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我院汽车专业人才的定位目标为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我院汽车专业通过工学结合模式来加强学生对汽车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和实践技术技能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级应用型汽车专业人才。
目前我院开展了汽车专业工学结合实习的教学模式,但效果不理想,在工学结合实习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有待解决。
因此需要寻找出有效的策略以解决相应的问题。
1我院汽车专业工学结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况
我院汽车专业工学结合实习的教学模式采用“2+1+2+1”的形式开展,即汽车专业学生第1、2学期在校学习汽车专业基础知识,第3学期在企业参加工学结合实习,第4、5学期在校学习汽车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技能,第6学期在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我院汽车专业工学结合实习合作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成都、都江堰各大4S店和维修厂进行。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安排工学结合实习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对我院汽车专业工学结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2我院汽车专业工学结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2.1企业不愿与学校合作培养工学结合实习学生
第一,汽车企业员工流动性很大。
工学结合实习学生只在企业实习一学期,实习结束后返回学校,容易造成企业岗位空缺和人员流失,企业更愿意接收参加顶岗实习并且比较稳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
第二,工学结合实习学生大二时参加实习,其专业知识不够全面专业不利于企业开展生产工作。
学生到企业后,企业需要花费时间、人力和资金培训学生,学生才能从事企业生产劳动;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这样会影响企业良好的形象及客户满意程度的提高。
第三,工学结合实习学生并不是企业正式员工,对其监管工作和安全保障工作存在困难。
2.2学生到企业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和纪律性不强
学生到企业实习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第一,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够扎实,容易造成学生难以轻松开展生产创造价值;第二,学生实习目标不够明确,对企业安排岗位与自身能力和兴趣不对口容易造成学生实习的倦怠情绪;第三,
企业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制度缺乏或不够完善,容易造成学生懒惰情绪;第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有限,难以融入企业并有效开展生产工作;第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的疑问未能及时得到解决,疑问的累积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倦怠情绪和厌恶情绪。
2.3学校负责老师监管工作和教学工作开展困难
由于参加工学结合实习的学生均脱离学校被安排到企业参加实习,实习地点比较分散,人员众多并且专业负责老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工学结合实习过程中同样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加强交流沟通及学生情况及时收集和反馈以便加强学生的教学和监管工作;因此对工学结合实习过程中的学生教学和监管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2.4工学结合实习的模式尚未完善有待改进健全
由于工学结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模式中运用不久,尚存在很多问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
目前我院工学结合模式在汽车专业上的运用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模式。
3 推进我院汽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策略
3.1建立健全工学结合实习定向培训班和专项培训班,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
工学结合实习定向培训班施行的方式采取在企业中建设学校培训基地的方式,学校定期输送学生到企业参加工学结合实习定向培训班,经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学生和企业可通过双选的形式签订定向就业协议。
工学结合实习定向培训班负责培训的老师由企业技术培训人员和学校老师共同组成,双方共同制定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实习定向培训班培训计划。
建立健全专项培训班的目的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教学,一是培养出适合企业所需的企业员工。
专业培训班施行的方式采取在学校中建设企业培训基地的方式,企业定期或不定期输送员工到学习参加专项培训班,专项培训班主要培训项目为岗前培训、企业文化培训、汽车专业知识系统培训、专项难题培训、岗位从业资格证考证培训等。
专项培训班负责培训的老师企业技术培训人员和学校老师共同组成,双方共同制定专项培训班培训计划。
3.2建立健全工学结合实习考核制度和学生专业课程标准建设
工学结合实习考核制度内容从实习过程考核和实习成果考核两方面进行建立健全。
企业和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实习过程考核,实习成果(包括实习周记、实习报告、论文或设计等方式)由学校安排专业老师进行实习成果考核评定。
建设健全工学结合实习学生专业课程标准,保障学生参加工学结合实习时具备应知应会的汽车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技能基础。
3.3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实行老师深入企业,教学和监管工作同步化
第一,施行工学结合实习导师化,由导师专门负责工学结合实习学生的监管和教学工作。
汽车专业班级的导师(即辅导员)由专业课老师担任。
导师可根据实习教学需要可安排专业课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到企业进行教学工作。
第二,工学结合实习导师和指导教师深入企业。
导师深入企业全方位监管学生实习、开展教学工作、开展自我技能学习及加强老师、学生、企业的技术人员等的交流工作。
指导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教学工作、自我技能提高和调研等教学工作。
导师和指导教师可采用和学生共同驻扎企业的方式进行监管和教学工作。
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和学生需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进行教学工作。
3.4建立健全工学结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探索工学结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开展汽车专业调研。
调研企业,与企业交流找寻对学校的工学结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秀有效的建议,同时开拓更多的合作企业参与工学结合实习。
调研学校,学习工学结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施行优秀有效的学校的经验和理念。
第二,开展汽车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技能学习与技术交流。
通过专业教师到企业,了解企业情况、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及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工学结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在工学结合实习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与创新。
在工学结合实习前、中、后每个阶段做好工作记录及工作总结。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指导教师、导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及企业领导的工作交流和学习座谈会。
4 结束语
推进我院汽车专业工学结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应切实围绕我院汽车专业人才的定位目标开展工作计划。
在工学结合实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更好更有效地策略开展工学结合实习。
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工学结合实习,与企业共同培育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专业
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通过工学结合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合作局面。
参考文献
[1]范黎明.高职汽车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2]陈松洲.推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汕头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
[3]查恒效.工学结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黄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