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A.择.菜/选择.甲胄./暴风骤.雨从.容不迫/杂草丛.生
B.铺砌./彻.底劲.敌/遒劲有力和.颜悦色/随声附和.
C.记载./载.体沉湎./缅.怀先烈潜.滋暗长/深人浅.出
D.俯瞰./看.护着.凉/不着.边际同舟共济./人才济.济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泄气仲裁教科书震耳欲聋就地取材
B.诘贵吹嘘马蜂窝眼花嘹乱坦荡如坻
C.狼藉秀颀浑凝土春寒料峭振聋发聩
D.琐屑躁热菜籽油摩肩接踵殚精竭虑
3.(8分)古诗文默写。
(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3)在《富贵不能淫》中,景春称公孙術、张仪为大丈夫是因为他们有“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威力。
(4 )同样是写花草鸟虫,不同的境遇,会传达出不同的感情。
白居易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
春天来临的信息,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钱塘湖春行》);杜甫则由春天的花开、鸟鸣引发了
其无限的感时伤世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望》)。
一、名著阅读.(任选-题作答)(4分)
4.(4分)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问题。
我最后一次走过保安的大街,越是走近城门,越是感到恋恋不舍。
人们从办公室伸
出脑袋来向我道别。
我的扑克俱乐部成员全体出动来送行,有些“小鬼”陪我走到保安城墙根。
我停下来给老徐和老谢拍照,他们像小学生那样互相搭着肩膀。
只有毛泽东没有出现,
他仍在睡觉。
②中的“我“是谁?此时“我”的心情如何?
③
②文中写到“我”离开时,“只有毛泽东没有出现,他仍在睡觉”,为什么这样写?
5.《昆虫记》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如写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像这样具有慈母心肠的昆虫还有哪些?请再举出两例,并简单概括是如何体现的。
6.(4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______.②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具有突出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相关的文化空间。
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遗产受到严重威胁。
④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造成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
⑤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1)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2)先找出上面文段中的病句,再写出修改意见。
7.(4分)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2019年10月19日上午8:30,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的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来自2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百余家媒体朋友都到达现场,共同见证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开馆。
据介绍,博物馆共有5个常设展厅,一楼3个,分别为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国之大事、赫赫夏都•建中立极;二楼分别为赫赫夏都•厥土生民。
巍巍华夏。
和世纪探索。
为辅助文物展品,让游客有更好的参观体验,博物馆还通过大型浮雕、沙盘、VR 体验、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展示,让游客深入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等信息。
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王都建设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8.(4分)市第二中学团委准备组织同学们在1月10日到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但同学们对这段历史不够了解。
为了使研学活动扎实有效,准备先请历史学家张教授在1月7日下午三点来学校为同学们做一场关于夏商时期相关历史的讲座。
请你以学校团委的名义,用正确的格式、得体的语言在1月3日向张教授写一份邀请函。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9.(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美丽的颜色》节选
①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
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②玛丽后来写道:“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帶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
我们的时光就在实验室里度过。
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有时候我们来回踱着,一面密切注意着菜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
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
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情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
③“我们在实验室里只有很少几个客人。
偶尔有几位物理学家或化学家来,或是来看我们的实验,或是来请教比埃尔。
居里某些问题,他在物理学的许多分支领域,是很出名的。
他们就在黑板前谈话,这种谈话给人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科学兴趣和工作热情的一种提神剂,并不打断思考的进程,也不扰乱平静专注的空气,这是实验室的真正的气氛。
”④比埃尔和玛丽有时候离开仪器,平静地闲谈一会,他们谈的总是他们所迷恋的镭,说的话由极高深的到极幼稚的,无一不有。
⑤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
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⑥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
⑧那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
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
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
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
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⑨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⑩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
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⑪“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⑫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
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⑬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
⑭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1)选文第②段“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
”
居里夫人为什么认为很快乐?请结合上下文陈述理由。
(2)结合语境,从场录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2)联系选文内容,谈谈选文第②③段引用居里夫人的日记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美丽”的具体含义。
链接材料1: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咯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她叫玛丽。
居里,就是后来名扬于世的居里夫人。
玛丽。
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选自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链接材料2: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
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蚕结着茧子,这使我很感兴趣。
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
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一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选自玛丽•居里《我的信念》
10.(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名片溯源
①现代社会的交际,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已经习惯于互留手机号码或微信号,但在庄重、正规场合,还是少不了互赠名片。
那么,名片起源于何时呢?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名片的国家。
据史书记载,中国早在两千年前就出现了名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于是联系情感成为一件很方便的事情。
秦末汉初时,人们创造了“谒”。
《释名•释书契》载:“谒,诣告也。
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诣者也。
即拜会者把名
字和其他推荐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拜谒者身份象征。
这就是目前有史料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名片。
“谒”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通报姓名时用的名片。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沛县为官的时候,有一天,刘邦和朋友一起到吕公家去贺喜,由于没有带钱而不得上堂入座,“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③在东汉时,“谒”之名称被“刺”所取代,材质仍为竹木之类。
有人还在“刺”上添加了官职、年龄等内容,专供拜见上峰之用,名曰“爵里刺”。
汉墓中出土有木简长22.5厘米,宽7厘米,上有执名刺者名字、籍贯等,与今天的名片差不多。
④这种官场名片有专门的书写格式,要把所有的内容在“刺”的中央写成一行,不能拆分,故而也叫“长刺”。
这种新的名片兴起于汉末,流行于六朝,尤以魏晋为盛。
有故事说,汉末郭泰为士林所仰慕。
他游洛阳,路人投刺,常常“载刺盈车”。
南朝夏侯叔,以孝闻乡里,人争与相交,家中“积刺盈案”。
有趣的是,还有以投刺为嗜好的。
南朝梁人何思澄,每晚都削木书刺,天明即驾车外出投刺访友,晚上归来,一大把刺也就投光了,天天如是。
⑤那个时代,人们不仅生前用谒、刺,死后也用谒、刺随葬,供在阴间使用。
若是“拜见”神仙,不用竹简木刺,而用“金简玉刺”。
⑥东汉时期,蔡伦发明造纸术,于是纸质“名刺”开始出现。
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名片技术的一大飞跃。
但当时并没有得到推广,因为纸质名片小且薄,不易保存,而且价格也很昂贵,所以当时比较流行的名片还是竹木简。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得到了推广。
纸被广泛运用,纸质名片也逐渐流行起来。
⑦唐宋时期,纸质名片已经很普遍了。
那时科举制度流行,新科及第的进士都要四处拜访前科及第和位高权重的人,拜其为师,以便将来被提携。
拜访老师,必须先递“门状”,这时“名刺”的名称也就被“门状”代替,且一直沿用到宋元时期。
⑧明朝时,名片又有新的称呼﹣﹣“名帖”。
清人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说:“古昔削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世以纸书,谓之名帖。
”明代的“名帖”为长方形,一般长14厘米、宽6厘米。
递帖人的名字要写满整个帖面。
如递帖给长者或上司,“名帖”上所书名字要大,名字大表示谦恭,名字小会被视为狂傲。
⑨“名片”的称呼出现于清代后期。
清朝末年的老式名片,长约六七寸,是请名人或书法家写了字,刻成木戳,然后印在大红纸上的。
名片的作用在于“通名”,但那时并不用于两人见面时交换,而是通常用在介绍他人去办事或拜访某人没有碰上等情况下,或由他人带去,或留下名片而返。
⑩直到现代社会,名片一直在发挥着其作用,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文章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介绍了名片的演变历程。
请仿照示例,从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
出现时
秦东汉唐宋明代清代间
名称谒刺名刺①名帖名片
特点②有专门的书写格式
书其姓名、官职、
年龄等内容竹木材
质;官场名片,专
供拜见上峰之用。
书写内容同刺”,纸
质材质;但没有得
到推广
书写内容
同喇刺”,
纸质材质;
拜访前科
及第和位
高权重的
人时用。
书写内容是递
帖人的名字,
要写满整个帖
面,纸质材质;
“名帖”上所
书名字越大表
明越谦虛。
③
(3)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请以第⑧段为例,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3)结合下列句子后面括号内的提示,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拜会者把名字和其他推荐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拜谒者身份象征。
这就是目前有史料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名片。
(“目前有史料记载的”能否去掉?为什么?)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11.(10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乌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歇:消散。
B.夕日欲颓.颓:坠落。
C.沉鳞
..竞跃沉鳞:沉到水底的鱼。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作者提到谢灵运有什么意外之意?
(5)你从这两个语段中学到了哪种描写景物的方法?请举例说明。
12.(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四、作文(50分)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3.(50分)题目:这道亮丽的美景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 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4.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木板问钉子:“你总是被铁锤敲打,却从不抱怨,这是为什么呢?”
钉子笑笑说:“我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全靠铁锤的敲打。
”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 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