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15c4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9.png)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1.试剂纯度误差:试剂的纯度是影响滴定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试剂的纯度不高会引入实验误差,并导致滴定结果的偏差。
因此,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最好使用纯度较高的试剂。
2.试剂稀释误差:在中和滴定实验中,试剂的浓度往往需要进行稀释。
试剂稀释误差引入的主要是试剂的体积变化误差和稀释过程中产生的副反应误差。
3.试剂滴定量误差:滴定过程中试剂的滴定量是影响滴定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试液滴定量的误差主要由滴定管刻度的不准确性、人为操作失误等因素引起。
4.酸碱指示剂误差:酸碱指示剂在滴定实验中起到了指示终点的作用。
但是,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对光的敏感度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可能会产生误差。
在中和滴定实验中,误差的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1.温度:温度的变化会导致试剂浓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中和滴定实验中,应尽量控制实验室的温度稳定。
2.滴定过程中的氧气浓度:氧气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试剂的浓度,进而影响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减少氧气对滴定结果的影响,可以在滴定过程中用氮气气氛代替空气。
3.操作技巧:由于滴定是一种比较精细的实验操作,操作技巧的高低也会对滴定结果产生影响。
正确的滴定操作应准确控制试剂的滴定速度、垂直滴定管以避免液滴凝结在玻璃管壁上等。
进行中和滴定误差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数据:记录滴定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包括试剂的浓度、滴定体积等。
2.数据处理:对滴定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求平均值等处理,得到滴定结果。
3.误差分析:将滴定结果与理论值或其他准确测定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出误差。
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总结
![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ad9c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9.png)
问题1:量取液体体积时,能否用量筒代替滴定管?答:不能。
因为计量的精确度不同。
量筒只能读至0.1ml,而滴定管可读至0.01ml 。
用滴定管的优点有:测定值的精确度较高,读数方便,操作简单问题2:酸式滴定管能不能用来装碱?碱式滴定管能不能用来装酸?答:都不能。
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试剂。
因为玻璃活塞主要成分SIO2与碱性试剂反应。
碱式滴定管不能存放酸性试剂和能腐蚀橡胶管的强氧化试剂。
问题3:在加入反应液时,如果不用反应液润洗,结果会怎样?答:管内壁附着的蒸馏水使反应液稀释,使溶液的浓度降低,影响测定结果。
(偏高) 问题4:滴定前,滴定管下端有气泡,滴定后没气泡,结果会怎样?对于气泡前有后无,会使V 标偏大,致使C 测偏大//////////1、因仪器润洗不当引起的误差1)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分析这时C 标变小了而n 测不变所以V 标增大,导致C 测增大(2)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分析:这时n 测偏大,使V 标偏大,导致C 测增大(3)未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滴定管分析:实际n 测减小所以会使V 标减小导致C 测减小4)锥形瓶洗净后瓶内还残留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2)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变小或消失,最后无气泡。
分析:对于气泡前有后无,会使V 标偏大,致使C 测偏大(3)滴定过程中,振荡时有待测液测出。
3.操作不当(1)碱滴定酸时,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后颜色又褪去分析:V 标偏小,C 测偏小。
分析:n 测偏小,引起V 标偏小,C 测偏小。
用滴定管装标准溶液(5)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
(4)滴定过程中,将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
分析:这样会使V 标偏大,导致C 测偏大。
分析:这样会使V 标偏大,导致C 测偏大。
(6)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处有半滴尚未滴下,或有一滴标准液附着在锥形瓶内壁上未流下。
分析:V 标偏大,所以会造成C 测偏大。
、。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最全版)PTT文档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最全版)PT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050cec8a5e9856a5712605a.png)
引起待测液氢氧Biblioteka 钠浓度 值的变化情况偏高偏低
偏高
三、读数引起的误差:(滴定时)
C待=
—C标—. —V标—— V待
1.滴定时起始读数正确,达到终点后仰视刻度线
引起待测液氢氧化钠 浓度值的变化情况
偏高
2.滴定时起始读数正确,达到终点
后俯视刻度线
C待=
—C标—. —V标—— V待
引起待测液氢
氧化钠浓度值
B.
定终点,摇后又变红
C.
D.
2.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
响的是: A
D.滴定前仰视刻度线读数,滴定后俯视刻 度线读数
B 3.酸碱完全中和时( )
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用标准NaOH滴定盐酸时,若配制标准溶液称取的NaOH固体中含有下列杂质时,会引起滴定结果偏低的是 ( )
A.NaCl , B.Na2O 错误操作
错误操作
D、溶液呈中性
4. 用标准NaOH滴定盐酸时,若配制标 准溶液称取的NaOH固体中含有下列杂
B 质时,会引起滴定结果偏低的是 ( )
A.NaCl , B.Na2O
C.Na2CO3 D.NaHCO3
感谢观看
读待测液体积时开始时仰视
引起待测液氢氧化钠浓度值的变化情况
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是:
错误操作 滴定管调“0”后,未将尖嘴部挂着的余液除去:
读待测液体积时开始时仰视 滴定结束滴定管下挂一滴液未流下
引起待测液氢氧化钠浓度 值的变化情况
引起待测液氢氧化钠浓度值的变化情况
滴定管调 C、酸与碱的质量相等
的变化情况
偏低
3. 滴定前俯视刻度线,滴定后仰视刻度线
0
最新高考-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最新高考-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87917190c69ec3d5bb75ab.png)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以一元酸和一元碱的中的滴定为例因C标、V定分别代表标准液浓度、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定值,代入上式计算。
但是实际中C标、V定都可能引起误差,一般可把各因素引起的误差转嫁到V读上,若V读偏大,则测定结果偏大;若V读偏小,则测定结果偏小,故通过分析V读的变化情况,可分析滴定的误差。
引起误差可能因素有以下几种:(1)视(读数)注意:①滴定管中液体读数时精确到0.01mL ②一般需滴定2-3次,取其平均值(2)洗(仪器洗涤)正确洗法:二管二洗——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先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再用待装液润洗几次。
一瓶一洗——锥形瓶只能用蒸馏水洗。
注意:一般滴定管装标准液,锥形瓶里装待测液。
错误洗法导致结果:①滴定管仅用水洗,使标准液变稀,故消耗标准液体积一定变大,V读变大,结果偏大。
②移液管仅用水洗,则待测液变稀,所取待测液溶质物质的量变少,V读变小,结果偏小。
③锥形瓶用待测液洗过,则瓶内待测液的溶质量偏多,V读偏大,结果偏大。
④第一次滴定完后,锥形瓶内液体倒去后,尚未清洗,接着第二次滴定,滴定结果如何,取决于上次滴定情况如何。
(3)漏(液体溅漏)①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液体溅出,则结果偏小。
②终点已到,滴定管下端尖嘴中有液滴,则V读偏大,测定结果偏大。
(4)泡(滴定管尖嘴气泡)正确操作应在滴定前把尖嘴管中的气泡赶尽,最后也不能出现气泡。
如滴定开始有气泡,后气泡消失,则结果偏大。
若先无气泡,后有气泡,则结果偏小。
(5)色(指示剂变色控制与选择)滴定时,眼睛应紧盯着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指示剂变色后应半分钟内不复原。
如变色后立即复原,则结果偏小。
另外,同一种滴定,选择的指示剂不同,测定结果不同。
(6)杂(标准物含杂质)用于配制标准液的固体应该是纯净物。
但其中有可能混有杂质,称量时又按需标准物固体质量来称取的,帮一般均会产生误差,在此杂质又分两种情况:①杂质与待测液不反应如NaOH中含NaCl,所配的NaOH溶液浓度变小,滴定盐酸时,NaCl不参与反应,所需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故测定结果偏大。
高中化学选修四--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高中化学选修四--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e7f2de910ef12d2af9e783.png)
0
先
偏
实
大正
际
确
读
读
数
后数
偏
小
先仰后俯
V=V(后)-V(前),偏小
0刻度在上:
实 际 读 数
0
先 偏正 小确
读
数 后
偏
大
先俯后仰 V=V(后)-V(前),偏大
误差产生的原因:
1、因仪器润洗不当引起的误差:
(1)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 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分析:这时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变小了,所 以会使其用量有所增加,导致C测增大
(2)盛装待测液的滴定管或移液管用 蒸馏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这时实际n测减小,所以会使V标减 小,导致C测减小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再用待 测液润洗。
分析:这时待测液的实际总量变多了,使 标液的用量增加,导致C测增大
思考:
若锥形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C测 是否有影响?
答案:无影响
2.读数不规范
分析:假设把这半滴或一滴标准液滴入反应液 中,肯定会超过终点,所以会造成C测的值偏 大。
具体分析如下:
(1)滴定前,在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
偏高)
(2)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 偏高 )
(3)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偏高 )
(4)取待测液时,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
分析:这时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少,从而 标准液的 用量也减少,使C测偏小
4.标准液配置不当
(1)用含有Na2CO3杂质的NaOH配 置标液来测定盐酸的浓度。
(2)用含有Na2CO3杂质的KOH配置 标液来测定盐酸的浓度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d08748312b3169a451a41b.png)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①、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析:因标准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多了,所以结果偏高。
②、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析:因待测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气泡体积, 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读多了,所以结果偏高。
④、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析:读出来的待测液体积为实际量取的待测液体积+ 气泡体积, 即待测液量少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2、来自锥形瓶产生的误差: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析:因瓶内壁附着待测液,故锥形瓶内的待测液多了,消耗的标准液也多,所以结果偏高。
②、锥形瓶未洗净,残留有与待测液反应的少量物质,故消耗的标准液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③、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加入待测液或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水析:实际参与中和反应的待测液的总量没变,实际消耗的标准酸液也就不变,故结果不变。
3、来自读数带来的误差:①、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A、先俯视后仰视(先俯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仰视)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小,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B、先仰视后俯视(先仰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俯视)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多,消耗的标准液也多,所以结果偏高。
②、用滴定管量取标准液时A、先俯视后平视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V终-V始,而俯视时V始读小了,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所以结果偏高。
B、先仰视后平视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V终-V始,而俯视时V始读大了,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小了,所以结果偏低。
C、同理若先俯视后仰视或先平视后仰视,结果偏高;先仰视后俯视或先平视后俯视,结果偏低。
4、来自操作不当带来的误差:①滴定终点时,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外挂有一滴标准液的液珠未滴落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尖嘴外挂的这滴标准液的液珠的体积,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故结果偏高。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误差与精度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误差与精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96ec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b.png)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误差与精度分析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之一,它涉及到化学物质溶液的浓度测定以及滴定实验的准确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误差与精度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就酸碱中和反应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和精度分析进行探讨。
一、误差来源1.药品的误差:酸碱溶液的浓度误差主要来源于药品的制备和保存。
化学药品的浓度常常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这些因素会导致溶液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测量误差。
2.仪器设备的误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常使用诸如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等仪器进行药品的配制和滴定操作。
这些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严格选择和校准。
3.操作技术的误差:实验过程中,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也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滴定实验中,滴液速度不均匀或者滴定末点判断不准确都会引起误差。
二、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实验操作中的固定因素引起的,其特点是有规律的、持续的。
例如,使用同一批药品、同一种设备进行实验,但结果始终偏离真值。
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实验操作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其特点是无规律的、不可预测的。
例如,操作者滴定末点判断时的主观性和反应温度的微小波动等。
三、精度的分析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相对误差 = (实验结果 - 真值) / 真值 * 100%如果相对误差在一定范围内(通常是小于5%),则可以认为实验结果比较精确。
2.仪器的精度:仪器的精度是指仪器本身所能提供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可以通过仪器的说明书或者校准方法来了解仪器的精度。
3.滴定剂的精度:滴定剂的精度是指药品配制的浓度与标称浓度之间的误差。
可以通过制备相同浓度的多份滴定剂,并利用滴定法测定浓度来评价其精度。
四、改善精度的方法1.选择适当的仪器:选择准确度高、精度好的仪器设备,可以有效降低测量误差。
2.准确药品的制备:在药品的配制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药品浓度的波动。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1dee1ac5da50e2524d7f55.png)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湖南省澧县一中余志宏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定量实验,而其误差分析又是一个难点。
那么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如何分析?下面就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标准液放在滴定管中的情况进行探讨一下: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①、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析:因标准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多了,所以结果偏高。
②、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析:因待测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气泡体积, 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读多了,所以结果偏高。
④、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析:读出来的待测液体积为实际量取的待测液体积+ 气泡体积, 即待测液量少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2、来自锥形瓶产生的误差: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析:因瓶内壁附着待测液,故锥形瓶内的待测液多了,消耗的标准液也多,所以结果偏高。
②、锥形瓶未洗净,残留有与待测液反应的少量物质,故消耗的标准液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③、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加入待测液或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水析:实际参与中和反应的待测液的总量没变,实际消耗的标准酸液也就不变,故结果不变。
3、来自读数带来的误差:①、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A、先俯视后仰视(先俯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仰视)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小,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B、先仰视后俯视(先仰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俯视)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多,消耗的标准液也多,所以结果偏高。
②、用滴定管量取标准液时A、先俯视后平视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V终-V始,而俯视时V始读小了,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所以结果偏高。
B、先仰视后平视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V终-V始,而俯视时V始读大了,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小了,所以结果偏低。
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误差及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误差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e0dcf604a1b0717fd5dd10.png)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分析:这时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变小了,所以会使其用量有所增加,导致待测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测定值偏大。
2.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这时待测液的实际总量变多了,使标准液的用量增加,导致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3.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或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这时实际所取待测液的总物质的量变少了,所以会使标准液的用量减少,导致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少。
4.酸碱中和滴定。
为什么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
结果会偏高
因为溶液会填掉气泡的体积,读数就比实际消耗的体积大。
按照读数计算的结果当然是偏高的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尖嘴气泡消失会致使把气体也计算在体积内会使实验结果偏高
5.滴定结束滴定管尖端挂一滴液体还没滴下,为什么碱液的浓度偏大
因为我们读取酸的液体时包括滴定管尖端挂一滴液体还没滴下的这一滴,所以使得V(酸标)偏大, 所以C(碱待)偏大。
6. 酸碱中和滴定中震荡锥形瓶是部分液体溅出导致结果偏低
因为震荡时液体溅出,使得锥形瓶中的反应物减少,那么滴定所需的量就比实际的少,通过计算后结果就会偏低。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及原因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37b3bb2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8.png)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及原因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化学课堂中经常进行的一种实验,它能用来确定一种溶液中某一特定元素或离子的含量,是一种相当精确的实验方法。
一般情况下,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很少会出现误差,但实验者也无法避免这种情况,因此,有必要对误差进行分析,以便知晓其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首先,要进行误差分析,需要了解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原理。
根据实验步骤,溶液会经历中和反应,即酸和碱会相互抵消,从而形成稳定的盐和水,使电导率发生变化,这时可以测定溶液中某一特定元素或离子的含量。
而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一般可以归结于量等因素。
首先,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我们要用到酸、碱和滴定液,误差的可能性存在于量的控制,如果把量控制的不准确,计算出来的数据就会存在偏差,进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如果量控制不准确,还会给滴定溶液带来误差,这是由于在稀释时,溶液的比容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环境条件应该稳定,如温度会影响溶液的滴定过程,如果温度波动过大,滴定溶液则很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另外,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误差,由于实验者可能控制不到住所有的变量,差错也可能由子出现。
此外,在数据分析中,亦有可能出现误差,实验者可能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导致最终结果的偏差。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
记录严格合理,力求结果准确,有利于减少误差。
以上是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分析及原因,通过此次实验,可以了解到会出现误差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修正,以便达到精确结果。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3397d08bd63186bdebbc09.png)
高二化学550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例: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液未知浓度溶液:待测液反应原理:计算依据:计算公式:1、仪器清洗不当引起的误差(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标准液稀释,导致V(标)增大,C(待)增大;(2)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稀释,导致V(标)减小,C(待)减小;(3)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使待测液溶质增多,导致V(标)增大,C(待)增大;(4)锥形瓶内有水使待测液溶质不变,导致V(标)不变,C(待)不变;2、读数不当引起的误差(1)量待测液时,先仰视,后俯视,导致V(标)增大,C(待)增大;(2)量待测液时,先俯视,后仰视,导致V(标)减小,C(待)减小;(3)标准液读数时,先仰视,后俯视导致V(标)减小,C(待)减小;(4)标准液读数时,先俯视,后仰视,导致V(标)增大,C(待)增大。
3、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1)量待测液时,气泡未排尽,导致V(标)减小,C(待)减小;(2)量标准液时,气泡未排尽,导致V(标)增大,C(待)增大;(3)滴定过程中,待测液被振荡出锥形瓶,导致V(标)减小,C(待)减小;(4)到反应终点时,溶液变色末保持半分钟,即停止滴定,导致V(标)减小,C(待)减小;指示剂的选择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所以一般不选用石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
①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中,不用石蕊作指示剂,主要原因是:石蕊的“红色→紫色”、“紫色→蓝色”的颜色变化不够明显,不利于及时、准确地作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中和的判断。
②强酸强碱相互滴定,生成的盐不水解,溶液显中性,可选择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
酚酞:酸滴定碱——颜色由红刚好褪色;碱滴定酸——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
甲基橙:酸滴定碱——颜色由黄色到橙色;碱滴定酸——颜色由红色到橙色。
③强酸弱碱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酸弱碱盐使溶液显酸性,所以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9b9144c850ad02de80414c.png)
即可将管中的气泡排除。
2.(重庆市诊断题)取相同体积(0.025 L)的两份0.01 mol· L- 1
的体积(mL)
1 2
待测盐酸的体积(mL)
0.10 0.10 22.62 22.72 20.00 20.00
3
0.10
22.80
20.00
①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 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溶液由无
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红色不褪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①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结果偏高。③石蕊 不作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因颜色变化不明显。⑤酸式滴 定管必须润洗后再注入标准酸溶液。⑦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答案:D
1.(2008· 全国理综Ⅱ)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 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等质量的Na2CO3消耗盐酸比NaOH少,所以使滴定结果偏低。
B选项盛标准盐酸的滴定管用碱液润洗,实际使盐酸浓度变稀, 需要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大,所以使 c(NaOH)偏高。C选项是正确 操作,无误差。D选项固体NaOH中含KOH杂质,因为等质量的 KOH消耗盐酸比NaOH少,所以使滴定结果偏低。 标准答案:B
烧杯 (或表面皿) _、________ 码、镊子)、 ___________ 药匙 。 (2)取20.00 mL待测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 示剂,用自己配制的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 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技巧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665cad22af90242a995e56e.png)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技巧误差分析,一看锥形瓶中的溶液,二看误差分析的物理量。
同一不当或错误操作,若锥形瓶中溶液不同,运用误差分析的物理量不同,函数的增减性不同,测定结果可能不同。
标签:中和滴定标准液待测液滴定终点误差分析偏高偏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定量实验,而每一个不当或错误的操作都会带来实验误差。
所以,其误差分析是同学们必备的实验能力。
那么,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如何分析?通过多年的实验教学,本人总结出两个字“两看”。
一看锥形瓶中的溶液(即:是标准液滴定待测液,还是待测液滴定标准液)。
二看误差分析公式中影响C待测对应的物理量。
同一不当或错误操作,若锥形瓶中溶液不同,误差分析结果可能不同。
下面就两种情况,对各类不规范操作进行探讨:一、标准液滴定待测液这是最常见的滴定方式,通过C待测= C标准V标准/ V待测进行分析,C 标准,V待测为定值。
那么,C待测与V标准成正比。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①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分析:因标准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多了,所以测量浓度偏高。
②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因待测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少了,所以测量浓度偏低。
2、来自锥形瓶产生的误差: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因瓶内壁附着待测液,故锥形瓶内的待测液多了,消耗的标准液也多,所以所测溶液浓度偏高。
②锥形瓶未洗净,残留有与待测液反应的少量物质。
分析:待测液溶质减少,故消耗的标准液少了,所以所测溶液浓度偏低。
③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加入待测液或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水。
分析:实际参与中和反应的待测液的总量没变,实际消耗的标准酸液也就不变,故结果不变。
3、来自读数带来的误差:①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A、先俯视后仰视(先俯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仰视)。
分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小,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测定结果偏低。
B、先仰视后俯视(先仰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俯视)。
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e7e7b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3.png)
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在化学实验中,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
酸和碱反应时会产生水和盐,这种反应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进行探讨。
一、酸碱中和反应的误差分析1. pH计的误差: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我们通常会使用pH计来检测反应体系的pH值。
然而,pH计的精度和准确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温度、离子强度等。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时刻注意校准pH计,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酸碱溶液浓度的误差: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碱溶液的浓度对于反应速率和终点的判断至关重要。
然而,测量酸碱溶液浓度的方法可能存在误差,比如试剂的纯度、配制的误差等。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选择适当的试剂,确保浓度测量的准确性。
3. 反应速率的误差:酸碱中和反应的速率对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但是反应速率的测定存在一定的误差。
常见的误差有温度控制不准确、搅拌不均匀等。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保持反应系统的稳定和均匀,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二、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1. 滴定剂的误差: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剂的选择和纯度对于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滴定剂的纯度不高或未配制溶液的误差会导致滴定终点判断不准确,进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选择高纯度的滴定剂,同时需要进行滴定剂的标定和校准。
2. 滴定管的误差: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的刻度准确性对于结果的影响较大。
刻度不准确或读数不准会导致滴定量计算的误差。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使用经过校准的滴定管,并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3. 滴定反应速率的误差:滴定反应的速率对于滴定终点的判断至关重要。
但是,在实验中往往难以控制滴定速度,特别是快速反应的滴定。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熟练掌握滴定技巧,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总结: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遇到误差。
中和滴定的误差来源与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的误差来源与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1342070740be1e650e9a12.png)
中和滴定的误差来源与误差分析一、中和滴定的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的来源仪器检查不彻底,滴定管漏液;滴定管、移液管使用前没有润洗而锥形瓶误被润洗;注入液体后滴定管下端留有气泡;读数时滴定管、移液管等量器与水平面不垂直、液面不稳定、仰视(或俯视)刻度;液体温度与量器所规定的温度相差太远;移液时移液管中液体自然地全部流下。
2.操作方面误差的来源①滴定中左手对酸式滴定管旋塞控制不当,旋塞松动导致旋塞处漏液;使用碱式滴定管时,左手拿住橡皮管中玻璃球用力挤压或按玻璃球以下部位,导致放手时空气进入出口管形成气泡。
②右手握持锥形瓶没有摇动,待测液反应不完全或摇动时前后振荡溅出液体。
③滴定时流速过快,锥形瓶中液体被溅出,也可能使标准溶液滴加过量。
④锥形瓶下没有垫白纸或白瓷板作参比物,人眼对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反应不灵敏,使终点滞后。
⑤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立即停止滴定,待测液可能未完全反应。
⑥滴定停止后,立即读数也会产生误差,应等1min~2min 到滴定管内壁附着液体自然流下再行读数。
⑦进行平行测定,两次滴定所用标准液体积相差超过0.02mL,仍取平均值计算,产生误差,应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出可疑值的来源,重新进行实验。
3.终点误差(指示剂误差)的来源①指示剂用量过多或浓度过大,使其变色迟钝,同时指示剂本身也能多消耗滴定剂。
②强酸滴定强碱时,用酚酞作指示剂。
③强酸滴定弱碱时因生成的盐水解,等当点时溶液显酸性。
同理强碱滴定弱酸在等当点时溶液呈碱性。
若指示剂选用不当,等当点与滴定终点差距大,则产生误差。
4.标准溶液误差的来源①标准溶液浓度的大小造成的误差来源。
滴定所需标准溶液体积的大小,滴定管读数的相对误差较大。
一般使用的体积控制在20mL~24mL的范围内,使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不大于1‰,为此应使用适当浓度的标准溶液,从而控制标准溶液的体积。
②标准溶液的配制不规范造成的误差来源。
二、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1.误差分析方法中和滴定实验中,不同的错误操作引起不同的量产生不同的偏差,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也不同,学生分析误差时往往无所适从。
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53f22af12d2af90242e6d7.png)
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滴定法测定待测液的浓度时,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
从计算公式分析,当酸碱恰好中和时,有如下关系:c(标)·V(标)·x(标)=c(待)·V(待)·x(待)其中c、V、x分别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酸或碱的元数。
因此,c(待)= 。
因c(标)、V(待)、x(标)、x(待)均为定值,所以c(待)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V(标)大则c(待)大,V(标)小则c(待)小。
能引起误差的主要因素: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1)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偏高(2)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偏低(3)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偏高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偏低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偏低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偏高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1)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洗。
偏高(2)锥形瓶未洗净,残留有与待测液中溶质反应的少量物质。
偏低(3)待测液加水稀释无影响3、读数带来的误差:(1)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①先俯视后仰视偏低②先仰视后俯视偏高(2)标准液:①先俯视后仰视偏高②先仰视后俯视偏低4、来自配制标准液产生的误差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500mL,需要NaOH质量 2.0g(1)NaOH已部分潮解偏高(2)NaOH中含有杂质:①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偏高②所含杂质消耗1mol盐酸需质量大于40g偏高(例如:Na2CO3、NaHCO3)③所需杂质消耗1mol盐酸需质量小于40g偏低(例如:Na2O)(3)砝码有油污偏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一:洗涤
(1)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酸溶液润洗: vA变大, cB偏高;
(2)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vA变小, cB偏低;
(3)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vA变大, cB偏高;
(4)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vA不变, cB无影响。
操作二:取液
(1)取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l/A变小, cB偏低。
操作三:滴定
(1)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VA变大, cB偏高;
(2)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VA变小, cB偏低;
(3)部分酸液滴在锥形瓶外: VA变大, cB偏高。
操作四:读数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 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VA变小, cB偏低;
(2)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 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VA变大, cR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