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濂《吴德基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濂《吴德基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德基传
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
有司
..举于朝,为南康丞.。
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
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
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
一民逸去,命卒笞之。
不肯伏,走入山。
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扁钥甚严。
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
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
..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
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孽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
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
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
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今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
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
居淮二年,召还。
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麸无笞瘢。
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
..归。
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
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
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
”德基至家。
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费也
B.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C.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D.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
B.丞,佐官名。
汉以后,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副职有大理丞、府丞、县丞等。
此处指府丞。
C.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D.谢事,指辞职或免除俗事。
后面的致仕也是指官吏辞官退休。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德基心胸宽广,处世泰然。
在他刚担任南康丞时,老百姓认为他只是一个读书人,请求把他换掉,但是吴德基不以为意,淡然处之。
B.吴德基明察秋毫,刚正不阿。
在村民被诬陷后,他仔细核查,发现百姓并没有罪过,亲自释放了百姓,并且敢于直陈长官的过失。
C.吴德基体恤民情,爱护百姓。
他始终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官府下令让百姓买驴赔偿,他告诫百姓不要赔偿;百姓想用牛羊代替秋季赋税,劝他们交纳粮食。
D.吴德基淡泊名利,虚心受教。
他做官不追求成名,一心只为百姓;辞官回到家中后,也遵循宋濂的告诚,断绝和官吏的往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
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
译文:
(2)守语塞。
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译文:
5.吴德基为什么阻止潍州的百姓以羊牛代秋税并且拒绝派百姓给邻县运送牛?
【答案】
1.C
2.B
3.A
4.(1)(吴德基)入朝(拜见皇上后),被提拔掌管莱郡潍州的事务。
百姓饲养了四十匹官驴,莱郡太守核查官驴繁殖的情况,与登记在册的情况不一致。
(2)太守无言以对。
吴德基趁机谈了几件不利于百姓的事,太守不敢再说什么,连同各个已经赔偿的县都免除了。
5.①羊牛容易生病甚至死亡,且运送过程费时费力,没有缴纳粮食方便。
②运送牛非常辛苦,有牛的人没办法,只是不敢埋怨而已。
③如果派人给别人送
牛,牛生病或者死亡后,责任无法划分。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德基乃更以宽化之”,“宽化”是动词,后面需要接宾语“之”,这个“之”是“宽化”的对象,即百姓,其后断句,排除AD;“民或援丞裾相尔汝”,“民”做主语,“援丞裾”作状语修饰后文的“相尔汝”,意思是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本句句意完整,“汝”后断开,排除B。
句子翻译为:吴履于是放宽政策教化百姓。
百姓有来告状的,吴德基就把百姓叫到跟前和他谈话,从不加以呵责。
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此处指府丞”错。
根据后文“一县惊伏”与“县令周以中”等,可以确定吴德基应该担任的是县丞。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请求把他换掉”错。
“易之”并不是“换掉”的意思。
由原文中“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可以推测“易之”的“易”应该是轻视。
因为南康民风剽悍,所以老百姓看不起这个读书人。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擢,提拔;知,掌管;畜,饲养;孳息,繁殖。
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语塞,没有话说,无言以对;因,趁机;偿,赔偿;罢,免除。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原文说“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民驱走二千里”,意思是吴德基跟百姓商量,羊牛有生病死去的隐患,不如交纳粮食方便,百姓驱赶牛羊要走两千里路,由此可知,羊牛容易生病甚至死亡,且运送过程费时费力,没有缴纳粮食方便。
原文说“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淮独完”“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意思是其他县的牛羊要送到陕西,百姓驱赶牛羊走两千里路,都倾家荡产,全郡只有潍州百姓得以保全,老百姓还不敢埋怨,由此可知,运送牛非常辛苦,有牛的人没办法,只是不敢埋怨而已。
原文说“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
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意思是有牛的人家自己送牛,虽然劳苦但不敢有怨言。
让别人代替送牛,如果途中牛死了,谁承担赔偿呢?由此可知,如果派人给别人送牛,牛生病或者死亡后,责任无法划分。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
吴德基,名叫吴履,婺州兰溪人。
被官吏推荐给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南康县
县丞。
南康民风剽悍,百姓认为县丞是一个读书人,都轻视他,吴德基处之泰然。
几个月后他详尽地了解了当地的虚实,做了一些揭露奸人,破获案件的事,全县的人都很吃惊。
吴履于是放宽政策教化百姓。
百姓有来告状的,吴德基就把百姓叫到跟前和他谈话,从不加以呵责。
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
知县周以中刚上任,征调百姓运输物品到郡里而征调不到,就亲自到乡里去征调。
一个村民想要逃跑,周以中命令衙役鞭打他,村民不服,跑入山中,骂县令说:“你在县里当官,到这里来干什么?”县令恼怒,胥吏与衙役趁机用语言挑拨县令,想要诬陷一个村民贪图钱财和利益,拘捕了六七个人关进狱。
门窗紧锁,看管非常严。
吴德基核查发现百姓没有罪过,亲自去狱中巡视,叱责狱卒立即释放百姓,狱卒用其他的说法推辞,吴德基用木槌砸碎狱门释放了百姓,说:“你们没有罪,回去告诉父亲兄弟不要害怕。
”于是前去告诉县令周以中。
县令恼怒,说:“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吴德基说:“触犯大人的只是一普通百姓罢了,他的同乡有什么罪?况且法律是天子的法律,难道是大人您发泄愤怒的工具吗?”县令周以中感到惭愧。
事情就这样平息了。
吴德基入朝拜见皇上后,被提拔为莱郡潍州的知州。
有百姓饲养了四十匹官驴,莱郡太守核查官驴繁殖的情况,与登记在册的情况不一致,说:“驴应该一年生产一头驴驹,现在几年应该有几头驴驹,为什么这么少呢?”想要追究养驴百姓欺骗蒙蔽的罪过,并征收他们的赔偿。
各县都已下令让百姓买驴赔偿,只有吴德基告诫百姓不要赔偿。
太守发怒,问吴德基:“潍州不赔偿驴,什么借口?”吴德基说:“百姓实际并没有欺骗,怎么可以追究他们赔偿?国家富有四海,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难道还缺少了几头驴吗?”太守无言以对。
吴德基又趁机谈了几种不利于百姓的情况,太守不敢再说什么。
连同其他各县已经赔偿的都免除了。
山东有百姓愿意用牛羊代替秋季赋税,官府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吴德基跟百姓商量,羊牛有生病死去的隐患,不如交纳粮食方便。
只有潍州收百姓的粮食。
其他县的牛羊要送到陕西,百姓驱赶牛羊走两千里路,都倾家荡产,全郡只有潍州百姓得以保全。
上级官府下令让派一千人运送邻县的牛,吴德基列出不能这样做的理由,说:“有牛的人家自己送牛,虽然劳苦但不敢有怨言。
让别人代替送牛,如果途中牛死了,谁承担赔偿呢?”极力抗争,没有接受命令。
吴德基当官,不追求成名,把爱护百姓放在第一位,百姓对他非常感激。
在潍州任职两年,被召回京。
潍州百姓拦在门口抱着他的脚哭泣跪拜,说:“自从您做了我们的父母官,潍州百姓的身上再也没有鞭打的瘢痕。
现在您离开我们,希望能得到您的一只鞋供奉起来,来安慰我的思念之情!”
吴德基到了京城,就辞职回家。
宋濂是吴德基的朋友,关系非常亲密,当时也已退休将要回家,喊住德基对他说:“你愿意接受年长者的教诲吗?”吴德基说:“好,要教诲我什么?”宋濂说:“谨慎不要出门,断绝和官吏的往来,不要和他们交往。
”吴德基回到家中,遵循宋濂的告诫,道德品行高尚的人赞美他能接受有益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