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5苏轼词两首77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 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 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 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 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 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旧唐书》说,“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 夷里巷之曲” ,可知民间词唱比文人词作要早。 今存敦煌曲子词也可佐证。词初多写情爱,被 视为诗余小道。宋城市繁华,酒肆多以唱词为 娱。经几代词家经营,词气象廓大,有了“诗 言志,词抒情”的对峙格局,词风也由婉约走 向豪放。苏轼开创豪放先河,突破词为艳科的 传统束缚,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天地里解放出来。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 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 (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 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 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 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走 近 作 者
一 、 人 物 简 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上, 四川眉山人。嘉佑年进士。苏轼政治上比较 保守,却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宋神宗时,反 对王安石新法,出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 州等,为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 有政绩。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 尚书。后谪惠州、儋州等地。北还时 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任杭州通判, 知密州、徐州、湖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宋神宗(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 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 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 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 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 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 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 驾崩。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 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 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 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 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二品),知礼部贡举。
词因苏轼而跳出花间月下有了广 阔的社会生活。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 古代乐府、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六州为 西域伊、凉、甘、石、渭、氐六州。州有鼓吹曲 的军歌,战前用鼓、箫、钲、笳等,合奏以壮声 威。取用名家诗词中字眼,如《西江月》,出自 李白《苏台览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 宫里人”。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命名,如《沁 园春》,沁园是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 戚窦宪所夺。还有名家自制词牌,如《扬州慢》, 为南宋姜夔自制曲。词发展到后来逐渐与音乐分 离,独立为一种文学样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 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 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 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 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 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 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 “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 、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 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 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 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 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 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 平和世界”。
苏轼其文汪洋恣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健朗,有“苏黄”并提;其词开豪放一 派,为“苏辛”并举;其书、画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四家”。 苏轼一扫晚唐五代以来 文人词的花月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 迈奔放的风格。
宋人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日, 有幕士善歌,因问:‘我歌何如柳七?’对曰: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 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 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坡为之绝倒。”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 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 一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 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 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 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 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 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 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 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因 乌台被诗贬案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 第二年病死常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 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诗与黄庭坚齐名,散文 与欧阳修齐名,词与辛弃疾齐名,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生平事略
苏轼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 》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 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 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 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 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