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课程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合课设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合课设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de6775e998fcc22bdd10d7d.png)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英文名称: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 Multiple Course Design课程类别:课程设计周数:2周学分:2.0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也是该专业设置的一个研与实际究方向,该课程综合性、理论联系性强,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学、自动装置等联系紧密。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构成原理、运行特性及分析方法、电力系统分析等问题。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的学习,掌握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学习电动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继电保护整定值的确定原则和保护的配置原理。
1、确定电力变压器保护方案;2、根据原始资料进行保护的整定计算;3、画出电力变压器保护的原理图和展开图。
原始资料:一台双绕组降压变压器,容量为20MVA,电压比为11022.5%/11kv,Yd11接线,kU=10.5%,归算到平均电压10.5kv的系统最大电抗和最小点抗分别为0.44和 0.22,10kv侧最大负荷电流为900A。
三、课程设计教学内容1、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2、继电保护整定值的确定原则和保护的配置原理。
四、课程设计时间分配(共1周):内容学时备注1教师讲解课程设计内容;下达课程设计任务。
4 申请实验室上课2 查阅资料、讨论与设计电路8 同上3上机仿真验证12 在微机房上课,每人一台微机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4 同上五、课程设计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1、本课程实行考勤、成果验收、答辩和说明书批改四项考核。
2、考核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03f171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9.png)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68 实验:8)一、教学基本要求1、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发展,应用以及在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深刻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重要任务。
2、要求学生掌握电流保护,方向性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和差动保护等几种常用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范围。
3、要求学生了解各重要继电器(电流继电器,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的构成原理,实现方法,动作特性和一般的调试方法。
4、要求学生掌握电流保护,方向性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各种原理继电保护的整交计算基本原则和各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
5、要求学生了解并熟悉电力系统各主要文件(发电机、变压器、母线、各级电压的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不正常运行状态及相应的保护方式。
二、教学大纲1、绪论(2学时)1.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及其在保证安全供电方面的作用;1.2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1.3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4继电保护工作特点,发展简史和现状。
2、电网的电流保护和方向性电流保护(17学时)2.1单侧电压网络相同短路的电流保护;2.2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2.3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及方向保护;2.4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单相接地故障的零序电压。
3、电网的距离保护(17学时)3.1距离保护的作用原理;3.2阻挠继电器;3.3集成电路型方向阻挠继电器的接线和特性分析;3.4阻挠继电器的接线方式;3.5距离保护的整交计算原则及对距离保护的评价;3.6形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及防止方法;3.7距离保护装置举例。
4、输电线路纵联保护(7学时)4.1输电线路纵联差动保护;4.2输电线路的高频保护;4.3微波保护简介;4.4输电线路纵联保护发展趋势。
5、自动重合闸(5学时)5.1自动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要求;5.2单侧电源送电线路晶体管型三相一次重合闸的接线和工作原理;5.3双侧电源送电线路重合闸的方式及选择原则;5.4具有同步检交和无电压检交的重合闸;5.5重合闸动作时限的选择原则;5.6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5.7单相重合闸,综合重合闸。
继电保护原理 课程大纲
![继电保护原理 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28c3c20192e45361066f5ab.png)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适应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方向)总学时:64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与实现、电网继电保护配置与整定以及继电保护基本试验方法,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能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继电保护继电器的构成原理、实现方法、动作特性、指标参数分析及评价。
2、熟悉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保护的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并掌握其整定计算及评价。
3、熟悉超高压、长距离线路保护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分析。
4、了解继电保护中新技术及其特点分析。
二、教学内容绪论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和作用原理。
2、继电保护的组成。
3、继电保护性能的基本要求。
4、继电保护技术发展概况。
(一)基础知识1、电压互感器及电压变换器。
2、电流互感器及电流变换器。
3、电抗变换器。
4、继电保护基本电子电路。
5、对称分量滤过器:零序电压、电流滤过器;负序电压、电流滤过器。
6、幅值比较和相位比较。
(二)输电线路相间保护的电流电压保护1、电磁型继电器工作原理及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
2、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工作原理。
3、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工作原理。
4、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工作原理。
5、电流保护接线方式:完全星形接线和不完全星形接线两种方式。
6、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工作原理和接线。
7、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接线举例、保护特性配合。
8、电流电压保护的评价。
(三)输电线路相间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1、方向电流保护作用原理。
2、功率方向继电器及其接线方式。
3、功率方向继电器的行为分析。
4、整定计算和按相起动。
(四)输电线路的零序电流、电压保护1、输电线路接地故障特点、变压器中性点运方。
2、零序电流保护的组成及多段式零序电流保护动作特性。
4、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
5、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输电线路单相接地保护方式。
(五)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1、距离保护作用原理、作用、组成元件及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教学大纲
![继电保护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6ab611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f.png)
继电保护教学大纲一、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1.性质本课程就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必修课程的主要课程之一。
它就是在学生已修完了电工、电子、电机等技术基础课,对电力系统运转及电气设备存有一定的介绍,掌控了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方法之后,开办的一们专业性很强,理论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课程。
2.任务1)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配制原则,超高压电网和大机组继电保护的特点。
2)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范围。
3)并使学生学会写作继电保护装置原理图、进行图及框图。
4)使学生掌握常用继电器的实验方法,为装置的调试及以后的工作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5)并使学生掌控用复阻抗平面,分析各种圆特性阻抗继电器的方法和形成的基本规律。
掌控用向量图分析方法、分析有关继电器的动作犯罪行为和用电流原产分析有关母线维护的工作原理。
3.基本要求着重于讲诉形成继电保护装置所须要的基本元件的应用领域、工作原理、工作特点。
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及整定排序原则。
通过三段式电流维护和三段式距离维护的整定排序,并使学生初步掌控继电保护装置整定排序的方法。
通过详尽地讲诉三段式电流维护和pjh-11f型距离维护接线图,并使学生学会写作继电保护装置接线图及框图。
通过重点讲诉高压电网中高频维护动作犯罪行为的分析,并使学生掌控高压电网特点,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高压电网中所使用的保护装置动作犯罪行为分析的方法。
二、二、课程内容1.绪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电力系统故障状态的基本特征;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以过流保护为例,说明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
2.互感器和等距分量粘滞器电流互感器的促进作用,维护用电流互感器正方向规定及工作原理,电流互感器误差及10%误差曲线,二次功率电阻排序;电压互感器的促进作用;维护用电压互感器正方向规定及工作原理,电压互感器误差。
电流-电压变换器工作原理,输入电量与输出电量的关系,负序零序电流和电压粘滞器原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d95973ab8f67c1cfbd6b854.png)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设计基本情况课程设计基本情况表二、课程说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内容之一。
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应用课程相关知识完成教师拟定或学生自选课题的设计方案。
设计的基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接授任务,阅读理解设计任务书,了解设计内容及其目的意义;第二阶段是分析任务的核心内容及技术难点,按照任务书要求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线路或设备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状况,构思初步设计方案;第三阶段是依据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配置相应的保护,分析相应保护的原理并进行相应的整定计算。
第四阶段对内容进行总结,完成课程设计。
通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重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正确理解相关概念、定理定义、公式、结论等。
2.课程设计方案应能体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内容。
如输电线路(包括35kV、110kV级220kV),设备(包括变压器、发电机)及母线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故障时应配置何种保护。
3.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如何给线路、设备及母线配置保护,所配置的保护应是可行的并且能够进行相应动作电流、动作时间的计算并能够校验灵敏性。
4.设计方案应能满足工程实际,文字叙述应简练、形象、准确,术语、符号应用应符合专业规范和标准。
课程设计内容与目标矩阵四、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一)课程设计必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1.教学内容(1)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了解设计内容及其目的意义;(2)查阅资料、温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中与课题相关的内容。
2.重点、难点理解课题内容及其目的意义。
3.教学要求(1)掌握与课题相关保护的原理、整定计算公式及相关原理接线图;(2)做好课题日记,记录资料来源、出处。
(二)查阅资料与配置保护1.教学内容(1)查阅课题相关内容;(2)针对具体任务配置相应保护。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483239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b.png)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课程编号: 130201043学时:两周学分:2适用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电路»、«电机学»、«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设计主要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开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构成原理、运行特性及分析方法。
该课程可以支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第1(工程知识)、5(使用现代工具)、9(个人和团队)、11(项目管理)、12(终身学习)条的达成。
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整定计算及其运行分析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力系统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及实践基础。
二、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课程设计这一集中实践环节,巩固和加深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科研和工程实践技能水平。
也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识图与制图能力,实验与调试能力.查阅手册、使用国家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料检索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一般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能够够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和分析设计结果。
课程教学应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承担相应角色。
1.知识要求①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全面、完整地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技术及解决继电保护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5c0a60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66.png)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的基本手段,是从事电力系统工作的人员必需掌握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工作原理、装置的调试方法以及装置的设计方法,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并且学习自动装置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的分析方法,从而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发电机自动准同期的基本原理。
2.掌握发电机自动调节励磁系统基本原理,自动调节励磁系统的动态特性。
3.掌握低频自动减负荷、无功补偿装置等电力系统常用自动装置基本原理。
4.掌握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基础知识。
5.掌握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安全稳定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
第一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叙……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
重点和难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第一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任务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第二节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一、继电保护工作特点二、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第二章电网的电流保护……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单侧电源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理解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
重点和难点: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第一节单侧电源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一、电网相同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二、电网的接地保护第三章电网的距离保护……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知道距离保护基本原理;了解距离保护的振荡闭锁;理解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
重点和难点: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第一节距离保护基本原理一、阻抗继电器分类与特性二、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三、距离保护的振荡闭锁四、距离保护的电压回路断线闭锁第二节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一、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二、对距离保护的评价及应用范围第四章输电线路的全线速动保护…… 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知道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了解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理解输电线路的高频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853cd44f18583d0496459bc.png)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Power System Protection课程代码:0110355 课程类别:专业课学分:4 总学时:52(52理论+12实验)先修课程: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概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课程,是从事电力系统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构成原理、运行特性及分析方法。
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整定计算及其运行分析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力系统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及实践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本课程是在分析复杂的电力系统故障状态的前提下讲述保护构成原理、配置及动作行为的,并配以一定的实验。
故而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使学生深刻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任务,并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考虑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奠定专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电流保护、方向性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和差动保护等几种常用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范围、整定计算的基本原则和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各主要一次主设备(发电机、变电器、母线、送电线路)的故障类型,不正常运行状态及各自的保护方式;使学生了解各种继电器(电流、方向、阻抗)的构成原理、实现方法、动作特性和一般调试方法,熟悉常用继电保护的实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4学时)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及发展概况。
重点:继电保护的任务、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难点: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和灵敏性。
第二章互感器及变换(6学时)掌握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注意事项、动作特性及三种接线方式;变换器和对称分量滤过器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原则,根据电流、电压的特点及制定保护方案。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883cc6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f.png)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
1.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发展、应用以及在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深刻理解继电保护在电气系统中所担负的重要任务。
包括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各种原理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基本原则和各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元件保护等。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及基本原理,并将保护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2:能够应用保护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电力系统工程。
教学目标3(课程思政):通过学习本课程,进一步加强学生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感,做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更好的为国家为社会服务。
3.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三、理论教学
表1 理论教学安排
四、实验教学
表2 实验教学安排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核包括理论、实验两部分,总分100分,具体考核指标、比例如表3所示:
表3 课程考核及评价细则
六、建议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
[1] 张保会,尹项根编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 北京:电力出版社,2013. 第三版.
[2] 贺家李等编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8. 第一版.。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32bb41af8c75fbfc67db229.png)
1.范围本大纲适用于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高专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
设计周数:8周。
2.引用标准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2.2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3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教学大纲管理标准》。
3.内容3.1 课程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3.1.1毕业设计性质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实践性教学形式,是按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基本能力进行全面、系统和严格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检查。
3.1.2毕业设计任务结合继电保护专业特点,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发电厂、变电站及电力系统电气部分初设阶段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产品的配置选型及整定计算、二次回路图的初步设计,从而得到工程实践的初步训练。
通过做出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毕业设计,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使学生进一步接触生产实际,获得查阅文献、搜索资料、调查研究、分析计算、综合论证、新技术应用、设计制图、调试试验、数据处理及撰写说明书等多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
3.1.3毕业设计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正确领会和贯彻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巩固、深化、拓宽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会查阅和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或调试试验及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分析计算正确,文字表达通顺,书写清楚,图纸符合规范。
要求学生完成一定字数的设计说明书编写,并绘制相应的电气一、二次图。
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3.2 课程的特点、教法与学法建议3.2.1课程特点毕业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或专题研究任务。
课题的选取应从本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既要反映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课题设计工作量的大小、难度和深浅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设计任务为宜。
继电保护教学大纲
![继电保护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c532bc7964bcf84b9d57bfb.png)
继电保护教学大纲《继电保护》教学大纲学时:60代码:032104 专业:供用电技术制定:供用电技术教研室审核:杨捷批准:戚新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4 年 7 月《继电保护》教学大纲学时:60代码:032104专业:供用电技术制订:供用电技术教研室审核:杨捷批准:戚新波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主要讲述各种常用的继电器的基本特性,电力系统中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等设备保护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整定原则,并注意加强电力系统故障的理论分析,反映继电保护的一些新技术成就。
该课程在本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 理解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和电压保护及零序电流和零序电流方向保护,掌握微机保护的硬件原理,掌握微机保护的算法。
2. 掌握距离(阻抗)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距离保护整定计算。
3. 理解纵差动保护与横差保护。
4. 掌握线路保护方案设计。
5. 理解高频保护和自动重合闸。
6. 掌握变压器保护。
7. 掌握发电机保护。
8. 了解母线差动保护的原理。
三、课程的内容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继电器; 电力系统电保护的发展。
2. 继电保护的基本元件电流互感器;变换器;对称分量滤过器;电磁型继电器;微机保护装置硬件原理;微机保护的软件系统配置。
3.输入电线路电流电压保护单侧电源输电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双侧电源输电线路相间短路的方向电流方向;输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输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故障信息;利用故障分量的电流保护;自适应电流保护;利用故障分量的方向元件及保护原理。
14. 输电线路距离保护选相原理;距离保护起运元件;距离保护振荡闭锁;断线闭锁装阻抗继电器;阻抗继电器接线方式;置; 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因素;相间距离保护整定计算原则;自适应距离保护; WXB-11型线路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原理》教学大纲
![《继电保护原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684f83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5.png)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本科生课程代码:54E01016学时分配:64学时(理论教学54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赋予学分:4先修课程:专业导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后续课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继电保护原理》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气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在分析复杂的电力系统故障状态的前提下讲述保护构成原理、配置及动作行为的,并配以一定的实验。
故而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电流保护、方向性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和差动保护等几种常用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范围、整定计算的基本原那么和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各主要一次主设备(发电机、变电器、母线、送电线路)的故障类型,不正常运行状态及各自的保护方式;使学生了解各种继电器(电流、方向、阻抗)的构成原理、实现方法、动作特性和一般调试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
使学生深刻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任务,并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考虑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奠定专业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最基本的概念、最基本的原理、最基本的计算和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本课程所涉及基础知识多,并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逻辑性强,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电力系统相关领域的工作打好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
四' 教学内容与安排1、绪论(2学时)(1)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不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2)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3)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4)继电保护开展简史2、电网的电流保护(12学时)(1)单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2)双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3)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及方向保护(4)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3、电网的距离保护(14学时)(1)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构成(2)阻抗继电器及其动作特性(3)阻抗继电器的实现方法(4)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与对距离保护的评价(5)距离保护的振荡闭锁(6)故障类型判别和故障选相(7)距离保护特殊问题的分析(8)工频故障分量距离保护4、输电线路纵联保护(8学时)(1)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概述(2)输电线路纵联保护两侧信息的交换(3)方向比拟式纵联保护(4)纵联电流差动保护5、自动重合闸(2学时)(1)自动重合闸的作用及对它的基本要求(2)输电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3)高压输电线路的单相自动重合闸(4)高压输电线路的综合重合闸简介6、电力变压器保护(6学时)(1)电力变压器的故障类型和不正常工作状态(2)变压器纵差动保护(3)变压器的励磁涌流及鉴别方法(4)变压器相问短路的后备保护(5)变压器接地短路的后备保护(6)变压器零序电流差动保护(7)变压器保护配置原那么7、发电机保护(9学时)(1)发电机的故障、不正常运行状态及其保护方式(2)发电机定子绕组短路故障的保护(3)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保护(4)发电机负序电流保护(5)发电机的失磁保护(6)发电机的失步保护(7)发电机励磁回路接地保护8、母线保护(1学时)(1)母线故障和装设母线保护基本原那么(2)母线差动保护基本原理(3)母线保护的特殊问题及其对策(4)断路器失灵保护简介9、课程实践教学(10学时)(1)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2)电磁型电压继电器特性实验(3)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实验(4)三段式电流保护实验(5)变压器差动保护实验五、教学设备和设施多媒体教室,继电保护实验室六、课程考核与评估总成绩=平时成绩(作业、考勤)x20%+实验x20%+期终成绩x60%七、附录.选用教材张保会,尹项根主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3.参考教材(1)贺家李,李永丽,董新洲,李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2)卢继平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保护》课程大纲
课程概述:
适用专业:铁道供电
学时数: 32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型:理论
执笔者:柯志敏
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铁道供电专业学生生,属铁道供电专业必修课,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讲授继电保护的基础知识,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及电压保护的作用、基本原理及构成,电网接地保护的作用、基本原理及构成,电网的距离保护的作用、基本原理及构成,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的作用、基本原理及构成,变压器保护的作用、基本原理及构成,交流牵引网保护的作用、基本原理及构成,交流牵引网故障测距作用、基本原理及构成,电容补偿装置及母线保护的作用、基本原理及构成,继电保护的设计原则,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在电气化铁道的应用等专业理论内容。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铁道电气化供电系统常用继电保护装置相关的专业理论基础,了解与掌握牵引变电所变压器、电容器以及牵引网保护装备的运用情况和发展方向,同时,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继电保护相关的基本检修维护知识,为从事铁道电气化设备的运行管理、检修维修、工程施工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及重点、深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