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长与幸福指数

合集下载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国民幸福指数和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这两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究它们的联系和影响。

国民幸福指数和GDP的定义国民幸福指数(GNH)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质量的标志性指标,由不同的元素构成,包括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福利、社会支持、文化传承、自然保护等。

国民幸福指数旨在反映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指导。

GDP(国内生产总值)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和总体经济水平。

国民幸福指数和GDP之间的关系国民幸福指数和GDP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的指标,但它们所反映的方面不同。

GDP主要关注经济增长及其成果,而国民幸福指数则主要关注人民的生活品质和人民幸福感。

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以下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经济发展对国民幸福指数的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国民幸福指数。

随着GDP的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并且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住房条件等基本生活条件,从而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此外,经济发展还能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更多地注重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从而提升国民幸福指数。

2. 国民幸福感对GDP的影响国民幸福感的提高也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当人们拥有了更高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会更有动力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物质资源,从而推动GDP的持续增长。

同时,较高的国民幸福指数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3. GDP和国民幸福指数的平衡尽管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国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但长期追求GDP的增长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这种单一指标下的纯经济发展容易忽略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问题,从而降低国民幸福指数。

因此,要同时注重GDP和国民幸福指数之间的平衡,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让好看的GDP和真实的幸福感一起成长

让好看的GDP和真实的幸福感一起成长
心理 的衡 量 , 比较 主 观 的 。 是
犹 如 渴 盼 第 一 场 冬 雪 ,每 一 个 干 涸 的 心灵都在默默 呼唤 , 盼望 “ 福 ” “ 严 ” 幸 和 尊 的 洁 白雪 花 , 快 在 2 1 温 柔 洒 落 , 尽 0 1年 铺
遍角落。
同时 , 即使 应 用 “ 福 指 数 ”也 并 不 意 幸 , 味着 就 要 摒 弃 GD 。邢 占军说 , P与幸 P GD
经济 同步增长 ,把好看 的 G DP与居 民真实的幸福
感 统 一起 来 , 为 最 大
福不仅体现 为耀 眼的 GDP数 字,更表现 为他们腰 包里鼓鼓 囊囊的钞 票 、餐 桌上丰盛可 口的饭 菜、 脸
上 流 露 出的 温 馨 笑 容和 心 里 纵 情 流 淌 的 欢 乐。 令人 欣喜 的是 , 年 的 “ 今 两会 ” 各 地政 府 将 “ . 人 民 的 幸福 美好 生 活 ” 明确 写入 了政 府 工 作报 告 , 承 诺“ 十二 五 ” 间 使 民 生 改 善 达 到 新 高度 , 计 的 民 期 设 生 工 程 项 项 关 乎 民之 所 愿 , 件 维 系民 生 幸福 。政 件 府 将 以民 生 需 求 为 导 向 , 居 民 最急 、 难 、 盼 的 从 最 最
里 。 是 在 中 国 ‘ 及幸 福 ’ 一 条 捷 径 , 以小 这 普 的 对
大调 查 ” 查 结 果 公 布 , 全 国 88万 张 回收 问 调 在 . 卷 中 ,29 的 受访 者 深 感 物 价 上 涨 的压 力 , 7 .% 群 众 感 到 最 困 难 的 前几 位 分别 是 收入 、 医疗 、 房 住 及 子 女 教 育 问题 。 种 调 查 结 果 也 表 明 , 国居 各 我 民 的幸 福感 指 数 逐 年 下 降 。 影 响 幸福 指 数 升 降 的一 个 重 要 原 因 是 贫 富 差 距 。 国社 会 调 查 所 的 一项 报告 显示 , 中 民众 最 为 关 心 的社 会 问题 , 在 第 一 位 的是 贫 富 差 距 。 排 在 北京 社 会 心理 研 究 所 的调 查 中 ,市 民 已连续

幸福指数_精品文档

幸福指数_精品文档

幸福指数引言:幸福,是每个人都渴望追求的感觉。

然而,什么是幸福?幸福指数是如何衡量的?本文将探讨幸福指数的定义、衡量方式以及影响因素,并尝试分析如何提升幸福指数。

一、幸福指数的定义幸福指数是衡量个人或社会幸福程度的指标。

具体来说,幸福指数是通过测量人们的主观感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等来确定的。

幸福指数追求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整体评价和满足感。

二、幸福指数的衡量方式1. 主观问卷调查:幸福指数的衡量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主观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被要求评价自己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

这种方法能够快速获取大量数据,但结果可能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

2. 客观指标统计:除了主观问卷调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客观指标来统计幸福指数。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反映国家整体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和教育水平等,而这些因素与幸福度通常存在关联。

三、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1. 经济因素:繁荣的经济通常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稳定的收入、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等经济条件对个人的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2. 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水平与幸福指数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

良好的教育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提升幸福指数的关键因素。

3.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个人的幸福指数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关系、友情和伴侣关系等都能带来正面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幸福感。

4. 心理因素:人们的心态、心理健康状态也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

乐观、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增加幸福感。

5. 个人价值观与目标: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对幸福指数有深远的影响。

人们追求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物或价值观能够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

四、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1. 培养积极心态: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培养乐观的心态。

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合理地管理情绪,对自己和他人更宽容一些。

2. 保持身心健康:注重生活的平衡,充足的睡眠、规律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经济发展与社会幸福指数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社会幸福指数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社会幸福指数的关系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成为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然而,与之相伴而生的是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缺乏社会幸福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经济发展与社会幸福指数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我认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经济发展为社会幸福指数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以及更好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改善人们物质生活的因素无疑会对社会幸福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一个国家的经济收入增加,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健康保障和教育资源充足,这些都会使人们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从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然而,仅仅有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保证社会幸福指数的提升。

社会幸福指数还与许多其他因素密切相关,如社会公平、人际关系、环境质量等。

一个社会中,如果有太多的贫富差距,社会没有公平感,那么即使经济发展得再好,也难以带来社会的幸福感。

此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社会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亲朋好友之间的互助关系、邻里之间的友好交往等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有助于提升幸福感。

而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也变得更加冷漠,这将直接影响社会幸福感。

此外,环境质量也对社会幸福指数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人们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使人们对于幸福感的感受亦受到负面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经济发展为提升社会幸福感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社会幸福指数的提升也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的良性循环会进一步巩固社会的幸福感。

例如,在一个幸福指数较高的社会,人们往往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更愿意参与社会事务,进一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gdp生活例子

gdp生活例子

gdp生活例子摘要:1.GDP 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GDP 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3.GDP 的局限性4.我国GDP 发展的现状与挑战5.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应仅追求GDP 增长正文:GDP,全称为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 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尽管GDP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但它并非完美。

GDP 与人民生活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一个国家的GDP 越高,通常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GDP 越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一定越好。

因为GDP 仅衡量了经济产出的总和,却没有考虑到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GDP 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GDP 无法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富差距。

如果一个国家的GDP 很高,但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会得到显著提高。

其次,GDP 没有考虑到环境资源的消耗。

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可能会带来较高的GDP,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产业对国家和人民有益。

此外,GDP 也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幸福指数。

GDP 衡量的是经济产出,而幸福指数不仅包括经济因素,还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非经济因素。

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GDP 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在追求GDP 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GDP 的局限性,关注环境、资源、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面临一系列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产能过剩等。

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追求GDP 增长的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应仅追求GDP 增长。

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

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

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摘要: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对幸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本文介绍了人均GDP、幸福指数的概念,阐述了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并对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意义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人均GDP 幸福指数经济实力一、人均GDP与幸福指数的概念(一)人均GDP的概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5404万人,据此,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38354元,截止2012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855,这就意味着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6100美元,世界排名第84位,排名比较靠后。

[1] (二)幸福指数的概念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事实与价值判断。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

3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之后,美国的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也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

[2]二、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一)我国人均GDP与幸福指数的关系总体上来说,人均GDP是硬指标,幸福指数是软指标,两者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固定不变的,可以是正相关也可以是负相关,在不同时期、不同收入阶段是不一样的。

一方面,在经济欠发达、人均GDP不高时,人均GDP与幸福指数基本上呈负相关关系。

在这一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使人民快乐幸福起来。

究其原因,随着物质财富相对增长、经济生活水平相对提高,人们对社会的满意程度、幸福目标的要求也在相对提高。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新指标-幸福指数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新指标-幸福指数

实践教学之调研讨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新指标——幸福指数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认为,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简称NH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居民生活与幸福水平的指标工具。

如果说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我们应该还需要一个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标准。

在国际社会,这个刚刚出现的标准叫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总值。

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

20世纪70年代,南亚的不丹国王旺楚克最早提出“国民幸福总值(GNH)”这一概念,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

在这种执政理念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

不丹的实践引起世界瞩目,西方很多国家非常关注“幸福指数”这一软指标,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的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

“幸福指数”第一次进入中国公众视野是在2005年“两会”。

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向会议提交了一份题为《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

程院士认为,只要人们理解幸福与消费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观点,就能改变人们对真正是什么增加或提高了幸福程度的认识,从而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社会。

并建议从国家层面上构造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组成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

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国家经济民生的14个指标含义详解

关于国家民生的14个经济指标含义详解1、GDP国内生产总值,即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nationa l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

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

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

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

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论GDP与幸福指数

论GDP与幸福指数

推出国民幸福指数其愿望无 疑是美好 的, 但其不可能取代
GP D 的地位 , 操作 的难度是很大的。
在 笔 者 看 来 , 适 应 新 的发 展 形 势 , 必 要 对 原 有 的统 计 为 有
眠2个具体指标 。 5 与以往相 比 , 此次评选更加突 出 “ 民生幸福”
这 一 主题 。它 打 破 以经 济 指标 评 价 城 市 发 展 的传 统模 式 , 将重
于幸福 的理解涉及心理学 、 社会学等 多个 学科 , 这说 明了社 会
心 理 体 系 的 高度 复 杂 性 , 而这 种 复 杂 的 主 观 世界 要 用 数 量 化 的
工具来 加以测量和说 明, 无疑对现代社会科 学的局限性提出一
个重大挑战。
富分 配 , 更不能提供大众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和反映民生
GP D 是考核 干部政绩 的“ 硬指标 ” D 数字高 , 。G P 说明干部能力
强 , 途 能升 迁 ; 字 低 , 被 认 为 分 管 官员 能力 不 行 , 但 升 仕 数 就 不 不 了 官 , 可 能被 “ 位 淘 汰 ” 还 末 。但 是 , D 并 不 是 评 价 一 国社 G P 会 发展 的 唯一 标 准 , 不 能 准 确 反 映 经 济 增 长过 程 的成 本 及 财 它
展 速 度 、 育 质 量 、 疗 卫 生 、 会 保 障 、 府 威 信 、 活 总体 教 医 社 政 生
指数 ,不仅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G P D 指标 的片面和不足 , 而
且 可 以衡 量 社 会 的发 展 、 步 和 文 明 程 度 。 进
幸福 感 、 生活质量 、 职业 、 收入 、 住房 、 房产 、 婚姻 、 子女 、 路程 、 睡

中国国民幸福指数

中国国民幸福指数
中国国民福 指数
问题:

1、什么是国民幸福指数?
2、国民幸福指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3、国民幸福指数对我国有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
为什么腾飞的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日 益提升的国际地位,并没有让中国人的幸 福指数得到提高,反而成为了垫底的地位 ?
幸福指数
国民幸福指数的含义

国民幸福指数(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总值)是衡量人们对自 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 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 地区生态环境、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社 会进步、居民生活与幸福水平的指标工具。 也就是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 们主观幸福感的数量化结果。

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 向会议提交了一份题为《落实“以人为本”,核 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陈院士认为只要 人们理解幸福与消费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观点, 就能改变人们对真正是什么增加或提高了幸福程 度的认识,从而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社会。并建议 从国家层面上构造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 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 成要素组成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还说: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国民幸福指数’ (GNH)与GDP一样重要,监控国家经济社会 运行态势,了解人民的生活满意度,同时成为科 学的政绩考核标准的组成部分。”



缺乏信任,城市化让人们变得更加冷漠 信仰的缺失,现在的中国人严重缺乏信仰, 当你问他们信仰神门时,他们会说他们什 么都不信,只信一样东西,那就是钱。中 国人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是 财富惹的祸,超强的心理压力、社会压力、 家庭压力惹的祸。
提高我国幸福指数的措施

经济增长与社会幸福指数

经济增长与社会幸福指数

经济增长与社会幸福指数人们常常认为经济增长是国家繁荣的标志,因为它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等。

然而,我们是否应该只用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成功和幸福程度呢?GDP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确实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但它并不能全面衡量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例如,一个国家的GDP可能持续增长,但同时也可能存在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加剧、社会问题增多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单纯以经济增长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成功是不够的。

针对这个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指标,即社会幸福指数(Social Well-being Index),它包括了许多与人们幸福感密切相关的因素,如健康水平、教育水平、社会公正、环境友好等。

相较于GDP,社会幸福指数更具综合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一个社会的状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些国家就已经开始将社会幸福指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丹麦为例,虽然该国的GDP并不是全球最高的,但根据国际机构发布的数据,丹麦始终是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这得益于丹麦政府注重提供全民福利、保障社会公正和民主制度的有效运作等因素。

那么,如何提高社会幸福指数呢?首先,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育是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通过投资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和综合能力,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也能够提高社会幸福指数。

其次,关注社会公正是提升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个公正的社会,能够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减少贫富差距,消除社会的不公正现象。

只有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生活更加美好。

另外,保障人民的健康也是增加社会幸福指数的关键。

一个健康的社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每个人的健康权益,减少因疾病和疾病负担而带来的痛苦。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投入,建立起全面的医疗保健体系,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从GDP崇拜到幸福指数关怀

从GDP崇拜到幸福指数关怀

层面。而当“ 以人为本” 成为发展原则时 , 也就标志
着人本 取 向发 展观的 出现 。
进入人 本取向发展 观 的阶段 ,以人 为本” “ 这一
维普资讯
●论坛荟萃●
《 资料信.}06  ̄ 20 年第 4 - 期
价值多元性与一元性的统一 , 是价值内在固有 的客观性质 , 我们只能如实地认识它 , 而不能因其 复杂而回避它。从历史经验来看 , 价值多元性并非 都是坏事。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 , 墨、 、 儒、 道
怀最重要 的发 展理论 意涵就 表现 ( 下转第 3页)
然而, 在人的发展这一 中轴上 , 又是可以分为不同 层次的, 它能通过人的发展指标体现出来 如果说 强调综合取向发展的指数体现了“ 以人为中心” 发 展理念 的初级层面 的话 , 么 , 出 “ 那 提 以人为 本” 的
发展原则, 则体现了“ 以人为中心” 发展理念的高级

“ 人文指数” 的关注 , 它是“ 以人为本” 理念的一种实 际操作化 的结果。而生活满意度指数或幸福指数 可以说就是这种“ 人文指数” 的体现。 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感 , 主要是指人们根据
发展 视为一种经济 现象 , 现 代化 过程理解为物质 把 财富增 长的单维 度过 程 , 因此 , 代 化 的首要 目标 现
的一项基本 原则 。
后, 追求幸福感 及其最大化 , 成为一种必然规律。 人本化生活的最重要目标应该是追求幸福, 而不是
进入综合取向发展观阶段 , 实现了从注重物到 注重人的转变, 人的发展 已成 为发展的中轴 目标。
财富。因此 , 对于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而言, 以人为本” 当“ 成为发展的基本原则 , 那么, 经 济增长只是手段 , 而人的幸福才是 目的 社会发展

以HDI替代GDP实现经济与幸福的同步提升

以HDI替代GDP实现经济与幸福的同步提升

以HDI替代GDP实现经济与幸福的同步提升作者:傅红春来源:《领导之友》2011年第04期“十二五”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和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和幸福提升的同步。

经济活动的根本目标、终极目标,是人的幸福,但GDP增长与幸福提升,并不一定是同步的。

有人主张,应该以“幸福指数”替代GDP,来衡量各个地区发展水平,特别是各级官员的政绩。

理论上,这是有道理的。

但问题在于“幸福”的定性,非常主观,非常个性化;而“幸福”的定量,更是困难。

那么,有没有一个指标,可以替代GDP,以衡量各个地区发展水平和各级官员的政绩呢?我认为有,就是“HDI”。

何谓HDIHDI是人类发展指数的英文(Human Development Index)首字母缩写。

联合国1990年开始发布(联合国后来还回溯计算并发布了早些年的HDI),由预期寿命、教育状况和生活水平三个分指标构成。

联合国最初推出这个指标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弥补GDP指标的不足。

20年来,HDI的基本思想没有改变,但具体的计算方法在不断完善。

现在的指标值是“预期寿命”、“教育年限”和“生活水平”三个分指标的几何平均数。

以下根据联合国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对HDI作一些介绍。

分指标“预期寿命”是社会平均的个人预期寿命。

分指标“教育年限”再由两个分指标构成,一是“平均受教育年限”,指现有人口中25岁及以上人口在一生中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二是“预期受教育年限”,指现有条件下,社会平均而言,一名学龄儿童预期将接受教育的年限。

分指标“生活水平”,是经货币购买力(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折算以美元表示的人均GNI(人均国民总收入)。

GNI原名是GNP(国民生产总值),联合国1993年、我国2003年改称GNI。

GNI和GDP的最重要差别在于,前者是国籍概念,不管收入的获得者是不是在本国国境之内(比如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后者是国境概念,不管价值的生产者是不是具有本国国籍(比如外商在本国的生产)。

我看“十二五”之唯GDP论与人民幸福指数

我看“十二五”之唯GDP论与人民幸福指数

导 经 济 增 长 为 首 要 目标 , 实 现 了经 济 的较 快 增 长 , GDP 经 济 效 率 的高 低 , 致 粗 放 型 的 增 长 方式 。GDP指 标 不 并 “ 崇 拜 ” 为 一 种 普 遍情 结 。 成
— —
能 准 确 地 反 映 一 个 国家 或 地 区 财 富 的 变化 。 济 学 家 都 经
同样 , 疗 、 医 轮番 上 涨 , 重 居 民的 负 担 。另外 , 加 在安 全 教 育 与 事 故 事 若 外 包 或 请 雇 工 付 出 报 酬 则 增 加 了产 出 。
标 作 为 最 重 要 的 政 绩 考 核 标 准 , 至 唯 GDP论 英 雄 。 甚
额 的大 小 , 取 决 于其 质量 。如果 固定 资 本 的质 量 不 好 , 还
那 不 能 区 分正 负 效 应 的产 品 , 导 社 会 无 效 经 济 活 动 没 有 到 使 用 期 限 就 不得 不 报 废 , 固定 资 本 形 成 总额 再 诱 的增 加 。GDP指 标 反 应 的社 会 总 产 出 , 社 会 产 出 有 的 多 也 不 能 同等有 效 地 提 高 国 民财 富 。然 而 , 照 当前 的 但 按 是 具 有 正 的效 应 , 当计 入 ; 的是 负 的效 应 , 当扣 除 GDP核 算 ,固定 资 本 的低 效 或 者 提 前 报废 , 带来 新 的 应 有 应 会 的 , 按 照 GDP的核 算 方 式 , 者 不 加 区 分 的被 计人 。 但 两 如疾 病 预 防可 以减 小 社 会 医疗 支 出 , 投 入 与疾 病 治疗 其 投 入增 加 , 最终 被计 入 新 一 轮 的 GDP中 。 GDP指 标 不 能 反 映 某 些 重 要 的非 市 场 经 济 活 动 ,

正确认识GDP 与幸福度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GDP 与幸福度之间的关系

党史党建文汇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主动提出不要军衔,对全军指战员是一个很大的教育,解决了评衔工作中的许多矛盾。

在毛泽东的带动下,我军许多高级将领纷纷提出让衔或降衔。

第一个提出让衔的是徐向前。

他的理由主要是既然革命已经成功,当不当元帅无所谓。

为此,他还给毛泽东专门写过信。

但是,没有任何理由不评这个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是我军主要高级将领的人为元帅。

第二个提出让衔的是主持评定工作的罗荣桓,他不同意自己出任元帅,并自谦无尺寸军功。

然而,毛泽东坚持罗荣桓上选,他说:“罗荣桓同志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典范,他是秋收起义以后上了井冈山的老同志,几十年从不为个人名利争短长,他协助林彪同志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大将里面让衔的首推许光达。

当周恩来通知他将被评为大将时,他感到很不安。

周恩来让贺龙做他的工作。

贺龙说:“这次授衔,10个元帅、10个大将,是毛主席、中央军委几位副主席反复研讨、权衡,又照顾各方面而决定的。

”许光达却反问贺龙:“如果柳直荀、周逸群还在,应该授什么军衔?”贺龙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不忘却共患难的亡友。

周、柳有可能像总理、邓小平一样,改行搞党务或行政。

”许光达又问:“贺锦斋、段德昌要是不死呢?”贺龙回答:“可能是大将。

”“若是叶挺还在呢?”“元帅,理所当然的元帅。

”许光达又说:“毛主席、中央军委对我的信任,我衷心感谢。

但与其他几位大将比,无论德、才、资,均不如他们。

我请求贺总把我的意见反映到中央军委,改授我上将衔。

”后来,许光达又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写信,要求降低标准,只评上将。

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上作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讲话时,对许光达让衔一事进行了赞扬:“同志们,今大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位甘心把自己的级别降低的人,他就是许光达同志!这是一面镜子!一面共产党员毫不为己、不谋私利的镜子!他将始终成为我党、我军上下的一面很好的镜子!五百年前,明朝有一个大将叫做徐达,他是平定中原,威震天下,如今五百年后,我们人民军队中也有一位大将,他就是许光达,他是以他的高风亮节而名震天下的!”(摘自《领导科学》)让军衔:一面共产党人的镜子3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经济增长与幸福指数的关系研究

经济增长与幸福指数的关系研究

经济增长与幸福指数的关系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

在过去,人们主要关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意识到经济增长并不是唯一的目标,而是要追求幸福的生活。

因此,研究经济增长和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经济增长和幸福指数。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段时间内的增加。

幸福指数是一个衡量人们主观感觉的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评价。

从表面上看,经济增长似乎会带来更高的幸福指数。

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人们可以赚取更多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此外,经济增长还会带来更好的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条件,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品质和福利。

然而,许多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的。

一些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幸福指数却没有明显提高。

这可能是由于经济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完全体现在人们的幸福感上。

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

首先,经济增长往往导致了财富的不平等。

在一些国家中,富人越来越富有,而穷人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

这种财富分配的不公平会导致社会的不满和不安定,从而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其次,纯粹追求经济增长也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加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已经目睹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严重情况。

这些问题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虽然经济增长可能会增加人们的物质财富,但它也带来了一系列其他问题,进而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除此之外,经济增长还可能导致一些文化和社会价值的丧失。

传统文化、家庭价值观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系等因素对人们的幸福感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忽视了这些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导致了社会的价值观转变和社会关系的疏远。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明显提高的原因之一。

GDP与幸福综述

GDP与幸福综述

GDP与幸福综述摘要:中国GDP快速发展,在GDP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幸福指数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关键词:GDP 幸福指数中国经济当前中国经济的状况。

日本公布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

日本GDP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日本正式交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位置。

日本首相菅直人说:“中国经济规模很大,就应当担任在世界上更大责任。

”此外,海外收购、超级富豪、p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未提及有关GDP增速的量性要求。

人们在重新思考一个常识问题:经济发展到底为了什么?早在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说时就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

温家宝总理近年来也多次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在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幸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的高频词。

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

已经到了付诸实践的阶段。

“幸福指数”作为一种政治导向的轮廓正在不断清晰,而它如何通过全国“两会”转化为全社会的行动,将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走到尽头的“唯GDP”。

事实上,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来自1953年联合国发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及其附表”,它是这一体系的核心指标。

在经过1968年与1993年的两次修订之后,SNA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最主流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被称为经济学界最后一位通才的萨缪尔森对GDP赞誉有加:“虽然GDP和国民经济核算似乎有些神秘,但它们确实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如同人造卫星探测地球上的气候,GDP描绘出一幅经济运行状态的整体图景。

”连曾长期执掌美联储的格林斯潘也说,是GDP“把秩序带给了本来是混乱的世界”。

然而从GDP诞生的那一天起,对它似乎难以取代的尊崇地位的争议就从未停止,20世纪另外一位举足轻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早就警告世人,应远离对GDP的迷信。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国民幸福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GDP)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虽然它们都可以作为衡量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工具,但它们的含义和使用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比较和分析国民幸福指数和GDP的优缺点,并探讨它们在衡量国家发展水平方面的潜在影响。

首先,国民幸福指数是一种用于衡量人们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的指数,包括了个人幸福感、社会关系、健康与安全、教育程度、文化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国民幸福指数尽可能多地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更能体现国家的生活水平。

除此之外,国民幸福指数还能影响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塑造国家的形象,促进国际交流。

但国民幸福指数也存在着主观性大、数据准确度难以保障等问题,无法完全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和发展。

其次,GDP通常被视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它代表一个国家生产的总物品和服务的价值。

通过GDP指数,我们能够更客观地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情况,掌握国家的产出和消费水平,社会经济活力领域等。

但GDP作为一个单一的指标,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如:资源消耗、公民反感、环境破坏等。

这些因素的忽略也许会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对比而言,国民幸福指数与GDP的优点和局限性是相对的。

首先,国民幸福指数增加会更好地反映出社会的幸福和健康水平。

同时,能够反映社会和谐及环境保护的情况和进步。

另一方面,GDP增加通常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量化指标,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生产力的整体。

这样会引导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升社会财富。

其次,国民幸福的指数可较好地展示一个国家的整个社会体系的状况,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GDP则往往只关注经济方面,可能会忽略其他领域的发展。

国民幸福的指数更注重的是公民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对于领导者正确制定政策方向,实现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大有裨益。

然而,国民幸福指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它很难衡量和比较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幸福感受,数据质量和可靠性有一定的问题。

GDP增长与生活水平

GDP增长与生活水平

GDP增长与生活水平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生活水平则是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满意程度。

GDP增长与生活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GDP增长对生活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

GDP增长对生活水平的影响1. 就业机会增加GDP增长通常伴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的增加使得人们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同时,就业机会的增加也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提升了社会安全感。

2. 收入水平提高GDP增长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企业利润增加,个人收入也相应提高。

人们通过工作获得更多的收入,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提高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3. 社会福利改善GDP增长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收入,使得政府能够增加对社会福利的投入。

社会福利的改善包括医疗保健、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

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4. 基础设施建设GDP增长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它们对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人们可以更便捷地出行、交流和获取资源,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生活水平对GDP增长的影响1. 消费需求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人们希望获得更好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加。

消费需求的增加又进一步刺激了企业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GDP 的增长。

2. 创新和创业的激励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更加有动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他们可能会通过创新和创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创新和创业不仅可以带来新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繁荣。

3. 教育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P增长与幸福指数
【摘要】
GDP的衡量经济发展的综合经济指标,通过比较GDP,人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比较各国、各地的经济实力。

但是GDP不是万能的,GDP的增长并不能代表人们是否幸福。

就拿GDP增长很快的广州来说,虽然经济增长的是很快,但与此同时,生活环境及工作环境的恶化,精神世界贫瘠,人们生活得很不幸。

因此万万不能将GDP的增长与幸福挂钩,这是不等同的。

【关键词】GDP 中国幸福指数
1GDP与中国
1.1GDP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他在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被经济学家们誉为"美国的GDP 之父"。

1.1.1 GDP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或地国家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1]
1.1.2GDP的优点
把GDP作为综合经济指标的主要优点有以下两点:
(1) GDP只计算了最终产品的价值,而没有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因而不包括重复计算的部分。

(2) GDP不仅计入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而且也计入了所有服务部门的增加值,因而反映了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教育、科学技术、金融等第三产业经济的作用。

1.1.3GDP的缺点
GDP虽然的衡量综合经济指标的重要指标,是20世纪伟大的发明,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
(1) GDP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例如,某地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也许GDP 水平很高,但是社会腐败,人们并不幸福。

(2) 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

例如,中国大部分地区大力发展重工业,用严重的环境污染换回了GDP。

(3) 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例如,为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拼命消耗资源,对资源采取低效的。

掠夺式的利用,到最后,经济是上去了,而以后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和潜力却丧失了。

(4) 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有两国GDP一样多,但是一国国民身体健康,工作闲暇;另一国国民劳动紧张,疲于奔命……显然,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1.2中国的GDP增长
在2010年,我国的GDP排名超越日本,仅屈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二。

但是部分专家却为之扼腕。

因为日本的GDP是通过敲敲键盘得来的,而中国的GDP 是通过一针一线、一点一滴努力加工得来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多商品有会写着“made in China”……是的,可以从某个角度说,中国是世界的代工厂。

中国通过代加工,在生产链上赚取微薄的利润,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发达国家却享受这大蛋糕。

2幸福指数与中国
2.1幸福指数的提出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

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

“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美国的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

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

[2]
2.2毒苹果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宝贵经验。

占据中国各省GDP排名前三甲之一的是广州。

广州位于中国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期间大量吸引外资,经济迅速发展。

在GDP增长的同时,环境的恶化,工作压力剧增……也能人们的生理、心里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在分享代工带来的苹果时,人们却很难再物质丰满与精神富裕两者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2.2.1经济实力
广东为中国第一经济强省,走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前列,连续十几年经济领先中国其他省份。

广东省以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在许多经济指标上都列各省第一位。

如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储蓄存款、专利申请量、税收、进出口总额、旅游总收入、移动电话拥有量、互联网用户、货物运输周转总量等。

其中进出口总额年均占全国约1/4,从1985年至2008年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年财政总收入占全国约1/7;累计吸引外商投资占全国约1/4;GDP从1989年至2010年连续21年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5696.46亿元,连续20年保持全国经济总量第一位置,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香港,新加坡后又超越台湾。

[3]
2.2.2环境代价
广州在换取GDP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水资源
广东降水充沛,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

但是,广东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

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区不利蓄水,缺水现象突出,尤以粤西的雷州半岛最为典型。

而且不少河流中下游河段还由于城市污水排入,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的威胁加剧。

[3]
(2)生活环境
2004年,全省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漠阳江、潭江等大江大河干流和珠江三角洲主要干流水道水质保持较好水平,以Ⅱ、Ⅲ类水质为主。

大部分城市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良好。

城市声环境质量和全省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21个地级以上市有19个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其中汕尾、河源、梅州和阳江4市达到一级标准,广州和韶关2市超过二级标准。

全省城市降水酸度较强,pH均值为4.71,酸雨频率达54.5%,酸雨污染仍较严重。

城市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80(韶关市)~6.88(云浮市),城市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有15个,有19个城市出现了酸雨,广州、韶关、深圳、珠海、佛山、茂名、清远和东莞共8个城市处于重酸雨区。

[3]
2.2.3社会代价
广州在取得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出来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还付出了惨重的社会代价,比较特征的事件如下:
(1)“苹果有毒”
2008年开始,苹果在中国的代工企业因为使用毒性化学药品“正己烷”清洗苹果LOGO而导致作业员工中毒。

正己烷是很常见的化学溶剂,有毒,易挥发。

应为价格便宜,常被用来做酒精的替代品。

轻度正己烷中度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重度中毒患者会出现肌肉萎缩等状况;严重者会丧失意识。

2009年7月,苏州联建陆续发现137名疑似中毒的作业工人。

后认定正已烷中毒共101人,其中91人完成了工伤等级认定。

完成认定的员工中,有58人认同鉴定结果并在离职后获得了7万~14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补助金,56人继续留在苏州联建工作。

为了将成本降到最低,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一些无良代工厂就让员工在密闭的笑作坊里,用有毒的正己烷代替酒精一遍一遍的擦洗清洗“苹果”。

“中毒事件”发生后,相关员工的医疗费用一直由苏州联建承担,直至2010年初,苏州联建以“全部康复”为由停止支付所有医疗费用。

但是,中毒员工称,他们并未完全康复,仍有明显的中毒症状。

至此,索赔进入了拉锯战。

其实,有问题的不只是苹果。

2010年4月,国内民间环保组织就联合发布了第一期《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29家IT品牌的供应链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现象。

[4]
(2)富士康跳楼事件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已发生14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

在连环跳楼事件之后,富士康被定义称量“血汗工厂”。

但是,事实上富士康并不是人们想象中压榨工人的工厂。

在调查中显示,继跳楼之后,还是有3500万人愿意到富士康来打工。

由此可以看出,富士康员工的工资还是相当可观的。

但是身为IT代工厂的富士康来说,实行军事化管理,对商业信息保持高度机密,
才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王道。

因此,富士康成为了精神层面的“血汗工厂”。

[5] 参考文献
[1]国内生产总值[EB/OL]./view/97.htm
[2]幸福感指数[EB/OL]./view/497223.htm
[3]广州[EB/OL]./view/6771.htm
[4]冯永锋“毒苹果”调查[N].中国青年报2011.01.26 第09版
[5]富士康跳楼事件[EB/OL]./view/3624334.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