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辨析——非金属性和氧化性,金属性和还原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现行中学化学课本中,并没有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氧化性与还原性的严格界定.然而这两对概念在中学化学教材中使用频率却较高,不少学生往往误认为金属性就是还原性、氧化性就是非金属性,甚至于有的年轻教师也有混淆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将这两对概念加以澄清.
一、两对概念
氧化性、还原性是指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得失电子的情况:得电子体现氧化性,失电子体现还原性;而具体得失电子是由组成物质的某种元素来实现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本身得失电子的能力,得电子能力体现非金属性,而失电子能力体现金属性.
二、概念间的区别
氧化性与还原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如何,具体体现在某种元素上.氧化性与还原性不但与元素本身得失电子能力相关,还与元素所在物质中的成键情况有关,以及温度、压强等外因有关.氧化性与还原性是物质在一定温度、压强条件下其性质上的内外因素的综合体现.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固有属性,它只与原子本身的结构相关,属内部因素.金属性通常可用电离能来衡量,非金属性通常可用电负性来衡量.元素的电离能越小,表示气态时越容易失去电子,即元素在气态时的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离能越大,表示气态时越难失去电子,即元素在气态时的金属性越弱.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大,即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小,即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电负性的大小以氟元素的电负性为4.0和锂元素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
因此,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是由元素种类所决定的,只要种类不变,其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是不变的;而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外因(物质所处的外部条件)通过内因(物质的结构)使得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差异.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不等同于其组成物质的氧化性,元素的金属性也不等同于其组成物质的还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