摸狗狗的头。

3. 拍拍 - 表示再拍一次。

比如:拍拍身上的尘土。

三、重叠式作陈述说话的语气有些重叠式的动词是陈述说话的语气,表示对某件事情的判断或表达态度。

1. 咬咬牙 - 表示用力咬牙,表示困难时咬紧牙关。

比如:在困境中,我们只能咬咬牙挺过去。

2. 死死看 - 表示非常专注地看某件事情。

比如:他死死看着电视,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3. 睡睡觉 - 表示轻松地睡觉。

比如:放心去吧,晚上你可以好好睡睡觉了。

四、重叠式作总结口气有些重叠式的动词是用来总结的,表示一种总结口气。

1. 走走 - 表示逛逛,放松心情。

比如:下午没事的时候,出去走走。

2. 说说 - 表示谈论一下。

比如: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3. 想想 - 表示再仔细考虑一下。

比如:想想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口语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有各种形式和用法,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或者重复动作,同时也是更加活泼形象的口语表达方式。

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1.表示重复动作:重叠的动词表示相同的动作反复进行。

例如:走走停停、吃吃喝喝
2.表示连续动作:重叠的动词表示动作不间断地连续进行。

例如:叮叮当当、哗哗乱动
3.表示强调程度:重叠的动词表示动作的程度加深或强调。

例如:笑得哈哈大笑、跑得飞快
动词重叠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动态词和静态词的区别:动词重叠主要发生在动态词上,因为静态词没有持续性或重复性的特点,不适合进行重叠。

例如:看看书(重叠) vs. 有一本书(不适合重叠)
2.动作特点:一些动作本身具有重复、连续或程度加深的特点,更容易进行重叠。

例如:敲(重复声音) vs. 想(思考过程)
3.语义规范性:一些动词可以进行重叠,但并不常见或不符合语义规范性,使用时需要注意。

例如:吃(可以进行重叠,但不常见) vs. 吃饭(常见)
总之,汉语动词重叠通过重复同一个动词来强调动作的重复、连续或程度加深。

重叠的动词主要发生在动态词上,受动作特点和语义规范性的影响。

动词重叠

动词重叠

动词重叠:动词重叠是汉语很有特色的一个语法现象,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

学生关于动词重叠的偏误主要涉及重叠后的语法意义,重叠后充当的句法成分,也涉及到动词的重叠形式。

下面就这些问题分别进行分析:(一)动词重叠的形式:1.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形式主要有两种:AA式,如:看看、说说、想想、问问、催催等。

A一A式,如: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问一问、催一催、敲一敲等。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时,一般在中间加上“了”。

如:他看了看表,发现自己还是来早了。

他敲了一敲门,里面没人应,他就走了。

2.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只有一种,即ABAB式,如学习学习、休息休息、讨论讨论等。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多不发生在过去,如果表示过去,在中间加上“了”。

另外,我们还应该告诉学生,还有一种重叠形式,即离合词只能重叠前面的动词性语素。

如:见见面、洗洗澡、睡睡觉、散散步、理理发、帮帮忙、跳跳舞、唱唱歌等。

这种重叠形式如表示已经发生的动作,只能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了”。

如:我们只是见了见面,并没有多说。

昨天他给我帮了帮忙就走了。

(二)动词重叠的范围:我们只告诉他们汉语中的动词可以重叠,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

学生把握起来还是很难。

到底哪些可以重叠?哪些不可以。

也是对外汉语教材和老师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的。

汉语中大部分动作动词和小部分心理动词都可以重叠,但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关系动词、存现动词、使令动词则不能重叠。

对比如下:看看、听听、想想*能能、*会会、*应该应该、*进进、*来来、*是是、*有有、*在在、*使使可以重叠的动词大部分是持续性动词或者虽不能重复,但可以多次进行。

一次性动作动词即一次就结束不可能重复进行得不可以重叠。

对比如下:走、看、听、唱、买*原谅原谅、*成立成立、*花花、*来来等可以重叠的动词一般是人的意志可以支配的动词。

对比如下:*丢丢、*忘忘、*病病、*掉掉、*迷失迷失等人力不可控*生长生长、*流流、*落落、*弥漫弥漫、*塌塌等自然界的运动另外,动词重叠多用于口语中,书面语少用。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研究解析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研究解析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研究解析近年来,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汉语动词重叠式的发现及其语法意义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动词重叠式是指语言现象中,在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动词被使用多次,如‘我读读书’中的‘读’。

据统计,动词重叠式在现代汉语及方言中都有出现,语法意义也不尽相同。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研究非常重要,以及如何从语法角度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言意义。

首先,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需要从动词、语义和句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例如,在‘你来来吃饭’,‘来’动词可以对应不同的语义:一种是远距离移动的行为意义,一种是推测询问的语义。

而从句法上来看,后一个‘来’可视作一种否定疑问句。

此外,还可以从形态上进行比较,如‘读读书’中,‘读’的变形为‘读书’,从而把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融入语言系统,阐明动词重叠式的表达效果。

其次,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还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在动词重叠式的表达中,上下文的语境不仅可以赋予动词重叠式更深刻的语义、更独特的表达,而且也能突出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性特征,以及动词重叠式所处句子中的句法关系。

例如‘她吃吃饭’,包含了她正在吃饭,也可以表示她将要吃饭。

另外,动词重叠式可以使句子更加流畅,强调句子的重要内容,从而能够更自然地表达出句子的意思。

此外,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还需要考虑其所处的文化背景。

在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下,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及不同的理解方式,比如婉转曲折的古文诗词和小说中,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方言、俚语等都可以看到动词重叠式的存在。

另外,由于西方等国家的语言文字系统和汉语有着差异,在翻译时也需要注意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表达形式,以便维持原意。

最后,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必要的,但也需要付出不少的努力。

首先,要在动词、语义、句法和形态的研究基础上,形成更完善的语法理论,从而在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时,有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

动词重叠

动词重叠
?有些动词可以按照v1v1v2v2式使用如说说闹闹打打闹闹推推搡搡拖拖拉拉来来往往等有时意义相关的词也可以这样用如嘻嘻哈哈磕磕绊绊蹦蹦跳跳
动词重叠
陶婉珍 钟荣华
动词重叠 的定义
重叠的方 式
重叠的意 义与功能
可重叠动 词的特点
Simple, Powerful and free
定义:动词重叠是指汉语的动词可以重叠起来 使用,重叠的动词表示一定的意义,并具有特 别的表达功能。
Simple, Powerful and free
动词重叠的意义
动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少量”,具体来说 是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进行的次数少。
1.表时量短 1)要是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吧。(休息一会儿) 2)我只要听听音乐,心情就好了。 3)下午两点去听报告。 / 下午两点去听听报告。 2.表次数少+间断(动作一次或多次进行) 1)你闻闻,有酒味儿没有? 2)他点点头,同意了。
孩子们整天蹦蹦跳跳的,非常活泼可爱。 你办事老是拖拖拉拉的,真是急死人了。 她俩一天到晚嘻嘻哈哈的。
Simple, Powerful and free
(1)可以作谓语,后面常常有“的”。例如:
• (2)可以做状语,后面常常有“地”。例如:
• • • • 他们两个说说笑笑地走进了教室。 他推推搡搡地把犯人带了进来。 他吞吞吐吐地说出了真相。
Si式
• 1.V来V去式:动词可以和某些趋向补语构成叠用形式,表示动
作反复或交替进行,如动词后“来” “去”、“过来” “过去 ”。 例如:跑——跑来跑去 晃——晃来晃去 走——走过来走过去 • 也可以是两个同时发生的,意义相关的动词和趋向补语连用 例如:摇来摆去 推来挡去
Simple, Powerful and free

汉语言文学-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汉语言文学-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二)表尝试
动词重叠表“尝试”意义,学术界众说纷纾赵元任、朱德熙、王力等人认为动词重叠可以表“尝试”义。但是,也有许多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李人鉴认为有些尝试义是由所在句子或者是与重叠式同现的“看”、“试试”表现出来的。朱景松、邵敬敏等持同样的观点。不过,动词重叠具有尝试义是可以的,但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来具体分析,如“脖、“哭”、“生”等动词一般是不能重叠的,但在以下情况下重叠是可以的。
1、A——AA式
尝尝玩玩问问 想想 走走看看听听坐坐谈谈
2、A一A式
写一写歇一歇看一看听一听坐一坐想一想
玩一玩搁一搁评一评劝一劝找一找转一转
3、A了A式
看了看坐了坐歇了歇揉了揉想了想算了算
找了找转了转提了提谈了谈笑了笑指了指
4、A了一A式、A了几A式
1助动词,如“要、能、肯、愿、会、能够、可以、应该”等,只表示可能,意愿或必要,而无动作义,故不能重叠。
2表判断的动词,如“是”
3表心理感知的动词,如“怪、爱、怨、担心、留恋、期望、钦佩、看见、发现、遇见、知道、认为”等。它们所表示的活动要么是瞬间的,要么是持8)你病病,就知道病的滋味了。
(9)你哭哭,她就不走了。
(10)你生生孩子,就知道什么是痛苦了。
动词重叠式在上述句中都表达一种比较强烈的“尝试”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动词重叠实际上表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动作,只有这样才具备“尝试”义,并且一些不能重叠的动词在这种语境下也变得可以重叠了。
动词重叠是一种表达方式,它能否重叠并获得新的表意效果,首先取决于其自身的语义条件,这里所说的语义是广义的,既包括理性意义,也包括附加意义甚至语法意义,通过比较分析,我们看出有的动词可以重叠,有的动词不可以重叠或重叠的能力很弱。

长阳方言

长阳方言

长阳方言
皆天我起哒个大早床,把脑阔痴哒窗户子外头一看,喝,天刀蛮好哦!
□□□□我起来上哒个毛屎,找个扶子把脸巴子糙哒一哈,就掀开门出克,王起个脑阔一出门差一滴嘎袢哒一扑爬,个油地,清晨八早滴,地哈撒滴来嫩们大一个癌头啊!又爪(第二声)起脑阔看哒哈子,看哒老子烦赊哒,提起一弯尖脚把它爪哒堰嘀克哒,把克马子哈禾哒满到处蹦,把裤子高头也沙些子水,冰丝歌人滴!
□□□□我连忙跑起回克换衣裳,又搞哒点子现榨广椒炒哒点子现饭七哒,是身上也热乎哒咧心滴也热乎哒。

想哒哈子,枪没得什们子事搞得,就代书案斗子滴行哒一把水果糖往活包滴一桶,拿起弹弓克打雀嘎子克哦。

到那个窝儿打咧?算哒,就到竹林子嘀克,隔得近些。

□□□□也找不倒是懒们搞滴,列个日起,雀嘎子越来越少,在竹林子里歌哒半天,雀嘎子毛都没行倒一根,又找哒哈子,啊咯咋嘀,看到哒一个麻雀子窝,就是代一个树啊吧滴,日马老高,不醒等皮头还有蛋没得哦。

我拣哒个滴嘎癌头籽籽,打漂哒,连窝边边都没挨倒。

我又拣哒个大滴嘎滴癌啷果,捞起哒荷力一宅,窝没载倒,列同癌啷果掉下来,将好掉哒我脑阔皮头哒,一哈哈就起哒日马大个包,疼地我心窝窝豆滴克哒哦,我一路往转跑啊一路嚎嚎滴哭,一路跑一跑哭,左也是哭哒个眼见水八撒滴啊!
□□□□跑到屋哒,妈问我懒们搞哒?我把脑阔上滴个包痴搁她看,妈打哒一张,喳口就决:“哥死枯路子阔,你不憨见认是过不得吧?列哈搞出拐来哒就醒得往屋滴跑哒!”虽说妈嘴巴滴代决,还是车身就在我那个包皮头泥哒一层猪油,又烛哒两块粑粑代我嘴巴滴克哒,我也就没哭哒。

湖北长阳方言的时间副词“混子”和“冇”

湖北长阳方言的时间副词“混子”和“冇”

湖北长阳方言的时间副词“混子”和“冇”作者:胡丰彧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2期摘要:“混子、冇”是长阳方言常用的时间副词,表示动作和行为在一段时间里不断重复发生,相当于普通话的“老、老是、总是”。

本文以它们为研究对象,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

关键词:长阳方言;时间副词;“混子”;“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鄂西南山区、长江—清江中下游,东邻宜都,南交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东县,北接秭归和宜昌市。

虽然80%的居民都是土家族,但大部分人都以当地汉语方言为母语。

依据《西南官话分区(稿)》(2009)里的分区,本文所论述的长阳方言当划入西南官话湖广片的鄂中小片。

1 时间副词“混子”和“冇”的相同点“混子、冇”是长阳方言中常用的时间副词。

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探索》中以时间单位内发生的次数频率为标准,把时间副词中的表频副词分为高频、中频、低频三类。

“冇、混子”应该和“老是、总是、总”一样被归为高频副词,表示某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持续不断地或积极频繁地出现,它们有很多相同点。

1.1 语义特征“冇、混子”同用作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在一段时间里不断重复,相当于普通话的“老、老是、总是”。

例如:列么简单的问题,你是哪么冇/混子搞不清白列?(1)他冇/混子喝生水,也不怕肚子疼!(2)1.2 句法分布“混子、冇”的句法分布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结构:第一,冇/混子+V。

“冇/混子”后既可以接单音节动词,也可以接双音节动词。

例如:一滴噶儿事在路上冇/混子念。

(3)我不欢起跟你玩,你冇/混子日决我。

(4)第二,冇/混子V倒N。

它们所修饰的动词后可以接助词“倒”,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着”,谓语后面常跟有宾语,谓语动词大多是单音节的。

例如:不要冇/混子躺倒睡觉,多读点书撒。

(5)他冇/混子跟倒小张跑。

(6)第三,冇/混子V都V不A。

这个结构表示即使一直进行V这个动作,都不能达到A那样的预期效果,主语一般是受事主语,经常省略,动词只能是单音节的。

宜昌长阳方言

宜昌长阳方言

一.名詞殼其包兒---膝蓋頸扛---脖子客馬子---青蛙缺啪齒---缺了門牙的人人來瘋---小孩在客人來時不聽話扶子---毛巾飯蚊子---蒼蠅雞痱子---雞皮疙瘩號七包---喜歡吃的人兒子兒---男的卡卡兒---角落梭梭板兒---滑梯策巴子---積極分子夥姐---男/女朋友指噶兒闊---指甲鋪蓋---被子挨頭---石頭對國縛兒---手帕樁棒(都念第三聲)---傻瓜二.形容詞沒的改---好的沒話說血費---討厭的撇托---乾淨,利落的滴該兒---非常小的直巴---直爽,豁達的覽仁---傷口撒鹽的感覺過細---認真,仔細的不張事---不瞭解情況裹人---糾纏不清的板眼多---鬼點子多不清白---不明事理翹噠---生氣不理人黑屈嗎拱地---黑漆漆的挨到都是滴---一個接一個趴---軟的西呼---差點的意思三.動詞哥癢兒---抓癢癢扯皮---找麻煩搭到噠---摔倒拽到---蹲著尬事---開始掰人---騙人招呼點兒---小心點日白---吹牛歪繳---無道理亂說糊髒噠---弄髒課---去約起---疊起一刮包兒----手指關節打腦袋一彎丁腳--一腳踢過來闊睡來達--形容想睡覺你說懶門搞------你說怎麽辦先個兒-----剛剛的意思江叉子等等兒-----臺階的意思奶接兒----那兒的意思仁嘎----別人腦闊——頭;頸抗——頸椎;倒拐子——胳膊肘;客七包兒——膝蓋;一兒輩子——經常;巴巴(念第一聲)——餅子,饅頭等;粑粑(念第三聲)——便便,一聲之差居然相差正遠,不得不寒;撈爲——麻煩您兒……日白(佬)——撒謊(人)他是個日白佬!招乎——小心點招乎我一癌頭窄死你遭業——可憐沒的錢,遭業啊!耳呼子———耳光麻服————抹布拐噠————壞了出拐————出事情沒得法————沒辦法乃個啊?-----哪位啊?別個——別人荷包——衣服上的兜搞麽姿:做什麽,通常用在疑問句中,後跟問號。

日大瞎:形容某人做事不負責。

也說什麽都不會做或做不好的醒頭包--不知道輕重的人拐噠,出拐:不得了,出事了!日白:(1)聊天,侃大山;(2)說謊話。

长阳方言的重叠和小称

长阳方言的重叠和小称

作者: 宗丽[1]
作者机构: [1]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武汉430056
出版物刊名: 汉江学术
页码: 98-10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西南官话;长阳方言;重叠;小称;类化
摘要:长阳方言属于西南官话。

学者过去一般认为湖北地区西南官话中重叠构造的AA式名词较少。

其实长阳方言中通过语素重叠可以构成名词、形容词、副词。

其中重叠构造名词可以来自名词性成分重叠、谓词性成分重叠和量词重叠。

重叠构造名词可以表示小称,但作为成年人的语言,其表小称和呢称比云贵川方言少很多,它更主要的功能是表示类化。

另外长阳方言表示小称的格式,有相应的贬义表达格式。

正宗地道长阳话集汇

正宗地道长阳话集汇

正宗地道长阳话集汇长阳方言汇集一、名词类:姑娘儿:女的。

姑娘婆婆:妻子。

啊(二声)子噶儿:男的。

大爷嘎:男人,丈夫。

洋画儿:用香烟包装纸折的一种玩具,主要为三角形和正方形。

伙计(解儿):男的或配偶。

痞子儿:小流氓小混混。

河边哈:长江边。

渣货:垃圾。

馊(sao去声)水:食物垃圾。

角角(jiojio)钱:零钱。

毒哈:下面。

红面:上面,表面。

颈扛:脖子。

策巴子:积极份子,喜欢打小报告的人。

丁丁:蜻蜓。

客马儿:青蛙。

噶公爷爷:外祖父.噶噶婆婆:外祖母.壳其包儿:膝盖。

打粑糖:麦芽糖。

话婆婆儿(同话巴巴):话很多的人。

好其包儿:贪吃的人。

江插子:阶梯卡卡(阴平)儿:角落。

火气:运气缺巴齿(ci):缺了门牙的人。

马泥光:石头。

梭梭(xio阴平)板儿:滑滑梯。

暴暴/二黄/三瑞:傻瓜。

掰子:瘸子。

二道贩子:作倒卖生意的人。

人来疯:变的疯狂,不服管教。

狗大爷:蛮横无理、不听管教的人。

雪籽籽儿:小冰雹。

脸巴儿:脸庞。

袱子:毛巾。

饭蚊子:苍蝇。

夜蚊子:蚊子。

摇窝:摇篮。

娃娃儿书:小人书。

坝坝儿:小院子、小空地。

现饭:非新鲜饭,没吃完的饭,以前的饭。

原子笔:圆珠笔。

香香:护肤霜。

雪子:疯子急做包:急躁不能控制冲动的人。

鸡痱子:鸡皮疙瘩。

青躺板子:长有青苔的石头噶噶(上声)儿:肉。

毛头儿:婴儿二、形容词类:没得解(gai上声):好得没话说,太好了。

号其;喜欢吃,贪吃。

血费:讨厌的。

岑头:体面、光鲜的。

撇妥:干净、利落的。

照爷:很悲惨,很穷苦,可怜的。

殃:无精打采的。

滴该儿:非常小的。

直(zi阳平)巴:直爽、豁达的。

称达:皮肤干裂的。

毛交火辣滴:非常着急的。

乓臭(cou去声):非常臭的。

揽人:伤口撒盐的感觉。

过细:认真、客气的。

狠:利害的。

葛哒:某些很酥脆的食物因受潮而不脆。

讨人嫌:讨人厌的。

不张事:不了解情况、不管事的。

裹/扯(ce上声)人:纠缠不清的。

板眼多:鬼点子多、挑剔的。

饿(wo去声)牢:贪婪的、贪吃的。

不清白(be阳平):不明事理的、糊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阳方言的动词重叠[摘要]长阳方言属西南官话。

长阳方言没有表短时和尝试的动词重叠“VV”和“V一V”,因为动词重叠式“VV”在该方言中用以构成表持续状态的“VV生”格式。

长阳方言中,动词的AABB式重叠全为无基式重叠。

[关键词]西南官话;长阳方言;动词;重叠长阳县位于湖北西南部,长阳方言属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词汇语法与普通话一致性较高,但仍有不少语法细节与普通话并不一致。

本文细述长阳方言的动词重叠现象,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

普通话中常见的动词重叠形式有表短时和尝试的“VV”“V一V”;有表持续的“V着V着”“一V一V”;还有非典型的反复态重叠式“V1V2V1V2(AABB)”。

与普通话的动词重叠比较,长阳方言缺失表尝试和小量的“VV”“V一V”,但具有更多持续态的重叠形式。

一、“VV”式重叠长阳方言“VV”重叠式的缺失,是指表尝试和短时“VV”格式的缺失。

动词重叠“VV”在普通话系统中表尝试和短时小量,“V一V”为其原始形式,“V1V2V1V2(ABAB)”为双音节动词的同类重叠,上述格式在长阳方言中一并缺失。

长阳方言没有如下表达:“*你尝尝”“*我想歇一歇”“*我们商量商量”。

长阳方言中动作尝试和短时量用词汇“一下”和“下儿”来表示。

“下儿”与“一下”有些许差别:“一下”命令语气更强,“下儿”更委婉和缓;普通话中“有空来坐坐”的“坐坐”在长阳方言中说只能说“坐下儿”,不能说“坐一下”,后者倾向于命令语气。

长阳方言不仅没有“VV”式动词重叠,“AA”式形容词重叠也受限。

长阳方言的颜色词基本不能重叠,不能说“*红红的”“*绿绿的”“*黑黑的”;能进入AA式重叠的形容词较少,主要是一些表示形状和时空的词,比如厚、薄、粗、细、圆、枯、高、早、轻、慢、远等,一般重叠后需儿化,比如“厚厚儿地垫一层”“炸得枯枯儿的”;“AA”式重叠主要做补语,也可做状语,但不能做定语,长阳方言不能说“*热热的水”“*大大的碗”。

二、“V哒V”式重叠“哒”是长阳方言表实现的动态助词,相当于普通话的“了”;“V 哒V”相当于普通话的“V了V”,“V了V”是表短时“VV”的完成体,但长阳方言并没有“VV”式重叠。

“V哒V”的语法意义与普通话的“V 了V”有差异。

“V哒V”中的动词只能是单音节动词。

长阳方言中,“V哒V”还可说成“V哒一V”,数词“一”隐身几率大于出现。

无论“一”是隐是现,助词“哒”都弱化只剩韵母[a]。

“V哒V”在长阳方言有如下两种表义模式:(1)强调受事已经某种处置“这个衣服是穿哒(一)穿的”“这个花生是晒哒(一)晒的”“这个米酒是煮哒(一)煮的”,表意为“这件衣服是穿过的(脏了/旧了)”“这些花生是晒过的(干了)”“这个米酒是煮过的(熟了)”。

能够进入本格式的动词为对事物进行处置的单音节动词,比如“晒”“晾”“敞”“搁”“用”“煮”“吃”“喝”“写”“画”等。

这些动作往往带来受事的性状变化——穿过就变成旧的或者脏的了,晒过就变成干的了,煮过就变成熟的了。

若不能给受事带来性状改变,则不能进入本格式,比如“*这本书是我看哒看的”就不符合本地人语感;若改成“这本书是传染病人看哒看的”则可成立,因为传染病人接触之后,书本成了不够安全的接触物。

施事可以出现在“V哒V”结构之前,表示是经由何人处置的,比如“这个碗是我吃哒吃的”“这个衣服是姐姐穿哒穿的”“这个馒头是别人咬哒咬的”,分别表示“这个碗是我吃过的”“这件衣服是姐姐穿过的”“这个馒头是别人咬过的”。

(2)确定施事已实现某行为这个行为的实现会带来不同于预期的结果。

比如:“我想哒想,还是去了一趟”“我选哒选,没选出来好的(菜)”“商场在打折,我看哒看,没找到有用的”,以上诸句有隐含的预设“我本不打算去的”“我本打算买点菜的”“我本打算挑点打折商品的”,在施事实现行为后,产生了不同于预期的后续。

若未带来不同于预期的结果,则不能使用该格式,比如长阳方言中不能说“*我在商场选哒选,选出来不少好东西”“*我试哒试,觉得这个炉子还蛮好用”“*我想哒想,马上就想通了”。

此外,这个行为须有一定持续性且动态义不强,否则不能进入本格式,比如我们不说“*我戳哒戳,一下戳烂哒”“*我跑哒跑,把脚崴了”“*我敲哒敲(门),屋里没得人”。

三、“VV生”重叠长阳方言没有表示短时和尝试“VV”,许是因为“VV”在长阳方言中系构成表持续运动状态的“VV生”的基础,持续和短时量存在矛盾,不可兼得。

湖北方言中,武汉、竹山、宜昌、长阳等地,有“VV生”结构的方言都没有“VV”式重叠。

“VV生”结构见于湖北多地方言,多记做“AA神”;其后缀为轻声,较难确定本字;考虑到长阳方言中有不少表状态“A生”结构,比如“嫩生”、“脆生”、“好生”等,因此本文记做“VV生”。

只有单音节动词能进入“VV生”格式的,搜集到的用例有:绞│摆│荡│喷│甩摆动│绞│鼓│晃│扑│撅│飘│摇│割‖垮(衣物)│翻│□[t?揶ia?耷32] (蛇)扭动│□[tshu55]呼吸,抽搐│吼│潽液体沸腾│埲│眨│□[thiau212]身体发抖│□[sai212]身体发抖│闪│□[uai212]走路时身体左右晃动│□[phiau32]火苗上窜│瀌[piau55]水喷射│炸│飞长阳方言中能进入“VV生”的动词,一般有如下语义特征:①动作具有反复性和延续性,这个动作可以切分为若干个重复的小动作。

比如“闪”一般不会只闪一下,“摇”一般不会只摇一下。

唯一的一个例外是“吼”。

②动作具有不可控性。

当动词是行为他动词时,描摹的状态是受事状态而非施事的。

比如“晃晃生”,不是人晃动物体的样子,而是物体晃动不停的样子:“这个桌子不稳,杯子在上头晃晃生”;“喷喷生”,是描述液体不停喷出来的样子,而不是人的动态,如“他说得涎水喷喷生”是唾沫横飞的样子。

③动作具有高频运动的特征。

比如:“飞飞生”描述的不是风筝或飞机平稳飞翔,而是纸条之类没黏牢不规则翕动的样子;“翻翻生”不是人翻动书本的样子,而是眼珠不停翻动的高频状态。

④动作多数具有不规律位移的特征,比如:摇、晃、喷、□[sai212]、□[uai212]等等。

没有位移、规律性位移或大幅度位移的动作长阳方言接受度较弱。

有些动词可以进入周边方言的“AA神”结构,但是不能进入长阳方言的“VV生”结构正因如此。

比如见于周边方言的“AA神”的基式“痒、喊、响、慌、烦、麻、咬、嗑、转、弹、蹦、滴、跑”在长阳方言中不能成立。

因此,从动词的特性来看,长阳方言的“VV生”描摹的情态应该具备反复、不可控、延续、高频、小幅度不规则位移等特征。

比如“他气得眼睛翻翻生”“这个鱼尾巴摇摇生”“肚子疼得绞绞生”。

四、“V1V1V2V2”式重叠“V1V1V2V2”属AABB重叠形式的一类,AABB重叠为形容词的典型重叠方式,但部分动词也可构成此结构。

普通话中的“V1V1V2V2”式结构,有的存在基式“V1V2”,有的无基式;有基式的比如“商商量量(商量)”“说说笑笑(说笑)”“摇摇晃晃(摇晃)”等,无基式的比如“吃吃喝喝(*吃喝)”“唱唱跳跳(*唱跳)”“走走停停(*走停)”等。

长阳方言中的“V1V1V2V2”全部无基式。

这里所谓的无基式有以下四层含义:①某些有基式的重叠在长阳方言中不存在,比如“商商量量”在长阳方言中几乎不说。

②重叠形式在长阳方言中存在,但其基式不存在,比如”说说笑笑”“挑挑拣拣”“缝缝补补”“修修补补”“进进出出”“摇摇摆摆”“摇摇晃晃”“洗洗涮涮”,其基式“说笑”“挑拣”“缝补”“修补”“进出”“摇摆”“摇晃”“洗涮”在长阳方言中几乎不出现,故不视为有基式双音动词的重叠。

③重叠形式在长阳方言中存在,结构中的“V1V2”形式亦存在;但“V1V1V2V2”与“V1V2”无意义联系,不能视为对应关系。

比如“拉拉扯扯”“吃吃喝喝”“指指点点”,都是指具体的动作(指点引申带“议论”义),但是“拉扯”是抚养、“吃喝”是食物、“指点”是指导,意思不太一样,故不视为有基式双音动词的重叠。

④重叠形式在长阳方言中存在,结构中的“V1V2”形式亦存在;但“V1V2”做谓词的功能有限。

“来来往往”“去去来来”中的“来往”“去来”在长阳方言中句法功能近体词,比如长阳方言可以说“我们没得好多来往”“从长阳到五峰去来有好几十里路”,但是不能说“我们来往蛮少”“我去来好几回”等等,故不视为有基式双音动词的重叠。

王素梅《双音节动词的AABB式重叠——兼论与动词AABB式重叠的区别》探讨了AABB重叠的基式类别、读音模式、语法语义、语法功能。

该文列举的双音节动词的AABB式重叠现象,在长阳方言中要么基式不存在,要么重叠形式不存在,前者比如“打打闹闹”等,后者比如“商商量量”等,前一种情况更常见。

究其原因可能主要在于双音节动词从认知范畴来看,一般不属于基本范畴,而口语倾向于选择属于基本范畴的词汇,因此口语中比较少出现双音节动词,双音节动词多来自书面共同语。

五、有辅助成分的动词重叠有辅助成分的动词重叠由动词重叠加上辅助成分构成,这个重叠结构产生了新的意义而不是组合成分语义的简单相加,比如普通话里的“V着V着”。

长阳方言中有辅助成分的动词重叠主要有以下形式:①“V倒V倒”。

“倒”是长阳方言表持续的助词,“V倒V倒”相当于普通话的“V着V着”,表示动作的持续,且伴随出现另一新状况的出现。

比如“想倒想倒就哭哒”“看倒看倒就长大哒”“走倒走倒撞到墙哒”。

西南官话中还有一个表持续的助词“起”,很多方言中有“V起V 起”重叠式,与“V着V着”相似;但“V起V起”式重叠在长阳方言中生成能力有限,搜集到可以进入“V起V起”格式的动词只有藏、躲、关、捆、守。

②“V价V价”“V天V天”“一V一V”“V啊V的”。

本组重叠格式都是用来表示动作反复和持续的状态。

其中“V价V价”用于表示动作幅度小且断断续续,比如“摸价摸价”“捏价捏价”“滴价滴价”;“V天V天”用来描摹夸张的持续动作,比如“吼天吼天”“板天板天”“轰天轰天”;“V啊V的”用来描述持续动作,能产性很强,行为动词一般都可以进入,表示动作持续的样子,比如“看啊看的”“切啊切的”“跑啊跑的”;“一V一V”与普通话一致,表示动作的反复,比如“一闪一闪”“一咬一咬”“一扭一扭”等等。

③“V的V的”。

“V的V的”重叠式一般用来做状语,表示动态持续,强调和修饰另一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比如“我们两个换的换的用”“脑壳炸的炸的疼”“在田里刨的刨的做”意思分别为“换着用”“像炸裂一样疼”“辛苦地工作”,强调用的方式、疼的状态和工作的状态。

六、小结长阳方言的动词重叠形式多用来表示增量和持续;“V哒V”无时间增量意味,但也不像普通话中的“V了V”那样具备短时和尝试意味,它用来表示确认强调,可以视为语气的增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