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11床头捉刀人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11 床头捉刀人(2021-2022学年)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11 床头捉刀人(2021-2022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c7d2886183d049649a6658a2.png)
11床头捉刀人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刘义庆,(403年—444年),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人).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梁代刘峻作注。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
【文章主旨】一个人的气质,发自内在,很难掩盖。
曹操雄才大略,即便长相丑陋,气质肯定出类拔萃。
这也启发我们,一个人的相貌不可改变,但气质可以修炼。
通过读书和修养,长得一般的人,也可以变成“床头捉刀人”。
【文言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对照注译】他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的国家,一个人的气质,发自内在,很难掩盖。
所以曹操即便假扮床头捉刀人,也能气宇轩昂,乃真英雄也.曹操为什么“捉刀立床头"?可以时刻了解外交动态,防止崔季珪说些不该说的,装作侍卫又不引人怀疑;手里拿刀,一旦有突发情况可以随时处理,曹操毕竟也是戎马一生的武将.为什么“追杀此使”?有道是“惺惺相惜",使者能透过曹操平庸的外表看到他的英雄气质,说明使者也是真英雄,直接忽略容貌洞察人心。
【读后必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 魏武将见匈奴使 ( )② 自以形陋()③ 不足雄远国 ( )④ 使崔季珪代 ( )⑤ 帝自捉刀立床头 ( )⑥ 既毕 ( )⑦ 令间谍问曰:( )⑧魏王雅望非常( )⑨ 然床头捉刀人( )ﻬ⑩ 此乃英雄也( )2.翻译。
(10分)① 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帝自捉刀立床头.③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④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⑤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3. 魏武追杀匈奴使的真正原因是()(2分)A.认为匈奴使把“捉刀人”看成英雄是有意贬低自己.B。
【最新】中考文言文《床头捉刀人》全文详细翻译-范文模板 (1页)
![【最新】中考文言文《床头捉刀人》全文详细翻译-范文模板 (1页)](https://img.taocdn.com/s3/m/060ac482a58da0116c174978.png)
【最新】中考文言文《床头捉刀人》全文详细翻译-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考文言文《床头捉刀人》全文详细翻译
选自《世说新语》
床头捉刀人
作者:刘义庆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
已经接见完了,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床头捉刀人文言文翻译6篇
![床头捉刀人文言文翻译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257fa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4.png)
床头捉刀人文言文翻译6篇第一篇床头捉刀人文言文翻译:桓南郡好猎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原文阅读:桓南郡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
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所指,不避陵壑。
或行陈不整,麏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
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
常自带绛绵着绳腰中,玄问:“用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
”玄自此小翻译译文或注释:桓南郡喜欢打猎。
每次外出打猎,车马随从很多,五六十里范围内族旗遍布田野,骏马驰骋,追击如飞,左右两翼人马所到之处,不避山陵沟壑。
倘若队伍行列不整齐獐子野兔逃跑了,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
桓道恭,与桓南郡桓玄是同一家族;当时任贼曹的参军,非常敢于直话直说。
常常自己带着紫红色的棉绳,放在腰间。
桓玄问他这是干什么用的,他回答说:“您打猎时喜欢捆绑人,我也免不了要被捆绑,但我的手受不了粗绳上的芒刺。
”桓玄从此略好了第二篇床头捉刀人文言文翻译:子路从而后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原文阅读: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翻译译文或注释:子路跟随孔子,落到了后面。
碰到一个老人,用拐仗挑着除草工具。
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说完,便柱着拐杖除草。
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
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黄米饭给子路吃,又叫他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报告了这件事。
孔子说:“这是位隐士。
”叫子路返回去再见他。
子路到了那里,他却走了。
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合义理的。
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他想不玷污自身,却忽视了君臣间的大伦理。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床头捉刀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完整篇.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床头捉刀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完整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b9aeb4e4be1e650e53ea9954.png)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床头捉刀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
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
②雄远国:威震远国。
③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
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
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捉刀,握刀。
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⑤既毕:指接见完毕。
⑥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⑦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帝自捉刀立床头( )3.魏王雅望非常( )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二、填空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
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
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床头捉刀人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相貌丑陋,不足以威震远国,便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接见完毕,派间谍问使臣:魏王这人怎样? 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但是床头握刀的人,这才是一个英雄。
魏武帝听到这些,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臣。
一、l.认为2.握3.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4.但是二、名词使者动词让三、略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床头捉刀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床头捉刀文言文翻译
![床头捉刀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0840bf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7.png)
床头捉刀文言文翻译床头捉刀文言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我们来看看床头捉刀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借鉴。
床头捉刀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
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
②雄远国:威震远国。
③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
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非常有威仪。
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捉刀,握刀。
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⑤既毕:指接见完毕。
⑥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⑦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非常不一般。
床头捉刀人翻译: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相貌丑陋,不足以威震远国,便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接见完毕,派间谍问使臣:“魏王这人怎样?”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高雅的.风采非常不一般,但是床头握刀的人,这才是一个英雄。
”魏武帝听到这些,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臣。
【拓展内容】相关习题1、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2、魏王打听到消息后,派人把匈奴的使者杀掉的原因是什么?3、床头捉刀人这篇文言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刻画曹操的________? 结合文意谈谈。
4、魏武追杀匈奴使的真正原因是()A、认为匈奴使把“捉刀人”看成英雄是有意贬低自己。
B、认为匈奴使已识破自己的“调包计”,因此恼羞成怒。
C、杀鸡给猴看,借此警告手下人不要随便议论自己。
D、认为匈奴使节眼光锐利,非等闲之辈,放回去恐于己不利。
阅读答案1、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2、认为这个匈奴使节眼光锐利,非等闲之辈,放回去恐于国于己皆不利。
2021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11e0e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7.png)
2021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及答案
注释:①居外:指外聘一个人来家里干活。
②道之:传说。
③使:使者,代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常一人居外()
2.国人道之()
3.得一人之使()...
二、翻译
1.XXX穿井得一人。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三、你认为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删除)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删除)
一、解释加点的词
1.XXX使使者问XXX后(使者)
2.不然(不是这样)
3.XXX(如果没有年景)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排比和反问。
如“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XXX?”、“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三、XXX后的言论体现了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XXX有类似的思想,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意义是,形容。
成语为“舍本逐末”,意思是舍弃重要的事情,去追求不重要的事情。
文言文床头捉刀人翻译
![文言文床头捉刀人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bf5a4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8.png)
《床头捉刀人》吾乃床头捉刀人也,名唤李元霸。
吾身披铁甲,手持巨斧,勇猛无比。
乃一日,吾于床头捉刀,忽闻门外有异响。
吾乃出户,见一妖狐立于门外,目露凶光,口吐人言,曰:“李元霸,汝何等狂妄,敢在此捉刀?吾乃山中狐狸精,今特来取汝性命!”吾闻言,怒火中烧,遂挥巨斧,与妖狐搏斗。
妖狐狡猾异常,善于变化,一时间,吾竟难以制敌。
然吾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终将妖狐击败。
妖狐败走,吾方知其乃山中妖狐,因贪图人间富贵,故而化形伤人。
吾思及此,心中不禁寒意顿生,深知妖魔肆虐,人间不得安宁。
于是,吾决意行走江湖,为民除害。
吾行至一小镇,闻得有恶贼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吾闻之心痛,遂潜入贼窝,欲将其一网打尽。
夜深人静,吾潜入贼窝,见一恶贼正于屋内饮酒作乐。
吾手持巨斧,轻轻推门而入,恶贼未及防备,已被吾斩于床头。
余贼见状,惊恐万状,纷纷弃械投降。
吾一一将其擒获,正欲离去,忽闻门外传来一阵哭声。
吾乃出户,见一女子,年约二八,泪流满面,哀求道:“英雄,求你救救我爹娘,他们被恶贼抓走,生死未卜!”吾闻言,心中一震,遂答应女子,愿助其救父救母。
吾与女子一同前往贼窝,经过一番激战,终将恶贼击败,救出女子之父母。
自此,吾名震江湖,成为一方英雄。
然吾深知,妖魔尚存,人间尚有苦难,吾需继续前行,为民除害。
一日,吾行至一荒山野岭,忽见一女子,身披白纱,立于山巅。
女子见吾,柔声说道:“李元霸,吾乃山神之女,特来告知,此地妖魔肆虐,需汝前来拯救。
”吾闻言,心中一动,遂答应山神之女,愿前往荒山野岭,斩妖除魔。
吾行至荒山,果见妖魔横行,百姓苦不堪言。
吾遂挥巨斧,与妖魔搏斗。
经过数日激战,终将妖魔斩尽,荒山得以安宁。
百姓感激涕零,纷纷跪地拜谢。
吾心中喜悦,然亦知,妖魔尚存,吾之使命未尽。
于是,吾继续前行,行走江湖,为民除害,直至人间安宁。
《床头捉刀人》一书,虽为小说,然其中蕴含之正义、勇敢、仁爱,实为世间之楷模。
吾等后人,当以此为榜样,勇往直前,为民造福,共创人间美好。
文言文翻译床头捉刀人
![文言文翻译床头捉刀人](https://img.taocdn.com/s3/m/bcda266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5.png)
古有床头捉刀人,其事奇诡,难以言表。
予闻之,不禁感叹世之奇事,多矣!夫床头捉刀人者,乃一隐士也。
隐士者,避世之贤人也。
其人聪明绝顶,才高八斗,然性喜隐逸,不欲为世所用。
于是,隐于山林之间,以文会友,以琴自娱。
一日,隐士夜读,忽闻床头刀声铮铮。
其人惊起,细听之,刀声渐近。
隐士心中暗想:“此何人哉?深夜至此,莫非不怀好意?”遂起床,手持烛火,欲探究竟。
隐士步至床头,只见刀光一闪,一人持刀而立。
其人衣衫褴褛,面目狰狞,似乎心怀叵测。
隐士心中惧,但又不欲示弱,便故作镇定,问道:“君夜至此,有何贵干?”持刀人嘿嘿一笑,答曰:“我非恶人,特来求助于君。
吾有一事,非君莫属。
”隐士闻言,心中疑惑更甚,但亦知此人必有深意,遂问:“愿闻其详。
”持刀人遂将事情原委娓娓道来。
原来,此人乃一朝廷命官,因贪赃枉法,被同僚陷害,陷入困境。
如今,欲借隐士之才,为朝廷澄清事实,洗刷冤屈。
隐士闻言,沉思良久,终觉此事非同小可。
然,他亦知,自己若不出手相助,此官必遭不测。
于是,他答应持刀人之请,助其澄清事实。
自此,隐士夜以继日,奋笔疾书,为持刀人辩冤。
其文辞优美,论证有力,令世人皆为之动容。
终于,真相大白,持刀人得以昭雪。
事后,持刀人感激不尽,欲报答隐士。
隐士却淡然一笑,曰:“我助君,非图报,只为天下正义。
”持刀人闻言,肃然起敬,遂与隐士结为莫逆之交。
此床头捉刀人之事,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世之人,闻之无不感叹:“隐士之才,可抵千军万马;正义之事,可昭天下清明。
”然,此事虽奇,亦非无因。
盖因隐士之才,实乃天授,其行正义,亦为天性。
是以,方能于床头捉刀,为天下澄清。
今译之,以飨读者:昔有床头捉刀人,其事奇诡,难以言表。
余闻之,不禁感叹世间奇事,繁多矣!此床头捉刀人,乃一隐士也。
隐士者,避世之贤人也。
其人聪明绝顶,才高八斗,然性喜隐逸,不欲为世所用。
遂隐于山林之间,以文会友,以琴自娱。
一日,夜读于床头,忽闻刀声铮铮。
隐士惊起,细听之,刀声渐近。
《魏武捉刀》阅读答案附原文翻译
![《魏武捉刀》阅读答案附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ca9890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6.png)
《魏武捉刀》阅读答案附原文翻译床头捉刀人【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魏武帝将要会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扬威远方的国家,让崔季珪代替,魏武帝亲自举着刀站在床边。
见面完毕以后,让间谍问(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臣回答说:“魏王风雅威望不同常人,但床边举着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魏武帝听到之后,派人追杀这个使臣。
【注释】见:会见雄:扬威魏武:曹操捉刀:手提着刀雅望:仪表美好非常:不一般,不平常形:形象床:古代的坐榻毕:完毕【启示】1.深刻反映了曹操的矛盾心态。
2.表现出曹操心胸狭窄,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3.描写曹操羞惭,自卑心理。
4.怕匈奴使者回匈奴后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丑行、丑貌)。
5.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例题精选】一,解释加点的词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帝自捉刀立床头( )3.魏王雅望非常(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二,填空"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参考答案一,1.认为 2.握 3.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4.但是二,名词使者动词让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自以形陋以:________(2)魏王雅望非常非常:________(3)既毕既:________(4)此乃英雄也乃:________2.将省略的句子内容补填在横线上。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下):43 床头捉刀人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下):43 床头捉刀人](https://img.taocdn.com/s3/m/561f32150722192e4536f63e.png)
一、趣文导读两企慕山东人慕南方大桥,不辞远道来看。
中途遇一苏州人,亦闻山东萝卜最大,前往观之。
两人各诉企慕之意。
苏人曰:“既如此,弟只消备述与兄听,何必远道跋涉?”因言:“去年六月初三,一人从桥上失足堕河,至今年六月初三,还未曾到水,你说高也不高?”山东人曰:“多承指教。
足下要看敝处萝卜,也不消去得。
明年此时,自然长过你们苏州来了。
”【译文】有个山东人羡慕南方大桥,不辞劳苦长途跋涉地到苏州去看。
途中遇到一个苏州人,这个苏州人也因为听说山东的萝卜最大,所以正前往山东去看。
两人各自述说了羡慕之意。
苏州人说:“既然如此,我就把南方大桥详细地讲述给你听,何必要长途跋涉。
”于是就介绍道:“去年六月初三有人从桥上掉了下去,到今年六月初三还没落入水中,你想这桥高不高?”山东人说:“承蒙指教,山东的萝卜你也不需要去看了,明年的这个时候,自然会长到你们那边去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刘义庆,(403年—444年),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人)。
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梁代刘峻作注。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
【文言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古今对碰】【作品赏析】一个人的气质,发自内在,很难掩盖。
所以曹操即便假扮床头捉刀人,也能气宇轩昂,乃真英雄也。
曹操为什么“捉刀立床头”?可以时刻了解外交动态,防止崔季珪说些不该说的,装作侍卫又不引人怀疑;手里拿刀,一旦有突发情况可以随时处理,曹操毕竟也是戎马一生的武将。
为什么“追杀此使”?有道是“惺惺相惜”,使者能透过曹操平庸的外表看到他的英雄气质,说明使者也是真英雄,直接忽略容貌洞察人心。
床头捉刀人阅读答案
![床头捉刀人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459b3f227916888486d7c6.png)
床头捉刀人阅读答案【篇一: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txt>课外文言文(一)目录1.赵襄主学御 (3)2.老马识途 (3)3.穿井得人 (4)4.南辕北辙 (5)5.千里之马 (5)6.赵威后问齐使 (6)7.齐欲伐魏 (6)8.赵襄子饮酒 (7)9.沛公至咸阳 (8)10.四面楚歌 (8)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9)12.孔子见罗雀者 (10)13.教子 (10)14.石崇与王桤争豪 (11)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2)16.长安何如日远 (13)17.床头捉刀人 (13)18.雪夜访戴 (14)19.陈太丘与友期行 (15)20.未若柳絮因风起 (15)21.七步诗 (16)22.太宗罢朝 (16)23.永某氏之鼠 (17)24.临江之麋 (18)25.荔枝图序 (19)26.三上 (19)27.名二子说 (20)28.读孟尝君传 (21)29.伤仲永 (22)30.盲人识日 (23)31.献曲求诗 (23)32.唐太宗论弓矢 (24)33.王猛为京兆尹 (25)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26)35.三镜 (27)36.毛遂自荐 (27)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28)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29)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30)40.请君入瓮 (31)41.虹 (31)42.陨石 (32)43.正午牡丹 (33)44.江淮之蜂蟹 (33)45.猫犬 (34)46.与长子受之 (34)47.说虎 (35)48.楚人养狙 (36)49.象虎 (37)50.李氏之鸠 (38)51.傅显迂缓 (38)52.祈梦决狱 (39)53.曹司农竹虚言 (40)54.题画二则 (40)55.牧竖 (41)56.狼 (42)57.与四弟书 (43)58王冕 (43)59.多多益善 (44)60.师旷论学 (45)61.叔敖杀蛇 (45)62.三峡 (46)63 .颜回好学 (46)64.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47)65.薛谭学讴 (47)66.孟母戒子 (47)67.华佗治病 (47)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 )3.遂得水( )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原文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4.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5.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 )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注释 :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不然 ( )3.苟无岁(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原文 7.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注释 :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 )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4.谢将休士也(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篇二:(初中部分)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供参考):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床头捉刀文言文翻译
![床头捉刀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5e5800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a.png)
床头捉刀文言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我们来看看床头捉刀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借鉴。
床头捉刀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
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
②雄远国:威震远国。
③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
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非常有威仪。
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捉刀,握刀。
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⑤既毕:指接见完毕。
⑥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⑦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非常不一般。
床头捉刀人翻译: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相貌丑陋,不足以威震远国,便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接见完毕,派间谍问使臣:“魏王这人怎样?”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高雅的风采非常不一般,但是床头握刀的'人,这才是一个英雄。
”魏武帝听到这些,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臣。
【拓展内容】相关习题1、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2、魏王打听到消息后,派人把匈奴的使者杀掉的原因是什么?3、床头捉刀人这篇文言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刻画曹操的________? 结合文意谈谈。
4、魏武追杀匈奴使的真正原因是()A、认为匈奴使把“捉刀人”看成英雄是有意贬低自己。
B、认为匈奴使已识破自己的“调包计”,因此恼羞成怒。
C、杀鸡给猴看,借此警告手下人不要随便议论自己。
D、认为匈奴使节眼光锐利,非等闲之辈,放回去恐于己不利。
阅读答案1、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2、认为这个匈奴使节眼光锐利,非等闲之辈,放回去恐于国于己皆不利。
捉刀文言文翻译
![捉刀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ae0b42416fc700aba68fc04.png)
捉刀文言文翻译【篇一:捉刀文言文翻译】【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甚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解释】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 (使者)自以形陋的“以” (认为)不足雄远国的“雄” (称雄)使崔季珪代的“使” (让)既毕的“既” (在)魏王何如的“何如” (怎么样)然床头捉刀人的“然” (但是)此乃英雄也的“乃”(是)【翻译】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已经接见完了,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举例】月得十篇,或作~乎.【篇二:捉刀文言文翻译】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
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
②雄远国:威震远国。
③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
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
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捉刀,握刀。
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⑤既毕:指接见完毕。
⑥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⑦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翻译】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相貌丑陋,不足以威震远国,便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19《床头捉刀人》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19《床头捉刀人》练习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04d636de80d4d8d15a4f8d.png)
19、床头捉刀人【文章主旨】一个人的气质,发自内在,很难掩盖。
曹操雄才大略,即便长相丑陋,气质肯定出类拔萃。
这也启发我们,一个人的相貌不可改变,但气质可以修炼。
通过读书和修养,长得一般的人,也可以变成“床头捉刀人”!【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作者、作品介绍】刘义庆,(403-444),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梁代刘峻作注。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赏析】李寨主说: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会想起一些与人性相关的事情。
曹操那小子,自己长得不帅倒罢了,居然让人冒充自己,别人识破后,还派人杀人灭口,这也算够狠毒的了。
匈奴使者太傻太天真,自以为聪明,识破了曹操的计谋,却不料招来杀身之祸。
如果他能装傻,假装认不出来,或者认出来了也不说出来,就不会有飞来横祸了。
另外,一个人的气质,发自内在,很难掩盖。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曹操雄才大略,即便长相丑陋,气质肯定出类拔萃。
所以即便假扮床头捉刀人,也能气宇轩昂,乃真英雄也。
这也启发我们,一个人的相貌不可改变,但气质可以修炼。
通过读书和修养,长得一般的人,也可以变成“床头捉刀人”!曹操为什么“捉刀立床头”?可以时刻了解外交动态,防止崔季珪说些不该说的,装作侍卫又不引人怀疑;手里拿刀,一旦有突发情况可以随时处理,曹操毕竟也是戎马一生的武将。
为什么“追杀此使”?有道是“惺惺相惜”,使者能透过曹操平庸的外表看到他的英雄气质,说明使者也是真英雄,直接忽略容貌洞察人心。
捉刀文言文翻译
![捉刀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ae0b42416fc700aba68fc04.png)
捉刀文言文翻译【篇一:捉刀文言文翻译】【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甚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解释】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 (使者)自以形陋的“以” (认为)不足雄远国的“雄” (称雄)使崔季珪代的“使” (让)既毕的“既” (在)魏王何如的“何如” (怎么样)然床头捉刀人的“然” (但是)此乃英雄也的“乃”(是)【翻译】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已经接见完了,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举例】月得十篇,或作~乎.【篇二:捉刀文言文翻译】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
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
②雄远国:威震远国。
③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
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
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捉刀,握刀。
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⑤既毕:指接见完毕。
⑥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⑦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翻译】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相貌丑陋,不足以威震远国,便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床头捉刀人
一、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刘义庆,(403年—444年),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人)。
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梁代刘峻作注。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
【文章主旨】
一个人的气质,发自内在,很难掩盖。
曹操雄才大略,即便长相丑陋,气质肯定出类拔萃。
这也启发我们,一个人的相貌不可改变,但气质可以修炼。
通过读书和修养,长得一般的人,也可以变成“床头捉刀人”。
【文言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对照注译】
自认为形貌丑陋,
【作品赏析】
一个人的气质,发自内在,很难掩盖。
所以曹操即便假扮床头捉刀人,也能气宇轩昂,乃真英雄也。
曹操为什么“捉刀立床头”?可以时刻了解外交动态,防止崔季珪说些不该说的,装作侍卫又不引人怀疑;手里拿刀,一旦有突发情况可以随时处理,曹操毕竟也是戎马一生的武将。
为什么“追杀此使”?有道是“惺惺相惜”,使者能透过曹操平庸的外表看到他的英雄气质,说明使者也是真英雄,直接忽略容貌洞察人心。
【读后必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魏武将见匈奴使.()
②自以.形陋()
③不足.雄远国()
④使.崔季珪代()
⑤帝自捉.刀立床头()
⑥既.毕()
⑦令.间谍问曰:()
⑧魏王雅望
..非常()
⑨然.床头捉刀人()
⑩此乃.英雄也()
2.翻译。
(10分)
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②帝自捉刀立床头。
③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
④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⑤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3. 魏武追杀匈奴使的真正原因是()(2分)
A. 认为匈奴使把“捉刀人”看成英雄是有意贬低自己。
B. 认为匈奴使已识破自己的“调包计”,因此恼羞成怒。
C. 杀鸡给猴看,借此警告手下人不要随便议论自己。
D. 认为匈奴使眼光锐利,非等闲之辈,放回去恐于己不利。
4. 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 (2分)
5. 曹操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者?(2分)
6. 魏王打听到消息后,派人把匈奴的使者杀掉的原因是什么?(2分)
7. 床头捉刀人这篇文言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刻画曹操的?结合文意谈谈。
(2分)
【参考答案】
1. ①使者。
②认为。
③够得上,足以。
④让。
⑤握,拿。
⑥已经。
⑦让。
⑧气质高雅。
望,仪容风采。
⑨但是。
⑩才是。
2. ①他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的国家。
②他自己则握刀站在崔季珪的坐榻边做侍从。
③接待完毕,(曹操命令)间谍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
④魏王风雅高尚、仪容风采,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
⑤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了这个使者。
3. D
4. 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
5. 怕匈奴使者回匈奴后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丑行、丑貌);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6. 曹操认为该使者认出了自己,那么自己由于自卑而让人替代的事传出去,就不好听了。
杀他灭口。
可能认为这个使者眼光非常,又会说话,是个人物,无论是嫉妒还是谨慎,都是杀他的理由。
7. 曹操简直是一个天才外交家,一个人的形象肯定对别人对一个国家的印象有影响,特别是像魏这种强大的势力,没有一个形象代言人怎么行?更何况是培养国家关系这样的大事,这也就看出曹操的谋略的纯熟,所以为何最后统一三国的大将也出自于魏呢,这便是曹操善于用人的缘故了。
曹操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他多疑,狭隘、偏执、残暴,让人很难捉摸。
二、趣文泛读
性不饮
一人以酒一瓶,腐一块,献利市神。
祭毕,见狗在旁,速命童子收之。
童方携酒入内,腐已为狗所啖。
主怒曰:“奴才!你当收不收,只应先收了豆腐。
岂不晓得狗是从来不吃酒的!”
【译文】
有个人用一瓶酒、一块豆腐,祭典财神。
祭典之后,见狗在旁边,急忙让仆童把祭品收起来。
仆童刚把酒拿进去,豆腐已被狗吃了。
主人生气道:“奴才!你该收的不收。
应该先收豆腐,难道不晓得狗是从来不喝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