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课件:第6单元-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课件6-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课件6-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 2.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 •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 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 辑 • 探究 史料反映的清代民间资本投资方向 产生了什么影响?
• 提示:买田置地,大量资本投向土地,影 响了资本扩大再生产。
• 3.清代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政策 •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 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 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 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 “(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 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 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 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 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 ——《清史稿·选举志》 • 探究 史料反映了清代什么经济政策?对清代资本萌芽 发展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 3.清人张英在《恒产琐言》中说:“草野之人 有十金之积,则不能高枕而卧。独有田产,不忧 水火,不忧盗贼。……独此一块土,张姓者仍属 张,李姓者仍属李,勤俭垦辟,仍为殷实之家。” 这反映出当时( ) • A.农民生活温饱有余 B.私有财产缺乏保 护 • C.农耕土地产权稳定 D.重农抑商意识浓厚 • 解析:根据时间为清代,分析当时的社会现象, 由“独有田产,不忧水火,不忧盗贼”可知当时 的重农意识,故选D项。 • 答案:D
• 探究 史料反映了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 现象?概括这种新型生产关系在明中后期至鸦片 战争前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 提示:(1)新现象: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 义萌芽。 • (2)特点:发展缓慢。 • (3)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 的影响;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 海外市场的开拓并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习题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习题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习题人民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固基题组]1.[2016·滨州月考]《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草市”成为重要的地方商业中心C.到处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车坊D.繁华商业中心成为交易活动的平台答案 D解析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宋代,故A错误;“草市”形成是在南北朝时期,故B错误;邸店出现是在唐代,故C错误;材料反映当时商业活动繁华的景象,故D正确。

2.[2015·兰州一中期中]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说明当时商业情况( )A.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夜市和草市兴盛答案 A解析材料大致意思是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说明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

3.[2015·北京市海淀区模拟]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

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出( )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答案 C解析由长安限制“市”时间可知唐政府抑制商业,故A项错误;“市”的地点固定,说明坊市制在当时并没有取消,取消坊市制是在宋代,故B项错误;长安在中午成“市”,在“日入前七刻”则散场,而在扬州则出现了“夜市”,这说明南方的商业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长安的衰落,故D项错误。

4.[2016·湖北名校联考]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

高三历史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6单元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高三历史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6单元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1.“重农抑商” (1)商周时期:国家曾支持商业的发展。后来,出 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___________ 、影 劳动力 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倡 重农抑商 ”。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 “___________ 这一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 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西汉初年:为了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汉武帝
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
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
重征税等。
(4)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
专卖 _________ 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2.“海禁”与“闭关锁国” (1)表现 倭患 猖獗,为防止流亡海 ①明初,东南沿海________ 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明太祖实行“海禁”。 抗清 斗争,政府 ②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________ 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 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 ”政策。
③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上实行闭关
政策。
(2)影响: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
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萌芽 _____________ ,阻碍了__________________ 的滋
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
界潮流。
【分析比较】 市、草市、夜市、晓市 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 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 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 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夜市”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晓市”即早市,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 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发展第18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发展第18讲

第18讲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考试说明考查角度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2017·课标全国Ⅱ,41)清雍正时期的经济政策2.(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土地政策3.(2014·课标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4.(2013·课标全国Ⅰ,40)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和政策考点一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1)明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

(2)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小商品生产者产生两极分化。

2.时间:明朝中后期。

3.生产方式(1)手工业生产者的分化①表现:手工作坊主开设手工工场(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②典型:苏州和杭州的丝织业机户。

(2)商业资本打入生产领域,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

典型: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包买商。

4.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5.评价(1)发展十分缓慢而曲折,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2)就全国而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稀疏脆弱。

考点二 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1.产生: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2.重农政策⎩⎨⎧(1)含义: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经济。

(2)目的: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

(3)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兴修水利、恤贫救灾、蠲免税粮等。

3.抑商政策(1)含义: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措施:继承传统的禁榷制度,对盐、茶叶等实行专卖制度;设置关卡,对民营商业、民营手工业征收重税等。

4.影响: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考点三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原因(1)对付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阻止外族入侵。

(2)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支配。

(3)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表现(1)下令禁海,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

(2)只开广州一个口岸进行对外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管外贸事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

【典题例证】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 即无虚空之屋”;“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 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反映 的是( )
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 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换的情形 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 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
易萎缩,仅留广州一口通商
①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②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 (2)贸朝易贡③治 评往者 价薄对 :来异 目”域 的,珍 不“宝 在_倍_特 于_偿_产 获_其_的 取_价_需 最__求 大”的经济利益,往往“厚
[轻巧识记] 巧用“三先”与“三后”记忆古代商业的发 展
【史料探究】 1.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 八十五《吕不韦列传》
【探究】 据材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有何突破。 提示:突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 市场和大商人。
2.唐代的商业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一十二 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
——《唐六典》 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亦同城主之法。
——《唐律疏议》 【探究】 唐代的坊市制度有何特点? 提示:(1)市坊布局规整,有明确的地理位置。 (2)坊市有严格的时间管理。
3.宋代的商业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 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 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解读】 本材料描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具体解读 如下:

第6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一) 课件-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6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一) 课件-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
原因:一方面,国家统一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开始兴 起;但另一方面,厉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业发展。
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1.商业发展历程
(5)隋唐——商业较快发展 A.表现:都市商业繁荣,出现长安、洛阳等大城市;农村集 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B.原因:政局比较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 通;对外开放
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1.商业发展历程 (7)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发展
①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③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代表是徽商和晋商。 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白银货币化)
【知识解读】商帮是地域性的商人集团,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 为组织形式。会馆是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工商业组织团体,保持 浓厚的地域观念,是各商帮加强沟通联络的组织。一方面,有利于加强 各商帮的联系,壮大商帮实力;但另一方面,区域商帮具有封闭性和排 他性,不利于商帮扩大发展及转型。
结论要语·辨一辨
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 )
2.唐宋时期,中国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
3.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交子”产生的根源。
(√ ) 4.宋元时期,主要以海路为主,明清海外贸易走向衰落。( × )
重要概念·理一理
蕃坊 蕃坊是古代外国商民在华的聚集区和居留地,主要为照顾侨民的生活风 俗习惯和商业上的便利而设,主要分布在沿海重要外贸口岸,如广州、泉 州等地。蕃坊的发展,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明清以后渐趋衰落,近代则被 租界取代,但两者性质截然不同。 想一想:“蕃坊”的演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史论归纳】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图示记忆】 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
【名师指津】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特点 (1)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 (2)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 主要是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 史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 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 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史料主旨
解读信息 ①“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商业发展活跃,
史料一: 唐代商业
海外贸易发达 ②“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商人为了逐利 而离开家乡
发展概况
③第二首诗“千灯”“高楼红袖”等景象→夜市
出现,娱乐业、酒店等行业发达
史料二: ①第一首诗“草市”→商业发展深入农村 宋代商业 ②第二首诗提及“盗贼”“劫杀贾客”→商人安 发展概况 全得不到保障
(2)市镇兴起,宋朝时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至明清 时,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 ________、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 业名镇。 3.城市的发展
大运河 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 (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________
渐南移等。 (2)表现 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 政治中心、 ________,也是商业中心。 军事重镇 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成为繁荣的大都会。
2. “闭关锁国”并非禁绝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对内禁止出海通商,对外限制外商入内,并不 是完全禁绝对外贸易, “十三行”即是特许统一经营对外贸 易的机构。
【概念阐释】 广州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 或“洋货行”。十三行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 政策,对外国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阻碍了中 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1高考历史人民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第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1高考历史人民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第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7
(5)经营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相结合。 (6)商人地位:由社会地位低下,到中唐以后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古代士农工商等级 观念始终未改变。 (7)交易范围:由地区性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扩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5.宋朝:“市”突破了原先_空__间___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
管;“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___商__业__区_____已相当繁华。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5
明朝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这些市 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 10~30 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 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 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六 古代中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中有“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出现客舍、邸店、车坊等辅 助性经营场所。 7.宋元 (1) _海__外___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交__子___”。 8.明清 (1)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__会__馆__。 (2)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
试答:
(3)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唐代相比发生的变化。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14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14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件新人教版

【解析】 材料中并未出现私营商业与官营商业的对比,难以得出 私营商业占主导的结论,故 A 项错误;唐朝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制, 南宋都城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说明坊市制度在南宋时期已 经瓦解,故 B 项正确;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主导 地位,不可能被商业超过,故 C 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衡量标准有 两个:商品贸易和雇佣关系,材料中并未出现雇佣关系,且资本主义 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叶,故 D 项错误。 【答案】B
【解析】中国瓷器大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外销是在北宋以 后,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汉代丝绸之路已到达地中海,中国当时被 称为 “丝国” ,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政府采取 “海禁” 和 “闭 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全球化的起点为新航路开辟,其发生于 15 世纪,所以 15 世纪以前的 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
备考目标 主旨概览 (1)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本讲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的面貌 ,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 和经济政策 课 发展的特点 古代商业总趋势是不断发展但进度比 程 (2) 了解“重农抑商”“海 较缓慢 , 长期实行的经济政策在促进 标 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 分析 经济发展的同时 , 也不利于中国的社 准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会转型。中国古代的商业 , 发展水平 的原因 较高 , 它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 相连, 相辅相成, 前期有利于商品经济 的发展和封建经济的繁荣 考 (1) 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传统的 纲 萌芽 “重农抑商”政策及“闭关锁国”政 要 (2) 古代的土地政策与“重 策的影响 , 始终未能突破封建社会的 求 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桎梏, 使得近代的中国落后于西方 , 丧 失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机会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核心探究
材料三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 “ …… 是宋代以前商品经 济发展的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 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
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
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四 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沙绢,松江
栏 目 链 接
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 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 ——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
核心探究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城市具有什么显著特点? 提示1:城和市分开。城主要以政治职能为主;市的规模小, 地位低。 栏 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城市与前代相比具有哪些新变化。目 提示2: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链 接 问题3:材料三中的“新事物”在“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 史水平”中有何作用? 提示3:“草市”在沟通和发展城乡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考总复习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
第2课时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 济政策
栏 目 链 接
知识整合
考点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1.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概况 (1)商周时期。 ①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贝币)。 工商食官 ②周朝实行“____________” 政策以控制商业。 (2)春秋战国时期。 ①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城市发展: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 栏 目 链 接
知识整合
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③金融货币:为商业服务的 ______
④对外贸易:政府在重要外贸港口 ______设置外贸 管理机构________。

高考历史高考透析6-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共42张ppt)

高考历史高考透析6-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共42张ppt)

(5)两宋时期
①特点: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交子 ②表现: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_____”,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6)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时期 ①城镇商业依然繁荣。 ②棉花等农副产品成为商品,大量进入市场。 晋商 ③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出现了“商帮”,实力最强的是 徽商和_____。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文化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要点史实探究
要点一 古代中国的商业 【史料】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 中,项事务。《唐六典
》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
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考点2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最新考纲 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 发展的特点
土地制度、资本主义萌芽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 与“重农抑商”和“海禁 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缓慢的原因 ”政策
知识系统整合
古代商业的发展
市令
①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市与坊 严格分开,官府设_____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
草市 ②宋朝时期: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____” 更加普遍,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 时间 不再受限制,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 商业名镇,经营_____ 府的直接监管。 (2)城市的发展 丝绸之路 ①原因:_________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 南移。
(4)发展
货币官铸 ①西汉:汉武帝推行________、盐铁酒专卖、向工商业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案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案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案人民版课时名片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考纲明示:(1)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2)古代的土地政策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主干知识理一理]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商业发展概况(1)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

(3)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5)明清:出现会馆和商帮,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2.“市”的发展(1)秦:对市进行严格管理。

(2)汉: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

而且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

(4)唐朝:“夜市”繁盛,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原有的“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草市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5)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商业都会崛起(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朝时长安、洛阳最为繁盛,扬州“雄富冠天下”;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商业十分发达。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5)清朝苏州、汉口异常繁华,另外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也非常有名。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形成: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此后,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4)消极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但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和政策 1. 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 “重农抑商” (1)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 封建政权统治。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 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 “海禁”与“闭关锁国”
2.
选择: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 ) B. 不尊儒术 D. 不纳租税
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 不事生产 C. 不敬宗族
答案:A
3. 选择:“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 闭关锁国政策 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资本主义萌芽 D. 君主专制制度
)
答案:C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
[特别提醒]
土地兼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直接因
素;而豪强地主力量壮大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一种结果, 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才是根源。 [拓展提升]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
位,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唐朝后期与宋代进一步发展,新中 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 所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私有制被改造为公有 制。
城市中坊和市 的界限被打 宋朝 破;经营时间 交易活动不再 受官府的直接
“ 草市 ”更 加普遍;出现 汉口镇、佛山 镇、景德镇、 朱仙镇四大商 业名镇
限制被打破, 监管 夜市 早市、 昼夜相接
(1)原因: 丝绸之路 南移。
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
(2)表现: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中 心,扬州、 成都 说法。 等南方城市空前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
[特别提醒]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
根源;“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抗是重要原因。 [图解历史]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
[通史链接]
内容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链接点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经济
政治 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因素产生,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落; 萌芽,闭关锁国 封建统治者极力加强专制统治,压制 了新经济的成长,使中国在近代落伍
文化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于世界,思想领域内出现了反映社会 需要的反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的 早期启蒙思想
1. 判断正误 ①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未能占据主导地位。(√) ②春秋时期实行的井田制属于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所 以“私田”所有权也归国王所有。(×) 说明:春秋时期私田不是归国王所有,而是由私田主人控 制,因为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知识清单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 1.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时期 商朝 概况 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 人称为“ 商人 ”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 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春秋战国
秦汉至隋唐
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 总体水平不高 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为商 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 性的商业大都会
[通史链接]
巧点妙拨 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特
念,前者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后者是商业活动的场所。 [误区警示] 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大都是政治城市,商业活
动依附于政治因素,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与宋代以后 兴起的工商业城市有明显不同。
[图解历史]
5. 思考: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地位怎样? 试答: 提示:(1)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 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但它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稀 疏而又微弱。 (2)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 然占主导地位。
考点研析•分层突破
Step1 微考点1 【史料一】
必考部分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16讲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课程标准: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 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 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考纲明示:1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2古代的土地 政策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隋唐
宋朝
元朝
(1)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 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明清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3)出现“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 是徽商和 晋商
2. 市的变迁 时期 时间空间 在特定的位置 宋朝 设市,与 民居 以前 严格分开;按 时开市、闭市 政府监管 官府设 市令 或 市长,对市场 进行严格的管 理 设市表现 西汉都城长安 城东、西有 “市”九处; 唐 长安 城设 东西二市
4. 思考: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试答: 提示:(1)影响人口迁移的流动,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规 模扩大;影响封建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2)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传统的 “ 重农抑商 ” 形成冲 击,同时助长了拜金、奢侈风气。 (3)影响市民日常生活,更加方便丰富。 (4)政府收入增加。
③北宋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北宋前后城市功能 有了重大的变化。(√) 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 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说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 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
⑤闭关锁国政策就是禁绝一切对外贸易。(×) 说明: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贸易的外交政 策,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 出限制,实行“海禁”。“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 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到鸦片战 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已处于次要地位。(×) 说明: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 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