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我的第一本书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双关的定义及用法,“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

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教学步骤:一、导入复习《华南虎》,引出作者牛汉。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补充:诗坛硬汉,“牛汉就是时代浪涛中的坚强者,是当代不平静诗坛的硬汉。

”2、字词酷似红薯掺和马鬃磨蹭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泪水盈眶脊背哄堂大笑三、整体探究,回答问题1、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人物关系。

2、概括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分析人物形象。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1、人物是“我”、父亲、乔元贞、二黄毛和“弄不成”。

2、人物形象:祖母:风趣诙谐;父亲:温厚善良;乔之贞:好学本份;老师:厚道糊涂;二黄毛:性耿木讷。

3、“我”的第一本国文课本。

四、关键句理解,探究主旨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明确:荒寒:生活艰苦沉重、物质精神贫困快乐和梦幻: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明确:这本国语课本是“我”求知的第一本书,也指这一本书中包含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这是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当时的苦难,不能忘记苦难中的快乐和温情。

3、“我的第一本书”中的“本”如何理解?修辞手法:双关概念:课时练P12示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情)我失骄杨君失柳。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课件4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课件4

这一本书中蕴含了太多的情 感,如果让你来品味,你能从中 品出什么滋味?
乐:
祖母的幽默, 父亲的仁慈, 老师的宽厚, 大狗、小狗的陪伴 苦:
生活的贫困, 学生条件的恶劣, 小伙伴的辍学。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 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 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 梦幻。
它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 书。 如果不写这本“书”,那么这几十 年的创作就失去了意义。因为你忘记了知识 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 本。
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分别用 一两个词概括“书”中人物形 象。
祖母:风趣、诙谐 父亲:温厚、善良 乔之贞:好学、本份 老师:厚道、糊涂 二黄毛:性耿、木讷
这些人物的出现,为“书”中的生活 增添了什么色彩?
明确: 祖母的出现使贫瘠的生活透出点喜色,
父亲的出现使暗淡的生活散发出暖色,
……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般的斑纹 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 滴血的趾爪!
——《华南虎》
牛汉,原名史成汉, 蒙古族,当代诗人。
牛汉,生于1923年 10月,山西省人。抗日 战争期间在陕甘地区读 中学、大学。1940年发 表作品,主要写诗,近 十年写作散文。已出版 诗集十余本,散文集七 本,诗话集两本。此外 还参与主编中国现当代 诗选数部,台湾编印了 《牛汉散文精选》。从 事文学编辑工作半个多 世纪,曾主编《新文学 史料》二十年 ,现为 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 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
“双关”的修辞。“本”
是指课本,即“我”的第 一本国语课本;也指人生 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 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 者所指的主要是后者。

八年级第二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及教案

八年级第二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及教案

八年级第二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及教案教案又称教案,是教师在备课后设计的具体教学计划。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上课时间、班级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上课进度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八年级第二册关于语文《我的第一本书》的课文和教案。

03010文本诗人蔡其蛟来访时,看到我写在稿纸上的题目,以为是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普通话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上有什么可写的?”我向他解释说:“但这一次让我终生难忘。

很像德国布劳恩《我的第一本书》里的一组画,但看完很难笑出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一点来自寒冷大自然的人生之初的快乐和梦想。

我们家有很多书,是我爸爸的,不是我的。

我父亲在北京大学上学。

大革命失败后,他带着一盒书和一袋红薯回家了。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是很奇怪的东西。

父亲图书馆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书,还有《父与子》、《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经常好奇地浏览,不能阅读和识别图片。

奶奶笑我说:“你管这叫瞎狗看星星。

”在那些大杂志里,有我们家的“鞋子”和五颜六色的窗花。

书中有许多精彩的东西。

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在立春的时候上的小学。

暑假的第二天,爸爸回来了。

我看着院子里晾晒的麦子,不停地驱赶麻雀。

我奶奶讨厌小麦拌麻雀粪。

新打出来的小麦,晒在太阳下有一股甜味,很容易催眠催梦。

父亲把我叫醒,我看见他用手翻动着金黄的麦子。

他转过身问我:“你考了哪里?”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了摸我额头上的“马鬃”,如释重负地夸我:“还不错。

”奶奶在屋里听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只有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外婆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我不能用一只手告诉你几个手指。

村里的人都知道。

父亲板着脸对我说:“把书拿来,我考考你。

”他当场坐了下来,我磨磨蹭蹭,不想拿到手,我受不了靠背书看书,我怕他看到那本惨不忍睹的教科书会生气。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PPT课件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 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 一本书.(本句表现了作者哪 些情感?)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 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 年的诗了。(“枉”什么意 思?如何理解这句话?)
人不能忘本。
(“本”是指什么?作者 为什么这样说?)
写作探究
1、文章第2段写了什么? 在文中有何作用? 2、文章第13段写了什么? 在文中有何作用?
读一读,写一写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鬃 驮 掺和 脊背 枉读 磨磨蹭蹭 欣慰
课文理解
1、作者为什么对“我的第 一本书”永志不忘?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 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它有何含义?
语言品味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 寒的大自然感受到一点生命的 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为什么 童年没“幽默”?“生命最初 的快乐和梦幻”指什么?)
体验反思
学习本文,你对作者最 大的感触是什么?受到 什么启示?
推荐阅读
阅读《随鸟走天涯》中 有关“大书小书”中文 章,体会作者情感及写 作方法!
❖1、作者追忆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 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 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 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 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 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命运,以及在 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 趣和温情.
❖2、因为这第一本书,不仅仅是 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 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 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 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小结
❖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 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 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 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自提请

八年级语文下《我的第一本书》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我的第一本书》赏析

《我的第一本书》赏析《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作者与第一本“二部识字课”的深厚情感。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首先,文章通过追忆童年时代的“第一本书”,展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感慨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作者通过描绘自己与第一本书的不解之缘,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人性的洞察。

他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展现了苦难生活中的人性光辉。

其次,文章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

牛汉的文字如同他的诗歌一样,充满了力量和情感。

他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与第一本书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他对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感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透露出作者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文章还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作者通过描绘自己与第一本书的故事,展现了他在那个特殊时代的成长历程。

他通过与书的故事,展现了自己的坚韧和勇气,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人性光辉。

这些具体的事例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最后,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意义深刻。

通过追忆自己的第一本书,作者不仅展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对苦难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这种思想意义不仅对当时的人们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我的第一本书》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回忆性散文。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能够获得对苦难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1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教材简析:《我的第一本书》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当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他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了解社会人生。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活乐趣。

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__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__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2.能力目标: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情感目标: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2. 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决定本课采用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三)说学法学习方法: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江西省九江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江西省九江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目标】1. 明白得作者对生活诗意的感悟。

2.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试探人一辈子。

【重点、难点】1.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媒体利用】【导学进程】一、预习领先一步1.了解作者及作品作者。

牛汉,现今世闻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聪慧的悲伤》、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2.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明白得词语含义。

酷.( )似搀和( ) 脊.( )背枉.( )..幽默:凄惨:隐秘:翻来覆去:搀和:知书识礼:3.学生课前预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二、课堂小试身手问题一: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相互补充、评议。

问题二:“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讲义吗?你还能够作如何的明白得?问题三:作者是怀着如何的一种情感追思他的“第一本书”的?问题四:如何明白得“这确实是我的第一本书。

关于元贞来讲,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问题五:“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拜的心灵去赞美”。

表达作者如何的情感?问题六:体味语言,明白得以下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欢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若是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三、习题训练巩固【基础题】1.以下加点字中注音全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酷.似(kù) 盈眶.(kuànɡ) 马鬃.(zhōnɡ) 塾.师(shú)B.晾晒.(shài) 磨蹭.(cenɡ) 苦楚.(chǔ) 背熟.(shú)C.红薯.(sǔ) 驮.灯(tuó) 奥秘.(mì) 愣.了(lènɡ)D.掺.和(chān) 愁.苦(cóu) 崇.敬(chónɡ) 沙.哑(shā)2.以下句子中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及教案优秀3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及教案优秀3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及教案优秀3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一诗人蔡其矫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梦。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

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

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

”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

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

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

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及写作背景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及写作背景

《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及写作背景牛汉,文学家,现当代著名诗人和作家,曾用笔名谷风。

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

1923 年10月出生在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农民家庭。

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牛汉,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原名史承汉,因为上了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承”字写错,有一次牛汉考试时,写“承”字少写了一笔,因此没有得到第一名,所以父亲为他改名为史成汉,(在他的作品《我的第一本书》中有提到。

)曾用笔名:谷风,远祖系蒙古族。

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

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

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

母亲教他诵读唐诗。

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

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

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

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

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

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

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

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

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

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

曾写过《滹沱河和我》,描写了小时候与滹沱河的往事经历。

三维学方:八下语文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

三维学方:八下语文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

3、我的第一本书定向思维疏导〔学习标准〕1、整体感知文章,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学习要点〕重点: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语言积累〕1、释词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

来回翻动身体。

知书达理: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教养。

酷似:极像。

2、辨词理解:侧重表示对事物原理的认识和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把握。

领会:侧重表示对思想、意图的体会和领悟,多含明白和懂得之意。

了解:强调对人或事的各种情况认识得充分。

此外,还有打听、调查的意思。

3、赏句①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

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②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这是“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

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

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

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③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及赏析《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我六岁离家到镇江去念小学的时候,背走的是一包衣服,还有母亲特意为我买的一双新鞋。

母亲深知我对这双鞋的喜爱,她深知此时的我不再喜欢穿她做的布鞋。

我们学校是一所半寄宿制的小学,学生们来自四面八方,各个村镇。

每当周末的时候,学生们就会陆续回家,而我只能孤单地留在学校。

我非常羡慕那些回家的同学,因为他们可以回到温暖的家,与亲人团聚。

而我只能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忍受着孤独和寂寞。

一天,班上一个同学拿出一本新书来,在我面前炫耀。

我眼前一亮,这本书正是我渴望已久的《格林童话》。

我非常想拥有这本书,因为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

但是,我知道我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为了供我上学已经付出了很多。

所以,我并没有向父母开口要求买这本书。

然而,我的渴望并没有消失。

每当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就会默默地坐在角落,想象着书中的故事。

这种渴望在我心中愈演愈烈,让我无法自拔。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向母亲提起了这件事。

母亲听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告诉我:“孩子,我们家现在确实没有多余的钱买这本书。

但是,你可以想办法自己赚钱买啊。

”于是,我开始努力寻找赚钱的机会。

我帮老师整理办公室,帮同学打扫卫生,甚至去捡废品卖钱。

最终,我攒够了买这本书的钱。

当我手捧着这本新书的时候,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

我知道这本书来之不易,我会倍加珍惜。

这段经历让我懂得了许多宝贵的道理。

我明白了幸福需要自己去争取,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这本书不仅仅是我的第一本书,更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赏析:《我的第一本书》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作者对自己第一本书的追叙,展现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同时,这篇文章也启示我们珍惜当下,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人教新课标版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人教新课标版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从文中“我”和乔元贞结局旳对 比,你懂得什么道理?
“知识变化命运”
课文补述乔元贞旳命运这一情节.引起我 们更进一步地思索生活与人生旳命题,更 深刻地了解“知识变化命运”旳现实说法 。
1、对题目“我旳第一本书”所包括旳意思了解有误旳一项是
(B )
A、指我拥有旳那半本国语课本。 B、我出版旳第一部诗集。
作者是怀着沉重旳心情,敬重、珍爱旳感情追忆 “第一本书”旳,感情复杂,百感交集,因为那本 书里深藏着苦难旳生活和恶劣旳学习条件与环境, 同步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旳命运,以及在那 种荒寒背景下尤其可贵旳一点乐趣和温情。
1、我旳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旳大自然 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旳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旳感觉是辛酸旳,因为童年生活是 窘迫旳,是艰苦而沉重旳,哪有幽默可言?然而 与生俱来旳童年旳好奇、天真和调皮,使他们和 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玩起来,就会充 斥幻想,就会什么困苦都忘却。这就是生命最初 旳快乐和幻想。
C、指我上旳人生第一课,里面蕴含着生活旳艰苦,人间旳温情。 D、与书有关旳童年生活、同学友谊,是作者生命最初旳快乐与 梦幻。 2、读了“我旳第一本书”不同寻常旳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 到哪些感情? 爸爸旳深情;同学、朋友间旳友谊;童年旳乐趣(人与狗之 间旳默契、情趣);生活旳苦难。
3、作者是怀着怎样旳感情追忆他旳“第一本书“旳? 敬重、珍爱;复杂、百感交集:爸爸旳宽厚善良、纯真旳友谊、 孩提时代旳快乐……
整体感悟
开头:我旳第一本书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旳国语课本 朋友旳疑惑:课本有什么好写旳? 我旳解释:这是一本“让我一生难”以旳忘书怀。
主体:
① “我旳第一本书”不同寻常旳来历。 ② 爸爸带“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懂得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掺chān和马鬃zōng磨蹭cèng
盈yíng眶塾shú师
点拨:"掺"不要误读为"cān";"蹭"不要误读为"zē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红(shǔ)薯挎着(lán)篮子(wǎng)枉读
点拨:注意字形的偏旁部首。

3.用叠词填空。

(1)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2)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八年级语文下《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人生思考。

2.体会本文在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意蕴。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牛汉其人的介绍和评价。

2.体会本文在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意蕴。

三、教学难点
1.理解牛汉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

2.体会本文在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意蕴。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PPT课件,包括牛汉的诗歌和人生经历等内容。

2.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牛汉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介绍牛汉的生平和创作情况,引导学生了解牛汉的诗歌风格和
思想内涵。

2.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牛汉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思想,
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人民和祖国的感情、对艺术的追求等。

3.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总结: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牛汉的人生和创作理念,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人生意义和价值。

5.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包括诗歌欣赏、写作练习等,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肯定学
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2.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进行自我评价,反思
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寻找进一步提高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本书
牛 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般的斑纹 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 滴血的趾爪!
——《华南虎》
牛汉,生于1923年10月,山西省人。抗 日战争期间在陕甘地区读中学、大学。1940 年发表作品,主要写诗,近十年写作散文。 已出版诗集十余本,散文集七本,诗话集两 本。此外还参与主编中国现当代诗选数部, 台湾编印了《牛汉散文精选》。从事文学编 辑工作半个多世纪,曾主编《新文学史料》 二十年,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中国 诗歌协会副会长。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 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 忘本。 “双关”的修辞。“本”
拓展延伸 • 读了本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 么?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重点句的品味、揣摩。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 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童年生活是艰苦而沉重的,感觉是辛酸的。 但这些都无法抹去与生俱来的童真,和小伙伴、小动 物一起在大自然中玩乐,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 命最初的快乐。
它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 是指课本,即“我”的 第一本国语课本;也指 如果不写这本“书”,那么这几十年的创作就失去了意义。因 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 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 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 拓展阅读:张洁《我的第一本书》 西。作者所指的主要是 后者。
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 认真读了课文后,说说“我的 第一本书”的含义。 •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 的第一本书的呢?
探究文意 1、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 受到哪些感情?
父亲的深情;同学、朋友间的友情;童年的乐趣(人与 狗之间的默契、情趣);生活的苦难。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敬重、珍爱;复杂、百感交集:父亲的宽厚善良、纯真的友谊、 孩提时代的快乐…… 3、这”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 以作怎样的理解? 不仅是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 乐趣……这些都是作者生命最初的快乐与梦幻。
•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 “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 着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 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 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 沉重,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 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 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 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 / 搜霸天下
mqv04hnp
肉了。切肉刀是昨儿个就磨好了的,所以郭氏切得很顺手,没有用多长时间,五斤鲜羊肉就全部切好了。然后,郭氏将昨儿个 晚上就准备好了的那个放有碎葱和姜末的大盆儿也端过来,先将剁碎了的姜末攫出来放进刚剁好的鲜羊肉盆儿里边,再放上适 量的花椒粉,食盐粉,倒进去好多胡麻油,最后用一双长筷子歪几大块儿味道特别香的老黑酱,然后就用力地翻动搅拌开了。 等到和得很均匀了,闻闻味道不错,就将剁碎了的新葱倒进去继续翻动搅拌。碎碎的新葱搅拌进去之后,肉馅儿的味道更香了。 郭氏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对两个女儿说:“包饺子的事儿娘就不管了。一会儿你们婶子大娘、秀儿、妞儿会过来和你们 一起包的!娘只管现做几个凉菜,然后再烩一大锅子大杂烩菜、做几个小炒菜了!”很快,裴氏和秀儿,刘氏和妞儿前脚接后 脚几乎同时过来了,并且带来了比往年更多的鲜菜、鲜瓜和鲜果子。一看到檐台上和堂屋里的鲜菜、鲜瓜和鲜果子,大家伙儿 都傻眼儿了。裴氏说:“哎呀,俺说嫂子哇,你怎么买了这么多,都怪俺和秀儿送晚了呢!可你知道得,俺们每年都会送过来 的哇!”刘氏也说:“俺说弟妹呀,你可买这些做什么啊?这要吃不了还不给糟践了哇!”郭氏说:“谁说是你们送晚了,俺 当然知道你们会送来的。今儿个哇,咱们大家伙儿都吃俺准备的。当然了,你们送过来的俺也都收下了!你们也不用担心会糟 践了什么,俺家那么多人,能吃着哩!留下来给他们慢慢吃就是了!”大家伙儿都明白郭氏的一番心意,也就笑笑不再说什么 了。于是,郭氏招呼大家伙儿把带来的所有鲜菜、鲜瓜和鲜果子都放到西耳房里。然后,她自己去西房里取来平时不常用的那 个大面板和几个大拍拍儿,又拿来两个擀饺子皮儿用的小擀面杖,再拿上一把普通的切菜刀和几个歪肉馅儿用的小小木铲儿, 招呼大家伙儿把醒好的面团和一大盆儿香喷喷的肉馅儿端去西厢房的火炕边上包饺子去了。她自己则在堂屋的桌子上继续精心 准备中午吃的菜。一会儿,耿老爹提前回来了。他人还没有走进堂屋,就开口问妻子:“他娘,有需要俺做的吗?”郭氏正在 细心地切昨儿个下午煨好的牛腱子。听到丈夫的问话,她头也不抬地回答:“你回来的正好!去把地窖里悬着的那两个篮子都 提起来哇。慢点儿啊,别弄洒了!”耿老爹把两个篮子都提起来送回堂屋里。放在八仙桌上以后,他轻轻揭开笼布,发现是已 经做好了的各色的凉菜,惊喜地说:“已经做了这么多了!都什么时候做的啊?”郭氏说:“昨儿个下午才做好的!这牛腱子 也是刚提起来呢。这边的两样是刚做的。喏,这些都是洗干净的盘子,你把它们分别装上凉菜哇,一样装两盘!”耿老爹听话 地左手使铲子,右手使筷子,一样一样地都装好了。数一数,加上妻子
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到一点生 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 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 叹着气”?“我”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 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 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教学目标
• 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 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 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 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整体感悟
开头:我的第一本书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朋友的疑惑: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我的解释:这是一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的书。 主体部分:①“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 ②父亲带“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知 道所念的《国语》是“真正的第一本书”;还回忆了念 书给“我”的快乐及交代了与“书”有关的几个同学朋 友的命运。 结尾:“我”的结论:人不能忘本!
牛汉(1923- ),又名牛汀,远祖系蒙古族,出生于山西定襄县,“七月”诗派的 重要成员。40年代初开始发表诗作。1944年后在西安从事编辑工作。1950年以后 曾先后在《空军卫生》报和人民出版社任职。1955年作为“胡风分子”入狱一年, 不久又作为“右派”被严加管制。“文革”期间下放湖北咸宁干校。“文革”后 复出,曾出任《中国》杂志副主编。出版有诗集《温泉》、《海上蝴蝶》、《沉 默的悬崖》等,以及诗论集《学诗手记》。 牛汉一生坎坷,“经历过战争、流亡、饥饿,以及几次的被囚禁,从事过种地、 拉平板车、杀猪、宰牛等繁重的劳动”,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 生”,他的诗就是这种生命痛感的真实记录。如果说他的早期诗作在传达这种痛 感时还显得过于激烈和外露的话,那么经过炼狱般生活磨难后的诗风则变得深沉 和凝重了。写于70年代初的那组动植物诗,如《悼念一棵枫树》、《麂子,不要 朝这里奔跑》、《华南虎》等,作品中虽有难以抑制的不平、悲愤与沉痛,但诗 人不再以宣泄的方式一吐为快,而是将源于生命的沉痛和至死不移的人格追求, 寓于有相似遭遇的动物和植物身上,以一种象征性形象或意境来表现。这种借意 象抒情言志的诗风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诗则在沉痛的 人生感慨上平添了一种寻求生命归宿的苍凉与悲壮。 牛汉这类咏物诗,往往将自己的主观精神和人生感受突入客观对象里,在主体与 客体的猝然相遇、浑然一体中提炼诗意和理趣。但这种“七月”遗风,在诗人已 届花甲之时被突破和超越。他不再用他早巳稔熟的物我一体的感悟方式,而是进 入一种自由无羁的、辐射式的梦幻写作状态。《梦游》、《发生在胸腔内的奇 迹》、《空旷在远方》、《三危山下一片梦境》等写于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的 诗篇就是这种超越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