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老僧堂乡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老僧堂乡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知耻则有所不为
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
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己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利于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
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
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
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
这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
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
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
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也认识到无耻之徒为一已私利而不惜、不怕损害社会的利益,因而也违背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
所以,必须发掘人的羞耻之心,从根本上使人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这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
(选自《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修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
个层面。
B.以强调个人的修身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C.耻感文化能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D.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被称为天下三德,其中知耻很重要,它对好学和力行都有很大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耻感文化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要求个人要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
正己来正人。
B.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形成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是因为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
C.耻感文化既强调个人修身,又崇尚操守,褒扬气节,在对耻感文化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观。
D.违背了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的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
B.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向层面的展示。
C.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的行为要求,以及整个社会公认的道德评价机制,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外向层面的展示。
D.《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说明耻感文化对中国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有助于人道德上的完善。
参考答案:
1.C2.C3.A
1.耻感文化有助于“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但它本身并不“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2.原文说的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这种价值”指的是“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而不是“耻感文化”,偷换概念。
3.因果关系错误。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建设一个尘土飞扬的家园
或许一部社会文明史就是人类对灰尘的“剿灭史”。
社会越进步,人们对灰尘就越深恶痛绝。
人们研制了各种各样的清洁剂、吸尘器、甚至除尘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开展“爱家卫生运动”,恨不得让灰尘的数目比藏羚羊、熊猫还要稀少。
所有这一切,来源于我们长久以来的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灰尘是人类健康的敌人。
而如今这个传统的信条正在逐渐被撼动,科学家研究的“智能灰尘”不仅对人体无害,还有希望成为人类健康的卫士。
这些神通广大的“灰尘”其实是一些非常微小的传感器,它能够感知环境的温度、光线、振动的变化,将得到的数据传送回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处理。
“智能灰尘”的制作材料是硅片,所以又可以叫它们“智能沙粒”。
一个微型传感器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内部被做成非常薄的层状。
当接触到特殊的化学物质时,传感器就会显示出特定的颜色。
在过去的实验中,科学家已经能够利用它对周围物体的活动情况进行监视。
研究人员把一些“智能灰尘”投放到公路两旁,当有汽车通过时,它们就能把汽车的速度、行驶方向等信息准确地传送回去。
现在科学家对“智能灰尘”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它们开始与人类的健康紧密地联系起来。
通过更先进的传感技术,新的“智能灰尘”可以对环境进行更精确地监测。
如果把这些“智能灰尘”散布在一定范围的大气、土壤、水域内,只要有一点污染物前来侵袭,“智能灰尘”就会马上警觉起来,既能显现出颜色来预警,又能将采集到的污染物的信息汇报给控制中心,使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将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
不过,以现在的技术,每一粒“智能灰尘”只能检测到一种化学物质,所以,人们在使用时需要制造各种应对不同污染物的传感器。
除了监测环境污染,“智能灰尘”还可以放在战场上来探测生化武器,比如科学家已经研制成功了专门监测沙林毒气的传感器。
沙林毒气是一种神经性毒气,它能够强烈刺激人的肌肉和一些重要的器官,从而严重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几分钟以内就可以置人于死地。
1995年3月,日本东京的地铁里发生过一起严重的投毒案件,造成 5000 多人中毒,作案者使用的就是沙林毒气。
由于它无色无味,所以防不胜防。
而专门对付沙林毒气的“智能灰尘”有了用武之地,尽管它只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但足可以提醒人们快速做出反应。
雄心勃勃的科学家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要开发“智能灰尘”更奇妙的用途。
研究人员设想,把这些小东西植入人的体内,利用它们寻找细小的癌细胞。
现有的技术只能在癌细胞长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现它们,明察秋毫的“智能灰尘”能够找到尚处在萌芽状态的癌细胞,引导医生在它们没有肆虐之前就将其彻底清除。
当然,那时候科学家关注的,将是如何把传感器获得的信息从人体内传递出来。
也许在未来,“一尘不染”将不再是一个形容环境清洁的词汇。
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将是一个“尘埃遍布”的世界。
5.下列有关“智能灰尘”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灰尘”由硅片制作,所以又叫“智能砂粒”。
B.“智能灰尘”其实是一些非常微小的传感器。
当接触到特殊的化学物质时,传感器就会显示出特定的颜色。
C.“智能灰尘”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然后将数据传送至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处理。
D.“智能灰尘”已经被运用到对周围物体活动情况的监视中。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灰尘是人类健康的敌人”这个传统的信条正在逐渐被撼动,灰尘不仅对人体无害,还有希望成为人类健康的卫士。
B.“智能灰尘”被人们散布在一定的范围内,只要出现污染物,它就会马上预警,并且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将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
C.一种专门检测沙林毒气的“智能灰尘”已经研制成功,它能起到警示的作用,提醒人们快速做出反应。
D.科学家将“智能灰尘”植入人的体内,利用它们寻找细小的癌细胞。
不过,目前尚未解决如何把传感器获得的信息从人体内传播出来的问题。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灰尘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将没有必要研制各种清洁工具,进行不知疲倦的“爱家卫生运动”了。
B.每一粒“智能灰尘”只能检测到一种化学物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让每一粒“智能灰尘检测到多种化学物质,从而提高每一粒“智能灰尘的”使用效能。
C.“智能灰尘”植入人体内后,就能引导医生找到并清除尚处在萌芽状态的癌细胞,“智能灰尘”也可以用来治疗其他疾病,成为保护人类健康的卫士。
D.在未来,科学家将会根据不同的目的,造出各种各样的“智能灰尘”,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将是一个“尘埃遍布”的世界。
参考答案:
5.D(利用“智能灰尘”对周围物体的活动情况进行监视只是“在过去的实验中”,尚未普遍推广应用)
6.C(A.“灰尘对人体无害”误,文中的“灰尘”是指“智能灰尘”。
B.“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控制危害程度的是“人们”,而不是“智能灰尘”。
D.将智能灰尘植入体内找癌细胞还只是研究人员的“设想”)
7.D(A.“没有必要”错。
B.“不久的将来”错。
一粒“智能灰尘”,检测多种化学物质,只是一种愿望,无法制定具体的时间表。
C.无中生有,文本中只是说利用它来寻找、发现癌细胞,根本不能“治疗”癌症及其他疾病。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世界因你而不同
卞毓方
事情发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时值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两个政治科学系大一的新生,课堂上总是没精打采。
一个是来自夏威夷的黑人,惯于占据教室右后方的角落,戴一顶足以遮住脸部的阔帽,常常呵欠连天,伏案寻梦;另一个是来自中国台湾的华裔,喜欢窝在教室左后方的一隅,听得无趣,也索性呼呼大睡。
台湾来的男孩叫李开复,此君并非厌学,而是对政治科学越来越隔膜,如是蹉跎到大二下,终于快刀斩乱麻,转系,改学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
兴趣是什么?美式的教育认为,兴趣就意味着天赋。
李开复在计算机系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两年后毕业,成绩居于全系之冠。
这样的学生用不着按部就班,在教授的推荐下,李开复进入在计算机领域独领风骚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直接攻读博士。
院长告诉李开复:“读博士,是挑一个狭窄而又重要的领域做深入研究,毕业的时候交出一篇世界一流的论文,成为这个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
任何人提到这门学问,都会想起你的名字。
”
取法乎上,要做就做得最好!李开复的血开始加速,从动脉到静脉注满活力。
院长看在眼里,又问:“你弄懂了吗?”开复大声答:“懂了,我从大学带走的将是一篇改变世界的、顶尖的博士论文。
”院长予以纠正,说:“你从这儿带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一篇论文,而是你分析、思考的能力,研究、发现真理的经验,以及科学家的胸怀。
这样,当你有一天幡然改向,依然可以在任何一个新的领域出类拔萃。
”
李开复选定语音识别为博士专攻,这是导师的课题,国防部已经立项,经费已经到位,技术途径确定为专家系统。
经过一年热恋,他发现专家系统其冷如冰,远不如统计学有情有义。
李开复决心移情别恋,他担心导师发怒,谁知得到的回答竟是:“开复,你对专家系统和统计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但我可以支持你用统计的方法去做,因为我相信科学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都是平等的。
而且,我更相信一个富有激情的人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
这事搁在台湾,绝对不可想象。
李开复从导师的大度悟到科学真谛,他全力以赴,放手一搏。
三年过去,不,三年还要搭上180天,难关突破,大功告竣,李开复的研究成果,兼博士论文,引发了那年头语音世界最大的冲击波。
26岁的李开复功成名就,当上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人心难测。
科学家的心更难测。
1990年,苹果公司的一个邀请电话让李开复反躬审视自己。
那电话说:“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要来真正地改变世界?”“让世界因你而不同”,这是李开复埋在心头多年的梦想,如今,被苹果公司的召唤一下点燃了。
李开复旋即作出回应,走出象牙之塔,加盟“改变世界”的大军。
苹果岁月,李开复领受从纸上谈兵转入实战的无穷乐趣;在市场的硝烟炮火中,他精神的大纛逆风飞扬,想象力和爆发力发挥到极致,地位也相应得到大幅度擢升,1995年,33岁的李开复出任苹果公司的副总裁。
1998年金秋,李开复以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的身份加盟微软,带队开拓中国市场。
李开复在微软中国的开拓,值得用一部大书来描述,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创新理念、绝对领先的科学技术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
微软只是起用了一个人,就旁若无世界地开进了中国。
李开复只是“追随我心”,就一跃成为微软王国的副总裁。
随后又有了他跳槽Google以及离开Google的一系列故事。
如今,李开复正在按照他本人的意愿,在神州大地进行“创新工场”试验。
他会成功吗?我想这是毫无疑义的,也是次要又次要的,那么,最最主要的一点是什么呢?诚如他自己所言:“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
”
回头再说哥大课堂上另一个爱打瞌睡的同学,就是那个喜欢戴一顶大帽子的黑人,此君后来的成就,比李开复更为杰出。
他就是现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
奥巴马当年为什么爱躲在教室的角落睡觉?事必有因,本文不作探讨。
笔者倒因此想起老祖宗的一个典故:两千多年前,宰予白天睡觉,他的老师孔子看到了,责骂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于予与何诛!”翻译成白话,就是“该死该死”,简直要把宰予生吞下肚。
所幸美国老师搬用的不是孔子的公式,他们没有把昼寝者从课堂拎出去,甚而开除学籍----于是乎,才有了今日的李开复和奥巴马!
选自《天津日报》2010年04月30日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由于政治科学枯燥无味,李开复决定改学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两年后并因成绩优秀而直接攻读
博士。
B.在导师的帮助下,李开复对读博士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一认识也使李开复更加清楚知道自己的追求。
C. 选定语音识别作为博士专攻后,李开复发现导师的研究方法不可取,在更改研究方法之后最终大
功告成。
D. 在高校当教授,这不是李开复的梦想,因为当教授不能实现他“让世界因你而不同”的追求,因
此,他最终走出象牙塔加盟苹果公司。
E. 在作者看来,李开复能够有今日的成就,主要要感谢美国教育,从而巧妙地暗讽了僵化的中国教
育。
(2)文章开头的结尾都写到奥巴马,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李开复具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结合文中作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为“世界因你而不同”,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解。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参考答案:
(1)BD(A文章没有说到政治科学枯燥无味; C并非不可取,而是不适合李开复;E文章没有暗讽中国教育的意图。
答B给3分,D给2分,E给1分。
)
(2)①以两人都不喜欢听课的共同表现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使文章行文轻松。
②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③文章结尾处突出了两人的成就,引发人们对教育方式的思考。
(每点2分)
(3)李开复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追随我心”。
无论是转系,进行语音识别研究,还是加盟苹果公司、跳槽Google、离开Google以及进行“创新工场”试验,他都是遵从内心的选择,按照他本人的意愿进行取舍。
(答出性格特征2分,分析4分)
(4)“世界因你而不同”强调个人对世界的创造性贡献,即个人改变世界,这就需要个人具有强大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精神。
(3分)李开复凭借个人出色的能力,在苹果公司,在微软公司,在Google 公司都进行着创新式的工作,他用个人的能力改变着世界,世界因李开复而不同。
(8分)(意思对即可)
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梅花岭记
〔清〕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
忠烈大骂而死。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②,经略洪承畴③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
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于秽地,扬人葬之于此。
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岩、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④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
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
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选自齐鲁书社排印本《鲒崎亭文集选注》,略作改动)
【注】①史可法当时以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故称“督相”,“忠烈”是史可法的
谥号。
②白下即现在的南京。
③洪承畴本为明朝重臣,松山战败,被俘,降清后被清朝重用为经略。
④可程为史可法之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谱汝诸孙中谱:家谱
B.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家法: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
C.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问:寻找得到
D.不能仗节,出疏纠之纠:谴责,指责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直接表现史可法“忠烈”的一组是(3分)()
①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②忠烈拔刀自裁
③忠烈大骂而死④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
⑤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⑥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
“和硕豫亲王”是封爵,“太师”“少保”是官职。
“江右”指长江下游东部之地,“关中”即现在的河南省。
B.作者在文中引述世俗关于颜真卿、文天祥成仙的传说,至少有两重意思:一是用历史上忠贞爱国的人物与史可法类比,说明他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值得人们永远纪念;二是指出这些英烈之所以不朽,不在于他们是成为神仙(出世)还是活在人间(入世),而在于他们的浩然之气“常留天地之间”,永远激励后人。
C.英、霍山的义军假托史可法的名义抗清,反映了史可法永远活在民众心中,大江南北的人们不愿意相信英雄已经离世。
“忠烈未死”的传闻,说明史可法已经成为民族魂的象征,成为英勇不屈、反抗异族侵略的光辉旗帜。
D.作者通过史可法同孙兆奎的正反对比,突出了史可法的正气凛然。
史可法的殉国是真的,他虽死犹生,流芳百世;孙兆奎的“殉国”是假的,他虽生犹死,遗臭万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文。
(9分)
(1)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于秽地。
(3分)
(2)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4分)
(3)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
(2分)
参考答案:
9、A (“谱”应解释为动词,把……记入家谱)
10、D ( ①是转述忠烈投江而死的传闻,④ 是“百年而后”我与“客”的感动情状,均为侧面
表现 )
11、B(A“江右”一般指江西省,“关中”即陕西省的渭河平原;C“义军假托史可法的名义抗
清”与“忠烈未死的传闻”应互换位置;D“孙兆奎”应为“洪承畴”。
)
12、(1)总共五次自杀才得以死去,自杀时特意告诉父母要将自己火化,不要将尸骨留在这污秽的
土地。
(“五死”、“火”与句子大意各一分)
(2)怎么会知道在自己死后,竟然有弟媳妇凭女子之身继承夫兄所留下的光辉业绩呢?
(“岂……乎”、“乃”、“踵”与句子大意各一分)
(3)这就是说忠烈公史可法的音容笑貌,仿佛可以见到一样。
(“宛然”与句子大意各一分)附《梅花岭记》参考译文:
顺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清兵)围困的(形势)很危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已)不可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说:“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愿意)担负这一任务。
忠烈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凭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后嗣。
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记入(我的)家谱,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
”
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烈抽出刀来自刎。
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
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
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禄、太守任民育及都督刘肇基等众将领都战死了。
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
被(俘)押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的名称)称呼他,劝他投降。
忠烈大骂而死。
当初,忠烈(留下)遗言:“我死后应葬(在)梅花岭上。
”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
有人说:“扬州城被攻破时,有人亲眼看见忠烈穿青衣戴黑帽,骑着白马,跑出天宁门跳入长江而死,不曾死在城内。
”自从有了这种话,长江南北就传说忠烈没有死。
不久英山、霍山(抗清)义军大规模起义,都假托忠烈的名义(来号召群众),(就)好像陈涉(起义时)假托项燕(的名义)一样。
吴中的孙兆奎因起兵失败,被俘押到南京。
经略洪承畴同他有老交情,问(他)说:“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没有死?”孙公回答说:“经略从北方来,(是否)确凿知道原(在)松山殉难的督师洪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洪承畴(听后)非常恼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杀了。
唉!(那些)成神成仙的荒唐无稽的说法,说颜太师因被杀而成仙,文少保也因彻悟“大光明”佛法像蝉脱壳一样遗下了躯壳而成佛,实际上(他们都)不曾死去,殊不知忠义是圣贤人传统的道德准则,那种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那种关于他们成为)神仙的说法,正是(人们)所说的“画蛇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