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一)
国内生产总值与幸福感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与幸福感的关系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
但是,GDP究竟能否完全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感呢?在许多人看来,GDP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GDP与国民幸福感的关系首先,GDP是一个国家财富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而这些因素也不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例如,一个国家GDP快速增长但存在较大的收入不平等差距和社会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因此,尽管GDP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其次,虽然GDP和幸福感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但不能肯定地认为高GDP必然意味着高国民幸福感。
例如,一些国家GDP很高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并不高,甚至还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等。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更能贴近人们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指标来更好地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
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除了经济表现,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幸福感,比如家庭和睦、朋友支持、社会关系等等。
这些因素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让他们感到自己生活中有非常珍贵的“财富”。
因此,衡量幸福感不应仅仅局限于金钱方面,还需要从更全面更广阔的角度考虑人们的生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只有从这样的维度去全面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幸福感才能更精细地反映出人们真正的生活状况。
幸福感和GDP的平衡针对以上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尽管GDP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民幸福感,但一定程度的经济繁荣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无法否认的。
比如,一个国家或地区有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对人们的就业、收入、工作、居住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这也能让人们有一种“物质上”的满足感。
同时,在针对因素外的领域,政府可以给予一些支持,如加大教育和医疗公共服务投入、推动社会和谐等。
GDP增长与幸福指数

GDP增长与幸福指数【摘要】GDP的衡量经济发展的综合经济指标,通过比较GDP,人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比较各国、各地的经济实力。
但是GDP不是万能的,GDP的增长并不能代表人们是否幸福。
就拿GDP增长很快的广州来说,虽然经济增长的是很快,但与此同时,生活环境及工作环境的恶化,精神世界贫瘠,人们生活得很不幸。
因此万万不能将GDP的增长与幸福挂钩,这是不等同的。
【关键词】GDP 中国幸福指数1GDP与中国1.1GDP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他在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被经济学家们誉为"美国的GDP 之父"。
1.1.1 GDP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或地国家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1]1.1.2GDP的优点把GDP作为综合经济指标的主要优点有以下两点:(1) GDP只计算了最终产品的价值,而没有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因而不包括重复计算的部分。
(2) GDP不仅计入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而且也计入了所有服务部门的增加值,因而反映了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教育、科学技术、金融等第三产业经济的作用。
1.1.3GDP的缺点GDP虽然的衡量综合经济指标的重要指标,是20世纪伟大的发明,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1) GDP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例如,某地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也许GDP 水平很高,但是社会腐败,人们并不幸福。
(2) 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
例如,中国大部分地区大力发展重工业,用严重的环境污染换回了GDP。
(3) 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例如,为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拼命消耗资源,对资源采取低效的。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国民幸福指数和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这两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究它们的联系和影响。
国民幸福指数和GDP的定义国民幸福指数(GNH)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质量的标志性指标,由不同的元素构成,包括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福利、社会支持、文化传承、自然保护等。
国民幸福指数旨在反映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指导。
GDP(国内生产总值)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和总体经济水平。
国民幸福指数和GDP之间的关系国民幸福指数和GDP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的指标,但它们所反映的方面不同。
GDP主要关注经济增长及其成果,而国民幸福指数则主要关注人民的生活品质和人民幸福感。
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以下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经济发展对国民幸福指数的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国民幸福指数。
随着GDP的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并且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住房条件等基本生活条件,从而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此外,经济发展还能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更多地注重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从而提升国民幸福指数。
2. 国民幸福感对GDP的影响国民幸福感的提高也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当人们拥有了更高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会更有动力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物质资源,从而推动GDP的持续增长。
同时,较高的国民幸福指数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3. GDP和国民幸福指数的平衡尽管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国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但长期追求GDP的增长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这种单一指标下的纯经济发展容易忽略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问题,从而降低国民幸福指数。
因此,要同时注重GDP和国民幸福指数之间的平衡,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GDP与幸福指数的关系

• • 成员: 11-杨为 7-王权林 15-黄凯 6- 郑成林
什么是GDP
•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简称,是指在 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戒 一年),一个国家戒地区 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 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丌但 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 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 力不财富。
幸福感不幸福指数
•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 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 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 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 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 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 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 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 主观指标数值,他涉及的11个因 素为:收入、就业、住房、教 育、环境、卫生、健康、社区 生活、机构管理、安全、工作 与家庭关系以及对生活条件的 整体满意度。
幸福指数前10
GDP增速前10
幸福指数前20
GDP增速前20
GDP不幸福真的有很大的关系么?
除去光鲜外衣下的GDP究竟还剩下些什么?
• 过度追求GDP带来的虚荣,导致的是经济过热,投资过热, 譬如高昂的房价虽然带动了钢筋,水泥,工业等其他产业 的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的速度,但是畸形发展使得泡沫 经济异常的脆弱,同样丌断上长的物价使得人们对于生活 必需品的消费也举步维艰, “油你涨”“蒜你狠”“糖 高宗”“豆你玩”“苹什么”等一系列案例的出现无疑是 给一路高歌猛进的GDP一记响亮的耳光
Hale Waihona Puke • 第二个方面的负面效应是会不择手段。比如把大楼建了再 炸,炸了再建,就会增加GDP,很多地方就会过度建设, 就会污染环境,就会使资源不堪重负。 • 第三个方面的负面效应就是创新能力可能不足。GDP是很 大的,但是大而不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 做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不仅要看商品的价值量, 而且要看承担商品价值量的使用价值是什么东西,是高新 技术产业,是在世界上有知名的品牌的产业和产品,还是 低层次的、附加值很低的这样一些产品。
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

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摘要: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对幸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本文介绍了人均GDP、幸福指数的概念,阐述了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并对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意义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人均GDP 幸福指数经济实力一、人均GDP与幸福指数的概念(一)人均GDP的概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5404万人,据此,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38354元,截止2012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855,这就意味着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6100美元,世界排名第84位,排名比较靠后。
[1] (二)幸福指数的概念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事实与价值判断。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
3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之后,美国的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也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
[2]二、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一)我国人均GDP与幸福指数的关系总体上来说,人均GDP是硬指标,幸福指数是软指标,两者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固定不变的,可以是正相关也可以是负相关,在不同时期、不同收入阶段是不一样的。
一方面,在经济欠发达、人均GDP不高时,人均GDP与幸福指数基本上呈负相关关系。
在这一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使人民快乐幸福起来。
究其原因,随着物质财富相对增长、经济生活水平相对提高,人们对社会的满意程度、幸福目标的要求也在相对提高。
GDP与国民幸福指数

GDP变化曲线图
幸福指数——全球垫底
能幸福吗?
国民幸福指数的作用
一个国家把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 要指标,说明大多数社会成员已经开始摆脱基本 生存需求的制约而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标志
着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 段。对我国而言,通过各种调查统计来研究国民 幸福指数,有助于我们了解国民的情绪变化和需 求层次、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进而 制定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政策,促进社会全面 发展。
影响中国人幸福的因素
物价疯涨加大了人们的生活成本 工作紧张,竞争强(地位越高,笑容越少) 体质差,许多人有晚睡晚起,暴食暴饮的发展经济,不断增加物质财富。这是提高国民幸 福指数的根本要求。正如许多专家学者强调的,物质 条件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物质 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幸福感就无从谈起,提高国民 幸福指数也就失去了基础。一般来说,GDP是衡量经 济增长状况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一个国 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越高,人们所普遍感受到的幸福 程度也就相对越高。离开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 加和民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就很难实现国民幸福感 的增强、幸福指数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各族 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 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促进经济长期 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增加物质财富。
GDP与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不该取代GDP班级:09应用化学姓名:邬莉莎学号:094174334摘要:近期“幸福指数”成了“十二五”规划和各地政府报告中的高频词汇。
人们对“幸福指数”是否该取代GDP这一话题展开热议。
我经研究认为,把GDP 作为政绩考核唯一指标已不适合当前的中国;幸福指数的分量已变的越来越重;幸福指数不该取代GDP成为挂帅指标。
关键词:幸福指数;GDP;考核指标一、引言2011年2月14日,情人节那一天,日本内阁公布了最新的经济数据,2010年度日本名义GDP总值为54742亿美元,这一数字较中国同期少4044亿美元。
几乎所有的国际媒体均在数据发布后迅速发声:持续数十年日本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历史已被终结,新兴的中国,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曾表示,幸福指数可对经济决策发挥重要作用。
他指出,衡量整体经济表现时,应考虑到人民生活品质及幸福程度,尤其是当前发达国家失业等社会问题突出。
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幸福指数”已经成为各地政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中的热词,一些地方甚至还提出以“幸福指数”来取代GDP,并以此作为今后政绩考核的核心指标。
二、“唯GDP”已走到尽头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自GDP诞生的那一天起,全世界都表现出了对它的狂热崇拜,尤其是中国。
在中国,GDP被作为政绩考核的唯一指标,几乎成为了“万能指标”。
激励经济学表明,当我们拥有多个相互冲突的目标,而只用一个指标来作为激励标准时,通常就会带来扭曲。
而事实上,中国在过去就是这样做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多重目标,而当前只拿产出量或物质财富来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就会出现为追求GDP增长速度而忽视甚至以牺牲其他目标为代价的种种做法,就像为了追求采摘量而捏坏草莓一样。
浅析幸福指数代替GDP的不可行

浅析幸福指数代替GDP的不可行【摘要】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gdp的不合理以及幸福指数的合理之处。
又从实际操作中分析了幸福指数的不可统计性,从而得出幸福指数代替gdp不可行的结论。
【关键词】幸福指数;gdp;统计近年来,采用新的更合理的指标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其中30年前由不丹国王提出并实践的“幸福指数”这一指标备受关注。
在对幸福指数取代gdp这一问题的理论探讨上,学者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相对一致的观点是大部分人都认为幸福指数理应取代gdp。
李思认为幸福指数取代gdp是必要的,但是具体如何构建幸福指数体系,李思认为这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在如测量幸福指数的问题上,俞灵燕和王岚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对构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做出了初步的设想。
商晓伟则结合贝叶斯估计,提出了测量幸福指数的方法,并以北京市为例做了实证分析。
一、用gdp衡量福利水平的缺陷(1)gdp没有考虑到外部性。
在gdp模式下,不可能考虑到环境的污染等非货币化的外部性,而恰恰这些是极大地影响着居民的福利水平的,因此,这是gdp衡量福利水平的不完整性的体现。
(2)gdp不仅统计好的产出,也统计坏的产出。
并非说,生产了100万美元的消费品,这个社会就产生了100万美元的福利水平。
因为这种消费品很可能是对福利有害的。
(3)地下经济活动没有反映在gdp上。
如果地下经济活动只是一个很小的数量级,那么这么一点小小的误差或许并不构成gdp的缺陷。
(4)公共产品没有价格,无法计入gdp。
很显然,一些公共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福利水平,但是由于这些产品没有价格,因此无法计入gdp。
(5)家务劳动与闲暇的价值没有反映在gdp上。
一个经济学家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gdp的这个缺陷。
一个年轻男士雇佣了一个年轻的保姆做家务,月薪1000美元。
这个举动为gdp增加了1000美元。
之后,年轻男士取了这个保姆为妻,妻子天天在家中也是一样做家务,只是没有月薪了。
GDP与国民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论文)

GDP与国民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摘要:GDP增长了,幸福却丢失了关键词:幸福GDP 因素解决方案正文: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据说有种公式可用来计算某个人是否幸福:幸福感(F)=幸福系数(K)*渴求度(Q)*被满足度(Z)。
然而,对我们来说幸福又在哪里呢?近期,中国第二季度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数字化的现代社会,中国人真的感到幸福吗?根据幸福的定义可得知,答案是否定的,同时,通过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的调查可知:我们的生活物质丰富了、收入提高了、GDP增长了,可幸福指数却下降了。
调查我们根据现在中国国情和人们的需求,就中国GDP增长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出100份,回收100份。
1.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30%的人认为GDP的增长与生活质量本变化无关,40%的人认为GDP增长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关系,而另外的30%的调查对象认为GDP增长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
2.对GDP增长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我们选取了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调查,如物价、工作、城市发展。
在物价方面,对“由于GDP增长引起的物价上涨,生活水平有何程度的影响?”这个问题,我们的调查结果是:有47%的调查对象认为物价上涨对自己的生活有较大影响,18%对象认为影响非常大,22%对象认为其影响一般大,而只有13%的对象认为其影响小或非常小。
在就业方面,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为社会带来数万个就业岗位,您对您的就业状况或者就业前景有什么看法?”这个问题,有53%的调查对象的答案是不容乐观,11%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乐观,余下的36%的调查对象认为比较乐观。
另外,在城市化发张方面,对“您对你所居住的城市有哪些城市通病?”这个问题,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各有33.8%的人认为他们所居住的城市有交通拥堵和就业难的城市通病,有16.2%的人认为有就医难的城市通病,有10.1%的人认为有水电资源匮乏的城市通病,还有 6.1%的人认为有入学难的城市通病。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国民幸福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GDP)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虽然它们都可以作为衡量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工具,但它们的含义和使用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比较和分析国民幸福指数和GDP的优缺点,并探讨它们在衡量国家发展水平方面的潜在影响。
首先,国民幸福指数是一种用于衡量人们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的指数,包括了个人幸福感、社会关系、健康与安全、教育程度、文化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国民幸福指数尽可能多地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更能体现国家的生活水平。
除此之外,国民幸福指数还能影响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塑造国家的形象,促进国际交流。
但国民幸福指数也存在着主观性大、数据准确度难以保障等问题,无法完全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和发展。
其次,GDP通常被视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它代表一个国家生产的总物品和服务的价值。
通过GDP指数,我们能够更客观地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情况,掌握国家的产出和消费水平,社会经济活力领域等。
但GDP作为一个单一的指标,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如:资源消耗、公民反感、环境破坏等。
这些因素的忽略也许会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对比而言,国民幸福指数与GDP的优点和局限性是相对的。
首先,国民幸福指数增加会更好地反映出社会的幸福和健康水平。
同时,能够反映社会和谐及环境保护的情况和进步。
另一方面,GDP增加通常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量化指标,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生产力的整体。
这样会引导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升社会财富。
其次,国民幸福的指数可较好地展示一个国家的整个社会体系的状况,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GDP则往往只关注经济方面,可能会忽略其他领域的发展。
国民幸福的指数更注重的是公民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对于领导者正确制定政策方向,实现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大有裨益。
然而,国民幸福指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它很难衡量和比较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幸福感受,数据质量和可靠性有一定的问题。
GDP与国民福利

GDP与国民福利摘要:GDP因为它固有的据算方式及其弊端,和国民福利的衡量之间有其焦点,但是不能完全等同,衡量国民福利可以拿GDP作参考,但是不能直接通过国家GDP正确的得以反映。
关键字:GDP 国民福利弊端正文:GDP: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P(国民生产总值)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民福利:福利就是能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种条件。
它既包括人的身体应得到的保护和照顾,也包括影响人的智力和精神自由发展的各种因素。
GDP和国民福利的关系:一方面,GDP与国民福利有一定的联系,积极地GDP也能体现国民福利的增加,GDP的总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的财产问题,当GDP增长时,一般情况下,国民获得的物质财产,也相应提高,从而体现国民福利的提高;另一方面,GDP不能完全反映国民福利,根据GDP的计算方式以及国民福利的衡量标准,他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光GDP不能正确反映国民福利。
GDP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总经济福利,经济福利是其他一切福利的基础,没有经济福利作为保障,其他一切福利都是空谈。
所以,多少而言,国民福利和GDP是成正比的,越富的国家,一般而言,国民福利越好。
浅谈国民幸福指数与GDP(一)

浅谈国民幸福指数与GDP(一)论文摘要:GDP是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和人民群众客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幸福指数就是指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项指标,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数量化结果。
相对于GDP,以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最大的优点,在于引导政府的公共政策应当从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到追求建立并维系一个健康、公平、正义的宏观制度安排。
“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08年12月25日在昆明揭晓,共有10座城市入选,并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
经过测评筛选,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杭州、宁波、昆明、天津、唐山、佛山、绍兴、长春、无锡、长沙。
其中杭州由于连续五年在调查推选活动当中名列前茅而获得金奖。
“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牢牢扣住“民生幸福”这一主题。
内容涉及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发展速度、文明程度、赚钱机会、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生活便利共12个指标。
它打破以经济指标评价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将重心放置于市民的生活满意度等生存状况以及人际和谐程度,让城市决策者更关注普通市民的幸福感,使他们在科学发展的同时更加心系百姓幸福。
如果说GDP、GNP、人均GDP、人均GNP是衡量国强、民富的重要指标,那么,幸福指数则是衡量国稳、民福的重要指标。
GDP并不是评价一国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它不能提供大众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不能反映民生状况,甚至可能以GDP增长的强势掩盖一个国家发展及社会变革方面的劣势。
另外,传统的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的增长,亦不能准确反映增长过程成本及财富分配。
例如,近几年来,我们国家高增长的GDP构成中有一部分是属于国外投资者,准确地说,GDP增量中有一些是外国投资者的收益,繁荣但不很富裕。
由于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GDP是考核干部政绩的“硬指标”,GDP数字高,说明干部能力强,可能升迁;数字低,就被认为分管官员能力不行,不但升不了官,还可能被“末位淘汰”。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国民幸福总值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国民幸福总值2003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694亿元人民币,按美元汇率计算,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
如果按照世界银行1999年提出的标准(中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中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在2996至9265美元,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在9266美元以上),中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人均GDP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中高国家的收入水平。
例如,在2003年,深圳人均GDP为53887元,相当于6510美元;广州人均G DP为47900元,相当于5787美元;苏州人均GDP为47701元,相当于5762美元;上海人均GDP为46 717元,相当于5643美元。
在这些发达地区的一些更为富裕的局部,如它们的经济开发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已经出现。
根据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计划,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城市将是普遍现象,达到400 0到5000美元的城市将有相当一批,达到8000甚至1万美元、跻身世界高收入水平的城市也不会是个别。
今天,你到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旅游景点,都可以看到操着广东话、浙江话、上海话等各色方言的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汉字说明书也越来越多。
这一情形,与20年前的日本颇为接近。
中国部分地区人均GDP与国际水平的接近和接轨,反映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相应地也提出了新的命题:如何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富起来的人要追求什么?国富是为了民乐居安思危,我们不能不看到,过往20多年偏重于GDP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已经显现出一些弊端,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受益水平”很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经济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受资源和能源的制约越来越大等等。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央及时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GDP增速大小和你的幸福指数是什么关系

GDP增速大小和你的幸福指数是什么关系GDP增速快慢与普通读者没多大关系,读者再去关心GDP其实是瞎操心。
新一届中央政府没有把GDP的增速放在工作的首位,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没有将加快GDP的增速作为政府工作重点。
相信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只要GDP增长维持在合理的增长空间内,中央政府都会传递出这么一个信号:经济减速,可以有;大力刺激经济,没有。
在中国现今的环境下,读者实在无须太过在乎GDP增速的快慢。
中国第一季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是7.4%,虽然仍在合理的增长区间之内,仅仅低于全年7.5%的增长目标0.1个百分点,比前值7.7%也只低了0.3个百分点。
但是,仍然有不少媒体、专家把这0.3个百分点看得太重,他们因此忧心忡忡地建议政府要刺激经济。
依我看来,这些媒体、专家其实是杞人忧天,他们喜欢通过放大镜去观察偏离官方增长目标值非常微小的幅度,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非常可笑,也非常无聊。
在中国现今的环境下,读者实在无须太过在乎GDP增速的快慢。
而且,我在这里必须坦率告诉读者,中国GDP增速快慢与普通读者没多大关系,读者去关心GDP其实是瞎操心。
GDP已不是政府工作首位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新一届中央政府现在也没有把GDP的增速放在工作的首位。
可能有读者不知道,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没有将加快GDP的增速作为政府工作重点。
而且,现代GDP估算系统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早就在1971年就已经指出,GDP不能完全衡量一个国家的整体效益。
如果一个国家刻意追求狭义的、物质的经济福利最大化作为目标,并不利于该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库兹涅茨的这番话,在43年后总算被新一届中国中央政府听到了,中央政府也开始与国际接轨了。
如果读者有留意观察,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价格稳定和GDP"这三个目标是按优先级排列的,也就是意味GDP增长被列为最末的目标。
我看“十二五”之唯GDP论与人民幸福指数

导 经 济 增 长 为 首 要 目标 , 实 现 了经 济 的较 快 增 长 , GDP 经 济 效 率 的高 低 , 致 粗 放 型 的 增 长 方式 。GDP指 标 不 并 “ 崇 拜 ” 为 一 种 普 遍情 结 。 成
— —
能 准 确 地 反 映 一 个 国家 或 地 区 财 富 的 变化 。 济 学 家 都 经
同样 , 疗 、 医 轮番 上 涨 , 重 居 民的 负 担 。另外 , 加 在安 全 教 育 与 事 故 事 若 外 包 或 请 雇 工 付 出 报 酬 则 增 加 了产 出 。
标 作 为 最 重 要 的 政 绩 考 核 标 准 , 至 唯 GDP论 英 雄 。 甚
额 的大 小 , 取 决 于其 质量 。如果 固定 资 本 的质 量 不 好 , 还
那 不 能 区 分正 负 效 应 的产 品 , 导 社 会 无 效 经 济 活 动 没 有 到 使 用 期 限 就 不得 不 报 废 , 固定 资 本 形 成 总额 再 诱 的增 加 。GDP指 标 反 应 的社 会 总 产 出 , 社 会 产 出 有 的 多 也 不 能 同等有 效 地 提 高 国 民财 富 。然 而 , 照 当前 的 但 按 是 具 有 正 的效 应 , 当计 入 ; 的是 负 的效 应 , 当扣 除 GDP核 算 ,固定 资 本 的低 效 或 者 提 前 报废 , 带来 新 的 应 有 应 会 的 , 按 照 GDP的核 算 方 式 , 者 不 加 区 分 的被 计人 。 但 两 如疾 病 预 防可 以减 小 社 会 医疗 支 出 , 投 入 与疾 病 治疗 其 投 入增 加 , 最终 被计 入 新 一 轮 的 GDP中 。 GDP指 标 不 能 反 映 某 些 重 要 的非 市 场 经 济 活 动 ,
正确认识GDP 与幸福度之间的关系

党史党建文汇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主动提出不要军衔,对全军指战员是一个很大的教育,解决了评衔工作中的许多矛盾。
在毛泽东的带动下,我军许多高级将领纷纷提出让衔或降衔。
第一个提出让衔的是徐向前。
他的理由主要是既然革命已经成功,当不当元帅无所谓。
为此,他还给毛泽东专门写过信。
但是,没有任何理由不评这个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是我军主要高级将领的人为元帅。
第二个提出让衔的是主持评定工作的罗荣桓,他不同意自己出任元帅,并自谦无尺寸军功。
然而,毛泽东坚持罗荣桓上选,他说:“罗荣桓同志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典范,他是秋收起义以后上了井冈山的老同志,几十年从不为个人名利争短长,他协助林彪同志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大将里面让衔的首推许光达。
当周恩来通知他将被评为大将时,他感到很不安。
周恩来让贺龙做他的工作。
贺龙说:“这次授衔,10个元帅、10个大将,是毛主席、中央军委几位副主席反复研讨、权衡,又照顾各方面而决定的。
”许光达却反问贺龙:“如果柳直荀、周逸群还在,应该授什么军衔?”贺龙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不忘却共患难的亡友。
周、柳有可能像总理、邓小平一样,改行搞党务或行政。
”许光达又问:“贺锦斋、段德昌要是不死呢?”贺龙回答:“可能是大将。
”“若是叶挺还在呢?”“元帅,理所当然的元帅。
”许光达又说:“毛主席、中央军委对我的信任,我衷心感谢。
但与其他几位大将比,无论德、才、资,均不如他们。
我请求贺总把我的意见反映到中央军委,改授我上将衔。
”后来,许光达又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写信,要求降低标准,只评上将。
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上作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讲话时,对许光达让衔一事进行了赞扬:“同志们,今大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位甘心把自己的级别降低的人,他就是许光达同志!这是一面镜子!一面共产党员毫不为己、不谋私利的镜子!他将始终成为我党、我军上下的一面很好的镜子!五百年前,明朝有一个大将叫做徐达,他是平定中原,威震天下,如今五百年后,我们人民军队中也有一位大将,他就是许光达,他是以他的高风亮节而名震天下的!”(摘自《领导科学》)让军衔:一面共产党人的镜子3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浅谈GDP与国民幸福

GDP 与国民幸福调查报告GDP与国民幸福的调查报告摘要:GDP 是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和人民群众客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但GDP 并不是评价一国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它不能提供大众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不能反映民生状况。
而提高国民幸福感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有人说国民幸福感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和修正GDP 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而且成为社会运行状况和国民生活状况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近日,媒体报道称我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然而随着GDP的增长国民幸福感并没有与其成一致步调增长,这也意味着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多少忽略了对国民幸福感的提升。
由此给我们以启示:在重视GDP发展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提升国民幸福感。
关键词:GDP 国民幸福感中国的GDP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针对这一事实,我们进行了有关“GDP与国民幸福”的问卷调查,从问卷中可以看出,虽然近几年我国的GDP稳步增长,但国民幸福感并没有随之增强。
从调查结果看,虽然报道说我国GDP大幅增长成为世界第二,但只有3.8%的人明显感受到了GDP的稳步增长,53.8%的人只是有一点点感觉,还有42.4的根本没有感觉到GDP的稳步增长,只是从报纸等媒体中得知GDP增长的事情。
由此可见GDP的增长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并没有让国民切身感受到其增长。
调查中发现,有近半数的人认为如今生活质量的变化与GDP的增长没有关系,甚至还有多于10%的人认为GDP的增长对生活质量的起了负面的影响。
另外GDP的增长对物价产生了影响,绝大多数人觉得物价上涨给生活水平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同时随着GDP的增长社会中就业岗位也不断增多,但仍有50%的人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从而可知,GDP的增长与其对国民生活的影响并没有成正比。
根据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虽然我国GDP在逐年稳增,并且在带动城市的发展,但如今城市中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不和谐现象,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医难、入学难、就业难、电资源匮乏等城市病依然十分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一)
“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08年12月25日在昆明揭晓,共有10座城市入选,并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
经过测评筛选,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杭州、宁波、昆明、天津、唐山、佛山、绍兴、长春、无锡、长沙。
其中杭州由于连续五年在调查推选活动当中名列前茅而获得金奖。
“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牢牢扣住“民生幸福”这一主题。
内容涉及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发展速度、文明程度、赚钱机会、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生活便利共12个指标。
它打破以经济指标评价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将重心放置于市民的生活满意度等生存状况以及人际和谐程度,让城市决策者更关注普通市民的幸福感,使他们在科学发展的同时更加心系百姓幸福。
如果说GDP、GNP、人均GDP、人均GNP是衡量国强、民富的重要指标,那么,幸福指数则是衡量国稳、民福的重要指标。
GDP并不是评价一国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它不能提供大众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不能反映民生状况,甚至可能以GDP增长的强势掩盖一个国家发展及社会变革方面的劣势。
另外,传统的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的增长,亦不能准确反映增长过程成本及财富分配。
例如,近几年来,我们国家高增长的GDP构成中有一部分是属于国外投资者,准确地说,GDP增量中有一些是外国投资者的收益,繁荣但不很富裕。
由于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GDP是考核干部政绩的“硬指标”,GDP数字高,说明干部能力强,可能升迁;数字低,就被认为分管官员能力不行,不但升不了官,还可能被“末位淘汰”。
因此,一些民众对GDP已经不太关心,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准的提高。
之所以淡漠,无非就是有一些地方增长而无发展,公众并没有从GDP增长中享受福利;GDP 仅仅成为官员政绩的体现,而不是百姓幸福指数的标志。
相对于GDP,以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最大的优点在于引导政府的公共政策应当从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到追求建立并维系一个健康、公平、正义的宏观制度安排。
另外,幸福指数可以勾勒社会心理氛围的风貌,揭示人们需求结构的态势,社会运行机制的效能,反映社会整合程度的状况,从而为最急迫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导向和动力。
以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的政策意义表现在: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在确立工作目标时,应更优先地了解社会中哪些条件或因素与人民的生活满意程度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以便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措施和机制来减少、消除导致人民不满意或满意度较低的方面,从而促进人民幸福感受程度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