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

合集下载

隧道施工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方案

隧道施工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方案
3)无卡人员进入自动识别报警
本系统还能够对没有佩戴人员识别卡的进行识别。主要原理是通过红外装置对进入隧道的人员进行自动计数,并比对进入隧道的有卡人员数量,当数量一致时,系统不进行报警,当数量不一致时,系统自动进行报警。
4)LED屏同步显示:
本系统连接LED大屏幕时,可按照需要,对进入隧道人员同步进行显示。可显示进入人员的姓名、职务、班次、进入时间等,还可根据要求对进入隧道人员进行统计显示班次如:开挖班13人汽车班8人等等。
2.5.1系统连接图
2.6
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和受困人员取得联系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系统中增加了呼叫系统,信号收发器可以连接电话机,可以直接与指挥部联系。
这个部分的重点是在发生事故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信号通讯信号不被中断,所以有这个需求的隧道连接危险区域的信号接收器也必须采用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来进行连接以保证其通畅。
一.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的腾飞,中国的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在众多的交通工程中隧道特别是高危险隧道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大。隧道施工向来是交通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控制隧道施工风险和如何有效的组织施工是所有施工单位一直思考和忧虑的问题。
当今高科技技术不断涌现,高科技技术不断的渗透到各个行业,隧道施工现在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来规避风险和有效的组织施工。本方案就是结合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数字视频技术、短程无线通讯技术、信号采集技术、传感技术来实现隧道施工的风险控制及施工管理。
★人员对应情况设置
2.3.5.8
★新建用户、修改密码
★用户权限设置
2.3.5.9 系统特点
1. GIS地图管理
GIS地图管理可以使用户查看隧道就像查看Google地图一样,可以任意的放大缩小、测量精确定位状况下人员与洞口的距离。GIS还能实现分层功能,可以在使用中更方便的查询自己需要的东西。

隧道安全智能监测与联动管理系统工程方案探析

隧道安全智能监测与联动管理系统工程方案探析

隧道安全智能监测与联动管理系统工程方案探析摘要:随着公路隧道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公路运输能力的日益增长,政府有关方面建议加快实施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其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是加快我国公路隧道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绿色节能化。

为了提高设备控制、事件预警、流程管理和应急处置等多层次的综合管理,本文设计了多维度融合管理模式,以隧道综合管控为导向,提升设备控制、事件预警、流程管理、应急处置等综合业务能力。

近几年,交通运输部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实施。

对提升公路交通安全的管理水平,对促进我国的交通安全发展和社会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根据高速公路隧道实际情况,结合“多维度、全周期”的数据采集技术,提出这套智能隧道监管系统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隧道安全;智能监测;联动管理0.引言基于各公路工程运营管理的软件系统相对独立、业务能力单一,其用于视频检测、各种气体检测、设备紧急报警报修等业务的软件相对独立,协同办公软件其业务范围涵盖有限,并且没有统一的业务数据标准,对标准化建设的全面性认识不足,信息互通扩展性能较差,系统之间缺乏集约化建设,导致交通数据综合能力不足。

因此,要通过技术支撑和功能实现高速公路的智慧水平,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导致的道路拥堵缓解随着需求提升导致的道路拥堵,加强基础设施数字化能力,将运营大数据、物联网络技术、AI技术、数据库调阅等相关技术应用到公路隧道中来,快速提高公路的安全、快速、智能管控的能力。

并为运营管理者提供更加高效、简洁的运营管理平台。

1.研究背景高速公路的修建为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由于行车速度快,车流量多,其相对狭小的行车区域,使得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工作较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安全工作更为复杂,给交通疏导和救援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工程施工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机电设备和系统,但由于业务众多、流程复杂、各系统缺少有效的量化指标,造成监控中心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多个监管平台、监控员指令操作复杂、应急预案难以实施、疏散救援响应时间长等问题。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系统的结构1.1系统数据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库用于存储监测点属性、监测成果等数据信息,是数据管理系统的基础。

因此,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不仅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还有利于系统对数据的管理和高效处理分析。

考虑到变形监测成果的特点,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应不仅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而且能使系统需求的资源最少,同时还要使数据库中数据冗余度尽量小,以达到结构合理、易于维护等目的[8]。

为此,根据变形监测内容,系统数据库设计由如下数据表构成。

1) 测段名表:包括测段编号和测段名称两个字段。

为便于变形监测分析,在监测中将相邻两个车站之间的隧道划分为一测段,并按车站和车站之间的隧道进行编号,测段名称则根据各个车站或者车站之间隧道的名称而定,监测点的测段属性值直接根据其所在测段来取对应的编号值,方便查询。

2) 监测点属性表:包括监测点名、测段、车道、具体位置、里程、材料、布设时间、布设单位、当前状况、用情况、备注等。

其中车道为监测点所在的左、右道或上、下行线;具体位置指测点所处具体的空间位置,如地面、地下、高架等;当前状况是指目前监测点的完好情况,也就是可用否;使用情况是指监测时是否使用。

3) 沉降监测成果表:包括编号、监测点名、高程、测期、监测时间、备注等。

为了遵守数据库键的唯一性原则和方便查询,各个测点的每期编号由测期号与监测点名组成,因而表中将不会出现相同记录,保证了键的唯一性[8]。

4)沉降差异点属性表:除了测段为各个车站编号,其余与监测点属性相同。

5)沉降差异监测成果表:与沉降监测成果表相同。

6)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包括编号、监测点名、X坐标、Y坐标、测期、监测时间、备注等,测点的编号设置与沉降监测成果表相同。

7)水平位移差异监测成果表:与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相同。

8)断面收敛变形监测成果表:包括编号、监测点名、直径1、直径2、测期、监测时间、备注等,测点的编号设置与沉降监测成果表相同。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随着现代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和有效进行,施工监控和数据量测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是确保隧道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隧道施工中常常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进行监控和量测,包括地表沉降、水位变化、地下水位、应力和位移等。

这些数据对于隧道工程的安全运行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首先,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工程质量问题。

通过对施工现场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和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出现了沉降过大、裂缝扩张等异常情况,就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复,以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其次,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及时预警潜在的安全隐患。

通过对施工现场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如地铁施工中的地层冲击等。

一旦发现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如合理控制工程进度、加强监测设备的使用等。

此外,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还可以为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施工现场数据的分析,可以识别和研究隧道工程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所在,从而为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经验和思路。

比如,通过对地下水位数据和应力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隧道的排水系统和支护结构,提高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数据,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应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隧道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研究

隧道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研究
图 1 监测数 据管理 系统总体结构图
监测数据库管理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护结构 的动态信息 , 随时了解工程稳定状况及 确定新 的岩 石力学 参数和支护结 构参数 , 将 这些 信 息及 时 反馈于 设 计和 施工 决 并
策 。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的开发 已经 成为监 测技 术发 展的一种 新 趋势和方 向。
王茂 和等 : 隧道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研究
・ l l ・
监测 数 据管理 系统 中的 报警 、 报 监测数据库工程文件。对于所有 的工程来 说 , 监测数据库 模板 文 工程积累资料 。由于 时间有 限 , 件是相 同的, 不同的是监测数据 库工程文 件。监测数据库 文件里 表和数据分析功能还很简单 , 有待进一步完善 。
维普资讯

1 ・ 0
第3 3卷 第 2 4期 2 0 07 年 8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 . 3 No. 4 13 2 At . 2 0 a 07 g
文章编号 :0 96 2 {0 72 .0 00 10 —8 5 20 }40 1.2
隧 道 监 测 数 据 管 理 系 统 研 究
王茂和 李志刚 李晓军
摘 要: 为隧道 施工监测建立 了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 , 在施工过程 中充分利用监测数据来 掌握 围岩和 支护结构 的动态信
息, 以随时 了解工程稳定状况及确定新 的岩石力学参数和支护结构参数 , 并将这些信 息及 时反馈 于设 计和 施工决策 。 关键词 : 隧道, 监测 , 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 : P 9 . T 3 13 文献标识码 : A
引言
地下工程的建造程序有别于一般地面工程建筑遵循 的“ 勘查一 设计一施工” 的流程 , 在施工完成 以前 , 地下工程 的计算模 型和输

桥梁隧道健康检测及智能管理系统现状与发展

桥梁隧道健康检测及智能管理系统现状与发展

桥梁隧道健康检测及智能管理系统现状与发展摘要:桥隧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中的生命线节点,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如何在运营期间进行有效的桥隧管理与维护,以保证其在运营期间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是21世纪桥隧建设的重大挑战。

基于此,本文对桥隧健康检测及智能管理系统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桥隧;健康检测;智能管理系统引言传统的桥隧评估,主要是采用简单的人工方法,对桥隧进行检测、监控,并提出相应的加固与维修意见,这些技术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桥隧养护工作的需要,也很难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涌现,桥隧健康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的出现,可以对桥隧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测量,为桥隧的安全运行提供科学的数据和技术依据。

大型桥隧结构健康监测与智能管理是提高桥隧运行状态,确保桥隧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桥隧健康监测的理论和技术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工程界和管理部门的广泛重视。

一、我国桥隧健康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近20年来,我国桥隧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建成100余座大跨径桥梁。

大跨径桥梁具有结构轻、跨径大、超静定、难以辨识结构状态等突出特征。

而大跨径桥梁是整个运输体系的核心,它的安全性与运行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桥隧的维护与管理。

大跨径桥梁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爆炸、船撞、重载车流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由各种复杂因素引起的结构耐久性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测系统来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控,提出优化管理与维修的具体措施,确保其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因此,桥隧健康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就应运而生了。

目前,全国共有140多座桥隧涉及不同的桥型中安装了健康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

本文归纳总结了五个方面的特征及发展方向:一是多传感器,具有明显的经济性[1]。

一般说来,大跨径桥梁的健康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中,传感器设备至少100台,其成本占桥隧总成本的0.5%至1.0%;二是为了进行桥隧的管理与维修,桥隧的监控是为了获取桥隧的实时状况,以便对其进行最优的管理与维修,保证其工作的正常进行;三是监测系统必须是可替换的和可维修的;四是监测系统向施工阶段扩展,构成了桥隧建设和运行的综合监测系统;五是尽管桥隧监控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但要对其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必须要有桥隧专业人员的参与,才能对其进行精确的评估。

基于BIM和Web技术的隧道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基于BIM和Web技术的隧道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基于BIM和Web技术的隧道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I. 内容描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隧道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隧道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地质灾害、地下水涌出等。

为了确保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对隧道进行实时监测和信息管理至关重要。

本研究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和Web技术,开发了一套隧道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旨在提高隧道工程的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隧道监测系统,本研究发现现有的隧道监测系统在数据采集、处理和展示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数据传输不稳定、系统操作复杂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BIM和Web技术的新型隧道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首先,系统采用BIM技术构建隧道的三维模型,实现对隧道结构的可视化展示;其次,系统采用Web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展示,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添加新的功能模块。

本研究的成果对于提高隧道工程的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优化和完善隧道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为隧道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隧道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隧道工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隧道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巡查和现场测量,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实现对隧道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和Web技术的隧道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BIM技术是一种将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与实际施工过程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它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

通过将隧道工程的三维模型与实际施工数据相结合,BIM技术可以为隧道监测提供更加精确、全面的信息支持。

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实现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无缝集成,提高数据的共享性和利用率。

隧道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隧道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提高隧道施工效率
降低安全风险
实现信息化管理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传感器设备:包 括温度、湿度、 压力、位移等传 感器
数据采集设备: 用于采集传感器 数据并进行处理
通信设备:实现 传感器与数据采 集设备之间的数 据传输
监控中心:对隧 道内各项数据进 行实时监控和预 警
隧道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架构概述 隧道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架构组成 隧道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架构特点 隧道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架构优势
人员定位与安全监控:通过物联网 技术,实时监测人员的位置信息, 保障人员安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员考勤管理:实时记录人员的进 出时间,统计考勤数据,方便管理 人员掌握工地人员动态
人员培训与考核:提供在线培训课 程,对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提高人 员素质和技能水平
设备信息管理: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位置、状态等 设备维护管理:制定设备维护计划,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设备故障处理:及时响应和处理设备故障,保障施工进度和质量 设备租赁管理:对租赁设备进行管理,包括租赁时间、费用等
•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PPT,现在准备介绍“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请帮我生成“系统架构”为标题的内容 • 系统架构 • 数据采集层: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采集施工现场的各种数据,包括环境参数、设备状态、人员信息等。 • 数据传输层: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 数据处理层: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分析等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 • 应用层: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发不同的应用模块,如安全监控、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 • 展示层: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给用户,方便用户进行决策和操作。

隧道自动化监测实施方案

隧道自动化监测实施方案

隧道自动化监测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该隧道分段施工,暗挖段长度约为100m。

洞内布置10道监测断面,平均约10m 布置1道监测断面。

监测项为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

每道监测断面设置1处净空收敛监测点及1个沉降监测点。

二.监测目的建立一套稳定可靠、实时采集、传输的监测系统,为隧道的施工及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建立远程监测系统,通过远程网络及时了解隧道的各测点的变化情况。

为隧道的结构安全提供可靠的数据,实时预警,保证工程安全。

为类似结构的隧道的安全监测提供宝贵经验。

三.监测系统总体方案3.1系统主要设计思路(1)系统设备布置方案采用4G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连接,安放于测试现场各测点,使得传感器和采集器传输距离最短,减少干扰及信号传输线路。

(2)信号通过4G网络直接传上服务器,并且存在数据库中。

(3)服务器管理软件会对数据进行自动初步分析,如果超限,会发送短信通知相关人员。

(4)管理部门可通过远程方式在办公室显示屏查看数据。

3.2监测的主要内容共选取10个断面进行监测,每个断面有拱顶下沉、净空收敛监测。

拱顶下沉:共10个测点,在拱顶处沿隧道轴线布点,采用二维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监测。

净空收敛:共10个测点,根据每个断面施工顺序,逐次安装。

采用激光测距传感器进行监测。

图3.2-1 标准断面监测点布置图3.3监测系统的主要特点(1)多现场管理、多用户管理、多终端管理、远程管理(2)动静态数据采集,实时显示、实时分析、实时预警(3)采集设备可使用干电池供电,待机约一年(4)4G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子站与云平台可直接传输(5)采集器节点可根据现场监测点的位置移动四.监测系统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由传感器、采集器组成。

传感器与采集器通过有线方式连接,采集器通过4G信号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可在远程管理展示平台等。

表4-1 系统主要硬件技术参数数字型数据采集器激光测距仪二维激光传感器五.监测方法及实施步骤5.1沉降监测拱顶沉降监测采用二维激光位移传感器。

探究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

探究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

探究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在城市和乡村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工程项目的健康状况和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及时监测和评估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的健康状况,需要建立一套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以保障这些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一、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重要性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是城市和乡村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大型桥梁可以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缩短通行时间,提高通行效率,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

隧道工程可以减轻城市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由于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长期处于自然环境和人为作用的影响下,其健康状况随时可能出现变化。

地震、风雨、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车辆振动、结构老化等因素都可能对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建立一套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对于确保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二、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的概念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监测设备,对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故障诊断及维护管理的一套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监测设施、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健康评估与故障诊断、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工程结构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三、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1. 监测设施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需要安装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以实时监测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结构变形、振动、温度、风压等重要参数。

传感器的种类与布设位置对于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应变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2. 数据采集与传输监测设施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后续的处理与分析。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监控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监控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监控系统的研究及应用作者:何江燕陈勤富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4年第02期【摘要】为全面加强呼铁局待建和在建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本文研制了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监控系统,该系统可对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工程施工的实时控制能力和规范化管理,并在八苏木隧道进行了实地试验,证明能取得较好的监控效果。

【关键词】铁路隧道监控施工安全1 引言在隧道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管理是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建设管理部门、路局领导关注的重点。

目前,隧道施工管理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人工盯防,科技手段不多,管理缺乏实效。

尤其是在施工人员管理、标准化作业管理、工程质量及进度管理这几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隧道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和人员安全管理成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

鉴于我局新线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在建、待建的隧道数量很大,为了尽快提高施工现场的监控和安全管理,本文研制了一种能自动监测进出隧道和隧道内人员的数量及具体人员信息、实时视频监控隧道内施工状况,提高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水平,并且通过网络,建设单位和建设管理部门可随时调看现场画面和隧道内施工人员的实时信息,并将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意见通过网络及时下发,施工单位通过网络及时反馈整改措施和效果的系统。

2 系统组成及原理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监控系统分为两大子系统,隧道人员管理系统和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2.1 隧道人员管理系统在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始终是各施工单位领导们关注的问题。

从隧道施工实践经验来看,控制施工人员在隧道中的出入,实时动态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人员的进出情况,准确掌握在隧道内施工的人员,统计数据,推断生产是否有序,人员是否到位,监测检验人员工作是否正常,关键工作人员是否脱岗等,是保证人员施工安全的关键之一。

隧道人员管理系统是一种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自动采集、统计人员出入数据的应用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在隧道出入口等重要位置安装无线数据接收器,隧道内工作人员随身携带人员识别标识卡,人员识别标签不断地发射载有目标识别码的无线电射频信号,当工作人员进入到接收器读取范围内,接收器接收到人员识别标签发来的载波信号,经过接收器接收处理后,将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CAN总线方式将信号发送到地面通信接口装置,再转换成RS232信号送给地面计算机,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隧道工程监测监控方法

隧道工程监测监控方法

隧道工程监测监控方法
隧道工程的监测监控是确保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
介绍几种常用的隧道工程监测监控方法。

1.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常见的隧道监控手段。

通过安装摄像头,
可以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情况,包括交通状况、火灾状况等。

监控系
统还可以录制视频,以备查证事故发生时的情况。

2. 环境监测系统:
隧道环境监测系统可以监测隧道内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
参数。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火灾、烟雾等,以便进行及时处理。

3. 结构监测系统:
隧道结构监测系统可以监测隧道结构的变化,包括隧道内部的
位移、应力、裂缝等。

通过对结构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前发现
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隧道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隧道交通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通过传感器和相应的软件,可以实时监测隧道的交通流量、速度、
拥堵情况等,以便进行交通控制和应急处理。

总结:
隧道工程监测监控方法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结
构监测系统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隧道管理者
及时发现隧道内的安全隐患和异常情况,以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营。

基于BS构架的隧道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开发

基于BS构架的隧道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开发
研 究 围岩 变形 规律 为 对 象 , 过对 量 测 数 据 的处 理 通
件 系 列产 品 , 是一 个基 本完整 的开 发工 具集 , 它 包括 整 个 软件 生 命 周 期 中所 需 的大 部 分 工 具 , UML 如 工具、 代码 管控 工 具 、 成 开发 环 境 等 , 含 基 于组 集 包
摘 要 :以吉 茶 ( 首一 茶 洞) 速 公 路 坡 头 隧 道 施 工 监 控 为 依 托 , 发 了基 于 浏 览 器/ 务 器 吉 高 开 服
( rw e/ evr架 构 的 隧 道施 工 监 控 数 据 管 理 分 析 系统 ; 对 围岩 的 变 形 规 律 , 用 C#. E Bo srS re) 针 运 N T
S u i.NE 系 列 中 的 C#.NE AS . tdo T T、 P NET、 AD NE S ev r Mah r s 司 Ma— O. T、 QL S re 和 tWo k 公 t
Bs ai c和 Vi a C+ +) s l u 及许 多用 于简化 基 于小组 的 解 决 方案 的设 计 、 发和 部署 的其 他技术 , 用于快 开 是 速生 成企 业 级 AS . T 的 We P NE b应 用 程 序和 高性 能桌 面应用 程序 的工 具 。同时 , s a S u i. Vi l t do NET u
波法检测研究 [] J .中 国海洋 大学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
2 1 4 1 ) 0 0,O( 1 .
几 十倍 , 水对 地下 介 质 的介 电常数 起 着 决 定 性 的作
用 , 电常数 随含 水量 的增 加呈 指数 增加 。因此 , 介 采
用探 地雷 达进 行 隧道地 质 超前预 报 时应充 分考 虑水

城市隧道工程施工监测远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城市隧道工程施工监测远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 0 1 3 年9 月第 9 期
城 市 道桥 与 防 洪
科技研究 1 8 5
城 市 隧道 工程 施工监 测远程 管理系统 的研 究与开发
梁进 军 , 肖 斌, 樊 军
( 解 放军 理工 大学 野战 工程 学 院 , 江 苏南京 2 1 0  ̄7 ) 摘 要: 该 文针对 城市 隧道工程 安全管理 和施工 监测 的实际 , 研究 了城 市隧道工 程施工 监测远 程管理 系统 的 目标 、 总体结 构及 功
速 检索 查 询 。 r n e t 互联 网为网络平 台,系统网络 环 境 中 ,以 We b服务 器 和 数 据 库 服务 器 为 核 心 进 行 设 计 开 发 。 系 统各 业 务 终 端 通 过 互 联 网 与 系 统 We b服 务器 和 数 据库 服 务 器相 连 。 . 如图 2 所示 ,由 We b 服务器提供项 目管理业 务 基 础 平 台 ,数 据 库 服务 器 用 于 监测 数 据 管 理 业
入、 上传、 计算 、 检索 、 统计 、 分析 为基础 , 以数 据 库、 互 联 网等 为 技 术 手 段 , 构 建一 体 化 的 地 下 工 程 施 工监测数据远程管理 系统 ,为城 市隧道施 工安 全 管理提供信息化操作平 台和决策环境 ,全 面提 高 监 测 信 息处 理 和安 全 预 警 能力 ,有 效 地 缩 短 发 现隐患和预警过程 。系统包括监测方案基础信息 、 监 测点位信 息 、 数据上传 、 安全状态评 价 、 预警 报 警、 短信通知 、 检索 查 询 、 三 维 图形 显 示 、 报 表 打 印 和用 户 权 限管 理 等 功能 如 图 1所 示 。
图1 系统主要功 能图示
通过以上功能实现 以下 目标 : 建立和进一步优 化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对现有监测点信息和监测 方案进行数字化 ;建立工程 主体和测点三维空 间 模型 ; 建立工程监测综合信息数据库 ; 实现远程数 据上传 ; 实 现监 测 报 表 和 报 告 的 生 成 、 打 印 和 自动 归 档 ;实 现 三 维 地 理地 质信 息 和 工 程 图 纸 的 显 示 查询 ; 实 现 自动 预 警 报 警 ; 实 现 海 量 监 测数 据 的 快

公路隧道健康数字化系统的开发

公路隧道健康数字化系统的开发
圈3.4.12检测信息查询界面
具体功能实现的程序举例如下,病害信息查询程序部分代码:
private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SysteL EventArgs e)
{
string qjId;
if(Request.qIleryString[idl f-”)
(
Session[-qjId”]=Request.QueryString[“id”】:
图4.2.5是公路隧道病害系统应用在七道梁隧道中病害信息数据快速存储的举例示意图,系统支持对少量病害数据的列表输入,也支持对大批量病害数据的批量导入(图4.2.6所示)
圈4.2.5七道梁隧道病害信息的快捷输入举例
第4章系统的工程实例应用
图4.2.6七道粱隧道病害信息的批量导入举例
拱曩
图3.4.15隧道检测报表表例
具体功能实现的程序举例如下,隧道病害检测报表程序部分代码:
private void Page Load(ohject SSIld@rt
System.Event^rgs e)
{
string sqll=string.Format(@'select隧道名称,隧道编码from隧道编码表。)
while(drO.Read())
f
Label22.Text=this.drO[O].ToString():
}
coon.Close():
string sql2=string.Format(@'select count(·)from裂缝表where所在断面编码in (select断面编码from断面信息表where所在区间编码=’{0)’)”。SessionPqjldl):
第3章公路隧道健康管理系统的研究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 引言我国在建铁路高风险隧道较多,地质条件复杂,软弱、破碎、高地应力围岩分布范围广。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隧道施工机械化水平较低,人工作业比例高,作业人员对复杂地质认知不足,洞内作业人员多,作业环境较为恶劣。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虽然已开展多年,但个别施工单位对围岩监控量测未引起足够重视,量测数据真实度不高,容易人为操纵。

隧道施工的相关信息反馈严重滞后,造成各级管理者不能及时或实时地掌握和分析变化情况,致使险情处理反应迟缓。

铁路建设单位对施工安全负有监督指导责任,但大部分建设单位力量有限,施工现场点多线长,现场监管存在困难。

如何发挥隧道围岩监控量测风险预警和源头控制作用,有效消除隧道安全隐患,防范隧道安全事故发生,是各级管理者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1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系统的作用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安排下,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自2013年开始牵头组织“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系统”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集现场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分析、及时预警、远程监控、管理考核于一体的铁路隧道监控量测管理体系,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自2014年推广应用以来,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系统成为提升铁路隧道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该系统提高了对关键信息掌握的灵敏程度,加强了对现场作业行为的监管力度,利用围岩监控量测信息化技术手段,促使施工单位认真执行作业标准,及时发现存在隐患,保证围岩监控量测工作的及时性、真实性,降低风险系数,确保重点部位的施工安全,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隧道施工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王江: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四川 成都,610031摘 要:隧道监控量测通过全站仪采集隧道开挖和支护过程中的变形数据,反映围岩和支护结构力学行为,对围岩的稳定状态和支护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判断和预测,并反馈于施工方案决策和支护系统的设计,进行论证和调整设计所确定的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

开发隧道工程管理系统

开发隧道工程管理系统

开发隧道工程管理系统(1)施工队伍必须按照主管部门下达的开工复工通知书、设计图纸、作业规程和专项措施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开工、复工、停工或改变施工方案和配套情况。

(2)施工队伍必须积极接受并密切配合掘进科部署的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

(3)现场发现问题时,掘进段管理人员有权部署现场处理;对存在严重安全质量隐患的,有权停止掘进,现场负责人必须密切配合。

(4)巷道开工前,掘进科想提前一个月给设计部门一个业务联系通知。

设计部门应在接到通知后20天内提交批准的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特殊设计应由总工程师办公室根据谈判时间与隧道段协商提供。

(5)巷道施工前,有必要为掘进作业人员制定作业规程。

作业严格按照批准的矿区设计和工作面设计以及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模拟单进行编制,并符合各工种岗位责任制《煤矿安全规程》《技术操作规程》《国有着重煤矿出产矿井质量准绳化准绳》等相关规定,培训形式必须符合集团公司相关规定。

(6)施工队技术员要在新项目开工前一周内制定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并在联合听证会结束后五天内(限三天)实施试行,并将考试成绩原件、成绩登记表、作业规程底稿1提交给掘进部主管技术员。

主管部门收到上述手续后,想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项目开工通知》。

(7)若停产后巷道需要临时关闭或恢复(正常生产过程除外),部署停产或复工的部门要及时发出经矿总工程师批准的停产或复工通知,如无手续随便停工或复工,问题由各责任部门负责。

(8)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制定特殊措施,无特殊措施不得施工。

场景包括打开:巷道、贯通、提升巷道、改变断面或支护情况、复工、对旧巷道、老采空区、地质破碎带、高瓦斯带进行扩修(长度超过5m)、处理冒顶、落煤、修建临时工程、特殊工程以及其他需要采取特殊措施的情况。

(9)大断面巷道(房)、交叉点、下坡巷道水窝(本工程5m以上)及临时工程施工前,必须绘制设计图纸、相关文字说明和施工措施,经批准后方可施工;下坡巷道中两个水窝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0m。

地铁隧道安全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地铁隧道安全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地铁隧道安全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摘要:针对地铁施工监测数据的文件管理模式已满足不了大量监测数据快速分析和长期安全保存的要求,提出了建立地铁隧道的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并对系统功能结构、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开发环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保证地铁隧道的安全施工。

关键词:地铁隧道,信息系统,监测数据,数据库设计地铁大多位于人口稠密的城区,通常周围有重要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网,地铁隧道施工有可能使其产生位移、沉降和变形,以致遭受破坏,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1]。

如2003年3月27日,上海明珠线二期工地围墙内发生塌陷事故。

围墙内出现一个南北走向的长沟,沟东面有2个~3个篮球场面积大小、南北走向的塌陷地,塌陷最深的地方约有2m~3m。

2004年3月17日,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建设工地发生塌方事故[2]。

通过施工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掌握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反馈信息以指导施工。

因此,现场监测数据的及时分析和保存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然而,地铁隧道施工安全监测数据纷繁复杂,如何有效地管理、运用好这些监测信息,并反馈地铁隧道的安全状况一直是地铁隧道安全管理和评价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3]。

文中提出的建立地铁隧道安全监测信息系统,是面向地铁公司开发的一套地铁隧道实时监测信息系统。

系统的功能是:实时搜集各个分散的变形监测点的数据,建立以实时监测数据为核心的网络化分布数据库,通过数据传输线路传送到服务器,按照相应的数学模型,数据分析服务器随时分析各类变形数据,通过网络实时向各方发布分析结果,为地铁隧道施工和地铁运营提供精确、迅捷的决策依据。

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用于随时处理地铁施工过程中各种地上地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数据和信息反馈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1 系统功能结构分析1.1 实时监测数据导入系统本子系统实现监测数据和相关工程布置图的收集和审核,系统基于C/S架构,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项目设计:本子系统不是简单的针对某个具体项目,而是一个通用的系统平台,可以进行项目编辑、工点编辑、测点编辑,同时具有项目管理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