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南通市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题(AB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江苏南通市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题
(A 卷)
一(24分)
班级开展“感受时节之美”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你和小语、小文也参与其中。

1.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本次活动的主题词。

(3分)
2.下面是小文准备的一段开场白,请按照情境完成(1)-(3)题。

(6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
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歌》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在二十四节气的循环中,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律动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开展“感受时节之美”系列语文活动,传承与保护节气文化,使这一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huàn 发出新的活力!
(1)给加点的字注音:处.
暑()(1分)(2)根据拼音写汉字:huàn 发()(1分)
(3)从短语结构上看,与“智慧结晶”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天人合一B.文化遗产C.陆续开展
D.时节之美(4)画线句有一处表述不合逻辑,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2分)
3.小语同学制作了“节气”主题古诗文辑录单,请你根据要求帮她完善。

(15分)
节气古诗文
表情达意立春 A.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①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道出了世间万物消长变化的
哲理。

立夏 B.
,。

范成大的七言绝句,荷尖与蜻蜓,构成彩墨画的特写镜头,表现了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芒种
C.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②户外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与户内一灯如豆、枯坐敲棋的情形构成,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心境。

寒露 D.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短短三句,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大雪 D.,。

岑参,面对边塞壮美奇丽的风光,以浪漫奔放的笔调,抒写惊喜好奇的神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情境图冬至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来表现“③”之情(选用诗中词语作答)。

无独有偶,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也有相同特点,但两者想象的画面却不尽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描述:④
(1)根据提示,补全A-E 处的古诗文,其中D 处还要填写作者。

(8分)
(2)根据上下语意,在①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在②处填写一种表现手法。

(2分)
(3)阅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将其右侧“表情达意”③④处补充完整。

(5分)
二(4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4—9题。

(18分)
【古诗阅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②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

②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4.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南乡子》的上阙,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南乡子》的下阙,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C.《清平乐》的上阙,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

“自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

D.《清平乐》的下阙,“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5.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

试结合词作简要
分析。

(4分)
【古文阅读】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⑥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注解】
①行县:出行属县。

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

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

⑤居官:担当的官职。

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

⑧傅:推诿。

④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越过)
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私:偏袒)
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过:经过)
D.辞.不受令(辞:言辞)
7.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9.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5分)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0—14题。

(14分)
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
①2013年3月份,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万头死猪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网络上有报导称黄浦江死猪漂流的真相是养殖户为了让猪更有卖相,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了有机砷,也就是砒霜(《水浒传》里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喂食四五个月后导致猪内脏腐烂而大批死亡。

这死因见不得光,又不敢拿去市场上卖这样的死猪肉,养殖户只好把死猪抛到河里了事。

大家都往河里一丢,猪尸们就在黄浦江大游行了。

②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砷这个物质。

③大量的羊、猪和鸡的研究结果表明,砷是必需的微量元素。

对于动物的生长,砷元素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杀灭肠道内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具有类似于抗生素的作用;增强肠壁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肠道细胞的代谢,并与维生素B12和一些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促进生长;舒张毛细血管、改善皮肤营养,使皮肤粉红,毛发光亮,改善商品猪的品相,对改善鸡蛋颜色也有帮助。

④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砷化合物一度成了世界畜牧业的普遍做法。

不过,符合规范的砷添加剂都是有机砷制剂,因为无机砷具有很强的毒性,而无机砷中三价砷的毒性又大于五价砷,砒霜中的砷就呈三价。

畜牧中多数使用的两种有机砷制剂是氨基苯胂酸和硝基羟基苯胂酸,它们和砒霜是两回事。

⑤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

有机砷被动物摄入后数小时后,90%以上即会以甲基化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在组织内的沉积量很少。

⑥饲料中的有机砷制剂并没有致癌性,也没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

但长期大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集,引起慢性中毒。

这种中毒过程缓慢、不易察觉,症状有精神沉郁、触觉减退、运动障碍等,可见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破坏。

⑦欧盟在1999年禁止将有机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但美国、拉美、日本等地仍在广泛使用。

3月份沪浙地区猪集体死亡事件让人们再次将视线投向有机砷制剂。

网络传言认为,猪群突然爆发死亡是由于三四个月前喂食有机砷制剂,在四五个月后“毒发身亡”之前预计可以屠宰,但由于屠宰期延后就集体内脏腐烂而死亡。

然而即使
..有机砷有一部分能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无机砷,它发病也.不会有如此精确的“潜伏期”,不会具有这种造成近万头猪同期死亡的定时炸弹般的功能。

⑧正常合规使用猪饲料有机砷添加剂并不会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

但是因为猪本身并不会在体内存留太多有机砷,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砷元素随着粪尿等途径排入了农田、水体等自然环境。

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砷容易转化为无机砷,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实。

如果继续大量使用有机砷制剂,那么它仍将会为自然界的重金属循环不断补充材料。

为改善生存环境计,逐渐抛弃有机砷制剂,寻找更加环保健康的添加剂作为替代品是大势所趋。

(摘自果壳网,有删改)10.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3分)
砷元素的积极作用砷对动物的影响
(1)灭菌杀虫;
(2)①;
(3)②。

有机砷
(1)在动物体内利用率低;
(2)③;
(3)长期大量摄入会引起
慢性中毒。

无机砷有很强的毒性。

11.文章第①段引用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有何作用?(3分)
12.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不能删去,理由是什么?(3分)
13.请以结尾一段为例说说本文作者的科学态度体现在哪里。

(2分)
14.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砷分为无机砷和有机砷两种,无机砷有毒性,有机砷没有毒性,因此可以在饲料中大量添加。

B.黄浦江死猪事件跟有机砷没有直接关联,因为猪并不会在体内存留太多有机砷,更不会致使上万头猪同时毒发身亡。

C.第⑤段画线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

D.文章的语言很有分寸,例如“大量的羊、猪和鸡的研究结果提出”一句,表明“砷是必需的微量元素”的说法不是无稽之谈。

(三)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5—18题。

(14分)
行走的芦苇
朱蜀英
芦苇会走路吗?当然会!你看河边,沟沿,田间巷陌,你不经意间看到的地方,蓬勃的绿,如春水般漾满大地。

春风吹拂,嫩绿的苇芽怯生生地拱出,伸出手和蓝天、白云、风儿、经过的鸟儿打招呼。

它们一点点长大,长高,直到连成片,铺成海。

A▲。

故乡的人们擅长编织苇席。

天一冷,地就上冻了,人们瑟缩着穿上棉衣。

湾里的苇子也成熟了,芦花飘起来了,人们割下苇子,就开始了编席的准备工作。

大妗子的家就住在村头的果园,她泼辣能干,说话办事透着一股利索劲儿,大姑娘小媳妇的都爱围在她身边。

自然,果园就成了编席子的主战场。

编席先得用5根篾片踩角,左手指右手压,然后随时用撬刀挤紧,以便于席子密实。

无数根苇片上下翻飞着,经纬交错,直到从身下蔓延。

稍大点,我也和飞舞着芦花似的,来到了荒原。

那时候的盐碱滩,白花花的。

雨水蓄积成的水泡子里长满了芦苇、蒲草,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的。

一池碧水,映着蓝天。

清澈见底。

一如我童贞的眼睛。

荒原上的芦苇,一茬茬地青了,绿了,干枯了,又一茬茬地成长起来。

我也渐渐的长大了。

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到多少有了些生活阅历的中年人。

荒原的苇子地都让人承包了。

他们等不及上冻,就迫不及待地动工了。

收割机轰隆隆地在苇子地里作业,收割下来的苇子卷成巨大的整齐的苇箔垫。

一个个的,散落在土地四周。

扬起的尘土在夕阳映射下漫溢开来,一切笼罩在金色的余晖里。

苇箔垫自然不能编苇席,现在
..谁还能静下心来编织一床席子呢?商场里多的是,花色多,价
格也不贵,随便买一床就得了。

现在
..的苇子更多的是送给了造纸厂。

故乡是游子的心心念念。

三十年后的秋日,我和母亲回家省亲。

村东头的水湾早已填平了,如今在它上面的是种植着一垄垄的庄稼。

走进村里,坐在房头打牌的都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

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在村子里住呢?
当年和母亲一起编织草席的大妗子,得知我们要来,挂着拐杖颤颤巍巍的在她儿子家门口迎着我们。

凌乱的白发,呆滞的眼神,这还是当年风风火火的大妗子吗?我走上前去,试探着问她:大妗子,您还认识我吗?我是小英啊!毕竟三十年不见了,对于她是否认识我,我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看着我,大妗子眼睛亮了一下,说怎么不认识啊?你比小时候还瘦呢!我听了真是哭笑不得,心里却涌起一股暖流。

怎么会呢。

怎么会比小时候还瘦?大妗子不会是真糊涂了吧!
大妗子似乎一切都看透了,嘴里嘟嚷着,说自己怎么不早点死?早活够了!是啊,前两年,老伴走了,出来进去的孤单,只有自己的影子陪着,这没有什么,毕竟自己能照顾自己。

谁料一场大病下来,别说做口吃的了,就是走路都成了问题。

失去自理能力的大妗子只好靠着儿女们接济口饭吃。

寄人篱下对于一向心高气傲的大妗子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过去是苦,是累,但是年轻就是资本,有的是力气,累了倦了,睡一觉起来又是希望的一天。

现在,大妗子的希望在哪里呢?
回程的车上,母亲有些感伤,说起当年编苇席的情景。

看着沉浸在往事中的母亲我该怎样劝慰她呢?
B。

普通地活着,踏实地度过每一天,于人生,足矣!
(选自《美文》2020年11月版,有删改)
15.下面两句话,哪一句更适合放在A处?说说理由。

(3分)
①这里的苇叶似一柄柄利剑,直指天空。

看到它们,我会忍不住顺着它的方向,看看天空,天真高,那么蓝。

②这时候,荒原就有了一朵朵绿色的云停泊。

风一刮,草色如烟,又有了一些梦幻般的感觉。

16.第⑧段两次提到“现在”,蕴含怎样的感情?(3分)
17.第⑪段中大妗子说“我”瘦了,是事实吗?请你根据本段句式特点分析。

(3分)
18.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文中既然写了大妗子,为何还要写母亲?文末B处又可以写什么呢?(5分)
三(50分)
19.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课余时间,你一定读过很多课外书。

读这些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呢?请以“读书使生活更美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
一(24分)
1.(3分)写字正确(1分)整洁规范(1分)相似度高,美观(1分)
2.(1)(1分)chǔ
(2)(1分)焕
(3)(2分)A
(4)(2分)将“传承与保护”改为“保护与传承”
3.(15分)
(1)(8分)A.柳暗花明又一村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青草池塘处处蛙
D.庭下如积水空明苏轼 F.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2分)①不仅也②(鲜明)对比
(3)(5分)③(1分)思家
④(4分)白居易想象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1分),以此来表现自己思家之情,并使这种思家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1分)。

李商隐想象夫妻二人彼时(将来)在一起秉烛夜话,追想(回忆)着、谈论着巴山夜雨之此时(今天)的思念之情(1分),用未来团聚之欢乐,反衬今夜思家之孤苦(1分)。

二(46分)
(一)(18分)
4.(2分)D(“秋宵梦觉”指的是深秋的夜里,作者从梦中醒来)
5.(4分)①(南乡子》风格豪放。

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

②人清平乐》风格婉约。

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

(每点2分)6.(2分)B
7.(2分)A
8.(3分)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

(1分)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1分),不是你的罪责。

(1分)
9.(5分)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l分)。

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死亡的形式伏法。

(2分)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

(2分)(评分说明:意思相近使可。


【参考译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

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

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

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

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

”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

”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
是忠臣。

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

”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二)(14分)
10.(3分)①促进生长②改善品相③没有致癌性,也没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每空1分)
11.(3分)①引出说明对象砷/有机砷/有机砷制剂;②从社会热点入手,引发读者关注。

③文章写作更贴近社会,实用性更强。

(一点1分)
12.(3分)“即使……也”表示假设(1分),说明有机砷有一部分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无机砷只是一种假设(1分);如果删去就变成事实了,这与实际不符合(1分)。

13.(2分)示例:补充说明更全面(1分):在得出“正常合规使用猪饲料有机砷添加剂并不会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的结论后,又补充说明猪排泄的有机砷会转化为无机砷污染环境(1分)。

(如从表述严谨、客观等方面谈也可以)
14.(3分)A
(三)(14分)
15.(3分)②句更合适,②句写的是春天的苇叶,“一朵朵绿色的云”“草色如烟”勾勒出一
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更能符合下文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

而①句写的是秋天的苇叶,“一柄柄利剑”写凋零的苇杆引发我对天空的关注,这在本段已经写过,会造成重复;同时这对天空、外界的向往不符合下文对芦苇的描述。

16.(3分)“我”对现在人们浮躁与快节奏的反感,对过去生活的无限怀念,对苇子只能送去
造纸的难受。

17.(3分)大妗子说“我”瘦并不是事实。

“我”的“苦笑不得”“怎么会”“不会是真糊
涂了吧”,用陈述句表明自己确实比以前胖了,用反问句表明“我”真没有瘦,用感叹句表明对大妗子糊涂的担忧。

而大妗子她三十年没见“我”,想以前生活是快乐美好的,人也都是丰腴的。

说“我”瘦,也是她对我的关心,希望我再胖一点,日子过得再好一点。

18.(5分)母亲和大妗子是同龄人,那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现实的伤感是那代人共有的。

而母亲又和大妗子形成对比,因为她当年离开故乡如“行走的芦苇”,所以结果比大妗子好一些。

进而告诫我们人生需要像“行走的芦苇”,不停找寻归宿,即使再怎么普通,也要踏实认真地度过,很多事由不得自己,努力过就没有遗憾。

(3分)
画线句子示例:人生中很多事情由不得自己。

就像一棵行走的芦苇,不停找寻着自己的归宿,即使在一个角落里默默成长,也不必遗憾,毕竟年轻过,也曾有过自己的芳华。

(2分)
三(50分)
(—)作文评分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评分程序是:整体评定基础等级;37分以上(含37分)的作文再评定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从内容、表达、结构三方面评定作文类别。

项目
卷类
内容表达结构
一类卷(50-43分)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观点正确。

文体规范。

语言通畅。

无病句。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分段恰当。

二类卷(42-35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观点正确。

文体规范。

语言通顺。

病句少(1-2句)。

结构较完整。

条理较清楚,
能够分段。

三类卷(34-27分)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
体,观点基本正确。

文体基本规范。

语言尚通顺。

病句多(3-4句)。

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尚清楚,
分段不恰当。

四类卷(26-18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
体,观点有偏差。

文体不够规范。

语言不通顺。

病句多(5-6句)。

结构不完整。

条理不清楚。

五类卷(17分以下)文不对题,观点不正确。

文体不合规范。

语言极不通顺。

病句很多(7句以上)。

不成篇。

2.发展等级
发展等级分不超过7分,以下四方面具备一条即可得发展分:①主题深刻;②选材精当,
③有一定文采;④有一点创新。

(二)作文评分常规要求
1.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

2.标点符号错误较严重者,酌情扣1—2分。

3.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4.作文总分不得超过50分。

2022-2023学年江苏南通市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题
(B卷)
一(30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
⑴仁者见仁,。

(《周易》)
⑵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⑶,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⑷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
⑸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⑹,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⑺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
⑻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⑼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2.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吟唱(yíng)修葺(qì)深宵(xiāo)锲而不舍(qiè)
B.胆怯(què)演绎(yì)侍候(shì)怒不可扼(è)
C.镶嵌(qiàn)闲暇(xiá)狼籍(jí)屏息凝神(píng)
D.匀称(chèn)枯燥(zào)抉择(jué)不知所措(cuò)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响睛鼎盛饥肠漉漉取义成仁
B.灼热锁呐自处心裁锱铢必较
C.倏忽预警不修边幅李代桃僵
D.雷霆桑葚励精图治故弄悬虚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在亚洲艺术作品展上,中国画家的作品创意独特,见异思迁
....,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B.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
....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

C.纪录片《超级工程》中的工匠们,无不对技术精益求精
....,其精神令观众深受感动。

D.网络直播规则的建立和实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也不宜“一刀切”。

5.⑴某校文学社将请著名作家王先生来讲座。

这几天,大家正抓紧时间阅读王先生的代表作《天地有节》。

文学社楠楠对艳艳说:“我从小琪那儿借的《天地有节》还没有看完,麻烦你告诉她不要着急,我会抓紧看,后天一定还她。

”第二天,艳艳见到了小琪,对小琪说:
(3分)
⑵讲座在学校书吧举行,书吧门口有一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请用楷体将这副对联抄写一遍。

(3分)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⑶讲座开始前,请你作为文学社代表作一个简短的开场白。

(3分)
⑷下面是某位同学以文学社名义起草的致王先生的感谢信初稿的片段,其中有多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

(找出原文即可,不要求修改:每处不超过4个字。

)(3分)您讲的内容很有趣味,态度也很和蔼。

特别是您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和海阔天空的议论,显示您确实有较高的水平,令人钦佩,一些同学听完讲座,都觉得挺不错的,还想请您在我校开设系列讲座。

①②③
二(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

(15分)
【古诗阅读】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4分)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蚕桑”与“”相呼应,描绘了树木葱郁的山坡田野绿意盎然;“插田”与“”相映照,写出了涨满的河流与汪洋的水田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景象。

(2分)(2)“子规声里雨如烟”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
【古文阅读】
唐玉辂
沈括
大驾①玉辂②,唐高宗时造,至今进御。

自唐至今,凡.三至泰山登封,其他巡幸,莫记其数,至今完壮。

乘之安若山岳,措杯水其上而不摇。

庆历中,尝别造玉辂,极天下良工为之,乘之动摇不安,竟废不用。

元丰中,复造一辂,尤极工巧,未经进御,方陈于
..大庭,车屋适坏遂压而碎只用唐辂。

其稳利坚久,历世不能窥其法。

世传有神物护之,若行诸辂之后,则隐然有声。

(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大驾:古代皇帝车辆的专称。

②玉辂(lù):用玉石装饰的大车。

秦汉以后亦成为皇帝专车的称呼。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凡.三至泰山登封(2)方陈.于大庭
8.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方陈于大庭”中的“于”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